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1404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桑梓渣滓绮丽颀长雇佣用舍行藏牵强 /强词夺理 B萎靡逶迤涅 萌蘖标识拾级而上独角戏 /钩心斗角 C阜盛馥郁编辑缉私旋风钩玄提要恪守溘然长逝 D羁绊稽首媲美麻痹磊落硕果累累碑帖 /俯首帖耳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关爱老人是中华民族美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融恰人际关系。 1月 25日由中央文明办等单位联合开展的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 ”正式启动。 B劣质节能灯寿命短,浪费大量工业原料;玻璃壳里的汞金属,造成了环境污染;劣质灯还存在一定

2、幅射,破坏人体生理系统,容易引发人体病变,诱发癌症。 C我们要在竞争中不忘分享和关怀,在前行中相互慰藉和守望;在个人奋斗时牢记社会的责任,在自我追求成功时关爱他人和社群。 D站在广场的一隅,仿佛置身于净心的祥和安静之地:阳光灿烂,经幡飞舞,身旁不时传来阵阵清晰而混沌的远古呼唤,令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篇。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用括号内的词语来替代的一项是( ) A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了,但那种一掷千金的 “豪爽 ”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 (箪食壶浆 ) B早就听说他要认真学习,可几年过去了,也不见他真刻苦起来,还是老样子,雷声大,雨点小。(小题

3、大做) C他的作品很一般,怕被人看不起,动不动就搬出某某名作家吓唬人,四处乱吹,无非想拉大旗作虎皮抬高自己罢了,并不能说明他的作品好。(狐假虎威) D岁月悠悠,不觉二十多年倏得就过去,日本的经济泡沫也破了,往日的风光不再, 当然烂船也有三斤铁,日本仍然是不容忽视的,日本人的奋斗精神和创意能望其项背者几何!(点金成铁)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B季羡林的晚年,即使在病榻,仍然忆往述怀,富于思考,写下了如病榻杂记这样的佳作,这正是 “思想不老 ”的极

4、好写照。 C他们渊博的学识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成为让我受用终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鞭策我、激励我。 D世博会结束后,主题馆将改为标准展览场馆,与世博中心、星级酒店等一起组成能适应举办展览、承接会议需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答案: D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陆上丝绸之路 ”是中国古代通向西方的贸易通道,从西安出发,经新疆的南路和北路,到达中亚、,西亚各国,再由这些国家转道至欧洲。 , 。 , 。 , ,因此 “海上丝绸之路 ”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 中国商人将中国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 与茫茫沙海、驼铃叮当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 其路线

5、是由广东、福 建沿海港口如发,经中国南海,至波斯湾、红海 史型记载, “海上丝绸之路 ”最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 而欧洲商人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项中,关于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 刘姥姥。(红楼梦) B哈姆雷特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道义上的胜利,使人们透过悲剧,从 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一种新的生命,看到了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哈姆雷特) C阿娜斯塔奇向父亲要钱,往往用撒娇哄骗

6、的办法,但斐纳则用勒索的方法。(高老头) D当爱斯梅拉达因为被指控使用巫术刺伤弗比斯而判处绞刑时,加西莫多从钟楼飞身而下,把她解救到教堂里,为保护她不受别人侵害,他甚至不惜得罪了收养他的副主教克洛德。(巴黎圣母院) E、觉新深爱着梅表妹,但父亲却以抓阄的方式为他决定了李家小姐瑞钰作为自己的妻子,最后在觉慧的支持下,反抗并逃婚成功。(家) 答案: C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假如没有蜜蜂,人类将会怎样? 瞿剑 近百年前,爱因斯坦曾预言 “如果蜜蜂消失,人类生存的时间就可能只有几年了 ”。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在人类所利用的 1330 种作物中,有 1100多种

7、需要蜜蜂授粉,否则这些植物将无法繁衍生息;蜜蜂的采集半径在3000米左右,一箱蜜蜂通常有 45 万只以上的采集蜂,一个蜜蜂饲养场等于在其所 覆盖的周围 1800多亩范围内分布了数以万计的义务采样员,对环境进行动态取样和检测。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 200多万群蜜蜂中,有100多万群用于为农作物授粉;蜜蜂授粉每年创造约 200亿美元的产值,它们为农作物授粉而产生的价值是蜂产品本身价值的 143倍;另外,蜜蜂授粉给美国人提供了 1/3的膳食。 2004年美国在发表蜜蜂基因组序列的评论中称: “如果没有蜜蜂,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以至于 2006年美国东、西海岸出现史无前例的因蜂群衰竭失

