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毕业班综合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1535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毕业班综合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1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毕业班综合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1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毕业班综合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1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毕业班综合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1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毕业班综合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毕业班综合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只按前 3题计分)( 6分) (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 。(庄子 逍遥游) (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屈原离骚) ( 3)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4) ,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名篇名句( 6分) ( 1)置杯焉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 ( 2)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4)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6分。每一横线 1分,凡错、漏、多字,该横

2、线不得分。任选 3题,多选则按前 3题计分。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咆哮苞米水疱刨根问底 B犄角畸形绮丽风光旖旎 C凋敝麻痹裨益刚愎自用 D放肆嗜好伺候恃才傲物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装扮一新的 “南海神号 ”仿古船引领着四十五艘彩船,从白鹅潭出发,驶向亚运开幕式主会场,沿途吸引了众多市民停下来驻足观赏。 B数据显示,我国的教育投入不但比不上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而且比不上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甚至还达不到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 C虽然接连受到南方雨雪、北方干旱及农资价格上涨等自然灾害的冲击,我国农产品出口却能延续去年底以来的的增长态势,保持较

3、大增幅。 D在首届广府庙会民俗文化大巡游活动中,数百名巡游队员同场献艺,醒狮、腰鼓、扇舞等七个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方阵格外引人注目。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广州话剧团演员的表演多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他们在舞台上的风采和表演功力与 “北 京人艺 ”的演员相比毫不逊色。 B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特立独行,致力创新,他制定出的电子商务竞争模式,成为众多电子商务网站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C在生活中,当困难与挫折袭来的时候,有的人心如止水,颓废沮丧,放弃追求;有的人则勇敢面对,百折不挠,永不言弃。 D对广州房价走势的预测,某些专家和权威部门的说法模棱两可,让不少持有观望心态的购

4、房者一头雾水,无法作出抉择。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室内装修设计师多利用装饰材料来 建筑空间的不足,比如客厅过大或过窄,就装上屏风、隔扇或镜子来改善其空间效果。 作为传统文化项目,上海文庙每年都以庙会的形式举行许愿活动,让莘莘学子在孔子像前表达志向,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 。 他本来就桀骜不驯,我行我素,受此冷遇,更不理会众人诧异的目光和主持人的劝阻, 扔下话筒,头也不回地走出会议室。 A弥补熏染径自 B弥补熏陶径自 C填补熏染径直 D填补熏陶径直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 杨禹 范敬宜走了。这位人民日报前总编辑

5、曾经说,来生还要做记者。 作为新闻人,老范一直站在新闻的开头。 1979年 5月 13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记者调查莫把开头当过头,采写者是该报农村部记者范敬宜。那时,老范刚刚结束了十几年 “右派 ”生涯,从务农的田间地头,回到省报的案头。那个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半年,国内掀起一股从 “左 ”边刮来的风,质疑一些符合三中全会精神的基层实践“做过头了 ”。 记者老范,凭新闻人的直觉写就此文。没考虑什么大背景,也没在字里行间埋什么伏笔,就是平铺直叙, “只是反映情况 ”,他后 来说。 忆老范,不能不提老黄,老黄名叫黄彩忠,当时是人民日报一名编辑。老黄把老范请到了北京,一起逐字逐句再推敲辽

6、宁日报的那篇头条。 几天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转发了莫把开头当过头,还配上了编者按。 1700多字的莫把开头当过头,从此作为新闻名篇,载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 范敬宜,从这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起,人生如同加了助推器,由辽宁日报、经济日报至人民日报,总编辑一路做过来。如果没有这位黄编辑,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位范总编辑。 1998年,在长江洪水刚刚退去的那个秋天,国内 很多媒体都在做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报道,那段日子,屡屡提及老范这篇莫把开头当过头的人,不在少数。 2008年,新闻界再做纪念改革开放 30周年的报道时,老范已经转而去清华执掌新闻传播学院了。 因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而迈入人生新境界,

