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137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 6分) ( 1)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 。(论语)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 2) ,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 ( 3)谨庠序之教, ,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兰亭集序) ( 4)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王勃膝王阁序)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症

2、候( zhng)确凿( zo)一叶扁舟( pin)水涨船高( zhng) B下载( zi)讣( f)告宁缺毋滥( w)创巨痛深( chung) C遂愿( su)口角( ju)一针见血( xi)处心积虑( ch) D款识( sh)铜臭( xi)亲密无间( jin)矫枉过正( jio) 答案: C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防犯露马脚蛛丝马迹呼之即来,挥之 即去 B福祉口头禅协从不问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融资局域网势不两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D皎洁紧箍咒面黄肌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秋日的天空显得格外 。 台湾当局向美国政府摇

3、尾乞怜,显出一副 的奴才相。 李先生 了这次大会。并做了精彩的发言。 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 ,但集体 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 A寥廓十足出席扶持 B辽阔十足列席扶植 C寥廓实足出席扶植 D辽阔实足列席扶持 答案: A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时代步伐快速迈进,国家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一体化浪潮来得生猛,中国也难独善其身。 B本届亚运会上,大学城体育场馆片区云集了大大小小 21个可以进行世界级比赛的竞赛场馆,其中新建的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以其独特的外观面目一新。 C近日记者了解到,一汽奔腾 B70、

4、 B50的车主投诉集中爆发,刹车失灵、变速箱乱档、打不着火、空调异响等故障不一而足,车主提供的出险经历更是触目惊心。 D “海归 ”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只是部分人好大喜功的求职方式堵住了自己的路。 答案: C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马尼拉市被劫持事件中,本应在几十秒内完成的突击,菲律宾警方用时 79分钟,被媒体称为 “世界上用时最长的营救突击 ”。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 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 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C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历久而弥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5、不仅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 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 D中国广州市市长在亚运圣火传递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接受记者专访,希望代表和平、友谊和进步的亚运圣火能传递人类共同的梦想,促进亚洲各国的友谊。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分) 俞曲园 陶文瑜 “花落春仍在 ”,这一句话是俞樾说的,这一句话对于俞樾意义非常,如果要说明俞樾或者我们必须从俞樾一生的千言万语中选出一句来,自然就是 “花落春仍在 ”。 道光三十年,在京城科举复试的试卷上,有一道名为 “淡烟疏雨落满天 ”的诗题,这是一幕笼罩着丝丝愁怨,显露了淡淡落寞的景致;众多的考生借着这样的

6、景致,抒发了 “落花流水春去也 ”的情感,而俞樾意气风发写下了这一句 “花落春仍在 ”。 这一句话说得很有气概,也十分精神。我听说过的一则民间传说,说唐伯虎一副穷书生的样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将那儿趾高气昂的文人墨客损了一番,最后大家知道了这个人原来是唐伯虎,便在他离开之前说了一句 “虎去山还在 ”,唐伯虎不假思索地回答: “山在虎还来。 ”“山在虎还来 ”和 “花落春仍在 ”似乎是异曲同工。 我们不能说清楚,俞樾在写 “花落春仍在 ”时的所思所想,我们只知道,俞樾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绝对和曲园的故事无关,因为俞樾建造曲园,已经是写下“花落春仍在 ”二十多年后的事情了。 这一届科举,礼部的主考

7、官是曾国藩,当时清廷刚刚和太平天国打完仗,正在恢复损伤了的元气,而清王朝自康、乾的兴盛顺流而下,已经开始走向山雨欲来。在曾国藩眼里, “花落春仍在 ”成了弘扬主旋律的力作,因此他点了俞樾为部试的第一名。第二年又授予翰林院编修。之后,新登基的咸丰皇帝,对俞樾的才识比较欣赏,委派俞樾到河南出任提督学政。 这是一项为国家选 拔人才的工作,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才呢?俞樾动了一番脑子以后,将四书五经中的句子拆开了再拼成一道考题,别出心裁是为了能够考察到考生灵活掌握的应变能力,结果是不少考生云里雾里不知所措和俞樾罢官还乡 “永不叙用 ”。 “试题割裂经义 ”存的是 “图谋不轨 ”的心思。这样向朝廷举报的,是

