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1610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麦 秸 ( ji) 瞥 见( pi) 潜 意识( qin) 蹑 手蹑脚( li) B荣 膺 ( yn) 阐 释( chn)记事 簿 ( b)龇牙 咧 嘴( li) C粗 糙 ( co) 腼 腆( min)棕 榈 树( l) 扛 鼎之作( gng) D静 谧 ( m)泥 沼 ( zho) 扎 彩带( z)翻箱 倒 柜( d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蹑 ni; B.膺 yng; C.糙 co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

2、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家具摩挲钓鱼竿美轮美奂 B安详头绪捉迷藏意尤未尽 C浏览樊篱咨询费雍荣华贵 D内敛帐篷胡罗卜卷帙浩繁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尤 ”改为 “犹 ”; C.“荣 ”改为 “容 ”; D.“罗 ”改为 “萝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点评:本题出现的词语是课本常见词,考的都是音近字和形近字。如果能考一些易错字、多音字则更加全面。所以平时还应养成注重课本的好习惯。要

3、想把字形记准确,必须从意思角度去理解。 下列各句中打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即使在表达重大历史事件方面,小说对恒定主题的追求也是 孜孜不倦 的。 B谈到泰 濉 3亿票房收入, 1:16的投资回报,武汉的文化创意企业心向往之,企业家 蠢蠢欲动 。 C我想把它付之一炬,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无休无止,使整个地球 乌烟瘴气 。 D有网友爆料,称昆明市某区地税局公务员年终奖高达 16万元; 无独有偶 ,据媒体报道,出现环境污染、招标腐败等诸多负面事件的延长石油,陕西省政府将为该公司在岗员工增发一个月工资,总额过亿元。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孜孜不倦:孜孜,勤勉的样子。勤勉努力,不知疲倦

4、。 B.蠢蠢欲动: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感情色彩用错。 C.乌烟瘴气:乌烟,黑烟;瘴气,热带山林中一种温热空气,旧时认为是瘴病的病源。用以形容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D.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 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合要求的。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 A今年春运,武汉打 “飞

5、的 ”去北上广,比坐高铁还便宜。京广高铁的全线贯通,航空公司为吸引客流,纷纷打出 “价格牌 ”。 B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的普查,中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 134.42万亿立方 米,可采资源潜力为 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 C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 D如果想在除早晨或傍晚外的其他时间观察太阳黑子活动,需要使用专门制作的带有滤光片的天文望远镜,切忌不要用眼睛直接观看。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成份残缺,在 “京广高铁 ”前加上 “随着 ”,或在 “航空公司 ”前加 “使 ”;C.“过程 ”是 “运行 ”主宾搭配不当,在 “运行 ”后加

6、 “过程 ”; D.否定失当,删除 “不要 ”或 “切忌 ”,或将 “切忌 ”改为 “切记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修改病句要清楚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首先从句子主干入手,如果主干没问题,然后分析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除了理论之外还需要语感。所以语感的培养对语文很重要。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B加西亚 马尔克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C桥边的老人在桥边分别是 德国

7、 伯 尔、 美国 海明威的作品。这两位作家均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D娜塔莎节选自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作者列夫 托尔斯泰是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桥边的老人作者:美国海明威,在桥边作者:德国伯尔。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 定最终选项。 现代文阅读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

8、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 “志 ”。“志 ”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 “起居注 ”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 “地理志 ”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 “

9、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但 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 “事出于沉思 ”; “义归乎翰藻 ”,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 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传奇 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

10、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后来人们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话本是民间 “说话 ”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 说有了明显不同的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

11、。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节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小题 1】下面关于 “小说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是指文人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 B小说是指脱离历史而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 C小说是讲求用虚构和想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D小说是以描写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见长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题 2

12、】对文中 “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 “志怪志人小说 ”同 “传奇小说 ”并存。 B唐 “传奇 ”并没有彻底成为文学创作。 C唐 “传奇 ”中仍保留着 “志怪志 人 ”的因素。 D唐 “传奇 ”虽脱离历史领域,但仍记载着大量的历史内容。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小说史上凡是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的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都是失败的。 B中国古典小说继承了史记等史传文学 “实录 ”( “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 实录 ”)的传统,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例如水浒传。 C我国话本小说、演义小说的发展、

