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广东省新兴县惠能中学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蹙 缩( c) 盥 沐( gun) 贾 人( g)朱 拓 ( tu) B 吮 血( yn) 錾 银( zn)两 靥 ( yn) 拗 他不过( ni) C 炮 烙( po) 歆 享( xn) 榫 头( sn)桌 帏 ( wi) D 敕 造( ch) 惫 懒( bi) 讪 讪( sh)扪 参 历井( shn) 答案: C 下面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虽然红眼病并不可怕,但由于其具有容易感染的特性,我们仍然不敢 掉以轻心 。 B浮沉在印度洋波涛汹涌之中,涨潮时,整
2、座庙宇放佛悬浮于海面上,浑然天成的 鬼斧神工 使得海神庙举世闻名,成为巴厘岛胜景之一。 C民众之间的矛盾纠纷,看似都是 轻于鸿毛 的小事,但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D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中、日、韩三国运动员,水平都在 伯仲之间 ,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不可少的因素。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D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休止符往往是超越自己,跃升到
3、一个新层次的弹跳点。 答案: D 根据语境,填入句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可以说,到今天为止,所有的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尚未形成一种超越民族的、全人类共同的文化。文化可以回答 “你是谁 ”这个问题。 。为什么说台湾人是中国人? 。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如果到昆明的街头,很容易就可以辨别出来这是傣族,这是傈傈族,那是布依族,甚至彼此也能辨认出来,那是因为他们认同的文化是一样的 。所以, 。 。可能会有人说这是耸人听闻,但这个问题真的非常重要,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因为他们认同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 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 虽然我们跟日本人和韩国人都是黄皮肤、黑头发,可是我
4、说我是中国人,他说他是日本人,这是因为彼此认同的文化不同。 只要是同一民族,衣食住行都一样,节日庆典也相同。 区分此民族和彼民族最核心的 标志就是文化。 A B C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雁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许是走得急了些,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好天! ” 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 “你果真来了! ”狗
5、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 ” 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人劲儿地抿动, “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 这个老狐狸,嘴倒甜! “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 “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 ” 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 “呐,我又栽上了。 ” 驼爷喃喃着。驼爷 是个护林员。 “哼! ”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 “好歹当
6、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人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 “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 “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 ”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 “滚吧,爷不 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 ”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咦呀! ” 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子看天。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太阳赤灿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一首
7、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他呆了。他也呆了。 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狗娃! ” 驼爷喊道, “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妈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 狗娃没回头。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狗娃的双眼溢满浊泪。 【小题 1】文中表现了 “驼爷 ”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分) 【小题 2】 “雁阵 ”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5分) 【小题 3】除了 “雁阵 ”,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分) 答案: 【小题 1】 忠于职守(如 “五年前倒下的松林,
