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天津市宝坻区高三质量调查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1529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天津市宝坻区高三质量调查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届天津市宝坻区高三质量调查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届天津市宝坻区高三质量调查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届天津市宝坻区高三质量调查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届天津市宝坻区高三质量调查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天津市宝坻区高三质量调查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5个小题)( 5分) (l)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 (司马迁史记 廉颇与蔺相如列传) (2)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3)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青青子衿,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6)己所不欲, 。(论语) 答案: ( 1)徒以吾两人在也 ( 2)暧暧远人村 ( 3)水澹澹兮生烟 ( 4)悠悠我心 (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6)勿施于人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 ) A信笺( jin)酒馔( zhun)数典忘祖( sh)少安毋躁( w) B翘首( qio)潜伏( qin)猝不及防( c)拾级而上( sh) C嬗变( shn)淙淙( cng)影影绰绰( cho)惊魂甫定( f) D绯闻( fi)木讷( n)无济于事( j)宵衣旰食( gn) 答案: A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贸然鸿篇巨制抱不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B传诵徇情枉法流线形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跌宕诲莫如深必需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世故知人论事咏叹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发展向前的步伐 _ 不能罔顾系统稳定问题或不理

3、市场是否准备就绪,但若是过分 _ ,亦可能会错失重要的战略良机, _ _在今天这个竞争已然 白热化、业内发展 _ _的环境下。 A固然保险何况日新月异 B固然保守特别日新月异 C虽然保险特别与时俱进 D虽然保守何况与时俱进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 2010年 8月以来,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等地陆续发现 NDM-1耐药基因细菌感染病例,俗称 “超级细菌 ”,广泛引起全球关注。 B 10月 21曰下午,央视独家采访河北大学校园交通肇事案犯罪嫌疑人李启铭的父亲李刚,向受害人及家属表示诚恳道歉,并深深鞠躬。 C在校的大学生应当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并尽可能利用大学的

4、资源多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做到 “一专多能 ”,以适应更多岗位的需要。 D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设计要求充分体现亚运会 “和谐、激情 ”的理念。 答案: C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老头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老人与海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巴尔扎克、雨果、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美国的海明威。 B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 ”这副对联写的是北宋散文家苏洵、苏轼和苏辙。 C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宋代的范晔的后汉书与西晋时陈寿的三国志被称为 “二十 四史 ”中

5、的 “前四史 ”。 D大卫 科波菲尔是 19世纪英国怍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说以大卫的成长为线索,塑造了卡西莫多、爱斯梅拉达等一系列正直善良的人物形象。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伴随着势不可挡的能耗增长,再加上全社会对环保、节约和生态建设的迫切要求,绿色存储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成为必然的选择。不断增长的存储能耗问题,只能通过创新的绿色存储技术才能有效解决。 绿色存储是指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用来设计生产能效更佳的存储产品、降低数据存储设备的功耗、提高存储设备性能的技术。绿 色存储技术的核心是设计运行温度更低的处理器和更有效率的系统,生产更低能耗的存储系统或组件,降低产

6、品所产生的电子碳化合物。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所有网络存储技术的能源效率,用最少的存储容量来满足业务的需求,从而消耗最低的能源。以绿色理念为指导的存储系统最终是存储容量、性能、能耗三者的平衡。 绿色存储是一个系统设计方案,贯穿于整个存储设计过程。包括存储系统的外部环境、存储架构、存储产品、存储技术、文件系统和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绿色存储技术更是包括磁盘和磁带系统设计制造、服务器连接、网络架构、文件服务和存储应用软件 、重复数据删除、自动精简配置和基于磁带的备份等各个方面的存储技术。目前,常用的绿色存储技术主要包括存储虚拟化、网络架构优化技术以及存储分层化管理等。 如今节能环保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许

