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1591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赏 赉 ( li ) 赍 发( j)酒 馔 ( chun) 味同 嚼 蜡( jio) B形 骸 ( hi)驰 骋 ( chng)迤 逦 ( yl)茕茕 孑 立( ji) C 悖 时( bi)吝 啬 ( s) 叨 扰( do) 涸 辙之鲋( h) D精 髓 ( su)颦 蹙 ( c) 褒 贬( bo)逸兴 遄 飞( chun)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馔 zhun , B项,迤逦 y l , C项,叨扰 to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字的字音识记

2、情况 点评:本题考查了形近字(赉、赍)、多音字(嚼、叨)以及部分声调易错的词语(迤逦、褒贬),整体上看,难度适宜, “叨扰 ”这个词是一个难点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我们谨向那些积 极参与的科学家和两院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B国庆受阅部队涵盖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民兵、预备役 等兵种部队,浓缩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精华。 C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 验,走具有中国 特色批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D进入夏季以来,该市场的猪肉销售量急剧下降,相对春季度,猪肉销售量 下降了一

3、倍多。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语义重复,表意不明, “科学家 ”和 “两院院士 ”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院士中绝大部分都是科学家; 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才是最佳途径 ”多余; D, “下降 ”不能和 “一倍 ”连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语病的辨析能力 点评:动词并列和名词并列都会造成错误,名词并列的常见错误时外延的交叉;句式杂糅是常设的错点,本题难点设置合理且难度适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目前 80%病毒的传播渠道被国内数十家病毒集团所控制,这些病毒集团借此获得了巨额非法收益,部分病毒集团每年收益高达数亿元,一般中小企业都难 望其项背 。 B在学习上,

4、不能孤军作战。俗话说: “墙倒众人推 。 ”只要我们互相帮助,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C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 祸起萧墙 。 D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一幅画三下两下便 一蹴而就 了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 “墙倒众人推 ”比喻人失利时,众人都来攻 击他,与整句的意思不协调。 C项 “祸起萧墙 ”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不合语境。 D项 “一蹴而就 ”应为“一挥而就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熟语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点评: “一蹴而就 ”比喻做事很容易成功,经常被误解为 “时间短,速度快 ”, “祸起萧墙 ”也是常被误解的词语

5、,经常被理解为,无端的祸患。这是两个重点。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底层文学 ”由来已久,其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诗经。在现代文学史中,无论是五四新文学还是左翼文学,关注的对象依然是 “底层 ”大众。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界又有不少农村 题材以及描写城市中低层群体的作品,如刘醒龙的凤凰琴,方方的风景,余华的活着等。他们虽不强调 “底层 ”,但对于在中国社会急剧变化中受到损害的阶层有着相当深入的表现。新世纪 “底层文学 ”创作继承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特别是左翼文学的理论遗产,延续着 90年代中期后出现的 “现实主义冲击波 ”的余浪,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精神,饱含着一种强烈的当

6、代情绪诉求。 其实, “底层文学 ”一词在新世纪被提出,是一种现实性生存焦虑的表达,是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性产物,同时也是中国 90年代以来错综复杂的社会变化催生出的结果。但 需要强调的是,不少 “底层文学 ”已经开始与单纯的生存困境脱钩,讲述的是特定阶层、个人的命运,表达了对国家发展的思考。 “底层文学 ”以自己的方式对社会现实进行思考,用自己的力量安抚现实中躁动不安的灵魂。简言之,就是以文学的方式参与当前的社会变革,并对社会问题做出的回应。在今天文学市场化甚至娱乐化的背景下, “底层文学 ”能够敏锐捕捉到社会阶层和群众情绪的新变化,能够以严肃的姿态承担起社会责任并融入人文关怀,既是

7、一种 “不平则鸣 ”,同时也是 “时代的和弦 ”。 “底层文学 ”拒绝了 “新写实主义 ”的 “零度情感 ”,摈弃了 “没事偷着 乐 ”的犬儒主义,而是包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然而,只有同情是不够的。作家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景虽然力求用文学的方式交出一份当下历史的记录,但遗憾的是目前“底层叙事 ”仍无法穿透迷蒙的表象,具有时空超越性的作品相对匮乏。一是讲述 “传奇性 ”的故事,以满足人们的窥视欲望和猎奇心理。二是简单立足于道德批判,以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构建文本。三是沉迷于 “苦难展览 ”,走向单一化和极端化的 “苦难书写 ”,甚至演变为 “欲望叙述 ”、 “暴力叙述 ”,变成了比酷比惨的 “苦