7、因锐意创新而成就了自己的总编辑风格,因最后做了个教书匠,而真的回到了新闻生产线的开头。 报人老范去世的前一晚,电视人白岩松正在创新。在前一晚的亚运开幕式直播中,他创造性地 “用新闻方式解说亚运 ”,一时间成为新闻界热议的话题。电视人小白用一种站在新闻开头、奋力创新的姿态,于无意中 送新闻界老前辈一程,冥冥中,也算是令同仁赞许的一番临别之谊。 老范一辈子是报人的楷模,虽然没有从事过电视新闻工作,但也曾评说过央视新闻,言语间,以新闻基本规律为尺。 白岩松于转播之初就开宗明义跟观众一起建立 “五个时间纬度 ”2000 年的广州, 200年的海心沙岛, 20年的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 2年的从北京奥运

8、到广州亚运, 2小时的开幕式,其意义在于,这一刻,终于甩掉了羁绊电视新闻人已久的画面束缚,而大大方方地去搭建画面背后的新闻逻辑。 最终,屏幕上还是那些画面,而解说者也是评论者白岩松,为观众提供了比画面更丰 富的东西。这些东西,恰恰是电视新闻人过去不太看重、也不太善于驾驭的。他们习惯于用画面、用现场 “直给 ”;他们认为观众只会对精彩的视觉享受感兴趣,只能容忍屏幕外的只言片语,而不会有耐心去进入一段新闻逻辑。 这一次,白岩松和他的同事们首先让自己有了这个耐心。这是最新鲜的 “电视化表达 ”。事实上,他不过只是借用了报人们熟悉的新闻方法, 使电视新闻的屏幕在不断变大、变薄、变清晰之后,重新变得厚实

9、起来 。 报人老范,当年是这么评价电视新闻的:办报有很多好办法,如果被哪个聪明的电视人拿了去,电视新闻就更强大了。 报人老黄,最爱 说的一句话是:新闻人要时刻让自己新鲜着。 报人老范,最动情的一句话是: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莫把开头当过头。无论报人还是电视人,离自己的前方,都还有一段要奔跑的距离。大家都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多数人没有去清华听过范老师的课。但在他溘然离去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想下辈子还做记者的人,很快就会回来。 (选自 2010年 11月 16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小题 1】为什么说范敬宜一直 “站在新闻的开头 ”?请分点概述。( 4分) 【小题 2】文中画线语句的意思是

10、什么?对表现范敬宜的形象有何作用?( 5 分) 【小题 3】本 文的主要人物是范敬宜,却用了较大的篇幅写白岩松,你认为这样写好不好?请简述理由。( 6分) 答案: 【小题 1】 ( 1)因为他有敏锐的新闻直觉,能深入基层,探求真理。 ( 2)他能锐意创新,使新闻充满新意。 ( 3)他曾执掌清华新闻传播学院,培养新闻人。 4 分。答对一点分,两点 3分,三点 4 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 意思:电视新闻甩掉画面束缚,通过搭建画面背后的新闻逻辑,为观众提供了比画面更丰富的内容。 作用:印证了范敬宜对电视新闻的评价,表现了范敬宜对新闻规律的准确把握。 5分。答出句子意思 3分,作用 2 分。意

11、思对即可。 【小题 3】 示例一: 好。理由:( 1)这样写突出了范敬宜的新闻观对白岩松的影响,表现了他们作为记者的共同点(锐意创新,尊重新闻规律)。( 2)突出了新闻人的群体形象。( 3)打破了人物通讯写作的常规,使行文富于变化。 6 分。 “对白岩松的影响 ”1 分, “表现共同点 ”1 分, “突出群体形象 ”2 分, “行文富于变化 ”2 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不好。理由:( 1)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主要人物是范敬宜。应该选择能集中表现范敬宜形象特征的典型材料,不应该用较大的篇幅写白岩松。( 2)用大篇幅写白 岩松,容易喧宾夺主,无法突出范敬宜的形象。 6 分。答出文体和主要人物 2

