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西省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1567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江西省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年江西省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年江西省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年江西省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年江西省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江西省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 其他 作家作品与名句名篇填空(任选三题,每空一分, 6分) ( 1)吴楚东南坼, 。亲朋无一字, 。(杜甫登岳阳楼) ( 2)东篱把酒黄昏后,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 3)木欣欣以向荣, 。 ,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4)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 。 子曰: “ ,小人长戚戚。 ”(论语) 答案:( 1)乾坤日夜浮 老病有孤舟( 2)有暗香盈袖 人比黄花瘦 ( 3)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 ( 4)勿施于人 君子坦荡荡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酒馔( zhun)平添 着

2、( zho)手成春坐镇指挥 B傩送( ru)阔老 悄 (qio)然无声大声疾呼 C勖勉( x) 燥热 千载难逢( zi)厝火积薪 D疆埸( y)去世熟视无睹( shu) 米珠薪贵 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去年 9月,广西师大美院院长帅民风来到百姓文化大讲坛,带领现场听众领略了一番材质的美感,并且谈了许多巧用不同材质装扮生活的心得,整场讲座帅民风振振有辞,言之有物, 显示了深厚的艺术修养。 B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 “元旦 ”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C山楂树之恋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

3、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深受观众好评。 D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远在月球轨道的 “嫦娥一号 ”卫星传回特殊的 “语音 ”,给家乡的亲人 “拜年 ”。这个穿越 38万公里的 “语音 ”是: “我在月球上向大家拜年了。我要送上一首来自月球的春节序曲。 ”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春节序曲随后铿然响起。 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B我们学校不仅有红墙绿瓦的校舍,还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请讲普通话! ”“请写规范 字! ”的两条大标语挂在学校教学大楼的醒目处。 C

4、不久前,在河南省召开的全省共青团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暨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团舞钢市委就 “网络 +手机短信 ”的团建创新做法作了典型发言。 D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在正常情况下 “风 ”是自然界的 “六气 ”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异常情况下 “风 ”又是致病的一种因素。 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事实证明,忽视汉语教学不仅造成了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汉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B对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鲜明地作了答复:一定要认真调查,还原事实真相;严明纪律,处罚违纪人员;加强监 督,净化就业环境。 C中国的皮影戏曾

5、经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们,它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D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是一扇通往音乐之神的大门。倾听,为我贫穷的岁月留下了欢乐。那时,我坐在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 ,那是我从未听过的一些声音,它让我站立不安,它让我血流加快,它让我骨头发热,它让我神不守舍。我不知道,宇宙的深处,也有自己 的声音,也有用声音构架生命的信息桥。 可以想象,羊有多少寂寞,我就有多少寂寞 就在我鞭子一扬的时候,一种隐秘的声

6、音,通过长长的鞭梢,传至我的耳朵 除了羊蹄踩雪的声音,万物中更多的声音,几乎都被雪冻僵了 我只有倾听,在羊蹄踩雪的声音以外,挣断头发地倾听 A B C D 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每小题 3分) 文化创新要有世界眼光 张俊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历经社会变迁,中国文化之所以能有气象万千的格局,之所以能维系绵延不绝的血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吐故纳新、完善自我。在历史上,从军事征战到贸易往来,从官方的使节互派到民间的自发沟通,文化交流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彼此理解和接纳的重要内容。就此而言,古老中国的文化更新,正是在一次次文化交流中实现的。毫无疑问,只

7、有在这样开放包容的交流中,我们的文化创新才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文化,犹如它山之石,本身就充满了新的特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 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犹如不同色彩的搭配,在纵横交错、明暗强弱的各式组合之中,新的 “颜色 ”就会出现。不同 “颜色 ”的文化,只有相互碰撞、融合,才能迸发新的魅力。当前,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一样,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这种 “多样性 ”的提倡,不只致力于文化的保护,更是在强调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启发和借鉴。 在多样的世界文化中,我们的文化创新需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切忌闭门造车。我们历史上的几个文化大繁荣时期

8、,无一不伴随着对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进和吸收,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从历史看,埃及古文明之 于希腊,希腊文明之于罗马,印度文明之于中国等,其间的消化吸收,无不证明开放包容的重要意义。就近而言,上世纪 80年代,中国大陆曾兴起过一股声势浩大的 “文化热 ”。其实质,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提下,中国社会通过引介国外经典作家和作品,大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如今, “文化热 ”已经散去,但文化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却一直在继续。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的文化创新在吸收之中,当然还要坚持自己的特色,不能邯郸学步。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参照系和资源库,并以

