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华清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 “达人 ”的才艺上表演是出类拔萃的,凭感人的故事给达人加分纯属画蛇添足的,但评委们始终在 “才能 ”和 “感人 ”两个标准间摇摆。 B这部电视剧以恢弘的气势、感人的情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特区 “杀出一条血路 ” 的艰辛历程。 C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 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 “老养小 ”的现象。 “宅男剩女 ”一族在家 “啃老 ”,使得中国的老年人心劳日拙。 D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向名不见经传,没有什么知名度可言。人们对它刮目相看,是近几年的事。 答案:
2、 C 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印度有个古老的传说:鸿蒙之初,虎与人本是手足兄弟, , , , , , , ,可悲的是世界上并不存在丁古 阿内妮神,目前 8个老虎亚种已经灭绝了 3个,每天太阳落山时,这个越来越稀少的族群,不知道明天是新希望的升起还是末日的来临。 人设计骗虎过河,用毒镖射死了它 虎选择住在繁茂森林中,人则筑室而居 丁古 阿内妮神发现了它,伏在虎的尸体上暖了十 年 有一天,人想侵占森林,与虎兄弟展开了一场恶斗 虎的尸体顺流而下,金色的条纹在水中闪闪发光 直到几百只虎从尸骨中新生,长啸着跃入森林 A B C D 答案: B 列各句中,没有语
3、病的一句是 ( )( 3分) A春节晚会上,郭冬临和牛莉表演的小品一句话的事 “笑果 ”最好,台词“你心里要阳光点 ”引发观众好评,被看好是 2010年新的流行语。 B北京交管局证实,很受车主 “冷落 ”的带 4的车号已从 “十选一 ”车号库中彻底剔除,但数字 4背后的文化意义引起广大群众和媒体发生争议。 C日前,网易、新浪等 14家网站联合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清除不健康信息,打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唤。 D “一起来,更精彩! ”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在志愿者共同努力下,广州圆满完成了举办一次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答案:
4、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抽象线纹,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却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和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态,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 所以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上说: “无线者非画也。 ”这句话何其爽直和肯定!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 、伦勃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画
5、家与物象第一次会晤交接的产儿,且以其表示画家 “心灵艺术的探险史 ”的光荣与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然而中西线画之关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畅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他的画法有所谓 “吴带当风 ”, 可以想见其线纹的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其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然而北齐时曹国画家曹仲达以西域
6、作风画人物,号称 “曹衣出水 ”,可以想见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有如希腊出浴女像。此为中国线画受外域影响者。后来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但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西画里所谓素描,在中国画正是本色。 素描的价值在直接取相,眼、手、心相应,而其
7、精神则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体现具体的形神。故一切造形艺术的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素描是返于 “自然 ”,返于 “自心 ”,返于 “直接 ”,返于 “真 ”,更是返于纯净无欺。法国大画家安格尔说: “素描者艺之贞也。 ”:中国的素描 线描与水墨 本为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光彩灿烂,照耀百世,然宋元以后逐渐流为僵化的定型。绘艺衰落,自不待言。 (摘自宗白华论素描,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关于 “素描和白描及水墨法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和物的灵魂,轻装简从,不去关注纷华灿烂的色彩。 B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画家眼、手、心与
8、造物面对面肉搏,让物象直接启示其真形,画家流露其手法与个性 。 C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所使用的抽象线纹,既能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和生命,更能写出画家心情的灵境。 D素描、白描及水墨法,都是画家心灵和物象交融的产物,是油画的基础,且价值和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线画以飘逸流畅的线纹,笔畅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其祖师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 B有 “曹衣出水 ”美誉的北齐画家曹仲达,其线画人物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他是最初受到外域画风影响的画家。 C唐代吴道子的笔法不暇作形体 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线纹动
9、荡、自由、超象而取势,素称 “吴带当风 ”。 D以线示体,到宋元时已达到高峰,其时的花鸟画曲线纯净优美,花鸟体态轮廓高贵圆满,有意味很深的立体感。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唐代水墨渲淡画派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间接接受了印度晕染法的影响,因其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也属于素描之一种。 B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但与西洋画素描却有历史性差别:前者追求形神互映的境界,后者注重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 C一切造型艺术之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这源于素描之价值,及其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体现具体形神之精神。 D中国的线描与水墨是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传统