13、进步大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D从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金瓶梅和红楼梦属于同一阶段的作品。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将 “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 ”中的 “历史领域 ”变为 “历史 ”,偷换的概念。 【小题 2】 试题分析: A.文中无据; B.与题干无关; D.“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 ”可见 “仍记载着大量历史的内容 ”是曲解愿意,且 “大量 ”扩大化了。 【小题

14、 3】 试题分析: “凡是 都 ”绝对化。注意原文中 “大多 ”一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根据文中内容进行推断。 点评:论述类文本阅读及解题思路: 一、整体感知,迅速把握文章谈论的问题。二、细读全文,分析概括每段的大意,总结文章的观点,分析论证的方法。细读时要解决以下几个题: 1明确文章从哪些角度来论述中心话题的,即要分层理解,概括出每段的段意来。 2掌握作者在议论时都用了一些什么论据(材料),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三、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要准确完整地答好 问题,也要注意答题的技巧。 1审清题干: 首先要对题干做一番分析,明白问的

15、是什么,指向哪些段落,即答题区在哪里。这样在答题的时候,范围清楚,目的明确。 2归纳、概括: 找出问题的答题区后,则需对有关的关键句进行压、缩、改、换。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 “上善若水 ”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 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 “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 “道 ”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

16、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 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 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 “低作堰、深淘滩 ”,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 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 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 “穿二江成都 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

17、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 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 “妙源清君 ”,这也暗合了老子 “上善若水 ”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

18、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 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 “分四六、平涝旱 ”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 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川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19、。 【小题 1】下列对全文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两 项是( 4分) A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B本文写都江堰时,以描写见长,生动活泼地展现了都江堰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C作者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 “上善若水 ”的内涵。 D作者在文中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李冰等治水者的敬意,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 E全文行文流畅,蕴含深刻哲理,表现了人要征服自然的主题。 答: 【小题 2】文中说都江堰 “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4分) _ _ 【小题 3】第 段可否删除?为什么?( 4分) _ _ 【小题

20、4】请探究文中的 “上善若水 ” 蕴含了的哪几层深意。 (8分 ) _ _ _ 答案: 【小题 1】 BE 【小题 2】因为都江堰的建造 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 方法科学: “低作堰、深淘滩 ”“分四六、平涝旱 ”; 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 思想深刻:体现了 “上善若水 ”的哲学思想。(每 1点 1分,共 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1)不能删除。( 1分) ( 2)理由: 作者由眼前生机盎然的都江堰联想到现实中污 染严重的江河,通过对比( 1分)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 1分)。 为下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 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小题

21、 4】 以水比喻 “上善 ”; 都江堰是上善之作; 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 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B句错在 “以描写见长,生动活泼 ”,本文不以描写见长,而是以议论与抒情相结合见长, “生动活泼 ”不妥; E句主题理解单一。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结构上来说, “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位于文 章结尾,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因此,答题区间应为上文。这道题的答案:散布在文中,答题时需要提炼概括。考生要找到体现人类智慧的句子,还要加以概括。 【小题 3】 试题分析:第 段作为全文内

22、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不能删掉。具体理由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内容上,本段主要写了现实中污染严重的江河,与眼前生机盎然的都江堰形成鲜明的对比。从结构上来说,为下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文实际表明,都江堰是上善之作,因为修建者、维护者是上善之人,作者借这篇文章,希望人们学习先贤,与自然和谐共处。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探究文本某个问题。 点评:命题延续了全国卷散文阅读(如总想为你唱支歌)的思路,考生还是可以作出基本的思考的。汶川地震,让 “都江堰 ”理所当然成为热门话题,关注生活,着眼现实,