8、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 ”、 “呐,我又栽上了 ”等) 面对威胁不退缩(如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 ”等) 坦荡、自信(如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 ”等) 关心他人(如 “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 ,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等) 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如 “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 ”、 “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等。 【小题 1】 “雁阵 ”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 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
9、 【小题 1】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蓝空的日头。 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氛围,使矛盾冲突更尖锐。 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 “雁 阵 ”象征意义。 【小题 1】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把握描写 “驼爷 ”的句子,分析提炼即可。 【小题 2】此题考查学生对主题的理解,雁阵的出现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等。 【小题 3】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描写,是为烘托气氛,苏在人物形象服务的,具体分析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让网络为文学插上翅膀 周志雄 网络文学一直颇受争议,最常见的批评是,网络文学缺乏精品,多是缺乏艺术含量的文学垃圾。与此形成
10、映衬的是,迄今为止,少有专业批评家为网络作家、作品写评论,其潜台词是网络文学是不值得费神费力 “抬举 ”的。其实这种观点背后藏着根深蒂固的偏见。 作为新兴媒体,互联网冲击了已有的文学体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阅读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网络、传统文学期刊、出版社三分文坛的格局。网络的最大功绩是使文学的自由精神在新的写作空间下得以张扬,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在上世纪,想发表作品常需要有一麻袋的底稿作基础。网络的 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网络结束了抽屉文学和油印刊物的历史,通过网络,发表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也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当今有大量的写作者在网上放飞他们的文学梦想,这些被称为网络写手的写作
11、者来自不同的行业,那些有才华的写作者得到粉丝们的追捧,潜在的写作才能被激发出来,也慢慢成为作家。 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网民已近 4亿,网络文学阅读者和写作者过亿,互联网阅读已超过了图书阅读,网络提供了全民阅读、写作的新平台。网络未出现之前,中国当代文学已失去了轰动效应,文学的边缘化倾向日渐突出。在这样的文学背景下,在某种意义上说, 是网络促进了今天通俗文学的繁荣,十年来,互联网上所发表的中文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媒体发表作品 60年的总和。 网络文学是丰富而芜杂的,不同身份的网民加入到文学创作的阵营,文学通过网络实现了真正的多元化。当然,网络上也不乏纯文学作家的身影。当代有影响
12、的诗人群体几乎都通过诗歌论坛、博客、文学网站刊发诗作。雷立刚的网络小说秦盈闪烁着先锋小说的灵光,宁肯通过网络成名的作品蒙面之城被当代杂志刊发,并获得了当代文学拉力赛大奖和老舍文学奖,安妮宝贝成名后的文学探索已完全纯文学化。网络上有以写作 字数计算稿酬的签约作家,他们是完全的商业写作,其中不乏日码字过万的 “写手 ”,他们中的佼佼者凭借自身的写作才华获得网友读者的追捧,并以此获得年入百万的报酬。网络上还有大量的非职业写作者,许多小学生都建有自己的博客,通过网络记录自己的生活,博客写作已成为他们练笔的重要方式。 在人们批评网络文学脱离现实,缺乏深度,没有人文关怀的时候,我们在六六的双面胶中感受到作
13、者对现实的把握能力,在张海录的边缘中我们读到了沉重的人生现实,在杜拉拉升职记中体味了现代新潮的职场生活。网络文学还充分借鉴西方的玄幻、恐怖、 推理小说,本土的神话、寓言、历史、公案小说,台港的新武侠、新言情小说以及各种通俗影视剧等文化资源,创作出了悬疑、奇幻、历史、军事、都市等类型化小说。类似蔡骏的心理悬疑小说、慕容雪村的都市言情小说、当年明月的历史小说、萧鼎的奇幻武侠小说都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网络文学因发表的宽松,在总体上与传统文学审美取向有很大不同,形成了一种新的民间写作趋向,其中表现出来的新鲜活力是很多传统职业作家所无法提供的。 网络文学正成为中国文学的一支生力军,中国作协已吸纳安妮宝贝、
14、蔡骏、当年明月、千里烟等一批网络作家入会,各地方作协 也向网络文学作者伸出了橄榄枝。鲁迅文学院开办网络作家培训班,为网络作家开作品研讨会,中国作协指导网络文学十年盘点,鲁迅文学奖修改评奖细则,准许网络文学作品参赛,这些举措无不显示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交流正日益加强,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言蔽之的 “垃圾论 ”问题,而是在鱼龙混杂之中,如何筛选,如何引导,如何评判,如何经典化的问题。这既需要作协等文学职能部门的积极作为,也需要批评界和广大读者的认真阅读参与,毕竟网络文学只有短短的十年历史,其发展的巨大空间将由时 间来证明。 (摘自 2010-
15、08-11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 5分) A网络文学虽然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但由于网络文学一直受到争议,所以少有专业批评家为网络作家、作品写评论。 B网络的出现,使得文学作品的发表变得更加容易,事实上有大量的写作者通过网络放飞、甚至可以实现他们的文学梦想。 C网络上有相当一部分纯文学作家的身影,当代有影响的作家几乎都通过论坛、博客、文学网站刊发诗作。 D网络上有大量的非职业写作者,他们通过网络记录自己的生活,他们并不从事商业写作来获取报酬,博客写作是为了练笔。 E中国作协吸纳网络作家入会,鲁迅文学奖修改评奖细则等举措意味着网络文学正成为中国文学
