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1389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古诗文名篇名句填空,五道中任选四题。( 8分) ( 1)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短歌行 ( 2)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兰亭集序 (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 4)遥襟甫畅, 。 ,纤歌凝而白云遏。滕王阁序 ( 5)子曰: “岁寒, 。 ” 子在川上曰: “ ,不舍昼夜! ”论语 子罕 答案: ( 1)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 ( 2)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 3)别有幽愁暗恨生 以手抚膺坐长叹 ( 4)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 ( 5)然后知松柏之后 逝者如斯

2、夫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庠 (xing)序 楔 (xi)子 岿 (gu)然不动 戎马倥偬 (zng) B自栩 (x) 睥 (p)睨 不屈不饶 (no) 封妻荫 (yn)子 C悲恸 (dng) 僭 (jin)越 煊 (xun)赫一时 道义相勖 (x) D yn)火 哥俩 (li) 杳 (yo)无音信 压轴 (zhu)戏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团结协作,不能孤军奋战,三人成虎,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B江南的水乡在夕阳的映照下分外的美丽,远处,农家的小屋,升腾的轻烟不绝如缕,极富诗情画意。 C重读

3、鲁迅先生的阿 Q 正传,我们会感受到,小说句句入探骊得珠,让人认识到人生的窘况和民族的困境,那些对先生指责的言论是何等的浅薄。 D经历了足坛反腐倡廉教育整顿,国足的成绩也有目共睹,年初战胜了韩国队,在和德国勒沃库森队比赛中又不孚众望,以 3: 0取胜,取得了对五大联赛强队最大的胜利。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上级主管部门针对开发商囤地炒地做了严格规定,加快已批未建的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建设,对于超出合同约定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的责令限期动工、竣工等。 B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到位的唯一标准。 C “权贵二代 ”这一封建残余现象,从法律意义

4、来讲,不仅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一种悖离,而且也是与现代宪法精神背道而驰。 D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还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对两岸关系发展还持有疑虑,这是一时难免的。我们愿意积极与他们沟通,以最大的包容和耐心加以化解和疏导。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找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B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 真让人忍无可忍! C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 五彩缤

5、纷,似乎把春天的色彩全聚拢到这里来了。 D “今天干什么去了? ”他诡秘地一笑: “我没干什么。 ” 答案: D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插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毋庸讳言,打造文化的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 。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 1但这种 “打造 ”还是造不出文化来。 2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3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 4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 5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 6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兴起当地的文化。 A142365 B145632 C421563 D36

6、5142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老头生病期间,雷斯多夫人来过一次,但不是来看望父亲的病,而是要父亲给她支付她欠裁缝的一千法郎的定钱。(高老头) B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是林黛玉说的。(红楼梦) C桑 丘 .潘沙是在矛盾对照中刻画出来的。他既咒骂倒霉的骑士,又崇拜主人的侠义行为;他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又抱着发财梦,一心想当海岛总督;他既善良、乐观、机智,又胆小怕事、狭隘自私。(唐吉诃德) D巴金创作的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表现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知识分子内心的激荡,歌颂了觉新、觉民、觉慧、琴、瑞钰、梅、

7、鸣凤等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斗争。(家)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欺骗 闫岩 范长寿这些天感觉浑身没劲,正赶上单位就要搞职称考试,这是关系到他前途命运的大事,一点都马虎不得,所以一点小病他也不在乎。考试完后,他才去找他的妹妹长英看病,他的妹妹是市医院的医生。长英给哥哥检查后笑着说对哥哥说,没什么大事,给你开点药,吃了就没事了。 长寿和长英是同父异母的兄妹,长寿的亲妈死了后父亲娶了现在的母亲,然后生了妹妹,后来父亲得了尿毒症,那时医术还没那么高明,不能换肾,就病死了。后来,继母没有再外嫁,就带着 8岁的长寿和 4岁的长英一起生活。继母没有外看他,把他当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养

