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1585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12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铁中高一 12月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遒 (qi)劲宴 飨 (xing)浸 渍 (zh)戮 (l)力同心 B阻 遏 ()喋 (di)血 菲 (fi)薄睚 眦 (z)必报 C颓 圮 (p)黯 (n)然立 仆 (p)长歌 当 (dng)哭 D (chng)目桀 骜 (o)创 (chung)伤 殒 (yn)身不恤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浸渍 z; B菲 fi薄; Dchn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见汉字的能力 点评:难度不大,平卷舌、前后鼻音的分别不是高考的考查重点,但是平时学习时应该多加区分;

2、 “菲 ”是一个多音字,同学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应该总结这些常见的多音字。 从造字法角度看,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人、目、采、衣 ”是独体字 B “休、晶、江、火 ”是合体字 C “材、攻、芳、旗 ”是形声字 D “炙、射、步、月 ”是会意字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中 “采 ”是合体字; B中 “火 ”是独体字; D中 “月 ”是象形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构成方式的理解 点评:难度不大,三项设错的点,都是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字, “采、火、月 ”三个字构成方式也很明显。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

3、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B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有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 C作者一方面说 “我早觉得有写一点地东西的必要了, ”另一方面又说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这是为什么? D “来了吗? ”鲁迅先生睁一睁眼睛: “不小心,着了凉 呼吸困难 到藏书的房子去翻一翻书 那房子因为没有人住,特别凉 回来就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句末应该是问号,这是一个反问句,如果是句号,就削弱了语气;C 两个逗号应该放在引号外,因为是部分引用; D“XX 说(如何) ”用在中间时,后面应

4、该是逗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问题。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都是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问题,相对而言, C中的逗号在引号外可能会有学生判断不出。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诗 人艾青从小被寄养在大堰河家,他是喝着大堰河的乳汁长大的,自从离家以后,他无时无刻没有不在思念着自己的乳母。 B刘和珍作为北京女师大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在国家危亡时刻毅然挺身而出,投身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当局的爱国斗争中,代表了旧中国大学生和新女性的光辉形象。 C “意象 ”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包括 “意 ”和 “象 ”两个方面的内容,“意 ”是指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 “象 ”是

5、指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D 1931年 11月 19日,徐志摩搭 “济南号 “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 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不幸遇难,飞机因触山着火焚毁。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否定不当,去掉 “没有 ”; C指代不明, “它 ”既可以指代 “意象 ”也可以指代 “意 ”和 “象 ”; D语序不当, “不幸遇难 ”应该放在句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语病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难点是 C选项中指代不明,这是一个重要的语病考点,但是很多同学往往忽视这个考点,只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歧义等等语病。一般的,语句中出现代词时,都要认真分

6、析其指代的对象是不是明确。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熟语使 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 求全责 备,不断完善自我。 B三十年真是弹指一挥间,回想初逢时,我们都是 风华正茂 的热血青年,现而今大家都已双鬓染霜,垂垂老矣。 C日本右翼势力炮制了一出购买钓鱼岛的闹剧,他们的表演十分拙劣,其 狼子野心 昭然若揭。 D近年来, “红色 ”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 方兴未艾 ,甚至成了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答案: A 试题分析:求全责备: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对象误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熟 语的能力 点评:成语和熟语

7、辨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望文生义类的,学生一定要确切的知道词语的意思,不能似是而非。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峥嵘愁怅炫丽忸怩不安 B苍茫凄惋寂寥秋毫无犯 C寥阔斑斓漫溯图穷匕见 D彷徨凌侮欣然偏袒扼腕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惆怅、绚丽; B凄婉; C寥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汉字字形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难点在 B选项中的 “凄婉 ”一词,很多同学可能误认为这个词语跟“感情、内心 ”有关,所以误认为是对的。 现代文阅读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更怕看死人的了。走在大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使从很远很远飘来

8、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抱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怀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扶着那绛色帷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 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最感人的莫

9、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顽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 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 “三鞠躬 ”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那时我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帷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

10、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 “民国缔造者 ”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 “尸骸 ”的恐惧,一半是对 “伟大 ”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 “伟大 ”,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

11、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感觉便梗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 每人都塞了一袋传单:有工人发的,有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有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 10月 上海 【小题

12、1】 “朦胧的敬慕 ”在文中 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 “朦胧的敬慕 ”?( 4分) 【小题 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3】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3 分) 【小题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褪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 “我 ”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 “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 向下沉落下去了 ”;当 “我们 ”蹑