7、多组织和个人都在为绿色环保不断努力和无私奉献。关于绿色存储技术的研究正成为整个信息通信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各国政府纷纷牵头推动,厂商和研究机构也积极响应。从 2006年开始,在每年的全球存储行业的盛会 SNW (storage Network World)大会上,绿色存储技术都是最大的热点。在 2007年, SNW大会更是倡议成立了以 促进能源效率以及厂商间的技术交流,以便更大程度地降低因为数据存储带来的环境影响为目的的 “绿色存储促进组织 ”,其成员囊括戴尔、惠普、 IBM、微软、 Sun等业界主流厂商。他们相继推出了包括存储硬件和存储软件在内的节能、环保型的存储解决方案,用绿色存储构建绿

8、色数据资源中心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必须和必然。 当然,绿色存储不仅仅是 IT产品供应商的责任,也是终端用户的责任,每一个用户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既是绿色存储的驱动者又是绿色存储的实践者,有责任有义务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作贡献。在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酌大背景下,以及在日 益高涨的节能减排和环保至上的呼声下,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对节能减排和环保的研究。绿色存储已是大势所趋。创新的绿色存储技术,将有效帮助我们节省开支和降低能耗,提高管理效率,承载海量数据。 【小题 1】下列对 “绿色存储 ”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它的用途在于立足环保节能,设计生产能效更佳的存储产品、降低数据存储设备的功耗、

9、提高存储设备性能。 B就目前而言,常用的绿色存储技术主要包括存储虚拟化、网络架构优化技术以及存储分层化管理等。 C绿色存储是一个包括存储系统的存储架构、存储产品、存储技术及文件系统和软件配置等因素的设计方案。 D提高所有网络存储技术的能源效率,以最少的存储容量满足业务需求,消耗最低的能源是绿色存储的最终目的。 【小题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势不可挡的能耗增长、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以及日益高涨的节能减排和环保至上的呼声,使绿色存储成为必然的选择。 B设计运行温度更低的处理器和更有效率的系统,生产更低能耗的存储软件,降低产品产生的电子碳化合物是绿色存储技术的核心。

10、 C有关绿色 存储技术的研究正成为整个信息通信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绿色存储技术是每年全球存储行业盛会 SNW的最大热点。 D数据存储带来的环境影响,降低了能源效率,滞后了厂商间的技术交流,“绿色存储促进组织 ”就是为改变这一现状而成立的。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绿色存储将重点研究存储容量,存储容量越大越好。 B绿色存储是大势所趋,我国绿色存储如果滞后, IT产品供应商应负主要责任。 C简言之,在环保理念下的低碳化、高利用率的存储就是文中所述的绿色存储。 D使用了绿色存储技术的新一代电脑将价廉物美、省电省能、体积小而内存大。 答案

11、: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1】 (是 “系统 ”设计方案,且还包括存储系统的 “外部环境 ”。 ) 【小题 2】 (据首、尾段可知。 B项张冠李戴,是 “存储系统或组件 ”,而不是“存储软件 ”; C项忽略了原文中的 “从 2006年开始 ”; D项忽略了原文中的 “等业界主流厂商 ”。强加了原因,无依据 ) 【小题 3】 (一、二段中对 “绿色存储 ”的解释推知。 A项 “越大越好 ”误,不合 “用最少的存储容量来满足业务的需求,从而消耗最低的能源。以绿色理念为指导的存储系统最终是存储容量、性能、能耗三者的平衡 ”; B项 “IT产品供应商应主要责任

12、”错,无依据。 D项 “价廉物美、省电省能、体积小而内存大 ”错,由“创新的绿色存储技术,将有效帮助我们节省开支和降低能耗,提高管理效率,承载海量数据 ”不能推出。 )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下面小题。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1)一年的日子,仿佛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平静地流淌。每个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自春到夏,经秋涉冬,便是河水由上游至 中游再到下游,次第流淌不息。水上风光,四时各异,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天静谧澄澈,冬天,皑皑白雪覆盖了冰封的河面。 (2)但这样说未免还是浮泛了些。须知天下的季节都是一样的,赤道南北,半球东西,当岁月之河从某一片土地上流过时,是什么使得它和其

