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不锈钢杯属于金属材料;木桶属于天然材料;纯棉毛巾属于天然材料;涤纶属于人工合成材料,且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涤纶是在工厂中生产出的。 考点:人工合成材料 点评:对于常见人工合成材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右图是 NaCl、 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t2 时, MgSO4的溶解度最大 B t1 t3 , 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只有在 t1 时, NaCl和 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D把 MgS
2、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 t3 降至 t2 时,有晶体析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2 时, MgSO4 的溶解度最大; B t1 t3 ,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是增大再是减小; C 在 t1 和 t3 时 Na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 D由图把 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 t3 降至 t2 时,溶解度增大,没有固体析出。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在点燃条件下, A和 B反应生成 C和 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
3、是 A物质 A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B A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 3 C生成 C和 D的分子个数比为 1 3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应为物质 A由氮元素和氢元素构成; B A物质的化学式为 ,质量比应为 14:3; C 由题中所给信息可以退出反应方程式为,所以生成 C和 D的分子个数比为 1 3; D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为:两种化合物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属于比较重要的考点,虽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考查形式,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注意审题。 小华在测定铁在 O2中燃烧的产物时,发现
4、 5.6g铁在足量的 O2中燃烧得到7.8g固体。不考虑称量等误差因素,则该固体产物的组成可能是 A Fe3O4和 Fe2O3 B Fe3O4和 FeO C Fe3O4和 Fe D Fe3O4、 FeO 和Fe 答案: A 试题分析: Fe3O4可以变形为 ,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6: , Fe2O3可变形为 ,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6:24, FeO 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6:16。 5.6g铁在足量的 O2中燃烧得到 7.8g固体,则铁元素质量相等时固体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6: (7.8-5.6)=56: 22,综上所述, Fe3O4中氧元素的含量低于固体,
5、 Fe2O3氧含量高于固体, FeO 中氧元素含量低于固体氧含量,所以 Fe3O4和 Fe2O3混合物有可能达到固体中的氧元素含量, B、 C、 D中混合物氧元素含量皆低于固体中氧元素的含量。 考 点:化学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需要一定的计算技巧,需要运动极限的思维方式,近几年中考题中较少出现,但应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 “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 C15H22O5)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而获拉斯克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42个原子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g C青蒿素的含碳量为 28.4
6、% D青蒿素中 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90:11:40 答案: BC 试题分析: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15个碳原 子, 22个氢原子, 5个氧原子,共42 个原子, A 正确;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 B 错;根据质量分数的定义,青蒿素的含碳量为: ,C错;青蒿素中 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D项正确。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分为宏观和微观,考试时经常以此为考察点,要熟悉其意义,同时注意仔细审题。 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NH4 、 Na 、 C1-、 SO42- B H 、 Na 、 NO3-、 CO32- C K 、
7、 Ba2 、 OH-、 SO42- D K 、 Ag 、 NO3-、 C1-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无法共存,会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 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 D 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从而无法共存。 考点:离子共存 点评:离子共存题属于中考的热点性题目,但不是每年都会出现,可以考察的范围相对较小,注意积累总结。 为除去下表样品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序号 样品成分 所选试剂 操作方法 A KCl( MnO2) 水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Na2CO3( NaHCO3) 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 C N
8、aCl( KNO3) 水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D NaCl( MgCl2) 过量 NaOH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加水溶解后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则只剩下杂质二氧化锰; B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加热后只剩下碳酸钠,正确; C 降温结晶的方法并不能将杂质除掉,氯化钠溶解度大小随温度变化影响不大;D 加入过量 NaOH溶液过滤、蒸发结晶后溶液里面会有氢氧化钠杂质。 考点:除杂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除杂问题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未贴标签,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 NH4HCO3)、氯