8、调引起的蜂群丢失现象之后,美国国会经听证拨巨资对蜜蜂进行研究和保护。 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吴杰指出,与其他养殖业相比,养蜂业不仅投入少、见效快,而且具有独特优势:养蜂无需占用耕地、建筑厂房,无需大量劳动力,无需灌溉及消耗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饲料。更重要的是,蜜蜂靠采集花蜜、花粉生存繁衍,客观上起到为植物授粉,促进生态平衡的作用, 这对我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极具现实意义 。他强调,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大,植物品种众多,尤其是存在大量野生植物(包括农作物)资源。而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化、集约化农业的发展,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被大量使用,致使野生授粉昆虫锐 减。如果没有蜜

9、蜂进行高效授粉,植物(包括农作物)的授粉总量将受到极大影响,一些植物资源、特别是野生植物资源的生存繁衍就会受到威胁,严重的可能导致物种灭绝,进而引发整个植物群落和生态体系的改变。其次,我国作为一个生态十分脆弱的国家,正在大力实施的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环境生态工程中,如果缺少蜜蜂授粉,显花类植被的繁育就会受到影响,其结果将直接不利于工程的实施效果。 随着蜂业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蜜蜂基因组序列草图的完成,蜜蜂作为模式生物逐渐受到全球科学家及公众的重视。 更关键的是,社会对蜂业 的认知,主要停留在蜂产品的消费上,而基本上不了解蜜蜂自然授粉的重要作用。虽然在南方的荔枝种植区,因大面积

10、种植单一果树而导致自然授粉的昆虫种类有限,而人工授粉又难度高、工作量大、效果不好,近年来已出现果农租用蜂群授粉的势头,但总体上,蜜蜂授粉远未形成专业化、产业化。同时,有关职能部门也对蜜蜂自然授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地区至今仍在对基本不占用资源的蜂农征收所谓 “资源占用费 ”;植保部门盲目引进和生产一些对蜜蜂剧毒的农药如 “锐劲特 ”等,也对蜂群造成极大伤害。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第 2段画线句子 “这对我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极具现实意义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其他养殖业相比,养蜂业具有不与农业生产争夺资源的独特优势。 B蜜蜂的生存繁衍方式客观上起了为植物

11、授粉,促进生态平衡的作用。 C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不同,植物品种众多,农作物资源丰富。 D蜜蜂授粉,能促进显花类植被繁育,增加环境生态工程的实施效果。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农科院提供的资料表明,蜜蜂是自然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B蜜蜂能够对环境进行动态取样和检测, 确实是生态环境监测的最佳物选。 C有数据显示,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而产生的价值比蜂产品本身价值大得多。 D和美国相比,我国蜂业的产业集中度低,蜂蜜产量及质量低,竞争力弱。 【小题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蜜蜂自然授粉对自然界的巨大贡献是人类和其他任何生物都无法替代的。

12、 B蜜蜂的重要性目前还基本上不为大众所知晓,而这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C蜜蜂一旦不授粉,将威胁野生植物资源的生存繁衍,乃至导致物种灭绝。 D蜜蜂逐渐受重视的原因是蜂业的科学发展和蜜蜂基因组序列草图的完成。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A项是对 “独特优势 ”的概括,照应题干中的 “农业发展 ”, B项和 D项是对原文意思的正确改写、转述,与题干中的 “生态环境改善 ”照应。 C项谈的是客观条件,不符合题干要求。 【小题 1】无中生有,原文没有将我国蜂业和美国相比。其它三项分别是对第 1段相关内容的正确概括或转述。 【小题 1】 “这将会带来灾难性

13、后果 ”太绝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信州何处 石红许 上饶,这个古代叫做信州的城市,有一条秀美的江,叫信江。究竟是先有信江,还是先有信州,我一度被这个问题困扰过。信江,依然滔滔西去,不知疲倦;信州,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市的下辖区。 几年下来,我的信州情结日渐加深,却总也脱不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 ”的感觉 。一日,突然脑海里冒出一词 信州何处? 不客气地说,我几乎找不到这座城市的文化标志。这么些年每天徜徉信州, 我在寻找生活的同时也一直在寻找心中的信州 ,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行政区划上,或者是一个简单的地域名称。 走在茶山寺,漫步陆羽泉,我想,这应该是信州的骄傲,乃天下第四泉 。 “茶圣 ”

