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江西省安福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 组是( ) A饿莩( pio) 荷 ( h tio)莞尔( wn) 追本溯源( s) B栏厩( ji)饥馑( jn)庠( xing)序千乘( shng)之国 C喟( wi)然数罟( c g)哂笑( x)少不更事( gng) D 闯兀 u)朝觐( zho jn) 自矜( jn) 衡阳之浦( p)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胳膊挖墙脚墨守成规卑躬屈膝 B骨骼莫需有囤积居奇以逸代劳 C慧星座右铭鸠占雀巢在所不惜 D慧眼吓马威星罗棋布面面具到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
2、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B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 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C高性能聚酰亚胺膜具备耐高温、高电绝缘、高强韧,广泛应用于机电、微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被业内称为 “黄金薄膜 ”。 D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本发生历史上最强地震并随之引发海啸、核泄漏等次生灾害的消息传来,几位有亲友在日本留学、工作的同事
3、一个个义形于色,都为远在异国的亲人担心。 B 2011年 2月 28日,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的 45名新生全部入学。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希望南方科技大学筹建工作实至名归,能够得到更多支持。 C转眼之间,广州亚运会结束已经三个多月了,时间过得真快呀,行云流水一般 ;可是,我还清晰地记得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盛况。 D方孝岳先生一生热心教育事业,辛勤培养后辈,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潜心学术;他热爱新社会,被选为广东省一至 三届人大代表。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 合规范的一项是( ) A秦少游踏莎行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
4、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C我们班有个 “班妈妈 ”,说话霸道而幽默。 “班妈妈 ”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 “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关于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还不滚开,埃及的蝗虫! ”从广场最暗的角落传来一个尖嗓门。 是个女人的嗓门,既十分恶毒,又透着奉教的虔诚。 ”这个女人是隐修女居第尔,她因为自己的女儿 16年前被吉卜赛人杀死,就极端仇视吉卜赛人,所以当她看到爱斯梅
5、拉达时,总是用一种虔诚的、憎恶的声音去呵斥爱斯梅拉达。(巴黎圣母院 ) B拉斯蒂涅是在陪鲍赛昂夫人上戏院时认识了高老头的二女儿但斐纳。(高老头) C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但随时间的推移,堂吉诃德的精神感化了他,在陪伴堂吉诃德游侠的过程中,他的心胸开阔起来,展现出了美好的品德和才能。(堂吉诃德) D哈姆莱特的悲剧不是单纯的复仇悲剧,而是一个被莎士比亚深化了的性格悲剧,他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形象。(哈姆莱特) 答案: A 10用 “/”给下面一段话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
6、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 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A幼警悟 /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 /取架上书 /问之无不通常 /惊以为一日千里 B幼警悟读书 /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 /取架 上书 /问之无不通常 /惊以为一日千里 C幼警悟 /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 /取架上书问之 /无不通 /常惊 /以为一日千里 D幼警悟读书 /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 /取架上书问之 /无不通 /常惊以为 /一日千里 答案: C 【小题 1】词中 “彩笔 ”指文学家的生花妙笔。 “彩笔新题断肠句 ”,词人将 “彩笔 ”与
7、 “断肠 ”并列,有何意味?( 3分) 【小题 2】这首词的末尾三句,历来为评论家所推崇、赞叹。试分析这三个比喻运用的妙处。( 5分) 答案: 【小题 1】 作者将 “彩笔 ”和 “断肠 ”作不和谐的 “并列 ”,意在强化求美而不得的愁苦心情。 【小题 2】 三个比喻是用来喻上文的 “闲愁 ”, “一川烟草 ”言其多, “满城风絮 ”言其杂乱,“梅子黄时雨 ”言其绵绵无休止,将 看不见的、抽象的 “闲愁 ”形象化、具体化, 更加真实可感。烟草、柳絮、黄梅雨又是春季特有的景物,用以表现春心、春愁产,贴切而有韵味。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那一束伴地莲 丁 丁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
8、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山坡上、荒地上、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心脾的苦香。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中秋前后,也还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为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
