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二珍”模拟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142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级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二珍”模拟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0级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二珍”模拟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0级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二珍”模拟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0级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二珍”模拟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0级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二珍”模拟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级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 “二珍 ”模拟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鳜 鱼 /鲑 鱼 胴 体 /梧 桐 登 载 /车 载衣 锦还乡 /溢 美之辞 B 嗔 怒 /瞠 目 沆 瀣 /巷 道坎 坷 /沉 疴诘 屈聱牙 /仓 颉 造字 C 沸 腾 /菲 薄 哄 抢 /起 哄 通 缉 /编 辑 相 濡 以沫 /含辛 茹 苦 D 颈 椎 /脖 颈 拮 据 /桔 梗恩 泽 /择 菜 风声鹤 唳 /泥 古不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gu/gudng/tngzi/ziy/y( B chn/chnghng k/k j/ji;C fi/fih

2、ng/hngj/jr ; D jng/gngjiz/zhi l/n。这种字音题难度较大,但还是有规律的。可以由自己有把握的字音推断,比较排除,做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笼罩慰籍 走头无路 礼尚往来 张冠李带 B寥落国粹 游目骋怀 放浪形骇 人为刀俎 C通宵烟蔼 阴谋鬼计 光彩夺目 百无聊奈 D寒暄胡诌 头昏脑胀 平心而论 哀声叹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 D头昏脑涨唉声叹气。 A慰藉走投无路张冠李戴; B 放浪形骸 ; C烟霭阴谋诡计 百无聊赖。字形考查主要考查常见的字,其中成语占很大部分,可以将成语

3、的字形与意义甚至古代汉语结合起来,这样识记得就会更正确。总之,一句话还是要搞清楚词语的确切意思。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针对时下大多数民营富豪资产大幅缩水的情况,他今天在讲坛上侃侃而谈,把自己 信手拈来 的经营理念迅速传播给听众,受到大家热烈欢迎。 B余 文龙居官二十多载,勤政爱民,关心属下, 但是 对自己要求极严,常年粗茶淡饭,得绰号 “于青菜 ”。 C历经八次审议的物权法草案, 3月 1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这表明侵权责任相关法规也将 呼之欲出 。 D我们应树立大

4、国风范, 涵养 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答案: D 试题分析: “涵养 ”: 修养; 蓄积并保养( A “信手拈来 ”多形容写文作画时能熟运用各种丰富材料,此处用于 “理念 ”不当; B “但是 ”的前后句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 C “呼之欲出 ”形容 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即将推行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将使矿产资源价格真实地反映社会成本,使劳动者和国家不再成为暴利的祭品。 B为了应对大型灾

5、害事故,市政府全面规划,准备新建三个大型城市公园,其中一处选址需要将一个多处塌陷的地下防空设施夷为平地。 C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次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D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合逻辑。 “夷为平地 ”一般指破坏建筑物使之成为平地, “多处塌陷的地下防空设施 ”只能填平,不能 “夷平 ”; C语序不当。应为 “无数次的临场竞技 ”; D关联词使用不当。应该为 “不管 生活条件有多不好 ”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项

6、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 A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而死;瑞 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B伏盖太太的公寓住着七位客人:库蒂尔太太和少女泰伊番,老头波阿雷和中年男子伏拖冷,老处女米旭诺,高老头和年轻人拉斯蒂涅。(高老头) C三国演义 “败走华容道 ”中曹操曾三次大笑,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关羽杀到,三笑而张飞出阵,活画出曹操刚愎自用、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 D在爱斯梅拉达将要被抬上囚车时,伽西莫多借助绳子从圣母院墙上滑下,打倒刽子手的助手,把她抱进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 E “

7、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暗示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 答案: CE 试题分析: C应为 “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张飞出阵,三笑而关羽杀到 ”;E暗示的是贾探春的命运。 考点: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谨防 “蚁族 ”背后社会风险的积聚 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形象地称为 “蚁族 ”,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称之为 “蚁族 ”,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那么,面对越来越多的 “蚁