14、陆羽在这里隐居种茶著作,完成了世界第一部完整的茶经,这是全国其他所谓茶乡所不能匹比的。诗人孟郊在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诗中有 “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 ”之句,茶文化的鼻祖当属信州。但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天下有几人知道陆羽与信州的 “源流情结 ”。茶山寺的袅袅茶香早已飘逝,琅琅读书声不得不让我放弃深入凭吊。她已作为一所中学,茶山不再,昔日碧绿的茶园湮灭在严谨的教学楼群间、平整的竞技操场上;陆羽泉也已枯竭,飞檐亭榭犹在,鲜有游客,清晨、黄昏时分,传来的是为解答某一道题的稚嫩争论声,面对我的叩问,陆羽泉 无语。 带湖在信州城北,是辛弃疾留下的遗迹,老先生的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

15、日走千回 ”“ 稻花香里说丰年 ”等词,让住在带湖畔的村民(如今也叫市民)无比自豪。走在带湖,湖面波光潋滟,低矮的山丘长满茂盛的灌木茅草,翠绿的竹林间不时有小鸟飞过,一边吟诵着 “辛词 ”,倒觉得是一件养性怡情乐事,带湖山庄曾风光一时,承办过辛弃疾诗词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 “辛词 ”学者、教授云集,围绕带湖、辛弃疾高谈宏论,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气息。山东济南经常有学究来此寻找,企盼有闪光的发现,毕竟带湖孕育了近300首辛词。辛词 连同带湖是载入文学史册了,但带湖仅仅是作为一个远年的符号而已,在过度开发的指挥棒下它正在一点一点地淡出世人的视线。 信州一截截古城墙,还有踪影吗?有年长者说东门还残存,偷

16、得闲暇,我去找寻过几次,每次都抱憾而归,或许存有吧,却已成为某个居民家中的一堵院墙。我所看到的是,高楼的逼仄中一幢幢杂乱无序的民房,狭窄的弄道穿插其间,檐接着檐墙挨着墙,取代的是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地名,导航巷、五三大道、中山西路。北门有吗?一条车轮滚滚几十年现已废弃的浙赣铁路碾碎了古城墙的哪怕是一片瓦砾。赣东北大道就是当年的护城河的雏形,连同 中心广场俗称西壕沿,每天演绎的车水马龙、市井叫卖,谁还记得?住在繁华的南门口、金龙岗,曾经身份显赫的标志,封建达官显贵、纨绔子弟彰显耀武扬威的场所。商业繁荣的明清下脚街,如今改造为信江西路,商业氛围依然,但味道早已南辕北辙。 寻寻觅觅,觅觅寻寻,这是我昼出

17、晚归的信州,这是我来回奔波的信州, 1700多年的历史,不应该销声匿迹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信江作证,信州文化的厚重、积淀是生生不息的,需要代代传承。 说到上饶,人家只知道 “集中营 ”,说到信州则是一片茫然沉默,每每此时,我真想大声喊道:信州是古代汉朝以来六县府 首,她出产 “茶圣 ”、茶经,出产 “辛词 ”、理学 一个河面铺满月色的冬夜,独对长空,坐拥信江, 轻轻地,我一声叹息 。 【小题 1】 “几年下来,我的信州情结日渐加深,却总也脱不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 的感觉。 ”请简要分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 ”在这里的含义。( 4分) 【小题 2】文章结尾处作者说 “轻轻地,我一声叹息 ”,作者为什

18、么而叹息?( 4分) 【小题 3】联系全文,说明本文题目 “信州何处 ”的内涵及其拟题效果?( 5分) 【小题 4】作者说: “我在寻找生活的同时也一直在寻找心中的信州 ”,请在文中列举的 “茶山寺、带湖、古城墙 ”中任选一处,谈谈作者 “心中的信州 ”应该是怎样的?( 5分) 答案: 【小题 1】(共 4分)一是表现作者是一个异乡人( 1分)。更深的含义是表现作者在与人交往中,说到上饶,人家只知道 “集中营 ”,而不知它的文化标志( 1分);说到信州则是一片茫然沉默,却不知它就是上饶古时的称谓( 1分),这让作者找不到归宿感。成了永远的流浪人( 1分) 【小题 1】(共 4分)( 1)信州的

