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甘肃省武威六中高二 12月模块学习学段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烽 燧 ( su) 戍 (sh)兵营 葺 (q)云销雨 霁 (q) B 然( hu) 砉 然 (hu)肯 綮 (qn)游 刃 有余 (rn) C 缦 立 (mn)媵 嫱 (yng)逦 迤 (l)鼎 铛 玉石 (chng) D 目( zhn) 偕 行 (xi)拱 揖 (j)抱 薪 救火 (xn)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云销雨霁( j) B然 hu D目 chn 均出自课本。 考点:此题考查字音。 点评:汉语中有些字不能以半边部首来判断整个字的读音,
2、易调入陷阱,如霁(j)不读 q,又如漪读 y,不读 q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绸缪凋谢朦胧怄心沥血 B飘缈跌宕隐逸面面相觑 C留滞溽热阴霾帅真稚气 D剽窃言讫凌厉锱铢必较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怄 -呕 B 飘 -缥 C帅 -率 考点:此题考查字形。 点评:字形的记忆要善于根据偏旁来记,如 “不胫而走 ”中的 “胫 ”是小腿的意思,不能是 “经 ”;又如 “不计其数 ”中的 “计 ”是统计之意,不可写为 “记 ”等。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手捧录取通知书,他 踌躇满志 ,意气昂扬。 B在北京奥运会上,
3、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 4.4环,中国选手邱健 功败垂成 ,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我市理科状元李志强和文科状元沈小凤两位同学已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近日,他们将比 翼双飞 ,同赴北京。 D老师批评他说: “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 目无全牛 的办事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此处运用正确。 B功败垂成指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不合语境。 C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使用对象错。 D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此处望文生义。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语望文生义是考
4、生经常犯的错误,如 “万人空巷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不能指空巷没人,又如, “不刊之论 ”是指不可修改的正确的言论,不是不能刊载的言论。因此考生在平时必须弄明白成语的本义适用对象等,否则易掉入陷阱。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那天欧盟大使跟龙永图谈话以后 ,他一夜没睡着 ;第二天到经贸大学去作报告 ,血压也因此升得很高。 B台湾有好几个全天播放华语电影的有线电视频道,而周星驰主演的电影的回放频率极高,简直到了每时每刻都至少有一个频道在播放周星驰电影的地步。 C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考试,已经成为一些商家谋取巨大利益的教育 “副业 ”,因此对其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惟恐其不红不
5、火。 D在众星簇拥下,被草帽状美丽光环围绕的土星和光芒四射的月亮彼此依偎,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中第一个分句主语 “大使 ”后面缺谓语,使得 “他 ”的指代有歧义; B用语累赘,去掉后 一个 “周星驰电影 ”; C后一分句主语残缺;若承前以 “考试 ”为主语,又不妥,属于助于偷换,因此在 “对 ”前面加上 “一些商家 ”。 考点:此题考查病句辨析。 点评: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如果前一句话的主语和后一句话的主语一致,后一句话的主语往往省略;如果前后主语不一致再省略,后一句话的主语就视为偷换,与后句内容不搭配。 下列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6、汉乐府的产生和汉代音乐机构 乐府关系密切。 ,有很多抒写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和情绪的作品。 史载秦汉立乐府,但乐府的真正繁荣自汉武帝始 后来人们便 把乐府所采集和演唱的民歌叫做 “乐府诗 ”或 “乐府歌词 ”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 它们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 汉乐府继承诗经反映现实的优秀传统,多为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先说产生 , 中有 “立乐府 ”(机构),紧接着说它的职责,注意连接词 “它 ”,所以是 , 中有采集民歌句, 接着说采集完怎样, 提高采集的民歌叫乐府诗,所以 紧接着说这种诗的特点, 紧接着承接下文说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
