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1587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付 梓 (xng)矜 育 (jn)拱 券 ( qun) 决 起而飞 (xu) B 坍 缩( t)干 涸 (h) 逋 慢 (b)恶 乎待哉 (w) C 赍 ( j)发迤 逦 ( l)仓 廒 ( o )蜂 窠 ( cho) D卯 榫 ( sn)拔 擢 (zhu)陨 首 (yn)茕茕 孑 立 (ji)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付梓 z B. 坍缩( tn) 逋慢 (p) C. 蜂窠( k)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的能力,能力层

2、级为A级。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像付梓 z,经常会读错,这样的可以进行记忆,最好贯穿到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多积累。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遐观孤鹜暇日锱铢必较 B鹧鸪南溟言筌云消雨霁 C盘桓耸萃岑寂轻鸢剪掠 D绣闼侥幸尺椟鱼舟唱晚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云销雨霁 C.耸翠 D.渔舟唱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形近字的辨析,在辨析、识

3、记字形时,要据义记形,据义推形,结构推形,以义作为辨形的基础和根本。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 “形近而音 ”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 ,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 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 ,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这暗示性仿佛

4、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如果我们对它 不以为然 的话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B去年 11月 27日, 耸人听闻 的黑龙江鹤岗市新兴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最后一位遇难者遗体已经找到,最终确定该事故共造成 108人死亡。 C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的 “开元盛世 ”将唐朝推向了最顶峰,却也因 “安史之乱 ”把那最令人骄傲的一面推向滑坡。大唐王朝从此 日薄西山 ,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灭亡。 D姚明拥有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极高的商业价值,前段时间又成功收购上海东方男篮,支持家乡球队的建设。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并不是 一挥而就 的,而是与他多年来的努力分不开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以为然:不认为对,放在

5、这不恰当。 B. 耸人听闻 :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惊。 C. 日薄西山 : 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D. 一挥而就: 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还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判断。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B流感肆虐之时

6、,我国传统中药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临床常用的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 大青叶、板蓝根、草河车、连翘配制而成的。 C如今, “中国 ”已经不仅是一个显示希望和活力的名词,而且是一个国家的称谓。 D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改革的方向,应从统一性走向多样性,从招考合一走向分离,逐步建立起以统考为主、多元评价和分类招生相结合的多元招生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D( A连词误用, “和 ”应改为 “或 ”,表示两者中间任何一种都 “ 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另外,与 “无论 ”照应,也只能用 “或 ”。 B.句式杂糅,“主要成分 ”和 “配制而成的 ”只能保留一个。 C.逻辑关系不清造

7、成语序不当, “不仅 ”“而且 ”后的内容应调换)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 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现

8、代文阅读 阅读托马斯 刘易斯的这个世界的音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生活在一起越来越拥挤,我们的通讯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彼此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像噪声,是偶然的或无关紧要的,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当然,原因之一,是我们似乎不能把通讯仅限于携带信息的、切题的信号。假如有任何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我们好像一定会用它来进行大量的闲聊。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 乐。 使人聊以慰藉的是,听说较新的学科生物声学须得研究别的动物相互发出的声音中存在的类似问题。不管它们有什么样的发声装置,大多数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需要长期的耐心观

9、察,才能把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分加以剔除。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然而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白蚁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据描述,这声音在人的耳朵听起来,像是沙粒落在纸上,但最近对这种声音的录音进 行的摄谱学分析显示,在这敲打声中,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这敲击声以有规律的、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就像定音鼓部的谱号。 某些白蚁有时用上鄂的颤动来发出一种很响的、高音的咔嗒声, 10米之外都能听见。费这么大的力气来制造这样一个音符,其中一定有紧急的意义,至少

10、对发音者是这样。发出这样的大声,它必顺猛力扭动身体,以至于让反冲力把它弹到两三厘米的空中。 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声纳来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它们可以在飞行时准确地发现小昆虫,并像有导向装置一样准确无误地向喜欢的目标快速前进。有这种高 超的系统来代替眼睛的扫视,它们必定是生活在一个常伴有工业声、机器声的蝙蝠的超声世界里。然而,它们也彼此交流,也发出咔嗒声和高调的问候。另外,有人还听见,它们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 【小题 1】对 “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 ”中 “面临的问题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通讯系统的复杂,我们发出的声

