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卷.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1540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 10月月考语文卷 其他 诗文填空( 8分,每空 1分) 问君西游何时还? 。(蜀道难) 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 空闻虎旅传宵柝, 。(马嵬) 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过秦论)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定风波) ,尽西风,季鹰归未?(水龙吟)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魁梧 /侮蔑褶皱 /覆辙阴霾 /黧黑发轫 /荏苒 B木屐 /及笄眩晕 /漩涡绀青 /宵旰僭越 /谮言 C裹挟 /颉颃扼要 /花萼巨擘 /薜荔摈弃 /

2、摒除 D蜃气 /桑葚踊跃 /炫耀坍圮 /枸杞饯别 /栈道 答案: A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吹法螺顺口遛集腋成裘揆情度理 B七弦琴新纪元叠床架屋扪心自问 C烂滩子眼中钉回光反照民脂民膏 D盥洗室檠天柱胶柱鼓瑟数典忘祖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到过年,灯光照旧明,鱼肉照旧吃,爆竹照旧响,春联照旧贴,恭喜的话照旧说,新衣新裳照旧穿,这样陈陈相因的生活延续了百千年。 B月圆之夜,一棵立在北印度的菩提树缓缓飘落下无数艳丽的花朵,柔和地覆盖在一个青年的双肩上,菩提树荫下的觉者释迦,正参透宇宙万有的奥义。 C资本论是一个海,人类社会的全部知识,经过

3、了在历史河床上的长途奔流,又经过了在各种学科山林间的过滤吸收,最后都到马克思的脑海里加以汇集起来。 D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都江堰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 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 今年8月 7日遭到特大泥石流的袭击,给全县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B当参加江西师大 “重走校址路 ”自行车骑行活动的 70名师生历经艰辛终于到达瑶湖校区的时候,受到了等候在此的近千名师生的热烈欢迎。 C漫长的人类历史,我们每个人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但匆匆并不等于平

4、凡,虽来去匆匆,应该像流星一样,也要放出光芒。 D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报告,生动地再现了许多感人的场面,充分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不管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在抗洪抢险的危急关头,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舍小家为大家,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优秀品质。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合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有人发出设立中国手书日的号召,呼吁人们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放弃手机、 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用手书方式写一封家信,抄写几首古诗词等。 B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陆宗达告诉我们: “氏族社会中,处置战败的敌人男女有所不同: 男子被杀死, 妇女则作为妻子被收养入族,其实也就是奴隶 ”(训

5、诂简论)。 C本书值得称道之处就在于,让人在阅读时,不自觉地感受在黑暗中渴求并寻找 光明的心境 生命与金钱的抗争,尊严与权势的较量,智慧与阴谋的相持。 D初阳斑斓而温暖,采桑女起落的素手,正合着禅僧说的: “体露金风 ”,提篮篓的 年轻身影缓缓移动,在时代的风景里冥冥地消磨思绪和青春。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对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在当阳县截住刘备,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 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连杀 50员曹将,喝断当阳桥,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三国演义) 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宝钗。宝钗看见通灵

6、宝玉上面的字,念道: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莺儿说这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红楼梦) C高老头带着自己的遗恨死去了,拉斯蒂涅草草埋葬了高老头,也埋葬了自己最后的一滴温情的眼泪,他面对着巴黎的富人聚集区说: “现在咱们俩来拼吧! ”此后,拉斯蒂涅有了自己的贵族头衔,成了无耻的政客,开始了自己的辉煌。(高老头) D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巴黎圣母院) E鸣凤与觉新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

7、给 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 与觉新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制吞噬了。觉新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家) 答案: A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每小题 3分) 消费也有个道德问题 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也日新月异、形式多样。但是,一些不合理或有违道德要求的消费现象也比比皆是,归结起来,主要有过度消费、身份消费、奢侈消费、高碳消费等。这些不合理的消费现象是由许多原因综合而成的,道德缺失则是其中的 重要因素。实际上,现实中的生活消

8、费不是经济学所理解的纯而又纯的物质消耗过程,而是一种内涵着道德理念、伦理关系、精神境界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要求生存、谋发展、促完善,消费一定的生活资料是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通过生理代谢和精神代谢,人不但可以维持生命、积蓄精力、强健身体,还可以储备知识、活化思维、吸纳价值。当然,消费何种质量的生活资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人的体质、心理、素质、能力和品质。在消费对象的选择上和在消费方式的实现上,就存在一个合不合理、健不健康的问题。什么是健康合理的消费,什么又是道德的消费, 这不仅是个生活智慧上的问题,也是一个道德认识上的问题。 首先,需要的满足和实现取决于人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取决于人对