8、着。他和妹妹 都为母亲争了光,上了大学有了出息。如今母亲和长英住在一起,长寿一家人星期天过去团聚。 几天后,长英突然给长寿打来电话,说母亲病了,是肾衰竭,和父亲一样需要换肾,她的肾不匹配,正在想办法找和母亲匹配的肾。长寿马上赶到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焦急万分,问妹妹找到合适的肾没有,妹妹无奈地摇了摇头。长寿心里顿时思绪万千,继母含辛茹苦养育他这么多年,如今病了,他应该不顾一切地救母亲,他应该把自己的肾换给母亲,可又有一种自私的念头涌上心头,现在他正处于事业上升的阶段,如果身体状况不好了,对他的前途事业肯定有很大 的影响。他翻来覆去地想,一会儿是母亲怎么疼他爱他养育他,一会儿又是自己的前途

9、渺茫。他看着妹妹期望的眼神,最后终于下了决心,换 !其实他还有一个自私的想法:他的肾也不一定能匹配母亲。可是结果一出来他就有点懵了,他和母亲的肾是匹配的。他已经别无选择。其实长英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把他叫到一旁说,哥哥,你要想好了,换不换你自己说了算,虽然你也跟她叫妈,可她毕竟和你没有血缘关系,其实妈也不想让你换的,我是救母心切。长英的一席话让他很感动,他肯定地说,换。 手术很成功,母亲醒过来躺在床上面带微笑问他 : “儿子,感觉怎么 样 ”看到母亲欣慰的样子,长寿突然感觉有点恨母亲,他觉得母亲应该为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捐献而感到难过,可她偏偏是在笑,他想,如果是自己的亲妈肯定不会让

10、他这样做的。 换肾后他的身体是虚了点,但还没出现什么大事,母亲一恢复便经常跑到他家里来照顾他。那天晚上,母亲在家里做饭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在地,马上昏迷过去,在医院里抢救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抢救过来。妹妹长英哭得昏天黑地,他和妻子也掉了不少眼泪。妻子埋怨他说,你做事太草率了,看,换得不值了吧 他无语以答。 母亲去世一周年的时候,兄妹俩来到母亲的坟上,长英突然问: “哥,你后悔把肾换给妈吗 ”长寿不知道怎么回答。长英说: “哥,有一件事我一直瞒着你,妈生前死也不肯让我对你说明白,可是我实在瞒不下去了,因为我不想让你对死去的妈有什么怨恨和不满。其实,妈身体一直好好的,没有换你的肾,而是把她的肾换给了你。

11、”长英擦了擦泪接着说, “你那次来检查身体。我知道了你的肾有了大毛病,可不敢对你说,回家和妈一说,妈也不让我把病情告诉你,妈说如果让单位的领导知道了,会影响你的前途,最后妈想了一个办法,说她病了需要换肾然后把肾换给你 ,开始我不同意,可是妈说如果不这样她就先死,她不能看着自己的儿子受苦。 ”长英已经泣不成声了。 长寿的头开始发涨,他想起了母亲躺在病床上那欣慰的笑容,此时他才明白过来,那曾经让他起恨的一瞬其实是世界上最伟大瞬间。 选自文学报 微型小说 【小题 1】 “手术很成功,母亲醒过来躺在床上面带微笑问他 ”这句话和后面的哪句话相照应 母亲 “微笑 ”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 (1

12、)照应的句子: (2)细节描写的作用: 【小题 2】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 ) 答: 【小题 3】为了突出母爱的朴实 、圣洁和无私,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6分 ) 答: 【小题 4】这篇小说以 “欺骗 ”为题,可能有作品主题、情节等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6分 ) 答: 答案: 【小题 1】提示 (1) 他想起了母亲躺在病床上那欣慰的笑容 (2)文中写到母亲躺在床上面带 “微笑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为儿子成功换肾的欣慰,引出对长寿的心理描写,产生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 【小题 2】提示 2.母亲:平凡而伟大,智慧