9、此激发我们文化创新的灵感和活 力。但不可忘记,世界眼光是要有立足点的,是应以 “我 ”为主的。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吸收什么样的成果,这些都应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种变异在文化创新中也同样存在。如果不注重土壤,只是简单的嫁接,那么所谓文化创新,结出的就只能是苦果了。事实上,任何文化创新都是一种 “扬弃 ”,既要力避无原则的照搬照抄,也要重视自己脚下泥土的芳香。所以,我们的文化创新要始终坚持自己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原则: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又顺应世界文明进步的潮流,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 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走向世

10、界的名片。当今世界,中外文化交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展开,这为我们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我们应在开放包容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不断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和繁荣。 (选自 2010年 7月 14日光明日报) 【小题 1】下列关于 “文化创新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创新是中华文化历经社会变迁,至今能有气象万千的格局、维系绵延不绝的血脉的重要原因之一。 B在多样的世界文化中,文 化创新需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切忌闭门造车。这一点已经为历史所证明。 C文化创新固然要注意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但要在坚持

11、自己的特色基础之上,不能邯郸学步。 D在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的今天,如何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将面临着新的要求。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吸收各国的优秀文化,让我们民族的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参照系。 B以 “我 ”为主,在借鉴经验、吸收成果的时候,都应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 C在文化创新时实行 “扬弃 ”,既力避无原则的照搬照抄,也重视自己脚下泥土的芳香。 D文化创新要始终坚持自己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原则,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小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历史的角度看,

12、人们要想彼此理解和接纳,就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够实现。 B提倡文化 “多样性 ”,不仅为了保护文化,更强调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启发和借鉴。 C上世纪 80年代中国大陆兴起的 “文化热 ”,就是大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成果。 D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与世界其他国家相 比,进行文化创新的优势更大。 答案: 【小题 1】 A(根据原文,原因是 “吐故纳新、完善自我 ”。 “吐故纳新、完善 自我 ”是文化创新的前提与基础而非文化创新) 【小题 2】 A( “让我们民族的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参照系 ”有误,原文为 “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参照系和资源库 ”) 【小题 3】 B( A

13、“就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够实现 ”不准确,太绝对; C“就是大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成果 ”不准确,与原文第三段表述的意义不符; D与 “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进行文化创新的优势更大 ”原文无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各题( 21分)。 三十几年前,他们在武汉一所大学相遇,一个湖北人,一个河南人,却在毕业时一起去了遥远的丹东。 第二年夏天,大女儿出生了。再隔一年,二女儿也来了。那时,这座鸭绿江边的安静小城,天正寒,地正冻,积雪没膝。没有肉,没有鱼,没有新鲜蔬菜,凭了出生证领到五斤鸡蛋。在他的老家,女人坐月子要喝清甜的蛋酒和煮得奶白的鲫鱼汤的。他心疼女儿的哭,心疼她的瘦,却无能为力。 一次去附

14、近驻军办事,见一个解放军小战士在修收音机, 工具倒是摊了一大桌子,可拆来装去半天也不见好。他实在看不过眼,就说: “我看看。 ”三下 两下完工,喇叭里悠扬传出 “我失骄杨君失柳 ” 小战士喜滋滋地连连道谢。他笑了笑就走了。 几天后他正在车间里干活,忽然厂办紧急召他。他刚一进门,便有人跳起来指着他大叫: “就是他。 ”原来是前几天那个小战士。旁边一个络腮胡子,说是营长。 桌上摊了起码十几个各式各样的小收音机。营长有点不好意思,问: “你方不方便?不方便就算了。 ”他却一口应下。背回家,便开始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修,还自掏腰包购置零件配上。 一个星期后,营长看着那些漂漂亮亮、嗓门一个比一个大的收音

15、机,简直乐得连胡子都飞起来,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 “咱们往后就是朋友了,你有困难,尽管发话。别的不说,我们部队上,起码物资比你们地方上要丰富得多。 ” 下班路上,他一直想着这事,便走了神,一跤跌滚,雪团轰然飞起,像他心里的起落:怎么能向人要东西呢,这成什么了?但是是营长主动说的呀,而且妻子确实在坐月子啊 翻肠搅肚,却始终没有向营长开口。雪越发下得紧了。一个陡然放晴的早晨,他醒来,坐在窗边的她笑着说: “嘿,你看那太阳,黄黄的,像个荷包蛋呢。 ”他整个人僵在已经冰冷的炕上。他不是不想学雷锋,但是雷锋没结婚,也没有一个睡着了嘴巴还在 “吧唧吧唧 ”的女儿啊。 他 简直不知自己是怎么说出口的,每个