9、竟有一 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 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我去山后的医疗室看医生。临走,医生递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映衬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做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 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邻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
10、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号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说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亮地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这以后,很长 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 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作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极苦之后, 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
11、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年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拿绳束了,系在屋梁上,以作备用,只是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 卖给人家也没有取下。 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我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
12、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 这,要感谢母亲。 【小题 1】文章第 1节表现了伴地莲的什么特点?联系下文,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小题 2】在写母亲背着我找伴地莲的过程中,突出描写了明月积雪,作者有何 用意?( 6分) 【小题 3】 “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4】 “这,要感谢母亲。 ”结合原文,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5分) 答案: 【小题 1】多而平常;衬托出伴地莲的美丽与有用 【小题 2】 1)为下文母亲找到伴地莲作铺垫;( 2)凸现环境的艰苦,表现
13、母亲的坚韧、伟大:( 3)凸现明月积雪的皎明亮,衬托母爱的纯洁、无私。 【小题 3】( 1)山芋反复煮熬,熬出了更浓的糖味;( 2)药苦不堪言,极苦之后,更觉甘甜;( 3)山芋在那时是口粮,母亲有可能忍饥挨饿熬山芋 糊,体现了对母爱深深的感激。 【小题 4】内容上: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母亲背我在雪地寻药的情景给了我内心 的寄托和生活的信心。 形式上:篇末升华主旨,暗扣文题,讴歌伴地莲般的母亲。 阅读下面的文字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 玄 珠 如果说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是 “尚用 ”,那么先秦时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艺观最突出的特点则是 “贵真 ”。 “贵真 ”的观念由庄子
14、提出,其前提是 “法天 ”, “法天 ”的思想即是继承了老子 “道法自然 ”的核心理念的。由 “道法自然 ”出发,老子的文艺观可定论为自然文艺观。 老子的自然 文艺观是以其 “道 ”论为基础的。 “道 ”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国古典文论的基本概念。 “道 ”字在甲骨文中尚没出现,西周早期金文与文献中的 “道 ”仅指道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道的内涵不断扩展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理论原点。经过道儒两家的诠释及后世发展,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含义有:道是世界的本原和本体;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法则和必然;道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和本质;道是公正、善、高尚;道是美,是艺术的真谛。 老子的 “自然之道 ”用于
15、社会政治,就是 “无为而治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无为 ”有两层意思,一是完全 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为,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二是凡合乎自然规律的事则必须去 做,在做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自然规律。虽然老子反对言说,其主要的观点是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但老子的 “自然之道 ”的观念仍然可运用于对语言艺术的要求,主要是在言辞表达上要合乎自然。正如老子自己所说,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语言的表述,也应该是以 “淡 ”益的。老子与孔子一样痛恨巧言令色,但孔子主张必言传道,老子却主张 “希言 ”,主张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主张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 ”,这