8、御史曹登庸。这是一条死罪。为俞樾说情的,还是曾国藩。 历史一向同情和袒护落难的才子书生,并对曹登庸之流给以义正辞严的脸色。但反过来想一想,四书五经是范文,更是当时朝代的纲领和宪法,俞樾犯的是 “大逆不道 ”的罪过,曹登庸不举报,别 人也会举报,纵然没有人举报或者朝廷网开一面,俞樾最公式的前程,无非是从才华横溢一腔抱负的书生,成长为空怀壮志碌碌无为的官吏。 这个转折就是 “花落 ”, “花落 ”也是一种宿命。 从京城到苏州千里迢迢,决定俞樾走上这条道路的,是与他一同金榜题名的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聘请俞樾担任苏州紫阳书院的讲习。而俞樾走进苏州的这一刻,也就决定了自己 生命中的春天 依旧灿烂并且

9、更显辉煌。 “门秀三千士,门高四百洲。 ”这是评说俞樾的一副对联,三千士说明桃李满天下,三千士中包括陆润庠、章太炎和吴昌硕。 苏州人称呼俞樾为俞曲园,建造曲园,是俞樾来到苏州十六年以后的事情,这时候的俞樾已是知名学者和朴学大师,方有能力在马医科购得五亩田,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园子。而在此之前,这么一位有名的导师和学科带头人,竟居无定所,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知识分子相对还是比较清贫的。而同为曾国藩门下的李鸿章已是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了,因此民间有 “李少荃拼命做官,俞曲园拼命著书 ”的说法。 曲园是一座书斋园林,书斋园林的特点是园以人传,而一亭一廊,一水一石更像是线装书的字里行间。 曲园之中,俞樾

10、讲学和会客的厅堂名为 “春在堂 ”, 依旧是 “花 落春仍在 “的情结 ,但这时候俞樾已经明白了对他来说, 人生的春天 不是仕途功名,而是笔墨纸砚。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安安稳稳,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俞樾写自己的句子,现在刻成抱柱对,挂在 “春在堂 ”上了。 【小题 1】俞樾命名 “曲园 ”厅堂作 “春在堂 ”时,依旧是 “花落春仍在 ”的情结。试分别说明此句中 “花落 ”“春仍在 ”的含义。( 4分) 【小题 2】曾国藩是与俞樾一生关系密切的人物。试概括曾国藩两次出手的情况和原因。( 4分) 【

11、小 题 3】文中画线的 “生命中的春天 ”“人生的春天 ”各比喻什么?(每个答案:不超过 20个字)结合全文,试说明俞樾所作 “春在堂 ”的一副抱柱对从哪两个方面总结了自己的一生?(答案:不超过 40个字)( 6分) 【小题 4】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4分) 答案: 【小题 1】 “花落 ”指罢官居乡 “永不叙用 ”;( 2分) “春仍在 ”指著书立说培育人才。( 2分) 【小题 2】俞樾离开仕途走进书院。第一次,曾国藩点俞樾为部试第一,原因是俞樾试卷上所写 “花落春仍在 ”弘扬了主旋律。( 2分)第二次,曾国藩开脱俞樾所谓 “割裂经义 ”之罪,原因是同情落难才子。( 2

12、分) 【小题 3】 “生命中的春天 ”比喻生命中最能展示自我价值的时期。( 1分) “人生的春天 ”比喻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l分)。学术方面,为著书讲学、成就斐然而自豪;( 2分)为人方面,为襟怀坦荡、无愧天地而自负。( 2分) 【小题 4】 内容:选取传主最典型的事迹(或命运的重大转折点)来叙写,( 1分)如因 “花落春仍在 ”被点位第一名,又因 “割裂经义 ”被贬,为官不得却在做人、讲学、著书上有了不朽之名。( 1分)(有观点,有依据, 2分) 结构:全文以 “花落春仍在 ”为纲(线索),并在首尾呼应, 使文章中心突山,结构完整。如在第 l、 2、 3、 4、 9、 14、 17段均

