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东省沂南一中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1396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山东省沂南一中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山东省沂南一中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山东省沂南一中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山东省沂南一中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山东省沂南一中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山东省沂南一中高一上学期 11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6分) (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 3)杀人如不能举, 。 ( 4) ,大礼不辞小让。 ( 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6)学而不厌, 。 答案:( 1)万类霜天竞自由( 2)粪土当年万户侯( 3)刑人如恐不胜( 4)大行不顾细谨( 5)风萧萧兮易水寒( 6)诲人不倦 选择题 下面对何其芳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喝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

2、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941年 12月 8日 A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叙事诗,诗人通过对 “早晨 ”“希望 ”“未来的事 物 ”“生长的力量 ”等对象的歌唱,抒发了对少男少女们的赤诚之情。 B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 “我 ”。通过全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鲜明的形象,听到他深情的歌喉。 C最后一节,诗人用了一个绝妙的意象: “轻轻地从我琴弦

3、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使之与全诗起句的 “歌唱 ”两相呼应。 D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充分显示了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造诣之深。 答案: A 下面对冰心的纸船 寄母亲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从不轻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 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合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923 8 27 A开篇入题,

4、诗人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 折纸作船写起,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铺垫。 B第二节四句,诗人直接点明了纸船应去的方向,表达了诗人强烈诚挚的心愿。 C结尾 “卒章显志 ”,点明了她祈求想象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能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 D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使得感情的抒发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批斗结束,他走不动,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 , , , , 。别人赶它走

5、,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 用舌头舔舔 用脚爪在他身上抚摸 亲热地叫着 到处闻闻 扑到他跟前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B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C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 “日落仪式 ”的背景。 D “拆铺啦!起来! ”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 “芦柴棒,去烧火! ” 答案: D 下列各句句意明确

6、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装修和扩建。 B “长征 ”三号卫星火箭可以把大约 5吨以上的卫星送上 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 C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D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 活的一面镜子。 答案: B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百侣少年,风华正茂,风度翩翩,漫步缓行湘江之岸,却胸怀大志,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B “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 ”文天祥就义虽

7、已 7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C那天,我们强忍住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深情地唱起周华健的朋友,长歌当哭来送别我们可爱的教官。 D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答案: C 选出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 ) A廖廓黯然峥嵘岁月秋毫无犯妄自菲薄 B租凭惩创惊天动地苍海桑田凄宛惆怅 C笙萧叱咤迥然不同短小精悍启承转合 D竟赛室息手舞足蹈涕泗交流婆娑起舞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漫溯( shu)桀骜( o )火钵( b)百舸

8、争流( g) B彳亍( ch)弄堂 (ln)喋血( di)挥斥方遒( qi) C作揖( y)谦逊( xn)颓圮( p)长歌当哭( dn) D青荇 (xn)解剖( po)凌侮( w)载人航天( zi)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更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 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

9、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 ,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

10、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 “三鞠躬 ”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 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 “民国缔造者 ”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

11、着的一半是对 “尸骸 ”的恐惧,一半是对 “伟大 ”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抬头,紫禁城角 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 “伟大 ”,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感觉充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

12、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伟大的人格也许有 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久。 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 10月,上海 【小题 1】 “朦胧的敬慕 ”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 “朦胧的敬慕 ”?( 4分) 【小题 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3】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13、,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是( 4分)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 “我 ”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 “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 ”;当 “我们 ”蹑着脚步走出来时, “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 ”。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 “我 ”的哀戚心情。 C “ 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 ”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

14、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文章第 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排比、比喻等 修辞手法。 E. 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答案: 【小题 1】 “朦胧的敬慕 ”在文中指孩子对伟人模糊的敬慕;文章通过三个事例来表现对伟人模糊的敬慕:跛脚小孩吊唁鲁迅先生; “我 ”瞻仰 “民国缔造者 ”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我 ”珍藏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 【小题 2】这篇文章采用了 “总 分 总 ”的结构方式。 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段分写: 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时的所见所感; 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是

15、 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小题 3】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跛脚小孩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小题 4】 AE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

16、a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 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何也? ”何曰: “臣不敢亡

17、也,臣追亡者。 ”上曰: “若所追者谁? ”曰: “韩信也。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 曰: “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 “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 “以为大将。 ”何曰: “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

18、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 连敖:接待宾客的小官。 【小题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屡次 B与语,大说之喜悦 C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干预,影响 D于是信孰视之熟悉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信往,不为具食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汉王之入蜀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 3】全都能体现韩信是难得的人才的一组句子是( )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拜之,择

