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1581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中学高二 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A借鉴同行业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本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脱离本企业的实际而 生吞活剥 ,那就可能适得其反,付出惨重的代价。 B近年来,我省煤炭企业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改造,产业创新能力 欣欣向荣 ,使得煤炭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C电视剧借枪中的熊阔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 “小人物 ”,尽管身处社会的底层,整日为生计发愁,但遇事却能 通权达变 。 D贺国强书记告诫年轻干部的话可谓 语重心长 ,既寄托着党和人民对年轻干部的殷切期望,也包含着国家对年强干部的善

2、意爱护。 答案: B 试题分析: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对象误用; A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C。通权达变:为了应付当前的情势,不按照常规做事,而采取适合实际需要的灵活办法。D。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深意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一般这类题目是三错一对,本题只设置了一个错误,降低了难度。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 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 , , , , , ,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会徽还将 “十 ”和 “

3、中 ”巧妙地融入其中 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体现了本届运动会 “阳光运动 ”的主题 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 “长 ”,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抓住以下几点:一,遵循由外在造型到内在含义的原则,对句子进行分组;二,和第一个空前面的 “造型 ”一词相衔接;三,和文段最后一句相衔接、呼应。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 点评:一般的讲,说明都有顺序,常见的顺序是空间、时间和逻辑顺序。本题考查了一个会徽的说明,那么从图画、徽标常见的说明顺序来看,一定是由实到虚的逻辑顺序,即由造型到含义的说明顺序

4、。遵循这一原则,再根据句子的上下递接关系进行推断即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在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应去掉 “造成的 ”

5、或把 “的主要 原因 ”改为 “主要 ”C。语序不当,把“最初 ”放在 “五十年前 ”之后 D。成分残缺, “改善 ”缺少对应的宾语,可在 “缺乏 ”后加上 “的状况。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语病的能力 点评:句式杂糅、语序、成分残缺、歧义、指代不明、关联词不当是语病题的常设考点,学生应在平时注意强化训练。 现代文阅读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 天文中: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竺可桢指出,阴历系统不能用以指导农业生产,这才有了用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的手段,所以说,节气是一个用以辅佐阴历,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 . 后来成为清明节重要

6、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或一日,这一天,人们往往要禁火冷食(寒食),墓祭,以及举行一些巫术性游戏,唐玄宗时,朝廷还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 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完全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后来上巳节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古时以夏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为 “上巳 ”,后汉书 礼仪

7、志上称这一天 “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滩祓,除去宿垢病,为大洁。 ”上巳春嬉,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实为古代中国之 “情人节 ”,魏晋之后将 上巳改在三月三日,吴自牧梦梁录卷二 “三月 ”云: “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可见,洗濯踏青、除垢迎新是几乎所有春天节日的共同特征。 到了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春节之后,大好春季只剩了一个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虽然都是古代关于春天的文化节日,而它们又很不幸地刚好处在清明节气附近,我们知道,文化节日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迁的,可清明节气恰恰

8、不是文化节日,它是由太阳运行和数学分割而产生的时间符号,是一种逻辑的产物,因而是不可 变的。可变的文化节日不幸遇上了不可变的节气符号。结果可变的文化节日让位给了不可变的时间符号。当然,两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 “感恩纪念 ”,一是 “催护新生 ”却并没有消亡,而是沉淀在了清明节里。清明扫墓与踏青,虽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但二者并不 “对冲 ”,而是一种互补关系。 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道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部分与西方的感恩节有异曲同工之处。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一大文化支柱,有

9、助于在古人 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小题 1】下列关于 “清明节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清明是中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排在春分之后,有关清明这一节气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淮南子 天文中。 B清明最初与其他节气一样,只是一个补充辅助阴历,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 C清明节由一个时间符号转化成文化节日,其祭祀、踏青等节日活动是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三个节日的习俗融合的 结果。 D清明处在寒食后一天或两天,寒食禁火,而清明允许取火,一阴一阳,一息一生

10、,表面看二者对立,实际上有着紧密的文化关联。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到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但这两个节日的文化意义 感恩纪念和催护新生却沉淀在清明节里。 B清明本是由太阳运行和数学分割而产生的时间符号,因而是不可变的,而处在它周围的寒食、上巳则是文化节日,是可以变迁的。 C清明的节俗扫墓和踏青,虽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但二者并不冲突,而是相互 补充,前者是为怀旧悼亡,后者是为摆脱痛苦。 D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与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和孝道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体现了一种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 【小题 3】根据原文内