11、音越来越嘈杂。 B由于 “声音 ”的嘈杂,一些有意义的信号我们很难从中选择出来。 C我们在通讯中所传递的信号并非全部是携带信息的、切题的。 D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 是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 【小题 2】对 “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一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中短暂的沉寂是可以的,但长时间的沉寂就会令人恐惧。 B自然界中需要对生物改进发声装置,过滤那些含糊不清的嘟哝声。这时就要有短暂的 “沉寂过程 ”。 C大自然中虽然存在着令人厌烦的 “嘈杂 ”声,但生物的发声是必须的,有些还非常可爱,所以完全摒弃 “声音 ”是绝对不行的。 D因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

12、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所以我们不能禁止生物休息。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试题分析: A( “声音 ”只是更显嘈杂声,并非 “发出的声音 ”本身嘈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小题 2】试题分析: C(其余各项都不是对所提供语句的含义的理解,有些甚至是无中生有,妄加推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

13、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文中的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我们做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如果表述不同,我们要看看它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表述不同,意思也不同,即可选出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面 包 沃尔夫冈 博歇尔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 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

14、,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 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 。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 ”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 ”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

15、穿着衬衣看起来更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我原以为这 里有什么事。 ”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 ”听到

16、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 “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 他向窗户望去。 “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 “过来 , ”她说,同时把灯关灭。 “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 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 ”他说, “已经刮了一整夜了。 ”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 “是的,刮了一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 “是呀,我刚才还以

17、为是在厨房里。大概就是檐槽吧。 ”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 ”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 “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 “晚安。 ”他回答,又说了一句, “是呀,可真冷啊。 ” 随 后就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了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 ”她说着离开了餐桌。 “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我消化不好。 ” 她注意到, 他把头深深地埋在盘子上,没有抬头。 就在此刻她对他

18、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 ”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多吃吧,吃吧! ”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 注 活尔夫冈 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一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小题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 【小题 2】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 (6分 ) 【小题 3】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5分) 答案: 【小题 1】 1、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 1分) 2、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 1分) 3、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

19、的谎言。( 1分) 4、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 匀给丈夫。( 1分) 【小题 2】第 1句,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丈夫寻找借口意欲掩盖真相的心理。第 2句,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丈夫内心的慌张与不安。第 3句,动作描写。 “头深深埋下去 ”说明丈夫不敢面对妻子。体现了丈夫矛盾心理。一方面,知道妻子确实会吃不饱。另一方面,如果不接受妻子面包,自己又饥饿难忍。 【小题 3】 这篇小说通过描写战争背景下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常态,表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戕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谴责。 丈夫因为饥饿,瞒着妻子深夜到厨房偷吃面包,被妻子发现以后,又极力掩盖真相。饥饿,让他们 “看起来相当 老了 ”,让他

20、们互不信任,让本性善良的丈夫甚至 “在结婚三十九年之后开始撒谎了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战争 作品中也描写了一些温情的东西,比如对丈夫心理的刻画,比如妻子为了维护丈夫的自尊而不戳穿真相的对话描写,比如小说的结尾妻子把自己的面包分给丈夫的情节,所有的这些都表现了人性的善良,然而这些美好的人性却因为战争的存在而逐渐消失。 【小题 1】试题分析:在回答主要情节时,把文章结构、写作手法、段落大意等方面融合在一起。如果主体部分写了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应以列举的方式 ,将这几个方面分别概括出来,表述时,应分点 概括。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点评:在回答主要情节时 1.总体阅读文段,

21、将文段大体分成几个部分;( 2) .说明每一部分 “运用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有时还要说明这种手法的表现效果。( 3) .如果主体部分写了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应以列举的方式 ,将这几个方面分别概括出来( 4) .表述的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连贯。 【小题 2】试题分析:分析划线部分表现的心理,先看划线部分是什么描写,然后通过丈夫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如果是语言描写,他的话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的 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 “意 ”而又不忘 “形 ”,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