16、的一支生力军。 【小题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网络签约作家是完全的商业写作,他们凭借自身的写作才华获得网友读者的追捧,并以此获得年入百万的报酬。 B有人认为网络文学脱离现实,缺乏深度,但作者以六六、张海录等人的作品有针对性地驳斥了这种观点。 C十年来,互联网上所发表的中文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媒体发表作品 60年的总和,可见网络促进了今天通俗文学的繁荣。 D网络文学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文学职能部门、批评界和广大读者的共同参与,不能动不动 “一言蔽之 ”,要给网络文学其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小题 3】网络文学有哪些重要特点?( 4分) 【小题
17、 4】网络对文学有哪些影响?( 4分)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1】 A 【小题 1】 作者身份多元化 文学样式多元化 发表环境宽松 作品总量多 读者众多 质量参差不齐 审美取向区别于传统文学。(每点 1分,本题最后得分不超过 4分) 【小题 1】( 1)互联网冲击了已有的文学体制,对 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阅读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网络、传统文学期刊、出版社三分文坛的格局。( 2)使文学的自由精神在新的写作空间下得以张扬,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3)网络提供了全民阅读、写作的新平台。( 4)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网络促进了今天通俗文学的繁荣。(每点 1分。) 【小题 1】 A
18、因果关系不成立。见第一段。 C扩大范围。见第四段 【小题 1】以偏概全,见第四段。 【小题 1】略 【小题 1】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 ,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 “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 盍往依之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 “一元今无恙否? ”道上人对以: “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
19、 “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 “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 ”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 “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 “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
20、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 环具棺 玳胫 瘢 虻爻悄现蛹疑皆嶂 晔背榔淠乖啤 br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然诺,好 周 人急 周: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 诣 谭 诣:往见 C谭 谢 不纳,母大困 谢:感谢 D奉糜 食 母,抱衾寝母 食:给 吃 【小题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21、) A竟绐 以 他事辞去 以 尔车来 B皆以母事 之 唯草木 之 零落兮 C果无所遇而返,坐 乃 定 天地合 乃 敢与君绝 D环购布帛,令妻 为 制衣衾 阿母 为 汝求 【小题 3】下列各句,与 “何为而至于此 ”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何以解忧 B俟我于城隅 C行李之往来 D为仲卿母所遣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
22、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小题 5】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 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小题 6】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 盍往依之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 “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23、A 【小题 1】 B 【小题 1】史官曰 /交友之道难矣 /人当意气相得时 /以身相许 /若无难事 /至事变势穷 /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 /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 /吾观杜环事 /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 /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 /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小题 1】 当今太守谭敬先不是允公的朋友吗?为什么不去投靠他呢?(盍:何不,为什么不 ) 伯章好像没有听见,只是说: “我也知道,不过路途很远不能去啊 ”。(第:只,只是 若: 好像) 【小题 1】谢:拒绝 【小题 1】 B、代词 她 结构助词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A、都是介词 用 C、都是副词 才 D、都是介词 替 【小题 1】例句和 A都是
24、宾语前置句 【小题 1】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不正确,因为文中有 “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 ”张氏日夜思念伯章备受煎熬。 【小题 1】略 【小题 1】文言文参考译文:杜环,字叔循。他的祖先是庐陵人,陪父亲杜一元在江东过着宦游生活,最后把家安在金陵。杜环特别好学,书法好,重视对别人的承诺,喜欢在危急时周济别人。 他父亲的好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在九江,家业破败,他的母亲张氏有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哭泣,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先恭的,可怜她老迈无助,告诉她说:“现在安庆做太守的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为什么不去投奔他? ”允恭老母照这个人的话去做,坐了一条船到谭敬先处,谭敬先推辞不接纳