7、。 考点:此题考查语言知识运用中的连贯。 点评:连贯题相对较难,考生首先要把几句话完整的看一遍,了解大体的意思,然后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排列,在这之中要注意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代词(这或这些、它)等。最好用排除法来解答。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字牧之,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有 “小李杜 ”之称。杜牧晚年居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世人称其 “杜樊川 ”。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 130篇,分十二本纪、三十列传、七十世家、八书、十表。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的纪传体例。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 “风骚 ”并称。 “风 ”指诗经中的国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
8、实主义的诗歌总集。 “骚 ”指楚辞中的离骚,它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 D庖丁解牛一文节选庄子 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庄子是老子的学生,是道家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杜牧是晚唐诗人,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庄子是老子的学生,错。 考点:此 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点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的解答主要靠考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多读名著,对人物、字、号、朝代等都要把握准,考生平时要多拓展自己的阅读面。 现代文阅读 一座村庄的消失 杨小波 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
9、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无可挽回的消失。时间的间隔让我每一次都能清楚地看见它向消失迈进的步伐,尽管那步伐细微得如一个人一天内的衰老。 当踏上柔软的泥地,一股亲切的气息差一点让我跌跪在地,虽然早已对这次归来有了准备。沿着开满野花的小路,一步一步走近那绿树掩映的村庄,走近那清清池塘也盛不下的记忆时光。 田野的风挟裹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散发出浓郁芬芳钻进鼻孔,瞬间涤净了我的五脏六腑。原谅我的粗心,我还从没仔细看过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的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碧绿被一大块一大块金黄整齐地划割,划割开碧绿与金黄的田埂上缀满青翠的草和连绵的小野花,间或露出一垄黄褐色的泥土,碧绿金黄尽头的村庄深藏
10、在青葱森郁的树丛中。我也第一次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与差 别,鹅黄浅嫩,过渡自然,独立鲜明,展现尽你能想象出的每一种差别的绿色。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浮在万绿丛中的叶。 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不见了小时候攀爬、粘过鸣蝉的棠梨树。新生出的刺槐树秧密密匝匝;在墙洞里掏过蜜蜂的泥墙已坍塌倾倒;环绕村庄曾让我整天都泡在清清水里的池塘正裸露出碟子样浅浅胸膛,仿佛一步就能跨过。那枯死的皂角树,渐被荒草湮没的塘埂,淤塞欲平的沟渠 这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村庄。 随着 一群又一群人如蒲公英种子般纷
11、纷飘离村庄,村庄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直至消失。 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 村子里很静,少见人影,尤其是年轻人,更少见十年内建成的房屋。我静静地走着,像行走在一个荒寂的古庙,偶尔听见一两声鸡鸣,遥远得如同在梦中。女儿蹦蹦跳跳,奔向前方矮墙下卧着的大黑狗。我顿时头皮发紧、双腿软麻!那狗竟懒得睁开眼皮,只是有些无奈地掉转了一下嘴巴。我简直怀疑它是否就是一只狗。很难想像,若在十几年前,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村里早已是狗叫声连成一片。 迎接我们的 大伯热情地端出烟茶瓜子。从他弯曲的身躯,我感受到了他像村庄一样的衰老。或许,他正是这座村庄的缩影。 站在村头,穿