8、情戏 ”。如何让叙事逻辑更加符合生活的真实,在表现 “底层 ”物质生活的同 时也观照到他们的精神世界,使 “底层 ”人物不再被扭曲成窥视的对象而得以血肉丰满真实可感,在同质化的苦难中挖掘出被遮蔽的底层生活的丰富性,从而告别肤浅和表面,抵达能够穿越历史的文学的 “深度 ”,这是 “底层文学 ”应该继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种创作还在继续进行中的文学类型,目前对 “底层文学 ”的评价只能是一种带有历史前瞻性的考量和把握,我们期待 “底层文学 ”的创作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但这需要及时的总结和反思,更需要实践的累积与时间的沉淀。 (选自史竞男 “底层文学 ”:乡土叙事新景观) 【小题 1】下列对

9、“底层文学 ”的有关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底层文学 ”一词在新世纪被提出来,但是,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诗经。 B在现代文学史中, “底层文学 ”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关注的对象仍是 “底层 ”大众。 C “底层文学 ”的被提出表达了一种现实性生存焦虑,是中国文学发展至今的必然产物。 D “底层文学 ”已与生存困境脱钩,讲述特定阶层、个人的命运,表达对国家发展的思考。 【小题 2】下列不属于 “底层文学 ”继续探索和努力方向的一项是 A要努力让 “底层文学 ”在叙事逻辑上更加符合生活的真实。 B不仅要表现 “底层 ”的物质生活,也要观照他们的精神世界。 C “底层文学 ”应告别肤浅和表

10、面,抵达穿越历史的文学的深度 D对 “底层文学 ”的评价一定要从历史前瞻性角度去考量和把握。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刘醒龙、方方、余华等人写出了描写农村和城市中低层群体的作品,他们被称为 “底层文学 ”的先驱。 B “底层文学 ”敏锐捕捉到社会阶层和群众情绪的新变化,承担起社会责任并融入人文关怀,这也是文学对社会变革作出的反应。 C目前 “底层文学 ”存在着注重故事的 传奇性、简单立足于道德批评、沉迷于“苦难展览 ”的弊端,因而冲淡了其文学的 “深度 ”。 D我们需要及时的总结和反思,更需要实践的累积与时间的沉淀,才能使 “底层文学 ”的创

11、作更加繁荣,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原文为: “不少 “底层文学 ”已经开始与单纯的生存困境脱钩,讲述的是特定阶层、个人的命运,表达了对国家发展的思考。 ”设置的错项范围与原文有本质差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特定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的设错点主要是几个名词的外延(范围)与原文有差异。 【小题 2】 试题分析: D选项的回答是对 “底层文学 ”的评价,与问题 “底层文学 ”的努力方向不一致,答非所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答题要点是找准与问题对应的相关区域,对区域内的

12、文字进行梳理和概括,并和选项进行仔细对照。难度不大。 【小题 3】 试题分析: A项,文章中没有此类的表述,只是举了几个例子来阐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此类 “底层文学 ”已经开始有比较深入的表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的能力 点评:相比较而言,本题 的设错还是很明显的,文章的开头部分虽然提到了三位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但是也只是阐述 “底层文学 ”的发展,这些人并不是 “先驱 ”。难度较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16分) 一片苍茫 戴涛 (1)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上一盘水果,问白生: “可识得盘中为何物 ”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 “状如

13、梨,梨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何方仙果。 ” (2)多举抚掌大笑,说: “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 ”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 ,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一股甘甜沁脾。 (3)“好梨好梨 ”,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 “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 ”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4)烟花三月,白生起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此时一班县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士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尘。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

14、,随口问道: “咦,茫县不是盛产晶梨么 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晶梨。 ”白生说: “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 ” (5)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 “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 ”白生好生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 “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一杯吧。 ”众人也都纷纷应和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 (6)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 (7)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

