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1603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遒 ( qi)劲 漫 溯 ( s) 绯 ( fi)闻 沁 ( qn)人心脾 B衣 钵 ( b) 籼 ( xin)米 团 箕 ( j)叱 咤 ( ch)风云 C颓 圮 ( p) 喋 ( di)血 轧 ( g)票 痛入骨 髓 ( su) D执 拗 ( ni)横 亘 ( gn) 婆 娑 ( su)五彩斑 斓 ( rn)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绯,应读 fi; B项:咤,应读 zh; D项:斓,应读 ln。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

2、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 级。 点评:本题所考查的字音,主要为形声字的字音。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表字义,声旁表读音。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约有四分之三形声字的声旁不能准确表示现代的读音,于是 形声字字音的辨析成为字音考查的一个重点。形声字的声旁与形声字本字的读音的关系,大致有三种情况。 1声旁读音与本字读音相同,如 “遒劲 ”的 “遒 ”、 “斑斓 ”的 “斓 ”。 2声旁读音与本字读音不同; 3声旁读音与本字读音相近: (1)声母相同,韵母不同; (2)声母不同,韵母相同; (3)声母、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凋谢 佳肴万户侯嬉笑怒骂 B寥廓

3、 蠕动 遭谒制 陨身不恤 C和蔼 搅绊意踌躇 博闻强记 D惆怅杀戮撑长篙暗然神伤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项, “遭谒制 ”的 “谒 ”应为 “遏 ”; “陨身不恤 ”的 “陨 ”应为 “殒 ”。 C 项,搅绊 搅拌; D项,暗然神伤 黯然神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书写现代汉语规范字形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汉字数量多,字形复杂。 “据义辨形 ”是辨析汉字字形的最根本的方法。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除了少数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外,绝大多数为形声字。而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即根据其形旁来判断字的意义。反过来,我们可以根据词语中某处语素的意义来判断该语素(汉字)的字形是否正确。因此,

4、在汉字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字义理解记忆。平时要注意积累,扩大词汇量,有些字之所以认不准,往往因为对它不熟悉,甚至从来没见过。没有一定数量的字词识记,是不可能形成语文能力的。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日 ,日本政府将钓鱼岛 “国有化 ”事件使得中日两国关系日益紧张 ,而日系车更是 首当其冲 成为 “眼中钉 ”。 B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都 不以为然 ,觉得对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学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的。 C最近 ,市民许女士一不小心就遭遇了保险 “鸿门宴 ”,酒桌上一时冲动购买了一款用不上的保险 ,等后悔想退保时却为时已晚。 D请明星代言虽说有些俗套 ,但明星身上

5、的光晕和人气却是商家最为看重的元素 ,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来提升产品销量 ,成为营销界 屡试不爽 的法宝。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 或遭到灾难。 B 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应改为 “不以为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C项,鸿门宴,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D项,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就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言的。这就要求考生必须首先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在此前提上

6、能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意义作用。为此,学生要了解把握词义的方法,熟练掌握比较词义的技巧。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客运企业根据旅客出行特点作了精心安排,准备了充足运力,尽量避免各地不出现旅客积压滞留的情况。 B无论在凡尔赛宫、卢浮宫这些旅游景点,和在老佛爷百货商店等购物区,中国人的出现比例都是非常高的。 C随着国内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让不少存在 “教育焦虑症 ”的家长盲目为子女选择出国留学。 D文化传统的积淀对文艺家的个性形成以及在艺术表现中呈现独具特色的风貌是大有帮助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合逻辑,应该为 “尽量避免各地出

7、现 ”; B.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该为 “无论 或 都 ” C.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可去掉 “让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 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对逻辑概念方面的

8、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 “丁香 ”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 B他勇敢坦直地声言: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 C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D如何理解风雨中 “风雨 ”的含义?诗中哪几个比喻用得好 好在哪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是陈述句,句末用句号; B是完全 引用,句号应在后引号内 C.并列谓语,顿号改为逗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9、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首先必须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经常和弟子们闲话个人志向, “颜渊、季路侍 ”一节就表现出了一种可贵的人文关怀,尊老爱幼,对朋友忠诚,这正是孔子 “仁者爱人 ”思想的具体表现。(论语) B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 “仁 ”。(论语) C大卫 科波菲尔中大卫的是非观念和健全人格是在房东密考伯夫妇的帮助下确立起来的,密考伯要大卫记住他的教训, “债多不愁,乐天知命 ”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称为 “密考伯主义 ”。(大卫 科

