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1221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市正在开展 “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安庆 ”活动,下列措施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控制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 将居民用煤逐渐改成用天然气 禁止尾气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 生活垃圾采用高温无害化处理 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等。故选 D。 考点:环境保护 下面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氧气中点燃硫粉,产生蓝紫色火焰 B将光亮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逐渐变蓝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变蓝色 D在空气中点燃红磷产生大量的白雾 答

2、案: A 试题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的后面,故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B错误;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错误;在空气中点燃红磷产生大量的白烟,雾一般指的是液体, D错误。故选 A。 考点:常见实验现象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面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 ) 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 D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 答案: D 试题分析: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是利用铝的密度小且是银白色固体。故选 D。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澄清石

3、灰水鉴别 CO和 CO2 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 CO2和 N2 C用二氧化锰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D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 A正确;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支持燃烧,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 B错误;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水不能, C正确;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 B。 考点:物质的鉴别 用 “ ”和 “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 A2和 B2的分子, A2和 B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X,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在反应过程中 A2和 B2分子保持不变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 A2与 B2分子数之比为 3: 1 D物质 X含 4种元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把相同的部分去掉,该反应可以表示为: 3 A2+ B2=2A3 B,属化合反应;参加反应的 A2与 B2分子数之比为 3: 1 ;物质 X含 2种元素 .故选 C。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 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 Mg发生了氧化反应 B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 MgO 和 C C镁条着火不能用

5、CO2扑灭 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了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在该反应中 得到了氧,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也说明镁条着火不能用 CO2扑灭。故选 B。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的条件 “嫦娥三号 ”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有一个里程碑运载“嫦娥三号 ”的火箭使用偏二甲肼( C2H8N2)作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中含有 N2分子 B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58 C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元素质量比 2: 8: 2 D偏二甲肼中氢元素原子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偏二甲

6、肼是由偏二甲肼分子构成的,一个偏二甲肼分子中含有 2个氮原子, A错误;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 =24+8+28=60, B错误;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元素质量比 =24:8:28=6:2: 7 , C错误。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下列符合 “1+1=2”的事实是( ) A 1L水与 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 2L B 1g硫粉在 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2g二氧化硫 C 1g锌与 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 2g D 1g镁与 1g氧气反应得到 2g氧化镁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故 1L水与 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 2L;硫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 1:1,

7、故 1g硫粉在 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2g二氧化硫,B正确;由于锌会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 1g锌与 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 2g, C错误; 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 48:32 ,故 过量,不能得到 2g氧化镁, D错误。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分子的性质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Q 物质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 X的值是 44 D生成的水的质量为 36g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前水为 4g,反应

8、后为 40g,质量增加了 36g,是生成物;氧气反应前是 76g,反应后为 12g,质量减少了 64g,是反应物; Q 反应前为 16g,反应后为 0g,质量减少了 16g,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是生成物,生成了 44g,故 X是 48g 。该反应表示为: X+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32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32g,它们的质量和等于氧气的质量,故 X由 C、 H两种元素组成。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如图为元素 X的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可用符号 “Mg+

9、2”表示 B该粒子不带电 C X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0 D X与 Cl形成的化合物为 XCl2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质子数为 12,故是 元素;由于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失去了 2个电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是镁离子,表示为“Mg2+”;由于氯元素常显 -1价, 为 +2价,根据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的原则,形成的化合物为 XCl2 。故选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档案材料着火,可用液体二氧化碳扑灭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下楼 D发现煤气泄

10、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水会导电,应先关闭开关,再用灭火器灭火, A错误;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可退到卫生间暂避封闭房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C错误;开电源可能会产生电火花, D错误。故选B。 考点:安全措施 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B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因此可以利用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新物质 C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D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

11、,所以分子一 定大于原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不能凭空捏造物质, B 错误;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C错误;同种分子中的分子比原子大,不同种的不能比较, D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概念、原理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通过蒸馏制取汽油 B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铁片放在空气中生锈 D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石油通过蒸馏制取汽油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把它们分离出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

12、热,干冰升华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气态,状态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状态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利用液氮沸点较低的性质,科学家正在研究 向在大气中注入液氮,用来清除雾霾下列有关液氮和氮气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氮可用于冷冻麻醉剂 B工业上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来制氧气 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跃 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答案: C 试题分析: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用来做保护气, C错误。 考点:氮气的用途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

13、排列的是( ) A冰、干冰、盐酸 B汞、水、啤酒 C石墨、石灰水、碳酸钙 D氮气、氧气、空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两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氧化物。故选 B。 考点:物质的分类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日常生活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淡化海水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 D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过滤只除去了难溶性物质, B错误。 考点:水 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 C

14、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题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 O2 2CO2,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但反应物中的氧气属单质, A错误;把 CO转化为了 CO2 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正确; Co3O4催化剂质量不改变, B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催化剂 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

15、灯丝,有 “光明使者 ”的美誉我省蕴藏着丰富的钨矿资源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 CaWO4),钨酸钙中钨( W)的化合价为( ) A -6 B +4 C +6 D +7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的原则,其中 Ca为 +2价, O 的化合价为 -2价,设 W的化合价为 x,则( +2) +x +( -2) 4=0,解得x= +6。故选 C。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装置有长颈漏斗,不能采用 “一浸、二握、三看 ”的方法,而是要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看长颈漏斗

