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省兴化市戴瑶中学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1180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江苏省兴化市戴瑶中学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年江苏省兴化市戴瑶中学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年江苏省兴化市戴瑶中学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年江苏省兴化市戴瑶中学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年江苏省兴化市戴瑶中学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江苏省兴化市戴瑶中学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 B干冰 C氯化钠 D金刚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铜属于金属,直接由原子构成; B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直接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C 氯化钠直接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 金刚石化学成分是碳单质,直接由碳原子构成。 考点:物质的组成微粒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氧化铁、铁 B蒸馏水、矿泉水 C氧气、空气 D海水、二氧化硫 答案: B

2、试题分析: A 氧化铁为化合物,铁为纯净物中的单质; B 蒸馏水只由水分子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各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 C 氧气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空气属于混合物; D 海水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硫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考点:物质组成的表示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物质组成的表示,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 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 NO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的气体,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 NO的装置应选用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集气法 D排水

3、集气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 NO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所以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 考点:气体的收集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一组是 A除杂的 方法 B化学与健康 粗盐提纯 溶解、过滤、蒸发 木炭粉中混有铁粉 用磁铁吸引 CO2中混有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多吃水果蔬菜利于补充维生素 用活性炭净水器可净化饮用水 C实验记录 D化学物质与俗名 用 10ml量筒量取 7 25ml水 用 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 pH为 3 2 用托盘天平称

4、取 5 6g铁粉 固体二氧化碳 干冰 干燥剂氧化钙 生石灰 氢氧化钠 烧碱、火碱、苛性钠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量筒只能精确到 0.1ml,所以无法量取 7 25ml水, 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量酸碱性,只能测出整数,所以 pH值不可能出现小数。 考点:除杂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除杂问题属于中考的常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晓彤用量筒量取 30毫升水时,仰视读数,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 18毫升,则晓彤实际倒出水的体积为 A大于 12毫升 B等于 12毫升 C小于 12毫升 D无法确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量筒量取 30毫升水时,仰视

5、读数,所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大于 30毫升,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 18毫升,说明剩余水的实际体积小于 18毫升,综上所述,倒出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 12毫升。 考点:用量筒量取液体 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属于基本的化学知识点,较为简单,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平时应注意对细小知识点的识记。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 C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加药品时,先加石灰石,再加稀盐酸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再将导管伸入水中 答 案: D 试题分析: D检

6、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有气泡冒出,且手离开后玻璃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如果先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再将导管伸入水中,则即使气密性不好也不会有气泡冒出。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点评:实验室基本操作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有关 SO2、 MnO2、 CO2三种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氧化物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答案: CD 试题分析: A 氧化物的定义为: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B 由题可知,三

7、中物质均含有氧元素; C 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含有的是氧原子,分子中不能含有分子; D 应该说 SO2、 MnO2、 CO2三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分为宏观和微观,考试时经常以此为考察点,要熟悉其意义,同时注意仔细审题。 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 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 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 /g 4 6 8 0 0 0 反应后质量 /g 0 0 4 4 5 4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 m的值为 2 8 B 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增加

8、氧气的量可以减少 X的生成 D物质 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乙醇反应后质量减少 4.6 克,氧气反应后质量减少 8 克,二氧化碳反应后质量增大 4.4克,水反应后质量增大 5.4克,根据已知反应后质量总共增大 4.4g+5.4g=9.8g,质量减少 4.6g+8g=12.6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后反应物减少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增大的总质量,所以物质 X反应后质量增大 12.6g-9.8g=2.8g,所以 X物质为生成物,乙醇和氧气完全反应的质量比为4.6:8,所以增加氧气的量 X物质生成的量不变,根据计算 4.6g乙醇和 5.4g水中含有的氢元素均

9、为 0.6g,所以 X物质一定不含有氢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 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 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 B在 NaOH溶液中加入 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在 NaOH溶液中加入 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在 NaOH溶液中加入 Ba( NO3) 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

