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31488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单薄( b)褒贬( b)襁褓( bo)绊脚石( bn) B柏( b)树背( bi)负瓦窑堡( b)百舸( k)争流 C鏖战( o )裨( b)益谙熟( n)一暴( p)十寒 D抛锚( mio) 盎然( ng)执拗( o )自怨自艾( y) 答案: 下列各句中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C而又何羡乎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

2、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答案: C 下列对食指相信未来诗歌片段中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 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A蜘蛛网 黑暗势力炉台 产生希望的地方 B灰烬的余烟 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 希望的火花 C紫葡萄 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 失望的眼泪 D鲜花 收获的果实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有了美好的归宿 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

3、一句是 A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雅致而壮观,弥漫着浓郁的东方文化,受到全世界瞩目,对这次成功的举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B中国皮影戏曾经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C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费。 D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十八岁有许许多多令人 眷恋的回忆。 希望你踏进 “反抗 ”的年龄时,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 地对父母 下评断。 我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

4、的云朵。那是怎样的 哪! A沉湎 轻率 望眼欲穿 B沉湎 草率 望穿秋水 C沉溺 草率 望眼欲穿 D沉溺 轻率 望穿秋水 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和蔼羁拌暗然失色英雄辈出 B按装般配班门弄斧 完壁归赵 C暴满抱怨以德抱怨永葆青春 D悖谬迸发刚愎自用独占鳌头 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 18分) 故乡的芦花 李笙清 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

5、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 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 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

6、 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泥土一样朴实。间或有水鸟扑楞楞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 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

7、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草 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 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 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 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芦苇长得更高

8、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一样美丽动人。 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 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有时候坐在小凳上,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 等到

9、我上中学时,一个外 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美的工艺品,竟成了一条创收的渠道。再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如今,祖母早已过世,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采莲女,但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 (原文 有删改) 【小题 1】作者突出描写 了水乡女子哪些动人的生活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 【小题 2】从标题看,文章应着重写故乡的芦苇,实际上,文章更多地回忆了故乡的人和事。作者是如何将

10、芦苇与人事巧妙地联系起来的?( 4分) 【小题 3】文章结尾说故乡的芦花 “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 ”,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 4分) 【小题 4】这篇散文富有诗意美、人情美,请结合五、六两段,就其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举例并作简要的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生活场景:织网,摘菱,采莲, 编织。(答对一点 1分) 【小题 1】( 1)以芦苇作人物活动的背景( 2)以芦苇的生长过程为 叙述的线索;( 3)以芦苇刻画(映衬、象征)水乡女子。(答对一点 2分,答对两点即可) 【小题 1】 (1)对故乡自然纯朴、宁静淡泊生活的怀念; (2)对母亲及水

11、乡女子勤劳品格的赞美; (3) 对水乡人们之间那种纯朴、自由、恣意的感情的欣赏; (4 )对芦苇减少 流露出的淡淡忧虑。(答对一点 2分,答对 2点即可) 【小题 1】表现手法主要是衬托。( 1) “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 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 ”,以男子的 粗犷、笨拙衬托女子的柔 美、灵巧。( 2) “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 ”以芦花衬托女子的美丽。( “表现手法 ”表述准确 2分, “分析 ”到位每 点 2分。如果表现手法写 “对比 ”,并分析可给 2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选择题每

12、题 2 分,翻译题每句 3 分,共 14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

13、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 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盆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 B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正襟危坐(危险) C挟飞仙以遨游(持,带。这里意为偕同)知不可乎骤得(突然) D举匏尊以相属(致意,引申为劝酒)方其破荆 州(当) 【小题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

14、相同的一组是 A苏子愀然 使之然也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慢慢而游 C惟江上之清风 句读之不知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拘于时 【小题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侣鱼虾而友麋鹿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舞幽壑之潜蛟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小题 4】下列各项对原文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文第一段抒写客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 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 “托遗响于悲风 ”,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超脱、积极的人生观。 B上文第二

15、段表现了作者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 “变 ”和 “不变 ”的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比较理性地对待生活。 C上文第三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D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小题 5】翻译句子( 6分,每句 3分) (

16、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4分 ) (1)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实际未曾流逝;月亮时圆时缺,但月亮本身最终没有 损益。 (2)把像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小题 1】危 端正 【小题 1】 D被 A形容词词尾 “ 的样子 ”;这样,代词 B连词, 表转折;表修饰 C 助词,的;提宾标志 【小题 1】 D名词的意动用法 A名作状 B名作动 C动词的使动用法 【小题 1】 A 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

17、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小题 1】略 语言表达 按语境将下面语段补充完整。( 4分) 读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了一位益友,寻得了一位良师。读史记,我知道了即使忍辱负重也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读 ,我明白了 ;读 ,我懂得了 。 答案:读老人与海,我明白了什么是顽强不屈、敢于和命运抗争的铮铮铁骨;读小王子 ,我懂得了实质性的东西是用眼睛看不到的,应该用心去寻找。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答案:( 1)挥斥方遒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金石可镂 ( 4)道之所存,师之所寸也 ( 5)术业有专攻 ( 6)纵一苇之所如 作文 作文( 40分)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我们?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我们?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 在前行的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 “一路有你 ”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不少于 600字,不得抄袭。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