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1596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绊 脚石 湖 畔砧 板 粘 贴 舷 梯 琴 弦殉 难 徇 私舞弊 B 蓓 蕾 悖 谬舟 楫 辑 录 剽 悍 缥 缈躯 壳 金蝉脱 壳 C 庠 序 翱 翔溃 败 馈 赠 视 嗔 怪 巷 道 万人空 巷 D 莅 临 砾 石 畸 形 罗 绮 剥 削 瘦 削薄 弱 日 薄 西山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绊 bn畔 pn,砧 zhn粘 zhn,舷、弦 xin,殉、徇 xn; B.蓓、悖 bi,楫、辑 j,剽、缥 pio,壳 qio; C.庠、翔 xin,溃、馈

2、 ku, 、嗔 chn,巷 hn巷 xin; D.莅、砾 l,畸 j绮 q,削 xu,薄 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点评:本考点注意考查识记、辨别能力,一般不要求拼写,考查重点在声母、韵母的辨读上,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和其它容易误读的字。复习时应以课本中 2500个常用字和次 1000个常用字为主。 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街道边,活羊被吊起,一刀一刀剐羊皮,羊儿 撕心裂肺 的叫声没引起过往路人的同情, 反倒 为老板赢来 “这羊肉吃起来鲜 ”的赞誉 千百年来,我们就是这样杀鸡宰羊,我们已 司空见惯 了这些现象,几乎没

3、有人去思量过,那些即将入口的动物也是一条生命,同人一样有悲喜,知冷暖,害怕伤害,恐惧死亡。以如此方式解决它们的生命,是不是太过残忍?我们是否应该用 悲天悯人 的心对待它们? A撕心裂肺 B反倒 C司空见惯 D悲天悯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撕心裂肺 ”,撕碎心,使肺裂,形容某事令人极度悲伤。有时也可做疼痛到了极点。 B.“反倒 ”,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之外,在句中起转折作用。 C.“司空见惯 ”,形容经常看到的事物,不足为奇。后面不能带宾语。 D.“悲天悯人 ”,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正

4、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 “酌之用匏 ”的 “匏 ”就是指葫芦 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有一种容器,是葫芦。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它大多

5、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提出 “葫芦 ”,介绍 “葫芦 ”情况, 句它指代 句葫芦较为顺畅, 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 介绍葫芦的历史, 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 点评:语言的连贯,是指在一个语段内,词语与词语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内容和形式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贯通,文笔流畅,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一个意思。语言表达的连贯讲求话题要统一:即上下文的陈述对象一致。文段的陈述对象是固定明确的,文段是以它为中心展开叙述的。解题时,必须紧紧围绕叙述对象,把握文段的叙述。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6、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 “励志 ”的因素,把社会 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通过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使大学生感受到文化力量和大学生活的和谐。 C “嫦娥 ”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答案: A 试题分

7、析: B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 “通过 ”或 “使 ”。 C项句式杂糅,应改为“靠的是 共同奋斗 ”或 “是 所取得的 ”。 D项表意不明,语句中无法确定究竟是王冰的观点值得商榷,还是赵亮的观点值得商榷。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对于病句的修改,要注意六种常见的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些错误有些是词语出错,但大多数都是句子结构的问题,所以提炼出句子主干,理清句子结构才是硬道理。 现代文阅读 2009年网瘾调查报告 朱磊 今天上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发布 2009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表明青少年网瘾状况并不让人乐观。 调查显示

8、,目前我国城市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 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 其中年龄在 18至 23岁的青少年网瘾比例最高,其次是 24至 29岁。 而网瘾青少年主要是 “网络游戏成瘾 ”,其次是 “网络关系成瘾 ”。近一半网瘾青少年( 47 .9)把 “玩网络游戏 ”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 “网络游戏成瘾 ”; 13.2的网瘾青少年在 “聊天或交友 ”上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 “网络关系成瘾 ”。在上网目的方面,网瘾青少年中选择以 “玩网络游戏 ”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 47 9%)远远高于非网瘾青少年中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 21.1%);而非网瘾青少年中以 “学习和