10、文化的瑰宝,但宋元以来,因受印度晕染法及西方素描之影响,终至衰落。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5分) 沈从文辞别父母,从常德乘船,越过八百里洞庭湖,经武汉,到达郑州。因黄河涨水受阻,遂转徐州,经天津,到达北京。一个 “乡下人 ”,从偏处一隅的蛮荒之地,突然置身于大都市,眼前的一切都使他感到新奇。 同时,又有点手足失措,心里空落落的。 沈从文来北京的本意是求学,想找机会进一所大学读书。然而,读大学必须通过入学考试,这对只有高小毕业程度的沈从文,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难关。沈从文独自住在酉西会馆里,开始来北京后第一阶段的自学。他每
11、天早上吃三两个馒头、一点泡咸菜,然后就一头扎进京师图书馆,直到闭馆时才返回住处。到了冬天,北京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沈从文仍然穿着薄薄单衣。所幸图书馆里有火烤,有水喝,使他得以坚持下去。逢图书馆不开门的日子,他便呆在会馆里。冬天屋里没有火炉,他就钻进被窝里读随身带的史记 。 在酉西会馆住了半年后,他搬到靠近北京大学的银闸胡同公寓。新住处是由原先一个贮煤间略加改造而成。房间仅可安膝容身,地面潮湿,墙上临时开了一个窗口。沈从文坦然地住下,还特地为这个房间取了一个名字,叫 “窄而霉小斋 ”。公寓里住满了全国各地来北京求学的年轻人。这时,正值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由于他的远见卓识,北京大学
12、向一切人开放,对不注册的旁听生,毫无限制。因此,北京大学的旁听生比正式注册的学生多几倍。因缘时会,沈从文也成了北京大学不注册的旁听生。尽管有了听课的自由和权利,沈从文仍想成为正式学生,获得一张大 学毕业文凭。这一年的秋天,他曾参加过燕京大学二年制国文班的入学考试。可是,考试时却一问三不知,得了个零分,连预先所缴的两块钱报名费也被退回。从这时起,沈从文对正式入学死了心。于是,他一面时断时续地在北大听课,一面在公寓那间 “窄而霉小斋 ”里,开始无日无夜地伏案写作。文章写成后,就壮起胆子分别向北京各杂志和报纸文学副刊寄去。然而,这些文章却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回音。沈从文却没有气馁。这个 “乡下人 ”确
13、信别人能办到的,没有理由认为自己就办不到! 然而此时的沈从文经济来源完全断绝。冬天零下十多度的严寒,屋内没有火炉。一 身单衣、两条棉被,就是沈从文的全部过冬之物。吃饭更成问题,常常在有一顿没一顿情形中,支持着最初阶段的学习。 1924 年冬,沈从文于百般无奈中,怀着一丝希望,写信向几位知名作家倾诉自己的处境。这时,郁达夫正受聘在北京大学担任统计学讲师,沈从文也想到了他。 11月 13日,在接到沈从文的来信后,郁达夫到公寓里来看望沈从文了。这一天,外面正纷纷扬扬下着大雪。郁达夫推开那间 “窄而霉小斋 ”的房门,沈从文身穿两件夹衣,用棉被裹着两腿,坐在桌前,正用冻得红肿的手提笔写作。听见门响,沈从
14、文回过头来。一位年约 30的年轻人,身体瘦削 ,面庞清癯,正眯缝着双眼站在门边。 郁达夫打量着那间破庙样寒碜的屋子,再瞧瞧沈从文冻馁交加的虚弱相,他一切都明白了。他邀沈从文一道出去,在附近一家小饭馆吃了一顿饭。结帐时,共花去一元七毛多钱。郁达夫拿出五块钱会了帐,将找回的三块多钱全给了沈从文,并要他 “好好写下去 ”。从沈从文住处回去的当晚,郁达夫便挥笔写下了那篇题为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的著名文章。在文章里,他称赞了沈从文 “坚忍不拔的雄心 ”,也诧异于沈从文的 “简单愚直 ”。末了,还给沈从文献了摆脱目前困境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到外面找事作;或者去革命,去制 造炸弹。中策是想法弄几个旅费,返
15、回湖南故土。下策又有两种办法,一是应募当兵;二是做贼去偷。郁达夫以这样一种特别的形式,写出了对一个有志青年在这个社会的遭际的极度愤懑。 来同时郁达夫把沈从文介绍给了晨报副刊主编徐志摩。从此沈从文经常在晨报副刊发表小说散文。他的遥夜诉说自己在北大的困窘与坚持,引起北大知名教授林宰平的注意。林教授不仅撰文赞扬沈从文是 “天才少年 ”,而且主动约见,给予诸多鼓励与帮助。后来徐志摩将这位文学青年推荐给上海公学校长胡适之,胡适之聘任沈从文做了中国公学的国文教师,沈从文从此开始了 极富创意的人生。 (摘编自凌宇沈从文传)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只有
16、高小毕业程度的沈从文只身到北京求学,希望能考进大学读书,但他很快就知难而退,改为到京师图书馆自学,希望走自学成才的路子。 B沈从文参加过燕京大学国文班的入学考试,得了个零分。这反而使他能够更加专心致志地进行文学创作,他坚信努力不会白费,理想定能实现。 C四处碰壁的文学青年沈从文,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试着给郁达夫写信求援。他相信郁达夫是一个具有温情和道义的师长,会在患难中伸出援 手。 D郁达夫踏雪专程看望尚不知名的沈从文,他看到了沈从文的窘迫,明白了沈从文为何在北京忍受如此的艰苦生活,所以勉励他 “好好写下去 ”。 E沈从文之所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恰恰和他在北京求学时艰难的生活磨练出来的吃苦精
17、神有很大关系,这个 “乡下人 ”有一种倔强的个性。 【小题 2】为什么郁达夫在称赞沈从文 “坚忍不拔的雄心 ”的同时,诧异于他的“简单愚直 ”?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沈从文在北京求学期间,哪些人曾给予他怎样的帮助?他们帮助沈从文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6分) 【小题 4】沈从文在 极为简陋的 “窄而霉小斋 ”的读书和写作生活,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E给 3分,答 B给 2分,答 A给 1分;答 C、 D不给分 【小题 1】 窘境中不改变理想; 通过求学获得文凭,解决生存问题; 通过写作改变命运。 【小
18、题 1】郁达夫的关怀,林宰平的赏识,徐志摩的提携,胡适的聘用等。 他们看到沈从文身上的文学才华; 同情沈从文不幸遭遇; 赞叹沈从文的奋斗精神; 愤慨社会扼杀青年的不公平。 第一问 2分;第二问 4分,一点 1分。 【小题 1】示例一:不惧环境艰难的超脱精神 。 从 “窄而霉小斋 ”这个名字就知道沈从文生存环境的艰难,也可见他那种善于自嘲,粪土贫困的超脱精神。 示例二: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努力的坚忍不拔的意志。 对未来的理想和信念,虽屡遭挫折仍积极生活;对文学的热爱和执著,虽艰难窘迫而不改其志;敢于挑战任何艰难困难的勇气,使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气馁,不放弃。 示例三:耐得住孤独寂寞的精神。 为了实现理
19、想,他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忍得住轻蔑和侮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5分)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 “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 ”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 ”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 ”。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
20、炕上大红 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 “怎么还不请进来? ”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 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 “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