13、而无私,关心照顾儿子,无微不至,以无私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具体表现: 这位母亲不是范长 寿的亲生母亲,而是继母,可见她的无私; 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为儿子着想,无微不至,在儿子生病时,母亲毫不犹豫地为儿子献出肾脏,而且巧妙地让儿子接受了自己的肾脏。 母亲用全部的心血呵护着儿子的健康,直到自己倒下,她为儿子付出了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 【小题 3】提示:母亲谎称自己需要换肾而决定将自己的肾换给儿子;母亲手术后尽力照顾儿子,希望儿子早日康复,且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儿子以为是要将自己的肾换给母亲,一再犹豫,手术前甚至心存侥幸,想着自己的肾不一定和母亲匹配,手术后看到母亲的微笑心存恨意,母亲去世后更是

14、 后悔,认为自己做了件没意义的事情。小说将母亲的无私和儿子的自私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母亲的圣洁和伟大。 【小题 4】提示 A、作品主题方面: 使小说主题更加深刻,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了平凡、朴实、无私的母亲形象,母亲为了儿子的健康和前途,说是自己的病需要换肾,而将自己的肾换给儿子,这种充满温情的谎言正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小说弘扬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小说中的母亲是继母,继母的形象通常是不公,阴险狡诈、恶毒的代名词,但本文中继母以无私诠释了母爱的。B、使情节曲折、集中、更能打动人。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围绕一次 “善意的欺骗 ”展开的:因为母亲 “欺骗 ”儿子,所以小说以范长寿为视角展开故事

15、的叙述,很好地描画了范长寿内心的波澜,而母亲的心理活动却很少表述,但完全可以通过故事情节感知,所以故事情节安排紧凑,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让人感动不已。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知识分子的活动,一般说有 “超然 ”和 “参与 ”两个方面。 “超然 ”,是指超然于一般社会生活之上而特别地致力于文化责任; “参予 ”则是以其知识、理想等影响与改造社会生活。借中国古人之用语,大致可以区分为 “出 世 ”与 “入世 ”。就 “入世 ”讲,这一因掌握了知识而思考更具 “普遍性 ”的群体,自古就形成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的社会

16、理想。孔子曰 “爱人 ”,墨子曰 “兼爱 ”,孟子说 “民为贵 ”。他们深感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以 “平治天下 ”为 “舍我其谁 ”之重责。由此养成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弘大气象。同时,也培育了一种深沉博大的忧患意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忧其民者,忧民生之艰辛也;忧其君者,忧肉食者之失德也。所谓 “位卑未敢忘忧国 ”,所谓 “邑有流亡 愧俸钱 ”,都反映了那种战战兢兢、任重道远,于国事民生不敢须臾忘怀之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确实成了中国知识分子一脉

17、相承的优良传统。 谈到 “出世 ”,人们随即会想到道家与隐士。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界与政治界截然两分,各有职能,居知识界内从事分内工作,并不得谓之 “隐 ”。但古代的 “士 ”为王朝官吏之主要来源,若不为官则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常无着落,于是 “仕 ”与 “隐 ”便形成鲜明对照的不同人生选择。庄周向往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的 “无待 ”境界,君主 “欲以境内累 ”而 不受。这是一种对超越精神境界的探求。儒者虽以 “明道救世 ”为务,但也并非不讲 “隐 ”。礼记 儒行: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

18、,其规为有如此者。 ”孔颖达疏云: “言君虽分国以禄之,视之轻如锱铢,不贵重也。不臣不仕者,谓不与人为臣,不求仕官,但自规度所为之事而行。 ”作为知识分子,他们自有 “所为之事 ”,如 “博学习文 ”之文化责任, “砥厉廉隅 ”之人格完成等,未必要 “与人为臣 ”。故古之儒者,亦不乏 “累征不就 ”,而 “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 ”之人 。无论儒道, “隐居以求其志 ”,都是 “士志于道 ”的一种形式。今人多以隐居为消极退避,对 “独善其身 ”颇多非议。其实孟子曰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又曰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知 “独善其身 ”原乃穷亦坚守节操之意。所以, “敝