25、,张氏陷入了困境,随从的人到了金陵,趁机打听杜一元家在哪儿,问: “一元现在还好吧? ”路上遇着的那个人回答说: “一元已经死了,好久了,只有儿子杜环在,他家住在直鸳洲的街市里。 ”常母穿着破衣,下雨天走到杜环家。杜环当时正和客人坐着,看见常母来,非常吃惊,于是问她说: “您不是常夫人吗?怎么到这来了? ”常母哭着把原因告诉了他。杜环听后也哭了,扶着她坐下,对她行跪拜礼,又叫妻子儿女来拜见。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常母的湿衣,拿饭给她吃。拿被褥安排她就寝。常母询问她的故旧亲人及幼子伯章的情况,想投奔他们,而不想拖累杜环。杜环知道老人的故旧亲人都没在这儿,不足以把老人托付给他们,又不知伯章
26、的死活 ,姑且安慰老人说: “外面正下雨,雨停后我再替您走访,假使无人奉养您,我虽家贫,难道不能赡养您吗?希望您不要有后顾之忧。 ”常母见杜环家很穷,等雨停后,坚持要出门找自己其他的故旧亲人。杜环让使女跟着她走,到了晚上,果然没有收获而返,这才在杜环家定下心住下来。 杜环买了布帛,让妻子老人制伯衣被。杜环家人无论老小都把常母当作长辈来侍候。十年后,杜环在外乡遇到了老人的儿子伯章,哭着对他说; “你母亲在我家,天天想你都想出了心病,你赶快见见她吧。 ”伯章就象没听见这些话一样,推脱说: “我也知道母亲的情况,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 呀。 ” 杜环回家半年后,伯章才来见母,母子相见抱头痛苦,不久常伯章
27、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杜环奉养常母愈发恭谨,可是常母思念小儿子伯章的心思更切,病情也更为加重。三年后,去世了。杜环为她准备好棺椁,举行了葬礼,在城南钟家山买了一块地安葬了她,每年按时给她扫墓。 史官评论说: “真正奉行交友之道,是很难的事呀。当人身处顺境、志得意满时交友,双方情意相投,恨不能为对方奉献一切,就好象遇不见难事一样。等到事态发生了变化,局势不妙的时候,不能履行自己对朋友的诺言、违背 友情的人,很多呀,更何况朋友本人死了,却能奉养他的亲人,我看杜环的事迹,即使是古代那些被称做义烈之士的人也比不过他,可世俗之人常说现在人比不上古人,这
28、不是在错怪天下的士人吗?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7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小题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3分) 【小题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4分) 答案: 【小题 1】梅子,芭蕉,柳花。 【小题 1】闲。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一个 “闲 ”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语言表达 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
29、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6分) 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 “随地吐痰不卫生。 ”他貌似有理地说: “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 “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 ”他嬉 皮笑脸地回答: “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 二要有挤劲。 ” 答案: (示例一 )是的,有痰不吐不卫生,但那只是你个人的卫生,你不能为了个人卫生而影响公共卫生! (示例二 )痰,当然应该吐,但不要吐在影响公共卫生的地方! (示例一 )人家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 (示例二 )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
30、它来损人利己!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使之与上下文句式协调,文意贯通。( 6 分)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政客说: “是至高无上的权力。 ”乞丐说: “是色味俱佳的美食。 ”商人说: “_ _ _。 ”病人说: “_ _。 ”_ _说:“_ _。 ”看来,这个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我们只能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最喜欢的,就是最宝贵的。 答案:参考:(符合人物特点即可)是源源不断的利润 是健康强壮的体魄 画家 是绚丽多彩的画面 / 音乐家 是动人心魄的音符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只按前 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 1分)( 6分) 【小题 1】 _, _。周
31、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小题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_, _ 。(李白蜀道难) 【小题 3】 _,_。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小题 4】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_,_。(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 【小题 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小题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小题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题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 文。( 60分) 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师,曾当众表演移山。他一会儿到山的南面,一会儿到山的西面,一会儿到山的北面,一会
32、儿到山的东面,然而,大山皆纹丝不动。最后的结局是:大师走进了大山。大师说:世界上没有移山之法,既然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当我们改变不了 “山 ”,改变不了环境,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这才是大师真正的移山 “大法 ”。读了这一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请以 “改变自己 ”为话题,自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答案: 要改变世界, 先改变自己 曾有一个人,以笔当武器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者,而他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有如太极一般柔中带刚;曾有一个人,他放弃可苟且偷安的生活,毅然投身随时有着生命危险的革命事业,率领中国
