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1380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2011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2011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2011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2011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每空 1分) ( 1)小楼昨夜又东风, 。 ( 2) , 石破天惊逗秋雨。 ( 3)乌雀呼晴, 。 ( 4) , 春 光 融 融。 ( 5)舞殿冷袖, 。 ( 6) ,忽到庞公栖隐处。 ( 7)吴楚东南坼, 。 ( 8) ,皓腕凝霜雪。 ( 9) ,三峡星河影动摇。 ( 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3分) A要学会大而化之,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处理,千万不要把简单的事复杂化。掌握办事效率是一门学问,要控制好节奏。 B从善如

2、登,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肯纳谏的皇帝了。但他接受意见,并不总是那么痛快,思想斗争往往也是很激烈的。 C 1916年 11月 8日凌晨,戎马倥偬、尽瘁国事的蔡 锷将军在日本福冈赍志而殁,年仅三十七岁。他为共和而生,亦为共和而死,遭天妒而短寿,虽然令人惋惜,然而他拯救新兴共和于危殆,终造伟业,史册长载,已是无憾了。 D辽师附中凭借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每年被重点高校录取的学生人数在我市一直居于前列,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答案: C A、望文生义。释义 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马虎、不仔细。非 “大事化小 ”之意 B

3、、词意理解错误,从善如登,比喻学好很难,文句应使用 “从善如流 ” D、大家众所周知 词意重复。 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 1)外交部发言人秦刚 25 日表示, ,要求印尼政府尽快释放中方渔民和渔船。 ( 2)语言的丰富多彩,往往就是思想的丰富多彩的反映, 很难写出生动活泼、严密周到的文章来的。因此,不从训练自己的思想着手来加强辞章修养,将很难有大的效果。 ( 3)温家宝表示,当前中德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进展顺利。双方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处理两国关系, ,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中方对印尼有关当局抓扣中国渔船事件表示强烈不满 印尼有关当

4、局抓扣中国渔船事件引起中方的强烈不满 一个思想僵化、粗枝大叶的人 一个粗枝大叶、思想僵化的人 保持高层交往, 加强沟通和协作 加强沟通和协作,保持高层交往 A B C D 答案: A (第一句应用 ,才能与 “要求 ”一句保持主语一致;第二句应用 ,与后文 “生动 活泼、严密周到 ”的顺序相对应;第三句应用 ,根据由浅而深的逻辑顺序)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半岛晨报记者在 “清明 ”小长假期间走访众多楼盘发现,昔日喧嚣的售楼处变得门可罗雀,在部分商品房售楼处更是出现了销售人员数量超过看房者的现象。 B今年是我省课改后的第三个高考,从考试说明来看,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将遵循以 “平

5、稳过渡 ”为原则,将体现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着重考查考生的语文应用能 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 C选考内容中探究类的题,对于一些考生会觉得头疼,对此考生要注意审题训练,把握题的要求,一些信息,往往题干中会有暗示,因此,要注意表达的训练,要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免出现会说但说不出来。 D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律诗和词)是一个有着严密体系的语言艺术系统,它涉及语言各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才能真切了解古典诗词写作的难度和要求,才能更好地欣赏和掌握中国古典诗词。 答案: D A、 “在部分商品房售楼处 ”无主语,去掉 “在 ” B、 “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将遵循

6、以 平稳过 渡 为原则 ”杂糅, “遵循 ”、 “以 为 ”留一个。 C、 “对于一些考生会觉得头疼 ”主客体颠倒, “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 ” 语序问题,应是 “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到 3题(共 9分,每题 3分) 说 “似 ” 杨 铸 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实精神不同,中国古代绘画开辟的是一条具象写意的创作道路。所谓具象写意,非严格写实,亦非纯粹表现;不离物象,又不拘于物象; “造化 ”与 “心源 ”化合为一,了无痕迹。高 考 资 源 网 一个 “似 ”字,其中潜存着厘清中国古代绘画具象写意传统的重要线索。古代绘画理论