15、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 悄出了县衙,策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四溢,悦人眼目。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娇嫩的小白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道, “美景美景! ” (8)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成两段,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9)白生问: “你吃什么 ”男童答: “蜂蜜。 ” (10)白生说: “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 ” (11)白生大怒, “饿你回家吃饭呀!家里没饭? ” 男童说,我饿。 (12)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

16、是如此瘦弱。 (13)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四壁空空,只有土炕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 “你爹呢 ”男童答: “这就是我爹。 ”白生又是一惊。 (14)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 当白生离开村寨,心沉得如同铅坠,抬头西望,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殷红的。 (15)你别看这晶梨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 (16)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三亩地一 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一筐好梨。 (17)你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

17、是大幸,余下的日子就靠要饭了。 (18)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 “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梨遭的罪 ”汪过说: “知道。 ”白生说: “就没办法么 ”汪过说, “有,白大人,您把梨伺候好喽,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离开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 (19)白生沉默无语。 (20)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透着水灵。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 ,一个不落全装了船。按惯例,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 “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一趟。 ”汪过淡然一笑,自当相让。 (21)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

18、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朝廷果然派来了个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竞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将半颗圣牙咬落,于是龙颜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22)腊月二十八,圣旨传来,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跃欢呼,奔走相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 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23)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天地一片苍茫。 【小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作品开篇以多举荐梨入笔,自此 “晶梨 ”便成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梨的命运与人的命

19、运相交织,最终演绎出一曲为民谋福者殒身不恤的悲歌。 B作品将主要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上有贪婪的皇上、多举等权贵,下有狡诈的汪过等地方污吏,白生处境之艰难决定了其反抗态度之坚决。 C这篇作品中有许多出乎文中人意料之外的笔墨,如新官无案审、名县无粮吃、白生有去无回、梨树永不再种 这种笔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有趣。 D这篇作品语言较为雅致, “心沉如铅坠 ”的比喻,用语贴切; “雪白 ”与 “殷红 ”的对比,色彩鲜明; “你别看 ”、 “你问我 ”等人物语,真切传神,颇具感染力。 E “苍茫 ”,即空阔辽远,无边无际之意。作品以此为题,便寓有作者对百姓深重苦难的怜悯,对父母官孤独悲壮的哀

20、叹,对世道昏暗荒谬的忧愤,韵味苍凉。 【小题 2】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5分) 茫县官吏乡绅为白生接风洗 尘这一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 2分) “第四天 ” 一段中,画线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 3分) 【小题 3】对第 (22)段中画线的句子 “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 应怎样理解 ( 3分) 【小题 4】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白生这一人物形象。( 4分) 答案: 【小题 1】 B C 【小题 2】 这一情节写了店中无梨的境况和县丞汪过的遮掩,用这一连串令人感到蹊跷的事构成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 这段景物描写,一方面表现出梨树繁茂、梨花娇艳,

21、用 “雪白雪白 ”的梨林美景反衬出后文百姓 “血红血红 ”的悲苦生活,另一方面用蜂蝶起舞引出下文男童捉蜂吮蜜的情状,推动情节发展。 【小题 3】 意义方面:这句违背事理逻辑的描写,写出了人们普遍具有的幻觉,表现出白生义举感天动地,使枯树生花,使严冬呈现春意;同时,也以满树的白花为白生被斩寄托哀思。 作用方面:与前文写春时梨花盛开相照应,为下文写白生被斩营造悲壮的气氛,使作品前后意境相谐,浑然一体。 【小题 4】 白生临行前拜见多举,示其不敢忘思,可见其有情有义。 白生到任第二天即投入问案等事情中,并微服私访,示其想要有所作为,可见其胸有志向。 白生挨家挨户走 访民情,示其能够体恤下情,可见其对

22、百姓的一颗爱心。 白生能用自己的方式使百姓摆脱 “梨灾,可见其处事有智谋。 白生为了百姓的利益敢于冒犯龙颜、蹈死不顾,可见其有舍生取义的大勇。( 三项说出即可给满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对多举和汪过的评价与作品的实际不符或者在作品中找不到根据;此外 “处境之艰难决定了其反抗态度之坚决 ”的说法也不成立,人物的行为源于人物的性格、品质,与其处境不存在必然关系。 C项, “白生有去无回 ”是文中人汪过意料中的,与该项题意不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句子理解和写作手法的辨 析能力 点评:本题中 B项的设错点是考查学生文本的信息筛选能力和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能