16、字都像害怕打仗的逃兵,在他嘴里你推我搡,谁也不肯先出去,出了口,也是那么轻,像是随时可以化在空气里。营长答应得痛快: “要什么都行,明天来拿袋子来装。 ”他却愣半天,仿佛听不懂,忽然中学生似地一个大鞠躬。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出了门,半路上,只觉得脚下越来越冰冷刺痛,他一低头才发现,他居然忘了换一双出门穿的厚鞋。那零下几十度的严寒,绝不是一双家里穿的轻便鞋可以抵御的,可是他心里念念的是,万一去晚了呢?寒气沿着他的腿向上攀爬,脚底剧痛让他觉 得道路仿佛是利刃铺成。终于走到营地,一把 拉住营长的手,他喃喃: “热水,给我热水泡脚。 ”人已不支地靠在门上。整个连队都乱起来,匆匆帮他脱鞋检视,又拿雪来搓

17、脚 幸好没冻坏。营长急得跳脚: “你看你看,换双鞋再来嘛 ” 他说: “是我心急。孩子没满月呢。 ” 营长问: “是儿子? ”他答: “不,姑娘。 ”长 “噢 ”了一声,又问: “头胎? ”他的两只脚轮流收缩,咝咝吸气 :“老二。老大也是姑娘。 ”营长一跺脚 :“丫头片子,也值得? ”他抬一抬头 :“不能这么说,男孩女孩,还不都是我的孩子。 ” 那天他走的时候,带了一大块腌肉,一个毛扎扎巨型刺猬似的猪头,一捆带鱼,十斤鸡 蛋 营长拎来一双石头般厚重的军用皮靴,还有一袋袋动物冰糖,“给侄女们吃。 ” “咝啦 ”一声,他打了一个蛋,想想,又打了第二个,空气中充满荷包蛋的浓烈香气,他颤巍巍端到她面前

18、,她俯下脸狠狠地闻了又闻,再抬起头,眼里满是幸福 三十年后,她的小女儿问她最心爱的食物是什么时,她毫不犹豫地答: “荷包蛋。 ” 而我,是他们的第三个、也是最小的女儿。当年他们在校园里种下的小树,都已长大成材,那浓绿的树荫,在我整个的大学时光里,一直温柔地庇护在我头上。 (选自慧语,作者叶倾城,有改动) 【小题 1】小说为什么花了 较多的笔墨写 “他 ”修理收音机这个情节?( 4分) 【小题 2】请按下面的要求,赏析文中第 段和第( 12)段两处精彩的描写。( 6分) ( 1) “雪越发下得紧了 ”,这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2) “咝啦 ”一声,他打了一个蛋,想想,又打了第二个 ” ,表

19、现了 “他 ”怎样的心理? 【小题 3】请概括 “营长 ”的形象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6分) 【小题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应该删掉;有人认为这是作者的巧妙安排,有多方面的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5分) 答案: 【小题 1】表现了 “他 ”乐于助人的品格 ,丰富人物美好品格的内涵;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4分) 【小题 2】( 1)渲染严冬的寒冷氛围,烘托 “他 ”的矛盾心理,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依据。( 3分) ( 2) “打了一个 ”表现了对来之不易的鸡蛋倍加珍惜的心理: “又打了一个 ”表现了对妻子女儿的关心呵护的心理。( 3分) 【小题 3】( 1)形象

20、特点:豪爽性急,心地善良,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3分) ( 2)形象作用: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衬托 “他 ”作为父亲的责任感,丰富了小说表现的人情美人性美的内涵。( 3分) 【小题 4】( 5分) 示例一:是多余的,应该删掉。删掉后小说情节依然完整;以 “她 ”的回答作结,烘托出 “他 ”的形象;含蓄表达了赞美亲情的温暖这一主旨。以 “三十年后 ”“第三女儿 ”和 “他 ”的问答作结,丰富了小说的容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示例二: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补叙 “我 ”的情况,使得情节更完整; “我 ”在爱的呵护下成长,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用象征手法写 “浓绿的树荫 ”结尾,

21、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有了尾段,小说的叙述视角由第三人称转入第一人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手段,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营造亲切温馨的氛围,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 小说人物和事件具有真实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2分,每小题 3分)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 “吏部掌天下铨衡, 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 。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 ”制可其奏。

22、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 “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 ”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 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 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

23、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 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 。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存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 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 而龚伯 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

24、,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吏部掌天下铨衡诠:选拔官吏 B制可其奏制:制止 C俾俊秀入学宫俾:使 D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劝:勉励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 军与臣有 B往往腾谤于朝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 燕王诚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D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小题 3】文中划线未句读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 A饶之为俗 /尚鬼有觉山庙者 /自昔

25、为妖以祸福人 /为盗贼者事之 /尤至将为盗 /必卜之 B饶之为俗尚鬼 /有觉山庙者 /自昔为妖以祸福人 /为盗贼者事之尤至 /将为盗 /必卜之 C饶之为俗尚鬼 /有觉山庙者 /自昔为妖以祸福 /人为盗贼者事之 /尤至将为盗 /必卜之 D饶之为俗 /尚鬼有觉山庙 者 /自昔为妖以祸福 /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 /将为盗 /必卜之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

