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二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 A省国资委围绕以做强做大优势企业为目标,以加快企业改革发展步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B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 “励志 ”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C北京治堵新规发布, 12月 24日起购买车辆必须参加明年的摇号。之前已购买、暂未到货的车辆,须在明年 3月底前去注册登记。 D “嫦娥一号 ”已向地球传回月面图像。试问当今世界,谁能否认中
2、国没有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 “省国资委围绕以做强做大优势企业为目标 ”句式杂糅,应在“围绕 ”“ 以 为 ” 结构中任选一个。 C项, “须在明年 3月底前去注册登记 ”中的 “前去 ”一词有歧义。 D项, “谁能否认中国没有 ”否定不当。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判断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本题选材新,与现实生活联系得很紧密,让考生有亲 切感,这与高考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精神一致。另外 C项是化用以前高考题中的一个句子,很有借鉴意义。 衔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道山如屏,溪水如歌,鹅卵石铺就的古道,将你带入古老
3、意境的同时,也将你引到了爱莲堂前。 _,大多是周敦颐和他的两位优秀后裔鲁迅、周恩来的名言警句。伫立堂中,你会情不自禁地去寻觅三位优秀周氏奇人间千丝万缕的牵系。 大门旁一副 “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 ”的对联 一副 “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 ”的对联刻在大 门旁 言简意赅地道出源远流长并对后世有极大影响的周子理学 言简意赅地道出周子理学的源远流长和对后世的影响 堂中悬挂着好些字画,争奇斗妍的字画中 堂中悬挂着好些字画,这些字画争奇斗妍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主语一致,话题一致选 ;该对联的主要内容是道出周子理学的源远流长和对后世的影响,而非介绍周子理学,所以选 ;同样概括话题
4、一致,主语一致选 。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点评:本题形式很好,不是单一的排序,而是用比较的形式选取最优的语句,让学生比较中自行感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 A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 芸芸众生 来讲,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B延坪岛炮击事件发生后,朝鲜半岛局势 箭在弦上 ,高度复杂敏感,各方对此深表关切和忧虑。 C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 评头品足 ,大加赞赏。 D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 胸无城府 ,心灵如蓝天一样透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
5、A 项,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该词是复合词,不与 “我们 ”连用。 B项,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一般作宾语。 C项,评头品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多含贬义。用于此处是褒贬失当。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的几个成语均为常见成语,但极易误用,特别是复合词 “芸芸众生 ”很多人都会误用,所以像 “芸芸众生 ”“莘莘学生 ”这类词一定要多加注意。 现代文阅读 汉代司马迁史记首篇五帝本纪,记载了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时期的历史。对这样一个时期,学术界或称为五帝时代,或称为传说时代、
6、英雄时代、酋邦时代等。五帝本纪所记载的是信史还是传说?如何看待五帝时期的历史记载?这成为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争论的焦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巍说,有关文献上对中国历史的记载浩若烟海,但互相抵触的情况不少,让人莫衷一是,特别是五帝时代的文献记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20世纪初疑古派出现,他们从疑古书开始疑古史,对史书记载的真实性发生怀疑,最大的贡献在于开始打破数千年来 有关史书的神话,极大地解放了思想,人们可以对历史进行重新审视,但问题出在疑过了头,对春秋战国之前尤其是商代之前的历史全盘否定。 上个世纪 20年代以后,考古学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动手动脚寻找历史。 80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取
7、得丰硕成果,新的考古材料对西周之前乃至夏王朝的历史,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记录。同时,人们也认识到,史记上有关五帝时代的记载,绝不完全是杜撰,其中有历史的影子,传递着历史的信息。 从二十多年前夏鼐先生最早提出文明起源课题以来,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持续性热点。 “九五 ”期间展开的国家重点科技 攻关项目 “夏商周断代工程 ”,完成了夏商和西周时期的年表,开创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者联合攻关共同解决一个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问题的先例,为研究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奠定了年代的框架。 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以后,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等为主体,国内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并启动