11、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古代在寒食节人们往往要禁火、吃冷食、墓祭等。在整个唐代,朝廷还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 B古代在上巳节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类似西方的 “情人节 ”,魏晋之后上巳节定在农历三月三日。 C明清之前,清明节取火、求新护生,上巳节人们洗濯除垢、踏青嬉戏,二者都体现了人们在美好的春日祈盼除旧迎新的文化心理。 D清明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清明节所体现的文化意义,有助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稳定发展。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 “三个节日

12、的习俗融合 ”错,最初清明节并没有什么节俗活动,从文章第一节结尾和第二节开始的两句话都可以推断出来。原文为: “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 .”“后来成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 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点词语和概念的能力 点评:建议同学先将涉及到选肢的部分内容先用笔划下来,然后进行仔细比对,再根究上下文的意思推敲,这类题目的答案:一般不难得出。 【小题 2】 试题分析: “摆脱痛苦 ”文中没有根据,踏青是为了 “催护新生 ”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能力 点评:本题涉及的范围比较清楚,学生只要将选项与涉及的句

13、子进行仔细比对,就能看出两者的差异。 【小题 3】 试题分析: “在唐朝 ”不严密唐玄宗前未作规定,原文是 “唐玄宗时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句子含义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错误设置是故意将时间改变,做这类题时,学生要特别关注时间、地点、人物、因果、范围等等容易设置错误的地方。 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 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 33年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 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最有名的著作

14、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 一发而不可收,用 15天写成一本 6万字的著作 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及其广泛,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 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 此前梁启超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竞被龙济

15、光的部下开枪打死。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 “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 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就怎样! ”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

16、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梁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 “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 拿趣味做根底 ,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 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 败 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兴趣特别广泛。他曾对子女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广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

17、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苦难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 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的诟病。有人认为他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 ,为他学问不能精深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 “反复无常 ” 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决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之处,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 “善变 ”,他的 “屡变 ”。他

18、的变不过是变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用了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 B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部下枪杀,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仍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 C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研究,而不肯安于在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中有小成就。 D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郑振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但又认为 “善变 ”“屡变 ”是梁启超光明

19、磊落人格的体现,变的是方法,爱国宗旨始终未变。 E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 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 【小题 2】梁启超的 “大智 ”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文中多处引用了梁启超的话,有什么好处?( 6分) 【小题 4】梁启超说 “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 , “这种生活 ”指什么?你是怎样看待 “这种生活 ”的?( 8分) 答案: 【小题 1】 B C 【小题 2】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取得多方面的成就,著述颇丰。 在劝龙济光反袁时,面对险境急中生智,力挽危局。 通达人生智

20、慧,认为人要生活于趣味之中,这样的生活才有价值。 梁启超虽然一生多 变,但他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绝不望风转舵。 【小题 3】表现了梁启超勇敢无畏、重人生趣味的特点( 2分);有助于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梁启超的精神特质( 2分);使传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小题 4】 “这种生活 ”指的是梁启超充满趣味的生活。主要体现为他兴趣广泛,学问涉及面广。 这种生活具有的好处: 有助于积极思考探索,有所成就。 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发现生活的可爱之处。 能够正确地看待成败,有不竭的奋斗动力。 这种生活的不足: 学问上,可能有多方面的收获,但难以精深。 立身处世上,容易多变化,少常态,难以明 白他的

21、宗旨原则。 【小题 1】 试题分析: E项梁启超始终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原文说 “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 ”,选项中将政局的影响夸大了; D项为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感到惋惜的不是郑振铎,张冠李戴。 A 项原文中没有神态描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内容和概括的能力 点评:难度不大, A项分析错误很清楚, D项的张冠李戴学生只要仔细比对也能很快找出错误; E 项表面上是把两个小句子颠倒一下,但是意思却相去甚远。学生也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 【小题 2】 试题分析:题目中明显的提示,结合全文分析,也就是全文 都是分析的范围,那么聪明的同学只要理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情就可以了,依次

22、而下,写了梁启超的学术建树、劝说军阀、人生趣味、爱国情怀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会临事而迷,不知道从何入手,首先要有大局观,把握整体,理清思路。再看问题就简单了。比如,本文虽然在开头写了 “大智、大仁、大勇 ”,但其实都是围绕 “大智 ”来写。开头写了学术上的 “智 ”,继而写处变不惊的 “智 ”,再写对事原则之 “智 ”,最后写人生的 “大智 ” 【小题 3】 试题分析:首先找出这些引用的句子,主要集中在什么区域,哪一节, 我们不难看出,引文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三节,这一节主要表现了梁启超的处事原则“趣味 ”,显然是为了表现他的这一精神风貌的;另外,我