13、有表述。 语言:语言典雅,多处引用诗文,使文章意味隽永,如 “花落春仍在 ”“门秀三千士,门高四百洲 ”以及抱柱对等;( 2分)(或者文章叙述人物经历,故事性强,有极强的趣味性,不觉枯燥,如提及传主和唐伯虎的相似处,和曾国藩、李鸿章之间的渊源等,读来轻松有趣。)( 2分) 以上内容、结构、语言三大点答对任意两点均可赋满分。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 “七十二疑冢 ”之传说、史实及意义 曹操 逝世后的数百年间,历代诗人对曹操陵墓多有吟咏,但唐以前诗歌虽都写到曹操归葬于两陵,却没有任何疑冢之说的痕迹,更遑论 “七十二疑冢 ”

14、这样的确定数目了。可以说,唐以前并无曹操 “七十二疑冢说 ”。有之,自宋代起。 宋王安石诗: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邱。蝼蚁往还空陇亩,麒麟埋没几春秋。 ”此诗以 “铜雀台 ”“八九邱 ”和 “麒麟 ”等词语暗喻曹操七十二疑冢,虽不知何据,却是中国最早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记载。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揽辔录里记载说: “过漳河,入曹操讲武城, 城外有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数里间。 ” 罗大经鹤林玉露 里还记载过范成大讽咏曹操疑冢的诗作: “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岁岁蕃酋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 ” 经两宋诗人的反复记载和歌咏,曹操 “七十二疑冢说 ”在元、明、清三朝广为人知。有些学者还以

15、实地的考察见闻,来证明曹操 “七十二疑冢 ”并非虚传。曹操疑冢之说虽然历来众说纷纭,但是如果查考史籍,则会发现疑冢说只是后人的附会,没有任何史实根据,相反,曹操墓的位置不仅无任何疑点可言,反而是可以考察和测定的。曹操生前曾对自己陵墓的位置和丧葬规格有所安排。三国志载曹操遗令说: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 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树不封 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 ”据此,曹操墓实际上就在曹魏邺城西门豹祠之西的地势较高和开阔的平原上。晋书 礼志的记载也证明,魏文帝曹丕完全遵照其父遗愿安葬了曹操。曹操下令薄葬,并且主动公布了陵墓的地点,说明他并不担心墓葬被盗,也没有设置疑冢的主

16、观动机。 后世史籍中也有记载曹操墓大致方位的。如梁任 P述异记载: “邺中铜脆乡魏武帝陵下,铜驰、石犬各二。 ”任 P是南朝萧梁时人,去曹魏不远。其言宜可信。又北齐阙名宋买等造天宫石像碑载: “其天宫也,左临渌水 旧都 瞩风 岭,据有曹操之故堰。 ”也说明曹操墓在邺城附近。所以,如果能够确定曹魏邺城方位,则曹操墓的具体方位并不难寻。我国学者张之、乔文泉等经长期研究曾分别指出今河南安阳灵芝村、习文村一带与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一带,基本就是曹操西陵墓葬的位置。此前盗墓贼们的精确定位和 2009年岁末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的考古发现,均已基本证实了学者们研究的主要结论。所以,所谓 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史实

17、,确属传说。 当然,曹操 “七十二疑冢 ”传说无论是否符合史实,它都有存在的客观历史基础。它的出现和流传,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在中国古人中 ,曹操堪称是争议最多的历史人物。从 “济世之才 ”到 “乱世之奸雄 ”,再到戏曲舞台上的白脸奸贼,曹操奸臣的形象逐步被定格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曹操 “七十二疑冢说 ”和宋代诗文、元明戏曲小说里对曹操奸臣形象的塑造,正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政治伦理和道德情感的体现。 (光明日报 2010年 03月 02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关于曹操 “七十二疑冢 ”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文字记载看,唐以前没有关于曾操疑冢之说的记录,更没有 “七十二疑

