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1379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年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2011年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2011年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2011年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2011年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年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 1分) ( 1)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 2)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 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 4)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答案: ( 1)俯察品类之盛 ( 2)暧暧远人村 ( 3)剑阁峥嵘而崔嵬 ( 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5)望帝春心托杜鹃 ( 6)一蓑烟雨任平生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2、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那些保健品柜台的推销员们 ,身穿白大褂 ,正襟危坐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高深莫测的仪器后面 ,让你错以为是医院里前来义诊的医务工作者。 B邹昊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我们的干部,采用全程电子跟踪管理,既保证了整个流程的公开透明,也避免了瓜田李下之嫌。 C近来,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 “ 犀利哥 ”的照片风靡网络, “犀利哥 ”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D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这类书已然被奉若神明;尽管它有不少 方面颇须斟酌,但它是考试的出发点和归宿,仍然可以身价百倍, 地位高于教师,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 “套中人 ”。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

3、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类一直面临着三个基本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人自身的矛盾。 。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宫 我国的故宫,其核心建筑三大殿的名称,集中反映了这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这三大殿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追求和谐。 化矛盾为和谐,始终是中国人的梦想与 追求。 中和殿,中庸平和,喻人世和谐。 保和殿,心态和顺,身体安适,喻人的身心和谐。 太和殿,天地祥瑞,喻人与自然和谐。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那些已经本科毕业的人,在选择深造的途径上却十分迷惑,不清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怎么回事,

4、不明白为什么有的只有学位没有学历。 B可以这样说,一个写不好对话的小说家是写不出杰出的长篇的,而对话的能力恰恰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小说家是否优异的关键因素所在。 C毕竟楼盘是按照大户型来设计的,如今面积改小肯定会出现通风采光不足、上下水管道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因此购买时您可一定要注意。 D受地震的影响,日本宫城县境内出现了宽约 4米的断裂带,这是日本最大的有地震观测史以来的地壳变动纪录。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共 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百家讲坛 ”是个奇怪的坛 刘洪波 “百家讲坛 ”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物理学讲到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

5、,很不容易。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史、讲论语,大概今后还要讲与 “国学 ”有关的一切。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现代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我不知道。在我印象中, “百家讲坛 ”之“百家 ”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 “百家讲坛 ”,数量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 “返本开新 ”,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个人的心性,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 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生讲清史,如数家珍,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

6、说得津津有味,就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多,总归是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的讲法,大概不过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其 “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以期主导舆论。前人多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难找出 几个 “功勋 ”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其在学术上 “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 ”,就更困难。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对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后时代的累加,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

7、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 “历史评价 ”或者 “历史学结论 ”,不如说是一种 “舆论评价 ”或者 “社会学结论 ”。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 “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的帝 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百家讲坛 ”其实是娱乐业的一个景象,但貌似在布道。在这种虚妄的布道与实在的娱乐之间,人们听到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并且把自己酱在莫名其妙的逻辑里。这些逻辑归总而言,就是 “大丈夫只求建功立业,不必论其余;小百姓但求修好忍术,以接受治理 ”。寓教于乐,就这

8、样实现了。(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各项中,不是 “百家讲坛 是个奇怪的坛 ”的理由的一项是( 3 分) A “百家讲坛 ”之 “百家 ”并不是真正的 “百家 ”, “讲坛 ”成了 “国学 ”的讲坛。 B “百 家讲坛 ”号称 “百家 ”,从数量上可以保证。 C “百家讲坛 ”的讲者观点偏颇,导向不正确。 D “百家讲坛 ”貌似在布道,实则在娱乐。 【小题 2】作者对钱文忠为商纣王翻案持批评态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难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B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所以不难找出几个

9、“功勋 ”来证明其 “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但作为学术而言过于简单,缺乏学术性。 C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这种 “社会学结论 ”没有必要颠覆,也很难颠覆。 D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 “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的确困难。 【小题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举丁肇中讲物理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百家 ”应是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真正 “百家 ”。 B在第二段中,作者对阎崇年和易中天持批评态度,对于丹持肯定态度,因为于丹的解读指向修身养性,更加呵护人性。

