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江苏省靖江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1188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度江苏省靖江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度江苏省靖江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度江苏省靖江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度江苏省靖江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度江苏省靖江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2014学年度江苏省靖江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鼓面不再振动,所以不再发出声音。 考点:声音的产生 电动自行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下列调节左侧反光镜的镜面的做法中,首先应进行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反光镜的仰角太大,应将反

2、光镜向下旋转。 考点:平面镜成像 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表示渔民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的光路图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看到水里的鱼,说明鱼身上的光射入了人眼,其光路图如下所示: 考点:光的折射 在研究发光物体时,引入了 “光源 ”的概念;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了 “光线 ”的概念;在研究发声物体时,引入了 “声源 ”的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引入了 “参照物 ”的概念,其中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假想但实际并不存在的是 A参照物 B光线 C声源 D光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源、光源、参照物都是客观存在的物体,而光线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而假想的物理模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叫做模型法。 考点:物理学研究方

3、法 每到节日的夜晚,不少城市上空就会燃起璀璨夺目的烟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放礼花时,我们总是先 听到声音后看到礼花 B礼花爆炸时,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响声,是因为其音调高 C璀璨夺目的烟花属于光源 D礼花爆炸时,发出的声音是爆炸而产生的,与振动无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放礼花时,我们先看到礼花后听到声音, A错;礼花爆炸时,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其响度大, B错;烟花自身能发光,是光源, C对;礼花爆炸时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D错。 考点:声现象 光现象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20时,反射角也是 20 B入射光线

4、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 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 5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所以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 20时,入射角是 70,反射角也是 70, A错;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 B对;入射角增大 5,反射角也增大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10, C错;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错。 考点:光的反射 一辆轿车行驶的速 度是 100km/h,一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是 5m/s,这表明 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 B

5、轿车一定始终在自行车前面 C自行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 D轿车的运动一定比自行车快 答案: D 试题分析: ,所以轿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说明轿车比自行车运动得快, D对;但它们不一定从同一起点开始运动,所以不能确定轿车在自行车的前面, B错;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长,因为路程除了与速度有关外,还与运动时间有关, A 错;速度小的物体运动的时间不一定长,因为二者运动的路程不一定相等, C错。 考点:速度 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B温度计的示数不变;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C、 D温度计示数下降,由于空气流动时蒸发加快,

6、所以 D温度计的示数下降得快。 考点:蒸发吸热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们常用音色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B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 “小石头 ”,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 D 试题分析: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D错;不同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 A对;由于声波具有能量,人们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B对;公路边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对。 考点:声现象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冰柱的形成是凝固;露和雾的形成是液化,霜、雪、冰花、雾凇

7、的形成是凝华。 考点:物态变化 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靖江夏天最高气温约为 50 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 75cm C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 0.45h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 5m/s 答案: B 试题分析:靖江夏天最高气温可达 40 , A错;课桌的高度约 75cm, B对;初中一节课的时间约为 45min, 0.75h, C错;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 D错。 考点:物理量的估测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D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答案: C 试题分析:井底之蛙,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A错;树木

8、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错;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C对;水中的铅笔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 D错。 考点:光现象 实验题 ( 7分)某兴趣小组用焦距为 15cm的凸透镜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的实验: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其目的是 (2)小明将蜡烛和凸透镜放置在如图所示位置,要得到明亮、清晰的像,则光屏放在 65cm刻度线与 cm刻度线之间的某个位置,利用此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 (3)小红将蜡烛移动到 20cm刻线处,仍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会成清晰的、倒立 (选填

9、 “放大 ”、 “缩小 ”或 “等大 ”)的实像实验过 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 “上 ”或 “下 ”)移动。 (4)小虎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个) 答案:( 1)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 80;照相机;( 3)等大;向上( 4)蜡烛和透镜的距离 小于 15cm(合理均可) 试题分析:( 1)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时,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 ( 2)此时 , ,即 ,蜡烛的位置应在 之间; ( 3)此时 ,即 ,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由于凸透镜成的实像上下左右都颠

10、倒,所以蜡烛变短时,像向上移动; ( 4)光屏上得不到像,可能是此时 ,成虚像,也可能是由于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考点:凸透镜成像 ( 9分)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 (图甲所示 ),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 (选填 “A”或 “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 落的 来比较下落的快慢。其中第 种比较方法与物理学中速度的定义方法相接近。 (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11、 (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 _(选填 “下落的时间 ”或 “下落的路程 ”)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 _或换用锥角较 _(选填 “大 ”或 “小 ”)的纸锥进行实验。 答案:( 1) A;时间;路程; 2;( 2)刻度尺;秒表;( 3)下落的时间;下落高度;大 试题分析:( 1)要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应让它们的下端相平,因为下落到地面是尖端触地;比较快慢 ,可以采取通过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也可以用运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物理学中,我们把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实际是采取的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 2)测量速度时,要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出运动这段路程所