9、化铵( NH4Cl)和尿素 CO( NH2) 2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 A、 B、 C,并进行如下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化肥中,尿素的含氮量最高 B B物质为碳酸氢铵 C常温下如要鉴别 B、 C两种样品,能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D如果实验 中 B、 C两种样品没有 另取,则会使检验结果不准确 答案: C、 D 试题分析: A 根据质量分数的定义可知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B B、 C两物种中只有 B物质加稀盐酸有气体放出,说明 B为碳酸氢铵; C碳酸氢铵( NH4HCO3)、氯化铵( NH4Cl)常温下均有
10、小部分分解生成氨气,所以不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鉴别; D实验 中 B、 C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并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没有另取碳酸根也会在生成物中,加入盐酸仍然会产生气泡。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的推断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推断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但基本 知识点都是直接来自于课本,注意积累总结。 图中 “ ”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 “ ”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戊。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要求的是 甲 乙 丙 丁 戊 A Al H2SO4 NaOH CuCl2 Al2O3 B C CuO H2SO4 O2 CO C Na2CO3 Ca( OH)
11、2 NaOH HCl CO2 D HCl Zn H2SO4 Fe CuCl2 答案: AD 试题分析: B项中丁物质和丙物质分别为氧气和硫酸,两者不发生反应,不符合图示; C项中乙物质为氢氧化钙,丙物质为氢氧化钠,两者不反应,不符合图示。 考点:推断题 点评:此题属于选择题中的推算题,通常在选择题比较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需仔细审题。 有 X、 Y、 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 Y表面有气泡冒出,把X投入到 Z的硝酸盐溶液中, X表面有 Z析出, X、 Y、 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Z Y X B Y X Z C X Y Z D X
12、Z Y 答案: B 试题分析: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 Y表面有气泡冒出,说明 Y金属活动性比 X和 Z强,把 X投 入到 Z的硝酸盐溶液中, X表面有 Z析出,说明 X的活动性比 Z强,综上 X、 Y、 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Y X Z。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点评: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较为简单,注意审题。 近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很受观众欢迎,该节目主要介绍中国的美食及其制作方法。 “饮食健康 ”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 B在煲好的鸡汤中放入适量的加碘食盐 C在果汁中加入 “塑化剂
13、 ”使其口感更好 D在香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使其保持肉质鲜美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常用来浸泡标本,对人体有毒,不能在食品行业中使用; B 加碘食盐可以为人体补充碘元素,应该提倡; C “塑化剂 ”对人体有害,不能在食品行业中使用; D 亚硝酸钠属于防腐剂,添加过量容易致癌。 考点:化学与人体健康 点评:涉及人体健康和营养物质方面的化学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较为简单,注意积累。 小红观察了在不同酸碱度下紫甘蓝汁液所显示的颜色,记录如下(见下图)。 下列物质中,能使紫甘蓝汁液变黄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食盐溶液 C硫酸溶液 D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
14、:由图可知,紫甘蓝汁液变黄 pH范围为 12到 14,四个选项里面只有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所以能使紫甘蓝汁液变黄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酸碱指示剂 点评:本题属于对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的一个灵活运用,注意仔细审题,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基本概念灵活运用方面的考察。 紫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核内质子数相等,属于同一类原子则为同一种元素,不论其以什么状态存在,所以补充营养元素的时候补充的是元素。 考点:元素概念的意义 点评:属于
15、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黑火药 ”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属于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纯净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 “黑火药 ”由三种物质组成,而混合物的定义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所以属于混合物。 考点:物质组成的分类 点评: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类型的题目助于中考常考的题型,通常和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较为简单。 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 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 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25 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25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 54.94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子数为原子的质量数减去质子数,为 55-25=30,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锰为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 54.94。 考 点: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察的是对定义的灵活运用,较为简单,注意细心。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取用块状固体 C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闻气体气味应用手煽动瓶口,靠近闻气味,不能直接靠近瓶口闻;B取用块状固体应将试管平放,然后竖起,否则容易跌落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D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 考