10、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坐标曲线可知,开始时逐滴加入 NaOH溶液之所以没有沉淀生成是因为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B 开始的时候之所以没有气体生成是因为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 C 之所以溶液没有出现蓝色,是因为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 D 由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硝酸钡同时发生反应所以无法通过图示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 考点:数形结合 点评:此题属于数形结合类型的题目,常在选择题比较靠后的位置出现,通常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读懂所给的图形才能作对题目,对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 5.4g固体物质,称量时,他将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11、,则固体的实际质量为 A 5.4g B 4.6g C 5.6g D 5.2g 答案: B 试题分析:称量 5.4g固体物质,则砝码和游码加起来为 5.4g,放反了说明砝码加了两次,也就是说两个游码的质量加砝码的质量为 5.4g,且游码质量为 0.4g,则称出的实际质量为 。 考点:托盘天平的使用 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属于中考要求的范围,也属于课本的基本知识点,近几年在中考出现较少,可以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 据统计,我国仅 20世纪 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 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

12、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的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外界条件无关,所以降低温度无法降低其着火点,用水灭火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的温度,使其达不到着火点燃烧无法发生。 考点:燃烧与灭火 点评:燃烧与灭火属于中考的热点性题目,但不是每年都会出现,可以考察的范围相对较小,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改变为其它物质的分子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

13、变成离子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一定不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意义 点评:化学反应的微观意义属于比较重要的考点,虽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考查形式,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注意审题。 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氧化物属于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A 属于化合物,

14、可能表示氧化物; B 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C 只有一种元素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D 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考点:氧化物的定义 点评:氧化物的定义属于直接来源于课本的基本 知识点,注意和含氧化合物的区别,物质按组成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倾倒液体 过滤 给液体加热 检查装置气密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倾倒液体时应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B 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C 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沸腾时容易冲出试管; D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用热的手捂住试管,玻璃管放入水槽中,水槽中

15、有气泡出,手拿开后玻璃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考点:实验室基本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 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新版人民币中的防伪油墨中含有一种由镁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的化学式是 MgF2, MgF2中 F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1 D -2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总和为零,设 MgF2中 F的化合价为 ,则有 ,解得 。 考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点评:关于元素的化合价一般在填空题中考察较多,选择题中直接考查较少,但属于重点,较为简单。 某课外小组向滴有红墨水的自来水中加入适量的纳米二氧

16、化钛,进行 “污水变纯净水 ”的趣味实验。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可见光下能促使有色物质很快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据此推测,纳米二氧化钛在污水处理中可作 A催化剂 B反应物 C消毒剂 D吸附剂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定义,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所以由题纳米二氧化钛在污水处理中可作催化剂。 考点:催化剂的定义 点评:催化剂的定义属于基本的化学知识点,较为简单, 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平时应注意对细小知识点的识记。 “绿色化学 ”的特点之一是 “零排放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

17、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 “零排放 ”,这种产物是 A甲醇( CH4O) B甲酸( CH2O2) C乙醇( C2H6O) D乙酸( C2H4O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且产物为“零排放 ”,则甲酸( CH2O2)符合题意,甲酸分子的组成正好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气分子组成之和。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虽然简单,对审题要求较高,很多考生对选项较为陌生,便认为考察属于超纲内容,其实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点,注意选项和题干的联系。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18、A汽油和蒸馏水 (闻气味 ) B高锰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固体 (观察颜色 ) C硬水和软水 (过滤 ) D氧气和氮气 (带火星的木条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汽油有特殊气味,蒸馏水没有味道,闻气味可以区分; B高锰酸钾固体为紫黑色,二氧化锰固体为黑色,通过观察颜色可以区分; C 硬水和软水相比溶液中镁离子和钙离子含量较多,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 D带火星的木条深入氧气中燃烧会更加剧烈,深入氮气中木条会熄灭,可以区分。 考点:物质组成的鉴别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实验室常用的下列仪器中,所用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