23、力; C项考查了学生理解小说中故事结构的能力以及筛选的能力。难度较大,综合性很强。 【小题 2】 试题分析:首先要分析接风一节的核心是什么,让后才能明白作者这样安排的匠心。第二小问,是小说阅读中常考的一道题,景色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1、反映(暗示)社会背景 2、渲染气氛 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 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4、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心理) ,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5、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4、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6、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小说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在掌握这个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根据具体文本分析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情节的作用和自然 环境描写作用的辨析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的两个考点都是小说阅读中经常设置的考点,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肯定都做过类似的题目,也有一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因此,这道题的难度还是比较适中的。 【小题 3】 试题分析:实际上,本题仍然是问,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只不过是欢乐一

25、个问法。小说中的描写,参照上面分析,在此处主要有三个作用:主题表现上的,情感抒发上的,文章结构上的。 考点:本题考查小说中句子的作用,属于常规考点 点评:难度较大,第一学生要理解问题的核心指向是什么,第二,还要知道散文、小说等文学类文本中句 子的基本作用,因此,要完整分析这道题目难度很大。 【小题 4】 试题分析: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必考的考点之一,几乎考小说,必考人物分析。分析人物的几个核心:一、环境(社会为主),二、行为,三、心理,四、外表,五、身份,六,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这六条是分析人物的依据和基础,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人物的姓名也是值得分析和玩味的,注意特点在红楼梦以后的小说中更

26、加注重,本文中的白生就是一例,白:清白,纯白无暇。本题中,从前到后,我们大致能梳理出白生的几件事情:拜别恩师、到任坐堂、微服私访、走访百姓、设计种梨、冒死送梨、慷慨赴死。根据这些情节,同学应该能分析出对应的性格。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的核心要素,学生要一清二楚;分析性格的依据学生应该依次(文本次序)梳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分析人物,难度较大。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而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

27、此伎,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 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拜。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齐永明中, 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未尝被呼名,每呼为刘四、张五。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所生母刘先葬琅邪黄山,建武中改葬,物资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氏神座。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宫城。梁武师至,兼卫尉 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无恙。时东昏 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 张齐行弑于含德殿。稷乃召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

28、事。 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及上即 位,封领军将军。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帝时亦酣,谓曰: “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兄弟,有何名称? ”稷曰: “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 ”帝捋其须曰: “张公可畏。 ”中丞陆杲弹稷云: “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 ”帝留其表,竟不问。 累迁尚书左仆射。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 禄皆颁之亲故,家无馀财。为吴

29、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 如此。 (南史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一 编者有改动) 【注】 兼卫尉:官职名; 东昏:侯爵名; 直阁,官职名; 率素:朴素。 【小题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哀恸过人, 杖 而后起杖:拄拐杖 B兼卫尉江淹出 奔 奔:逃亡 C皆酬太官馔 直 直:同 “值 ”,价值,价钱 D帝将 幸 稷宅幸:宠幸,喜爱 【小题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稷 以 刘氏先执此伎 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 以 事 B 于 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

30、之 使直阁张齐行弑 于 含德殿 C 帝率义师来伐,臣 与 之 稷性明烈,善 与 人交 D 奉禄皆颁 之 亲故 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 之 识 【小题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张稷对生母刘氏可谓 “淳孝 ”,生母病时他不辞劳苦的侍奉,生母死后他悲痛不已,几十年一直供奉着生母刘氏神位。 B张稷为官,粗中有细,他平息唐宇之之乱,都督城内诸军事,协助武帝伐东昏,立有不 少功劳。 C面对武帝酒后严厉的质问,作为臣子的张稷不卑不亢,据理力争。面对陆杲的乘机弹劾,武帝却不追究。 D张稷家几代人都深得皇帝的信任,也深得民心,得益于张稷家族世代为官清廉,与人为善,率素宽厚。 【小题 4