9、 “应当如何生活 ”和 “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的回答;其次,需要的满足和实现取决于人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人的体力、精力和思维水平,也包括人的生活经验和支付能力;最后,需要的满足和实现还取决于人的价值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只不过是人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倘若倒过来把手段当做了目的,那么,结果就会蜕变成是商品在消费着人、奴役着人。 随着全球经济产能的大规模扩张和人类消费能力的急剧膨 胀,人们对未来的能源使用前景和自然生存环境产生了危机感。为了维持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活消费必须有所节制,必须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必须更加符合一定的道德价值要求。归结成一个思路便是

10、:要开源节流。要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用好能源;同时,在满足一定消费需求的条件下,转变不环保、不生态、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把生活消费限制在合理可控的范围之内。 道德性消费不仅是推动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还是协调 和促进合理人际关系的消费,是和谐消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消费资料一定的条件下,有些人的多消费就意味着另一些人的少消费。这说明,消费资料和消费需要之间会构成一对矛盾,不同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方式会牵动到一定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消费行为对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拨动还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观

11、念和消费态度,甚至是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过度消费、身份消费和奢侈消费往往会诱发有些人的消费攀比心理和等级观念,影响社会和谐。所以,道德的消费就应该是促进社会人际和谐的消费,从而是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的消费方式。应当知道,所有正当的消费品都是劳动者的劳动结晶,没有劳动者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分工协作,就不会有丰裕的劳动产品可供选择;反之,若是消费者都不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大肆挥霍,骄奢淫逸,那么最终或许也就不会再有消费品可以选择了。 搞清楚消费的社会属性和功能作用,目的还是为了找到一种符合道德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美好生活。就目前来看,低碳消费方式无疑正是这种消

12、费模式最新、最集中的代表。低碳经济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在低碳消费问题上,我们要将其厘定在合理的位置上,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功效。从根本上 讲,提倡低碳消费并不是要降低生活标准,而是要倡导一种环保、人本、和谐的道德价值观。 【小题 1】下列关于 “道德性消费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德性消费是推动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消费。 B道德性消费是协调和促进合理人际关系的消费,是人与人和谐的消费方式。 C道德性消费是降低自己消费需求以满足别人需求的人与社会和谐的消费方式。 D道德性消费是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消费方式。 【小题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

13、思的一项是( ) A由于部分人们道德缺失,社会上就产生了过度消费、身份消费、奢侈消费、高碳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现象。 B现实生活中的人要维持生命、保养身体、学习知识、完善自己,不仅需要生理代谢,还需要精神代谢。 C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用好能源,转变不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符合道德性消费的理念。 D所有正当的消费品都是劳动者的劳动结晶,合理适当的道德性消费其实就是尊重劳动者的正当劳动。 【小题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是纯而又纯的物质消耗过程,并不符合现实中的生活消费现象,因此倡导低碳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与经济学无关。 B为

14、了维持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活消费必须有所节制,应该降低生活标准由高碳消费转为低碳消费。 C奢侈消费只要不诱发人们的攀比心理和等级观念,不影响社会和谐,还是可以提倡的,因为它能够促进奢侈品生产厂家的发展。 D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是人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如果把手段当做了目的,就会蜕变成商品在消费着人,比如社会上出现的 “房奴 ”“车奴 ”现象。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每小题 3分) 老廖一整夜都睁着眼睛坐在值班室的电话机旁。 昨天中午,突然接到从青海来的电话,说地质学家彭工当天下午到达山下的火车站,请接站。

15、老廖一下懵了头。疗养院的大客车和面包车上午都送疗养员们到山下的风景点去了,不到傍晚回不来。留在家里的一辆备用小车,被韦局长要去了。当时,大客车和面包车都满员,韦局长提出派小车。虽然让面包车上的工作人员给他腾个座位是没有问题的,但老廖估计不会有人上山,还是满足了韦局长。皆大欢喜总是好事,韦局长所在的那 个省的科技局在疗养院基建的时候给过许多支持,更不好意思让人家觉得怠慢。 却偏偏出了例外!又偏偏出在彭工头上。彭工是中国盐湖地球化学的创始人之一。有关他的报道,老廖读过很多:上世纪 50年代从国外回来,直接就去了柴达木,此后在那里一待就是好几十年,足迹遍及青海、西藏、内蒙、甘肃、宁夏,大半时光都在终