10、波菲尔) D大卫 科波菲尔 主要描写大卫如何战胜挫折 ,吸取教训 ,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部典型的教育小说。(大卫 科波菲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房东密考 伯夫妇 ”错,大卫的是非观念和健全人格是在姨婆的帮助下确立起来的。 考点:本题考查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考查,考查的是识记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选项内容,快速回忆相关名著中的情节或细节,并与选项进行认真的对比,从而判断正误。在审读选项时,尤其要注意其具体表述的内容,核实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姓名、人物关系的真伪,检查其细节描述的正误等。 现代文阅

11、读 手机 羊肠子似的山道上,一辆长途客车蛇样地爬来绕去。远远望去,倒像一只蜗牛在蠕动。 这是一辆从省城开往乡下的客车,车内座无虚席。乘客当中,有不少人在 “玩弄 ”着各自手中的手机:一个把头发染成一缕黄一缕红的小伙子捧着手机在认真地打游戏;一个红光满面大腹便便怀里抱着公文包的秃顶男人把手机贴在耳边,颐指气使地说 “办公室吗? ” ;一个西装革履一只手上戴着两个金光闪闪戒指的中年汉子对着手机吆喝,说 “老大 ” ;一个抱着书包的中学生在用手机播放流行音乐,听得出正在播放的是周华健的真心英雄: “ 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 他们的脸上或幸福或甜蜜或陶醉或灿

12、烂 。 车厢最后面的角落里蜷曲着一个乡下汉子,大约三十岁左右,他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身边塞着一个饱满的蛇皮袋。他是在城里打工今天回家的。他伸着脖子羡慕地看看这个的手机,瞧瞧那个的手机,偶尔咽一下口水。他的上衣口袋里也有一只手机,那是他在城里刚刚买来的。看到大家都在纷纷打电话,他忍不住掏出手机打起来: “梅花吗?我在回家的车上。嘿嘿,没事,我不是想你们吗?我天黑就到家了 ” 他的声音不大,生怕大家听见似的。 当客车吭哧着爬到半山腰时,车厢里有了骚动。有两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把一个小姑娘挤到窗边,动手动脚地猥亵她,一个 黑胡子青年去拽小姑娘的衣服 小姑娘发出惊恐的尖叫,她一边挣扎一边用求救的目光望着

13、周围的乘客。遗憾的是,周围的乘客都闭上眼睛睡着了,那些打手机的乘客不知什么时侯悄悄地关了手机也闭上了眼睛。 这时,只见那个乡下汉子迅速站起来: “住手!你们干啥? ”那两个流氓吓了一跳,当看清管闲事的人是谁时,不约而同地冷笑了一下,旋即放过小姑娘朝车厢后面走去。黑胡青年阴着脸,也不说话,走到跟前,从腰里摸出一把匕首猛地扎向乡下汉子的肚子 看到血流如注的乡下汉子,车上的其他乘客被激怒了,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出手相救。短短几分钟的时 间,就把两个流氓给捆绑起来。这当中,有人再次拨打了 110,还有人拨打了 120。 110把两个歹徒带走了 !120把乡下汉子拉走了 ! 乡下汉子失血过多,最终没抢救过

14、来。尽管车上的乘客都跟随到了医院,但没人知道乡下汉子的情况,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不知道他家住哪里。警察从他的血衣里掏出了手机,准备从里面调取号码和他的亲属联系。当擦拭去手机上的斑斑血迹,在场的人都愣怔住了,因为这是一只玩具手机! 那只玩具手机是乡下汉子给他三岁的孩子买的。这是后来人们才知道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作者:侯发山) 【小题 1】小说描写了 车上不同人打手机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2】 “乡下汉子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有人把小说的结尾改成: “警察便从他的血衣里掏出手机,手机上的血滴下来,滴成一个惊叹号! ”你喜欢哪个