3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 3分) ( 2)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1)父亲张永和嫡母相继去世,六年中张稷一直住在墓旁的房内(守丧)。(倒装,名作动。)( 2)当初离开郡里而接受做仆射的征召,路经吴地,乡里迎候张稷的人布满水中和陆地。( “去 ”、 “就 ”、 “征 ”、 “道 ”) 【小题 1】 试题分析: D应是 “(皇上)驾临 ”、 “到来 ”之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常见实词的语境义推断和理解的能力 点

32、评: “幸 ”是一个古汉语中常见的多义词,同学学习阿房宫赋应该有很深的印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因此,对于实词,学生应该坚持记住平时学习的常见词汇,这样在考试中才能由此推彼。 【小题 2】 试题分析 : B 均是介词,可释为 “在 ” 。 A: 因为 / 把,将; C: 动词,“参与 ”/ 介词, “和 ”; D: 指示代词, “这些财物 ”, “它们 ”/ 人称代词, “他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常见虚词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点评:本题设置了三个常见的虚词和一个比较冷的 “与 ”,根据平时的积累和语境的推断, B项中第一个 “于 ”是 “在 ” ,后一个也是 “在 ”,其他的差异都很大。 【

33、小题 3】 试题分析: “与人为善,率素宽厚 ”,主要是指张稷本人,而非 “世代为官清廉 ”,这是原文所无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和主要信息提取 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信息筛选和比对类题目设错中典型的错误 “无中生有 ”,很多时候,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会在意思比较模糊的情况下,根据文意,自己妄加推断。这也正是设置错点所在。 【小题 4】 试题分析: 考点: 点评: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张稷字公乔,幼年时就有孝顺的品德。他的生母刘氏不受宠爱,得了疾病。当时张稷十一岁,侍养母亲衣不解带,每当母亲病情加重时,则一连几夜不睡。母亲去世以后,他哀伤过度,拄着拐杖才能起来。见了年

34、辈相同的幼童,就哽咽流泪,州里的人们称他是淳孝。长兄张玮善于弹筝,张稷因为母亲刘氏曾经先会这一艺术,所以听见张玮弹奏清调,便觉得悲伤欲绝,于是便终身不再听它。 (张稷)性格随便,开朗聪悟而有才略,起家为官时先被任命为著作佐郎,没有上任。父亲张永和嫡母相继去世,六年中一直住在墓旁的房内守丧。齐朝永明年间 (483 493),担任豫章王嶷的主簿,和彭城的刘绘都受到礼待,不曾被呼叫名字,常常被称呼为刘四、张五。因为家贫,请求做剡县令,平时不问政务,常常到小山漫游。正遇上山贼唐宇之作乱,张稷率领部下保全了县境。生母刘氏先是临时安葬在琅邪黄山,建武年间举行改葬,别人资助的物品堆积很多。当时虽然没有拒 绝

35、,事后又随之归还了他们。从幼年到成年,几十年中,常年设着刘氏的神座。外出相告,回来面见,如同事奉活人。 永元末年,担任侍中,守卫宫城。梁武帝的军队开到,兼卫尉江淹出逃,张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平安无事。当时东昏侯荒淫暴虐,北徐州刺史王国珍便派直阁张齐到含德殿行刺。张稷于是召右仆射王亮等人列坐在殿前西面的大钟下面,并且派博士范云等人,前往见武帝,把这件事情告诉给武帝。 梁朝初年,他担任散骑常侍、中书令。皇上即位后,封为领军将军。武帝曾在乐寿殿内设宴,张稷在酒醉后话多,怨忿的言辞流露在外。武帝当时也喝得 很多,对他说: “你的哥哥杀死郡守,弟弟杀死君王,袖中提着皇帝的头颅,衣服染有天子的鲜血

36、,像卿家兄弟,有什么名声值得称道? ”张稷说: “我们兄弟是没有什么名声值得称道,但对陛下您而言,就不能说我们没有功勋。东昏侯暴虐,您也亲率义师来讨伐,也有臣的参与啊。 ”武帝捋着胡须说: “张公实在可畏 !”中丞陆杲弹劾张稷说: “领军张稷,家风缺少忠贞,做官必求显达,杀君害主,成为常事。 ”武帝把奏表留在宫中,最终也没过问。 几次升迁,担任了尚书左仆射。武帝将要到张稷住宅中去,因为正在盛暑,留在了仆射府衙。旧时迎待皇上所用的器物,都 要交给宫官作为饭资。武帝因为张稷清贫,手写诏令不让宫官接受。南朝宋时,孝武帝就曾顺路到过张永(张稷之父)家,到张稷已经接连三代都有皇帝光临其家,当时谈到此事的