13、他地方的河流不同?是船上的风帆,是波涛的颜色,还是飘荡在水面上的歌声? (3)对于这一片古老的、被称为华夏的、我祖先的土地,时光有着许多呈现自己的方式。其中之一,便是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 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因为它们的存在,日子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 (4)被称为中国人三大节日的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其他节日,名气虽然不如它们,但每一个也都有着丰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5)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节日

14、:二月二。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这个时节,阳气萌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适宜播种。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这个日子无疑是重要的。 “二 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作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 (6)当岸边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经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姑家院子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着,高远晴朗的天穹上,横亘南北的白

15、茫茫的银河两岸,哪是牵牛星,哪是织女星,一串轻轻的笑声。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时维仲秋,天空晴朗高远,空气清冽干爽,让人心思沉静笃定。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亲情惘惘,系念依依,这其间的深情厚意,岂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能够表达和传递的? (8)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

16、农历十二月初八 这一天,欢快登场。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丰收。 (9)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 古老的民俗节日还有很多,它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和农耕时代的生活、和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气根和分枝,独木成林,几乎遮蔽了数条街巷。 (10)如果说,岁月的累积形成了历史,那么,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就是在参与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的构建。当它们千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辈辈子民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传递,而逐渐累 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

17、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 这是一种不露声色的渗透,润物无声, 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已经潜夥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 (11)今天,地球已经成为一簇簇的村落,被飞机、轮船、网络紧密地编织为一体,同样牌号的汽车奔驰在不同大陆的道路上,同样的香水润泽着不同颜色的女性肌肤,电视荧屏上闪现的面孔,总是那几位走红的国际影视或体育明星。到处都是一样的东西,固然容易令人产生某种 “万物皆备于我 ”的虚幻感觉,但同时却又是多 么乏味。真希望在习俗、风尚都日趋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今天,每一片土地,每一个族群,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某种特性、某种区别性的特征。 (12)罗密欧手持玫瑰,在

18、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而张生、崔莺莺的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一份入骨的缠绵?正是这样的独特的地方,让我们确立了自身存在的真实感。即使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语言的人群中,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对于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的共同记忆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13)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 泛舟在岁月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 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它们让旅人得到暂时的憩息,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对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发出种种感悟。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从容、安适,感到一种和这条河流、这片土地的牢

19、固的维系 【小题 1】第 2段运用设问的表达效果是( 2分) 【小题 2】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和腊八节这四个节日来写? (4分 ) 【小题 3】第 10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分) 【小题 4】通读全文,分条说说民俗节日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5分) 【小 题 5】从全文看,题目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5分) 【小题 6】对全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文章开头描写春夏秋冬的水上风光是为了体现四时各异的情趣。 B文中民谚、古诗的引用增加了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俗节日生动、温暖充满情感和韵致的特

20、点。 C作者提到童年夏夜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牵牛织女星的事情,意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全文以时间为顺序,说明了民俗节日大体经历了形成、流传和衍生出更为丰富内容的过程。 E文中 “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 ”象征了我国民俗节日历史悠久。 F本文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文章富有诗意,启人深思。 答案: 【小题 1】引出下文对民俗节日的描写,强调各地区的民俗节日具有独特性,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 【小题 2】( 1)这四个民俗节日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照应了第一自然段。( 2)这四个民俗节日最能代表具有农耕传统国度人们的美好愿望,对丰收的渴望与喜悦,对爱情和亲情的追求,

21、具有丰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4分) 【小题 3】民俗节日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从我们童年开始就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行动,使我们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 3分) 【小题 4】 民俗节日呈现区域和轮廓,使生活充满节奏和韵律。 民俗节日使日子变得生动和温暖,充满情感和韵致。 民俗节日负载灵魂的喜悦和哀伤,使生活充满诗意。 民俗节日是铸造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认同感和历史归属感。 民俗节日为人生旅途提供栖息空间,让心灵得到安适和从容。( 1点 1分,答对 2点给 3分,答对 3点给 4分,答对 4点给 5分) 【小题 5】比喻。( 1分 )文本将一年的日子比