10、 C现在的 “百家讲坛 ”都在做翻案文章,比如阎崇年说祖宗英明,易中天津津乐道权谋,钱文忠称商纣王 “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 D对 “百家讲坛 ”,作者虽然多有批评,但在结尾还是肯定了它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观点辩证,评价比较公允。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作者这样说实际上是对 “百家讲坛 ”的挖苦讽刺,并未体现 “百家讲坛 是个奇怪的坛 ”。 【小题 1】 “过于简单 ”“缺乏学术性 ”的说法于文无据。 【小题 1】 B对于丹也持批评态度。 C不是 “都在做翻案文章 ”。 D文中 “寓教于乐 ”的说法是反语。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

11、下面的文字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作者:柳青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 que音却)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 “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 que),你却不予纠正呢? ”陈先生笑着反问道: “有这个必要吗? ”,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 “清华国学研究院 ”。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 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

12、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 “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 36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辗转游学 13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 “中学 ”必要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 “西学 ”对话,甚 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 “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

13、,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 ,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

14、住了,但是他说, “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 1944 年 12 月 12 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 。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 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

15、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 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 “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其实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1961年 8月,阔别 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

16、寅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 “寅恪兄双目全不 能见物,以杖缓步,面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 ” 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稿完成于 1964年,陈寅恪 75岁。五年后, 1969年 10月 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 79 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选自 2007-04-21文汇报 作者:柳青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1925年,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四大导师,都是当时大 名鼎鼎的人物,开创用甲

17、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周游列国的著作等身的陈寅恪。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 36岁。 B因为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所以当他的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时,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就只能主要依靠记忆了。 C 57岁的陈寅恪重回清华园,已失去治学读书的双眼。我们可以通过陈寅恪先生的作品推断出他的内心中经受着多么大 的煎熬,这些在他后期的作品中清晰的表达了出来。 D陈寅恪认为 :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

18、发扬。再加上当时他沉浸于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 E由上文推断出陈寅恪是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且陈寅恪对学术研究的态度严谨。难怪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 【小题 2】请根据本文内容概括传主的精神特点。并举例说明。( 6分) 答: 【小题 3】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表现人物上有哪些特点?( 6分) 答 : 【小题 4】请联系当今实际谈谈你对陈寅恪 “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这一主张的理解。( 8分) 答: 答案: 【小题 1】 A, C 【小题 1】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王国

19、维碑文: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其实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不慕名利,坚守独立的人格和学术操守;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他提出 “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 潜心治学,死而后已。有元白诗笺证稿论再生缘柳如是 别传等作品。(每点 2分)(注意要有事实例证) 【小题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传主的各个人生阶段的经历依次连缀成文,思路非常清晰,充分表现了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特点。 本文围绕反映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主题,选取了传主各个人生阶段的典型事例

20、来表现人物,真切传神。 本文首尾遥相呼应,突出表现了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特点,全文浑然一体。 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衬托等艺术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特点。(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小题 1】陈寅恪的这一主张深刻地警示我们:我们 既要善于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努力使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大潮流,又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当今时代,不少青少年甚至不少专业学者开口闭口都是 “国际潮流 ”,对我们的优秀传统道德、民族节日、古典文学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却是知之甚少甚至是嗤之以鼻。这无疑将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长此以往, “本来民族之地位 ”将岌

21、岌可危。(对陈寅恪主张的理解阐释 4分,联系实际 4分。学生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 A、当时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原文说: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 “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C、原文有: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赡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国

22、人。赡思生九岁,日记古经传至千言。比弱冠,以所业就正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之门,由是博极群籍,见诸践履,皆笃实之学,故其年虽少,已为乡邦所推重。延 初,诏以科第取士,有劝其就试者,赡思笑而不应。 泰定三年,诏以遗逸 征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 时倒剌沙柄国,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倒剌沙屡使人招致之,即以养亲辞归。至元二年,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戚里有执政陕西行省者,恣为非道,赡思发其罪而按之,辄弃职夜遁,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及分巡云南,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远 藩为之震悚。三年,除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即按问都转运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赃罪,浙右郡县,无敢为贪

