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139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0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0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0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0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_,_, (李白蜀道难 ) (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_, 。 (杜甫登岳阳楼 ) ( 3)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案:飞湍瀑流争喧 , 崖转石万壑雷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制与开发,将越来越提到各国的议事日程上,因为它关系到人类走出人口剧增、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B建设中国新一代天

2、气雷达监测网,能够明显改善对热带气旋或台风登陆位置及强度预报的准确性,尤其对中小尺度的灾害性天气能进行有效监测。 C这篇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使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足够重视。 D全球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一 百七十多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或类似组织,为维护海峡两岸关系的稳定,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统一方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亦因印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代、

3、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 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他们的工夫则从 “存天理,去人欲 ”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项。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胸襟。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他们之

4、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与这一派儒 学相随并盛的,则有 “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 ”。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为之年时举行祠典。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稍后则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倡成立,或由政

5、府拨款维持。但书院教育 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是始终保持的。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尤其如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始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 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说全属两事。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自北宋 二程以下,讲学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

6、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 “新儒家 ”,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因此我们若不了解此七百年 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枢纽所在。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小题 1】对文中叙述的 “新儒学 ”

7、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 B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 C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 D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 【小题 2】对中国古代 “书院制度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 B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 C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

8、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 D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 【小题 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院 讲学所带有的宗教精神,必然发展到让文化向社会各阶层的普及。 B书院讲学所关注的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常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子。 C汉儒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而书院讲学颇带有宗教精神 ,多与政治相冲突,屡屡遭到排斥与压迫。 D从书院讲学开始的东林党,本身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团体。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原文是 “他们

9、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 ”B项“以天下为己任, 狂热的宗教热忱 ”言过其实了。 A项可根据信息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 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 ”判断正确。 C、 D项,可根据信息 “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 ”判断正确。 【小题 1】 A项,根据信息 “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 ”“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

10、县学均有。 ”可以判断,选项将某一 时期的特点说成了整个中国古代的教育。可以说是犯了 “以局部代替整体 ”的错误。 B项根据信息 “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 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仿佛寺而产生的 ”可知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的原因是模仿佛寺讲学而来的; D项 “唯一的教育形式 ”错,根据信息 “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 ”可判断国家办的公立学校一直存在。 【小题 1】 A项,根据文中信息 “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 ”判断正确; B项,根据信息 “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 “新儒家 ”,讲的多注重在现

11、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 ”判断正确。 C项,根据信息 “ 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 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 ”等信息判断正确。 D项原文是 “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 ”根据信息,东林党本身只是学术团体而不是政治团体,而是被人们视为 “政治集团 ”。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题。 玩 笑 法 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 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

12、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 “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 “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 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

13、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 “也许我 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 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

14、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 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

15、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 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 1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以 “玩笑 ”为题,记叙了 一系列发生在 “我 ”生活中的玩笑事件: “我 ”开人家的,朋友开 “我 ”的, “我 ”假想中的。 B “我 ”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的迎接 “我 ”,策划着在晚上好好开 “我 ”一个玩笑。 C “我 ”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 D “我 ”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 “可笑的 ”,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 E “我 ”并没有逃开被人 “笑够了 ”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

17、,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 考。 ( 2)小说中的 “我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 6分) ( 3)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 6分) ( 4)小说结尾, “我 ”认为 “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 ”。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 8分) 答案:( 1) C、 E ( 2) “我 ”是一个: 开过别人玩笑,却又怕被人开玩笑, 敏感多疑, 胆小谨慎, 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危机四伏的小人物。 ( 3) 心理描写,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角度,通过内心 独白等方

18、式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举例略); 动作描写,小说借助连续的动作描写推动着人物的命运走向,同时生动的刻画出人物胆小谨慎的性格特征。(举例略) ( 4) 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 “关窗 ”、 “挪床 ”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 “我 ”之所以闹笑话有深层的社会性原因,就是当时代的人们普遍存在的空虚无聊、相互愚弄、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弊病。 “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 ”、 “引起了我的怀疑 ”、 “ 一切都值得怀疑 ”等语句就是当时代 的社会缩影。 小说结尾这样写,恰恰进一步表现了 “我 ”在这样的社会病中心

19、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使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 干干净净的傅雷 公元 1966年 9月 2日深夜,中国杰出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雷的一生挺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笔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端庄,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 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世间恩爱夫妻,概能如胶似漆;但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的,恐怕从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 “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

20、换! ”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在临走前的 9月 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 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 “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 ”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

21、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 “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 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 ”“士可杀而不可辱 ”,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 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 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

22、并说: “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惟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 53.30元 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有才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 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

23、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 9月 3日凌晨,他和夫 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傅雷家中搜出他小姨子寄存的两件小物品,这两件物品被当成了反党的罪证,夫妇二人有口难辩,申诉无门,只得愤而自杀。 B傅雷死前没有忘记为保姆周菊娣将来的生活作安排,说明他的细致周到,说明他是个心里善良,重情义、关心下层劳动者的人。 C傅雷认为自己的罪责主要有三宗:家里搜出两件反党的物证;培养出一个叛徒儿子傅聪;自己是来自旧

24、社会的渣滓。 D作者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E文章反复写到傅雷夫妇死前的从容和镇定,说明傅雷夫妇之死实属被逼无奈,这种清醒的死更增强了事件的悲剧色彩。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傅雷 “干干净净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 (3)文章第二段写傅雷夫妇的外表气质和夫妻恩爱有什么作用? (6分 ) (4)对于傅雷面对政治迫害选择离开人世的做法,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阐述。 (8分 ) 答案: (1)A C (2) 傅 雷在政治上是清白的,从 “反党罪证无非是小镜子和旧画报 ”