19、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虽为将,信必不留。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滕公感到韩信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一开始就很赏识韩信,觉得他才能出奇超众,就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 C韩信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 D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要汉王选择吉日,斋戒后,设一个拜将坛,礼仪安排周到,这样才可以留住韩信。 【小

20、题 5】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0分) (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分) (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分) ( 3)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2分) (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B 【小题 5】( 1)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 2)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 3)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遣使 者来禀告大王。

21、 ( 4)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又多次举起佩戴的玉 来示意项王,项王默默地没有反应。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小题 5】附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还是平民的时候,家里贫穷又放荡不检点,未能被推选为地方官吏,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依靠别人来糊口度日,人们都讨厌他。他曾多次到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去要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对这事也很头疼。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饭给吃了。到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就不再给他准备饭了。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很生气,从此就和他们断绝了关系,离开了他家。 韩信没事就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洗衣服,有一个女人看韩

22、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很高兴,对这个女人说: “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 您。 ”女人听了很生气,说: “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真是可悲),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 ” 淮阴的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 “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是很胆怯的。 ”并且当众侮辱韩信说: “你果真不怕死就用剑来刺我,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于是韩信看了他很久,低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 当项梁渡淮北上的时候,韩信带剑投奔了项梁,做了项梁的部下,没有什么名气。项梁被战败后,他又归属项羽,项羽任他为郎中。他曾多次向项羽

23、献策,项羽都没有采 用。汉王刘邦入蜀时,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附了汉王。后来他犯法当处斩刑。说: “汉王不是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呢? ”滕公听了他的话后感到惊奇,又见他相貌非凡,于是就把他释放了。和他交谈了一番,很欣赏他。并把此事告诉了汉王,汉王任命他为治粟都尉,但并没有感到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曾多次与萧何谈论事情,萧何很赏识他。在去南郑的途中,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以后,来不及向汉王报告就亲自去追赶韩信。有人向汉王说: “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听了非常生气。隔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 “你为什么 逃走? ”萧何说: “我不敢逃走,我是去追逃跑的人。 ”

24、汉王说: “你去追的是谁? ”萧何回答说: “韩信。 ”汉王又骂道: “将领中已逃跑了数十个你都没有去追,追韩信,这是骗人。 ”萧何说: “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是国家中独一无二的人才。大王如果只想长期称王于汉中,那就可以不用韩信,如果决心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能与您共计大事的人了。 ”汉王说: “我也想向东扩展,怎么能忧愁苦闷地久居于此? ”萧何说: “如果大王决心向东扩展,能起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起用韩信,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走的。 ”汉王说: “我看在 你的面子上就任命他为将领。 ”萧何说:“虽然你任命他为将领,但韩信仍然不会留下来。 ”汉王说: “那就任他为大

25、将。 ”萧何说: “太好了。 ”于是汉王就要召见韩信任命他为大将军。等到任命大将军时,原来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 2月 ( 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与 “曾记否

26、,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分别是沁园春 雪和沁园春 长沙的结句,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相通之处? 答案:( 1)冰、雪、长城、大河、山、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的豪情壮志。 ( 2)这两个结句,分别是两首词的主旨所在,都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使命感和 责任感,表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语言表达 补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 (4分 ) ( 1)文辞真比丰年玉, 。 ( 2)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 。 ( 3)苟利国家生死以, 。 ( 4)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 答案:( 1)气味还同幽壑兰( 2)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3)岂因祸福避趋之( 4)春风

27、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对下列新词语的新词义作一简要解说。 (4分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动,新词语也频频产生。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一是利用已有的词语形式,赋予该词新的意义,如下 海,原指到海中去,现在很多场合则指 ;变脸,原指翻脸等,现在很多场合则指 。 答案:放弃原来的工作,投身商界做买卖 事物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5字)( 4分) 今年可以说是多灾之年,人们刚刚从土耳其、台湾大地震和美国飓风的恐惧中摆脱出来,强烈的飓风又袭击了印度东海岸,造成了至少 79人死亡,数以万计的人流离失所。在受灾地区,建筑物、电线竿和通讯设施被一扫

28、而光,供水和供电完全中断。据统计,在本世纪至少有 100 万人死于来自印度洋的强烈飓风。 答案:飓风袭击印度,损失惨重。 作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岁月匆匆,十六七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 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 “十六岁,我多了一分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要求: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不少于 800字。 答案:开放性试题,答案: 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