12、需的时间,再用公式 计算; ( 3)由于纸锥下落较快,所以时间太短,不易测量,增加纸锤下落的高度,可使下落时间变长,或增大纸锥的锥角,使它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增大,下落速度变慢,时间变长。 考点:速度的测量 ( 7分)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 ,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与 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棋子的 A和 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 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从而确定 ,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 (

13、选填“好一些 ”或 “差一些 ”) (4)在实验过程中 ,小明让玻璃板沿垂直于 OO轴方向靠近棋子 B,为了完成实验探究,小明应棋子 B (选填 “远离 ”或 “靠近 ”) A棋子。他若将让玻璃板沿 OO轴方向水平向右移动,若以 A为参照物,则他将观察到镜中 A的像 _(选填“向右 ”、 “向左 ”或 “不 ”)移动。 答案:( 1)竖直;( 2)大小;( 3) B棋子;像的位置;差一些;( 4)远离;不 试题分析:( 1)如果玻璃板不竖直, B就不能与 A的像重合;( 2)选择两个相同棋子的 A和 B,则 A=B,如果 B和 A的像 A重合,说明 A=B,所以A=A,证明像和物大小相等,这种

14、实验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 3)玻璃板是透明的,通过玻璃板,既能看到 A的像,又能看到 B,从而可以确定像的位置;由于一部分光通过玻璃板折射到后面,所 以反射回来的光线较平面镜少,成像清晰度差一些; ( 4)玻璃板靠近 B时, A与玻璃板的距离变大,则 A的像也远离玻璃板,所以 B应远离玻璃板,向远离 A的方向移动;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 A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变,它的像位置也不变。 考点:平面镜成像 ( 7分)在做 “观察水沸腾 ”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 A、 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 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 A、 B装置) ( 1)温度计是利用 _的原理制成的,加热时应使用酒精

15、灯的 (选填 “内焰 ”、 “外焰 ”或 “焰心 ”) . ( 2)甲、乙两组同学用同样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甲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则甲组选择的是 (选填“A” 或 “B”)套装置。 ( 3)乙、丙两组同学选用的相同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 C所示的 a、 b两条曲线( a表示乙组的, b表示丙组的)。由图像可知,他们两组测得的水的沸点 (填 “相同 ”或 “不同 ”),图 (填 “D”或 “E”)所示的情形可表示水正在沸腾。他们两组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4)小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

16、腾 时,发现从壶嘴喷出一股 “白气 ”,但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 “白气 ”,这是由于 答案:( 1)液体的热胀冷缩;外焰;( 2) B;( 3)相同; D;丙组烧杯中的水多(合理均可)( 4)靠近壶 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不易液化 试题分析:( 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加热; ( 2) B装置烧杯上有盖子,热量损失少,温度升高快; ( 3)两组测得水的沸点相同,都是 100 ;水沸腾的现象是: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水中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所以 D图是沸腾的情景; 水沸腾前,整杯水温度不均匀,底部温度高,越往上温度越低

17、,底部的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又液化成水,所以气泡越往上越小, E 图即为水沸腾前的情况;水越多,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越长; ( 4) “白气 ”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靠近壶嘴的位置温度高,水蒸气不易液化,所以看不到 “白气 ”。 考点:水的沸腾 ( 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 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 -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 “黑霜 ” ( 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

18、,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 2)小红由短文猜想: “霜 ”形成的条件是 _和 _。 (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 -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 (选填 “能 ”或 “不能 ”)验证上述猜想 答案:( 1)水蒸气;凝华( 2)气温在 0 以下;空气湿润;( 3)不能 试题分析:( 1)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自然界中还有雪、冰花、雾凇的形成也都是这个道理; ( 2)空气中有充足的水蒸气,且气温低于 0 ,才会形成霜,如果气温高于0 ,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滴; ( 3)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

19、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霜。 考点:物态变化 填空题 如图所示,来自物点 A 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 B 点。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 A 应该向 _(选填 “左 ”或 “右 ”)移动;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 _透镜制成 的眼镜。 答案:左;凸。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 u增大时, v减小,所以要使像靠近视网膜( v减小), A点应向左移动( u增大)。图示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所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考点: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 “高 ”与 “低 ”是指声音的 _