12、分,文体特征 2分,不好的影响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法)雨果 与本文有关的情节:克洛德副主教垂涎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的美色,唆使养子伽西莫多拦路劫持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被官兵抓住,判鞭刑。 群众有等候观赏公开行刑的习惯,他们用观看邢台来消磨时间。 当伽西莫多给拖到刑台顶上的时候,当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的时候, 场内爆发了一阵笑声和喊声,人们认出他就是伽西莫多。 人家叫他跪在那块圆形底座上,他照着做了。人家脱掉了他的上衣和衬衣,直到露出胸膛,他也听之任之。群众看见

13、了伽西莫多赤裸的驼背,突起的胸脯,长着许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便爆发出一阵哄笑。正当大家笑闹的时候,施笞刑的大头目比埃拉爬上了平台,到了犯人身边。 随着轮盘的转动,比埃拉抬起胳膊,皮鞭挥起,发出水蛇般的嘶嘶声,一鞭又一鞭疯狂地落到那可怜人的肩膀上。人们看见成千条血水在那驼子的黝黑的肩膀上流淌,皮鞭在空中挥动时把一些血珠也溅到了观众的身上。伽西莫多脸上的呆笨表 情变成了痛苦和懊丧,他闭上独眼,把头垂到胸前,仿佛死去了似的。 轮盘停止了转动,施刑人停止了鞭打,笞刑算是执行完了。可是对于伽西莫多,这还未完事,他还要在刑台上示众一个钟头。当 “公诉 ”执行完毕,就轮到千万种私人的报复了。 “邪教的怪物!

14、 ”一个说。 “骑扫帚把的家伙! ”另一个嚷道。 “做个凄惨的怪笑吧。 ”第三个说。 成千种侮辱性的语句像雨点般落在他身上,场上处处都有人诅咒他,嘲笑他,向他叫骂,向他投石子。伽西莫多虽然耳聋,但他看得很清楚,群众的狂怒表现在脸上的并不比表现在话语里的少,向他投来的石子也能说明群众 是在哄笑。他愤怒、憎恨、失望,脸上布满了厚厚的阴云。 这时,他远远望见一个神甫骑着骡子经过,这可怜人的脸色就温和起来,一直控制着他的那种愤怒变成了奇特的充满了难以形容的甜蜜宽厚而温和的微笑。那神甫愈走近他, 他的笑容就愈加明显,愈加清晰,愈加光辉灿烂,简直像是不幸的人所崇敬的救主降临了似的 。可是当那头骡子靠近了刑

15、台,使骑在它背上的神甫看清了犯人是谁的时候,那神甫却低下眼睛,用两只踢马刺踢着骡子急忙转身走开了,好像在逃避一声耻辱的呼唤似的,他很不愿意在那种场合被一个不幸的人认出来并且向他致敬呢。 那个神甫正是 副主教克洛德。 伽西莫多的脸色黯淡起来了。微笑还在一片阴云间停留了一会,但那是痛苦的、无力的、带着深深悲哀的微笑 。 时间一点点过去,他在那儿至少待了一个半钟头,被人不停地折磨,虐待,嘲笑,投石子。突然,伽西莫多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他打破缄默,用嘶哑愤怒的如动物般的声音吼叫: “给水喝! ”这声悲惨的呼唤,并没有引起同情,反而使刑台四周的市民笑得更加厉害。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睛扫

16、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 “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给水喝! ”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 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 只见爱斯梅拉达一言不发地走近那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

17、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 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 “好极了,好极了! ” (节选巴黎圣母院,陈敬容译,有删改) 注 雨果( 1802-1885),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小题 1】小说多处描写围观者对伽西莫多的哄笑、侮辱,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4分) 【小题 2】文中划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伽西莫多怎样的心理?