22、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 “形 ”,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 【小题 3】试题分析:小说通过饥荒中妻子维护丈夫尊严并为他省下口粮的小故事,不但表现了患难与共的真情,也歌颂了二战后饥荒中,人们互相砥 砺互相关爱的精神。第二段中,妻子已经很明确判断出丈夫偷了面包,但她并没有明言。丈夫在被窝中吃面包,妻子可以安然入睡,也体现了她对丈夫深挚的爱。最后妻子以谎话对谎话,更能体现她对家人和家的深沉的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23、“探讨作品的主题力,能力层级为 F级 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 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 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 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 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

24、尝见也。因诈女曰: “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郁栖 之下。 逾日,女至 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 “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 “此甚似姊也。 ”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 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

25、,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其 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

26、诺皋上,略有删节 【 注】 :粪土堆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母知之,每 伺 之,鱼未尝见也。伺:等待 B鱼即出首, 因 斫杀之。因:趁机 C女觉 遽 反遽:急忙 D至征卒叛时,将 发 以赡军。发:发放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命 其 左右履之 汝 其 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B 因 诈女曰 因 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C乃 以 是履弃之于道旁 将 以 遗兮远者 D一夕, 为 海潮所沦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为 ? 【小题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 “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 ”和 “后母虐待叶限 ”的最恰

27、当的一组是( ) A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 “此甚似姊也。 B膳其肉,味倍于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C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D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小题 4】翻译文中划线句( 9分) ( 1)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 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 3)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答案: 【小题 1】 D 【小 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1)被后母虐待,后母常让她到险峭的山上砍柴,到水深的地方打水。 ( 2) 后母慢慢地穿上叶限的旧衣,袖子里藏着锋利

28、的快刀走到池塘边上,对着池塘呼唤鱼。 ( 3)只看见女儿正靠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小题 1】试题分析: D.正确解释应该为 “发掘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 2】试题分析: A代词,他的 /虚词; B.于是,就 /因为; C.代,这; D.被 /“奚以 为? ”固定结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29、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小 题 3】试题分析: A.第二句陈述后母母女二人的猜疑,不能体现 “后母虐待叶限 ”的意思。 B.第一句是说鱼肉味道鲜美,与 “鱼的神奇 ”无关。 C.第一句描述“金履 ”的轻巧,并没提及 “鱼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解答本题,考生要在疏通原文大意的基础上,对语句的内容进行判断,然后在针对题干作答。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 4】试题分析:( 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

30、时候,被动句式, “樵险汲深 ”是指到险峭的山上砍柴,到水深的地方打水,这两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完整 1分。( 2)徐:通 “俱 ”,全都。第一个 “衣 ”与 “袖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衣,穿。袖,联系语境可知在这里名词作动词了,意思是 “在袖子里藏 ”。( 3)这个句子中 “但 ”指只见, “亦不之虑 ”是像也就不再怀疑她了,这两个关键词各占 1分,句意完整 1分。 考点:本题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

31、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附文言翻译 )南方人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 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大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从小温柔贤惠,能用金线做出华美的衣服,吴洞非常宠爱她。几年后,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抚养,后母对她不好,喜欢羞辱她,不是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就是去深潭边汲水。叶限有次打水的时候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叶限很喜欢,就小心地把鱼喂养在自己的脸盆里。鱼长得很快,几乎每天都能看出变化来,很快盆里就容不下了,叶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后面的池塘里。每天都把节省出的一些饭食投进去。这只鱼在叶限过去的时候,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 来,其他人

32、过去就沉在水底。 她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见不到鱼,就骗叶限说: “你最近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 ”于是脱下她的旧衣服藏了起来,然后又让她到很远的一个泉水那里去汲水,来回有上百里路。后母等她走后,穿上叶限的旧衣,拿了把锋利的快刀,慢慢走到池塘边上,低声呼唤,那鱼浮了上来,就立刻被她砍死了。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身上的鳞片像小孩的手掌一般大小。后母把鱼烹饪了,吃的人都说从未尝过这么好吃鲜美的鱼肉,吃剩下的鱼骨后母藏在了粪坑里。到了第二天下午,叶限才回来,她带着吃的到池塘边上,可怎么 也见不到鱼了,于是跑到野外,悲伤地哭泣。忽然有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告诉她:

33、“别哭了,你的鱼被你母亲砍死吃掉了,骨头扔在粪坑里,你回去把骨头取出来藏好,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 ”叶限照着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能够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带着她自己的女儿去,让叶限在家里看守门户。叶限也很想去,就等她们走远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纺的衣服,金银丝线做成的鞋子跟着去了。后母的女儿在节上看见了,就告诉她母亲: “那个人很像姊姊。 ”后母看了也很怀疑。叶限察觉出来,赶忙匆匆地赶回去,丢了一只鞋 子,被洞人得到了。后母从节上回去,看见叶限正靠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了。 吴姓的这个洞在海边,不远的地方有个很大的海岛,岛上有个叫做陀汗的国家,兵力强盛,统治着附

34、近几十个海岛,面积达到八千海里。洞人把那只金线鞋子卖给他们,买的人认为是奇异的东西,献给了国王。国王让左右下人穿上去试试,都没有穿得合适的。于是下令全国所有的妇人都穿上试一下,也没有合适的。那鞋子轻得像羽毛,踩在石头上也没有声音,陀汗国王认为鞋子是通过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于是抓到卖鞋的那位洞人,拷打他,知道是在洞里过节的时候捡到的。国王就认 为是谁丢在路边的,于是到此洞的各户人家搜查同样的鞋子,很快就在后母家里找到了。陀汗王让家里的人挨个穿上试,只有叶限穿得非常合适。然后叶限又穿上翠羽衣,两只鞋子都穿上,国王见了,认为是天上的仙女。这才把所有的事都说给国王,陀汗王带着叶限和鱼骨回去了。后母和她

35、的女儿都被飞石打死了,洞里的人可怜她们,就挖了个石坑埋起来,叫做懊女冢,后来,当地人想生女儿时,就会对着这个坟冢祈求,非常灵验。国王把叶限带回国后,封为第一夫人,两人过得很幸福。 有一年,国王起了贪念,求鱼骨给他宝玉,得到无数珠宝。结果第二年,再求鱼骨,什 么也得不到了。国王就把鱼骨和那些求来的珠宝一起埋到了海边,打算以后需要的时候再起用。后来,陀汗国有叛军作乱,国王决定动用珠宝,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没了。陀汗国就此亡了,叶限也失散在乱军中了。 诗歌鉴赏 谢亭 送别 许浑 劳歌 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

36、面,南齐诗人谢 I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 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小题 1】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共写了几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小题 2】有人认为第二句 “红叶青山 ”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3分) 答案: 【小题 1】共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诗人与友人送别的情景,表达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 2分)第二个场景是日暮独下西楼,写出了友人离去之后诗人孤寂凄清的情怀。 (1分 ) 【小题 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

37、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手法 1 分)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宝贵, 离别的痛苦,大好秋光反倒成了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分析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而朋友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

38、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 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 “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小题 2】试题分析: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

39、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 描写手法: 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 B.侧面描写; C.虚实结合; D.象征手法等。 抒情手

40、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语言表达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4分 ) 材料 1 “人肉搜索 ”是指更多的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一种机制。 广义的 “人肉搜索 ”,是网友有问题希望得到解答,将问题在网上发布后,其他网友纷纷向其提供答案:。狭义的 “人肉搜索 ”特指网民自发参与对某一人物、事件的背景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查证并在网上公布的机制。 材料 2 去年底今年初对北京某小学生发起的 “人肉搜索 ”事件,对其产生了极大的伤害;同年,对南京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发起的 “人肉搜索 ”事件,让人肉搜索成为新型舆论监督形式。 针对上面的