19、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的无心爵禄、甘心林泉、潜心道艺之举,自古就被看成是难能可贵的高尚行为。如果说“入世 ”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与理想的履践, “出世 ”则集中反映了其对文化的自由创造和个体的自由人格的追求。对不同个体,在 “入世 ”“出世 ”上完全可以有 不同选择;但就整个知识群体来说,二者却决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小题 1】下列关于古代知识分子活动 “超然 ”与 “参与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超然 ”是指古代的一些知识分子不 “与人为臣 ”,超然于一般社会生活之上而特别地致力于文化责任的生活态度。 B “参与 ”是指古代的

20、一些知识分子以 “平治天下 ”为重任,以自己的知识、理想等影响与改造社会生活的生活态度。 C “参与 ”是一种 “入世 ”的态度,它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 “仁以为己任 ”“平治天下 ”等知识分子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 D “超然 ”是一种 “出 世 ”的态度,在古代社会中与道家、隐士有关,是与儒家所提倡的 “士 ”应尽的社会责任相违背的。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是古代知识分子提出的一种社会理想,它的形成,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社会中具有 “普遍性 ”问题的思考。 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是孟子提出来的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处世哲学,以

21、现代人的观点看, “独善其身 ”是不值得提倡的。 C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是儒家代表人物对知识分子的一种社会要求,体现了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社会责 任感。 D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是庄子设想的一种 “无待 ”境界,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一种对超越精神境界的探求。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孔子的 “爱人 ”,墨子的 “兼爱 ”,孟子的 “民为贵 ”,以及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都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对百姓生存的一种忧患意识。 B在古代,知识分子或 “仕 ”或 “隐 ”,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若 “仕 ”则有社会

22、地位和经济收入,若 “隐 ”则无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C “位卑未敢忘忧国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些千古流传的名句,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国事民生不敢须臾忘怀的责任意识。 D在古代,知识分子在 “入世 ”“出世 ”上完全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在对社会责任与理想的履践和个体的自由人格的追求上两者并不矛盾。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1】( “说 ”是与儒家所提倡的 士 应尽的社会责任相违背的 “,不恰当。作者认为 士 与 隐 只是不同的人生选择, “儒者虽以 明道救世 为务,但也并非不讲隐 ”,两者并不相违背。) 【小题 2】( “独善其身

23、 是不值得提倡的 ”说法不对。原文 “今人多以隐居为消极退避,对 “独善其身 ”颇多非议 ”,说明这只是一部分人的看法,不能全盘认定。) 【小题 3】( “若 隐 则无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的说法不当,并且文中无据)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9分) 武昌九曲亭记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 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陷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喜游,闻子 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

24、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耶? ”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 浮。子瞻未始不褰( qin)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25、,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 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秦名鄂县,公元二二一年,吴主孙权自安迁者于此,改名为武昌。九曲亭:旧址在鄂城县西山九曲岭,为孙吴遗迹。 【小题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子瞻杖策载酒杖:拄着 B扫叶席草席:以 为席,席坐 C不可加以斤斧斤斧:砍伐 D斥其所据,得以广广:扩大 【小题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一组是( ) 子瞻迁于齐安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盘盘焉, 镅桑 浞克

26、 br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不足以席众客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 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颖者却要无疑。 A读书始 /读未知有疑 /其次则渐渐有疑 /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 /以至融会贯通 /都无可疑 /方始 /是学又云无疑者 /须要有疑 /有颖者却要无疑。 B读书 /始读未知有疑 /其次则渐渐有疑 /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 /疑渐渐释 /以至融会贯通 /都无可疑 /方始是学 /又云 /无疑者须要有疑 /有颖者却要无疑。 C读书 /始读未知有疑

27、/其次则渐渐有疑 /中则节节是疑过了 /这一番疑渐渐释 /以至融会贯通 /都无可疑 /方始 /是学又云 /无疑者 /须要有疑 /有颖者 /却要无疑。 D读书始 /读未知有疑 /其次则渐渐有 /疑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疑 /渐渐释 /以至融会贯通 /都无可疑 /方始是学 /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 /有颖者却要无疑。 【小题 4】翻译下面句子( 12分) ( 1)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 2)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 3)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见译文 【小题 1