7、言 “似 ”,主旨乃是在标示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 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 “似 ”的肯定,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 “似 ”之本义即相像、近似。宋代以前,绘画的题材一直 “以人物居先 ”。画人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 “似 ”。在这里, “似 ”被理解为绘画的恒常追求。宋代以后,山水画、花鸟画繁盛, “似 ”的意识则一直不断延展,有新变,但并未遭到过彻底的颠覆。讲 “似 ”,意味着绘画作品不是绝对独立自足的:讲 “似 ”,强 调了绘画作品需要以外在世界作为自身的基本参照系统;讲 “似 ”,引导着画家超越对抗关系而去追求与外在世界的一致。 另一方面,古代

8、绘画理论通过对 “似 ”的具体界定和阐发,准确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肯定绘画要 “似 ”,并不等于倡导极端的写实。在人物画占据中心位置的阶段,借着 “传神 ”目标的确立,古代绘画理论适度地拉开了 “似 ”同完全写实之间的距离。谢赫称 “画有六法 ”,居首者为 “气韵生动 ”,而联系人物画的艺术实践可知,所谓 “气韵生动 ”,强调的就是 “传神 ”。由强调 “传神 ”,延伸到厘分 “神似 ”与 “形似 ”,再延伸到重 “神似 ”而轻 “形似 ”,这一历程带给中国古代绘画的直接结果,就是对严格写实的艺术超越。 到山水画兴盛以后,古代绘画理论 与时俱进,对 “似 ”的阐发叉出现了重要的衍变。

9、 新变之一是推重 “神似 ”的范围,由人物扩展到了山水景物。所谓 “物 ”之 “神 ”,并非纯粹的客观存在,实乃画家对山水草木之生机天趣与文化底蕴的艺术掌握,是物理与人情的统一,自然与艺术的统一。显然,这种为 “物 ”“传神 ”的要求本身,即已经潜移默化地将写实与写意两极,均衡地融为了一体。 新变之二是 “不似之似 ”意识的确立。伴随着大写意技法的孕育和发展,明清之际一些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在继续贬抑 “形似 ”的同时,高张起了“不似之似 ”的理论旗帜。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自身 的艺 术形象体系,并不与外在世界的艺术掌握对象保持形态上的高度同一,故曰 “不似 ”。 “不似 ”者,乃 “

10、形 ”“不似 ”,是对写意趋向的首肯,对执著于 “形似 ”的极端写实艺术道路的否定或超越、这 “不似 ”,绝非造型能力低下,而是一种艺术自觉的标志。同时,中国古代绘画创作又始终坚定不移地将追求同外在世界的深层一致,设定为终极的艺术目标,故曰 “似 ”。 “似 ”者,乃 “神 ”之 “似 ”,理之 “似 ”,自然之 “似 ”,艺术之 “似 ”,既是对具象方式的固守,更是对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的简明表述。 “不似之似 ”,可以说是对 “似 ”的最为切当的解释 和说明,是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写意特征的最为精辟的概括和揭示。中国古代绘画为创造 “不似之似 ”的具象写意的形象体系,开辟了一条个

11、性化的艺术道路。在这里,师法自然与抒写性灵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平衡。古代画家极为重视对外在世界的接触、观察、把握,视其为作画的前提条件。对于古代画家来说,用以审视的 “目 ”,固然不可忽视;用以感受的 “心 ”,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以心灵去师法自然,将心灵与自然化合为一,这样重新熔铸而创造出的绘画形象体系,既保留着自然的大体形貌,又艺术地超越了细节的精确一致,正所谓 “不似之似 ”。 (节选自 2010年第 1期文史知识) 1下面对 “不似之似 ”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 “似 ”是绘画的恒常追求,指所绘人物、花鸟等与客观实际相像。 B “不似 ”是指不与外在世界的艺术掌握对象

12、保持形态上的高度同一。 C “不似之似 ”是指绘画作品有像又不像,是造型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 D “不似之似 ”是既 “形似 ”又 “神似 ”,是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 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A. 我国古代绘画强调具象写意,而西洋绘画则追求科学写实。 B. 我国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 “似 ”的肯定、界定和阐发,既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又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高 考 资 源 网 C我国古代绘画中 “似 ”的意识一直不断延展,却并未遭到彻底的颠覆,例如:人物画强调神似,而花鸟画、山水画则只求形似。 D “不似之似 ”,是对 “似 ”的最