16、年不见绿色的盐湖度过。中科院在庐山建了这个疗养院之后,不知动员过他多少次来疗养,每一次他都谢绝了。哪座山能同千里昆仑、万仞唐古拉、冰雪冈底斯、天外喜马拉雅媲美?在中科院今年发来的疗养员名单中,老廖见到了彭工的名字 ,心里一样没抱什么指望,尽管对见到他几乎有一种渴望。 他却来了。这一次,他不得不来。半年前,体检发现他的心脏 “传导阻滞,心跳过缓 ”。他说,我立个字据吧,死了和组织无关系,又一次领着考察队去了西藏盐湖。他后来住了一个月医院。出院后,被强行要求来庐山疗养院。人们希望借助这里丰沛的生命气息,借助这里经由大量针叶林的尖端放电产生的大单位的负氧离子,使他得到一次充分的休养生息。 整整一下午

17、,老廖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向有关系和没有关系、说得上话和说不上话的单位借车,结果电话挂了个遍,毫无希望。正当旅游旺季,哪个单位的车也不会闲着。只有请山下风景点转告疗养院的陪同,让韦局长坐的那辆小车去接彭工。 结果非常糟糕。韦局长很不高兴,他不相信这么大个庐山就挤不出一辆车。而且,接他时用的是面包车 当时他一行有好几个人,接彭工为什么就必须用小车?要知道,他虽然是行政领导,也是申报了院士的。他把住车门,理论了好半天,等司机急急忙忙把小车开到火车站,最后一批旅客已经走出车站广场。 司机在车站里外找了个遍,没有见到彭工的影子。彭工的去向只有几种可能:要么误了车或者又一次改变了主意;要么被山下什么单位

18、接走;要么自己上了旅游车 如果没有意外,他应该会来个电话。 老廖一整夜等的,就是这个也许会来的电话。负责好科学家的疗养,真不是一件轻松事。当初调老廖来筹建这个疗养院,他就很犹豫。责任太大了! 窗外,黑了不知有多久,好像有 100年。老廖就坐在这 100年的黑暗中静听着山风在树林中穿过,虫子在草丛中鸣唱,越来越浓重的夜雾淅淅沥沥,疗养楼隐隐传出鼾声。后来天渐渐亮了。阳光穿过稠密的树林倾泻下来。一切都像往常一样:清新、明亮、温馨、欢快,但老廖却不知为什么老想哭。 下面有人喊他,喊声很急。莫非是彭工到了?他猛地站起,推开窗户: “什么事 ? ”“餐厅里吵起来了。 ”争吵的双方是食堂管理员和韦局长。韦

19、局长昨天从山下回来开始腹泻。他认为他腹泻的原因是食堂的饭菜有问题。 “假如腹泻不普遍,那就还得找别的原因。比方说,你昨天是不是喝过泉水了? ” 疗养员因为喝泉水引起腹泻的事经常发生,尽管疗养院一再提醒告诫,还是有人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 “这跟泉水有什么关系?你自己看看你们做的饭菜! ” “哪个,哪个说我有问题? ”人群后面忽然一声大喊,食堂大厨挤进来。他40来岁,很粗壮,两只袖子卷得老高的手沾满了面粉,紧紧抓着一支擀面杖。“你再说一遍,我 有什么问题? ”大厨横眉立眼,上上下下打量韦局长。 韦局长不由得后退了一步: “我没有说你,我说的是饭菜。 ” “饭菜都是我做的。我自己吃了,拉的屎你嚼都嚼

20、不烂。你拉肚子,关我屁事! ” “住嘴! ”刚走进餐厅的老廖大喝。 但是事情已经无可挽回。 “无法无天,无法无天!这么一团糟,怎么会不把大科学家给弄丢了!送我走,立刻! ” 韦局长今天的火气,显然是昨天下午调走了小车引起的。 “大科学家 ”指的自然是彭工。老廖心里一阵刺痛。 上了小车的韦局长不停地长吁短叹:居然弄了这么一帮人来管理疗养院,科 学家来这里谈何疗养,简直就是受迫害。可怕,这么粗暴,难以想象 坐在司机旁边的老廖只有沉默。他没有守住自己的责任。毕竟,他是院长,派不派小车,决定权在他手里。 “我看彭工不来倒是对了。何苦来受罪呢 ” 韦局长没完没了。 “停车! ”老廖突然喊。车子怪叫一声刹

21、住了。 老廖发现了一个人。那个人秃顶,两腮下塌,在庐山早晨一尘不染的阳光下,沿着牯岭街心公园的小道,向园门外缓缓走来。 老廖直直地盯着这个离车窗越来越近的人。 不错,是他,是彭工,是那个照片一再在报纸上登过的地质学家。 老廖推 开车门,跳出去 “ 请问,您是彭工? ” “是啊,您是? ” “我是疗养院的。我们昨天中午接到你要来的电话,可把我们找苦了。 ” 老廖的两条腿微微发抖。 “哎 呀, ”彭工声音喑哑, “抱歉,抱歉!我该主动跟你们联系的。 ” “您来了就好。 ”老廖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我昨天就上山了,坐旅游车上来的。天快黑了,我想你们都该下班了,不好去麻烦你们。 ” “您在哪里过夜的呢