19、是答案: D 试题分析: A 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 B 用不锈钢制作而成的坩埚钳属于由金属材料制成; C 塑料属于塑料制品,由有机材料制 成; D 石棉网由金属材料和石棉两种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 考点:复合材料的定义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 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 1/5 红磷过量 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丝没有燃烧 氧气纯度不够 D制取 CO2时,始终收集不到气体 装置气密性不好 答案:

20、 B 试题分析: A 点燃氢气不检验其纯度则容易发生爆炸;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 1/5,是由于红磷不足氧气消耗过少造成的; C 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点不着说明纯度不够; D 制取二氧化碳时收集不到,原因并不唯一,气密性不好有可能造成。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和现象 点评:常见化学反应及其现象属于必考题型,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填空题 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 烷作为一种优质燃料,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2)假

21、如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甲烷 ,则气体入口为_ (3)若用该装置并用排水法收集甲烷时 ,其操作为_ 答案: CH4 + 2O2 CO2 + 2H2O b 将集气瓶注满水,气体从 b导管口通入 试题分析: (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2)采用如 图所示装置收集气体说明采用的是排空气法,因为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应从 b处通入; (3)若用该装置并用排水法收集甲烷时 , 将集气瓶注满水,气体从 b导管口通入。 考点: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点评:常见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属于必考知识点,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

22、意细心。 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消耗了氧气 4 8克,同时只生成 4 4克的二氧化碳和 2 7克水,则该化合物的质量为 _克,此化合物所含元素为 _(填 :元素符号 )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_(与所填元素对应 ) 答案: .3 C H O 12 : 3 : 8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化合物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4 4克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为 3.2g, 2.7g水中含氧元素质量为 2.4g,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和水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之和为 5.6g,大于消耗的氧气质量,说明此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此外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1.2g

23、: 0.3g:( 3.2g+2.4g-4.8g) =12 : 3 : 8。 考点:质量 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右图是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 1) t3 时, A的溶解度溶解度为 ( 2) _ 时, A、 C的溶解度相等 ( 3)如果 A物质中混有少量 B物质,可用 的方法得到较纯 的 A物质。 ( 4)在 t2 时,将 200gB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 10g水,可析出晶体 B(不含结晶水) g。 (5)t2 的等质量 A、 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24、分别降温到 t1 析出晶体多的是_物质。 (6)在 t2 时,向 50克的水中加入 25克 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_(填 “饱和溶液 ”或 “不饱和溶液 ”),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 答案:克 t1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 A 饱和 28.6%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 t3 时, A 的溶解度溶解度为 80g;( 2) t1 时, A、C两物质有交点,所以 A、 C的溶解度相等;( 3)由图可知 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所以可以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 饱和溶液)法得到较纯的 A物质;( 4)在 t2 时, B物质的溶解度为 40g,200

25、g饱和溶液中含有 80g溶质,根据比例蒸发 10g水,可析出晶体 4g; (5)由图可知 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 t2 的等质量 A、 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 析出晶体多的是 A物质; (6) )在 t2 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 40g,在 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20gA,所以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可以溶解 20g,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2010年 12月 22日,沉没在苍茫海水中 800

26、多年的中国古沉船 “南海一号 ”的 “惊艳一浮 ”,让无数国人为之自豪,它既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实证,又推动了中国水下考古学科的建设。据保守估计,其上载有 6万至 8万件文物,在已发掘出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瓷器、宋代铜钱、铁锅、梳篦等物品。 ( 1)中国的陶瓷举世闻名,陶瓷材料属于 材料; ( 2)中国的铁锅源远流长,受到联合国卫生组织的 推崇,原因之一是由于铁锅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若人体缺乏铁元素,容易引起 症; ( 3)被发掘出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这是因为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以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绿 Cu2(OH)2C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铜绿的组成判断,若要除