18、冢 ”这样确定的数目。 B有关 “七十二疑冢 ”的最早记载是王安石的诗歌,其中的 “八 九邱 ”等词语暗喻了七十二疑冢。 C “七十二疑冢说 ”在元、明、清三朝广为流传,有些学者还以实地考察见闻来证明 “七十二疑冢 ”确乎存在。 D查考史籍就会发现, “七十二疑冢说 ”完全是后人的附会,无任何史实根据,更无存在的基础。 【小题 2】下列各项不能证明 “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史实,确属传说 ”的一项是( ) A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生前曾主动公布自己陵墓地点;晋书 礼志也记载曹丕完全遵照其父遗愿安葬了曹操。 B述异记宋买等造天宫石像碑等史籍记载了曹操墓大致在邺城附近,如果加以考究,并不难 寻其具体方

19、位。 C经过长期研究,我国的一些学者曾分别指出了河南安阳灵芝村等一带区域基本就是曹操西陵墓葬的位置。 D曹操 “七十二疑冢 ”传说的出现和流传,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政治伦理和道德情感的体现。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 ”,罗大经的诗句揭示了曹操担心墓葬被盗,故意设置疑冢的多疑心态。 B任 P是南朝萧梁时人,距离曹魏执政时期较近,所以他关于曹操墓在邺城附近的记载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C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古籍记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D曹操 “七十二疑冢 ”的传说尽管不符合史实,但它能够出现

20、和流传,主要是因为曹操是中国古人中争议最多的历史人物。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更无存在的基础 ”错,文末说 “它都存在的客观历史基础 ”) 【小题 2】( D说的是 “七十二疑冢 ”传说形成原因) 【小题 3】( A 诗句是范成大的,非 “罗大经 ”; C“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 ”错;D原因错)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分) 戈壁有我 郭保林 大草原的尾声便是戈壁滩。 戈壁滩是死亡的草原。 这是纯种的戈壁,没有一点杂质,旷达的蓝天,缥缈的白云,一目荒旷的沉寂,一目宏阔的悲壮,粗莽零乱的线条,浮躁忧郁的色彩,构成浩瀚、壮美、

21、沉郁、苍凉和富有野性的大写意,一种慑人心魄的大写意。成片成片灰褐色的砾石,面孔严肃,严肃得令人惊惶,令人悚然。这是大戈壁面靥上的痔瘤,还是层层叠叠的老年斑? 沉重的时间压满大戈壁 。戈壁滩太苍老了,苍老得难以寻觅一缕青丝,难以撷到一缕年轻的记忆,仿佛历史就蹲在这里不再走了,昨天,今天,还有明天都凝固在一 起。 据说,我们的车行路线是古丝绸之路。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四大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希腊罗马西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就是这条古丝绸之路。它是 历史的通道和罗盘 ,它导引过心灵史、文明史以至于生物史,至今,敦煌宝窟的画壁上还生活着两千年前用骆驼贩

22、运丝绸、茶叶和陶瓷的商人。想当年,这路上骆驼成列,驼铃叮咚,牛马喧阗,驿站如珠,该是一片多么繁华的景象啊!而今丝绸之路荒芜了,湮灭了,罗盘生锈了。 我放飞思绪的小鸟,穿越时间的屏障 我看见飞将军李广,汉家大将军 霍去病的啸啸战马,猎猎大旗,迎风踏踏而去;我看见汉武帝的使臣张骞,大唐一代佛宗玄奘的驼队,昂首行进在戈壁荒漠,风沙浩浩,星路遥遥。一曲折杨柳的哀吟,三两声阳关三叠的古韵,使这寂寞的氛围更添一抹凄凉,几缕悲怆 生命的漩涡,人类的梦幻,而今都化为一种历史的难堪,和风沙卷逝而去又卷来的喟叹。 这里原是一个古战场,战争的悲剧曾轰轰烈烈地演出一幕又一幕。目睹这漫漫戈壁,谁说这里是不毛之地?戈壁滩