21、。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周瑞家的忙回道: “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 ”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 “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道: “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 ”周瑞家的道: “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 ”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
22、忍耻说道: “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 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说着又推板儿道: “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 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 “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因问周瑞家的: “这姥姥 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 ”刘姥姥忙说道: “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 ”凤姐听说,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
23、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 “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 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 “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凭他
24、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 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 “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 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 ”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 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
25、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 ”。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 “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 ”,并再次暗示和 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 “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的道理。 D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从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凤姐满屋子耀眼争光的物件,引起这个穷困农妇的无比惊奇,也写出荣府的豪富奢华。 E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
26、了 刘姥姥的窘态,可以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小题 2】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 “匣子 ”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 D给 3分,答 A给 2分,答 E给 1分;答 B、 C不给分。 【小题 1】 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 粗俗; 自尊、知耻。 【小题 1】 为引入正文做 铺垫; 烘托或反衬人物的情感或情绪; 渲染环
27、境氛围。 【小题 1】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 运用了 “不接茶 ”、 “不抬头 ”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 运用了 “忙欲起身、犹未起身 ”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 运用了嗔怪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反衬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 运用了 “满面春风 ”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 运用了 “忙欲起身 ”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 运用了多出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记旧本韩王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尧辅颇好学。予
28、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 不道,而顾己齐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
29、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 !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帷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 可磨灭。虽蔽于皙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遒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虚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于势利之用哉 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剥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问,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
30、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 !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小题 1】对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悉:全,都 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怪:责怪,责备 D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缪:通 谬 ,谬误 【小题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D岂所以急名