22、喻为一条长长的河流,将传统节日比喻为 “码头 ”,人生就是岁月河流上的行舟。( 2分)河流上的行舟不时停靠于河流边上一个个景色各异的 “码头 ”,旅人则借此暂时 “憩息 ”,更于心中贮藏诗意的沉醉,生发种种感悟。( 1分)用河流与码头紧密相依的关系,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我们与民俗节日的关系。(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6】 BF( 4分)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小题 5】略 【小题 6】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妖术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 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

23、,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 ”公骇应之。曰: “病者无害,君可危。 ”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 “君三日当死! ”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 “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 之。 ”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 !”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 以哀之 。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一漏向尽,更无死法。意欲就枕,忽闻窗隙率 有声。 急视之,一小 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 。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

24、,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斗之,遂 然脱扃,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 矣。公以剑拨矢 ,矢堕。欲击之。则又关 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进,刀中庭石,石立断。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

25、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公乱击之,声硬如柝。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 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 “此翳形术 也,犬血可破。 ”如公言,戒备而往。卜人又匿如前。急以 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 “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 (选自聊斋志异) 注 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 橐:一种口袋。 弯

26、:拉弓;指开弓射箭。 关:与上文的 “弯 ”意思相同。 翳形术:即隐身法。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静以觇之觇:暗中观察 B倚剑危坐危:端正 C烛之,则纸人烛:用烛光照 D卜之而爽爽:心里踏实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公乃自卜今君乃亡赵走燕 B才及地,急击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审视,则土偶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皆为犬血模糊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小题 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于公任侠勇武的一组是 ( ) 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 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 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 公方骇,鬼则弯矣 公

27、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 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 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 C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 D作者在文中批评了痴迷巫术的人,谴责了用巫术害人的人,这表明作者的思想相对于所处的时代还是比较进步的。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爱公者皆为公

28、惧,劝罄橐以哀之。( 3分) (2)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 3分) (3)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2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B 【小题 5】 ( 1)爱护于公的人,都为他感到害怕,劝他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哀求算卦的(给予解救)。( “罄 ”、 “哀 ”和句意各一分) ( 2)(于公)急忙往那儿一看,只见一个小人,扛着戈矛钻进来,跳到地上,就和真人一般高。( “荷 ”、 “及 ”和句意各一分) ( 3)(于公)才醒悟过来,那些鬼物都是算卦的派来的,想致人于死地,来证明他的卦术高明。( “方 ”、

29、 “遣 ”、 “神 ”各 0.5分,句意 0.5 分) 【小题 1】(爽:错) 【小题 2】( A项中两个 “乃 ”都是副词,分别是 “就 ”和 “却 ”的意思。 B项中两个“之 ”分别是代词 “他 ”和动词 “到 去 ”。 C项中第一个 “则 ”是副词,相当于 “原来是 ”,后一个 “则 ”是连词,可译为 “那么 ”。 D 项中两个 “为 ”都是介词,表被动) 【小题 3】( 说的是于公的生死观, 与任侠勇武无关, 是说的卜人。) 【小题 4】( “于公不迷信,更 不相信占卜 ”的说法不妥,假如他不相信,就不会给仆人占卜了。) 【小题 5】略 参考译文: 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

30、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明朝崇祯年间,他在北京参加殿试,仆人病得卧床不起,他很忧虑。刚巧市上有个高明的算卦先生,能判断人的生死,他想去替仆人问问吉凶。到了算卦先生跟前,还没等说话,算卦的就问他: “你不是想问仆人的病吗? ”他大吃一惊,就照实回答了。算卦的说: “病人倒没有什么妨害,你可危险了。 ”于公就让他给自己算算。算卦的给他算了一卦,很吃惊的说: “你三天之内当死! ”于公很惊讶诧异了半天。算卦的不慌不忙地说: “敝人有个小小的法术,你给我十两银子做报酬,我可以替你祈祷消灾。 ”他心想,生死已经定局了,一个小小的法术,怎么能解救呢;没有应声就站起来,想要往回走。算