13、着脚步走出来时, “紫禁城角的太阳 已经沉落下去了 ”。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 “我 ”的哀戚心情。 C “ 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 ”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文章第 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答案: 【小题 1】 “朦胧的敬慕 ”,在文中是指孩子对伟人模糊的尊敬与爱戴。( 1分)文章通过微跛的小孩吊唁鲁迅先生,( 1分) “我 ”瞻仰 “民国缔造者 ”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14、( 1分) “我 ”珍藏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 1分)三件事来表现对伟人“朦胧的敬慕 ”。 【小题 2】这篇文章采用了 “总 分 总 ”的结构方式。( 1分) 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1分) 段分写:其中 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 1分) 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1分)最后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照应题 目。 【小题 3】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 1分)用孙中山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1分)用作者孩童时代对孙中山的 “敬慕 ”衬托 “微跛的孩子 ”对鲁迅先生的 “敬慕 ” 【小题 4】 A E 【小题 1】 试题分析

15、:从文中整体内容看,都是在描述孩子对伟大人物的敬仰和纪念,文章前后共写了两次瞻仰:一是以跛脚小孩为代笔的小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瞻仰,一次是十年前我对孙中山先生的瞻仰,后面还写了自己保存孙中山传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 点评:文章比较短小,结构也比较简单,所以,词 语的含义,和文章主题内容都比较容易分析。一个主题:对伟人朦胧的敬仰,三件事:看到孩子瞻仰鲁迅,回忆自己瞻仰国父,纪念国父。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段落分析, 1-2节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以作者对一般死人的感受引出对伟人的敬仰之情。 3-10 段分写:为鲁迅守灵,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11

16、-12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照应题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行文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点评:文章的结构一般有两种:总分、总分总,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文章进行适当分析,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是建立在梳理文章结构的基础上的。 所以,学生首先要有 “线 ”的概念,然后再进行 “点 ”的分析和概括。 【小题 3】 试题分析:一般的文章都有主要描写对象,那么除了这个主要描写对象之外,还有的其他描述、描写的对象,都是为了衬托这个主要对象而服务的。不过,我们要分清楚,那些是反面衬托,哪些是正面衬托。如本文中,从副标题可以知道,本文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那么,很容易确定,后面写的内容

17、都是衬托。写孩子的敬仰,写自己小时候的敬仰都是为了衬托现在的沉痛心情和敬仰之情;那么写国父则是为了衬托鲁迅先生的人格,犹言,鲁迅先生之伟大一如国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章常见手法的能力 点评:难度适中,因为考查的是衬托这种最常见的手法,学生分析起来会轻松不少。 【小题 4】 试题分析: A“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有错,原文是说 “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E“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这句话有错,作者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已是成年,这时对鲁迅的崇

18、敬就已经不是孩提时的朦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文章句子含义和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点评:解决本题的主要方法是逐字逐句比对和分析,而且要格外注意时间前后倒置,叙述对象的张冠李戴,因果的倒置问题。 文言文阅读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谓其太傅鞠武曰: “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武对曰: “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太子曰: “然则何由? ”太傅曰: “请入,图之 。 ” 鞠武曰: “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 “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 ”鞠

19、武曰: “敬诺。 ”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 “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 “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 “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田光曰: “敬诺。 ”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 “诺。 ” 偻行见荆轲,曰: “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

20、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 “谨奉教。 ”田光曰: “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 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 燕策三 注: 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 “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 ” 道,导,引 导。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 造 焉造:到 去 B 却 行为道却:退 C所 善 荆轲可使也善:交好,友善 D愿足下急 过

21、 太子过:超过 【小题 2】下列各项中的句子依次表现太子 “礼贤下士 ”,田光是 “节烈侠士 ”的一项是( ) A 太子丹患之 欲自杀以激荆轲 B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遂自刭而死 C 太子避席而请曰 偻行见荆轲 D 太子送之至门 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小题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D田光自杀不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 “ 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22、,愿先生勿泄也。 ” 【小题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6分)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分) 译文: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1)既想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边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 2)燕太子丹眼看秦国将要消灭六国,军队已经临近易水,担心灾祸就要到来,为这件事很是忧虑。 【小题 1】 试题分析:过,拜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文实词语境义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过,在文言