15、结尾?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7分) 【小题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以车上不少乘客 “玩弄 ”手机的描写,来表现时尚生活的普及,突出时代科技的巨大进步,同时为下文乘客报案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B乡下汉子手里的手机比不上别人 手里的漂亮、精致,于是他心里满是不平和羡慕,不时的咽口水,这体现了乡下汉子的普通与朴实。 C两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当着众人猥亵一个小姑娘,这种现象折射出我们当今社会极不文明的一面,而乘客起初的表现说明他们的害怕麻烦和报复。 D乡下汉子敢于制止小青年的流氓行径,并与流氓展开搏斗,与其身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其英雄壮举

16、的伟大,值得讴歌。 E乘客不仅出手救助血流如注的汉子,而且还用手机联系 110和 120,这一细节与前文乘客玩弄手机照应;乘客陪他一起进了医院,说明这些人敢于担当。 答案: 【小题 1】( 1)体现人物各自的身份,为下文写乡下汉子勇斗歹徒做铺垫。 (2)与乡下汉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 (3)用真心英雄的歌词暗示小说主题。(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 1)纯朴朴实,从文中对他的外貌描写和他的身份特点可以看出来 .(2)有点虚荣:看到大家都打手机,自己也装出打手机的样子。 (3)爱家爱子:给自己的孩子买手机。 (4)见义勇为:在小姑娘危险无助时,他勇敢的站出来。(每点 2

17、分,答对 3点给满分) 【小题 3】观点一,我喜欢原文的结尾。 理由:( 1)结尾出人意料,增加了小说情节的曲折性,符合情节 要有波澜的要求。 (2)与前文照应,更能突出乡下汉子爱家的性格特点。 (3)强调了他身份的普通,与前文对他的朴实描写照应。( 4)突出他平凡人的英雄壮举的伟大,升华了主题。(观点 1分,理由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理由充分合理的可以酎情给分。) 观点二,我喜欢改动的结尾。 理由:( 1)与前面情节衔接连贯,使小说情节更贴近生活实际。 (2)更加突出人物的英雄形象,与乡下汉子的普通身份形成巨大反差。 (3)带血的手机深化了小说的主旨,引人深思。(观点 1分,理由每点

18、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理由充分合理的可以酎情给分。) 【小 题 4】 CD 【小题 1】试题分析:小说一开始对车上一些乘客玩手机的情景作了描写,通过此,点明了这些人的身份,这与乡下汉子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写乡下汉子勇斗歹徒作铺垫;而且,还引出了一中学生手机播放的音乐 周华健的真心英雄,作者用这一歌词,点明了乡下汉子才是真正的英雄。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这类题要注意句段中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不同,答法也就不同。具体解答时,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答。 “内容 ”包括所选文段自身写了什么,对全文中心的 作用及表达了什么感情

19、。 “结构 ”除形状、中间、结尾外,还要注意在线索、思路方面的作用。但应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答题不具体、笼统,只是写了几个术语;二是面面俱到,即把自己所知道的作用都答在里面。 【小题 2】试题分析:小说对乡下汉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从人物的外貌描写来看,乡下汉子纯朴憨厚。小说中写的事情并不多,一是写他给家人 “打电话 ”,这一情节,可看出他有些虚荣心;二是写他勇斗歹徒,可见他见义勇为;三是补叙乡下汉子用来 “打电话 ”的手机是给孩子买的玩具手机,可见看爱家爱孩子。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鉴赏文学作品形象首先应明白它

20、是诗歌中的诗歌形象,散文中的景物形象、人物形象,还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把其放在小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 【小题 3】试题分析:本题是要对小说的结尾作个性化的解读。题中提供的两种观点,没有什么对立和矛盾,所以同意哪一种观点都可以,但应自圆其说。不管哪种观点的评说,都应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的安排以及小说的主题等这几方面来考虑。 考点:本题 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力层次为 F级。 点评:对于小说的个性化解读,包括对小说主题的个性化的理解与认识,对小说构思的个性化再创造,对小说创作者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故事的