31、卦的说: “舍不得这么一点小钱,你不要后悔,不要后悔! ”爱护于公的人,都为他感到害怕,劝他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哀求算卦的给予解救。于公不听。 一转眼就到了第三天,于公端端正正地坐在旅店里,静静地窥测动静,直到天黑也没有什么灾祸。到了晚上,他关上房门点上灯,倚着一把宝剑,还是端端正正地坐着。一更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也 没有死的征兆。刚要躺下睡觉;忽听窗缝有响声。急忙往那儿一看,只见一个小人,扛着戈矛钻进来,跳到地上,就和真人一般高。于公抓过宝剑跳起来,急忙迎头一击,剑飘空而没有击中。小人突然缩小,又去寻找窗缝,想要逃走。他迅速砍去,小人应手倒在地下。拿灯一照,原来是个纸人,已经被拦腰砍断了。

32、 于公不敢躺下睡觉,继续坐在凳子上等着。过了一个时辰,一个怪物穿窗而入,面目狰狞,像个恶鬼。它刚刚跳到地上,于公眼急手快,挥剑一击,断成两截儿,还都在地上蠕动着。于公怕它再起来,又连续砍击,剑剑都砍中了,而且中剑的声音不是柔软的肉体。仔细一看,原来是个泥塑的偶像,一片一片的,已经砍碎了。 于公就把座位移到窗下,不眨眼的瞅着窗缝。过了好长时间,听见窗外呼哧呼哧的好像牛在喘息,有个东西正在用力推窗户,房梁和墙壁都摇摇晃晃的,好像要倒塌。他怕被房子压住,心想不如出去和它决斗,就哗啦一声拔开门闩,奔了出去。只见窗外站 着一个大鬼,和房檐一样高;在昏暗的月光下,见它脸色黑得像煤炭,眼里闪烁着黄色的光;上

33、身没有穿衣服,脚上没有穿鞋子,手里拿着弓,腰里插着箭。于公刚一愣神,大鬼就射了一箭。于公用剑拨一下箭头,箭头就掉到地上;刚要挥剑还击,又射来一箭。于公迅速跳到一旁躲开,箭头穿进墙壁,发出响声。大鬼火了,从腰上拔出佩刀,挥动得呜呜风响,朝着于公劈下来。于公像猴子般敏捷,纵身往前一跳,大鬼的刀劈在阶石上,阶石立即断裂了。于公从它两腿之间钻过去,挥剑砍削它的脚踝骨,发出铿铿的响声。大鬼更火了,吼声如雷,转身又剁了一刀。于公又弯腰钻 过去。大鬼的刀落下来,砍断了于公的袍襟。于公已经钻到它的肋下,猛然砍了一剑,铿的一声,大鬼一个跟头跌倒了,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于公挥起宝剑,横七竖八地砍了一阵,发出敲梆子似

34、的梆梆的声音。拿灯一照,原来是个木偶,又高又大,像个人形。弓箭还缠在腰上,被刻画得面貌狰狞;被剑砍伤的地方,都流出了鲜血。于公害怕还有鬼怪前来伤害他,就点着灯烛等待天亮。这时他才醒悟过来,三个鬼物都是算卦的派来的,想致人于死地,来证明他的卦术高明。 第二天,于公把这个情况告诉给所有的朋友,和大家一起到算卦的地方。算卦的老远看见了于公,就隐蔽 起来让人看不见。有人说: “这是隐身法,用狗血可以破它。 ”于公依照这个说法,做好准备又去找算卦的人。算卦的又和上次一样隐蔽起来了。于公迅速把狗血泼到他刚才站着的地方,只见那个家伙,头上和脸上全被狗血浇得模模糊糊,眼睛亮闪闪的,像个鬼似的站在那里。于公就把