8、了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考虑到探源工程的复杂性,牵扯面之广,头绪之多,远比断代工程复杂,“十五 ”期间在中原地区进行了 “预研究 ”和第一阶段研究,为 “十一五 ”全面开展探源工程提出可行性报告和实施方案。 “中华文明探源工 程主要解决古老的、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怎样起源形成和发展的问题。 ”王巍说,这里有几个层面,首先是文明起源和形成发展的概念,所谓文明起源就是社会从一个平等简单的结构走向复杂的、有等级的结构(阶级、国家的产生)的变化。其次,文明的形成以国家的出现为标准。国家是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但是国家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不是某一天突然形成的,国家出现后还在不停地发展变化。所以我们叫
9、 “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 ”,夏商西周都在这个范围之内。 【小题 1】对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这一概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3分)北京四中网校 A 是研究中华文明如何起源形成和发展问题的一项探索工程。 B是研究中华文明为何延续几千年的一项探索工程。 C是探索中华民族从一个平等简单结构走向复杂的、有等级的结构的变化的奥秘的工程。 D是为研究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奠定年代框架的系统工程。 【小题 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启动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 3分) A一些中外学者对五帝时期的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B中国文献中对中国历史的记载存在不少互相抵触的情况。 C 2
10、0世纪初疑古派对春秋战国之前尤其是商之前的历史全盘否定 。 D上世纪 20年代后,中国考古学应运而生,且取得丰硕成果。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多家机构联合攻关,众多知名学者共同参与同一项目,这在中外文明探索史上尚无先例。 B学术界所称的传说时代、英雄时代就是特指中国的五帝时代,这一点目前尚无争议。 C鉴于探源工程的复杂性,尽管有多种力量合作,但是 “十一五 ”期间的研究工作还是会遇到相当的困难。 D国家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国家形成后还在不停的发展变化,所以,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也不可能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11、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释词语需要解释其内涵和本质。本句中的 “探源 ”是理解的关键词,即 “探索源头、探索起源 ”,由引可排除 B、 C;再由题干中的限制词 “中华文明 ”排除 D。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 点评:本题涉及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是一个难点,学生难以掌握。以考查的形式出现有利于学生逐渐区分内涵和外延。 【小题 2】 试题分析: D项只是一个契机和条件,并不是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能够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条件 关系和因果关系学生很容易混淆,而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个学生基本能力之一。 【小题 3】
12、试题分析: A项属于无中生有; B项,颠倒原文顺序,说法不成立; D项,国家是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 理解文章内容要求考生将题目内容与原文进行仔细的比对,重点比对时间词、限制词、关联词、数量词等。注意是否有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或然变必然、未然变已然等错误。 坦然走过乞丐 毕淑敏 喜欢张爱玲的一个理由,是她说自己不喜欢乞丐。凡人不敢说厌恶乞丐,特别是女性,那样显得多不善良啊! 乞丐是一个现象,它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了,瘫软地体现了出来。它把人的无助赤裸裸地表达着,让他人在同情之后,起了帮助的欲望和收获施予的喜悦。 于是乞丐就成了常说常新
13、的话题,名著中的乞丐常常是睿智和淳厚的,平常人也有很多与乞丐有关的故事。听过一个女子讲述,她最终决定嫁给丈夫,是因为那个男人在看到乞丐的时候,总是一往情深地掏钱,某次竟把请女孩吃饭的钱悉数捧出,以至于两个人只能空腹沿江散步。女孩认定男子值得信赖,很快和他 结婚了,那个衣衫不整的乞丐不知不觉中成了红娘。当我对女孩见微知著的聪敏欣赏不已时,她脸色陡沉,说婚后不久发现丈夫狭隘虚伪,很快分道扬镳。于是那个乞丐又在浑然不觉中成了罪人。 我茫然了,不知如何对待这大城市眉眼上的瘤。 某天和海外宗教界的朋友结伴走地铁。肮脏的老乞丐裹着污浊破毡,半跪半俯地挡住了阶梯,破旧草帽中,零星小币闪着黯淡的光。毡下像枪管
14、一般刺出半截腿,该长脚的地方,却是一团褐色的腐肉。情景的惨和气味的熏,使人不得不远远抛下点钱,逃也似的躲开。 我知趣地退后了几步,和朋友拉开距离。依她的慈悲和博爱,无论捐 出多少,都是心意,也是隐私,我尊重地闪开为好。 她端庄地走了过去,俯身对残疾老人说,请您让一让,不要阻了通道,您没看到人们都绕开您走吗?这让大家多不方便啊。老人抬起半张脸,并不答她的话,我行我素道:行行好,太太,给几个小钱 朋友悄然走了过去,不曾放下一枚分币。进入地铁,找到站内的工作人员,她说,通道上有个乞丐,妨碍了交通,请你们敦促她走开。 我无声地看着这一切,心想不给钱尚能理解,但找了公安驱赶老乞丐,是不是也嫌过严?忍不住
15、替她找理由,说:我看到报载,有些乞丐骗吃骗喝,白天在街上行乞衣衫褴褛,下了班之 后,西装革履下馆子;有的干脆以此为业,几年下来,居然在乡下起楼造屋成了当地首富 想你一眼看出那乞丐正是这路人等? 朋友笑了,说我哪有这份神功,你说的那些事例我也在报上看过,具体到这位老人,没有证据,我们不可以随便怀疑。我疑惑道,既然你不认为他是坏人,为何不施舍? 朋友道:可我也不能判断出他是否真的贫病无告,难以自食其力啊! 我说,这却难了。每个人在掏腰包施舍之前,难道还要雇个私人侦探,一一查访乞丐们的收入情况吗? 朋友正色道,这正是现代社会的为难之处。农耕社会,谁个穷谁个真无助,十里八乡的人都心里有数。进 入信息社