13、为恰当的解释,是对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写意特征的最为精辟的概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具象写意 ”的绘画传统指的是:既不离物象,又不拘泥于物象;既不写实,也不纯粹表现 心灵感受。 B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 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存在三种情形:一曰 “似 ”,二曰 “不似 ”,三曰 “不似之似 ”。 C对于画家来说,用心灵感受与用眼睛观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D “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 ”,说的是北宋画家文同画竹子根本用不着画草图。这说明绘画并不一定要师法自然,而完全可以想象创造。 答案: 1、 D( A、 B所说的是通常意义的 “似 ”与 “

14、不似 ”;C“是造形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 ”错。)( 3分) 2、 C( “花鸟画、山水画只求形似 ”错。)( 3分) 3、 B,( A不写实的说法错,原文强调的是 “非严格写实 ”; C, “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错 D,文同 成功的例子是 “不似之似 ”的典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25分) “人淡如菊 ”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 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 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

15、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 林徽因。的确,林璎继 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 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

16、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 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 “月相 ”、 “成行的芦苇 ”、 “雪崩 ”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 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 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 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 它是

17、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是对战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华裔也成了问题。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 “哭墙 ”。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18、 “记忆地图 ”: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她说: “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 ”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 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第 5座纪念碑 “什么在消逝 空屋 ”是她自己的选题:环保。 “什么在消逝 空屋 ”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

19、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 空屋 ”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 “地图 ”中 将 2050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 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 “地图 ”。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 “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西。 ” ( 2010年 3月 18日人民日报海外

20、版有删改) (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林璎的最新荣誉是获得 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虽然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但 “最新 ”意味着此前她也获得过荣誉和奖励。 B林璎继承了林氏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尤其是受学习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姑母林 徽因的影响颇多。 C她的 “月相 ”、 “成行的芦苇 ”、 “雪崩 ”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D “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这句话的含义是美国人开始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义。 E美国人能够接受总统奥巴马的非洲黑人血统,却不能

21、接受,由一个 “黄种外国人 ”设计越战纪念碑,一个亚洲人为一场亚洲战争而做的纪念碑。 ( 2) “人淡如菊 ”是一种拒绝霸气的平和和执着,文章从哪些具体方面体现了林璎的这两种性格特质。( 6分) _ ( 3) “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 ”着眼全文,具体分析东方式审美带给林璎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_ ( 4)文章中提到林璎的 “第 5座纪念碑 什么在消逝 空屋 ”,但紧接着又说 “什么在消逝 空屋 并不是一座建筑物 ”。你觉得这矛盾吗?为什么?( 8分) _ 答案:( 1) BE(B“她从未与姑母谋面 ”因而 “影

22、响颇多 ”有误; E只是退伍军人协会表示不满,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纪念币。 ) ( 2)平和:性情淡泊,单纯低调。面对媒体,她不愿多上镜;当有人走近所要她邮件的地址时,她拒绝来着要求。 ( 3 分)执着:个性倔强,坚持而有勇气。在越战 纪念碑最后的决定会议上,她以特有的倔强和勇气赢得胜利。或她对环保事业的执着。( 3分)(指出个性 1分,对个性的解说 2分,意思对即可) ( 3)第一,从兴趣爱好上看:东方建筑对她的影响远胜于欧洲建筑的影响;第二,从人物性格上看:为人单纯,有浓浓的书卷气;第三,从作品的特点看:展现勇气,沉重智 慧,朴实无华,没有浮夸的装饰,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答对 1

23、点 2分,可以不指出角度) ( 4)不矛盾。 “什么在消逝 空屋 ”确实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 但是,纪念 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 一代什么是意义,而 “什么在消逝 空屋 ”是林璎用她的设计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因此它是一座纪念碑,是存在人们心中的纪念碑; 它是林璎艺术生涯的又一丰碑,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能答出 点给 6分, 点给 5分, 给 4分,只答一点给 3分,观点 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各题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 “隗嚣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

24、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 ”帝然之。建武三 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复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拜歙为中郎将。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 茉痪觥馗找悖 旆 咧试鹣 唬骸 u国家以 君知臧否, 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 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 吉凶之决,在于今日。 ”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使牛邯将兵围守之。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