17、点:实验室的基本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某试验田的玉米叶色淡黄,有倒伏现象,应施用的复合肥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常给植物补充元素就睡补充氮、磷、钾三中的一种或几种,植物缺钾元素会导致倒伏现象,缺氮元素会影响叶绿体的生长,导致叶色变黄。 考点:化学元素和植物生长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基本化学常识的掌握程度,这类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 C3N4 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 C3N4 中,C 的化合价为 +4,则 N 的化合价是 A +5 B +3 C +
18、1 D -3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总和为零,设 C3N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则有 ,解得 。 考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点评:关于元素的化合价一般在填空题中考察较多,选择题中直接考查较少,但属于重点,较为简单。 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表示氢原子; B 表示的是氯离子,为阴离子; C 表示的是氧原子;D 表示钠离子,为阳离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点评:原子结构示意图属于中考中的热点题型,出现率较高,但是并不难,注意仔细审题,另外元素周期表中前二十号元素排列要会背诵。 我们每天扔掉的垃圾中,很多是宝贵的再生资源,
19、因此生活中的垃圾要分类回收。下列物质中,属于可回收物的是 废旧纸箱 空塑料瓶 厨房垃圾 易拉罐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废旧纸箱属于可以回收的垃圾;空塑料瓶可以用来生产新的塑料制品,属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厨房垃圾一般都是不可回收利用的,容易变质;D 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可以熔炼后制造新的 金属材料。 考点:废品的回收与利用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填空题 电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极易与水反应: CaC2+2H2O Ca(OH)2+C2H2。 ( 1)将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变化: 残渣中主要
20、成分是 Ca(OH)2 和 (写名称)。 ( 2)工业上利用电石制备某化工原料的流程如下(注:加入 NH4Cl溶液的目的是溶解残渣中的难溶盐): 向 CaCl2溶液中通入 NH3、 CO2两种气体,生成 Ca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流程中溶液 A可循环使用,溶液 A中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 答案:( 1)碳酸钙 ( 2) CaCl2+2NH3+CO2+H2O CaCO3+2NH4Cl NH4Cl 试题分析:( 1)生成石灰浆后,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有一部分生成碳酸钙;( 2) 向 CaCl2溶液中通入 NH3、 CO2两种气体,是 CaCl2、 2NH3、 CO2、 H2O四种物质反应生成碳
21、酸钙和氯化铵; 最后溶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铵,一部分为人为加入的,另一部分为反应生成的。 考点:化学反应的原理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灵活,方程式没有学过,初中阶段不作要求,但是考察的知识点都是中考要求掌握的内容,注意仔细审题。 现有六种物质: 小苏打、 水银、 石油、 酒精、 氮气、 石墨。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2)属于有机物的液体 ; ( 3)医用体温计里的液体 ;( 4)可用于制铅笔芯的物质 ; ( 5)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 6)被誉为 “工业的血液 ”的物质 。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试题分析:
22、(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2)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属于有机物的液体是酒精;( 3)医用体温计里的液体是汞金属,俗称水银;( 4)可用于制铅笔芯的物质是石墨;( 5)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俗称小苏打;( 6)石油被誉为 “工业的血液 ”。 考点:常见物质的用途 点评: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其实考的是性质,要注意的是物理性质也要掌握,容易漏掉。 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 NaCl外,还含有 MgCl2、 CaCl2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有效将粗盐提纯,实验的各步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 1)操作 和操作 的名称是 。 该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
23、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序号)。 A B C D ( 2)蒸发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 等措施。 ( 3)在实验过程中加入过量的 NaOH溶液的目的是 。 ( 4)判断加入的盐酸 “适量 ”的方法是 。 ( 5)实验所得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大于粗盐中 NaCl的质量,原因是 。 ( 6)若用所得氯化钠配制 50g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除了用到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其作用是 。 答案:( 1)过滤 D ( 2)间歇加热(或来回移动酒精灯) ( 3)除尽溶液中的镁离子( 4) 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 ( 5)提纯的过