21、结局)进行个性化的评析,对小说中人物言行和作者对其的态度的个性化分析,对小说中处理情节、人物方法的评判,对小说给予人生或社会的某些启示的理解等。个性解读文本,主要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小说本身的主题,即作者的思想情感;二是小说的各种艺术处理的效果,即作者的创作意图;三是联系小说细节,从细节中找到我们解读的依据;四是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经历 和社会类似现象来谈自己的看法。 【小题 4】试题分析: A项, “突出时代科技的巨大进步 ”属断章取义; B项,“不平 ”错; E项, “说明这些人敢于担当 ”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对选项进行逻辑判断:对摘

22、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形式类似、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改换了说法,改换了表达形式,找不到对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也不能轻易否定。有些概括性较强的选项,原文根本没这句话,若简单地与原文对比,极易出错。一定要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符合逻辑上思考判断。 在上个世纪初那种积贫积弱、饱受屈辱的年代,当时中华民族的精英人士,对家国恨铁不成钢,骂几句祖传典籍,说点 “砸烂 ”、 “打倒 ”之类的话,也确实是出于一种责任情怀和担当意识。不过有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在今天看来也未必都是理性的,家道衰落了,不定全是那些祖传典籍惹的祸嘛。历史,是一个复杂得不能用任何单一方式注解的复合体,任何企图用简

23、单话语归纳历史的做法都是粗暴的和捉襟见肘的。同样,在今天这个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华家邦兴盛期,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认知,也未必都是理性的,什么典藏翻出来都能 “包治百病 ”、 “包打天下 ”,恐 怕又是另一种 “夜郎自大 ”式的 “笑傲江湖 ”。因此,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那些堪称经典的宝藏,更需要悉心阅读,理性梳理,全息认知,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美好、持续地活在一个既不自失,也不盲从的精神家园中。 在当下,要想全面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必须从触摸原典开始。 曾几何时,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解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 ”地 “花开遍地 ”,大小书摊,琳琅满目。几千字的原典,能解读成数十万字的 “砖

24、头 ”,你方抡罢我方拍,其中有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者,也有 “文抄公 ”、 “瞎蒙公 ”之流,更有 “膨化酥 ”、 “注水肉 ”之类 。总之,借经典的灵堂,哭自己 j惶者居多,如果一味地想从这些被彻底稀释的 “软阅读 ”中,获得文化典籍的原味汁液,多半会倒掉胃口,甚至完全看轻典籍的价值,直至成为新的传统文化 “蔑视者 ”。 其实历史上已经多次出现这样的开始。孔子是一种开始,他从周文化原典开始,孟子也是一种开始,他由孔子开始,董仲舒、朱熹、王阳明是又一种开始。这种开始都有从原典出发的特征,梳着梳着,后面越来越粗的辫子,就未必还是原来的那缕头发了。今人梳出的一些 “花辫子 ”,更是 h、烫得油汪

25、水亮,再硬接到孔、孟者的发髻上,文化的庄严感顿失,想要 发扬光大,岂不贻笑大方。 尤其是近年流行的典藏 “修缮 ”热,更是牛头不对马面,无论是三字经还是弟子规,这些传统文化的浅显读本,都因具有所谓的 “实用性 ”,而惨遭阉割,生生搞成了传统与现代的 “拉郎配 ”,让人读后哭笑不得。问题都出在我们总是怀疑别人的判断力,总是想给人一个现成的思想让人 “就范 ”。因而,便搞出了许多非驴非马的 “精心 ”篡改。这种篡改的结果是:传统的似乎很现代,现代的似乎很传统,让人更加难以对这些典籍有好感。至于各类与当下经济社会直接 “对号入座 ”的 “演义 ”读本,就更是远不止 “三俗 ”,读后只会 让人对这些被

26、阉割的传统经典敬而远之。 读中华原典,不仅是对文本原义的回归,更是对历史人文图谱的还原。 如果不读原典,就难以还原出一位先哲的生命质感。任何学术,远离了人性温度,就变得枯燥乏味,形同僵尸了。无论读老子、庄子,还是孔子、孟子,性情的无处不在,也是他们能沧海桑田、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触摸原典,其实更是触摸先哲们性情深处的本来温度,从而准确把握精神光源对现实世界的可能照耀。如果直接用现代话语进行勾兑,这些可以穿越历史隧道进行触摸的人性温度,便荡然无存了。 【小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正面阐释 “对经 典须怀温情和敬意 ”的一项是( ) A对自己的文化认知,将典藏夸大为 “包治百病 ”、 “包打天下