33、人民打下了属于自己的江山。 前者与后者在同一个时代,那是中国沦落的时代。在列强侵略的铁蹄践踏下的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仍然很弱,仍在外来侵略者以及军阀的压迫下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前者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才是最可怕的,他看到的只是民不聊生的惨状,当他看到人们在病痛的折磨下而含恨离世,他突然想到如果能成为一 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医治病人,也许人民的生活会好起来。于是他不辞辛苦飘洋来到异国学习医术。他很努力,只希望早日学成,回国去抢救那些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但在一次令他终身难忘的事情之后,他改变了他的认识。他不再热衷于学医,而是拿起锋利的毛笔与侵略者做抗挣。那一天他路过街边的电影院,瞥见
34、了银幕上中国人目睹自己的同胞受到侵略者迫害而毫无反应地令人吃惊的一幕,此时此刻他如醍醐灌顶一般猛地清醒过来了,原来仅仅医治好人们的肉体是不够的,因为无法医治好他们麻木的灵魂,即使拥有健康的身体也永远只是任人使唤,任人践踏的奴隶 。要想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让祖国摆脱列强地控制,就必须改变人们的思想,让人民觉醒!他弃医从文,先改变了自己,然后用自己的笔唤醒了无数的中国人。 后者同样生活当时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目睹民生疾苦,便发誓要改变中国现状,尽管父亲封建,甚至不让他读书,接受文化的熏陶。但他叛逆,偏偏要上激进的学堂,他从老师那知道了到中国民不聊生的根源,愈来愈按柰不住自己那颗已经被改变的想法
35、塞满的心。但他又异常冷静,他知道以个人之力要谈改变,无异于飞蛾扑火,想要中国彻底摆脱列强的统治,军阀的压迫,就必须结交天下的爱国爱民的仁人志 士,共同推翻旧制度,改变旧中国。在湖南第一师范的那几年,师生之间的志同道合,大大的鼓舞了他。在后来他投身革命后还总结分析出了前辈想要改革为何却屡屡以失败告终的原因,于是他发出了 ”枪杆子底下出政权 “的历史性的呼声,从次中国无产阶级组建起自己的武装力量,为后来打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这两位爱国人士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们的丰功伟绩也永载史册。他们想改变国家,改变世界,就先从改变自身做起。自己拥有了目标,有了抱负,才能改变自己,改变世界!有时的成功并不是来源于
36、不变的固执,而是改变,学会审时度势,学会变通。 一、题意理 解 (一)概念理解 ( 1)山: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自己:指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 ( 2)大师:改换,更改;变化,使事物产生显著的差别。改变,要强调变化较大,不同于改良、改善。 ( 3)大师做法的理解: “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意思是在客观情况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就改变自己。本句强调的是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智者的表现。例如:苏轼不能改变朝廷不重用他的客观现实,就改变自己的心态;林则徐面对无法改变的朝廷积弱局面,他改变自己投身造福百姓的民生中;刘伟不能改变的残疾的客观现实,改变自己的生 活工作方式;旭日阳
37、刚面对暂时无法改变的地位,以歌声来让自己快乐;。 (二)立意 1.符合题意 ( 1)主张 “改变自己 ”,写足 “改变 ”“自己 ”两个要素;可以谈改变自己的什么、为什么要改变自己、怎样改变自己 ( 2)张将 “改变自己 ”与 “改变世界 ”结合起来,写足 “改变自己 ”与 “改变世界 ”两个要素 2.基本符合题意 ( 1)泛泛谈 “改变 ” ( 2)简单提一下 “改变自己 ”或 “改变世界 ”,然后全力写坚强、乐观、战胜挫折等其他话题。 3.偏离题意 ( 1)完全脱离 “改变自己 ”或 “改变世界 ”的论题 ( 2)对 “改变自己 ”或 “改变世界 ”的理解完全失误 (二)文体选择 题目对文
38、体的要求是 “文体自选 ”,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应用文外包装文体等。只要达到了相关文体的要求即可。对于文体四不像者,从严扣分。 议论文重点看观点是否鲜明突出,思路是否清晰,论据是否准确丰富,论证分析是否充分,语言是否有力度等。 记叙文重点关注中心是否准确鲜明,情节是否富有变化,描写是否生动,语言是否有优美等。 其他文体也是从内容、形式、语言、创新等方面去评价。 (三)其他 1字数不足 800字者,每不足 50字扣 1分。 2错字第一个不扣分,第二个起每错 1字扣 1分,最高扣 4分。 3缺标题扣 2分,标题有错字扣 1分。 4不足 600字者,最高 35分;不足 400字者,最高 20
39、分;不足 200字者,最高 10分。 5卷面十分混乱、乱涂乱改者,扣 2分。 6文体不清者,最高 40分。 二、相关素材 相关链接一 前言 生活中,有许多青少年走上社会后,对人、对事充满了牢骚,抱怨社会、抱怨环境。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社会不公。殊不知,这种消沉的态度,并不能使事情得到改观、并不能使环境得到改变。其实,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只有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只有转变思路,才能改变出路。与 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的潜能上。 西方有句古谚: “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 ”魔鬼固然诡诈多端,天使也渺茫难测。人就是矛盾的复合体,世间最复杂、最难懂的莫
40、过于人本身。一个人想要真正做到改变自己,着实不易。 精彩书摘 第一章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1.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命运 细节解读 有人说命运是不可以改变的,命中注定的事是永远无法变更的。有时,别人会安慰你说: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会经历许多的坎坷、磨难、挫折等,我们是无法去改变的。 ”难道是真的吗 ,命运真的无法改变?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也常会听到的这样一句话: “你的命运操纵在自己手里,只要能够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命运。 ” 成长风铃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它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如果你能正视自我,并改变自我,那么命运也会随之改变。下面的故事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次世界