24、程中有氯化钠生成 ( 6)玻璃棒 搅拌,加速溶解 试题分析:( 1)操作 和操作 前都有不溶于水的物质,所以名称为过滤, D不该出现, D中滤纸容易造成过滤失败;( 2)蒸发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间歇加热或来回移动酒精灯;( 3)粗盐提纯必须将其中的杂质离子除尽,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是为了将镁离子除尽;( 4)加入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再和碳酸钠反应,和后者反应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滴加盐酸 至无气泡放出则杂质除尽;( 5)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几种除杂反应均会有氯化钠生成,所以实验所得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大于粗盐中 NaCl的质量;( 6)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作
25、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考点:粗盐提纯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计算题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 1)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的主要成分。 每 100g含有的营养成分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维生素 C 钙 钠 锌 7.6g 7.8g 7.4g 18mg 201mg 30.8mg 8.1mg 表中没有列出的营养素是 ,人体中若缺少表中的 元素(写元素符号)会造成骨质疏松。 ( 2)小明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 ( 3)小李在室温下开启一瓶未经冰冻的碳酸性饮料时,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从罐内冒出。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
26、解度与 有关。 ( 4)小马欲粗略测定家里所用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假设白醋中的酸都看作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 CH3COOH),在玻璃杯中加入 20.0 g碳酸钙粉末,再倒入 200.0 g白醋。反应停止后,碳酸钙有剩余,称得玻璃杯中的固体和液体总质量为 217.8 g。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OOH + CaCO3 =(CH3COO)2Ca + CO2+ H2O,若不考虑醋酸与水的挥发及二氧化碳的溶解,所测白醋中 CH3COOH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水 (H20) Ca ( 2)乳化 ( 3)压强 ( 4) 二氧化碳的质量 = 200g+20g-
27、217.8g = 2.2g;所测白醋中 CH3COOH的质量分数为 3 。 试题分析:( 1)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为水、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无机盐离子,人体缺钙元素会造成骨质疏松;( 2)洗涤 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其乳化作用;( 3)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4)二氧化碳的质量 = 200g+20g-217.8g = 2.2g 解:设 CH3COOH的质量为 x。 2CH3COOH + CaCO3 = (CH3COO)2Ca + CO2+H2O 120 44 x 2.2g , x 6.0 g 100% = 3 答:所测白醋中 CH3COOH的质量分数为 3 。 考点:化学方程式
28、的计算 点评:这是化学反应联系方程式的计算题,这种题目是每年中考的压轴题,必考题,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把坐标曲线表示的意义和题干联系起来。 探究题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 。 (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 , 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 ( 3)实验室可用 B或 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用 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 。 ( 4)氨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可用于制氮肥、硝酸、药物和染料等。用 E装置收集氨气时,检验氨气已收 满的方法是 。 答案:( 1) 长颈漏斗 水槽 ( 2) A 2KMn
29、O4 K2MnO4+ MnO2+ O2 ( 3) CaCO3+2 HCl=CaCl2+CO2+H2O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 4)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集气瓶瓶口,若变蓝则氨气已收集满(合理答案:均可) 试题分析:(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且生成物是固体,所以采用 A图作为发生装置,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用 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4)用 E装置收集氨气时,检验氨气已收满的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集气瓶瓶口,若变蓝则氨气已收集满。 考点:常见气体的
30、制取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铁锈蚀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每年约有 的钢铁因锈蚀而报废。 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原因并寻求防锈措施,某兴趣小组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影响铁制品锈蚀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空气、水、酸性物质(包括一些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等)及温度等等。 设计实验: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试管、经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组合成如图所示三套装置并放置一周。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 现象与结论:一周后, 试管(填试管编号)中铁钉锈蚀最严重,综合以上三个实验可知,铁易与 等共
