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1609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二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 醅 ( pi) 金 钏 ( chun) 白 泠 泠( lng) 长歌 当 哭( dng) B. 重 创 ( chung) 剌 谬( l) 核 苷 ( gn)酸 殒 身不恤( yn) C 攒 射( cun) 谂 知( shn) 槲 ( h)寄生 茕 茕 ( qing)孑立 D 缧 绁 ( xi) 龟 ( jn)裂 白 芨 ( j)浆 瞠 (chng)目结舌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比喻和联想大多激情磅礴

2、,是主人公大胆直接的倾诉;长亭送别则善于化用前人诗词,烘托离别氛围,尤其是崔莺莺的唱词显得伤感而富于深情。 B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忍辱受刑、忍痛著书的感情为主,抒发了司马迁对生之价值与死之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他坚定无畏的人生选择。 C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在写作上张弛有度,层次分明。第一、二部分,悼念逝者,唤醒生者。第三、四、五部分,追忆往事,揭露罪行。第六、七部分,讴歌烈士,点明意义。 D 绪论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语言准确、严密。 作者讲究选词,多善于用简洁的短句表达周密谨严的意思,这体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答案: D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杂剧的体例:每本大都由四折一楔

3、子组成,内容主要有曲科白三部分,角色大致有末、旦、外、净、丑、杂六种类型。 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C相对于一般的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表现为艺术性非常强,语言生动、华美,既有说明,又有议论、抒情。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以及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属于这类文章。 D归有光是唐宋派的魁首,是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桥梁性人物,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宗旨就是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 30亿个核苷酸的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

4、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 B 21世纪的医学将会是 “个体化医学 ”。那时, DNA序列分析有可能成为最快速、最准确、最便宜的诊断。 C野草是美的,因而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D归国以后,在 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思索和搜集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们能把铜丝 恰如其分 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 B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 ”,虽然太极端,但决不只 是 骇人听闻 的,人类至

5、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 C两者之间有时也互相模仿,比如无毒昆虫 狐假虎威 地模仿起有毒昆虫的黄黑斑纹,这是自然界中最危险的警戒符号。 D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 芸芸众生 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漩涡。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 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这幢小屋也 了自己的艰难岁月,有很长一段时间,谁也记不得什么人曾经在这里出生。 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 可以深入到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领域。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 ,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或

6、者抱残守缺。 A欣然渡过反而时过境迁 B毅然渡过因而情随事迁 C欣然度过因而情随事迁 D毅然度过反而时过境迁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淹没了的 “单位 ”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 B斑纹无处不在,将两极秘蜜地衔接,像族徽,凝聚着世袭的生和死,荣与辱。 C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D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缈,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富有。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

7、0分) 姑苏看水 张宏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你走在苏州的路 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 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班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

8、乡野问的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而如果你住下了,就越发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 “绿浪东西南北 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

9、榭歌台和园林胜迹。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不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 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沧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当然,首先是没有了 “可以复衣天下 ”的丝锦之饶。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

10、的佐证。 水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灵气,带来了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 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 。范仲淹、唐伯虎、文征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 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获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但在十年浩劫中,一湖碧波竞被抽干, “以粮为纲 ”,垦成农田。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

11、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訇在地上的工具。 “云本无心水自闲 ”,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 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小题 1】第一段中 “惧怕 ”指什么?这样开头有怎样的作用?( 3分) 【小题 2】第五段说 “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 ”,其中 “好 ”与 “造化 ”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小题 3】根据上下文,解

12、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 1)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 字班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 2)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 【小题 4】举例简析文章有哪些写作技巧?( 4分) 【小题 5】水滋养了姑苏的风物人情,造就了姑苏人水一样的性格,孕育了姑苏独特的文化属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5分) 答案: 【小题 1】 “惧怕 ”指北方人对南方湿漉漉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1分) 作用:欲扬先抑,与后文作者对姑苏之水的赞美形成反差。( 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 【小题 1】 承载和

13、滋润了苏州的葱茏和繁盛 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 浸润出姑苏人温柔、脱俗的气质 带来了 姑苏人灿烂与张扬、执倔刚韧的的精神世界 造化出了评弹昆曲、文人墨客等灿烂的吴文化、吴文明 【小题 1】( 1)运用比喻,( 1分)形象生动,暗示苏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1分)( 2)运用比喻(借喻)( 1分),具体可见,说明姑苏水具有两种鲜明特点: “碧螺春 ”喻指姑苏水的温柔, “三白酒 ”喻指姑苏水的执倔与刚韧( 1分)。 【小题 1】 欲扬先抑。文章歌颂姑苏水、姑苏人和姑苏文化,是扬,但在开头却说对江南水有些惧怕 ,是抑,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对比。开头将南北不同的秋景对比,突出姑