23、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正轨和坦途。阅读面广的考生在考场上会收获左右逢源的喜悦。 文言文阅读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断句。(斜线不得超过 6处)( 3分) 今之所谓至繁,天下之事,关于其中,诉之者多而谒之者众,莫如中书与三司天下之事分于百官而中书听其治要郡县钱币制于转运使而三司受其会计。 (选自苏轼决壅蔽) 答案:今之所谓至繁,天下之事,关于其中,诉之者多而谒之者众,莫如中书与三司 /天下之事 /分于百官 /而中书听其治要 /郡县钱币 /制于转运使 /而三司受其会计。 (斜线划对两处给 1分,共 3分 ) 试题分析:参考译文:现今所说的最繁多的事务,天下之事,都在其中,诉讼的人最多的,拜谒的人

24、也最多的,当属中书省和三司(中央机构)。天下的事务,分给百官处理,而中书省要了解事 务的要点。郡县的钱币由转运使制造,而三司要计算核清。 考点:断句。 点评: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 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 。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

25、 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 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 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曰: “此吾职也。 ”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 “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 故而废之,不可。 ”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 “故道已高,

26、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召为吏部尚书。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 “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由是复与任 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 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 “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 (选自宋史

27、列传第一百,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存至, 按 以州吏受赇按:按照 B而奏事必禀中书 俟 旨俟:等候 C存与范纯仁欲 薄 其罪薄:减轻 D至其所守,确不可 夺 夺:改变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 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 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 既已就绪,无 故而废之,不可 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 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

28、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 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B王存不因私人关系和官位而影响对政事的看法,王安石执政时多次邀请他去谈论政事, 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C京城沿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河堤来扩大住地,侵占官道,王存请求朝廷命令他们恢复大 堤原貌,撤离官道,受到百姓的欢迎。 D面对朝廷愈演愈烈的朋党之论,王存进谏时引用历史事实,希望皇帝明察进言,不要 冤枉好人,却因此得罪了当时掌权的人。 【小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 1)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 3分) ( 2)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 3分) ( 3)并驰万马中能驻足

29、者,其王存乎!(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1)( 3分)豪族贿赂其 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 ( 2)( 3分)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答出 “认为 对 ”或 “认为 正确 ”,亦可),允许直接在殿前(面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 ( 3)在万马奔腾中能够停住脚步的人,大概就是王存了! 【小题 1】 试题分析:按:查办。 【小题 2】 试题分析: 是年少时为文事, 是善待乡邻之事。 【小题 3】 试题分析:请求朝廷责令修复河堤的不是王存,原文的意思是王存为民请命,解除了百姓的差役。 【小题 4】 试

30、题分析:注意得分点:( 1) “变 ”:改变; “狱 ”:案件。各 1分 , “存反为罢去 ”被动句翻译恰当 1分。 ( 2) “韪 ”: “认为 对 ”; “听 ”允许; “前 ”名词作状语,上前。各 1分。 ( 3) “驻足 ”:停下脚步, 1分, “其 乎 ”:大概 吧, 1分,句意通顺 1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 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点评:文言实词的用法复杂多变,要把它们一一记住,是很要费一番脑筋的。记住了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考试时照样会出错。因此,把握文言实词的用法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文言实词的用法万变不离其宗

31、,那就是 遵从语 法规律。对考生而言,只需记住现代汉语的 “主谓宾定状补 ”,然后套用在文言文的具体语句中,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搞清楚词性是第一位的。词性不同,哪怕意义相同,用法也不会相同。而词性是复杂多变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环境才能准确判断。因此,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近年来传记类文段在选料时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内在的主线,那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这与 “以德治国 ”的时代主旋律相合。而传统美德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选文中主 人公优秀的思想品德往往也呈现出多面性。 “美德是个筐,事事往里装 ”, 命题人看准了这 一点,往往在 “某一种 ”传统美德的 “

32、点 ”上命题,制造出 “主旨错位 ”的误区。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都要有所体现,还要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 【参考译文】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辞别亲人去江西跟从老师学习,五年才回来。当时的学者正崇尚雕琢文字,他独自做了几十篇古文,乡老先生看了,自以为不如他。 庆历六年,考中进士,调任嘉兴主簿,擢升上虞县令。豪族杀人,很久没有人敢过问这件事, 王存来到后,以地方官吏收受贿赂为由查办, 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 治平年间,进入国子监担任直