27、”,是一种非理性的态度,不能用粗暴的、捉襟见肘的简单话语归纳历史。 B要从触摸原典开始全面地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尤其要用尽所有的精力阅读,理性地梳理,全面地认识、了解那些堪称经典的宝藏。 C若是一味地想借经典来为自己的惊慌和烦恼哭泣,从中获得文化典籍的原汁原味,大多会倒掉胃口,甚至成为新的传统文化 “蔑视者 ”。 D近年流行的典藏 “修缮 ”热,令人啼笑皆非。三字经、弟子规这些传统文化读本,都因具有所谓 的 “实用性 ”而惨遭阉割。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上个世纪初的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饱受屈辱的情况下,精英人士面对祖传典籍痛骂几句,是出于一种责任和担

28、当。 B触摸原典是全面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的必要途径。文章用 “注水肉 ”之喻,批评对传统文化经典解读的不正确做法。 C一些传统文化的浅显读本,却被搞成了传统与现代的 “拉郎配 ”,问题就在于我们总是想用一个现成的思想去束缚人。 D本可穿越历史隧道进行触摸的人性温度,一旦直接添加进现代话语的元素,那么这可触摸的人性温度 也许不复存在了。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传统文化经典解读,应持理性态度。把几千字的原典解读成数十万字的“砖头 ”,不免令人产生 “瞎蒙公 ”、 “膨化酥 ”等嫌疑。 B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的从原典出发的 “开始 ”,后来逐渐地变得面目全非,失

29、去了文化的庄严,想要发扬光大之,简直是贻笑大方。 C许多非驴非马的所谓精心篡改,使得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模糊起来,让人难以对被篡改的典籍有什么好感,相反的只会令人对典籍敬而远之。 D读原典就是对文本原义的回归和对历史人文图谱的还原,也就是把握先哲们的精神及其影响;不读,则很难还原出先哲的生命质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试题分析: ACD三项都是从反而进行阐释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可以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一般情况,这些语句都有突显其含意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抓住

30、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 整句的意思。 【小题 2】试题分析: “也许不复存在了 ”不合文意,原文是说 “便荡然无存 ”。“也许 ”表示不很肯定; “便 ”在文中表示肯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小题 3】试题分析: “只会令人

31、敬而远之 ”的不是所有 “典籍 ”,而是 “各类 与当下经济社会直接 对号入座 的 演义 读本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上对文章材料和思想的进一步把握。前者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其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还应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防止要点遗漏。后者即概括出来的中心意思要能够覆盖全文或整个段落,不能离题太远、太笼统。这是互相联系的两方面。后者指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包括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全文中心的循序渐进过程,必须以把

32、握文章的各方面基本内容为基础。前者又需以整体把握文章意旨即中心意思为宏观指导。 文言文阅读 颍阴侯灌婴者,睢阳贩缯者也。高祖之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章邯败杀项梁,而沛公还军于砀,婴初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扛里,疾斗,赐爵七大夫。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 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 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 从还定三秦,下栎阳,降塞王。击项羽将龙且、魏相项他军定陶南,疾战,破之。赐婴爵列侯,号昌文侯,食杜平乡。 复以中谒者从降下砀,以至彭城。项羽击,大破汉王。汉王遁而西,婴从还,军于雍丘。王武、魏公申徒反,从击破之。攻下黄,西收兵,军于荥阳

33、。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 “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 ”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起阳武至襄邑。以骑渡河南,送汉王到洛阳,使北迎相国韩信军于邯郸。还至敖仓,婴迁为御史大夫。 太 史公曰: 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 ,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余与他广通,为言高祖功臣之兴时若此云。 (节选自史记 列传第三十五) 【