14、苏的妩媚。 拟人。文章赋予姑苏水人的气质和精神,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 借物抒情。借水赞美姑苏人及其创造的文化。(答对 3点即可得 4分) 【小题 1】同意这种说法,( 1分)一个地方的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不仅为当地人提供了所需的生存条件,而且也滋养出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情趣,并且孕育着本地人的体形、心理、性格、气质和精神,以及特定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乃至于社会的风气、民俗和习惯。( 2分)譬如:外形上,北方人身材高大,身体壮实;南方人身材矮 小,身体瘦小;饮食上,北方人以面食和肉类为主,口味重,南方人以米和薯类为主,口味淡;性格上,北方人爽朗耿直,爱憎分明,南方人则比较含蓄委婉; 生活方式、

15、文化喜好 等等( 2 分)(道理说明和举例各 2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文章的前三节文字,主要写异乡人(北方人)对水乡的不适应,环境是湿漉漉的,被水包围着。这样写主要是和第四节以后异乡人对于南方水乡的好处形成对比。第五节文字上有明显的交代。显然,这样的写法也就很容易看出来了:欲扬先抑。激起阅读兴趣是很平常的答案:,也容易得出。 【小题 1】本题设题的范围十 分清楚,同学在做题的时候不可 “越境 ”答题。规定范围就是第五节以下的文字,把 6、 7、 8、 9节进行概括,进行整合的范围。6节讲的是南方水乡物质上的 “葱茏和繁盛 ”,性格和形象上的 “温柔和脱俗 ”, 7节讲的是南方水乡 “

16、灿烂的古文化 ”, 8、 10节讲的是南方水乡人的 “灵气、灿烂和张扬的个性 ”, 9节则是从侧面衬托南方水乡人 “柔且刚 ”的性格和内在气质。 【小题 1】本文的语言风格是典雅而华美,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句,使得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语言也更加耐人咀嚼。理解句子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该句子中有没 有具有象征含义的意象出现;二、句子中有没有指代很强的代词出现;三、句子中有没有比喻句,其中隐喻要格外注意;四、有没有言外之意;五、是否是一个表意矛盾但又不矛盾的句子。根据这些判断进一步作出不同的处理,对于比喻句,只要把喻体换成本体,再进行整理就行。如,像一本古书 悠久的历史;丰

17、厚的文化内涵,河 苏州,再进行整合。 【小题 1】整体上看,几种手法都不是很难的,前两周比较容易,后面的拟人似乎比较隐蔽,其实也是很清楚的: “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还有其他地方都有这样的表达,其实, 只要经常看散文的同学都知道,写某个地方,一定涉及到拟人的手法,因为拟人手法可以给人一种亲切感,也能表现作者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小题 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开放题表面上是开放,其实暗含机关,处理不好会影响自己的得分。有些同学脱离文本,漫天乱吹,最终一塌糊涂,逻辑不严,层次不清,证据不足,观点不正。最稳妥的方法是吃准作者的态度。如果可以提出自己观点和见解,也要

18、想文章中作者支撑观点的证据,并据此列出自己的证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 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 “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

19、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 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 社会生态,是

20、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小题 1】下列关于 “生态文明 ”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小题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21、,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 B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 C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 D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 【小题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 “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 ”,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22、。 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A项不符合 “生态文明 ”概念的内涵,从语法角度看,也是有语病。即“生态文明是 客观规律 ”,本备选项也颠倒了次序,先强调尊 重自然,然后才能谈到人、社会。 C项是讲 “生态文明 ”的作用, D项是讲 “生态文明 ”范畴。 【小题 1】 C 项,偷换概念, “生态觉悟 ”包涵 “生态哲学 ”,两者概念内涵不一致,不能将属于 “生态哲学 ”的表述说成是 “生态觉悟 ”。原文语句 “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

23、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 【小题 1】 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5分)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 迦欢 龀觥 鲎笥遥 硕 种 谑鞘枞 涫 俚匾晕 氤 送 纹浼洹 br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