23、文中一般翻译成 “拜访 ”,如淮阴侯列传中樊哙说 “将军乃肯过我 ”,就是这个意思。 【小题 2】 试题分析: A 陈述太子丹对国事的担忧; C 写田光对 荆轲比较恭敬; D 陈述田光智、勇、沉三个方面的性格。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点评:设置的三个错误选项的内涵分析不是很难,加之这篇文章语言明白晓畅,文意浅显,学生理解和辨析都不难。 【小题 3】 试题分析: “亲自拜访 ”错,是通过别人找来,并未亲自拜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句子含义的能力 点评:本题涉及的区域是选段的第二小节,文章的内容十分清楚,鞠武和田光都是太子丹招来的,而不是亲自前往人物所在地进行拜访。故选出

24、正确答案:不难。 【小题 4】 试题分析:主要语言点:( 1)封:以 为封,把 作为疆界;肆:扩张,阙:损害;( 2)且:将要,以:已经,患:担心、忧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点评:难点是第一题的几个重要实词的翻译,封:本义是疆界,孟子三章中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的句子,用的就是这个意思。另外, “肆 ”也是一个难点。 【参考译文】 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燕国。眼看秦就要吞灭六国,大兵已临近易水。恐怕灾祸将至,太子丹很忧愁。对他的师傅鞠武说: “燕与秦势不两立,望太傅能够图谋良策。 ”鞠武回答说: “秦国地盘遍布天下,威胁着韩、魏、赵三国,然而易水以北,局势还不一定

25、。为 何因在秦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他发怒呢? ”太子说: “那么,怎样才好呢? ”太傅说: “请太子进去休息,容我好好想一想。 ” 鞠武说: “燕国有一位田先生,他的智谋深邃,勇敢沉着,可以跟他商议。 ”太子说: “希望通过太傅来结交田先生可以吗? ”鞠武说: “可以。 ”太傅去见田光,称说太子: “有国事愿与先生相商。 ”田光说: “我恭敬地接受命令。 ”于是来到太子的住所拜访。 太子跪着迎接,退着行走来做前导,跪着抹拭坐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起身请教说: “燕、赵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 ”田光说: “臣听说骏马壮盛之时,一 日而行千里,到它衰老,劣马也能超过它。太子听到的

26、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失了。即使这样,我不敢因此怠慢国事。我有一位要好的朋友荆轲,可以让他来担当这个使命。 ”太子说: “希望通过田先生来结交荆轲,可以吗? ”田光说 “可以。 ”(田光)立即起身,快步而出,太子送他到门前,嘱咐说: “我所告知的,(对)先生所说的那些话,是国家大事,请先生不要泄露。 ”田光低头一笑,说: “好的。 ” 田光弯腰而行见荆轲,说: “我和你交好,燕国无人不知。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道我的身体已经跟不上了,有幸教导我说: 燕 、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 我私下里觉得不应该对你见外,向太子推荐了足下,希望足下到宫中去见一见太子。 ”

27、荆轲说: “我恭敬地接受命令。 ”田光说: “我听说长者的言行,不让人怀疑,如今太子叮嘱我说 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 这是太子怀疑我。立身行事使人怀疑,不是节烈的侠士。 ”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 “愿足下赶紧到太子那里,就说我田光已死,以表明保守机密。 ”于是自杀而死。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 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小题 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 “乱 ”?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4分)

28、【小题 2】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抒情方式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 身处病中, 思念故乡, 感慨时事, 漂泊天涯, 秋景凄凉(答出四点即可,一点一分) 【小题 2】 直接抒情,二、三两连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 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诗歌的标题可知作者漂泊天涯;一灯可知作者孤独无依;病身句可知作者此时病痛缠身;归梦句则知作者归思难收;坐感句可知作者感时伤怀(注意,慷慨:感慨伤怀);起看句可知秋色渐浓;末句则知归家心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点评:分析诗歌中蕴含的

29、丰富情感是诗歌考查中最常见的考题,解决这类题目,主要是要在分析时做到条分缕析,一丝不苟。每句话都要仔细品味,如此,才能做到整体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小题 2】 试题分析:题目的要求很清晰,分析表达情感的方式,抒情方式只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有可以细分为以下一些:借景抒情(特殊的: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咏史怀古,用典),情景交融等几种。本题的抒情方式也就是这里的几个小类:借景抒情(缺月、一灯、乱蝉、梧桐),直接抒情(归梦、慷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基本抒情方式的能力 点评:难度适中,学生对抒情方式的理解应该是比较扎实的,一是抒情