23、曾长出二十四史一页页辉煌,曾长出唐诗宋词的悲壮,曾长出阳关三叠的凄怆,也长出过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黯然神 伤 一切都被风沙埋没了,被时间的巨浪吞噬了。 人类是难以征服宇宙的。人类只是在宇宙的缝隙中默讨着生活的偶然幸存。在宇宙面前,人类是 孤独 的。几千年来,人类在这里播种的文明和文化、繁荣和繁华、恩爱和仇恨、美丽和丑恶、善良和罪孽 都化为了乌有。只留下这类似月球地貌的灰褐色宣言,只留下太阳 孤独 的鸣唱,只留下漠风唱给死亡的挽歌! 我在戈壁滩上漫步。太阳已西斜,热浪开始退潮。 四维空间只剩下一维。不,还有我!有我在,大戈壁便增加成了二维。我和宇宙之神肩并肩地站在遥远的地平线

24、上,四周弥漫着 “古从军 ”乐曲的那 种迂回悲壮。此时此刻。只有我和宇宙之神在谈心、聊天。宇宙之神伏在我的肩头,悄声说: “大戈壁最美的风景是晚霞,不信,你等着瞧 ” 宇宙之神并未说假话。当大戈壁的黄昏降临之时,的确是一帧美丽悲怆的大风景。且看,远处那一道道起伏跌宕的沙梁,那是夕阳点燃的一条条火龙,火龙在晚风中飞跃腾动,给戈壁滩增添无限的生机和壮观。而遍地的砾石,红光灼灼,热烈动人。那骆驼刺和红柳也开出星星点点的红花,结满星星点点的红果,更添一抹斑驳富丽的景观,给人以庄严、神秘的感觉。 夕阳沉去了。我站在暮色中。只觉得自己也化为一朵花,向 大戈壁倾吐着爱恋之曲;化为一棵草,一棵树,向宇宙颂扬着

25、生命之歌! (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原文有删节) 【小题 1】文章第 段说 “人类是孤独的 ”,又说 “只留下太阳孤独的鸣唱 ”,结合文意分别解释这两个 “孤独 ”的含义。( 4分) 【小题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4分) ( 1)沉重的时间压满大戈壁。 ( 2)它是历史的通道和罗盘。 【小题 3】文章第 段用了四个含 “长出 ”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四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小题 4】结合全文,试阐述这篇文章的主旨。( 6分) 答案: 【小题 1】 孤独:指人类无力抗争宇宙,在宇宙面前,人类是孤立无援。( 2分) 孤独:是说在戈壁的荒漠上,己

26、没有其他的生命,没有生命为伴。( 2分) 【小题 2】( 1) 广阔的戈壁滩没有生命的历史太久远了。 戈壁见证了太多的历史的变迁。( 2分)( 2)这片戈壁当年是绿洲,是历史上联系中西方文化的桥梁和纽带。( 2分) 【小题 3】修辞手法有:排比、比拟、引用。(写出任意两个即可给 2分)感情表达上的作用:概述了戈壁(或古丝绸之路)当年的辉煌和凄怆,表达了作者对当年戈壁历史作用的赞叹和对现今荒凉死菽的哀挽。( 2分) 【小 题 4】作者通过对戈壁滩的历史和现状的描写,揭示了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 2分)同时赞颂如此渺小的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出的辉煌的文明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2分)是对生命顽强的一

27、曲 颂歌。( 2分)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 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 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 。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 得之,并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 “责难陈善 ”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 ,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阻之,不得上。居正闻而

28、怒,他日谓慎行曰: “子,吾所厚,亦为此耶? ”慎行从客对曰: “正以公见厚故耳。 ”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擤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 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 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拊 ,祧 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褙,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 “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拊享太庙。 ”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