8、族 ”,社会该如何看待? 从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身上,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大学生身价下跌的严重程度,更可以感受大学生群体内心的失落程度。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劳动力过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困扰低学历者的问题,一大批高学历者也加入到失业大军的行列中,并且增长的趋势令人担忧。 “蚁族 ”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首先,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在此意义上,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满足或效用。相反, “公共和个人用于教育的费用,意在获取生产性 存量 。这种 存量 包含在人体中,将来能提供各种服务。 ”而这些服务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

9、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正是以上原因,家庭千方百计地使家庭成员在踏入社会之前能有一个较高层次的学历或学位。但是, “蚁族 ”的出现,似乎走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 其次, “蚁族 ” 是个与流动、社会地位、声望密切相关的问题。社会学家杰克思在谁将出人头地:在美国取得经济成功的决定因素一书中,对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在上大学费用急剧膨胀的今天,人们之所以上大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把学位作为一张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而这张门票是否有效呢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受过较多教育的男子比受过较少教育的男子所从事的职业地位都要高些,

10、挣钱要多些。即使那些家境一样,考试成绩相同,开始做同样工作的人,到头来大学毕业生也比高中毕业生所达到的工作地位要 高得多。因此, “蚁族 ”的出现,在笔者看来,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其恶化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否则,与之相伴的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 最后, “蚁族 ”的出现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并不单单是教育、大学生或者体制的原因。道理很简单,即使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然而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整个社会仍需要大批的人才 大学生。应看到的是, “蚁族 ”的出现证明 “80后 ”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对要少,渠道也不顺畅,在社会地位上却处于 “要上不上,

11、要下不下 ”的尴尬境地。 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 ,不完备的教育投资环境很难使教育投资得到最大的收益,这些体制的不完善实际上也给普通家庭带来更多的不利。 “蚁族 ”的出现,不仅仅是个体的风险,更是社会的风险,如果任由其叠加,形成积聚效应,不但对个体是一种伤害,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将形成隐患。 【小题 1】下列关于 “蚁族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蚁族 ”,是继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的又一群体,指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 B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被称为 “蚁族 ”,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 “高智、弱小、群居 ”等特点类似。 C劳动力过剩,教育体制不够完善,社会流动 乏力,是 “蚁族 ”出现的

12、主要原因。 D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蚁族 ”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 【小题 2】下列对 “谨防 蚁族 背后社会风险的积聚 ”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 “蚁族 ”的出现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 B公众投资教育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C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 D “蚁族 ”的出现,是个体风险,更是社会风险,任由其叠加容易形成积聚效应。 【小 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学历者与低学历者在劳动过剩面前是没有区

13、别。 B舒尔茨与杰克思都认为公众接受教育对个体而言最重要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C社会需要大批人才,大学生就业却难,是因为 “80后 ”向上流动的机会少渠道不顺畅。 D只要改善教育投资环境,完善社会体制, “蚁族 ”就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消失。 A “蚁族 ”,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的又一群体,指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 C无中生有。文章的第五段, “蚁族 的出现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并不单单是教育、大学生或者体制的原因 ”,文章并没有指出 “蚁族 ”出现的主要原因;其中 “社会流动的乏力 ”是 “将

14、为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 ”的原因之一。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B强加因果:选项内容不属于题干讨论的话题范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文章的第二段指出,劳动力过剩不仅困扰低学历者,也影响了一大批高学历者,并没有涉及在劳动力过剩 面前有没有区别。 B舒尔茨认为公众接受教育最重要的 可能 是为了 “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 D太绝对, “充分条件:只要 就 ” 应改为 “必要条件:只有 才 ”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15、题目。 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王波 1913年,普朗克担任柏林大学校长不久,便将爱因斯坦请到柏林大学,并为他设立了一个新的教授职位。在他看来, “把更多有天赋的科学家留在德国 ”是一名科学家应尽的责任。 当然,对普朗克来说,一切并不是 “责任 ”两个字这么简单。在这个路德教徒心中,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而终其一生,他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1878年, 20岁的普朗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名声来自他的音乐天赋,这个大二学生曾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剧作曲。但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一位物理学家教授试图劝说年轻人另走他路,这样或许更容易有所成就。普朗克拒绝了教授的好意,他回应道: “我并不期望发现新