41、大战期间,一个叫做塞尔玛的新婚妻子随丈夫驻扎在靠近沙漠的一个陆军基地里。他们找到了一间靠近印第安人村落的小木屋,这里的生活条件非常差。白天气温闷热难耐,连阴凉一点的地方都有 400c;风又总是一年到头呼呼地吹个不停, 把尘土吹得到处都是。 丈夫每天要奉命外出演习,每天只剩下塞尔玛一个人在家里,没有人可以说话,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干,这让她感觉非常的无聊。其实,塞尔玛也很想外出去走走,可是附近住的都是一些印第安和土耳其人,他们不会说英语,而塞尔玛也根本不懂他们的语言,彼此没法沟通。因此,她写信给她的父母,说想要回家。 没想到苦苦盼到父母的回信中既没有安慰的话,也没有催促塞尔玛回家的意思,一张薄薄的信
42、纸上只有短短几行字: “有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 ”刚开始看到这几句话的时候塞尔玛感到很生气,后来她反复看、反复琢 磨,终于悟到了父母想要对自己说的话:自己忧愁、抱怨等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总是习惯低头向下看,于是看到的只是地上的泥土。而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泥土,还有满天的繁星,为什么不抬起头来,享受那星光灿烂的美好世界呢?塞尔玛把父母的来信看了很多遍,感到非常的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里寻找自己的 “星星 ”。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塞尔玛开始改变自己了。她走出了户外,和邻近的印第安人交朋友,并请他们教她如何纺织和制陶。刚开始时他们彼此还有点生疏,但
43、是当他们了解到塞尔玛真的是对这些感兴趣 时,他们也与她真诚相待,并且把舍不得卖给游客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她。于是,才过了几天,塞尔玛就充分地感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变得非常的充实、快乐。 不仅如此,塞尔玛还迷上了印第安文化、历史、语言及印第安人的日常生活。她开始研究起沙漠和沙漠中的仙人掌,一边研究还一边做笔记,仙人掌的千姿百态令她陷入深深地沉醉其中;她也醉心于欣赏沙漠中的日出日落以及海市蜃楼的幻影,体味着新生活给她带来的快乐。很快地,沙漠也从荒凉之地,摇身一变成为她眼里一处神奇美丽的地方。她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变了,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之中,每天都非 常快乐。 谁也没有想到,两年之后,塞尔玛不但成为了
44、一名沙漠专家,她还根据自己这段真实的心路历程写了一本名为快乐的城堡的书,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由塞尔玛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她自己不改变,那么谁也帮不了她,要想改变命运,只有先改变自己。 改变对策 改变自己说到底就是自己要战胜自己,而能否战胜自己,关键取决于是否具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只要你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你就能控制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说和做。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就成了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2. 改变世界从自己开始 细节解读 作 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着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不协调的一面,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大小小的矛盾和冲突,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总是想着要去改变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使
45、之与自己步调一致,而不是想着从自己着手,改变自己。须不知,要改变世界还得从自己开始。 成长风铃 萧伯纳说: “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会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 ”的确,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不明智的人。 “我要离婚! ”一个中年男人对民政官员说。 “为什么? ”官员开始了例行问话。 “我和妻子性格不一样,我急,她慢。我 让她改,她却置之不理;我喜欢吃辣的,她却喜欢吃甜食,我让她改变口味,她反对 ” “我要辞职! ”一名员工对老板说。 “为什么? ”老板问。 “和我同一个宿舍的员工大多来自湖北,晚上他们都喜欢听黄梅戏,可我喜欢看功夫片,我让他们改,他们集体抗议 ” 看!我们总是喜欢去
46、改变别人,但是,这样的结局总是徒劳的。 因此,明智的人总是喜欢先改变自己。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 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 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当你试图改变别人时,肯定会遭到抗拒;当你一点点改变自己时,就能用自身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周围的人和事,从而达到 “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 改变对策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卑微的,还是伟大的,都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即使对方是你的伴侣,因为没有人心甘情愿地被别人改变,从而失去了本性。而且,人有时像刺猬一样,你和他距离近了,对方就会缩成一团,用身上的 “刺 ”来对付你。因此,但凡是智者,总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