12、过层层碧绿和片片金黄,向东望去,紧依公路两侧,一片林立的黄墙红瓦,那是一个繁盛热闹的集镇,一座曾经的村庄,一座城市的童年,正与身后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转过身,向西望去,是一座隆起的土丘,土丘上密布着一排排黄土堆垒的坟茔,整齐森然,芳草萋萋。 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同样,一座城市的兴起,也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 只不过,维系城市记忆的方式往往要 依靠发黄纸页的墨色的文字。 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城市兴起于村庄,正如当初村庄诞生于荒野,脚下的荒野也许正掩埋着远
13、古的都市。这只是一种替换,一种轮回,城市与村庄的区别只是时间。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选自散文 2007年第 8期) 【小题 1】作者记忆中的那个村庄是个怎样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又是个怎样的村庄?请概括回答。( 4分) 答: 。 【小题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6分) ( 1)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 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 答: 。 ( 2)只不过,维系城市记忆的方式往往要依靠发黄纸页的墨色的文字。 答: 。 【小题 3】文中插入对村中大黑狗的描写有什么特别的用意?请作简要分析。( 5分) 答: 。 【小题 4】文章结尾一段流露出了作
14、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分析作答。( 6分) 答: 。 答案: 【小题 1】记忆中的那个村庄是个绿树掩映、土地上种满庄稼,充满生机,欢快热闹的村庄。而现在的村庄则是土地荒芜,少见人影,一片死寂,步入衰亡的村庄。 【小题 2】( 1)自从村庄里的人离开村庄,步入城市以后,村庄便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直至消失,最终只能作为一种记忆存在于步入城市生活的人们的脑海中。 ( 2)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往往对其中的变化缺乏深切的感受和记忆,记载城市的变化,最终只能依赖文字。 【小题 3】文章通过对大黑狗的慵懒、无奈动作的描写,以小见大,从细节上来具体展示村子的萧条、荒寂;将大黑狗的毫无反应与昔日
15、的一片狗叫进行对比,更能表现出今日村庄的冷落、死寂。 【小题 4】对村庄的消失满怀一种怀旧、感伤之情,对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则持一种豁达、接受的态度 。 【小题 1】试题分析:记忆中的村庄的特点可以从第二三段中概括,通过 “一步一步走近那绿树掩映的村庄 ”“田野的风挟裹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散发出浓郁芬芳钻进鼻孔 ”“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 ”等可以概括出原来村庄有绿树掩映、土地上种满庄稼,充满生机等特点。现在的村庄可以从第六七段中概括,即荒寂、少见人影、衰老的特点。 考点: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考生可以根据题干的指向找到答案:区,然后通过相关的句子提炼总结,最好用原文中
16、的话。 【小题 2】试题分析:( 1)首先明白 “蒲公英 ”是什么意思,即村 庄漂泊在外走向城市的人, “留在记忆深处 ”指原来的样子已经不再,村庄已经走向衰亡,原来的样子只能留在漂泊在外走向城市人的记忆中。( 2)记忆城市变化的方式已经不再依靠人的大脑,需要依靠文字。 考点:此题考查分析重点语句的能力。 点评:分析重点的语句,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来组织答案:,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出本质,比喻句要弄清本题是什么。 【小题 3】试题分析:黑狗慵懒、无奈动作,反应冷淡,可以折射出村子的衰败、冷落、死寂。还有和一群狗热闹场景作对比的作用。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细节描写的作用。 点评:细节描写的作用一般从内
17、容和形式上分析,内容和主题联系起来,形式一般是从做铺垫、过度、对比等方面来分析。 【小题 4】试题分析:通过 “一座村庄的消失 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 ”等句, 表达出一种怀旧、感伤之情,通过 “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 ”“这只是一种替换,一种轮回,城市与村庄的区别只是时间 ”等句,可以看出对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则持一种豁达、接受的态度。 考点:此题考查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点评:文章的思想内容一般在最后显现,考生可以通过关键性的句子(如有哲理的或带感情的或暗示性的句子)来结合题目等来扩展。 文言文阅读 晋王还晋阳。王 连岁出征,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承业劝课农桑,畜积金谷,收市兵马,征租