29、明日复言: “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 ”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 。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 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 明史 于慎行传 注 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 夺情: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

30、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 “夺情 ”。 帷盖:受恩乞恩之典。 升拊:升入祖庙附祭 于先祖。 祧( tio):迁庙。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七,举于乡举:举荐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属:委托 C偕同官具疏谏疏:给皇帝的奏章 D亦寝不行寝:废止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居正闻而怒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正以公见厚故耳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引晋、唐、宋故事为据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章累上,乃许乃令张仪佯去秦 【小题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于慎行 “厚道 ”和 “耿直 ”的一组是

31、( ) A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 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 B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 C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 D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再辞不允,乃就道 【小题 4】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

32、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旨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 5分) ( 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 5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D 【小题 5】 按旧例,都用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官吏充当日讲官,没有到史官这一级别的。( 5分, “故事 ”“率 ”“直 ”

33、“及 ”译对各得 1分。) 皇上更加不高兴,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把他的下属官员都停了俸禄。( 5分, “责 ”“要 ”“夺 ”各 1分,语句通顺得 1分) 【小题 1】(应解释为 “中举 ”) 【小题 2】(均为介词 “因为 ”。 A项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 C项前者为动 词 “作为 ”,后者为动词 “设计 ”“制定 ”。 D项前者为副词 “才 ”,后者为副词“于是 ”。) 【小题 3】( A项后句是记叙于慎行被推荐做内阁大臣之事。 B项前句写于慎行淡泊内敛的个性,后句只写于慎行提出建议。 D项写当时人们对他的赞誉,辞职没被允许的情况) 【小题 4】( “停

34、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有误,停了他的下属的俸禄,于慎行是因为考试出问题而引咎辞职的。) 【小题 5】略 参考译文: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今山东平阴县)人。 17岁时乡试中举。御史想在鹿鸣宴上为他举行加冠礼(即成人之礼),他以未奉父命而婉言谢绝。隆庆 二年成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万历初年,穆宗实录编成,他被推荐为修撰,担任日讲官。按旧例,都用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官吏充当日讲官,没有到史官这一级别的。于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都以史官得到这一职位,有不同一般的命数啊。曾经讲课完毕,皇帝拿出御府的图画,叫讲官分别赋诗题字。慎行不擅长写字,自己写成诗后,委托人写在上面,把实际情况全部

35、告知皇上。皇上很高兴,曾写了 “责难陈善 ”四个大字赐他,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因为弹劾张居正被逮捕,同僚朋友都躲避他,只有于慎行去探视他。等到张居正授意门生 “夺情 ”,于 慎行与同僚上书劝谏,吕调阳阻止,没能上书。张居正听了之后很生气,有一天对于慎行说: “你是我所厚爱的学生,也做这样的事吗? ”于慎行从容地回答说: “正是因为你厚爱我的缘故啊! ”张居正听了很不高兴。不久,于慎行因为疾病归乡。张居正死了之后,于慎行被重新起用,官复原职。当时张居正家道已经败落,侍郎丘 巴 羌羌也 蝗 摇谏餍行葱鸥 嫡啪诱 哪盖啄晔乱迅撸 用窃倜挥屑遥 嗔实梗 钊吮 耍 猛菩邢兔鞯木 鞑磺嵋桌肫 亩鞯拢

36、巳 蟪嫉木扇涨榉帧源史浅峡遥 笔比嗣瞧缆鬯 衔 龅枚浴 br于慎行清 楚熟悉典章制度,大的礼制多由他来裁定。在此之前,嘉靖年间孝烈后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迁庙于仁宗,穆宗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又迁庙于宣宗。于慎行认为不合礼制。写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的旧例作为依据,他的语言明晰而实在。事情虽然没有被实行,但是有见识的人都佩服他懂礼制。他又说: “南昌、寿春等十六位王,世次已经很远,应该另外在陵园祭祀,不应该享受在太庙祭祀。 ”也废止而没有实行。 万历十八年正月,上书请求早上太子,接受教育。到了冬天,又上书请求。皇帝很生气,两次降旨严厉指责。于慎行不为所震慑,第二天又上书说: “册 立太子是我部掌