16、会了,人员大量流动,我们知道火星几日几时几分大冲,一般人却无法掌握乞丐们的真实背景。 我说,那怎么办呢?有些乞丐挡住你的路,展示他们的残疾和可怕,吓得你不得不甩钱。几个人同行,若你袖手而过,就显出小气和不仁,压力也挺大啊。 朋友说,我是从不在马路边施舍的。那样不是仁慈,而是愚蠢。当然了,我不敢说马路边的每一个人都不该救助,但救助,也要有现代的意识。你给了一点钱,他就叩头,他靠出卖尊严得到金钱,你收获了廉价的欲望满足。你的那几个小钱,是不配得到这样的回报的。他轻易以头触地,因为他已不看重自我。靠展示生 理恶疾,压榨人们的感官,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利用丑恶博得金钱,古来就被称为 “恶乞 ”,
17、被人所不齿。如果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助长了不良之风,不正与你善良的愿望相悖吗? 我听得点头,又问,那我们如何施舍呢? 朋友说,要有正式的慈善机构来负责这些事务。它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来有来路,去有去向,一清二白才能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又省了普通民众的甄别之难。 从那以后,我可以坦然走过乞丐身旁。对那些慷慨解囊之人不再仰慕,对那些扬长而去之人也不再侧目。 【小题 1】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划线句子 “ 我茫然了,不知如何对待这 大城市眉眼上的瘤 ”的含义。( 4分) 【小题 2】文章倒数第四段说 “救助也要有现代意识 ”,从文章看, “现代意识 ”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6分) 【小题 3】文章第三
18、段写了一个女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文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6分) 【小题 4】阅读全文,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谈谈你对 “坦然走过乞丐 ”的做法认同吗?为什么?( 6分) 答案: 【小题 1】 这里的瘤,指的是在城市热闹的公共场所乞讨,以博得同情和施舍的乞丐。 表达出了 “我 ”不知如何对待乞丐的矛盾心情,既不赞成同情后施舍,也不能坦然走过乞丐 身旁。 【小题 2】 真正尊重被救助的对象,使之有尊严; 要有正式的慈善机构来负责救助这些弱者 这些慈善机构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要不断完善慈善制度,这样又省去了普通民众对需要救助者的甄别之难。 【小题 3】 结构上,领起下文,推动作者对现象的思考 内容上
19、,写出了对乞丐的态度不能检验出一个人的善良与否,反倒可能掩盖某些人的狭隘虚伪 【小题 4】第一种: 认同。街头乞丐影响城市形象,乞讨者展示生理残疾对路人造成威胁和压迫,乞讨造成乞讨者对人格的自轻自贱,施舍不能真正帮助其渡过难关,乞讨易于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欺骗善良 的帮凶。 第二种: 不认同。救苦救难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乞讨者万不得已才会去乞讨,城市形象应该体现在人人有饭吃,有难大家帮,而不是回避现实,我国现阶段救助体系尚不完善,有难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只能去乞讨。 【小题 1】 试题分析:理解本题要联系上文, “那个衣衫不整的乞丐不知不觉中成了红娘。当我对女孩见微知著的聪敏欣赏不已时,她脸色
20、陡沉,说婚后不久发现丈夫狭隘虚伪,很快分道扬镳。于是那个乞丐又在浑然不觉中成了罪人。 ”这便是“我 ”“茫然 ”的原因。 “瘤 ”很明显是喻指乞丐。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分析重要句子的能力 。 点评:本题所选句子恰当,既是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更是理解重要词,本题只要理解了 “茫然 ”“瘤 ”两词的含义,就不难解答了。 【小题 2】 试题分析:原文 “朋友说,要有正式的慈善机构来负责这些事务。它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来有来路,去有去向,一清二白才能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又省了普通民众的甄别之难。 ”即是回答本题的依据。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体现了阅读回归
21、本位的精神,阅读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意思,然后才能欣赏。本题必须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概括文意,这是阅读的基础。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文作者对乞丐的思考就是由该女子的事件引发的,所以它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内容上由下文 “我 ” 的思考以及 “我 ”最终能 “坦然走过乞丐 ”可归纳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从情节的角度命题,本文情节单一,而此处情节描写有伏笔、铺垫的作用,命题者以此处命题是最适合的。考生也可从此题得到启发,命题者往往在文章的最精彩处命题。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文 “坦然走过乞丐 ”也只是作者的一己之见,并没对错之分,所以学生可以从两
22、个方面来谈各自的看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点评:这是个探究题,但探究也要以文本为依据。所以话题应该在 “能否坦然走过乞丐 ”之内。加之本文也并没有什么普遍性的共识,只是一己之见,所以学生可以各抒已见,这符合高考对探究题的要求。 文言文阅读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