18、行法,不宽贵戚,由是军城肃清,馈饷不乏。王或时须钱 博及给赐伶人,而承业靳之,钱不可得。王乃置酒钱库,令其子继岌为承业舞,承业以宝带及币马赠之。王指钱积呼继岌小名谓承业曰: “和哥乏钱,七哥宜以钱一积与之,带马未为厚也。 ”承业曰: “郎君缠头皆出承业俸禄,此钱,大王所以养战士也, 承业不敢以公物为私礼。 ”王不悦,凭酒以语侵之,承业怒曰: “仆老敕使耳!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所以佐王成霸业也,不然,王自取用之,何问仆为!不过财尽民散,一无所成 耳。 ”王怒,顾李绍荣索剑,承业起,挽王衣泣曰: “仆受先王顾托之命,誓为国家诛汴贼,若以惜库物死于王手,仆下见先王无愧矣。今日就王请死! ”阎宝从旁
19、解承业手令退,承业奋拳殴宝踣地,骂曰: “阎宝,朱温之党,受晋大恩,曾不尽忠为报,顾欲以谄媚自容邪! ”曹太夫人闻之,遽令召王,王惶恐叩头,谢承业曰: “吾以酒失忤七哥,必且得罪于太夫人,七哥为吾痛饮以分其过。 ”王连饮四卮,承业竟不肯饮。王入宫,太夫人使人谢承业曰: “小儿忤特进,适已笞之矣。 ”明日,太夫人与王俱至承业第谢之。未几,承制授承业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燕国公 。承业固辞不受,但称唐官以至终身。 (选自资治通鉴 后梁纪五)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凡军府政事一 委 监军使张承业委:屈从 B而承业 靳 之,钱不可得靳:吝惜 C王不
20、悦, 凭 酒以语侵之凭:依仗 D承业奋拳殴宝 踣 地踣:向前倒地 【小题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横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凡军府政事 一 委监军使张承业 王怒, 顾 李绍荣索剑 不过财尽民散, 一 无所成耳 仆受先王 顾 托之命 A两个 “一 ”字不同,两个 “顾 ”字相同 B两个 “一 ”字不同,两个 “顾 ”字也不同 C两个 “一 ”字相同,两个 “顾 ”字不同 D两个 “一 ”字相同,两个 “顾 ”字也相同 【小题 3】下列对文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张承业劝课农桑,蓄积金谷,收市兵马,广征租税,以应军需晋王索要也不给,认为惜此库钱,非为子
21、孙计,所以佐王成霸业也。 B张承业以为自己受先王顾托之命,誓为国家诛汴贼,若以惜库物死于王,则愧见先王于地下,有负先王托孤之重。 C张承业为国聚财,未得奖赏,心中不平。所以晋王敬酒他不喝,授官也不要,但称唐官以终。 D张承业受先王顾托之命,所以逆晋王,殴阎宝,理直气壮。但因自己不过一老敕使耳,不免有悲愤之情。 【小题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8分) (1)郎君缠头皆出承业俸禄,此钱,大王所以养战士也。 译文: (2)吾以酒失忤七哥,必且得罪于太夫人,七哥为吾痛饮以分其过。 译文: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1)赠给令郎的礼物都出自我的俸禄
22、,这个钱是大王用来供养战士的。 (2)我因为酒后失言抵触了七哥,必将得罪太夫人而受到罚处,七哥为我痛饮几杯来分担的我的过错吧。 【小题 4】 试题分 析:注意( 1) “缠头(赠物)、所以(用来 的) ”的翻译,( 2) “得罪 ”后要补充 “受罚 ”意;分:分担。 考点:此题考查翻译重要的文言语句。 点评:文言句式的翻译是考查的综合方面,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都是要涉及到的,省略的地方要补充上,做到通达。 译文: 晋王回到晋阳。由于连的出征,凡军府政事一律委托监军使张承业办理,张承业积极督促农桑生产,储备钱粮,收买兵马,征收赋税,执法严格,从不宽容权贵亲戚,因此晋阳城内平静,军队粮饷不缺。
23、晋王有时候需要钱去博戏或者赏赐给乐官、伶人,张承业吝惜不肯给他,晋王也拿不 到钱。于是晋王在钱库里摆了一桌酒席,让他的儿子李继岌给张承业跳舞,张承业用饰有珍宝的带子和币马赠送给李继岌。晋王指着库里积存的钱物高声叫着李继岌的小名对张承业说: “和哥缺钱,七哥你应当用一堆积钱送给他,宝带、币马不算丰厚。 ”张承业说: “我送给少爷的彩礼,都是从我的俸禄里支出的,钱库里的钱,是大王用来养战士用的,我不敢用公物作为个人的私礼。 ”晋王听了很不高兴,借酒用话讽刺他,张承业生气地说: “我是皇上的老臣,并不是为我的子孙打算,我之所以珍惜这库里的钱,是为了帮助大王成就霸业,不然的话,大王可以自己随便取用,
24、何必还问我呢?不过钱财用完,百姓也就会远离你,你的事业将一无所成。 ”晋王十分生气,回过头向李绍荣要剑,张承业站起来,拉住晋王的衣服,哭着说: “我受先王临终之命,发誓为国家诛灭汴梁朱氏,如果因为吝惜库存的钱物而死于大王手下,我在地下见到先王也就无愧了。今日请大王处死好了! ”阎宝从旁拉开张承业的手,让他退下。张承业气愤地使劲用拳把阎宝打倒在地,并且骂他说: “阎宝,你是朱温的同党,降晋后晋国对你有大恩大德,你不尽忠报国,反而想用谄媚的手段来求得安身吗? ”曹太夫人听说这件事后,急忙让人去召晋王,晋王惊慌地直叩头,向 张承业道歉,说: “我因为喝多了酒而顶撞了七哥,这也必然得罪于太夫人,请七哥
25、为了减轻我的过错而痛饮几杯。 ”于是晋王连饮四杯,而张承业却一杯也不肯喝。晋王入宫后,曹太夫人派人去向张承业道歉,并说: “小儿顶撞了特进,刚才已经责打了他。 ”第二天,曹太夫人和晋王一起来到张承业的府第向他道歉。不久,按照先帝的遗旨,授予张承业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燕国公。张承业一再推辞不接受,一直到死都只称唐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艺术注重体验,西方艺术注重认知;中国艺术以直觉体悟取胜,西方艺术以哲理思辨取胜。在中 国文学艺术中, “形象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