34、注】 尸:尸乡,地名。 附骥之尾: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略 地至雍丘下略:大概 B受诏 别 击楚军后别:另外 C汉王 遁 而西遁:逃跑 D 军 于荥阳军:驻扎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高祖 之 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 项伯夜驰 之 沛公军 B 汉王 乃 择军中可为骑将者 项伯 乃 夜驰之沛公军 C 受诏别击楚军后,绝 其 饷道 吾 其 还也 D 余 与 他广通 失其所 与 ,不知 【小题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

35、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 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B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 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C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 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D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 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 1)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 4分) ( 2)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 4分) ( 3)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4分 )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36、 C 【小题 4】( 1)沛公被封为汉王之后,授予灌婴郎中之职,他跟从汉王进军汉中,十月间,又被授予中谒者之职。( “拜 ” 1分, “从 ”1 分,被动句式 1分,句意 1分,共 4分。) ( 2)我们原为秦民,恐怕军中士卒不信任我们,希望得到您身边的并且善于骑射的人做我们的首领。(判断句式 1分, “故 ”1 分, “左右 ”1 分, “傅 ”1分,共 4分。) ( 3)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 “适 ”1 分,“素 ”1 分, “异哉所闻! ”主谓倒装句式 1分,大意 1分,共 4分。) 【小

37、题 1】试题分析:略,夺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 点评: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因文定义。一个词不管有多少种意义,当它一进入具体环境后,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理解。所以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是特别需要,特别实用 ,也十分有用。 【小题 2】试题分析: A项前一个 “之 ”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后一个 “之 ”是动词,意为 “到 ”; B项均为 “于是 ”; C项前一个 “其 ”为 代词,代指楚军,后一个 “其 ”为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

38、气,意为 “还是 ”; D项前一个 “与 ”为连词 “和 ”,后一个 “与 ”意为 “结交,亲附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文言文试题的段子虽然选自课文之外,但所考查的知识却都在课外以内。这几年来,考到的文言虚词都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许多例句都来自教材。因此,应立足教材,吃透教材,以课本为根本,提高文言虚词的解题能力。 【小题 3】试题分析: “破秦军尸北 ”不可断开,排除 A 、 D; “遂 ”表承接,应放在句首,排除 B。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文言断句,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

39、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的地方,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但也应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比如: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的人名等名词,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语序,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准确把握这些特殊语序我句式,对文言文句读会有很大帮助。 【小题 4】试题分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翻译时又要审察句子的特点。首先要关注句式:( 1)句 “沛 公立为汉王 ”“拜为中谒者 ”都是被动句式,翻译时应体现出来:沛公被封为汉王之后、又被授予中谒者之职。( 2)句 “臣故秦民 ”为判断句,可译为我原是秦民。( 3)句 “异哉

40、所闻! ”主谓倒装。同时还要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翻译: “拜 ”,授予官职; “从 ”,跟随,跟从; “故 ”,原来; “左右 ”,身边的人; “傅 ”,此处为使动法,使 成为首领; “适 ”,到,往; “素 ”,故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 1)总体分五步: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 “生词 ” 。第三步: 理清句式、调整语序。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第五步:轻读一遍,誊写答卷。 【参考译文】颍阴侯灌婴原是睢阳的一个贩卖丝缯的小商人。高祖在刚刚起兵反秦,自立为沛公的时候,攻城略地来到雍丘城下,章邯击败了项梁并杀

41、死了他。而沛公也撤退到砀县一带,灌婴以内侍中涓官的身份跟随沛公,在成武打败了东郡郡尉的军队,在杠里打败了驻守的秦军,因为杀敌英勇,被赐与七大夫的爵位。又跟随沛公在阳武以西至洛阳一带与秦军交战,在尸乡以北地区击败秦军,再向北切断了黄河渡口,然后又领兵南下,在南阳以东打垮了南阳郡郡守吕 的军队,这样就平定 了南阳郡。 沛公被封为汉王之后,汉王授予灌婴郎中之职,他跟从汉王进军汉中,十月间,又被授予中谒者之职。跟从汉王还师平定了三秦,攻取了栎阳,降服了塞王司马欣。在定陶以南地区与项羽的部下龙且、魏国丞相项他的军队交战,经过激烈的拼搏,最后击败敌军。因功被赐与列侯的爵位,号为昌文侯,杜县的平乡被封作他的