9、工作 ”( 45.5%)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则显著高于网瘾青少年( 31.5 )。 此外,调查发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高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调查人员分析认为,发展水平高的城市青少年接触网络频度较高、时间较早,在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方面,较不发达城市更为成熟。此外,发达城市青少年所接触的教育及课外活动资源比较丰富,青少年在课余时间会被安排更多与网络无关的事项,而不发达 城市的青少年如果对于学习或生活感到厌烦,没有其它地方可去,也没有其它事情可做,他们更容易到网吧上网,导致网瘾。 本次调查还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网瘾青少年中有 60.4%的人使用过手机上网,非网瘾青少年使用过

10、手机上网的比例仅为 49.4,网瘾青少年更多地尝试过使用手机上网。而在使用过手机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比例为16.2,高于全体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 14.1%)。 “随着手机上网越来越便利,手机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手机上网有可能会成为青少年网瘾的一个新动向。 ”报告说。 青少年为什么热衷上网 调查人员在访谈中发现,青少年认为网络是一个逃避消极情绪的良好处所,给予了他们逃避现实、减轻心理压力、填补空虚生活的机会。网络在青少年眼中还是一个与他人交流的良好平台,让他们可以 “更自信 ”“更舒适 ”。而网瘾青少年将 “成就感 ”和 “满足感 ”视为他们从网上得到的最快乐的东西,网瘾青少年对

11、网络的依赖性更强。 调查显示,网瘾青少年中 “平常不主动与人交往 ”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网瘾青少年。在非网瘾青少年中,有 29 1的青少年 “平常不主动与人交往 ”;而在网瘾青少年中,这一比例达到 38 0。 此外,网瘾青少年与非网瘾青少年在 家庭结构和家庭氛围上有显著差别:在网瘾青少年中身处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多;网瘾青少年往往与家长缺乏交流沟通或者互相不能理解。 此次调查还发现,目前网瘾治疗行业情况不容乐观。多数治疗机构存在着网瘾判定标准不明确、网瘾形成原因研究不深入、网瘾治疗的方法没有针对性、网瘾治疗机构师资力量难以保证等问题,甚至还有些机构仅仅把治疗网瘾当成赚钱的工具。而很多在这些机构中接受

12、治疗的青少年对于自己出去后能否彻底戒除网瘾并不抱有很大信心。调研人员认为,随着网瘾问题愈来愈广泛地进入公众视野,对这一行业的规范和管理亟待加强。 在网 瘾戒除和预防方面,调查显示, 72 6%的青少年网民认为应该由政府来出资建立国家级网瘾预防和救助基金, 51 3的青少年网民认为需要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 报告谈到。我国已经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涉及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但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往的条款已经无法保证青少年健康上网,制定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已迫在眉睫。 “网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个人、家庭、学校、治疗机构等社会多方面因素,需要各方的合作才能

13、解决。 ”报告总结说。 (节选自法制日报, 2010年 2月 2日) 【小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为文中的三个小节分别拟一个小标题,填入横线上。( 4分) 【小题 2】列数据是报告常用的方法。以第一小节的第二段为例,说说其表达作用。( 5分) 【小题 3】报告中说网瘾 “涉及个人、家庭、学校、治疗机构等社会多方面因素,需要各方的合作才能解决。 ”请你根据对报告的理解,给出至少五点建议。( 6分) 答案: 【小题 1】青少年网瘾之现状;青少年网瘾之成因;青少年网瘾之治疗。(每个小标题 1分,全答对 4分,大意对即可。如果只能领起该小节部分内容,酌情给分) 【小题 2】 通过列数据说明网瘾青少年主要

14、是 “网 络游戏成瘾 ”,其次是 “网络关系成瘾 ”。使调查结果更加真实可信。 网瘾青少年与非网瘾青少年在上网目的方面的数据对比,更表明了青少年的上网目的对网瘾有影响。(每点 2分,全答对 5分) 【小题 3】 引导青少年明确上网目的; 学校提供丰富的教育及课外活动资源; 提供心理辅导减轻青少年心理压力及消极情绪;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加强网瘾治疗行业的规范和管理。( 1点 1分,答对 5点给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需要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取关键词,整理成为标题形式即可。第一段: “调查报告表明青少年 网瘾状况并不让人乐观。 ”青少年网瘾现状;第二段:青