23、们从他的嘴里还能看到这位伟人的另一个侧面,他的话自然也是的文章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引用的作用 点评:实用类文本中的引用一要看这些引文出现的位置,二要看对表现传主(访谈对象)形象的作用,最后要考虑引文对文章真实性的作用。 【小题 4】 试题分析:整个题目的答题区域基本是在文中的第 4、 5节中,指代的内容十分清楚,好处就在梁启超自己的话里,他自己对这种生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至于这种生活的缺点,关涉的主要内容在文中的第 5节,即别人对梁启超的评价中贬低的部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词语含义的能力和探究文章中某些观点、态度的能力 点评:难度较大,主要是学生会把目光聚焦在

24、文章的第 4节,而忽视文章第 5节的分析,也就是没有办法分析这种生活的缺点。 九公 你要是到村子里去打听九公,无论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九公是全村年龄最长、辈分最高的老人,是远近有名的有趣人,他的趣事就如同他的胡须,多地数也数不清。 九公九岁的时候,被送去读私塾。九公对那些摇头晃脑的 “子乎者也 ”十分反感。先生也不喜欢这个调皮的学生,时不时出一些难题难为他。一天在讲曹植七岁成诗时,九公却和周公秘密会谈去了。先生十分生气,就让九公当场作诗一首,不然就挨板子。九公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歪着头,略作思索,遂以雨成诗。 盆泼也 瓢倒也 一滴雨 一个大豆也 全班同学笑成一团,先生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25、九公的学业也就到此结束了。 “扫盲 ”的那几年,九公也和大伙一起去村小学学习。那节语文课,老师教学 “人 ”字,九公再次拜会周公,呼呼大睡。老师辈分低,既要 严肃课堂纪律,又要给爷爷辈的九公脸面,便耐心地开导他。 “其实汉字很容易学,一人为 人 ,二人为 从 ,是说两人在一起,三人为 众 ,是说很多人的意思 多形象!多生动! ” 九公走上讲台,边说边在黑板上写。 “如果人上边有人,人下边也有人,人左边也有人,人右边也有人,人加人,人叠人,人连人,念什么字? ”九公在黑板上写了密密麻麻、歪歪扭扭七八个 “人 ”字。 老师有点生气。 “这不是字! ” “不是字? ”九公面向大伙,手一挥,如同一位镇

26、定自若的将军。 “这个字念 一堆人! ” 从去年入冬以来,天气持续干旱,许多地方遭遇五 十年一遇的干旱袭击,大片大片的庄稼开始枯黄。我们这里也不例外,大伙开始忙着抗旱保收。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匮乏,加之抗旱又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所以效果不明显。人人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时,九公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那天,九公带领四个六七十岁的老伙计来到河边求雨。九公说,河中心有个千年鳖精,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他年轻时曾见过有人在这里求雨,当天就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方圆几里、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看热闹。 九公在河边支起一个供案,上面摆着供品,然后点燃三柱香,双手捧着擎过头顶,对着上天三叩九拜,口中还念念有词

27、 ,不知说些什么。 之后,真正的求雨过程开始了。 九公身背一个簸箕 此时他就是是千年鳖精的化身。四个帮手分列东南西北,围成一个圈,每人手中还提着一壶水。 九公就在中间爬来爬去。爬到东面,就抬头问: “东海龙王下不下雨? ”帮手忙说: “有雨! ”提起壶在九公身上浇一阵。爬到西面,九公又问: “西海龙王下不雨? ”西面的帮手忙说: “有雨! ”提起壶在九公身上又浇了一阵子。 “南海龙王 ”“北海龙王 ”也都声称:有雨!九公就这样爬来爬去,衣服渐渐湿透了。 说来也怪,天真是渐渐地阴沉下来,起风了。甚至还滴下几滴雨来。 轰隆隆,轰隆隆 ! 一阵响过一阵,一阵急过一阵的巨响在天空回荡。 “打雷了!要下