24、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 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 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 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

25、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 注释: 涵煦:滋润化育。 本:描绘。) 【小题 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修尝考其山川, 按 其图记按:按照 B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 数 数:计算,列举 C 道 其风俗之美道:陈述,称道 D遂书以 名 其亭焉名:命名 【小题 2】下列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耸然 而 特立幽于粪土之中 而 不辞 B辟地 以 为亭不然,籍何 以 至此 C盖天下 之 平久矣又以悲夫古书 之 不存 D欲问 其 事,而遗老尽矣吾 其 还也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此

26、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 “耸然 ”“ 窈然 ”“ 迦弧保 偷愠隽司拔锏奶氐恪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们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 D作者反复指出 “故老皆无在者 ”“遗老尽矣 ”,透露出对人们居安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 “幸生无事之时 ”,指出自己 “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 ”的职责。 【小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6分) ( 1)问诸滁人,得

27、于州南百步之近。( 3分) ( 2)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1)向滁州人探问泉水的所在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 2)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小 题 1】 “按 ”义近于 “考 ”,查核, “按 ”还有依照、搁下的义项。 【小题 1】 C项,均为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A项,修饰 /转折; B项,固定结构,把 作为 /凭; D项,代词,那 /语气词,还是 【小题 1】原文 “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 【小题 1】(

28、 1)句的关键点: “诸 ”、倒装句;( 2)句的关键点: “所以 ”,判断句。翻译时注意语气和句式的体现,另外,句子的通顺也是应该格外关注的要点。 【参考译文】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向滁州人探问泉水的所在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 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都看过,很爱这里的风景。由于这样,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就同滁州人在那里游玩。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

29、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此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因为天下太平的时间 长久了。 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成为敌国的,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剧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死光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江淮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度过一

30、生,死后被人送进坟墓。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 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大旱天托庇在乔木下乘凉,到了秋冬两季,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明净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又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于是我描绘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

31、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诗歌鉴 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 7分)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韩 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 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小题 1】试分析 “倦 ”字的炼字效果。( 2分) 【小题 2】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5分) 答案: 【小题 1】 “倦 ”字不但描绘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 1分)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 1分) 【小题 1】 象征

32、:( 1 分)颔联中的倦鹊、飞鸿是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的象征。( 1分) 拟人:( 1 分)颈联写诗人主观上想排遣愁绪,但 “愁 ”却像是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 “老 ”并没有订立期约,而 “老 ”却渐渐地来临了。颈联将“愁 ”与 “老 ”拟人化,使直接抒情带有生动的形象性。( 1分) 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困顿失意的被贬官员的形象。( 1分) 【小题 1】题目设置指向性很强,只要答出效果,不涉及其中隐含的感情 。所以,从答题格式上说,只要两个步骤:一、解释本字的含义,二、阐述本字的表达效果,一般的,表达效果主要指写出什么状态,突出某方面的特点。或者有时

33、候还可能是渲染了某种特定的氛围。 【小题 1】本题共设有两个小问:赏析形象和手法,第一问手法,拟人的修辞学生容易得出,颈联的内容十分明显:想把愁绪推开却一直得不到,就好像愁绪一直找自己一样;本诗整体上看,作者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黯淡凄寒的冬暮图景:阴天、秋风、黄叶、倦鹊、孤鸿,表面是景,却无不是有很深寄托的象征物。阴天 人生不明朗;秋风 悲凉;黄叶 垂老;倦鹊、孤鸿 贫病困顿,友朋相弃。相比手法,形象的分析显得容易一些,形象分析的关键有三:一、看外貌;二、理行为;三、析心理。再进行整合即可。 语言表达 下列图表是对汉字 “书写 ”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5) 【小题 1】从图中

34、汉字 “书写 ”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1分) 【小题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 4分) 社会: _ _。 学校: _ _。 答案: 【小题 1】 (1)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 1分) 【小题 1】 电脑的普及使用、急功近利的浮躁意识及人们对书写的不重视。( 2分) 缺少重视书写的浓厚氛围,教师对书写要求低,学生得过且过( 2分) 【小题 1】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要求学生读图并给出适当的结论,饼状、柱状、百分比类的图标题,要抓住主要,看细微特征。读图时,要根据图标的提示,注意百分比较大的部分反映出的问题。这样就可以给出方向正确的 结论。

