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辽宁沈阳卷)化学(带解析).doc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辽宁沈阳卷)化学(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辽宁沈阳卷)化学(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辽宁沈阳卷)化学(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厨房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蔬菜榨汁 B铁锅生锈 C水的沸腾 D白糖溶解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蔬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水的沸腾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白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
2、是( )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 A CaO CaCO3 稀盐酸 B N2 O2 灼热 CuO C FeCl2溶液 Cu Cl2 铁粉 D CO2 H2O NaOH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CaO 和 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N2、 O2均不能灼热 CuO 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铁粉能与 CuCl2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 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但能把杂质除
3、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C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 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 “2CO+O2 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若 56g CO 参加反应,则消耗 O2的质量一定是 32g B若 16g O2参加反应,则生成 CO2的质量一定是 44g C若 10g CO2生成,则消耗 CO和 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 10g D若 5g CO 和 2g
4、 O2混合点燃,则 CO2生成的质量一定是 7g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化学方程式意义可知,若 56gCO 参加反应,则消耗 O2的质量一定是 32g,故说法正确 B、每 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 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 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因此若 16gO2 参加反应,则生成 CO2 的质量一定是 44g,故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 10gCO2生成,则消耗 CO和 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 10g,故说法正确 D、每 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 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 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设和 2g氧气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x,则 x: 2g=56: 3
5、2,解得x=3.5g,因此一氧化碳有剩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5.5g,故说法错误; 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含义方面的知识,应明确化学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宏观与微观意义 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中和 D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即中和反应需要满足一是反应物为酸和碱,二是生成物为盐和水分析时需要抓住这两点进行分析 A、纯碱(是盐不是碱)和稀盐酸反应,反应物不是酸和碱
6、,且生成物也不仅仅是盐和水,还生成了二氧化碳错误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未必是中和反应,因为反应物可以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如 CO2+2NaOH=Na2CO3+H2O),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如CuO+2HCl=CuCl2+H2O错误 C、氨水是碱,可以用来中和含有硫酸的废水(这个方案不是最佳的,因为成本以及运输等都不合适,氨水是液体,且现在使用氨水的情况很少,还是使用熟石灰或者生石灰的较多)正确 D、中和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进行判断,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等难溶性且有颜色的碱和酸 反应就不需要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进行与否,而是看难溶性碱是否溶解于酸错误 故选
7、: C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即中和反应需要满足一是反应物为酸和碱,二是生成物为盐和水分析相关问题时要紧扣以上两点进行 通常的食醋中约含 3% 5%的乙酸(化学式为 C2H4O2)有关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氧化物 B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 1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 D乙酸含有 2个碳元素、 4个氢元素、 2个氧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14) =6: 1,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
8、数为 100%=40%,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乙酸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质子数不同 B两者电子层数相同 C两者元素种类相同 D两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两者质子数均为 19,质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
9、,钾原子、钾离子的电子层数分别为 4、3,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两者质子数均为 19,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钾原子、钾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1、 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关于酒精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与空气接触即可燃烧 B酒精在桌面上发光、应立刻用水扑灭 C酒精灯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D酒精蒸气与空气混合、透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 答案: C
10、 试题分析: A、酒精只与空气接触,温度不能达到酒精 的着火点时,不能燃烧不正确 B、酒精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因为酒精的密度比水小,洒水时,酒精会浮在水的上面,不能达到灭火的目的不正确 C、酒精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正确 D、酒精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透明火会发生爆炸不正确 故选: C 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 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 A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B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C用作粮食的保护气 D用作制氨气的原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氮气无毒,化
11、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作灯泡的填充气、粮食的保护气;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氮气反应能生成氨气; 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作作火箭的助燃剂 故选: B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可以确定物质的用途 如图是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 FeO+CO 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充分反应后,所得固体为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向反
12、应后的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铁是红色粉末,在实验过程中,红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 Fe2O3+3CO 2Fe+3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污染环境,产生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设计尾气的处理装置,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实验原理、现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铜和硬铝都属于金属材料 B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单质 C铁、铝、铜都是银白色金属 D不锈钢是永不生锈的钢铁 答案: A 试题分
13、析: A、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和合金,铜是金属单质硬铝是铝的合金,所以铜和硬铝都属于金属材料; B、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所以生铁和钢都不是铁的单质; C、铁、铝、是银白色金,铜是紫红色金属; D、 不锈钢是一种铁的合金,只是不易生锈并不是永不生锈; 故选 A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生铁和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最主要是为了( ) A降低汽油成本 B减少铅资源消耗 C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D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 D 试题分析:铅属于重金属,
14、含铅汽油中的铅会随着汽油的燃烧进入大气中,进一步会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 我国许多城市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最主要是为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故选: D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如何防止环境污染也就成了中考热点之一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氯化氢 B氢气 C氯化钠 D硅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硅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考点:物质的 构成和含量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
15、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为了预防骨质疏松,应该补充的元素是( ) A Ca B I C Zn D Fe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正确 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故选项错误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 D、铁是合成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点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
16、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掌握人体内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填空题 在 “探究浓盐酸物理性质 ”实验过程中,打开瓶塞,会观察到瓶口有 出现,这一现象能够体现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答案:白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试题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故打开瓶塞,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 打开瓶塞,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是因为氯化氢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与空气中的水分子接触,形成白雾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17、了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 时,向甲烧杯中加入 25g水和 25g固体固体 A,向乙烧杯中加入 25g水和 25g固体 B( A、 B两种物质均不与水反应)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20 时,甲烧杯中溶液是 (填 “饱和 ”或 “不饱和 ”溶液;一定能使甲烧杯中的固体 A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 2) 20 时, A的溶解度 (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B的溶解度 ( 3) 20 时,为判断乙烧杯中溶液是否饱和,除采用实验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题中已有数据和 数据来判断 答
18、案:( 1)饱和;加水 ( 2)小于 ( 3) 20 时 B物质的溶解度 试题分析:( 1) 20 时,向甲烧杯中加入 50g水和 25g固体固体 A,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说明 20 时,甲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由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可知,一定能使甲烧杯中的固体 A继续溶解的方法是加水;故填:饱和;加水; ( 2) 20 时,向甲烧杯中加入 25g水和 25g固体固体 A,向乙烧杯中加入 25g水和 25g固体 B,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可知 A、 B物质在 20 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A B;故填:小于; ( 3)根据 20 时 B物质的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辽宁沈阳 化学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