28、雨了!老天爷显灵啦! ”九公激动地老泪纵横。 “都别傻站了,快跪下来求老天爷吧! ”九公向周围的人群喊去。有两个老太太当即就跪下了。 就在众人不知所措的时候,村支书刘义气喘吁吁地跑过来。 “别瞎闹啦!部队趁着今天的有利天气正在人工降雨呢。炮弹已经打过了,马上就要下雨。谁要是不想饿肚子,就赶快去地里挖沟引水,我只通知这一次啊! ”刘义说完又转头跑掉了。 人群一哄而散。九公慌忙喊: “哎!别走!哎! ”九公的四个帮手最后也随着人流不见了。 九公一下子瘫坐地上。 雨足足下了一天一夜。雨过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 从此,九公就常常坐在村头的那棵大柳树下,对着那些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学生,不厌其烦地说

29、: “娃呀,好好读书。将来有知识才能长本事! ”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九公不识字,从小对 “之乎者也 ”之类的私塾教育就非常反感,这说明九公的性格中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和反封建性。 B参加扫盲学习时,九公不但再次拜会 “周公 ”,而且还倚杖辈分当堂捣乱,这样描写既照应了上文,也突出了九公不尊重知识的思想根深蒂固。 C这篇小说 主要是通过语育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生动诙谐,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D九公求雨之后,天色的确变得阴沉,继而雷声轰隆,说明九公求雨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最后一天一夜的透雨靠的还是部队利用天气条件进行的人工降雨

30、技术。 E接到村支书通知后,人们一哄而散纷纷回地里挖沟引水,连九公的四个帮手也随着人流不见了,小说这样描写隐含着对人们势利自私的委婉批评。 【小题 2】小说中的九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详细描写了九公 “求雨 ”的过程,请分析其作用。( 6分) 【小题 4】有人 认为这篇小说的最后一段画蛇添足,有人却认为此结尾画龙点睛,你怎么看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 B C 【小题 2】 不爱读书,不尊重知识; 愚昧迷信,顽固自大; 天真率直,知错能改; 热心公益。( 6分;答出一点给 2分,其中 点只要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

31、【小题 3】 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九公煞有介事地求雨充分表现了他的愚昧迷信、荒唐可笑,含有讽刺效果。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人物的思想转变更合理可信。 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求雨失败、人工降雨成功使九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突出了小说批判迷信、倡导科学知识的主题。( 6分;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观点一:我认为是画蛇添足。理由: 该结尾使人物形象前后反差太大,不够真实。九公是一个思想顽固、没有知识的老人,即使因为求雨事件思想有所转变,也很难做出这样的行动,说出这样的话。 使主题显得过于直白,没有韵味。如果去掉 这一段,以 “雨过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 ”这一句环境描写结尾,

32、反而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起人们深思的艺术效果。 从情节上来说,写到求雨失败、人工降雨成功,已经足以说明科学知识战胜愚昧迷信这一主题,故事在这里结束,戛然而止,结构完整;添上这一段反给人画蛇添足、节外生枝之感。 观点二:我认为是画龙点睛。理由: 该结尾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九公的思想经历了从顽固不化到悔悟改过的巨大转变,前后的思想行为形成鲜明对照,结尾使九公的形象变得可亲可爱、立体饱满。 使主题思想更加鲜明突出。愚昧顽固的九公最终认识到了读书 的重要性,并教导孩子从小就要好好读书,结尾突出了知识的强大作用,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使情节结构更加完整。小说围绕九公这一人物展开,情节始于九公自己从小不

33、肯读书,终于他热心督促小学生读书。这样写小说的情节结构比较完整,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和主题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说九公的性格具有 “反封建性 ”拔得过高; D项 “说明九公求雨还是有一定效果 ”错; E项对小说这样描写的意图理解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和概括内容的能力 点评: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析,本题中的A选项就是脱离主题分析, 所以犯了拔高的毛病。 D项、 E项的分析都是和主题相悖的分析,错误比较明显。 【小题 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言行来做具体分析。小说写了九公的四件事:读书睡觉、扫盲取闹、祭天求雨、教育后辈。这些内容是分析

34、这一人物的具体材料。读书睡觉、扫盲取闹:不爱读书,不重视知识;祭天求雨:迷信顽固、关心公众利益;教育后辈:知错能改、天真率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是祭天求雨所反映出的人物身上的 “关心公益 ”的特点,不易分析出来。 【小题 3】 试题分析:九公求雨的过程之所 以如此详细的描写,显然作者在小说中要制造一个高潮,这样就可以丰满人物的形象,也可以试接下来的情节发展更加合理,更使得这篇小说的主题得以凸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故事情节作用的能力 点评:小说中某个特定情节的作用一般从人物形象、主题表现、情节发展、手法使用、结构作用等几个方面考虑 【小题