35、本题的图表提示是 “汉字书写现状 ”,两个饼状图分别表示 “手写机会 ”“提笔忘字 ”两种调查的方向,这样,我们给出的结论至少有两条。其实第三点也是在前两个结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认识。一般学生会自然产生这种认识。 【小题 1】本题是时事点评类表达题的变式题,时事类点评的关键点是抓住问题突出的部分,谈自己的看法,透视事件的实质,分析事件的成因等等。在结论部分中,有 “手写机会 ”减少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实质显然不是人们不用汉字,而是不写,进一步分析就会得出 “电脑普及 ”等原因,这只是客观上的原因,任何一个现象的产生都有客观 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那么主观上的原因是什么呢?显然与当下人们对汉字书写

36、的要求和浮躁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与此类似的,学校中的情况也可以类比推断。 校运会刚结束,高二摄影小组的同学打算在宣传窗开设主题为 “精彩瞬间 ”的栏目,展出校运会中抓拍的部分竞技照片。请你帮他们写一段栏目介绍词,突出栏目照片的特点。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不少于 60字。( 3分) 答案:示例:在这里,你可以领略跳高选手奋力跃起,腾空而上的精彩;你可以感受铅球选手凝神托球,追逐梦想的镇定;你可以分享短跑选手身如利箭,冲向终点的兴奋 瞬间的精彩,永恒的记忆! 把下列带序号的诗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诗歌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3分) “西风错漏出半生轻叹,秋葭一夜就愁白了

37、头 ”,上世纪 30年代的作家陆蠡说得富有诗意。同样是荻花,王室后裔吟来却满是凄凉: “ 。 ” 王孙芳草伤心色 雪点芦花起白鸥 散作江南处处秋 片帆一片画中游 答案: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选择 其中 7句填写,每句 1分,共 7分) 【小题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小题 2】柳丝长玉骢难系, 。(王实甫长亭送别) 【小题 3】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小题 4】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小题 5】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小题 6】众人皆醉, 。(楚辞 渔父) 【小题 7】前事不忘, (史记

38、 ) 【小题 8】 ,勿以善小而不为。 (蜀志 ) 答案: 【小题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小题 1】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小 题 1】禾黍秋风听马嘶 【小题 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小题 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小题 1】何不 其糟而 f其 【小题 1】后事之师 【小题 1】勿以恶小而为之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最近,由浙江卫视主办的 “中国好声音 ”正风生水起,自由开放的网络,风起云涌的媒体选秀,犹如给无数年轻人的成名梦想注射了一支强心针。他们 “秀自己 ”的主要招数就是凭借大胆、出位、反传统的言语和行为来吸引大众的眼球。想做就做,想唱就唱,奇装异服,张扬

39、自我,标榜个性,开创了属于这一代人的“草根注意力时代 ”。 请你写一篇表现你对现在流行的 “自我秀 ”认识的文章,你可以讲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示例一: 也许一个秀场就是一口陷阱 胡戈的草根电影鸟笼山剿匪记(又名大杀器)中的人物乔不士说: “人可以无耻到我这种地步。 ”不妨在此套用一下: “人可以秀到师洋这种程度。 ”师洋疯狂大胆的秀博得韩寒一句这样的评价: “还有一个特妖的,我也很欣赏。我最讨厌不男不女的,但却非常欣赏 做到极至妖到极限的

40、。 ”但是只有一个师洋,误以为消除男女分化的界限或者使男女身份互转才是时下的美,才刺激好玩,颠覆传统、叛逆偏狭到极点很容易物极必反。让自己的能力说话,健康健全地做好自己才是最好的自我秀。 近年草根博客、 BBS 交流平台、个人视频、自拍等等火爆互联网,除方便了大众尤其是草根阶层的自我展示欲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很多博客充斥着色情、暴力等内容,一些女性的自拍照片专以暴露博取点击率 一场场个人秀俨然成了 “人肉秀 ”。每个人都有自我秀的权利,但假如一个人仅仅为名利而无限脱无限卖弄无限自曝隐私,他( 她)的生活和心灵肯定是不健全的。你总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 “无私 ”地贡献给全世界人民分享吧?你可