19、古迹在过度开发的指挥棒下正一点一点地淡出世人的视线。( 2分)( 2)信州文化的厚重、积淀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销声匿迹,无法代表传承。( 2分) 【小题 1】(共 5分) “信州何处 ”有双重含义,一是具有 1700多年历史的信州因失去历史积沉下来的文化标志而淡出世人的视线( 1分);二是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具有厚重文化积淀的信州应向何处去( 1分)。如此拟题表现了作者对所处城市的眷恋和忧思( 1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1分),同时引起世人的警觉和沉思( 1分) 【小题 1】(共 5分)现代的城市建设不能漠视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风貌,必须坚守、传承、培育城市的优秀文化传统,尽可能

20、避免盲目开发对文化遗产、文化环境的破坏。( 2分)结合具体例子分析( 3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 ),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

21、笃孝,母 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 “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对曰: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 (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

22、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 “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 “环伟之文,妙 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 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 黄庭坚传) 【小题 1】 下列句中加点

23、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舅李常过其家过:经过 B闻者壮之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俾:使,让 D举以自代举:举荐 【小题 2】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未闻命而卒 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樊哙覆其盾于地 C至是首问焉 D其重之也如此 青麻头伏焉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 3】 分别表现黄庭坚 “淡泊 ”、 “直率 ”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 A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不以迁谪介意 B不以迁谪介意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不以迁谪介意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D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

24、之,真儿戏耳 【小题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 1)、

25、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3分) ( 2)、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 3分) ( 3)、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4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 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 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小题 1】过:造访。 【小题 1】而:连词,前表承接,译为 “就 ”,后

26、表因果,译为 “因而 ”;于:介词,前表比较,译为 “比 ”,后表地点,译为 “在 ”;焉:前为代词,译为 “他 ”,后为兼词,相当于 “于之 ”。 【小题 1】 “时 ”句表现他对百姓仁爱, “至 ”句反映他仁途被排挤、打击的命运。 【小题 1】 B项中 “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 ”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 C项中 “诗比杜甫 ”错,黄庭坚只是作诗向杜甫学习,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 D项中 “按时间的顺序 ”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 【小题 1】略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

27、 ,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 ,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 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

28、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 庭坚在实灵中写有 “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 “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 ”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

29、,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 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

30、,终年六十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 享苏轼,并称 “苏黄 ”。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 “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 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浣溪沙 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

31、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 1) “目送 ”两句运用了两对叠音词,既写出空间的 ,又承载了词人的 之情。( 2分) ( 2) “片帆烟际闪孤光 ”一句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欣赏,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的赏析。( 4分) 答案:)、旷远、迷茫 缠绵悱恻(各 1分,意思相近即可) ( 2)本句运用借景抒情(或 “景中含情 ”“融情于景 ”)的方法( 1分),写帆影在斜晖下,于烟波浩淼的江流中闪烁着孤独的光芒,渐行渐远的的景象。( 1分)词人有意将 “楚天 ”之 “长 ”,与 “帆 ”之 “孤 ”对比( 1分),形成空间上的强烈反差,写帆影之孤,其实是衬托出离人行旅之孤。也寄托

32、了词人的对朋友的眷恋难舍之情和别后寂寞孤独之感。( 1分) 语言表达 依据下列材料,用一个单句概括出儒、道、佛三家的共同特征。( 3分) 共撑中华传统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当为儒、道、佛三家。儒家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并在现实世界中成就最高的道德境界,实现人生的价值,给无数英雄豪杰带来精神鼓舞和巨大满足。道家重视人作为个体的存在价值,主张因顺自然,从而为不重功名利禄者或默默无闻者提供精神支持,佛家则关心人的生老病死,关心愿望和现实之间永远无法消除的反差所带来的痛苦,给有深切痛苦感的人以心理的温暖的慰藉。在历史上,三家各以其自身的文化特质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弥补着彼此的不足。 答案:儒道 佛三家以其自身的文化特质在精神上给人们一关怀。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 ”请就此进行形象描述,字数 200字左右。 答案:略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在 秋天的田野上, 我问老托尔斯泰, 一切成熟了的 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选择一个侧面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阐明观点。 注意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得抄袭、套作。 不少于 700字 答案:开放性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