16、大陆,只想把现有的物理知识搞清楚。 ” 第二年,当为自己以 “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 ”为题目的博士论文答辩时,年轻的普朗克被一位 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幸运的是,普朗克最终通过答辩,并获得了慕尼黑大学的教职,可以继续从事他的理论物理研究。 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 “新大陆 ”,则在 22年后浮现。 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给物理学带来巨变,也在 18年后给普朗克带来了诺贝尔奖。 只是,此时的奖励,已难以抚平普朗克内心的千疮百孔。他的妻子和女儿先后离世,大儿子则死于一战战场。 战争带给普朗克的,不仅是家庭的巨变,还有事业的动荡不安。 1914年,在军国主义分

17、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德国科学和文化界发表了文明世界宣 言。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界享有最高声誉,不得不在这个臭名昭著的宣言上签名。很快他便后悔了。两年后,他再次签名,不过是反对军国主义。 与此同时,德国的科学研究也陷入了困境。为了让局面改观,普朗克向同事们呼吁 “坚持到底,继续工作 ”。 1920年 10月,他和犹太化学家弗里茨 哈伯创建德国科学临时学会,以求募集资金支持科学研究。 纳粹的上台,则让普朗克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身为威廉皇家学会主席的普朗克,眼睁睁看着大批犹太朋友和同事被驱逐和羞辱,数以百计的科学家被迫离开德国。部分人在普朗克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哈伯 。 只是,这些为科学而留下来

18、的人,几乎处处饱受屈辱。普朗克曾直接找到希特勒,抗议哈伯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但丝毫于事无补。德国科学的屋檐之下,已无这些人的容身之处。哈伯最终在 1934年死于流亡途中。爱因斯坦则在 1935年远走美国。普朗克弹钢琴时,由爱因斯坦拉小提琴伴奏的场景,也从此成为绝响。 那些在皇家学会研究所内工作的犹太科学家,在失去了普朗克竭尽全力的保护后,不得不离去。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在他看来,自己 “有责任 ”留在国内,保护已经支离破碎的科学研究。他无力反抗纳粹的暴行,但当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柏林时,他似 乎看到了希望。他写到: “要渡过危机,一直活到重新崛起的转折点那天。 ” 可惜的是,在 1944年 2月的

19、一次空袭中,普朗克在柏林的家完全被摧毁,他留在家里的论文手稿和藏书化为灰烬。 5个月后,他的二儿子埃尔温 普朗克因参与密谋暗杀希特勒,被逮捕关入盖世太保的总部,并在 1945年被处决,曾经幸福的家庭,只剩下一位 87岁的老人,在屋檐之下体会着家国的凋零。 而为了 “扩大科学的影响 ”,老人不顾健康问题的困扰,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在演讲中,他呼吁人们 “向上帝走去 ”,这个 “上帝 ”不是他信仰了一生的耶稣,而是他为之付出了一生的科 学。 (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文章在表现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的同时,说 “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

20、 ”,文末进一步提到普朗克的呼吁 “ 向上帝走去 ”,这正暴露出人性的两面性。 B在作者看来, 20岁的普朗克凭借他的音乐天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可是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C文章运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普朗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苦难经历,塑造了一位执著于 “科学家应尽的责任 ”的物理学家的形象。 D普朗克不曾期待在物理 学上有 “新大陆 ”般的发现,但他在 1900年,却提出了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正反映出他对科学始终不渝的探索。 E尽管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普朗克还是不能使那些为科学留下来的人免受屈辱,同时他本人也不得不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 【小题 2