37、人都很替张家感到荣耀。 张稷性情明达刚烈,善于与人结交,历来做官都没有积蓄,薪俸都送给了亲友,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做吴兴太守时,刚到任就去访问遗老,任用他们的子孙担任高级职务,政治以宽恕而被称道。当初离开郡里而接受做仆射的征召,路经吴地,乡里迎候张稷的人布满水中和陆地。张稷装束简单地直接回到都城,人们都未曾认出他,他朴素就像这样。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 首宋词,完成题 离亭燕 张 c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 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

38、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 低亚:低垂。 【小题 1】 “水浸碧天何处断 ”中的 “浸 ”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请简要赏析。 (3分 ) 【小题 2】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5分 ) 答案: 【小题 1】 “浸 ”有浸染之意( 1分),一个 “浸 ”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 2分) 【小题 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 2分) 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兴亡之感和担忧时政的怅惆之情( 2分);诗人面对清秋

39、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 “无言 ”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个语言赏析题,是其中的炼字赏析,炼字类题目抓住两个核心,一是是否有修辞方法的运用,一是里面是否 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内涵;其余的就是常规分析,一般的都是描写了一种什么情景,渲染了一种氛围,答题的格式也比较固定:解释含义 +代入句子 +情景重现 +手法(妙处)分析 +情感内涵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 点评:题目比较简单,主要是没有什么其他要素要分析,只是简单的情景重现,分析作用。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也是一道感情分析的常规考题。分析情感,一要看作者意象的选择,

40、二要看时代背景,三要看作者生平经历,四要注意注释的提示。本题的几个要点:寒日、无言、下;注释的背景提示了两点:宋朝转衰,作者退居。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中的几个核心十分明显,学生只要抓住这几个核心要素加以分析就能得出答案:,难度不大。 语言表达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 (4分 ) 有许多汉字通过巧妙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给人某种有益的启迪。 例如: “思 ” 勤耕 “心 ”上 “田 ”, “思 ”想才会获得丰收。 又如: “问 ” 只要开 “口 ”“问 ”,学习就有 “门 ”。 又如: “偏 ” 有了 “偏 ”见,常常会把 “人 ”看 “扁 ”了。 再如: “_”

41、_ _。 再如: “_”_ 。 答案:示倒 : “悟 ” 用 “吾 ”之 “心 ”去思索,方能有所 “悟 ”。 示例 : “忌 ”“ 心 ”里只有自 “己 ”的人,能不为人所 “忌 ”吗 示例 : “旧 ” 旧的东西。过了 “一日 ”就变成 “旧 ”的了。 示倒 : “跌 ” 人一 “失足 ”就会 “跌 ”倒。 示倒 : “臭 ”“ 自大 ”多了 “一点 ”,这种人只会 “臭 ”名远扬。 试题分析:首先学生要找到一个 “会意字 ”,一般的,同学在平时学习时 关注的更多的是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和指示很少注意。找到会意字以后,就仿照给出的例句,给出有启迪意义的解释。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

42、分析能力和语言简洁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一道变型的仿写题,既考查了学生对于常见汉字构造方式的知识点,也考查了学生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是比较新颖的语用题。 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 8分) 【小题 1】(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小题 2】袅袅兮秋风,( )。 【小题 3】既无伯叔,(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小题 4】 ( ),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 )。 答案: 【小题 1】落霞与孤鹜齐飞;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小题 2】洞庭波兮木叶下 【小题 3】终 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小题 4】既窈窕以寻壑;泉涓涓而始流 试

43、题分析:本题易错点:孤鹜(骛)彭蠡、衡阳(恒)、期功、窈窕、涓涓(娟)、而始流(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点评:难度较低,虽然几个字较难写,但是平时老师肯定都有强调,错的可能性不大。另外, “衡 ”中间不可写成一体,是分体字,下面是一个 “大 ”。 作文 写作( 40分)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请以 “转折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 转折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直直的通向尽头。当遇到阻碍、迷路和困苦时,请学会 -转折。 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信念。 风雨如晦的年