18、( 5分) 【小题 3】本文标题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也有译为 “一滴水唤一滴泪 ”的,你认为哪个好?请简述理由。( 6分) 答案: 【小题 1】 ( 1)表现人性的丑恶,反映当时人们缺乏怜悯、良知的社会现实。 ( 2)反衬爱斯梅拉达善良与宽容的人性美。(或 “与爱斯梅拉达善良、宽容的性格形成鲜 明的对比 ”) ( 3)为结尾写人们良知的被唤醒作铺垫。 4 分。答对一点 2分,两点 4 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 ( 1)养父的出现,令他欣喜,让他看到被解救的希望,这种希望越来越强烈。 ( 2)养父的离去,让他感到失望,继而无奈、悲伤。 5分。答对一点 3分,两点 5分。意思对即可。

19、【小题 3】 示例一: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好。理由:( 1)突出伽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赠水的感激之情。( 2) “一滴水 ”体现了仁爱和人性,爱斯美拉达的 “一滴水 ”换来了伽西莫多的眼泪,而这又感动了周围的观众。 6 分。 “感激之情 ”2 分, “一滴水 ”的内涵2 分, “感动了周围的观众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 “一滴水唤一滴泪 ”好。理由:( 1)这样更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有爱斯梅拉达充满仁爱的 “一滴水 ”,才有伽西莫多充满 感激的 “一滴泪 ”。( 2)更能突出 “一滴水 ”对唤醒伽西莫多良知的作用。 6分。 “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 ”2 分,对 “一滴水 ”和 “一

20、滴泪 ”的关系解释合理 2分, “一滴水 ”的唤醒作用 2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儒学的解构和重建 李泽厚 我觉得对孔子、论语和儒学,似乎还需要做另一种工作,就是对这一 “半宗教半哲学 ”的文化神髓进行解构和重建。 首先是解构。解构有两个方面:宗教方面和哲学方面。这两方面是非常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譬如说,以董仲舒为代 表的汉代儒学,构建了一整套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 “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 ”宇宙观图式。这是哲学,但又不只是哲学;这是宗教,但又不完全是宗教。它欠缺一个到处活灵活现的人格神上帝来不断干预人世,但天人感应

21、、阴阳五行,却又是统辖、主宰、支配、制约整个政教体制的观念体系和意识形态,从 “官制象天 ”到医药占卜。后者到今天也还在影响人们的活动和心理。又譬如,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构建了以 “天理人欲 ”为核心的心性本体论。这当然是哲学,但又不只是哲学。它否认人格神的上帝,本身却是以一种不可违抗的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的道德律 令展示出来的后期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法规秩序。它统辖、主宰、支配、制约人们的行为举止、思想观念,甚至直到今天。 儒教的特征之一是将宗教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融成一体,形成中国式的 “政教合一 ”,并提升到心性本体论的哲理高度来作为信仰。 “教 ”在这里既是人文教育又是人生信仰。因

22、此解构方面,首先应是将伦理道德作为个体的内心信仰、修养和情感与作为社会的外在行为、准则和制度区分开来。同时,又由于情感信仰、理性思辨、制度设定等等各有不同的层面、位置和意义,所以还应该从原典儒学中定位和厘清,看看从孔子开始的儒学教义各个章句在哪 个层面上具有或不具有价值,恢复原典儒学例如论语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活泼、具体的人间情趣,这也就是我所说的 “情本体 ”。这样,对了解和消解传统以及今日中国的 “政教合一 ”或称 “政治宗教 ”,可能颇有好处。 第二,解构之后,再 “重建 ”否?在 “教 ”的方面,当然不必模仿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再去塑建人格神的上帝。但是否可以考虑回到 “天地国亲师 ”