41、材料,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4分 )示例 1: “人肉搜索 ”是有效的监督手段。 A.当人肉搜索被用于公共事 务而不是指向个人隐私之时,它便展示出了天使一般的面孔,针对不合理与不公正的公共事件,它是一种有力的网络监督力量。 B.它也进一步拓展着网络民主与言论自由的领域,使国民在自由讨论和辩论中提高了民主和法治素养。 示例 2:人肉搜索突破底线,负面作用太大。一是突破道德底线,对当事人使用谩骂、污蔑等语言暴力;二是突破法律底线,大肆侵犯他人名誉权和隐私权,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不当搜索。三是人肉搜索在集体名义下进行,似乎便具有了正义性和正当性,而掩盖了其危害性

42、的另一面。 试题分析:评论和其他文章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是说理的,那 么文段要呈现说理的部分。也就是说,一篇评论必须有说理的内容,必须有超越叙事的东西,必须要有思考和论述, “述而不作 ”是评论的大忌,也是直到今天还在某些评论中出现的低级现象。 “人肉搜索 ”这个事例,从正面评论时,要抓住它的监督效应,从反面评论,要看到它的危害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 “新闻评论 ”的能力。 点评:新闻评论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或者一些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和见解,澄清一些错误见解。新闻评论的主观性很强,作者的阅历、知识、文彩,逻辑推理能力等因素都决定着作者评论的成功了及影响力。好的评论如灯塔,如航标,能 拨乱反

43、正,能让人辨别是非。新闻评论写作的特点跟诉讼文一样,要有论点,论据,论证,立意要新颖,论述严谨,要有文采。鲁迅的杂文都是相当一部分是新闻评论的范本。值得借鉴。 默写 名篇名句及常识填空(每空一分,共 8分) 【小题 1】古代诗文写秋的名句俯拾即是,如屈原湘夫人中的 “ , ” 【小题 2】行宫见月伤心色, 。 【小题 3】 ,两朝开济老臣心。 【小题 4】 ,铁马秋风大散关。 【小题 5】心非木石岂无感? 。 【小题 6】白居易是 “ 运动 ”的倡导者,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 答案: 【小题 1】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小题 2】夜雨闻铃肠断声 【小题 3】三顾频烦天下计 【小题

44、4】楼船夜雪瓜洲渡 【小题 5】吞声踯躅不敢言 【小题 6】新乐府 诗歌合为事而作 试题分析:默写( 1)时,注意 “袅 ”的写法。默写( 2)时,注意 “肠断 ”的写法。默写( 3)时,注意 “频烦 ”的写法。 默写( 4)时,注意 “洲 ” “渡 ”的写法。默写( 5)时,注意 “踯躅 ”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注意领会含义,圈点强记,边背边写;要突破生僻 难写字,默写时不连笔,规范书写;要注重同音异义词,注重同义异形词;要关注通假字等。该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 作

45、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字数 800。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抓了满满一把糖,可是瓶口太小,手出不来了。他一颗糖也不想放弃,手又拿不出来。 “哇 ”的一声哭了。 一个农场主奖励工人除工资外还可以随便拿走一篮水果, 20岁的托尼看中了最多的那个,可没拿动,他又换了个小点的,高兴的搬走了。 老板说谁帮公司追回 30万债就给谁 10万,大家都失败了。 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后就将追回的 20万交给了老板。原来,他跟人说,你只还二十一万就算结清了,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得到了 1万的奖金。 答案:略 试题分析:材料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不

46、舍不得;第二阶段,开始不舍不得,后来舍而得;第三阶段,别人不舍不得,托尼舍而得。三个阶段有其共性,审题立意时要兼顾。可用分析原因法: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开始时、第三阶段别人做错为何?第二阶段后来、第三阶段托尼做对为何? 参考立意: 1、舍得的智慧:不舍不得,舍而得。(大不能得,舍大取小。适度 舍,非全舍。舍是为了得。)在特定情况下,对所追求的目标有所放弃才会有所获得,一味盲目追求,可能失去更多。 2、知足。 3、学会变通。(行为变通 思维变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材料作文写法指导:先要 “读 ”: 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 二、其次要 “析 ”: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 “析材料 ”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 发现法。主要用 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