23、墨者。复以浙右诸僧寺,私蔽猾民,有所谓道人、道民、行童者,类皆渎常伦,隐徭役,使民力日耗,契勘 嘉兴一路,为数已二千七百,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庶以少宽民力。朝廷是之,即著以为令。赡思历官台宪,所至以理冤泽物为己任,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然未尝故出人罪,以市私恩。尝与五府官决狱咸宁,有妇宋娥者,与邻人通,邻人谓娥曰: “我将杀而夫。 ”娥曰: “张子文行且杀之。 ”明日,夫果死,迹盗数日,娥始以张子文告 其姑,五府官以为非共杀,且既经赦宥,宜释之。赡思曰: “张子文以为娥固许之矣。且娥夫死及旬,乃始言之,是娥与张同谋,度不能终隐,故发之也,岂赦可释哉? ”枢密判官曰: “平反活人,阴德

24、也。御史勿执常法 。 ”赡思曰: “是谓故出人罪,非平反也。且公欲种阴德于生者,奈死者何! ”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其审刑当罪多类此。十一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四。谥曰文孝。 (节选自元史卷一九 O) 【注】 遗逸:指遗才。 契勘:查证。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赡思发其罪而按之按:考察 B然 犹杖其私人。私人:亲信 C平反大辟之狱狱:案件。 D且既经赦宥,宜释之宥:宽恕 【小题 2】以下信息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赡思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 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 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 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 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

25、赋 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 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赡思淡泊功名。延 初年,皇帝下令科第取士,有人 “劝其就试 ”,他只是笑笑而已。 赡思不攀附权贵,当时擅权的倒剌沙多次让人去请他,他都以奉养父母而告归。 B赡思自幼好学,九岁时已能每天记诵古代经典文章达千言,二十岁左右,师从名儒王思廉,博览群书,并付之实践;所以,他虽然还年轻,但已名著乡里。 C赡思为政正直,为整顿吏制作了许多具体工作;赡思历任司法部门官职,以伸冤昭雪为己任,先后平反多起冤狱, “宋娥案 ”即是其中的典型案件。 D赡思体察民情。他曾到嘉兴深入调

26、查,发现逃避官府徭役的达二千七百人之多,于 是建议将他们遣返乡里,让他们供纳国家赋役,以减少其他民众负担,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泰定三年,诏以遗逸 征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 答: ( 2)平反活人,阴德也。御史勿执常法。 答: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1)( 5分)泰定三年,皇帝下诏征选遗才将他征召至上都,在龙虎台见了皇帝,皇上对他恩宠礼遇极优厚。 ( 2)( 5分)为死囚平反使其活下来,这是积阴德。您不要坚持固定的法律执法。 【小题 1】按:案问,追

27、究 【小题 1】 “赡思独不往见 ” 表明他不攀附权贵 “议请勒归本族 ”体察民情善为政。 【小题 1】 “先后平反多起冤狱 ”错,应是 “平反纠正死罪案多起 ”。 【小题 1】 (1)(译出大意给 2分, “征 ”“ 遇 ”“ 渥 ”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2)(译出大意给 2分, “活 ”、判断句、 “执 ”,每译对一处给 1分) 参考译文: 赡思字得之,他的祖先是大食国人。赡思九岁时,每天记诵古代经典文章达千言。到二十岁左右时,他的学业得到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的指导,由此得以阅读大量图书,并付之实践,这些全是扎实有用的学问,所以,他虽然还年轻,但已为大家所推崇器重。延 初年,皇帝下令