31、同反应生成铁锈。 反思与应用: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可采取哪些防锈措施(答一点): 。在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中,除防锈外,我们还可采用 (填序号)。 A不使用金属 B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D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 答案: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水中 甲 水和氧气 保持表面洁净干燥;擦干后用油布擦拭;链条抹油;及时去除锈迹(合理即可); BCD 试题分析: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水中;甲试管中的铁钉同时和水、氧气接触,满足铁生锈的两个条件,所以腐蚀最严重,铁易于和氧气、水共同反应生成铁锈;自行车上钢铁材料较多,防止生锈可以保持表面洁净干燥;擦干后用油布擦拭;链条抹油;
32、及时去除锈迹等,另外,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均可以有效保护金属资源。 考点: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点评:铁的 锈蚀与防护一直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可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出现,通常较为简单,注意仔细审题。 将过量的 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 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固体沉淀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 CuCO3,理由: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 Cu(OH)2,理由: Na2CO3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 Cu(OH)2和 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结
33、晶水合物受热后易失去结晶水,如 CuSO4 5H2O CuSO4 5H2O; Cu(OH)2、 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无水氯化钙可做吸水剂;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 (三)设计与实验: 固体的获取: 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室温晾干得蓝色固体。 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用下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并得到下列现象: ( 1)上图中无色气体为 ,所以猜想二不成立。 ( 2)向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实验现象为 。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 定量测定固体的组成: 设固体为 aCu(OH)2 bCuCO3 cH2O,为测定其组成,称取 24.0 g蓝
34、色固体。继续进行实验: 图中注射器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 x关闭, y处打开;拉注射器时, x打开进空气, y关闭。 实验步骤: 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反复推拉注射器; 称量 B、 C、 D、E、 F的质量; 关闭弹簧夹,加热 B处玻璃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 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 再次称量 B、 C、 D、 E、 F的质量。 问题探究: ( 3)进行步骤 的操作中,注射器活塞要缓缓推动的主要目的是 。 数据处理: ( 4)某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方法,测得以下数据:(假定每步反应 都完全) B C D E F 反应前 124.0g 250.0g 300.0g 350.0g 36
35、0.0g 反应后 116.0g 253.6g 304.3g 350.1g 360.0g E装置质量增加的原因是 ;求该固体的化学式中 a:b:c= 。 答案:(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CuSO4+Na2CO3= CuCO3 Na2SO4 (三)设计与实验: ( 1)二氧化碳( CO2) ( 2)铁片表面有气泡生成、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只答出一点就给分) Fe H2SO4 Fe SO4 H2 Fe CuSO4 FeSO4 Cu 定量测定固体的成分: 问题探究: ( 3)防止气流过快, C、 D中气体不能被溶液充分吸收。 数据处理: ( 4)气流带出 D中水蒸气;根据装置增加的质量可以计算
36、出 a:b:c=1:1:1。 试题分析: 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 CuSO4溶液中会发生反应 CuSO4+Na2CO3= CuCO3 Na2SO4,( 1)上图中无色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固体中有碳酸盐,猜想二不成立;( 2)加入过量硫酸后,蓝色溶液中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铜,加入铁单质后,会和硫酸铜、硫酸反应,现象为有气泡冒出,铁屑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出现;( 3)进行步骤 的操作中,注射器活塞要缓缓推动的主要目的是使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充分被吸收;( 4)E装置质量增加的原因是气流带出 D中水蒸气, 考点:实验探究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题目给的知识
37、点没有学过,较为陌生,但是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推断题 已知 AF 六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 B、 D 为氧化物, A、 B、E、 F为 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A、 B、 E放入水中能使酚酞变红,下图是它们之间的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省略; “”表示转化, “” 表示相互反应),请回答: (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是 ; F可能是 。 ( 2)写出 A和 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 B和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CaO H2SO4或 HNO3或 HCl(其它合理的答案:也可) ( 2) Ca(OH)2+ Na2CO3 = CaCO3+2NaOH CaO + H2O = Ca(OH)2 试题分析:本题较为开放,答案:并不唯一,言之有理,满足题意即可,根据题意,满足原图的物质可以为 A为氢氧化钙, B为氧化钙, C为氢氧化钙, D为水, E为碳酸钠, F为硫酸,则 A和 E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 B和 D反应为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的推断 点评:常见的化学反应经常作为推断题的素材出现,中考题中经常有考察,但不是每年都出大题,有时在选择题中出现,这种题要是平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