23、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 ,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 ,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 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 “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 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 ,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24、愿枉车骑 过 之拜访 B公子 引 侯生坐上坐延请 C乃 谢 客就车辞别 D遍 赞 宾客赞扬 【小题 2】下列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小题 3】下列都是从侧面烘托信陵君 “礼贤下士 ”的一组是( )( 3分)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 ,与其客语 从骑皆窃骂侯生 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人皆观公子执辔 A B C D 【小题 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5分) _ ( 2) 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5分) _ 答案: 【小题
25、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1)公子让车马及随从人员跟着自己,空出车上左边的位置,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生。( “从 ”, “虚 ”各 2分,句意完整 1分) ( 2)街市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德行不好的人,而认为公子是个有德行的人能礼贤下士。 【小题 1】 试题分析: D项,赞:介绍。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 点评:本题所选的实词都是常见、常考的文言实词, “过 ”“延 ”“谢 ”都是课内常见的词,而 “赞 ”作 “介绍 ”解却是第一次学到,所以本题所选词很精致。 【小题 2】 试题分析: A 项,介词,用 /动词,带领; B 项,动词,是 /介词
26、,表被动; C 项,副词 ,表判断 /副词,于是; D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的虚词均为常考虚词,并且涉及到虚词的用法很广。有副词、助词、介词等。考生复习时要分清词类。 【小题 3】 试题分析: 是直接描写公子礼贤下士的。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点评:这是一道文本筛选信息题,文言文信息的筛选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本题中 “侧面描写 ”就是限制条件。命题者往往在选项中故意忽略题干中的限制条件而扩大答题范围。比如本题中的 。所以考生在平时做题时要注意题干信息。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计分点:( 1)从:使 跟从,意译
27、为 “带领 ”。虚:使 虚,意译为 “空出 ”。( 2)以 为 :认为 是 。下:意译为 “尊敬 ”。 考点:本题考查翻译句子并理解重要实词虚词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第一句重点使动用法。本题的计分点一改平常 1分一点为 2分一点,强化学生采点得分的意识。 诗歌鉴赏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 鳎 沽 桓删 辗纭 br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 首。 【小题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 6分) 【小题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4分) 答案: 【小题
28、1】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2 分)。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总写)( 2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 安宁静谧的美趣 ( 2分)。 【小题 2】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 空虚 ,又觉获得 宁静 、无所牵系的 闲适 心情(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意象即诗中的人、景、物。诗歌中要概括图景必须概括图景的特点。诗歌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要与情感联系起来。这几点就是解答这类题的依据。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点评:本题提问方式很可能让学生误解为这是一道概括题,只要求作出判断即可。而实际上这是一道分析
29、题。所以题干中应加上一句 “请作简要分析 ”。 【小题 2】 试题分析:鉴赏诗歌的情感主要是根据诗中的关键词句,如本诗中的 “笙歌散尽游人去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还有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来理解诗歌情感,如本诗中的致仕后归隐所作,这就是重要的 信息。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点评:本题引导学生要全面深入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就不要放过任何一丝有用的信息,如标题、注释、作者的身世背景等。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概括出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 4分) 瑞典皇家学科学院 10月 7日宣布,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作家马里奥 巴尔加斯 略萨。其代表作有小
30、说城市与狗( 1963年)绿房子( 1965年)和酒吧长谈( 1969年)等,其中城市与狗使略萨蜚声国际文坛。 略萨的作品从社会层面讲,笔触相当广泛,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市镇市民、知识分子、艺术人物、官僚机构、军队等,都是他的描述对象。他的小说敏感地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问题:如独裁统治、官僚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军警特务横行、党派竞争等。略萨坚信, “小说需要介入政治 ”,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之一。公羊的节日体现了他对拉美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小说通过杜撰一个女人的所见所闻,再现拉美最血腥的独裁统治,将多米尼加共和国前独裁者特鲁希略魔鬼般的独裁时代,批驳的淋漓尽