42、食邑。 以后又以中谒者的身份跟随汉王拿下砀县,进军彭城。项羽带领军队出击,把汉王打得大败。汉王向西逃跑,灌婴随汉王撤退,在雍丘驻扎。王武、魏公申徒谋反,灌婴随从汉王出击,并打垮了他们。攻克了外黄,再向西招募士卒,在荥 阳驻扎。项羽的军队又来进攻,其中骑兵很多,汉王就在军中挑选能够担任骑兵将领的人,大家都推举原来的秦朝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他俩对骑兵很在行,同时现在又都担任校尉之职,因此可以担任骑兵将领。汉王准备任命他们,但他们二人说: “我们原为秦民,恐怕军中士卒不信任我们,希望得到您身边的并且善于骑射的人做我们的首领。 ”当时灌婴年龄虽然不大,但在多次战斗中都能勇猛拼杀,所以就任命他为中大夫

43、,让李必、骆甲担任左右校尉,带领郎中骑兵在荥阳以东和楚国骑兵交战,把楚军打得大败。又奉汉王命令自己另外率领军队袭击楚军的后方,断绝了楚 军从阳武到襄邑的粮食供应线。又带领骑兵南渡黄河,护送汉王到达洛阳,然后汉王又派遣灌婴到邯郸去迎接相国韩信的部队。回来到敖仓时,他被升任为御史大夫。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我和樊哙的孙子樊他广有过交往,他和我谈的高祖的功臣们开始起家时的事迹,就是以上我所记述的这些。 诗歌

44、鉴赏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 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小题 1】本诗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 【小题 2】全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现了什么情感 请简要分析( 4 分) 答: _ 答案: 【小题 1】 “绿遍山原白满川 ”中最精炼传神的是 “遍 ”和 “满 ” ( 2分,答对一个给 1分,两个都不对,则不给分)。 “绿 ”字之后用了一个 “遍 ”字, “白 ”字之后用了一个 “满 ”字,写活了江南的 山和水:山不是一树一林,而是葱郁鲜活的绿意;水不是一沟一渠,而是水光映天的画面 (2分 ,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酎情给

45、分 )。 【小题 2】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的风光( 1分)。 “绿遍山原白满川 ”“雨如烟 ”等是江南特有的自然景象,末句勾画了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1 分),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 1分),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古诗人炼字,一般在 “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 “绿遍山原白满川 ”则是两个形容词的炼字,一为“遍 ”,一为 “满 ”。对此分析,应从表层义和情感义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

46、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小题 2】试题分析: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今乐清市淡溪镇)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 翁卷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了,从而衬托出 “乡村四月 ”劳动的紧张、繁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就意象本质而言,它是融合了作者

47、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寄寓作者主观之情的客观物象。文学鉴赏的过程,就是感受形象,理解形象,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审美愉悦的过程。因此,鉴赏诗歌,就要着重分析意象的特征,包括意象的表层含义和深层涵义。所以说,不从意象出发,就不仅无法进入优美的诗境,而且无法领悟诗 词的主观思想和情感。 而意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诗词就是选取一些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典型的意象来创造其作品感人的艺术魅力的,所以,我们鉴赏诗词,首先要注意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然后透过意象和意境揣摩诗中传达了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当然,意象也不是解读诗歌的唯一介质,有些诗歌的解读还要非意

48、象词语。 语言表达 请运用 “易水送别 ”或包身工里的场面描写方法,描写一个晚上停电时的场景。 要求: ( 1)抓住场面描写,要点面结合。 ( 2)运用语言描写,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 4) 200字以上。 答案:略。 未抓住场面描写做到点面结合扣 7分; 未运用语言描写扣 2分,未使用比喻、排比修辞手法各扣 2分; 结构不完整(明显),扣 7分。 试题分析:主要抓住停电后的场面,并且结合 “点 ”(突出个体行为动作和语言等)来描写。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可以通过表现不同的人在停电后的反应体现出来。比喻手法可以表现整体的特点,也可以通过对个体动作的描摹来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