35、4】 试题分析:最后结尾的有无,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都应该从主题的表现,结构的完整,人物的丰满等几个方面去考量。一般的,赞成结尾保留的,都要总结结尾的作用,如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结构浑成等等。不赞成的主要就破坏含蓄,画 蛇添足,高潮处戛然而止,余味无穷等等方面去分析去掉的好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艺术处理方面的能力 点评:难度较大,学生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文本的主题表达,分析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生会泛泛而谈,不得要领。 文言文阅读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为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

36、得免,人异之。 -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 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 “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 康王(赵构)至相,飞因刘浩见,补承信郎。 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 “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 “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 ”因授以阵图。 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书闻,

37、以越职夺官归。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 统领。命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 - 泽卒,杜充代之,飞居故职。 -杜充将还建康,飞曰: “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 ”充不听,遂与俱归。时命充守建康,金人与成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 战,王燮先遁,诸

38、将皆溃,独飞力战。 - 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俘叛军首领四十余。察其可用者,结以恩遣还,令夜斫营纵火,飞乘乱纵击,大败之。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 “此岳爷爷军。 ”争来降附。 - 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时和议既决,桧患飞异己,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桧遣使捕飞父子。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 桧诘其实,桧曰: “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世忠曰: “莫须有 三字,何以服天

39、下? ”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初,桧恶岳州同飞姓,改为纯州,至是仍旧。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建庙于鄂,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 -五子:云、雷、霖、震、霆。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汝为时用,其 徇 国死义乎 徇:“殉 ”,为某种目的而死 B古良将不能 过 过:超过 C桧亦以飞不死,终 梗 和议 梗:阻挠 D岁暮, 狱 不成 狱:监狱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现岳飞智勇双全的一组是( 3分)( ) 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

40、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 中原地尺寸不可弃 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 A B C D 【小题 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岳飞家世代为农,父亲岳和心底善良,经常节衣缩食来救济贫困饥饿的人。岳飞出生的时候,黄河内黄处决堤溃坝,洪水虽将岳飞连同他的母亲冲走,但未淹 死,人们也惊异于此。 B岳飞年少时很是愿意学习兵法,而且还用心向周同学习射箭的本领。师傅周同去世后,岳飞每个月都要祭拜师傅两次,岳和认为儿子很是仁义。 C岳飞在侯兆川与金兵作战的时候,率先垂范,冲锋陷阵,身受多处创伤,打败金兵,可是王彦不给军粮,岳飞被迫又投奔了宗泽将军。 D秦桧十分厌恶岳

41、飞,最终以 “莫须有 ”的罪名将其杀害,而且把与岳飞姓氏有相同之处的岳州改为纯州,可见一斑。最终朝廷为岳飞洗去冤屈,并为岳飞建造 “忠烈祠 ”。 【小题 4】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 1)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 2)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1)岳飞出生的时候,有一只像天鹅一样的大鸟,在屋顶飞过并鸣叫,因此就起名叫岳飞(因此就用这个作为他的名字) ( 2)(岳飞)率领三百名铁骑前往李固渡试探敌兵实力,打败了敌兵。 【小题 1】 试题分析:狱:案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

42、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狱 ”是常见字,在曹刿论战中,有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这样的句子,就是取的 “案件 ”这个意 思 【小题 2】 试题分析: 报国之愿; 是岳飞自己说的话,说明中原的重要性; 管理军队严格,不是很明显的 “智勇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一般的,做筛选类题目,要逐个分析给出的备选项目,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排除,如,本题的 选项,是说岳飞屡次上书朝廷,请求恢复中原,这一条显然是表现他的 “报国之愿 ”,得出结论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推断进行排除,可以排除 AB两项,以此类推,最后可以得出结论。 【小题 3】 试题分析

43、: A项不是出生的时候,而是未满一个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句子含义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可能会看到选项中的出生的时候,文章中有 “未弥月,河决内黄 ”一句,但是部分学生错把 “未满月 ”理解为 “刚出生 ”,这里实际上牵涉到这类题目的原则,即 ,一模一样,分毫不差,不能有一点出入,才能算是正确,否则,都应该视为错误。 【小题 4】 试题分析:主要语言点:( 1)若鹄:像天鹅一样,飞鸣室上,省略的介词 “于 ”,因:根据;( 2)以:用 “三百 ”定语后置,尝敌:试探敌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难点是两个句子:第一句中的省略句和第二句中的定语后置句,学生不仅