31、致。 略萨被誉为 “拉美结 构主义文学大师 ”,和墨西哥作家卡洛斯 富恩特斯、阿根廷作家利奥 科塔萨尔、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并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四大王将。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绮丽魔幻的叙述风格不同,略萨的小说更注重叙事结构的布局,经常会同时并行几条线索,然后逆转、反转,叙事技巧无与伦比。 答案: 小说批判和揭露现实,反独裁; 小说注重叙事结构的布局,叙事技巧无与伦比 试题分析:本题命题者的意图是筛选信息,归纳概括。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作家的作品及其风格,对社会的作用等而授予其文学奖的,所以本题是要求筛选略萨作品的风格及其影 响的信息。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最大的特
32、点在于选材新,贴近生活,选取最新的时事作为命题材料,符合高考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人生的主旨。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修辞准确。( 3分) 母亲是伟大美丽的。有一片彩云,那是母亲的头发;有一汪湖泊, ; ,那是母亲脸颊上淡淡的血色;有一片开花的原野, 。 答案:那是母亲的眸子;有一抹红霞;那是母亲微笑的脸庞。 试题分析:本题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再与 “母亲 ”这一形象结合起来。 “湖泊 ”的明亮、清澈 一般用于喻指人的眼睛; “血色 ”是红的,即可联想到 “霞 ”; “花 ”通常指人笑得灿烂或是美丽。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的能力。 点评:本题命题
33、形式很好,用排比的形式考查了学生语言结构的美;用比喻的形式考查了学生语言的形象美。 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这句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总字数不要超过 15个字。( 4分)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 “无主地 ”,中国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则的 “先占 ”原则。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明朝已经将钓鱼岛纳入国家版图, 一些使臣的笔记里还标明了中国渔民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航线。明以后的历代政府更是采取了开发、利用、管辖和保卫等措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以有效统治。 可以肯定,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主张是站不住脚的。 答案:国际法则(先占原则
34、),相关资料(纳入版图),行使主权(有效统治)。(答对三点即得全分,注意题干中 “哪些方面 ”的暗示。) 试题分析:本文段是很明显的三个层次,一、介绍国际法中的 “先占 ”原则;二、介绍中国发现并管理钓鱼岛的事实;三、作出结论。分层后,回答本题的关键词即可得出。 考点:本题考查概括文段主要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选材较好,既是一个结构层次清晰的文段,有利于考查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又是一个国情教育的材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默写 名言名句默写。( 10分) 【小题 1】尔卜尔筮, _,以尔车来, _。 【小题 2】女也不爽, _。 _,二三其德。 【小题 3】昔我往矣, _, 今我来
35、思, _。 【小题 4】长太息以掩涕兮, _。 【小题 5】环顾望旧乡, _。 【小题 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_,天下归心。 【小题 7】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_,池鱼思故渊。 答案: 【小题 1】体无咎言 以我贿迁 【小题 2】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小题 3】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小题 4】哀吾生之多艰 【小题 5】长路漫浩浩 【小题 6】周公吐哺 【小题 7】羁鸟恋旧林 试题分析:注意易错字:咎、贿、贰、罔、霏、艰、羁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内容与教学进度衔接很紧密,并且所选句子都有代表性。特别是易错字较多,比如 “艰 ”很 可能写成 “坚 ”。这有利于
36、引导学生平时积累时细心、耐心。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新疆一位著名诗人说:只要上路,随时能与美相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或许读书和旅行正是在不断赶赴一次次盛宴,而我们一路行来,总有一些动心的片刻,美好的瞬间,让我们的心霎时充满了喜悦。 请以 “与美相遇 ”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800字。 不得抄袭。第三次 答案:略 试题分析:写好这篇作文的前提是要正确理解 “美 ”的含义。可以从不的角度对“美 ”的内涵进行阐释,如:( 1)具体事物:如校园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某人也
37、美丽等,人、事、物、景。( 2)精神层面:正面理解 坚强的美丽,和谐之美,心灵之美,合作之美等。( 3)逆向发散理解 平凡的美丽,孤独的美丽,挫折的美丽等。 理解了 “美 ”的含义后,要理解本题的结构 “与美相遇 ”,即发现了 “美 ”,因此,本文可以转换成一个更为通俗的题 “我发现了美 ”。这样审题立意就容易多了。 体裁上既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但相对来说本题写记叙文更好,通过写人记事发现人物的心灵美。通过写景抒情发现 某地景物之美等。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题目很好,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既是写作需要,而是情感教育。本文话题广泛,学生有话可说,文体灵活,更显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