25、“并非傅雷本人之物 ”上看出。 傅雷在经济上是清白的,妥善处理 “房租 ”“存单 ”“丧葬费 ”这些大小财产问题。 傅雷的文章是干净的,从傅雷 “凡事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上看出。 (3) 赞扬博雷夫妇内慧外秀,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与含冤自杀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悲剧色彩。 控诉那个时代对知识分子精神与心灵的巨大摧残。 (4)赞同: 选择自杀是不愿苟且,体现高洁人品和刚直性格。 特定时期冤屈难辩,以死抗争社会,维护人格尊严。 传统文化影响选择 “舍生取义 ”,追求人格 完美。 反对: 若坚强活下来,就会有更多的翻译作品 (成就 )。 读者和国家失去 (损失 )一位伟大的翻译家。 他的做法是

26、对现实的逃避,对希望的放弃。 人生坎坷,坦然面对,不要太追求人格完美。 珍惜生命,正如霍金所说:无论人的命运有多坏,有生命就有希望。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下列题。 (19分 )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 穷 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 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不为 苟 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27、。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28、。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 骈 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 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 贷 部 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六一居士集卷二十七)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处 穷 达,临祸福穷:贫穷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 贷 部将贷:宽恕 C不为 苟 止而妄随 苟:如果 D师鲁亦 骈 而得罪矣骈:写文章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

29、师鲁 “博学 ”和 “敢为 ”的一组是 A 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 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 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 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 “忠义之节 ”。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 “遭父丧 ”。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

30、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小题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3分) (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4分) (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 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 ( 2)他

31、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 3)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 【小题 1】 A 困窘 B借 C随便 【小题 1】 A项 句不是直接表现 博学 B项 不能表现师鲁 敢为 D项两句均与题干不符 【小题 1】)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这一说法错,原文表述的是都未能施行 【小题 1】( 1) 第一个 “是 ”(动词,肯定),第一个 “非 ”(动词,否定),“务 ”(务必、一定)三 处,一处 1分。 ( 2) “见 于 ”(表被动), “所以 ”(两个均为 “原因 ”), “嫉 ”(动词,嫉恨),一处 1分) ( 3) “定语后置 ”,

32、 “节度 ”(动词,节制、调度), “不果 ”一处 1分。 参考译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境和顺境,面临灾祸和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师鲁的人未必全部知道这些。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 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

33、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师鲁上书,说范仲淹臣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 同被贬。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复师鲁担任经略判官。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调泾州任知州

34、,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世。他主张的军事备 战的主张,述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害所在。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处戒备,师鲁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这以后一些官吏到

35、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有病,缺少医药,抬到南阳求医 。病好了,依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和宾客谈话,最终不涉及他的私情。享年四十六去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题。( 11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 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小题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 “幽 ” ( 6分) 【小题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

36、感情?( 5分) 答案: 【小题 1】 1)以景渲染(烘托) “幽 ”( “湖山胜处 ”“槐柳阴 ”“野径斜 ”“水满 ”“草深 ”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2)以动衬 “幽 ”( “下鹭 ”)( 3)以声衬 “幽 ”( “鸣蛙 ”)( 4)人迹罕至,少有人来,孤寂清幽。 【小题 1】 前六句借 “幽居初夏 ”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尾联 “叹息 ”,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小题 1】 1)答出 3方面即可 【小题 1】 ( 1分) 每点 2分 语言表达 下面是汶川大地震中的几个画面 ,请看了以后写几句富有文采的议论或抒情

37、性文字 ,以表达 自己内心的情感 .( 60字左右 )(5分 ) 孩子们举着纸板站在路边 ,上面用稚嫩的字体写着 :叔叔 ,谢谢你们 ! 9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从废墟中背出两个同学 ,有人问他 :你背得动吗 他骄傲地说 :我能背 50斤玉米 . 在地震中被压伤截肢的中学生薛枭刚从废墟被挖出时 ,跟救援者开着玩笑 :叔叔 ,我要喝可乐 ,冰冻的 . 3岁的小郎静 ,躺在担架上 ,向救他出来的解放军叔叔微笑着 ,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 答: _ 答案:示例:花瓣一样柔嫩的身体,却拥有超乎想像的坚强,只要看着他们,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无论是怎样的艰辛跋涉,怎样的奔走呼喊,怎样的尽举国之力、倾英

38、雄之血,都是值得的。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5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 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 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 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谈谈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 _ 答案:( 1)示例: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存在较大差异。( 1分) ( 2)示例一: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

39、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 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 4分) 示例二: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一些书;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经典的阅读。 下列语句按次序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正确的语序是( 4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

40、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 “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 答: _ 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当年他独闯关东, 筚路蓝缕 ,硬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B接受卫视记者采访的这位本年度高考理科状元 侃侃而谈 他在高中的各种生活以及自己 在学习上的各种经验、教训。 C得不到队友的有力支持,姚明 一个巴掌拍不响 ,火箭队摆脱不了连战连败的厄运。 D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曾到哈尔滨演出,获得了成功; 无独有偶 ,今年夏天,小提琴女演奏家俞丽娜也来哈尔滨演出,同样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答案: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西方某个

41、国家有一位牧师被派到新教区,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 “我可以摘一朵花吗? ”牧师问:“你要哪一朵? ”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 “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即使过很长时间它也不会凋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想把它怎么样? ”孩子想了一会儿说: “我要把它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了他们自己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它的花留在花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也没有被糟蹋。牧师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构 思作文,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不要抄袭,不要套作。要求所写内容与所选材料有关。 答案:开放性试题,答案: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