15、少年网瘾的形成原因;第三段:青少年网瘾的预防和治疗。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 点评:有些语段,很多内容都是对某个关键信息的阐释、说明、补充甚或是拓展、引申、引言、序语,等等。实际上,这些内容都可以说不是实在的,而是“虚 ”或:伪 ”的,只是让大家便于理解关键的信息。这些繁琐的内容就像烟雾一样遮住了我们的双眼,我们应将其去伪存真,删繁就简,然后再概括表述出来就行了。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段的观点是 “而网瘾青少年主要是 网络游戏成瘾 ,其次是 网络关系成瘾 ”第一 小节的第二段中列举数字是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使得这个观点真实可信,有一定的依据。后面通过上网目的的数据的对比,是为了更表明了青少年

16、的上网目的对网瘾有影响。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点评: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1)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 ( 2)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 3)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 因此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 /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于这种试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 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对于这种题型,一定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经历展开论述,这种题实际上相当于一片小的论文。 考点:探究文本某个问题。

17、点评:此类题目跟封闭型题目的区别在于,虽然它也不能离开文本,但考生有了对文本表达不同意见的空间。学生在答题时仍然要先吃透文本,然后再谨慎提出观点,再进行简单论证。答此类题目,考生必须要在答题的一开始就明确表明态度,再进行论述。 生命的两万天该留点什么 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我知道那是我的生命在流淌。 不知从哪 一天起,我们开始对自己的年龄敏感起来。 20岁以前,总觉得没有进入生活,但今天回过头看,偏偏又觉得那时候的故事最多,记忆最饱和。日历一页页地翻,年龄无声息地长,偶尔翻翻旧照片,会惊异于那双满是稚气的大眼睛曾经属于我!忽然间,我们似乎意识到,许多东西在不经意中已经永远湮没在黑暗中了。在成长的

18、同时,我们也失落了渴盼成长的心情。 我曾经好多次向朋友们问过同一个问题: “人一般能活多少天,凭你的感觉尽快报个数字出来。 ” “10万天! ” “20万天! ” 几乎每个人的声音都响亮而充满自信。然而我却告诉他们,人的生命实际只有两万多天。起初,没有一个人相信我的话,说: “是不是少了一个零? ”经过一番计算之后,朋友们深深地叹息了: “怎么?人生如此短暂! ” 天黑下来了,我拧亮台灯。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我知道那是我的生命在流淌。我打开一本书,米兰 昆德拉正在说: “我讨厌听我的心脏的跳动;它是一个无情的提示,提醒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被点着数。 ”可是我没法不听,正如我们没法拒绝两万多个日子

19、一个个溜走;我的心脏没法不跳动,正如树叶在秋天里没法不飘落。心脏停止跳动,那便是我们的末 日。我平静地想着:我们怎样才能在最后走进坟墓之前没有遗憾?这个问题非常接近那段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 “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 ” 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只存在一种声音,也失去了响亮的压倒一切的 “黄钟大吕 ”。当年奉为圭臬的东西今天或许被扔进了垃圾箱。人们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琐细欲望,为物质和肉体急急奔忙。人们抛弃了一个英雄的时代,继而也抛弃了英雄所具有的精华。没有了殉道者般的神圣和信仰,没有了朝圣者般的坚忍与顽强,没有大爱,没有大恨,没有大悲,也没有大喜。 于是,我想到一个人,半个世纪以前,他在生命的路中写道

20、: “自然赋予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然而生命决不因此回头。 ”这个人就是鲁迅,他追索的是大生命。他 “为了肩起黑暗的闸门而拥有一颗黑暗的心 ”,他 “是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不管怎样,他都是一个战士 ”。可以有千万个陶渊明、苏东坡,可以有数不清的林语堂、梁实秋;但是鲁迅,只有一个。 一种坚挺、鲜亮的人格精神在今天是极其稀罕的。 几天前,重读小说北方的河,我再一次被感动。瞧那个人,他坚定地站着!他有一种足以震慑群生的气度,他的硬朗的质地是对众多聪明人的嘲讽,他的沉默和铁一般的冷峻令机会主义者心惊。那个人,他是来自欧亚大陆 高纬度的坚硬的风,他有信仰, “信仰,你这纯钢百炼的处女! ” 还有海子,质