27、去铜钱表面的铜绿,可选用的试剂为 (填化学式); 答案:无机非金属 贫血 2Cu + O2 + CO2 + H2O = Cu2(OH)2CO3 HCl或 H2SO4 试题分析:( 1)陶瓷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2)缺铁元素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3) 由题可知铜绿 Cu2(OH)2CO3是铜单质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所以方程式为 2Cu + O2 + CO2 + H2O = Cu2(OH)2CO3,可以选用酸来除去铜锈。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8、( 1)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二氧化硫 ( 2)用氨水除去废水中的稀硫酸 (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4)除去硝酸钠溶液混入的硫酸钠 答案: NaOH + SO2 = Na2SO3 + H2O 2NH3 = (NH4)2SO4 + 2H2O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Na2SO4 + Ba(NO3)2 = BaSO4 + 2NaNO3 试题分析:( 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2)用氨水除去废水中的稀硫酸发生的是氨水和硫酸的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下在叶绿体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 4)除去硝酸

29、钠溶液混入的硫酸钠应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 考点:化学方程式 的书写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用化学符号填写: (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2)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3)胃酸的主要成分 ;( 4)最简单的有机物 。 答案: N2 Al HCl CH4 试题分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体积分数为百分之七十八;( 2)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顺序为氧、硅、铝、铁;( 3)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 4)最简单的有机物为甲烷。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书写

30、和意义及其书写属于比较重要的考点,虽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考查形式,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注意审题。 计算题 某班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到碱厂参观,该厂主要产品之一是纯碱。参观结束,同学们带回一些化验室里废弃的纯碱样品,来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假设该样品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质)。取样品 12 g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与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求:(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 1)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 2)所用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 3)恰好完全反 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4克 17.2% 26.2% 试题分析:设反应消耗碳酸钠质

31、量为 g,反应消耗氯化氢质量为 g,生成氯化钠质量为 g,则有 106 73 117 44 4.4g ,解得, , , 所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所用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这是化学反应联系方程式的计算题,这种题目是每年中考的压轴题,必考题,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把坐标曲线表示的意义和题干联系起来。 探究题 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 CO2来进行分析测定。 ( 1)仪器 的名称是 。如果该实

32、验选择图(一)装置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用图(二)装置可用于干燥氧气:应在烧瓶内装入 _进行干燥气体,气体应从 _ 端通入。 ( 3)图(三)是用干燥纯净的 O2 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 中装有碱石灰(生石灰与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其作用是_。 ( 4)为验证图(三)中装置 已将 CO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 与 之间加入图(四)装置进行证明,则图(四)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 _(填字母)。 A NaOH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浓硫酸 ( 5)称取 5 0 g二氧化锰样品进行实验,图(三)中装置 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 1 1 g,则样品中 二氧化锰的质量

33、分数为 _(填计算结果)。 答案:长颈漏斗 2H2O2 2H2O + O2 浓硫酸 b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 中,影响测定结果 B 94% 试题分析:( 1)仪器 的名称是长颈漏斗,用此装置制取氧气使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方程式为 2H2O2 2H2O + O2;( 2)用图(二)装置可用于干燥氧气,瓶中装入浓硫酸,从 b处进气;( 3)装置 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 中,影响测定结果;( 4)图(四)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若氢氧化钠溶液除不尽二氧化碳则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5)图(三)中装置 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 1 1 g,说明混合物中碳单质和氧气反应生成

34、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1.1g, 1.1g二氧化碳中含的碳元素质量为,即为混合物中碳单质的质量,所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 。 考点: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和气体比较有限,应牢记基本知识点,注意细心。 “戴窑中学创新 ”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 内容是: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 Cu 、 Fe2O3、 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只有 Cu 只有 Fe2O3 是 Cu 、 Fe(OH)3的混合物

35、 是 Fe2O3、 Fe(OH)3的混合物 是 Cu 、 Fe2O3的混合物 只有 Fe(OH)3 【资料获悉】( 1) 2Fe(OH)3 Fe2O3 +3H2O ( 2) Cu在 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 2FeCl3 Cu 2FeCl2 CuCl2 【探究思路】利用物 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 Fe(OH)3、 Cu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 (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CO2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 ( 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进行实验,结果无水 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 猜想中的 。(填猜想中的序号)