26、俗崇尚鬼神,就连做盗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 (3分 ) 译: (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 (3分 ) 译: (3)而龚伯 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4分 ) 译 : 答案: 【小题 1】 B 帝王的命令 【小题 2】 D(A项,前一 “者 ”,定语后置的

27、标志;后一 “者 ”,用于时间词后,表示停顿 B项,前一 “于 ”是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后一 “于 ”,介词,表被动。 C项前一 “以 ”是介词,用;后一 “以 ”是连词,表目的。 D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 【小题 3】 B 【小题 4】 D(“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 ”不当 ) 【小题 5】 (1)傅岩起从吏 职起家做官,怎么能了解全天下的贤才 (3分。大意 1分, “乌 ”“知 ”各 1分。 ) (2)由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因而饶州通过科第考试进入仕途的人,比其他郡县要多。 (3分。大意 1分, “以 ”“视 ”各 1分。 ) (3)而龚伯 这些人正受重用,朝廷

28、都在议论改革,韩镛也提出意见,但 没有被采纳。 (4分。大意 1分,被动句式 1分, “辈 ”“更张 ”各 1分。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注 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 楚客,指屈原。屈原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 “楚客 ”。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之句。 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小题 1】简要分析诗歌颔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分) 【小题 2】尾联中的 “坐待成林日 ”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还是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请结合全诗谈谈 你的看法。( 4分)

29、答案: 【小题 1】诗人运用典故和对比,(写出 1点即可, 1分)表明他爱柑橘是因为读 “楚客 ”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 1分)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橘树的喜爱之情,更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坚贞品质。( 2分) 【小题 2】示例 1:我认为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 1分)无论首联对橘树嫩绿和茂盛的描绘,还是颈联对橘树开花结实的想象,都表达了诗人对橘的喜爱之情;( 1分)颔联 更是通过用典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因而渴望橘树成林滋养自己正是作者在贬谪后坚守节操 的旷达体现。( 2分) 示例 2:是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1分)诗人被贬柳州,

30、无论写现实的还是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衬出作者沉沦于此的落寞与苦闷,以屈原自比更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意。( 1分)尾联只是故作达观语,表面说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实际是感伤自己贬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 2分) 名著导读 下列各项中,对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马车夫巴斯基爱上了淳朴、善良的贝西姨婆,他请大卫给捎一句话: “巴斯基愿意。 ”大卫给他捎到了。天真 的孩子并不知道这句话的含意,但贝西姨婆懂得这就是那位老实人真心诚意的求婚。他俩结婚了,共同度过幸福的一生。 (狄更斯大卫 科波菲尔 ) B克洛德利用甘果瓦把

31、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雷沃广场,指着绞刑架要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叫来了军警。 (巴黎圣母院 ) C关羽被杀后,刘备不听谋臣劝阻,一心伐吴。张飞在阆中,旦暮号泣,以酒解恨,常打部下。在下令 “限三日内制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 ”后,张飞不听帐下部将张达、范疆宽限请求,并毒打张达和范疆。张达、范疆心怀怨恨,借张飞酒醉,杀了张飞,带着张飞的头顺流而下,投奔孙权。(三国演义) D尤三姐容貌出众,性格刚烈,自遇柳湘莲后,暗中发誓 ,非湘莲不嫁。贾琏为媒,湘莲应允,并赠 “鸳鸯剑

32、”为信物。后来,湘莲从贾琏口中得知尤三姐住在宁国府,心中懊悔。他认为宁国府除石头狮子外没有干净的地方,因此上门索剑,想退掉亲事。尤三姐猜想湘莲一定是把自己当作下流人物了,她马上捧剑 送出,当着湘莲面横剑自刎以表清白。湘莲方知三姐的为人,后悔不迭。他也抽出宝剑自刎而死。 (红楼梦 ) E堂吉诃德跑到本村的一个叫做桑丘潘沙的农夫家里,好说歹说,劝他做自己的随从,并许以海岛总督之职。桑丘听说能当总督,就牵着一头驴子高兴地上路了。主仆二人从此四次冒险,演出了大战风车、大战羊群等匪夷所思的闹剧。(堂吉诃德) 答案: A、贝西姨婆应为佩葛蒂 D、贾琏口中,应是宝玉口中 .他抽出宝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出家当道士去了 作文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段话。( 15分) 有一群鸟飞来了,捕鸟的人布 了一张大网在林中等候,结果网到了不少鸟雀,有一个人在旁边仔细地观看,发现每一只鸟的头只钻进一个网眼,他心里就想:捕鸟何必那么麻烦,要把许多网眼结在一起呢? 于是他就 要求:根据情境,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要有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字数为 200左右。 答案: (1)想像不合理的在 5分下( 2)没有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的都在 8分下( 3)符合要求且记叙描写生动的在 12分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