22、? ” “那里。 ”彭工回过头,指了指街心公园的草地。草地上,还有一些从山下带着席子和毯子来的露宿者横七竖八地躺着。几乎是清一色的青年男女。 “这里真绿,绿得醉人。不像我们那里,坐车跑几天也看不到一点绿色,有时候忽然发现一棵小草,全车的人都要下车来,围着看个半天。 ” 彭工仰起清瘦枯槁的脸,陶醉地眯着眼睛,两边塌陷的腮帮子翕动着。 “我昨天睡得真好。 ” “彭工 ” 老廖的泪水夺眶而出: “苦了您了! ” “苦?怎么会苦?我喜欢露营,在戈壁滩露营惯了。这里枕的、垫的是这么厚的绿草,享受得很,简直就是奢 侈了。 ”彭工像儿童一样笑着。 老廖一把从彭工手上拿过行李箱,走回车子,拉开后车门,对里面的

23、韦局长说: “跟您打个商量,请您下车来等一等,我把彭工送回疗养院,再来送您下山,行吗? ” 车子里没有回答。 前面,碧蓝碧蓝的天空下,雪一样洁白耀眼的庐山瀑布云,正从日照峰那一面翻越过来,波涛汹涌,漫无边际,滚滚而下,牯岭一带所有的峰峦、峡谷、树林、溪流、屋舍、楼亭很快就淹没在似有若无的缥缈中了。 【小题 1】分析小说划波浪线部分环境描写的特点与作用。( 4分) 【小题 2】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 5分) 【小题 3】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6分) ( 1) 哪座山能同千里昆仑、万仞唐古拉、冰雪冈底斯、天外喜马拉雅媲美? ( 2) 车子里没有回答 【小题 4】请

24、为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小题 1】以夸张、比拟、对比等手法,( 1分)描写了庐山夜色的安宁、闲适和黎明的生机盎然;( 1分)烘托了老廖内心的焦虑、不安与愧疚,( 1分)为后文情节的转换做铺垫。( 1分) 【小题 2】 答小说主人公是彭工的,( 2分) 性格特点:一心扑在事业上;随和,朴实;对人真诚、善良(答到 1 点给 1 分,答到其他 点,言之成理也可;共 3分) 答小说主人公是老廖的,( 1分) 性格特点:认真负责,忠于职守;为人周到,热情 (答到 1点给 1分,答到其他点,言之成理也可;共 2分) 答小说主人公是韦局长或其他人的,不给分。 【小题 3】(

25、 1)转述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对自然与事业的热爱与忠诚,( 1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1分),回答了读者的疑问。( 1分) ( 2)此时无声胜有声,( 1分)表现了车子里的人内心的震撼,( 1分)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1分) 【小题 4】 以 “庐山瀑布云 ”为标题,揭示象征意义的,言之成理,给 6分; 以 “责 任 ”“疗养 ”等内容为标题的,言之成理,给 4分; 以 “科学家 ”或 “老廖 ”等职务、人名为标题的,言之成理,给 3分; 以 “真没想到 ”“巧合 ”等情节为标题的,言之成理,给 3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荥阳郑德懋,尝独乘马,逢一婢,姿色甚美,马前拜云

26、: “崔夫人奉迎郑郎。 ”鄂然曰: “素不识 崔夫人,我又未婚,何故相迎? ”婢曰: “夫人小女颇有容质,且以清门令族,宜相匹敌。 ”郑知非人,欲拒之。即有黄衣苍头十余人至,曰:“夫人趣郎 ”进辄控马,其行甚疾,耳中但闻风鸣,奄至一处,崇垣高门。郑立于门外,婢先白,须臾,命引郑郎入。进历数门,馆宇甚盛。夫人著梅绿罗裙,年可四十许,姿容可爱,立于东阶下。侍婢八九。郑趋谒再拜。夫人曰: “无怪相屈耶!以郑郎清族美才,愿托姻好。小女无堪,幸能垂意。 ”郑见逼,不知所对,但唯而已。 向暮,一婢前白,女郎已严妆讫。引郑郎出就外间浴以百味香汤左右进衣冠履佩。美婢十人扶入,女年 十四五,姿色甚艳,目所未见。