21、朴而清亮的海子。这位诗人没有活满 1万天,但他永远保持了纯洁。他 “站在太阳痛苦的光芒上 ”,复活了。 “诗意是人的栖居必备的基本能力。 ”海德格尔下了这样的断语。这诗意,动物不会有,它是我们人类的粮食。 夜深了,时钟依然嘀嗒嘀嗒地走着,我听到自己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我合上眼睛,看到了这样一幅幅图景:鲁迅在夜里一边咳嗽,一边写文章,灯光昏黄,“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予的光明 ”;弗朗茨 卡夫卡彻夜写完自传体小说判决,完成了与自己灵魂的对话, “我的心脏周围隐隐作痛 ”;马赛尔 普鲁斯特从 35岁到死,生活在暗室中,门窗紧闭,房间里点着蜡烛,追忆似水年华成为他惟一的安慰;张承志做着 “静夜功课

22、”,午夜时分,他点燃一支烟,纪念夜与黎明相连的瞬间 这群孤独的人,这群饱满的灵魂! 我们怀着美感想他们,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青春必须苦难重重。 我不希望青春被某一种方式囚禁,它应该是绚烂的,完全开放的; 我不希望在 20多年的岁月里永远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有人背它只是为了别人可以不背它。 我想说的只是: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精神的花朵在春天 枯萎;哪怕我们四面楚歌,也别忘记保持自己尊贵骄傲的呼吸。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精华,上海人民出版社) 【小题 1】文章多次写到时钟 “嘀嗒嘀嗒地走着 ”,其作用是什么?( 4分) 【小题 2】结合全文,试分析 “我不希望青春被某一种方

23、式囚禁,它应该是绚烂的,完全开放的 ”的深刻含义。并根据文意,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最后走进坟墓之前,没有遗憾?( 5分) 【小题 3】作者列举鲁迅、海子、卡夫卡等人拥有精神感召的力量,其意图是什么?请给文中省略处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6分) 答案: 【小题 1】文章三次写到时钟 “嘀嗒嘀嗒地走 着 ”, 内容上说明时间在流逝,生命在流淌,要珍惜青春;( 2分) 结构上前后照应。( 2分) 【小题 2】 我不希望青春只是追求物欲,它应该追求饱满的精神。( 2分) 保持自己尊贵和独立的人格,使自己的精神丰富。( 3分) 【小题 3】( 1)人的生命短暂,要珍惜美好的年华,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精神

24、财富;( 2分)在抛弃了一个英雄的时代,继而也抛弃了英雄所具有的精华的人们为物质和肉体急急奔忙,呼唤坚挺、鲜亮的人格。( 2分) ( 2)【示例 1】为了能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苦苦思索, “肠一日而九 ”,在 “隐 忍苟活,幽于粪土 ”和 “死于节 ”中作出了生死抉择,光照千秋的史记是他活着的惟一。( 2分) 【示例 2】在病榻前,百年文豪巴金老人仍然笔耕不辍,以非凡的毅力和勇气讲着真话,随想录成了他 “爱真理,忠实地生活 ”的代名词,也许这才是巴老留给后人最为宝贵的财富。(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涉及文章结构的语句一般是从其结构、内容两方面分析,还可以

25、从修辞上分析。文章第 1、 7、 14段三次写到时钟 “嘀嗒嘀嗒地走着 ”,时钟象征着生命和时间,虚实相生,说明生命在流淌,时间在流逝,值得珍惜;同时结构上前后照应,思路明晰, 有一种回环往复、渲染紧张气氛的效果。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 点评:针对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明确句子或段落的位置,放入全篇中,结合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然后阐述其具体作用。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章从个人生活中的体验开头,已经涉及到对生命的初步思考,文体部分是从第 7段开始,在反思了现实中人们追求物欲、失去信仰的值得忧虑的状况之后,用中外作家的事迹,得出正面的结论。第 10段、 15段的两个独句段,可