16、中是否能形成一段水柱,若有则表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A错误;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B错误;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C错误;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D 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基本操 作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如图分析,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8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5.85g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17、A正确;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错误;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3,易失去 3个电子, C错误;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 D错误。故选 A。 考点: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示意图 填空题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标有序号 m的仪器的名称为 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 _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欲使用装置 E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则气体应从 _ (填 “a”或 “b”)端通入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 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 C的优点是 _ ( 4)若用装置 D收集一瓶二氧

18、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_ ( 5)已知实验室制取一瓶一氧化氮气体时选用 F作为收集装置,而不能选用 D装置来收集,由此可以推断一氧化氮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_ (填字母序号)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能和空气中某种气体发生反应 答案:( 1)铁架台 ( 2) A;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a ; ( 3)可以准确的控制药品的添加量,便于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 4)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 5) 试题分析:(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 +固加热型,应选 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

19、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 +MnO2 + 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气体影从 a端进入; ( 3)选用注射器可以准确的控制药品的添加量,便于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 4)二氧化碳的验满是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 5) F装置是用排水法收集,说明一氧化氮难溶于水,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说明一氧化氮能和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 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人类对金属的开发和利用是循序渐进的 ( 1)青铜器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制品西汉时期,人们主要采用 “湿法冶金 ”如将

20、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能利用还原剂从金属的氧化物中将其还原出来例如,高炉炼铁所涉及的物质转化过程如下: 其中,物质 A为 _ (填化学式), A与赤铁矿中的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3)每年因为腐蚀(如铁生锈)而报废的金属相当于年产量的 20% 40%,人们采用多种方法防止金属腐蚀例如,将清洗后的铁锅擦干后存放可以防止铁锅生锈,其原因是 _ ( 4)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 _ (填 “强 ”或 “弱 ”),但铝制品却具有比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_ (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 答案:( 1) Fe + CuSO4 = FeS

21、O4 + Cu ( 2) CO ; Fe2O3 + 3CO 2Fe + 3CO2 ( 3)防止铁与水接触(合理即可) ( 4)强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试题分析 :(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位于铜的前面,能把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 2)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 3)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为为防止铁生锈,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如涂油漆等; ( 4)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 考点:金属 如图为某同学进行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据此回答: ( 1)图 1中 B端为电源的 _ (

22、填 “正 ”或 “负 ”)极, C、 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_ ( 2)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_ ( 3)在上海世博园区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饮用水处理步骤如图 2所示;步骤 对应的作用是 _ (填字母,下同),步骤 对应的作用是 _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沉淀过滤 D蒸馏 答案:( 1)负; 1:2 ( 2) 2H2O 2H2+O2( 3) B; A 试题分析: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可用燃烧法检验,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质量比为 8:1 ,该实验能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活性炭起吸附作用,能

23、吸附颜色和异味,紫外灯照射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考点:电解水、水的净化 如图 A、 B、 C、 D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 1) X= _ ( 2) A、 B、 C、 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 _ (填序号) ( 3) A微粒的化学性质与 B、 C、 D中哪一种微粒的化学性质相似 _ (填序号) ( 4)微粒 B和 C的化学性质 _ (选填 “相同 ”或 “不同 ”) 答案:( 1) 8( 2) B C; ( 3) B;( 4)不同 试题分析:( 1)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故 X=18-10=8 ; (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故质子数相同的

24、原子或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 B、 C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故属于同种元素。 (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于 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故与化学性质相似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同样是 7的 B。 (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微粒 B和 C的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 用适当的符号和数字以及化学式填空: ( 1) 2个氮原子 _ ; ( 2) 3个氢分子 _ ; ( 3) 4个硫酸根离子 _ ; (

25、4)氯化钠中的阳离子 _ ; ( 5)酒精 _ ; ( 6)由 Fe3+和 OH-构成的氢氧化铁 _ 答案:( 1) 2N;( 2) 3H2;( 3) 4SO42-( 4) Na+( 5) C2H5OH;( 6) Fe( OH) 3 试题分析:( 1)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当原子个数为 1 是,1省略,故 2个氮原子表示为 2N ; ( 2)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3个氢分子表示为 3H ; (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故 4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26、 4SO42- ( 4)氯化钠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 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故钠离子表示为 Na+ ( 5)酒精是有机物,化学式为 C2H5OH; ( 6)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可知氢氧化铁表示为 Fe( OH) 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计算题 为检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 24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 7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固体物质共 85.2g,请计算:

27、 ( 1)反应生成 CO2的质量; (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8.8g ( 2) 83.3%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2HCl=CaCl2+H2O+CO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减少的质量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结合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解:( 1) 24g +70g -85.2g =8.8g ( 2)设石灰石样品中 CaCO3的质量为 x CaCO3+2HCl = CaCl2 + H2O+ CO2 100 44 x 8.8g 100 44 =X 8.8g x =20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0g 24g 100% = 83.3% 答:石灰石样品中 CaCO3的质量分数为 83.3%。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