20、 _ _不一样 ,这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 _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 “高 ”与 “低 ”是指声音的_不一样,与声源振动的 _有关。 答案:音调;频率;响度;幅度 试题分析:声音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 “高 ”与 “低 ”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 “高 ”与 “低 ”是指声音的响度不同,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考点:声音的特性 身高 1.7m的小明站在平面镜前 2m处,他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 (选填 “实像 ”或 “虚像 ”)像,他的像高 _m,他和像之间的距离为 _m。 答案:虚像; 1.7; 4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

21、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人高 1.7m,像高也是 1.7m;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离平面镜 2m,像离平面镜也是 2m,像离人 4m。 考点:平面镜成像 2013年 12月 14日,中国 “嫦娥三号 ”月球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虹湾区域软着陆。 “嫦娥三号 ”携带的电池靠接收太阳光工作,这说明光具有 。太阳还能给地球带来热,太阳的热主要是靠阳光中的 (选填 “红外线 ”或 “紫外线 ”)来传递。它的传播速度 (选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能量;红外线;大于 试题分析:光具有能量;太阳的热量是靠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来传递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2、是 ,声在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光速大于声速。 考点:光现象 ( 2分)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答案: .86; -2 试题分析: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温度计的示数在 0以下,读为 -2 。 考点:刻度尺和温度计的读数 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 (选填 “冷 ”、“热 ”),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 (填物态变 化的名称)时要 (选填 “吸收 ”、“放出 ”)大量的热。 答案:

23、压缩体积(加压);冷;汽化;吸收。 试题分析: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打火机内的丁烷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打火机被摔碎,液态的丁烷迅速汽化,并吸收热量,所以手摸上去感觉冷。 考点:物态变化 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 辉石 角闪石 黑云母 正长石 白云母 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 (填 “升高 ”或 “降低 ”)火山喷发时,高温的岩浆会使冰盖 (选填 “熔化 ”或 “凝固 ”),导致河流水位暴涨;大量的火山灰尘上升后遮挡在地球上空,就像撑起了一把

24、伞,使射向地面的阳光在火山灰尘上发生 _(选填 “反射 ”、 “折射 ”或 “色散 ”),可能会对区域性气候产生轻微降温影响。 答案:降低;熔化;反射 试题分析:岩浆流淌过程中,温度降低,不同矿物质依次凝固,说明它们的凝固点逐渐降低,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熔点也是逐渐降低的;冰吸收岩浆的热量,熔化成水;太阳光射到火山灰上被反射。 考点:物态变化,光的反射 如图是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的 s-t图像。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则小刚骑车是图中 (选填 “OA”或 “AB”)段,小刚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 OA; 2.4 试题分析: OA段的速度为 ; AB

25、段的速度为 ; , 小刚骑车是图中的 OA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考点:速度计算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其中折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注意字母的书写顺序 ),反射角等于 度。 答案: OG; 30o 试题分析: , EO 和 FO一条为入射光线,一条为反射光线,则 OG为折射光线,再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所以可以确定 EO 为入射光线, OF为反射光线,光路图如下所示: 考点:光的反射和折射 我们常用 “频闪照片 ”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 0.001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球运动时间短,

26、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乙;甲 试题分析:甲运动的时间为 ,乙运动的时间为,所以乙球运动时间短;甲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球在相同时 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做加速直线运动。 考点:机械运动 “水涨船高 ”这句成语中,船高是指船升高了,这一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 为参照物,则船是静止的。 答案:河岸(地面);河水 试题分析: “水涨船高 ”是以河岸或地面为参照物的,以河水为参照物,船的位置不变。 考点:参照物 计算题 ( 6分)暑假里,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观察到他乘坐的火车共有 12节车厢(包括火车头),已知每节车厢长 15m,当火车以 72km/h的速

27、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80s ( 1)该火车有多长? ( 2)此隧道多长? (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 1) 180m;( 2) 1600m;( 3) 89s 试题分析:( 1) ; ( 2) ; (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走的路程为 , 所用时间为: 考点:速度计算 作图题 作图题( 6分) ( 1)请在图甲中用作图的方法,表示人眼所能看到的档板右侧范围大小,并在此范围中打上阴影线。(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箭头方向为光的传播方向)。 ( 2)如图乙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准备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请你在 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 3)如图丙,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经凸透镜、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见下图: 试题分析:( 1)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只有没被挡板挡住的光能进入人眼; ( 2)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 ( 3)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凸透镜后折向焦点;预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经过凹透镜后变成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