44、代, “信念 ”两个字激励了多少年轻人的拼搏; “救国 ”两个字点燃了多少年轻人的人生灯塔。一个少年,沸腾的热血里奔涌着激情,不屈的骨子里支撑着尊严。他从中国只身赴日,只为学医以挽救国人的生命。然而,当他的尊严受辱,他 猛然惊醒:一个人可以没有强健的体魄,可以丢掉他宝贵的生命,但是,绝对不可以没有高贵的思想!弃医从文的转折并不代表他放弃了救国的道路,相反,当 “鲁迅 ”的名字响彻中国,那个信念才得以成真,而那曾经年少的男孩,也使自己的人生矗立起了一座丰碑,一个中国近代史上永恒的坐标。 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尊严。 韩信面对羞辱他的勇夫,并末逞匹夫之勇,转而取了世俗眼中的奇耻 -受胯下之辱。司马

45、迁面对卑鄙至极的刑罚,并未图匹夫之志,转而取了世俗所不容的奇耻 -接受宫刑。 “尊严 ”两个字并不等同于 “不屈 ”,失去小小的礼节,舍弃旁人的 嘲讽,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尊严。在世俗面前,转折取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必将实现梦想,而同时,也换回了人生的至高尊严。 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前进。 荒凉的莽山,平淡的日子,个个叫张文举的男孩却偏有一个文学梦。那个梦,是轻轻的风吹着静静的云;那个梦,是乘着风驾着云驶向辉煌。然而,一封封的退稿信中,编辑对他说: “虽然你在文学上很难有突破,但我发现你的字越写越漂亮 ” 二十年后的今天,当他戴着 “著名硬笔书法家 ”的头衔,在日本、在欧洲、在美国做展览时,他

46、只是对着摄像机说了一句: “人生有时真的要转个弯。 ”转折,并没有打 碎他飞出山谷的梦。相反的,转个弯,旁边就有通向成功的坦途! 人生的路,不可能一直到底:人们的选择,也不能总是 “不撞南墙不回头 ”。有时,转折之后,梦想自会实现,信念终会成真,人生也会走向辉煌。 摒弃世俗的的眼光,在艰难的迷途上做个转折吧。 转折 十个海子的复活 2003年 3月 26日 晴 “献祭的黑毛羊死在三月四月的中间众人的身后你活在三月四月 ” 这首诗献给你 消失在三月四月中间的大地之王 海子。 每年的今天,都会想起你,和你所有的诗。 “春天 /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这是你留给世人的最 后一首短诗,然后,你就离开了,带

47、着你一生不变的坚持,到天堂,继续唱你的夜歌。 但是,我想,假如你真的还活在天堂,那么就不得不承认你死亡,是你生命中的一处转折。因为我看到了,我真的看到十个海子在春天的复活 你的诗,连同你的精神,活生生地出现在这个世界,并照亮了它。 你生前的寂寞我真的可以感受得到。在那样一个时代,写作是一条真正寂寞的路。许多文人融入了潮流,去追逐名利、地位而背弃了自己的灵魂。唯有你,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坚守住自己的内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祈求黎明到来。只可惜最终,还是没有人懂你的诗,懂 你的感受。于是,你心力憔悴,宁愿沉睡,不再清醒。所以, 14年前的今天,你有意离去 但幸好,你留下了你的诗,和你一生不变的坚持。文学界被震撼了,全社会被震撼了。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取向,并试着理解你。你成了文学界的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神话,诗歌的烈士。于是,我看到十个海子在春天复活,看到了你生命中重要的转折点。 每一个人都有失意的时候,但却不是每一个失意人的死亡都会成为生命的转折点。唯有用心生活,用心去爱,用生命追逐理想的人才会最终得到人们的认可。 将死视为生命的转折点未免有些悲凉。但也 许,有价值的死多少会冲淡这悲凉吧 就像是屈原,或是王国维。海子,你一生追寻梦想,死亡后精神长存于世间,这,便是永生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