21、】文章第四段提到普朗克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普朗克 “终其一生,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的?请结合全文概述。( 6分) 【小题 4】在其他科学家选择了 “不得不离去 ”后, 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他的这个选择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6分)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2】 化学家的讽刺与前文那位物理学家的劝告形成呼应 , 起到反衬作用 , 突出了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 为后文普朗克取得的巨大成就作铺垫。(每点 1分) 【小题 3】对个人事业的坚守:面对他人的劝告

22、和质疑,他坚定自己的选择,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对国家科学事业的坚守:面对战争带来的家庭巨变和事业动荡,他同事们呼吁 “坚持到底,继续工作 ”,并竭尽全力保护本国科学家,自己选择留在国内保护科学研究。 为扩大 科学影响的奔走: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呼吁人们走向科学。(每点 2分) 【小题 4】 做事要有责任感,做人要有爱国心。 做事要有责任感,在国家多难时,普朗克选择留下,更突出了他的责任感,对国家和科学的负责态度,这值得我们学习。 做人要有爱国心,对国家负责,不一定非要走向战场,在战场之外的国家需要的每一个场所,同样能表达爱国之情。要把国家的前途与个人的研究结合起来,为国家保护好

23、仅有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爱国。(观点 2分,分点分析各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 “向上帝走去 ”中的 “上帝 ”,正是普朗克所信奉的科学,文章着力表现的正是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没有人性的矛盾。 B作者陈述这件事时并没有流露出 “可惜 ”之情,而是要表现普朗克对科学的兴趣与坚守。 E时间表述有误,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是 1914年的事情, “普朗克还是不能使那些为科学留下来的人免受屈辱 ”是纳粹上台后的事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由于要评价的是一件事,因此绝对与上下文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就是对比、衬托的关系,而对

24、这件事也是为了突出传主普朗克的品质和成就的。所以,可以阅 读原文从这些方面去组织答案:。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做筛选信息题时,文本意识一定要强,要结合文本去查找,千万记住不要离开文本创造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探究题必须做到:一是言之有据,观点来源于文本;二是言之有序,要有先后顺序;三是言之有理,所说的紧扣文本,积极向上。普朗克爱国之举,可以结合文本从做人和做事的两个大的方面回答,每个方面可以有各个小的方面。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 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

25、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 于 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 弥 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 其 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 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

26、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 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 亡 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 好 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 ,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 恃 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 以 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

27、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 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 焉 。 (选自居士集) 【注】汲汲营营:急急忙忙,来来往往的样子。形容忙碌。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 弥 存也弥:久长 B而散 亡 磨灭亡:丢失 C鸟兽 好 音之过耳也好 :喜欢 D夫言之不可 恃 也,盖如此恃:依赖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归 于 腐坏渐尽泯灭而已是鸟也,海运则将徙 于 南冥 B 其 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 其 孰能讥之乎 C而勤一世 以 尽心于文字间者相如请得 以 颈血溅大王矣 D亦因以

28、自警 焉 置杯 焉 则胶 【小题 3】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第一段把 “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 ”并列为不朽之因,但第二段又讲 “言不可恃 ”,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3分)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5分) 译文: (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不矛盾。( 1分)作者认为 “施之于事,见之于言 ”可以不朽,但均需以 “修之于身 ”为先,只有先 “修之于身 ”,其 “言