30、方式只有两种,二是这类题目平时训练也是重点。 语言表达 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 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答案: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而写的书面材料,它常常对前一阶段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以利于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试题分析:将长句改写成短句,主要是先找出长句的主干,然后将从主干中分离

31、出来的修饰成分进行并列,要对这些并列的句子进行适当的处理,主要是给出合适的主语,一般的,这些句子的主语都是长句的原先主语,也可以用 “它 ”来代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句式转换的能力 点评:难度不大,将长句转化成短句,或者将短句转化成长句是平时练习中常训练的项目,应该问题不大。 校学生会和团委将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举办一次以 “母爱颂 ”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邀请你做主持人,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本次诗文朗诵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感情热烈,语言流畅,富有 文采。不少于 60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格。( 5分) 答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一个温馨的节日 母亲节!这个世上有一种爱重于泰山

32、,那是母亲的爱;这个世间有一种情高于爱情,那是母亲对儿女的真情。为了我们,母亲辛勤的双手布满老茧;为了我们,母亲丰腴的面容日渐憔悴;为了我们,母亲的眼角过早地爬上的皱纹,为了我们,母亲的双鬓已经斑白。千言万语道不尽母亲对我们的恩情,写不完我们对母亲的谢意。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真挚的情意化为美丽的诗文,献给我们伟大的母亲吧! 试题分析:一、要点明主题 “母爱颂 ”朗诵会, 二、要渲染大会气氛,三、要有文采,最好的解决策略:引用古诗词,使用排比句,巧用修辞格。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生动的能力 点评:开场白是语言运用题常考的题型,要抓住开场白的特点:点明题旨、渲染气氛、富有激情、富

33、有文采等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填空。( 4分,每空 1分) 鲁迅先生在 4月里,曾经好了一点儿,有一天下楼去赴一个约会,把衣裳穿得整整齐齐,手下夹着黑花包袱,戴起帽子来,出门就走。 许先生在楼下正陪客人,看鲁迅先生下来了,赶快说: “走不得吧,还是坐车子去吧。 ” 鲁迅先生说: “不 要紧,走得动的。 ” 许先生再加以劝说,又去拿零钱给鲁迅先生带着。 鲁迅先生说不要不要,坚决地就走了。 “鲁迅先生的脾气很刚强。 ” 许先生无可奈何的,只说了这一句。 鲁迅先生晚上回来,热度增高了。 鲁迅先生说: “坐车子实在麻烦,没有几步路,一走就到。还有,好久不出去,愿意走走 动一动就出毛病 还是动

34、不得 ” 病压服着鲁迅先生又躺下了。 7月里,鲁迅先生又好些。 药每天吃,记温度的表格照例每天好几次在那里画,老医生还是照常地来,说鲁迅先生就要好起来了,说肺部的菌已停止了一大半,肋膜也好了。 客人来差不多 都要到楼上来拜望拜望,鲁迅先生带着久病初愈的心情,又谈起话来,披了一张毛巾坐在躺椅上,纸烟又拿在手里了,又谈翻译,又谈某刊物。 一个月没有上楼去,忽然上楼还有些心不安,我一进卧室的门,觉得站也没地方站,坐也不知坐在哪里。 许先生让我吃茶,我就倚着桌子边站着,好像没有看见那茶杯似的。 鲁迅先生大概看出我的不安来了,便说: “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儿。 ” 鲁迅先生又在说玩笑话了。

35、“多吃就胖了,那么周先生为什么不多吃点儿? ” 鲁迅先生听了这话就笑了,笑声是明朗的。 从七月以后鲁迅先生一天天地好起来了,牛奶、鸡汤之类,为了医生所嘱也隔三差五地吃着,人虽是瘦了,但精神是好的。 鲁迅先生说自己的体质是好的,若差一点儿的,就让病打倒了。 这一次鲁迅先生保持了很长的时间,没有下楼更没有到外边去过。 在病中,鲁迅先生不看报,不看书,只是安静地躺着。但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上不断看着的。 那张画,鲁迅先生未生病时,和许多画一道拿给大家看过的,小得和纸烟包里抽出来的那画片差不多。那上边画着一个穿大长裙子飞散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在她旁边的地面上还有小小的红玫瑰花的花朵。 记