23、 那松散而灵活、没有人格神上帝的儒学的 “宗教 ”传统呢?这个 “宗教 ”所具有的含糊性和开放性,使它可以有一个广阔的自由的解释空间。对老百姓,它可以包容对人格神的崇拜礼仪;对 “君子 ”们,它可以是某种心灵寄托、行为规范、生活归依。重要的是, “天地国亲师 ”不能复旧,它本身也需要一番解构和重建。例如需要把它从过去的政治宗教即 “政教合一 ”的传统中解放出来,它不应再是 “好皇帝 ”和 “君师合一 ”的政治体制和幻想信仰,恰恰应该在这里强调改 “君 ”为 “国 ”的重要意义,这 “国 ”不再指任何政府、政体、政制,而是指较含混而宽广地对历史 文化共同体的某种心理认同。于是, “天地国亲师 ”

24、便可以成为中国人对宇宙自然、家园乡土、父母夫妻、兄弟朋友、师长同学以及文化传统的某种道德和超道德的情感认同和精神皈依。它不再具有政 治的和社会性道德的性质功能,却具有准宗教性的功能和内容。如果今天从论语到菜根谭到三字经等等再作出某种新的摘录编选,重要的是加以新的解说发挥,它们不也可以与圣经、佛经和其他宗教读物一样起着同样的慰安人际、稳定社会、健康身心的功能作用吗? 在 “学 ”的方面,则似乎不必再去重建各种 “气 ”本体、 “心性 ”本体的哲学体系了。“情本体 ”可以替代它们。因为 “情本体 ”恰恰是是无本体, “本体 ”即在真实的情感和情感的真实之中。它以把握、体认、领悟当下的及艺术中的真情

25、和 “天人交会 ”为依归,而完全不再去组建、构造某种 “超越 ”来统治人们。它所展望的只是平凡人的身心健康、充分发展和由自己决定命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节选自论语今读前言,有删改) 【小题 1】下列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董仲舒、朱熹是中国不同时期的儒学代表,他们的学说都体现了宗教性与哲学性相互交织的特点。 B从中医和占卜的活动中,可以看出汉代儒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一直都在影响着中国人的体验和行为。 C从孔子的儒学开始,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的道德形式就始终影响着社会的观念体系和意识形态。 D今天读解论语,要把儒学从 “政教合一 ”中解放出来,发挥它在安慰人际、稳定社会等方面的

26、作用。 E “情本体 ”是重建儒学哲学体系的关键,即以领悟当下的和艺术中的真情为依归,建立新的学说。 【小题 2】对 “天地国亲师 ”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以它为例,旨在说明在 “宗教 ”方面,儒学要重塑人格神,让百姓去敬拜他。 B在 “宗教 ”方面它具有更为广阔自由的解释空间,需要摆脱政治宗教传统的约束。 C在更为宽广的历史中, “国 ”不再指任何政府,而是文化共同体的某种心理认同。 D它体现为中国人对自然、家园、亲人、师友及文化传统等社会性道德情感的认同。 【小题 3】根据文意,解释儒学为什么被称为 “半宗教 ”。( 3分) 【小题 4】在作者看来,怎样才能解构儒学?

27、请分点概述。( 5分) 答案: 【小题 1】 C E 【小题 2】 B 【小题 3】因为它像宗教一样,处处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思想观念,但却又没有一个到处干预人世的人格神。 3分。每横线处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 1)要清楚认识儒学在宗教方面、哲学方面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 ( 2)(在 “教 ”方面)要将宗教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区分开来。 ( 3)要从原典儒学中重新界定那些具有人间情趣价值的内容。 5分。答对一点 2分,两点 4分,三点 5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C. “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的道德形式 ”是从汉代儒学中开始体现,在作者看来, “孔子的儒学 ”并不具备此形式。