33、讲。王存原先与王安石关系很好,王安石执政时,多次请王存来谈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元丰元年,宋神宗通过观察觉得王存忠直诚实不参与结党,让他担任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当时修起居注的官员虽然每日陪侍在皇帝的左右,如要上奏事宜必须禀报中书等候皇帝旨意。王存请求恢复唐贞观时左右史执笔跟随宰相进殿的旧例, 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允许直接在殿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 元丰五 年,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开封知府。京城沿汴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汴河大堤来扩大住地,有人请求命令他们修筑大堤恢复原貌,又按照民房侵占官道的规定让他们撤离。这两个计谋出自宦官,已有诏令。王存说:“这是我的职责。 ”

34、入朝上奏这件事。即日解除了劳役,京城的人欢呼庆贺。有人建议废除对京城内保甲的训练,王存说: “如今京师士兵逐渐减少,再废除保甲不加训练,不是国家的根本久长之计。而且先帝不怕艰难做这件事,既已就绪,无故废除不行,不可。 ”黄河决口而北流几十年,水官议论还归故道,王存争辨说: “故道地势已经很高,水的本性是向下流的 ,改回故道白白浪费财力,恐怕无法成功。 ”最终停止了这件事。蔡确写诗发牢骚表示不满,王存与范纯仁想减轻他的罪过,蔡确被贬新州,王存也被罢免,以端明殿学士的职衔任蔡州知府。一年多后,任资政殿学士、扬州知府。扬州和润州一水之隔,采用以前宰相的旧例,能够过年时回家上坟,王存拿出赏钱发给邻里乡

35、亲,又准备酒食召会父老,亲自和他们敬酒应酬,乡党传为美谈。 征召为吏部尚书。当时朝廷朋党之论逐渐激烈,王存对哲宗说: “人臣朋比为党,确实不可助长,然而有时不加细察,就会泛滥波及好人。庆历年间,有人指责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结 为朋党,仰赖仁宗的圣明,没有被迷惑。现在有进言这种说法的,希望陛下审察。 ”因此又与当时掌权的人相违背,除知大名府,改任杭州知府。 王存生性宽厚,日常生活恭敬谨慎,不做欺诈过分的事,对于他的职守,坚持职守不可改变。司马光曾说: “在万马奔腾中能够停住脚步的人,大概就是王存了!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

36、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 齐己:唐代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 “望春台 ”指京城。 【小题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4分) 【小题 2】尾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意愿?( 4分) 答案: 【小题 1】 一 字用得最好。( 1 分)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 早 ( 1 分);而 一枝 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 1分),就更加突出了题中 早 字。( 1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小题 2】 尾联语意双关, 望春台 既指京城义,又有望春的

37、含义。( 2分)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的意愿。( 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 “一枝开 ”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 “早 ”;而这 “一枝 ”又先于众梅,悄然 “早 ”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照应题目。 【小题 2】 试题分析:尾联一语双关。 “望春台 ”既指京城,又似有 “望春 ”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 慨。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正是

38、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 “风 ”、 “禽 ”作伴,但犹自 “孤根独暖 ”,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 “幽香 ”、外呈 “素艳 ”,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 “寂寞开无主 ”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着自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点评:炼字题的答题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表现手法是诗人用 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

39、法三大类。因此,在做题之前应该首先分析从哪个角度考虑,才能有的放矢。 语言表达 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打乱了,请按照一定的规则重新排序。(只写序号)( 4分) 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 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 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韵致。 八月,我回到那里。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 序号: 答案: 试题分析: 是全段的总领句,因此应放在开头。 中的 “那里 ”紧承 中的 “故乡 ”。 点明了回故乡的时间。 按时间顺序交代了回故乡后的安排。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 点评:正确解答语句的连贯和衔接