29、 ”才能留存。( 1分)说 “言不可恃 ”是针对一味追求文辞丽工而忽视加强自身修养的当世之风,所以说二者并不矛盾。( 1分) 【小题 4】 (1)后世经过千百年,也没有能赶上他的人。他能不被磨灭而永远留存,本来就 不是凭借他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更何况是在著作方面呢?( “更 ”“及 ”“待 ”“言 ”各 1分,句意 1分。) (2)我想挫一挫他的盛气并劝勉他多加思考,因此在他南归之时,把这些话告诉他听。( “摧 ”、 “勉 ”、 “以 ”、 “告以是言 ”句式各 1分,句意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好 ”是 “美好,动听 ”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30、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均为介词,到。 B代词,那些 /副词,表反问,难道; C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拿,把。 D句末语气词,不译 /兼词,相当于 “于此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实际就是把文章中主要信息概括一下。题目要回答 “这样写是否矛盾 ”,必须结合语境来回答,因此找出涉及这一意思的语句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关键是重点词和句式。这两个句子中的关键词有“更 ”“待 ”“言 ”“

31、摧 ”“勉 ”等,句式有第一句的反问句和第二句的状语后置句。抓住了重点词和句式,就很能拿下这道题的。 考点:理解 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草木、鸟兽作为 “物 ”,而世间众人作为 “人 ”,他们活着的情形虽然不一样,然而死亡以后的情形却是一样的,全部都会腐烂、尽灭、消失。可是在众人中间,有圣人、贤人,他们本来也生活并且死在万物中间,然而他们和草木、鸟兽及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们人虽然死了,但精神不会磨灭,时间越久越能显出他们的存在。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圣贤,是因为他们能够对自身加强修养,在事业上实现理想,在著作中展现自己的品德和智慧,这三件事是他们能不被磨灭而永远留存的原

32、因。 对自身加强修养,是没有什么人做 不到的;在事业实现理想,就会有人成功有人不能成功了;在著作中展现自己的品德和智慧,就更是有人有能力做到有人没能力做到了。如果在事业上做出了一番成就,没有著书立说也是可以的。从诗、书、史记中所记载的一些人物来看,那些人难道一定都是善于著书立说的人吗?对自身的修养已经很高了,但没有在事业取得成就,没有著书立说,也是可以的。孔子的弟子中,有善于从事政治活动的,有擅长说话写文章的。像颜回那样的人,不过是在狭小的巷子里枕着胳膊饥肠辘辘地躺着罢了;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像个愚蠢的人。然而即使在当时,孔子 的弟子都推崇并尊重他,认为不可能赶上他。就是后世经过千百年,

33、也没有能赶上他的人。他能够不被磨灭而永远留存的原因,本来就不是凭借他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又何况是著书立说呢? 我读班固的艺文志、唐代四库书目等著作,从上面的记载来看,从夏、商、周、秦、汉以来,著书的作者,写得多的达到百余篇,少的也有三四十篇,这些人多得数不胜数;然而他们的作品大都散失消亡,如今留存下来的还不到百分之一二。我暗自为这些人悲叹,他们的文章写得足够华丽了,言词用得足够精巧了,但结果和草木的花朵被风飘散,鸟兽好听的叫声掠过耳边没有两 样。当他们竭尽心力去创作的时候,又和一般人心情急切地营求不已有什么区别呢?而在要死去这一点上,虽说有的慢一些,有的快一些,可最后还是要和草木、鸟兽、世人一

34、样归于消亡。可见著书立说不可依靠,大概就是这样。现今一些有学问的人,没有谁不羡慕古代圣贤能够永不磨灭,但那些辛劳一辈子来在著述文字方面竭尽心力的人,都是很可悲的! 东阳徐无党,青年时期跟随我学习写文章,后来逐渐受到人们的称赞。离开我后,他又和一些读书人在礼部参加考试,名列前茅,因此出了名。他的文章日益进步,如同流水奔涌、山峦拔地而出一样。我想挫一挫他的盛气 并劝勉他多加思考,因此在你南归之时,把这些话讲给他听。然而我本来也是喜爱写文章的人,因此也用这些话来警示自己。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分)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

35、无知 者乎二三子其佐我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 【注】无知:人名,魏无知。 答案: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 / 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 / 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 二三子其佐我 / 唯才是举 /吾得而用之 试题分析:断句先要静心所给语句,然后抓住标志性的词,如本题中 “则 ”是句中停顿, “乎 ”是句末停顿。如果语感强的话,断起句来就更容易了。 考点: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 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 ,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