16、虽然有些偏激,也不妨视为对堆砌辞藻的语言表达方 式的一种蔑视。 老子在论述大道玄奥莫测时,用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来形容它。因为它们在事实上又触及到文艺的高超玄妙的境界,所以又可视为对老子自然文艺观的阐发。在老子看来,高超的艺术境界是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的。顾易生、蒋凡先生在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中解释 “大音之声 ”的含义大致为:“自然完美、蕴蓄宏深、变化多端之音,其声悠扬回荡,若断若续,混沌要妙,莫辨宫商,达到高度的和谐,闻者既不能听清,也不声听。 ”这种大音,就相当于是自然的音乐,而 “大象无形 ”,应是指大道法象,它不是具体的事物形状,同样是 天道自然之象。这些表述
17、都可以成为老子自然文艺观的注脚。 从崇尚自然,反对声色修饰的角度出发,老子认为世俗的那些享乐会使人失去本心。因此他提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略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 为目,故去彼取此 ”的观点,其目的是强调圣人应保持内心的纯朴平静。而夸饰失真的文艺,因为使人心动乱性,所以成为老子反对的对象。 老子的自然文艺观影响到庄子,被庄子发挥为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发挥为 “天乐 ”、 “天籁 ”,发挥为 “大美 ”,对中国后世文化艺术的影响也颇为深远的 ,陶渊明、司空图等等都是受其濡染了的。 【小题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18、老子自然文艺观的一项是( ) A不应堆砌辞藻,言辞表达要合乎自然的规律。 B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反对空洞、没有教化作用的文章。 C艺术的至高境界高度和谐,是无法用具体的形态来描述的。 D夸饰失真的文艺,会使人动摇心性,远离内心的纯朴平静。 【小题 2】下列对 “道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 ”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并被应用到古典文论中,成为一种审美标准。 B “道 ”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造并发展的 特有的哲学观念,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C “道 ”在中华文化中的内涵十分丰富,而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进变化。 D老子用 “道 ”这个核心概念阐释很多不同领域的观点。 【小题 3
19、】下列各面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老子的自然文艺观主张 “道法自然 ”,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夸饰,这与他的整体哲学观念是一致的。 B老子中的一些文字并非直接讨论文艺问题,但后人可以从中体会到老子崇尚自然的文艺观念。 C儒家主张以言传道,而老子却主张 “希言 ”,更为深刻地反映出语言形式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 D庄子受老子自然文艺观的影响并有所发挥创造,对中国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有很深刻的影响。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C 文言文阅读 注 先人之遗体:代指兄弟和自身。因为都是父母所生,等于是从父母身上分离遗留下来的。 已身之分气:指兄弟,因为自身和兄弟是
20、“连气 ”,是父母这同一 “气 ”所分。 群从:指族中的兄弟子侄辈。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 本:来源 B二亲既殁,兄弟相顾 殁:去世 C如雀鼠之不恤 恤:忧虑 D则行路皆 其面而蹈其心 行路:走在路上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父子而后有兄弟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 分形连气之人也 杀鸡为黍而食之 C 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兄弟之际,异于他人 请毕今日之 ,效死于前 【小题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 1)及其壮
21、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4 分) 译文: ( 2)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 4分) 译文: ( 3)如此,则行路皆 其面而蹈其心,谁之救哉?( 4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先人之遗体:代指兄弟和自身。因为都是父母所生,等于是从父母身上分离遗留下来的。 已身之分气:指兄弟,因为自身和兄弟是 “连气 ”,是父母这同一 “气 ”所分。 群从:指族中的兄弟子侄辈。 默写 古诗文填空:(每题 1分,共 8分) ( 1)子曰: “,则远怨矣! ”(论语 卫灵公) ( 2)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论语
22、 述而) (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_。(孟子 滕文公下) (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_。(孟子 梁惠王上) ( 5)子在川上曰: “_,不舍昼夜! ”(论语 子罕) ( 6)岁寒,。(论语 子罕) 答案:略 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散文大家周涛对读书曾有如下阐述: 死读书,读窄书,是读书之大忌。 读书不为稻粱谋,读书只为养性情。 读书把人读成鱼缸里的鱼,不好;要读成江河湖海里的鱼。 对周涛的论述,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 700字。( 4)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答案:略 写作导引 第一句话强调灵活读书,广泛阅读,由此可联想到不但要博览各类有字书,还要读无字书,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去历练;第二句话阐述的是读书的目的,不能功利地为改变生活境遇而读书,要为怡情养性而读书;第三句强调的是要掌握方法,不要死记硬背。只有这样,才能视野开阔,遨游书 海乃至人生之海。具体写作时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如果不能紧扣材料以 “谈读书 ”为行文中心,则应视为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