28、 E .作者认为,不必重建儒学的哲学体系,用 “情本体 ”代替即可,更不需 “建立新学说 ”。) 选对两项 5分,选对一项 2 分,多选不给分。 【小题 2】(原文指出 “天地国亲师 可以有一个广阔的自由的解释空间 ”,但“要把它从过去的 政治宗教即 政教合一 的传统中解放出来 ”,本选项与原 文意思相符。 A原文说 “在 教 的方面,不必模仿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再去塑建人格神 ”,而选项却说 “可以重塑人格神 ”,与原意相悖。 C文中说 “较含混而宽广地对历史 ”,这是指如何对待历史的,而选项中 “在更为宽广的历史中 ”是指怎样的历史,与原文不符。 D文中说 “它不再具有政治的和社会性道德的性

29、质功能 ”,所以 “社会性道德的情感认同 ”与作者观点不符。)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张公洞记 王世贞 由义兴而左泛,泊湖。湖者,洞所从首径也。夜过半,忽大雨,滴沥入蓬户。余起, 低回久之。质明始霁。从行者余弟敬美,燕人李生,歙人程生,郡人沈生、张生。可四里许,抵洞,始隆然若覆墩耳。 张生者,故尝游焉,谓余当从后洞入,毋从前洞。 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 。意尽而穿横关,险狭甚多,中悔不能达。余乃决策从后入。多列炬火前导,始委身一窍,鱼贯而下。渐下渐滑,且峻级不能尽受足。后趾俟前趾发乃发,迫则以肩相辅。其上隘,又不能尽

30、受肩。如是数十百级,稍稍睹前行人,如烟雾中鸟;又闻若瓮中语者。发炬则大叫惊绝。巨万乳皆下垂,玲珑晶荧,不可名状。大抵色若渔阳媚玉,而润过之。稍西南为大盘石 ,石柱踞其上。旁有所谓床及丹灶 、盐廪者。稍东,地欹下而湿,迹之则益湿,且益洼不可究,即所谓仙人田也。 回顾所入窍,不知几百丈,荧荧若日中昧,时现时灭。久之,路几断。其下穿不二尺所,余扶服过,下上凡百余级。 忽呀然中辟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刺人眼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 。石状如潜虬,如跃龙,如奔狮,如踞象,如莲花,如钟鼓,如飞仙,如僧胡,诡不可胜纪。余时惫,足益蹇,强作气而上,至

31、石台,俯视朗然。 洞之胜,至是而既矣 。 张公者,故汉张道陵,或曰张果 ,非 也。道陵事在蜀颇著。许询贻逸少书称:“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 汉末得道之徒多在焉。 ”此亦岂其一耶?王子曰: “余向所睹石床、丹灶、盐米廪及棋局者,仿佛貌之耳。乌言仙迹哉 ! ” (选自王世贞文选,有删改) 注 丹灶:炼丹的灶。 张果:即张果老,唐代道士。 左元放:东汉末年方士左慈。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名状命名 B迹之则益湿追踪 C诡不可胜纪怪异 D仿佛貌之耳表现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低回久之而润过之 B鱼贯而下地欹下而湿 C且峻

32、级不能尽受足且益洼不可究 D石柱踞其上此亦岂其一耶 【小题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湖者,洞所从首径也 B张生者,故尝游焉 C即所谓仙人田也 D张公者,故汉张道陵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湖留宿时,因为半夜下起了大雨而焦急徘徊,难以入睡,等到天亮雨停,才和五位同伴走了四里多路,抵达张公洞。 B作者一行从后洞进入,沿着陡直湿滑的石阶艰难地向下行走,途中看到了晶莹的乳石和前人用过的石床、丹灶、盐廪等遗物。 C张公洞狭窄险隘,低洼潮湿,洞里的乳石色彩缤纷,形状怪异,这使作者一行能既享探险之趣,又欣赏到奇幻壮丽的景观。 D作者根据游洞

33、经历和张道陵的事迹,指出 “张公 ”既不是汉代的张道陵,也不是唐代的张果老,澄清了张公洞的有关传言。 【小题 5】断句和翻译。( 10分) ( 1)用 “/”给下列文段断句。( 3分) 忽呀然中辟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刺人眼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 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7分) 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 4分) 洞之胜,至是而既矣。(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B 【小题 5】 ( 1)忽呀然中辟 /可容万人坐 /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 /为五色 /刺