36、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 ,曲江池馆 ,应待人来。 【注】 高兴亭:亭名,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 筑:古击弦乐器。 灞桥:在长安东面的灞水之上。 曲江:曲江池 ,位于长安南郊。 【小题 1】赏析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在全词中的作用。( 4分) 【小题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诗人凭高望月,看见南山的明月把层层云幕都推开。( 1分)言其 “多情 ”,运用拟人的手法,( 1分)上承 “凭高 ”,下启诗人遥想长安之景( 1分),含蓄地表达出词人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国家残破的悲戚,对失地的眷恋均可)。( 1分) 【小题

37、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山河沦丧的悲愤、收复长安的渴望。( 2分)上片从角声烽火写起,高歌击筑,登高酹酒,抒发诗人面对山河沦丧的悲愤之情;( 1分)下片写诗人遥望长安,想象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抒发诗人希望收复失地的渴望。(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要说作用,先要把原句的意思说一下,最好用接近诗歌的语言来说。然后从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方面做出鉴赏和评价。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思想感情从作品字里行间而来,首先要分析作品;同时,思想感情来源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因此必须读好注释。 考点:评价 文章的思想内容

38、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诗歌翻译】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了?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语言表达 下面的一则广告,有四处语病。请从原文中分别找出并加以修改。( 4分) 狂飙英语自创刊以来就深受广大青年学生喜爱,许多读者来信说: “是狂飙英语给了我纯正的发音,给了我适用的语法,也给了我非常自信。 ”“狂飙英语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 ” 进入 2002年以来,杂志市场销路更是一路看涨,许多学

39、生朋友来信反映无法及时买到贵刊,希望我们能满足他们的愿望。为不负众望,我们破例发行了狂飙英语前四期的合订本,希望能解广大读者朋友燃眉之急的问题。本合订本各地邮局现正零售。 原文出错处 “_” 修改为 _。 原文出错处 “_” 修改为 _。 原文出错处 “_” 修改为 _。 原文出错处 “_” 修改为 _。 答案: “非常自信 ”修改为 “非常 ”; “销路 看涨 ”改为 “销路 看好 ”; “贵刊 ”改为 “本刊 ”; “燃眉之急的问题 ”修改为 “燃眉之急 ”。( 4分,每空0 5) 试题分析: 句式杂糅。将 “非常自信 ”中的 “非常 ”删去; 搭配不当。将 “销路 看涨 ”改为 “销路

40、看好 ”; 谦敬错位。将 “贵刊 ”改为 “本刊 ”; 重复赘余。将 “燃眉之急的问题 ”中的 “的问题 ”删去。这种修改语病的题目,难度较大,但题目告诉考生有四处语病,这就避免了考生把每一句都当做病句的倾向。完成时,一定要精心读下去,善于联想,由比较容易的错误句子入手,进而找出全部的病句,进行修改。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请以 “现代人 ”为开头,重新表述下面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 生存空间的狭窄,心灵的空间日渐拥挤,商业性流行文化的气浪,早已将现代人胸中的浪漫诗神卷走,心不复空灵。 答案:现代人胸中的浪漫诗神因生存空间的狭窄,心

41、灵的空间日渐拥挤,早已被商业性流行文化的气浪卷走,心不复空灵。( 4分) 试题分析:重新组合句子就要注意起头句在原文中成分。句子中 “现代人 ”在原句中是 “把 ”的宾语,要以 “现代人 ”开头就要注意调整其他句子的顺序了。而开头三个分句不能拆开,只能合在一起,而这三个是现代人 “浪漫诗神卷走 ”和 “心不复空灵 ”的原因,所以要把 “现代人胸中的浪漫诗神 ”用 “因为 ”连起来。 考点: 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八句任选六句, 6分) 【小题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小题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小题 3】谨