35、他抓起来,交给官府把他杀掉了。 异史氏说: “有人曾经说过,花钱算卦的人是傻子。世上有些人想从卦里得知吉凶,可是算了一卦之后,跟自己的生死丝毫不差的,有几个人呢?算一卦,如果和生死实际不符,就像没算一样。而且即使明明白白的告诉自己死期已经到了,算一卦又能怎么样呢 ?何况还有借别人的性命以证明他的卦术高明的,那不是更可怕吗?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古风 孤兰生幽园 李 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兰 陆 游 南岩路最近,饭时已散策。 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莸。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

36、 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 (l)两首诗中的兰花都有怎样的自然属性?( 2分) 答: (2)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答案: ( 1)生长在幽僻的环境,气味芳香。 (答出一点给 1分,共 2分。意思相近即可 ) ( 2)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答象征手法或借物喻人也可) (2分 )。借兰花生于幽园、被荒草埋没、无人欣赏的处境,表达了自己有才却无人赏识的忧叹(1分 )。陆诗则借兰花独处幽谷、不愿沦为世人玩物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权势、洁身自好的情怀 (1分 )。 (意思相近即可 ) 语言表达 提取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信息,选出三个关键词语。(

37、3分)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截至 2月 28日 10时,我国已从利比亚共撤出近 2.9万人。其中约 2500人已回国,约 2.3万人已安置 在第三国,约 3400人正在赴第三国途中。专家分析,此次撤侨是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大、情况最为复杂的一次,中国特色的海外利益保护机制正经受考验。 至少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国的海外撤侨机制已经经受住了考验。此次撤侨人数近 3万,是 1991年海湾战争时撤侨人数的 20几倍,再加上利比亚国内的形势非常不明朗,随时可能发生新的变化,从而导致撤离时间非常紧急。而正是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条件下,我国仅用三四天时间,就撤离出逾 2万同胞,占到在利比亚全部华人的 6

38、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高效率。 答: 、 、 。 答案:我国( 中国) 撤侨(撤侨机制) 经受考验(或高效率) (每个词语 1分,共 3分。写利比亚不给分,答时间紧、规模大给 0.5分,关键词语为文中原有词语) 有网络媒体盘点 2010年十大流行语, “神马都是浮云 ”位居榜首。 “神马都是浮云 ”意为 “什么都不值得一提 ”,一般表现人们对某件事情的不屑。对此语的流行,很多人拍手叫好,争相引用,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请你从修辞效果、思想内涵、社会意义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5分) 答: 答案: 这句话运用谐音,诙谐幽默。( 1 分)显示出对不如意的超然和豁

39、达。( 2 分)对于生活工作压力大的社会人来说,活用网络用语、积极从网络事件中寻找乐趣是一种很好的压力宣泄方式。( 2分) 这句话运用谐音,有很明显的调侃味道。( 1分)会有一种无从把握甚至陷入绝望的感觉。( 2分)表现出对现实的一种不满和对世界的虚无感,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2分)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漫画的主题。(不超过 40字)( 4分) 答案:示例一:商品名称运用谐音手法借助 “名人效应 ”现象泛滥。示例二:商品名称借谐音恶意篡改名人姓名促销产品造成不尊重他人的现象。示例三:讽刺商家 运用谐音手法借助 “名人效应 ”胡乱使用语言文字的严重现象。( 4分,答到 “运用谐音手法 ”得 1

40、分,答到 “借助名人效应 ”得 1分,答到 “现象泛滥 ”“促销产品造成不尊重名人 ”“随意组合语言文字的严重现象 ”之类得 1 分,语句通顺,无语病 1分。有其他思考角度,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注:开放性试题意思对即给分。 作文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 “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 我只是一粒尘埃 ,另一张上则写着 世界为我而造 。 ”的确, “我 ”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 “我 ”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 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咸败。 请以 “读我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 (l)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