44、要知道 ,还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容易。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岳飞家世代务农,父亲岳和,经常节衣缩食来救济贫困饥饿的人,岳飞出生的时候,有一只向天鹅一样的大鸟,在屋顶飞过并鸣叫,因此就起名叫岳飞(因此就用这个作为他的名字)。还没满月,黄河在内黄这个地方决口,岳飞的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大瓮中,被河水冲到河岸边得以幸免,大家对此感到很神奇。 岳飞小的时候就很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言语,家里虽穷但学习勤奋,很喜欢兵法左氏春秋和孙膑吴起的兵法。岳飞天生就有惊人的力量,还不到二十岁,就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八石的弩,跟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所有的本领,能左右开弓射击。周同死后,岳飞每到

45、月初、月中都在师傅坟前摆上供品祭拜。岳飞的父亲认为他很仁义,说: “如果你能够赶上时代浪潮,应该能够报国死义(为国殉难为义而死)吧。 ” 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来到相州,岳飞通过刘浩的引荐见到康王,后来岳飞被提升为承信郎。岳飞率领三百名铁骑前往李固渡试探敌兵实力,打败了敌兵。 又跟随刘浩解除了东京之围,跟敌兵相持在滑县以南,岳飞率领一百名骑兵在黄河上练兵。敌兵突然间袭击而来,岳飞指挥手下: “敌兵虽然很多,却不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况,应当在他们还没有稳定下来的时候攻击他们。 ”于是自己先驰马迎敌。敌军有为勇猛之将舞者大刀迎上前来,岳飞杀掉了他,敌兵打败。后来升迁为秉义郎,归属宗泽将军。在开德和曹州战役

46、中都立下战功,宗泽很惊讶,赞扬岳飞说: “你的智勇才略,古代优秀将领相比也不一定能超过你,但是你喜欢好敌人野战,这不是完全之策。 ”因此把作战列陈的图本授予岳飞。 赵构继位之后,岳飞上书请战,想 要收复中原。奏书传了上去,岳飞却因为这次上书超越了职权而被剥夺了官职。岳飞去拜见河北招讨使张所,张所以国士的待遇来对待岳飞,让岳飞担任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岳飞被命令跟随王彦的不对度过黄河,到了新乡,金兵不对众多,王彦不敢前进。岳飞肚子率领部队和敌军激战,夺得了敌军的大旗,其他部队因此士气大涨,于是攻下新乡。第二天,在侯兆川作战,岳飞全身带伤十几处,部下都死战不退,又一次击败了敌人。当天晚上在石门山下驻

47、扎,有人说金兵会再回来,部队都很惊慌,只有岳飞坚持躺着不动,金兵最终也没有来。这时候军粮耗尽,岳飞到王彦的部 队请求军粮,王彦不给,岳飞知道自己已经和王彦有了矛盾,只好再次投奔宗泽,做了留守司统制。 宗泽死后,杜充代替了宗泽的官位,岳飞还是担任就职位。杜充要回到建康,岳飞说: “中原一尺一寸的土地都不能放弃,如果现在抬脚走了,这个地方就不是我大宋国所有了,他日再想得到这些地方,非得以几十万士兵换来不可。 ”杜充没有听从岳飞的建议,于是岳飞跟着他一起回到了建康。当命令杜充守卫建康时,金国军队和贼人李成一起侵犯乌江,杜充紧闭城门不出兵救援,岳飞哭着进谏请求视察军队,杜充最终也没有出兵。金兵于是从马

48、家渡渡过长江,这是杜充派遣 岳飞等人迎敌作战,王燮先逃跑了,其他将领都打了败仗,唯独岳飞奋力作战。 后来当杜充已经投降金国,手下的将领大多进行抢掠,唯独岳飞的军队丝毫不取。金兀术奔袭杭州,岳飞抗击金兵到广德境内,打了六次仗都获胜了,擒获金国将领王权,还俘虏了叛军四十余位首领。驻军在钟村的时候,军中看不到粮食了,士兵们忍受饥饿,不敢惊扰百姓。全国征集来的士兵互相告诉说: “这是岳爷爷的军队。 ”都争相前来投降归附。后来岳飞转而屯兵鄂州,皇帝授予清远军节度使。 岳飞多次拜见皇帝,论说恢复中原的办法。岳飞刚要谋划大规模发兵,正赶上秦桧主张求和。 当时求和的决议已经和坚决了,秦桧担心岳飞不同意自己的求和主张,也认为岳飞不死,最终会阻挠求和决议,自己一定遭到祸害,多以极力主张谋划杀掉岳飞。秦桧派人抓捕岳飞父子。到了年底,案件也没有立成,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