41、以秀,但要适度,适可而止,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搞怪秀,亮丑秀,反性秀 时下不是谁颠覆审美观、颠倒乾坤颠倒得厉害谁就最拔尖最露脸,那不过是过眼云烟,经不起推敲与考验。 2008年,各种媒体又会推出怎样盛大的夜宴呢?无论如何,我们应当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中厘清自己的价值取向、生命理念。因为秀过之后,我们毕竟仍要像普通大众一样继续吃穿住,正常地生活,切不可将耍秀当做生活或生命的重心。 也许,一个秀场就是引诱你去出卖自己为别人 做嫁衣裳的陷阱。 示例二: 秀出真的自我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自由开放,媒体选秀风起云涌,年轻人的天空中,群 “星 ”闪烁,璀璨无比。这些 “星 ”凭借大胆出位反传统的言语和

42、动作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眼睛, “草根注意力时代 ”到来了,但他们秀出了真风采了吗? 这些 “草根 ”想做就做,张扬自我,标榜个性,引领时尚潮流,使无数青少年为之倾倒,沉迷于 “星 ”梦之中,无法自拔;也因此 “草根 ”在瞬间变成了参天耸立的 “大树 ”,就这样他们轻而易举地成了 “星 ”。 是不是搞怪的言语、出位的行为、标新立异的形象就是张扬个性呢?这么多的“星 ”都是靠这种方式来张扬个性的,这还能称为个性吗?在我看来,这是共性,不是个性。 个性和自我是什么?它们是只属于某一个人的。哲学上说: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正是如此,个性与自我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试想,每个人的个性和自我都千篇一

43、律,那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不就是一条好汉了吗?正是由于他们性格特点都不相同,才成就了这部书的价值。同样的道理,若每一个人的性格都一样,我们的社会还会这么五彩缤纷吗? 因此,我们不要去追求那些搞怪的言行,那不是我们应该追逐的,理由就是它不是我们个性与自我的表现。在这 “张 扬个性,展现自我 ”的洪流中,我们青少年不能随波逐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独立性,保持真正的自我和个性。 不论这些 “星 ”多么炫,终有一天他们都会陨落,因为他们不是恒星。靠着搞怪的言行和出位的自我秀 “秀 ”出的光彩是不会长久的,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星所具有的实力。 面对这五彩的霓虹世界,我们青少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清楚

44、明白自己真正的个性和自我是什么。若是一味地学别人的东西,到后来连自己所具备的东西也将失去,就像邯郸学步一样,那个人最后是爬着回去的,我们可不能这样。 管他是 “超级女声 ”还是 “芙蓉姐姐 ”,管他是 “快乐男生 ”还是 “加油,好男儿 ”,我们始终保持自我,就算我们只是草根又如何?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到真正的自我,我们也是一颗独特的草根,有个性有自我的草根。 因此,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件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羡慕他人的光辉,做真正的自己,我们一样是夜空里明亮的星,这才是真的个性,真的自我!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时评类作文材料,对这类话题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或赞许或抨击,必须旗

45、帜鲜明。而事例往往有多维的解读,因此,拿到一个事例,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炼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意义、有个性的主 旨。 从材料看,我们不难看出出题者的选择倾向: “然而,张扬自我就是言行出位吗?只要吸引眼球就是秀出自我吗?搞怪是提升人气的捷径吗?出位的自我秀会成为被很多年轻人争相效仿的一种时尚吗?我们,又需要怎样的一种自我秀? ”这几个反问句不仅是给我们写作者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向,更是一个价值观的明示:这种所谓 “秀 ”,其实并不 “美 ”!既然是不美的,我们又该如何让这些引领年轻人时尚的文艺节目变得 “美 ”呢?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思考: 1.从节目本身的角度思考:娱乐如何大众化;娱乐

46、节目如何告别低俗;娱乐节目与时代精神;娱乐节目如 何才能吸引民众; “选秀节目 ”不同于其他文艺类节目; “选秀 ”是富有特色的 “秀 ”。 2.从参赛者的角度思考:平凡与不平凡;永不言弃; “选秀 ”是 “秀出自己的美、才能 ”,而不是标新立异;超越自我才是真正的美等。 3.从评委的角度:选秀的标准是什么;评委需要怎样的素养;评委如何完善自己;尊重与平等;话语霸权与人文性等。 当然,这个作文材料也可以描摹节目令人感动的细节,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写成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 考点: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点评:本题的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深层的思辨能力,什么是真 正的美,什么又是真正的个性,什么是真正的深刻,什么是真正的才华。在作文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梳理,这是本题的高明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