36、 (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 和 ,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 ,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填 “乙 ”或 “丙 ”)。 ( 3)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 5 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 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 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组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 37 3 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 3

37、6 1 g 组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 180 0 g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 183 1 g 【交流讨论】 在装置 A中先通 CO气体的作用是 。 应该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 组(填序号)。 写出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观察到 A装置中的现象为 。 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 A和 B的连接处? (填 “需要 ”或 “不需要 ”),理由是 。 【反思评价】 戊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图 29-2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请指出不足并加以改进? 。 【拓展延伸】有同学提出丁同学上述实验中的

38、 CO还可以用 H2代替,并将图29-2中 B装置换成盛有碱石灰 (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 )的干燥管,来确定该红色粉末的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 (填 “可行 ”或 “不可行 ”)。 答案: 丙 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Fe2O3 + 3CO 2Fe + 3CO2 红棕色粉未变黑色 不需要,因为停止加热仍继续通 CO至玻璃管冷却 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应在 B装置后加酒精灯点燃或用气球回收 可行 试题分析:( 1)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说明没有水蒸气产生,根据题干可知只有氢氧化铁加热可以产生水蒸气,所以可以排除 ;( 2)丙同学正确,因为 中三氧化二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可以和铜反应

39、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没有固体剩余,所以只能排除猜想 ;( 3) 在装置 A中先通 CO气体的作用是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应选用 数据,通过得到的数据可知如果全是三氧化二铁不会只减少 1.2克的质量,所以组成为铜和三氧化二铁,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氧化碳高温还原三氧化二铁的方程式,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现象为红棕色粉未变黑色, 不需要,因为停止加热仍继续通 CO至玻璃管冷却;【反思评价】缺陷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应在 B装置后 加酒精灯点燃或用气球回收;【拓展延伸】换成氢氧,用碱石灰吸收,方案可行,氢气还原三氧化二铁生成铁单质和水,碱石灰可以吸收产生的水,用固体粉末反应前后

40、的质量差来确定固体粉末中各物质的组成。 考点:探究物质组成 点评:本题较为综合,考查知识点并不唯一,是集实验探究和基础知识于一体的考查方式,较为灵活,有一定的难度,近年考察较为热点,应引起重视。 答案:炭黑或 C 蓝 CuO + H2SO4 = CuSO4 + H2O CuO + H2 Cu + H2O 军军 军军的方案操作简单、安全 ,节约能源不需要加热等 . 试题分析:【猜想】该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氧化铜和碳单质的混合物;【设计与实验】实验结论说由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为蓝色, ( 2)高温下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和单质铜,军军的方案好,因为军军的方案操

41、作简单、安全 ,节约能源不需要加热。 考点:探究物质组成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题目给的知识点没有学过,较为陌生,但是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推断题 已知 A由一种或几种金属组成,为确定 A的组成,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部分产物巳 略去)。已知 B、 E 均为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 E 溶液呈蓝色, C、D均为纯净物。 ( 1) G是 _(填名称)。 ( 2) 处发生的反应属于 _(填基本反应类型)。 ( 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 ( 4)根据以上信息,对 A 的组成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_(填序号)。 A A中只含有 Cu

42、B A中一定含 Cu和 X C A可能是铜锌合金 D A中一定含有 Fe 答案:氢氧化铜 置换反应 CO + CuO Cu + CO2 CuSO4 + 2NaOH = Na2SO4 + Cu(OH)2 BC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 E溶液呈蓝色,说明 E为含有铜离子的盐溶液,沉淀 G为氢氧化铜,根据 C、 D、 E的转化关系可知,固体 C为铜单质, D为氧化铜,E为硫酸铜, X为比铜活泼的金属单质, A中一定含有铜单质和 X金属, 处发生的反应为 X金属将铜从硫酸铜中置换出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 为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反应 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的反应。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推断 点评:常见的化学反应经常作为推断题的素材出现,中考题中经常有考察,但不是每年都出大题,有时在选择题中出现,这种题要是平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