25、重 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八年春,歙袭略阳,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曰: “何其神也 !”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赐歙妻缣千匹。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嚣亡后,歙乃大修攻具,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歙乃倾仓廪,转运诸县,以赈赡之,于是陇右遂安,而凉州流通 焉。 十一年,歙与盖延进攻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胜遂进。蜀人

26、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 “虎牙何敢然 !今使者中刺客, 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 !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 !”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曰: “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 ”投笔抽刃而绝。 (节选自后汉书卷十五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使歙喻旨喻:通告,传 达 B嚣起入,部勒兵勒:统率,率领 C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案:核查 D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发:打开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来歙 “为人刚毅 ”

27、和 “能攻善守 ”的一组是 A 遂发愤质责嚣 陷之,乘胜遂进 B 欲前刺嚣,嚣起入 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 C 乃倾仓廪,转运诸县 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 D 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 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隗嚣、公孙述各据陇、蜀,拥兵自立,光武帝深深忧虑。来歙前去游说隗嚣,经过反复努力,隗嚣终于派儿子到洛阳做人质,归顺东汉王朝,公孙述也自然灭亡了。 B来歙在隗嚣反叛后主动请缨攻打略阳,并在这里坚守半年多,使隗嚣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由于攻守有功,光武帝给来歙特殊的奖赏,并让他监护诸将。 C来歙与盖延攻打公孙述时被刺客

28、刺伤,盖延痛哭不已,来歙叱责他说,正想委你以重任,可你却像小孩子一样哭个没完,你虽然有兵刃护身,难道我就不能下令杀了你吗 ! D来歙的一生,勇武壮烈,为人诚信,颇有远 见,能攻善守,具有将帅之才,征战连年,出生入死,平定羌陇,削弱蜀国,对东汉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题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 (5分 ) 译文: (2) 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 (5分 ) 译文: 答案:【小题 1】 D (发,拆掉 ) 【小题 1】 B (A组 不能表现他善守, C组 不能表现他为人刚毅; D组 只能表现

29、他忠诚,不能表现他为人刚毅, 不能表现他能攻 ) 【小题 1】 D( A公孙述并没有自然灭亡,这是来歙的推断 B来 歙没有 “主动请缨攻打略阳 ”C。原文 “刃虽在身 ”意思是 “兵刃虽然 还插在我的身上 ”,而不是 “你虽然有兵刃护身 ”。) 【小题 1】 (1) 国家因为你知道善恶,能看清兴盛和衰败的形势,所以拿皇帝的亲笔信尽情地表达心意。( “臧否 ”解释为 “善恶、得失 ”1 分, “晓 ”解释为 “通晓、能看清 ”1 分, “废兴 ”解释为 “兴盛和衰败的形势 ”1 分, “手书 ”解释为 “皇帝亲手写的信 ”1 分, “畅意 ”解释为 “尽情地表达心意 ”1 分) (2) 没有办法

30、来报效国家了,因此把你叫来,想把统帅军队的事托付给你,可你反而效仿小孩子一样哭泣吗( “无以 ”解释为 “没有办法来,不能 ”1 分, “相 ”解释为 “你 ”1分, “以 ”解释为 “把 ”1分, “属 ”解释为 “嘱托,托付 ”1分,句子大意 1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 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

31、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小题 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6分) 答案:【小题 1】 以静衬动, “黄牛峡静滩声转 ”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寓情于景。 “白马江寒树影稀 ”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 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 虚实结合, “黄牛峡静滩声转 ”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 “白马江寒树影稀 ”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

32、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黄牛峡静滩声转 ”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 “白马江寒树影稀 ”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 (答出两点得 4分,答出三点得 5分 ) 【小题 1】 诗歌首联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 “万事非 ”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 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 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尾联 “此别应须各努力 ”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故乡犹恐未同归 ”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

33、情。(答出 3点有分析即可满分) 语言表达 下列句子中的画线处,应填的词语是( 5分)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 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 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诉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 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 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 自去寻找那不易被察觉到的石缝。 答案: 因为 只是 就 为了 竟然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 60分)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该所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

34、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 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 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 “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 两所长相视一笑: “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要书写清楚,出现错别字扣分。 答案:可以参考的角度: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 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