31、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小题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 沉 投弃废 到 大施于今 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 古文 创作逐渐兴 盛的发展过程。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丁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 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 旧本韩 文 均指同一部书。 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 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 沉投弃废 于一时。但终究会为 万世所共尊, 天下所共传 。 D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
32、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 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 身 深厚而雄博 。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 1)因乞李氏以归。 ( 3分) (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 ( 3分) (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 4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1)因乞李氏以归。 ( 3分) 译文: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 (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 ( 3分) 译文;学写文章的人应当 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 (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 4分) 译文:只因为它是旧有的东西而特别珍惜它 【小题 1
33、】 【小题 1】【小题 1】【小题 1】略 文言文译文: 我年青时家住汉东郡。汉东偏僻落后,没有学问渊博的人,我家又穷,没有藏书。州城南部有一姓李的大户人家,他儿子尧辅相当好学,我少年时代经常左他家游玩。有次看见一只破竹筐装着旧书放在墙壁间,打开翻阅,得到唐代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次序很乱。我便求李家送给我,拿回家中。读时,发现它的言论深刻,扎实、宏伟、宽广。但我还年轻,不能全 部懂得它的含义,只觉得它浩大无边,非常可爱。当时,天下人都学习杨亿、刘筠的文章,号称 “时文 ”。能写时文的人,可以得到功名,获取名声,被世上的人夸耀称赞。从来没有人称道韩文。我也正在努力于考取进士,重点钻研礼部
34、所规定的诗赋程式。十七岁那年,在随州应试,被主考官除名。于是取所藏的韩愈文集再读,长叹说: “求学的人应该达到这个境界才停止! ”因而责怪当时人不称道韩文,但是自己也没有空暇钻研,只是时时独自在心里打算:我正致力于进士考试,想获取禄位,赡养老母,如果得到了禄位,一定努力钻研韩愈的文章,来满足我平日的志愿。 七年后,我中了进士,在洛阳做官,而且尹师鲁等人都在一起,于是共同写作古文,我便拿出所藏的昌黎集加以整理连贯,并寻找别人家所有的旧本进行校定。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趋向于写古文,韩文便在世上流行了。到现在,共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除了韩文外不学别的文章了,可说是兴旺极了。 唉,一种学说在远处流
35、行却在近处不流行,在过去被忽视却在现在受尊重,这种情况本来就有。这不仅因为世俗的爱好或厌恶偶然使它这样,也还有必然的道理。比如孔子和孟子便在当时匆忙奔走很不得志,但后来却成了千万代学习效法的榜样。韩愈的文章,埋没不见 有两百年,却大大盛行于今天。这又不只是世人的爱好或厌恶所能决定的,而是时间越久它们越有光彩,不会磨灭,即使暂时被掩盖,最终也会光耀世世代代这是因为他们所奉行的道使得他们这样。我开始对韩文爱好,是在它被埋没抛弃的时期。我本来就知道它不能够赶时髦并取得权势利益,却在这种时期接近和学习它,那么我的举动难道是为了急于取得名誉和权势利益吗 不过是志在久远罢了。所以,我出来作官,对升官不感到
36、高兴,对贬斥不感到畏惧,就是因为志向早已决定,所得的学问也使得我这样。 昌黎先生集的版本是从蜀地来的,文字雕刻相当精工,超过 现在世上流传的本子,但是脱漏和错误特别多。在三十年中,每听说别人有善本,必找来订正。它最后残缺几卷,现在没有再补上的原因是为了保持原祥,不轻率增加。我家中现在藏书万卷,只有昌黎先生集是旧物。啊!韩愈的文章与道义,是万代都尊祟的东西,是天下共同传诵,共同享有的遗产。我对于这本昌黎先生集,只因为它是我的旧物便特别爱惜。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 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
37、的佛寺,始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间,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分)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6分) 答案:( 1)( 5分) “天共流 ”描绘出水流浩荡、水天相连的阔大景象,开篇即为全诗营造壮阔的意境;与结句的想象相照应。(意思对即可。)( 2( 6分)示例:同意。全诗从水天共流、长风万里的雄伟景象,想象到驶入大海的开阔自由,既 流露出乘风破浪的快意,又表达了冲破现实羁绊、纵横广阔天地的豪情,可谓境界阔大,立意高远。(若不同
38、意,言之成理也可)。) 语言表达 下列内容是从某学生 “成长记录中 ”节选的,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写一段评价性的文字,要求: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不超过 60字。 ( 1) 月 日上课迟到 5分钟,并且扰乱了课堂秩序。 ( 2) 月 日在值日时,与同学发生争执,并辱骂同学。 ( 3) 月 日在校外遇到一非法分子抢劫同学的财物,挺身而出,将其制止。 ( 4) 月 日在 “校园文化艺术节 ”上,一曲萨克斯精妙绝伦 ,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 5) 月 日上课迟到 20分钟。 答案: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正确,喻体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 6分) 王维
39、之诗如空山鸟语,恬静幽雅; 东坡之词如渔樵问答,旷达潇洒。 答案: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倚南窗以寄傲, 。 , 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2)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 3)但以刘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李密陈情表) 答案: 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 ( 2) 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日薄西山 朝不虑夕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毛遂自荐 ”,指主动推荐自己,从而脱颖而出; “负荆请罪 ”,指主动承认错误,终于化解矛盾;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指主动追求,以达到更高的目标 是啊,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只要我们主动一些,往往会出现新的局面。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以 “主动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