26、看作是两处小结: “一种坚挺、鲜亮的人格精神在今天是极其稀罕的。 ”“这群孤独的人,这群饱满的灵魂! ”前者突出 “坚挺的人格 ”(是对 “失去信仰 ”的反拨),后者突出 “饱满的灵魂 ”(是对 “追求物欲 ”的反拨)。另外,末段的两个平行的句子显然是篇末点明主旨的话, “别让我们的精神的花朵在春天枯萎 ”与 “饱满的灵魂 ”是异曲同工, “保持自己尊贵骄傲的呼吸 ”与 “坚挺、鲜亮的人格精神 ”是同一意思。 考点: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点评:解题思路: 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 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 舍末逐本,归纳要点

27、,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 么) 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小题 3】 试题分析: “人们抛弃了一个英雄的时代,继而也抛弃了英雄所具有的精华。没有了殉道者般的神圣和信仰,没有了朝圣者般的坚忍与顽强,没有大爱,没有大恨,没有大悲,也没有大喜。 ”“于是,我想到一个人 ”“ 还有海子,质朴而清亮的海子 ”“ 这群孤独的人,这群饱满的灵魂 ”由此可见,作者列举作者列举鲁迅、海子、卡夫卡等人拥有精神感召的力量,是为了证明上述语言,即:人的生命短暂,要珍惜美好的年华,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在抛弃了一个英雄的时代,继而也抛弃了英雄所具有的 精华的人们为物质和肉体急急奔忙,呼唤

28、坚挺、鲜亮的人格。 考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句式仿写。 点评: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作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 “负责任 ”的评价的基础。 一种文学史论点认为:宋明 “理学 ”主张以 “理 ”灭 “情 ”,走到极端,等于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 “情 ”的美好及其所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

29、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 “冲破封建礼教 ”的典型作品。 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牡丹亭,是更强烈彻底的以 “情 ”反 “理 ”,云云。 是这样的吗?说是说非,不由个人爱憎,应从曹雪芹书中的客观内涵来审断,即红楼梦一书虽曰 “大旨谈情 ”,究其本意,是否即可从此一句话引申出一个 “唯情主义 ”的认识结论来? 事实并不十分难晓,稍加梳理,便可分明。 先说 “理 ”到底是什么。汉字的 “理 ”,本是从 “玉 ”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由此而生的引申义,即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皆属于 “理 ”。 那么,人类社会一旦形成而且发展,其为 “众人的

30、关系 ”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自然要随时代条件而产生变动。这种 “理 ”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废的,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 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 。儒者多讲 “理 ”,少讲 “情 ”,用意是顾虑 “情 ”会泛滥, “情 ”需要 “社会、伦理、道德化 ”。其实,仁、义、礼、信,哪个又不 是 “情 ”在内主呢?比如, “无情的仁爱之心 ”,实际上会有这么一种 “纯理性 ”的 “仁德 ”(观念行为)吗?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深究此义。他重情,但不废理。他的小说中内证分明,不难列举。 书到第 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是全书的

31、一大关目,作者在回目中第一次把 “情 ”和 “理 ”摆在了平列的地位而大书特表,非同等闲字样。这回书说的是,宝玉病起,园中散步见藕官因悼念死去的同伴 官在清明节这日为之烧纸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设词救之,但又嘱他不可在园中烧纸( “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 的遗训 ”) 这是非理的做法。 事后,宝玉从芳官探知:藕、 小旦小生因做戏而相爱恋, 官一死,藕官痛不欲生,故旧情不绝,为之焚祭。然他又与现在的蕊官相爱,一如昔时之于 官 此又何解?盖藕官自有一番 “痴理 ”,以为夫妻死别,不应从此独身自守,而应续娶,方合理,只要不忘了亡者的旧好就是真情了。宝玉听了这一席话,合了己意