34、人眼 /大者如玉柱 /或下垂至地 /所不及者尺所 /或怒发上 /不及者亦尺所 /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 3 分。每错、漏三处扣分,扣完为止。 “石乳之下垂者 ”后可断可不断。 ( 2) 不从前洞进去,是因为前洞道路很宽,一看游兴就全尽了, 再也没有余味。 4分。 “所以 ”分, “辄 ”分,大意 2 分。 张公洞的美景,到了这里就游完了。 3分。 “胜 ”分, “既 ”分,大意分。 【小题 1】( A说出。 B踩,踏。 D与 ,相似。而且,表并列,连词。 A. 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助词 /它,代词。) 【小题 2】( B. 表修饰,连词 / 而且,表并列,连词。 D. 它的,代词 /其中的,

35、代词。) 【小题 3】(非判断句。 A、 C、 D三句均是判断句。) 【小题 4】( “石床、丹灶、盐廪等 ”是钟乳石的形状,并不是前人用过的遗物。) 【小题 5】略 参考译文: 从宜兴向东泛舟而行,在湖停泊。湖是去张公洞首先要经过的地方。半夜过后,忽然下起了大雨,雨点滴滴答答从船蓬窗口飘入。我起身在船仓内徘徊了很久。天亮的时候雨才停下来。跟我同行的有我的弟弟敬美,燕地人李生,歙县人程生,以及当地人沈生和张生。大约走了四里多路,到达了张公洞,从洞口看,它隆起的样子像翻倒的土堆。 张生从前曾经游历过张公洞,他告诉我应该从后洞进去,不要从前洞进去。不从前洞进去,是因为前洞道路很宽,一看游兴就全尽了

36、,再也没有余味。游兴尽了再走通向后洞的过道,那里危险而狭窄的地方很多,可能中途后悔,而最终 不能到达。我于是决定从后洞进去。多举些火把在前面引路,起初,我们弯腰走进洞穴,像鱼群那样一个接着一个向下走。越朝下走,路越滑,而且在陡峭的石级上不能完全站稳双脚。后脚要等前脚挪开后才能迈出,道路狭窄的地方,就用肩膀助力,(帮助脚踩到下一级)。洞穴的上面狭窄,所以朝下走时,肩膀也不能完全用力。像这样走了一百多级,渐渐看到前面行走的人,像烟雾中的鸟儿;又听到他们像在瓮中说话的声音。我们举起火把,惊叫起来,眼前的景物令人叹为观止。巨大的成千上万的石乳都向下垂着,玲珑闪亮,妙不可言。大体上它们的色泽像是渔阳的美

37、玉, 而且比它更温润。偏西南有座大盘石,高大的石柱蹲踞在它上面。旁边有所谓的石床和丹灶、盐仓。偏东一点,地面向下倾斜着,而且很潮湿,踩上去就更觉得湿,而且更加低洼,深不见底,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仙人田了。 回头看看我们走进的洞穴,不知道有几百丈深,洞里微光闪烁,像昏暗的日光,时有时无。走了很久,路也几乎没了。在石阶下穿过不到二尺宽的地方时,我只能匍匐而过,上上下下总共有一百多级台阶。忽然洞里变得大而开阔,可以容纳上万人坐下来。那些下垂的石乳,更加奇特了。它们呈现出五彩的颜色,明亮得刺眼。大的石乳好像玉石柱子,有的向下 垂着,离地只有一尺左右;有的像怒发一样向上立着,与洞顶之间的距离也只有一尺左右;