42、庠序之教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 4】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 【小题 5】 ,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 6】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题 7】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小题 8】士皆 目, 。(荆轲刺 秦王) 答案: 【小题 1】长河落日圆 【小题 2】无边落木萧萧下 【小题 3】申之以孝悌之义 【小题 4】天下归心 【小题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小题 6】亦足以畅叙幽情 【小题 7】沉舟侧畔千帆过 【小题 8】发尽上指冠 试题分析:看清题目,精心选择,注意个别难写字,比如 “萧萧 ”“孝悌

43、”“幽情 ”。一句话,一定要准确。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 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相反,那种不知敬畏的人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友谊、荣誉。这样的人获得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和你的人生体验,写一篇

44、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标题自拟;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有感于 “心存敬畏 ”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无畏都被人们当作一种美德推崇。无私无畏,无所畏惧,无畏就是勇敢,无畏就是气魄。其实,无畏能成为一种美德,是有前提条件的。无私无畏是美德,因为它有 “无私 ”作为前提,不怕得罪权贵,不怕丢掉乌纱,只要于天下人有益,当说则说,当干则干,决不左顾右盼,患得患失。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因为他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任何本本,不迷信任何权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有了这样的前提,无畏才是一种美德。 权力可以使人胆大气粗,但即使是古代那

45、些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皇帝,似也有所敬畏。粗略 归纳,其敬畏者至少有三:一怕天有异象,因为天有异象而开言路、下 “罪己诏 ”的,在中国历史上就屡有出现;二怕百姓造反, “载舟之水,也能覆舟 ”,李世民君臣的忧患意识,突出地表现为对百姓的敬畏;三怕后人唾骂,其直接的表现就是怕史官记下他们的劣迹。专制独裁如皇帝者,能有此三种敬畏,窃以为也比 “无畏 ”来得强,对于他们,则有利于维持统治;对于百姓,倘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叫做能够 “暂时做稳了奴隶 ”而不至于 “想做奴隶而不得 ”。 只要是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认识上的局限,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所以,只要是人 ,就应当有所敬畏。

46、你可以不怕得罪权贵,但你不能不怕损害民众;你可以不怕丢掉乌纱,但你不能不怕触犯法律;你可以不怕突破禁区,但你不能不怕违背客观规律 包括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 尤其手握大权的人,因为其所作所为都与天下人的祸福相关,更要有如履薄冰之感,对民众,对法律,对客观规律都得心存敬畏。在这一点上, “无畏 ”或 “无所畏惧 ”并不是什么好兆头。某些大案要案披露之时,人们常常感叹,这些人的胆子真大。这 “胆子真大 ”,不就是一种 “无畏 ”么?即使心中无私,也不能一概地 “无畏 ”。 “胸中无数胆子大 ”,瞎指 挥,穷折腾,这种 “无知无畏 ”同样扰民害民。而且,诸如此类在 不该无畏处无畏的人,

47、到头来还是有所畏惧,畏惧民众,畏惧法律,畏惧客观规律的报复。 无畏也像一块硬币,有其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为民执政者尤须分清这两个侧面,当无畏时无畏,当有畏处有畏,切不可将无畏的两面混为一谈,或者正好倒了一个个儿,甚至已经成了恶棍,还自以为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英雄。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是议论性的文字。此类作文题审题立意的第一步就是把握材料的核心观点。从材料来看,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 ”“相信神圣的人有 所敬畏 ”是关键信息,由此可见,本题的最佳立意范畴是谈相信神圣、敬畏神圣、坚守神圣。 从材料来看, “神圣 ”的内涵是指社会生活中神圣美好的道德伦理、价值追求、品性情操、人性光辉,是我们最值得珍视葆有的人生财富,是国家社会安宁祥和的保障 ,对神圣的亵渎和放弃是人性的灾难人类的耻辱。我们可以宏观纵谈对“相信、敬畏神圣 ”的思考和坚守,也可以以小见大,从 “神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