27、郑遂欣然,遂成礼。明日,夫人命女与就东堂,女善弹箜篌,曲词新异。郑问所迎婚前乘来马,今在何许,曰: “今已反矣。 ” 如此百余日,乃白夫人曰: “家中相失,颇有疑怪。乞赐还也。 ”夫人曰:“适蒙见顾,良深感慕。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分离之际,能不泫然。 ”郑亦泣下。乃大宴会,与别曰: “后三年,当相迎也。 ”郑因拜辞。 郑乘马出门,倏忽复至其家。其家人云: “郎君出行后,其马自归,不见有人送来。 ”郑始寻其故处,唯见大坟,旁有小冢。其左右人传: “崔夫人及小郎墓也。 ”郑尤异之,自度三年之期, 必当死矣,后至期,果见前所使婢乘车来迎。郑曰: “生死固有定命。苟得乐处,吾复何忧。 ”乃悉分判家事

28、,预为终期。明日乃卒。 唐 张读宣室志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耳中但闻风鸣,奄至一处奄:突然 B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涂:通 “途 ”,道路 C向暮,一婢前白向:对着 D乃悉分判家事,预为终期悉:详尽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年可四十许其可怪也欤 B郑见逼,不知所对适蒙见顾,良深感慕 C乃悉分判家事乃大宴会,与别 D何故相迎 无怪相屈耶 【小题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且以清门令族,宜相匹敌 B姿容可爱,立于东阶下 C倏忽复至其家 D明日乃卒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

29、项是 A荥阳人郑德懋,曾经有一次独自骑马出行,遇到一名姿色非常美丽的女子,强行把他连人带马请进一座庄严华丽的大宅院。 B郑德懋听说崔夫人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非常害怕但不得已只有答应,后来见其女儿姿色甚艳,这才高兴起来。 C郑德懋在崔家停留了百余日后,因思念家中亲人而要求回家,崔夫人和女儿没有强留,在一次大宴会后洒泪相别。 D郑德懋回到家后再去寻找崔夫人宅院,只见大坟与小冢林立,郑悲痛欲绝,三年后他知道自己死期已到,安排好家事后溘然而逝。 【小题 5】用 “/”给句子 断句,把 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引 郑 郎 出 就 外 间 浴 以 百 味 香 汤 左 右 进 衣 冠 履 佩。(

30、 2分) 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分离之际,能不泫然。( 4分) 译文: 郑尤异之,自度三年之期,必当死矣,后至期,果见前所使婢乘车来迎 。( 4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B 【小题 5】 引 郑 郎 出 就 外 间 /浴 以 百 味 香 汤 /左 右 进 衣 冠 履 佩。( 2分)(每断对一个地方给 1分) 可是阴间人鬼道路不通,按道理应该暂时分别,在此分别之际,怎能不伤心落泪呢。 ( “幽冥 ”“暂隔 ”“泫然 ”各 1分,句意 1分。) 郑德懋觉得非常奇怪,自己想到三年的期限,必定就要死了,后来到了三年期限,果然见到先前所使唤

31、的婢女乘车来迎接自己。( “尤异之 ”“度 ”“所使 ”各 1分,句意 1分。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闻砧 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 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 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 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 断猿:即断肠之猿。 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小题 1】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 3分) 【小题 2】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 分) 答案: 【小题 1】 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

32、悲切之声 ,作者这样说,是使用 烘托 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 。(划线处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烘托 ”,说成 “衬托 ”“反衬 ”“对比 ”“比较 ”,都算对。)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段 200字左右的评论。( 15分) 河南省文物局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的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消息传出后,一些学者表示这种说法还缺乏有力证据。在还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公布相关消息,有悖学术研究的严肃精神。河北籍学者闫沛东称 “曹操墓 ”系安阳地方官员联手考古人士 “造假 ”“炒作 ”。 据报道,随着曹操墓被发掘,真真假假的刘备 墓、孙权墓、诸葛亮墓也纷纷在有关地方政府

33、的发掘计划中。同时,近年来,各地围绕类似名人故里之争也屡屡上演。针对以上材料,就如何对待历史文化、历史名人,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近年来,各地围绕类似名人故里之争屡屡上演,在经济社会之下,一些地方为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其经济社会价值,以此拉动本地GDP,本无可厚非,但打着历史与文化名人旗号,一味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变味去挖掘历史文化,甚至去伪造历史以迎合人们的猎奇心理,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学术的亵渎,更是对文化的污蔑,对民族的犯罪。事实表明,只有尊重 历史,尊重事实,用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古文化,才能让历史古迹焕发出时代生机。 作文 请以 “那一刻,我很感动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立意自定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不少于 7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