28、通过考试录用人才,有人便劝赡思去应试,而赡思只是笑笑而已。泰定三年,皇帝因征问遗才将他诏至上都,在龙虎台见了皇帝,皇上对他礼遇极厚。当时倒剌沙执掌国家的权柄,许多西域人都依附于他,而独有赡思不去巴结他,倒剌沙多次让人去请赡思,赡思都以奉养父母而告归。至元二年,赡思被任 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赡思的亲戚中,有人在陕西行省任职,恣意妄为,赡思揭发他的罪行并要追究责任,那人就离开职守连夜逃走,刚巧皇帝有令,可以不追究此人,但赡思还是杖责了那人的亲信。到赡思巡察云南时,凡发现违法的省臣官吏,即令那人解职离去,这种作法,使周边藩属大为震惊。至元三年,赡思在浙西肃政廉访司任职,就追究处理了都转运盐使、海道都

29、万户、行宣政院等官吏的贪污罪,使浙西地区郡县官吏不敢再有贪赃枉法的人。浙西地区的寺庙私藏奸猾之人,所谓道人、道民、行童等,都是些违犯道德人伦的人,他们逃避徭役,使国家民力日损,查证嘉兴地区,即有二千七百多人。因此,赡思就建议将他们遣归回家,让他们供纳国家赋役,以减少其他民众负担。朝廷认为他的话很对,便著文为令。赡思历任司法部门官职,所至各地以伸冤昭雪为己任,先后平反纠正死罪案多起,但却从不故意轻判人罪,以谋取别人对自己的感谢。他曾与五府官员在咸宁县办案,有一名叫宋娥的妇女,与邻居私通,那位邻居告诉宋娥说: “我要杀了你丈夫。 ”宋娥说: “张子文将要杀我丈夫。 ”第二天,宋娥的丈夫果然死了。官

30、府追凶多日,宋娥才将张子文要杀他丈夫的事情告诉了她婆婆。五府官员认为这不是共同杀的,而且已经过大赦宽恕 ,应释放宋娥。赡思说: “张子文是以为宋娥一定同意他这么干的。而且,宋娥的丈夫已死了近十天,宋娥才说出这件事,这说明宋娥与张是同谋,宋娥估计不能隐瞒到底,所以才揭发出来了,这怎么可以赦免释放呢? ”枢密判官说: “为死囚平反使其活下来,这是积阴德。您不要坚持固定的法律执法。 ”赡思说: “这是故意使人逃脱罪责,不是平反。而且,您要给活人积阴德,那对死人将如何交待? ”便独自上书刑部,最终为宋娥定了罪。赡思处理刑狱定罪大多类似处理宋娥这样的事。至正十一年,赡思在家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被追谥为文

31、孝。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 诗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 郑协:南宋移民。 芊芊:草木茂盛。 【小题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5分) 答: 【小题 2】有人说诗中的 “闲 ”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的悲鸣声血;( 2分)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 1分)寂静的渡口,杜鹃啼血;春草茂盛,充满生机,可是杨花飘零,杜鹃哀鸣,以乐景写哀情,动静结合,反衬效果突出

32、。( 2分) 【小题 1】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鸣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身份 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提示 “扬花 ”表现身世飘零; “杜鹃 ”表现游子思乡,此指故国之思)( 6分) 语言表达 请根据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的意境,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流畅。不少于 40字。( 5分) 答: 答案: 描写对象 “山、夕阳 ”改换的,扣 1分; 就着原来的喻体相似点扩展,想象合理,有意境,每句 2分。 依据下面的文字,概括 “模糊性事物 ”的

33、两个特点。( 6分) “模糊 ”和 “确定 ”相对立而存在,相补充而完善。 “模糊 ”和 “确定 ”都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客观世界中有能够肯定或能够否定属于某一范畴的事物,但也有无法用一个明确的标准,简单肯定或否定其属于某一个范畴的事物。同时,有些事物能用具体数值给以确定的表示,如长度、时间;但也有些则不能,如美丑、智愚。前面这一类事物能够予以确定的表示和划分 ,后面这类事物则不能,前者称为确定性事物,后者则称为模糊性事物。 ( 1) ( 2) 答案: 没有简单肯定或否定其是否属于某一范畴的明确标准。 不能用具体数值予以确定的表示和划分。(意思答对即可)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 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自拟题目。 选准角度,自主立意,除外诗歌,文体自选。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