40、题,首先要弄清楚语段说的什么。叙事时,要搞清当事人和事情的来龙去脉。描写景物时,要抓住它的特点。论述一个观点的,要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还要分析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其次,要分析表达形式与方法,弄清怎么说。要舍得费精神去揣摩,比较上下文各句之间的关系和词语含义,特别是关键词语、句子所蕴涵的消息,注意语意条件,根据 说话的目的、对象、场合、范围、情景等因素去选择接句,选出续句。 请就必修 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或外国小说欣赏中丹柯炮兽的内容,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两个句子,使它们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4分) 拥奇才,要有张衡拒交俗人的从容淡定; ( 1) ; ( 2) 。 答案: ( 1)处困境,

41、要有苏武杖节牧羊的坚守不屈( 2分)( 2)居要位,要有蔺相如引车避匿的宽容度量。( 2分)(或: 遇两难,要有将军赏罚分明壮士断腕的公正睿智; 遭背弃,要有丹柯一心为公 的悲悯胸襟。)(每句内容与形式各 1分) 试题分析:首先要锁定对象,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丹柯炮兽中任选;从内容上来说,应该紧扣所写对象的特点,如苏武的坚守不屈,蔺相如的智慧、大度,丹柯的悲悯情怀等。从结构上来说,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考点:句式仿写。 点评:仿用句式:指抓住例句的句式特点,仿照其特点造新句。排比句、比喻句、对偶句是考查热点。仿写要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为基础。仿用句式几乎每年必考,且不断出现新的题型,已经成

42、了语文高考的热点,应该是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认识。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 超过 26字)( 4分) 中新网南京 1月 17日电 (记者朱晓颖 ) “希望这棵银杏树能开花结果,到时我会再来。 ”17日上午,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种下了一棵银杏树,同时表示:希望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案不要在世界各国再发生。作为日本人,应该对这个事件负责任,表示衷心的道歉。种了友谊之树,更希望友谊之树能够长青,和平之花开时还会再来。 鸠山上午在参观纪念馆后题词:友爱和平。他在署名时特地把名字 “鸠山由纪夫 ”的 “由 ”字换成了 “友 ”字,并告诉馆长朱成

43、山,此举是有意为之。 标题: 答案: 鸠山 为南京大屠杀道歉:作为日本人,应对此事负责任(或: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为南京大屠杀道歉)( “鸠山 ”“南京大屠杀 ”“道歉 ”各 1分,表达 1分) 试题分析:首先应该对该新闻进行概括,该新闻主要写了两件事,但是这两件事的核心都是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为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负责任,并表示道歉。因此,把该核心内容按照标题的要求组织语言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点评:拟写主题(正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 无论在导语中,还是在主体中,我

44、们筛选的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在语言形式上,这样的信息,可能是一个关键性的或者是主旨性的句子,也可能是相距较远的关键词。我们对这些信息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个小题作答)( 5分) 【小题 1】乱石穿空, ,卷起堆雪。(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小题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小题 3】凭谁问: ,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小题 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小题 5】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

45、照醉花阴) 【小题 6】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小题 7】暧暧远人村, 。(陶渊明归园田居) 【小题 8】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答案: 【小题 1】惊涛拍岸 【小题 2】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 3】廉颇老矣 【小题 4】季鹰归未 【小题 5】莫道不销魂 【小题 6】连峰去天不盈尺 【小题 7】依依墟里烟 【小题 8】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试题分析: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鹰 ”“销 ”“盈 ”“墟 ”“受 ”。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点评:借助运用来巩固记忆根据记忆规律,一定量的名句名篇在一定量时间内背诵下来后,还可能会遗忘。如果能 经常将所掌握的名句名篇引来运用,是抵制遗忘的好办法。要留心语句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白白丢掉了分数。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作文。 欣赏的对象众多:他人、自我,自然、社会,文学、艺术 欣赏的方式多样, 但吹毛求疵不是欣赏,人云亦云不是欣赏,照单全收更不是欣赏。欣赏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质。 请以 “欣赏是一种素质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要求:请将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