37、管,我们不说,过失应归到我们身上。希望皇上赶快定下大计,我宁可弃官归里。 ”皇上更加不高兴,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把礼部下属官员都停了俸禄。山东进行乡试,预先传出了主持考试者的名字,不久果然如此。进言者于是就弹劾礼部,官员都停了俸禄。于慎行决定引咎辞职。奏章多次呈上,皇帝才准许了他的请求。在家呆了十多年,里外之人多次举荐,(他)都回绝了。万历三十三年,开始被起用主管詹事府。上奏章辞职,皇上再次挽留不下。过了两年,朝廷推举内阁大臣七人。于慎行名列七人之首。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 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参加机密要务。于镇行再三推辞不被批准,只好离家上路。当时于慎行己经得了疾

38、病,等到在朝廷上谢恩时,不能按照礼仪拜起,遂上奏章请罪。归家后卧病不起,于是起草遗疏,请皇上亲善大臣,录用前朝官员,补充谏官。几天后他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三岁。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忆秦娥 邯郸道上望 曾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 于 1169年隆冬去全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 1)请分析 “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在结构上的作用。( 3分) (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5分) 答案:

39、( 8分) ( 1)承上启下(过渡)( 1分),承上文 “伤 ”,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 1分),又引出了下阙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 1分)。 ( 2)虚实结合(或对比,寓情于景)示例: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 “虚实结合 ”( 1分),运用想 象虚写了古时繁盛一时的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实写了邯郸古道的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凄 凉 景象,以虚衬实( 2分),寄寓了作者对宋王朝割土分疆、国家衰微的悲痛之感( 2分)。 语言表达 请为下面一则消息拟定标题。(不超过 20字)( 4分) 据国家海洋局最新公布的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显示,十一五期间,有关部门将开展主要包括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综合治理活动,

40、实施渤海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建设渤海环境监测、监视、预警、应急系统。总投资估算 400亿元人民币。 渤海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专家指出,渤海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已到了再不及时治理,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变成 “死海 ”的程度。据 2008年 2月 22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显示,渤海仅占中国管辖海区面积的 2.6,但每年全国 40的直接排海污水排入了渤海。 答案:我国将投资 400亿治理渤海污染(五个要点:我国、 400亿、治理污染、渤海,少一点扣一分,超过 2个字扣 1分) 近日,在某市公交公司举行的媒体座谈会上,客运部负责人提出,春节前后,将率先在 公交线

41、路上推行 “无饮食车厢 ”。 公交公司客运部说,试点开展“无饮食车厢 ”,主要有三个考虑:消除公交车里的异味,保持车厢环境卫生,保证乘客乘车安全。如果乘客上车时,手里拿着食物,司机看到会劝导,另外,会考虑在车厢里贴上标语,引导乘客不在车厢进食。请结合公交公司客运部的考虑,为他们设计一则标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 20字)( 4分) 答案:参考:无饮食车厢,有文明气象。无饮食乘车,免异味骚扰。车厢空气无异味,杜会和谐有新风。(内容 3分,恰当的修辞 1分,超过 2个字扣 1分) 请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文段连贯。( 4分) 事实表明,重庆社会 不和谐、不安定,老百姓 不安康、不安全,那都是很黑、很恶、很强大的 “黑恶势力 ”一手炮制的。 “黑恶势力 ”尽干些欺男霸女、横行霸市和无法无天的罪恶勾当,它们 社会一切乱象的根源。用薄熙来书记的话说: “打黑 我们要主动而为, 黑恶势力逼得我们没办法。 ”换句话说,重庆的 “黑恶势力 ”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安定,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了。 答案: 之所以 之所以 才是 不是 而是(全对 4 分,错一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作文 请以 “点亮心灯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文 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