38、有些下垂的石乳和上立的石乳之间还未相接,中间只能容下一根头发。石乳的样子像入海的苍虬,像跃起的巨龙,像奔跑的狮子,像蹲着的大象,像莲花,像钟鼓,像飞舞的神仙,又像异域的僧人,形状怪异,不能全部记下来。我当时很疲惫,双脚越发行走困难,勉强振作精神向上攀登,到了石台,再向下看时,一切都那么清楚。张公洞的美景,到了这里就游完了。 张公就是从前汉代的张道陵,有人说是(唐代的)张果老,其实是错误的。张道陵的事迹在四川很出名。(而张公洞在江 苏)许询给王羲之的信中说: “这里是神仙住的地方,长满灵芝草,左慈等汉代末年得道之人多在这里住过。 ”这难道也是其中的一种说法吗?我说: “我之前所看见的那些石床、丹

39、灶、盐仓、米仓和棋盘,只是大体上像那些东西罢了,怎么说是神仙的痕迹呢!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 春寒 陈与义 陈与义 海棠脉脉要诗催, 二月巴陵日日风, 日暮紫绵 无数开。 春寒未了怯园公 。 欲识此花奇绝处, 海棠不惜胭脂色, 明朝有雨试重来。 独立 飨赣曛小 br注 写于 1125年北宋时期。 紫绵:最名贵的海棠品种。 写于 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 园公: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 1)这两首诗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咏海棠?请指出并分别举例。( 3分) ( 2)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4分)

40、答案: ( 1)拟人。第一首例句:海棠脉脉要诗催。第二首例句: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 飨赣曛校 3分。修辞手法 1分,例句各 1分。 ( 2)第一首诗通过写海棠的脉脉含情、灿烂妩媚,表达了诗人对海棠无限的喜爱和欣赏。第二首诗借海棠不惧春寒、独立风雨的傲然之态,寄托了诗人虽处家国离乱之中却仍不畏艰 难困苦、忠贞爱国的情怀。 4 分。形象特点各 1 分,思想感情各 1分。意思对即可。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 6分) 广州地铁线路图 思捷陪导师到广州参加学术会议,准备从广州火车站乘地铁前往广州东站。他们站在地铁线路图前商量搭乘路线。 导师说: “这么多线路,怎么走才

41、最便捷呢? ” 思捷说: “我想应该 ” 导师说: “照你这么说,我们应该乘 5号线 在珠江新城站转 3号线吧。 ” 思捷说: “ ” 导师说: “那你说说看。 ” 思捷说: “ ” 导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答案: ( 1)选转乘次数和经过站点最少的线路。 ( 2)这样走有点远,还有一条线路,您看怎么样? ( 3)坐 5 号线在杨箕站转 1号线,只要 8个站就到了。 6分。每处 2 分。第一处点出 “经过站点最少 ”2 分,第二处委婉否定导师的线路 2分,第三处答出最便捷的线路 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6分) 2011年春运期间,宁波北仑 64岁的陈杏娣老 人,推着三轮车

42、,为春运中数千名排队买票者递上一碗碗白米粥。一名受助者用手机拍下送粥场面,发到网上,引发网络热议。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等上百家网站纷纷转载相关新闻。陈杏娣老人被网友亲切地称为 “送粥奶奶 ”。 请根据以上材料,撰写一段文字,赞颂陈奶奶的行为。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含标点不超过 50字。 答案: 示例一:凛冽的寒风,滚烫的米粥,温馨的笑容。陈奶奶送来的只是热粥吗?不,是满满的爱心! 示例二:寒风中,一碗碗热粥,就是一股股暖流。陈奶奶送来的不只是热粥,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真情。 示例三: “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奶奶送粥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却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人间的大爱。 6分。内容 3分,其中行为 2分,赞颂 1分;形式 3分,其中语言生动 2 分,修辞 1分。超过字数扣 1分。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曾经有人说,阮籍、郑板桥、布鲁诺是另类;也有人说,韩寒、李宇春、丁俊晖是另类;还有人说,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广州亚运会的 “水上开幕式 ”很另类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 “另类 ”有关的经历或你对 “另类 ”的看法,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