36、 得是一张苏联某画家着色的木刻。 鲁迅先生有很多画,为什么只选了这张放在枕边? 许先生告诉我的,她也不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常常看这小画。 有人来问他这样那样的,他说: “你们自己学着做,若没有我呢! ” 这一次鲁迅先生好了。 还有一样不同的,觉得做事要多做 鲁迅先生以为自己好了,别人也以为鲁迅先生好了。 准备冬天要庆祝鲁迅先生工作 30年。 又过了三个月。 1936年 10月 17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17日,一夜未眠。 18日,终日喘着。 19 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 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在这一部分选段中,作家萧红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具有

37、鲜明的性格特点的思想家鲁迅,如鲁迅先生看出萧红的不安,同她开玩笑,展现了鲁迅的 ;对萧红一个月没有到自己这里来,毫不介意,体现了鲁迅 ;叙写鲁迅忍受病痛的折磨,表现了鲁迅的 ;写鲁迅临死前屡屡深情地关注木刻画,体现了他 的精神品质。(四空答案:字数合计不超出 20字) 答案:幽默风趣 为人宽容 坚强 追求自由 试题分析:能反映先生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的几处主要描写: “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儿。鲁迅先生又在说玩笑话了。 ”“一个 月没有上楼去,忽然上楼还有些心不安, 鲁迅先生大概看出我的不安来了, ”“病压服着鲁迅先生又躺下了。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不难看出,短文中萧红笔下的鲁迅先生,

38、没有被病魔压垮的顽强的意志,为人的宽容、善解人意,语言的幽默风趣,同时,他病重仍然不忘木刻事业的终身学习精神,从木刻画内容上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热爱自由,追求美好的精神世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很多信息隐藏在琐碎的记叙中,加上萧红的笔法比较细腻,同学如果不仔细分析和筛选,很难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另外,对木刻画的分析更难 。 下面是陈毅元帅为鲁迅先生逝世十四周年撰写的一副对联。上下联各抽出了部分句子并打乱了顺序,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入横线处。( 6分,每空一分) 上联:要打叭儿落水狗, ,懂得进退攻守, ? 下联: , , , ! 敢于嬉笑怒骂 一生最恨帮闲 岂仅

39、文坛闯将 莫做空头文学家 临死也不宽恕 不愧思想权威 答案:上联: 下联: 试题分析:根据上联首句话的内容,可知,第二句为上句的延伸,在 “痛打落水狗 ”这个问题上鲁迅先生主张,绝不宽恕,所以,下面选择 ,而根据上联最后的语气为反问,故推断选择 ;中的根据上联首字 “要 ”可知,下联首字为 “莫 ”,选择 ;从上联中,临死可知,下联正确的应该对 “一生 ”选择 ;而根据上联最后句子的文坛闯将,则下联最后一句应该是 。那么答案:就推定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最主要的一个关键点在上联第二句的推断,学生知不知道 “痛打落水狗 ”的态度,很关键,这个句子推断出来,下

40、面的都会 迎刃而解。 鲁迅、徐志摩、艾青、巴金、司马迁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作家或诗人,请你仿照例句,为其中一位写一段话,表现他们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和意义。要求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文采,字数不少于 40字。( 4分) 示例:汤显祖 一部牡丹亭,一首青春的乐章,一曲真情的颂歌。你彰显人性,反对束缚;你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曲作家,美的守护神 ! 答案:鲁迅 一部阿 Q 正传,一曲灵魂的哀歌,一段混乱的岁月。你反思人性,重塑国魂,你是世人公认的杰出的文化巨匠,思想的火炬手! 试题分析:第一,先选出自己要描述的对象,并找出最能代 表该作家的一步作品,下面是两个对称句,并对这部作品和作者的人格进行评价。整

41、个句子的架构就是这样。如,选择司马迁,那么他的作品是史记,组成两个对称句,一部真正的历史,一首无韵之离骚;再对作品和作者进行评价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点评:难度不大,主要是作家、作品、作品的内容三者要对上号,不能张冠李戴,弄出笑话。 默写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每空 1分) 【小题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小题 2】在雨的哀曲里, , 。(戴望舒雨巷) 【小题 3】 ,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 【小题 4】 ,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小题 5】横眉冷对千夫指, _ _。(鲁迅自嘲) 【小题