32、,大为赞叹欣喜。 雪芹原文的这段文字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从作者思想上讲,都是异常重要的关节所在。一面是 “情真意重 ”一句要言,同时一面则是不可妨 “大节 ”与不能 “不是理 ”。 其次,再说与 “理 ”密不可分的 那个 “礼 ”。 礼,居孔门 “六艺 ”之首,与 “乐 ”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是 “仪式 ”“ 理 ”的体现或形式化。礼者何?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层次秩序交互关系是也。所以宝玉明确指定:礼须合乎孔子之训,而祭亡者烧纸钱是 “异端 ”。孔子一句概括“礼 ”的话: “祭如在 ”。宝玉则以 “诚 ”“信 ”“敬 ”三字为之疏解阐发。 诚、信,是什么?就是一个 “真 ”,虚伪的对立面。所

33、以,宝玉憎厌世俗的 “峨冠礼服 ”的祭吊之假礼,只求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 佛、神、鬼三者也只享真情诚意。 以上说明,宝玉并非俗论所说的以情反理,这只是人 为的 “强词 ”和浅见,夸张了宝玉的 “叛逆性 ”和 “反封建 ”。实际是什么?是反世俗,叛虚伪,但也未拒绝未轻薄孔子的古训。 宝玉再次讲情与理,是在晴雯屈死之际。此处宝玉又有一段奇论 “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 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有灵验。 ” 在此,乃又见明文正笔将 “情 ”和 “理 ”两者并列。可知理与情偕,万物无外。这种思致,绝非 “以情反理 ”的任何意念在。 (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 有删改) 【小

34、题 1】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5分) A一种观点认为,牡丹亭写杜丽娘与柳梦 梅的故事,是 “冲破封建礼教 ”的典型代表,是对宋明理学以 “理 ”灭 “情 ”主张的反抗。 B造成人类社会混乱、争夺、欺凌、吞噬等结果的原因,是作为一种维系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纽带 “ 理 ”被一概消除。 C清明节这日,藕官为悼念同伴 官在园中烧纸为之焚祭,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因藕官的一席话 “合了己意 ”而设词救之。 D礼,居孔门 “六艺 ”之首,与 “乐 ”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与 “理 ”密不可分,礼是 “仪式 ”,是 “理 ”的具体体现或形式化。 E宝玉以 “诚 ”“信 ”“敬 ”三字

35、疏解阐发祭礼的精神,他憎厌祭吊之礼,只求以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 【小题 2】下列有关 “情 ”与 “理 ”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面对 “理 ”与 “情 ”,儒者少讲 “情 ”,原因在于他们认为 “情 ”需要 “理 ”的节制,“情 ”需要社会化、伦理化和道德化。 B “无情的仁爱之心 ”说法不能成立,因为仁以 “情 ”为内主,实际上也不会有“纯理性 ”的 “仁德 ”这种观念行为。 C红楼梦第 58回回目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将 “情 ”和 “理 ”平列,但情是“真情 ”,理是 “痴理 ”,可知本回内容重情废理。 D宝玉说 “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

36、是有情有理的 ”,含有情与理和谐一体,万物皆然的思想。 【小题 3】从文意看, “理 ”字有哪几重意思?( 4分) 【小题 4】作者不同意说红楼梦是一部以 “情 ”反 “理 ”的作品,依据是什么?( 4分)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2】 C 【小题 3】( 1)汉字的 “理 ”,本是从 “玉 ”而作,本义是石的纹理之美;( 2)引申义为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等;( 3)人类社会中的 “理 ”是指协调众人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等;( 4)宋明理学中的 “理 ”是 指与“情 ”相对的、压抑遏制人性美的封建礼教等内容。(每点 1分,共 4分)(一点分,二点分,答出三点

37、即给 4分。) 【小题 4】( 1)红楼梦不废理。如藕官的一番 “痴理 ”,包含了要遵守作为社会规范的 “理 ”。( 2)红楼梦不反礼。如宝玉认为行为要合乎孔子的遗训,为祭亡者烧纸是 “异端 ”,是 “非礼 ”的。(每点分,共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原文出现在第六段第三行。选项因果关系表述不当,原文 “否则结果是 ” 是条件关系,并非因果关系。 C:原文出现在第六段第三行。选项因果关系表述不当,原文 “ 否则结 果是 ” 是条件关系,并非因果关系。 E:原文出现在第十二、十三段。选项故意扩大范围, “他憎厌祭吊之礼 ”不合文意,原文是 “憎厌世俗的 “峨冠礼服 ”的祭吊之假礼