28、】(斤斧:斧头) 【小题 2】( A: 介词,到; 介词,被动句中,引出动作主动者。 B: 兼词,于之; 形容词词尾, 地。 C: 介词,因为,由于; 介,替。 D:都是连词,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译文 子瞻被贬谪到齐安以后,他的家就住在江边。 ( “迁 ”、 “庐 ”、 “于 ”、句子各一分)齐安没有出名的山,可是江南武昌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涧山谷幽深得很。其中有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松树、栎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人世隔绝,没有车马来到这里。每当风停了,有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 瞻就拄拐杖,带着酒,从坐渔船

29、渡江到江南边去。山中有几个人,很好客,并且喜爱游玩。听说子瞻来了,便只有幅巾束着头发,笑着出来迎接他,然后手拉手,自由自在地到山上去玩。一直走到山的最深处,耗尽了体力才休息,他们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斟酒相互慰劳。心情舒适得忘了归家,常常就留在山上过夜。因此子瞻在齐安过了三年,也不觉得时间过的很久。 但是,要到西山寺去,就要从长着松树的林子里经过,走完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会到一块平地,游人到了这里一定要歇息一会儿,人们倚靠在奇形怪状的石头上,躲在大树的浓荫下,弯腰看大江,抬头望大山 。从旁边可以观看溪流、山谷。风云变化和长满树林的山脚下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显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残破的

30、亭子,亭的地基狭小得很。众位游客想坐下来都容纳不了。亭旁有几十棵古树。长得很粗很高,不能用斧头砍伐,子瞻每次到了树下,就成天在那里观察。有一天刮大风,打雷下雨,拔掉了一棵古树,把那长树的地方开辟了出来,亭子的地基便扩大了。子瞻和他的那些朋友到山中一看,便笑着说: “这大概是成全我们修建亭了的事吧? ”于是大家一起来建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美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感到极为高兴。 ( “营 ”、“胜 ”、 “于是 ”、句子各一分) 从前,我年轻时跟着子瞻游玩,遇到了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游泳的水流。子瞻没有一次不是撩起衣服走在我的前面,有的地方到不了,他就会为这事成天不痛快,当他一个人轻快地到了

31、一个地方,就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树林中的花草,拾取山沟边的野果,从溪中舀水来喝。见到他这种样子的人都把他当作神仙。 天下使人快乐的事是没有穷尽的,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当人称心如意时,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欢乐; ( “以 ”、 “适 ”、“易 ”、句子各一分)当他厌倦了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而自我嘲笑的,譬如喝酒 吃饭,各种食物杂乱地摆在面前,总是要吃饱,吃下去后,那些食物同样都会成腐臭的东西。有谁知道哪些东西该吃,哪些东西不该吃?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姑且把心思寄托在这上面,这就是子瞻之所以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

32、回答问题( 8分) 绝句 金 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 1)诗的第一、二句从什么角度描写?突出了什么?( 2分) ( 2)诗中 “竹影和诗瘦 ”的 “瘦 ”字被称为传神之笔,请结合全诗简析。( 3分) ( 3)月之不肯下西厢,是有浮 云阻隔还是有其他原因,诗人没有说。你认为意蕴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案: ( 1)一是从视觉,一是从嗅觉的角度,突出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 ( 2)竹为自然之物,诗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 “瘦 ”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 ( 3)诗中

33、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和幽怨,这遗憾和幽怨指的:也许是与情侣天各一方,不能互述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从沟通;也许是羁旅的思乡之愁;也许是诗人此时此景中的一种朦胧的感受而已。(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作文 小作文 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 内篇 养生主。叙议相间,层次分明,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 试仿照庖丁解牛的写法,创造一篇能以生动的形象给人以某种启示的短小寓言。( 200字左右) 答案:略 大作文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机遇可能只敲一次门,而诱惑总是按着门铃不放。 ”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看清这个现实,定会引发你的思考。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700字的文章。要求: 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