42、6】真的猛士, _ 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_ 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小题 7】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 答案: 【小题 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小题 2】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小题 3】波光里的艳影 【小题 4】惨象 已 使我目不忍视了 【小题 5】俯首甘为孺子牛 【小题 6】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小题 7】必有我师焉 试题分析:本题易错点:峥嵘岁月稠 愁,艳影 燕,惨象 像,目不忍视 目不忍睹,孺子牛 儒,这是怎样 这是这样,必有我师焉 必有我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点评:难度不大,易错字大

43、多是根据字音来记忆造成的,学生在平时背诵的时候,能做到音形义结合,三位一体,效果会更好。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 “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 我只是一粒尘埃 ,另一张上则写着 世界为我而造 。 ”的确, “我 ”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 “我 ”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请以 “读我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 自定立意。 答案: 示例一:我还是我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后花园,当我们感到烦忧或困惑时

44、,打开后花园,里面春光明媚,行云流水,里面搭着逍遥桥,流着忘忧泉,飞着天堂鸟。走进里面,让心灵放飞 题记 清晨,被包裹在狭窄公交车上的我,穿梭于薄暮下的围城之中。不管是寒风暴雨,独自一人走在这条大街上已有无数次了,不知为什么这次觉得脚步如此沉重,仿佛脚下穿着铁鞋走在宽阔无比的磁物中,寸步难移。 大概是受了早上那件事的影响吧!得知被认为是稳坐宝座的我,被挤下了英语导优班的名列,顿时如五雷轰顶,辉煌一下子离我远去,心仿佛进入了深秋季节的树林。我像是在捡 起落叶的那个人,我在苦笑着怀念那逝去的青翠。 我无力地走着,路仿佛格外漫长,突然,一束阳光强烈地刺痛我的双眼,这是多美的一景啊!太阳挣扎着想逃脱于

45、地平线的束缚,那是一种不愿服输的性格啊!在阴云的笼罩下,太阳的光芒逐渐消失,取代它的只是令人恐惧的阴影。难道太阳还是无法战胜那无边的黑暗势力?然而,我想错了,一缕缕微光再次展现出来,它拼命地履行着那份执著, “皇天不负有心人 ”,阳光洋洋洒洒地洒向每一个角落,阴云屈服了! 我顿时醒悟了过来,自己的境遇和这景不也如此相似?原来自己不过是那没认识自己的青年人。有一个青年人 常常埋怨自己的才能无法得到发挥,哲人便告诉他: “你能把地下的那一粒沙捡起来吗? ”“这当然不可能! ”青年人鄙夷地说。“如果地下是一粒珍珠,你还会担心捡不起来吗? ”青年人明白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这就是自己,真实的自己

46、。有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的愤懑,却依然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自信面对人生,我是不是从中得到些感悟呢? 真感谢那次我走进了自己的后花园,读懂了我并叩问了自己内心的那个答案:。 一样的我,头顶着变幻的日月星辰,奔着脚下不停的步履,带着自己的特殊感悟,在属于自我的道路上奋勇追 逐 试题分析: 1.审题: “读我 ”即审视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能准确读出 “我 ”的存在具有二重性:既渺小,又伟大;既是普通的,又是独特的。在 “读我 ”的过程中,透出具有哲学意味的思辨。也可侧重于一方面:可写 “我 ”的存在无足轻重,不必在乎自我。但渺小的存在自有它价值。因为海水的浩淼是由无数

47、渺小的水滴汇聚而成的,所以,虽然无关紧要,却不可自轻自贱。可写 “我 ”的存在不可替代,应该看重自我。个体虽微不足道,但 “我 ”的消失,世界也便失去存在的意义; “我 ”虽普通的一员,但条件许可, “我 ”有可能影响周围的一切。文章可以写读 出怎样的“我 ”来,可以谈为什么要 “读我 ”,也可以阐述怎样 “读我 ”,还可以对 “读我 ”的行为进行评价。 2.可能存在的问题: 审题 ( 1)不少学生无视题目中的 “我 ”,写读 “你 ”,写读父亲、读母亲、读爷爷等,离题万里。 ( 2)把 “我 ”异化成尘埃、沙石、武则天、王昭君、渔父、屈原等,以这些人物的视角和口吻来写。这样亦可,但不佳。 ( 3) “读 ”的主语是谁?当然是自己。有学生写父母他人,亦不佳。 文体 ( 4)记叙文,无描写意识,无亮点意识,不能卒章显志,流水账式多。 内容 写自己生活的少,胡编乱造的多,无痛呻吟的多,穿 越的多,异化的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写作的能力 点评:难度较大,一是审题有重点,主要是 “怎么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