38、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点评: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往往不认真审题,对题干要求一略而过,不去认真分析,本题如果学生忽略了这一点,可能选不出答案:,因为如果只看选项,四个选项从内容上来说没有什么错误,如果不和题干要求挂钩,就选不出答案:。 【小题 2】 试题分析:原文出现在第七到九段。选项中 “可知本回内容重情废理 ”不合文意。“痴理 ”并非无理,而是 “合理合 礼 ”之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点评: “重要词语的含义 ”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因此要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还要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

39、项基本上都来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的有效答题区间主要是五、六段,前点容易答出,第点开篇提到了,需要整合概括,有一定难度。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点评: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是答题的关键。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题干区间在第七段,题干中的 “依据 ”刚好对应第七段中 “他的小说中内证分明,不难列举 ”。实际上是要我们整合例子证明观点,第十一段中的“其次 ”正好是第二个例子的提

40、示语。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解题时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仔细的通读全文结合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 观点,然后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区别,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 文言文阅读 朱云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 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

41、故诸儒为之语曰: “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 。 ”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 “谁也? ”对曰: “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 “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 ”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 “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 ;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上意 解,然后得已,及

42、后当治槛,上曰: “勿易!因辑之,以旌直臣。 ”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 “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 。 ”云曰: “小生乃欲相吏邪? ”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选自汉书 朱云传) 【注】 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世以是 高 之高:崇敬 B断佞臣一人以 厉 其余厉:严厉 C以 旌 直臣旌:表彰 D云自是之后不复

43、仕 仕:做官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勿易! 因 辑之,以旌直臣宣备宾主礼, 因 留云宿 B 以 勇力闻丞相故安昌侯张禹 以 帝师位特进 C令充宗 与 诸易家论诸儒莫能 与 抗, D比干游 于 地下云年七十余,终 于 家 【小题 3】以下四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朱云不惧权势的一组是( ) 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小生乃欲相吏邪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云

44、少时尚武,后又修文。他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B朱云有胆有识,能言善辩。他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驳倒五鹿充宗,故儒生很佩服他,朱云也由此升迁。 C朱云忠心为国,直言进谏。他因在公卿面前指责张禹为佞臣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陈述理由,皇上的怒气才消,免去了他的死罪。 D朱云为官时是正直之臣,不复出仕后一心教授学生。他时常带着学生们乘牛车出门,他对探访的人都能做到恭敬侍奉,但是和丞相薛宣相见时拒绝了薛宣的盛情挽留。 【小题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5、10分) (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4分) (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 (3分) ( 3)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 奇士。(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4】 D 【小题 5】( 1)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 ( 2)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得有理 (对 ),就不可诛杀。 ( 3) (您 )在田野间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观看天下的奇士。 【小题 1】 试题分析:厉:通 “励 ”,劝勉 考点

46、: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 。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 2】 试题分析: A.副词 于是,就 /介词,趁机; B介词,凭借; C介词,“和 ”“跟 ”; D介词,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要想在高考中准确解答古文虚词选择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足够的积累,即充分地把握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仔细审题,要辨清题目所指,是词的用法,还是词的意义,或者是意义和用法,否则就会答非所问。

47、三、认真进行语法和语境分析,注意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 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文析词,不可马虎,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小题 3】 试题分析: 表现朱云勇猛; 表现朱云率直、倔强; 表现朱云不拘礼法。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点评: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无需多费周折;但有时却是隐 含的,这就需要考生悉心揣摩。命题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认知 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杂其中。 【小题 4】 试题分析:对应文段在第四段,应是他探访的人都恭敬地对待他;(主客颠倒)“但是 ”所表示的逻辑关系也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 【小题 5】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 (1) 上:对上;下:对下,名词作状语;匡:匡扶;亡:通 “无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各 1分 (2) 素:一向;使:假如;是:对的,各 1分 (3) 省主语 “(您 )”;省介词 “在 ”;且:暂且,各 1分 考点: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