26、诗、词、曲、赋、小说、戏曲,这些艺术体裁创造艺术形象的方式不同,其中的艺术形象的特征也并不相同,有的表现为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的表现为生动曲折的故事,有的表现为情景交融的意境,还有的表现为物象、情景、情绪 好的艺术形象都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能够使我们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悟其理。 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常常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梅尧臣语,见欧阳修六一诗话)。因而, 诗歌的兴象能力非常发达 ,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 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
27、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 “意 ”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 不同类的散文类别中,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直 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不管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审美物象,都可以有好的艺术形象。 在散文中,好的艺术形象一定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一篇游记散文,描写了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庖丁解牛是一篇哲理散文,通过庖
28、丁解牛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道理;项羽之死是一篇传记散文,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出项羽这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阿房宫赋是一篇史论散文,通过对阿房宫的建筑群和宫内奢华 生活的形象描绘,说明国家兴亡的道理。它们都以形象性取胜。 阅读以形象性取胜的艺术作品,如果脱离形象空谈道理感受,那这些道理感受就将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小题 1】关于第三段中 “诗歌的兴象能力非常发达 ”的 “兴象能力 ”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兴象能力 ”的强弱与否与诗歌的凝练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语言越凝练,诗歌中包含的物外之景,言外之旨就越丰富,诗歌的 “兴象能力 ”就越强。 B因为诗歌常常 “状
29、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所以需要着意凝练文字,于是它的 “兴象能力 ”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如不仔细品味,就无法感受到诗歌中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C因为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它要求我们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并且只能用直觉去体悟诗歌的语言,否则就感受不到诗歌的 “兴象 ”。 D诗歌的 “兴象能力 ”之所以往往强于散文,就是因为诗歌的语言更凝练,含义更丰富。 【小题 2】对第三段中 “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 “意 ”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 ”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0、( ) A中国古代散文的 “意 ”表达得比诗歌更为显豁的原因就在于 “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 ”。因受诗歌格律、体式的限制无法说明白的东西,都可以清晰的、自由的表达出来。 B中国古代散文相对诗歌来说比较舒展,可是要在散文中创造出好的艺术形象,也必须锤炼语言。 C中国古代散文 “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 ”,所以,散文的语言是完全自由的,几乎可以不加修饰。 D中国古代散文的 “兴象能力 ”不如诗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散文的 “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 ”
31、。 【小题 3】下列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 “艺术的形象性 ”的中心,进行了中外艺术差异性的比较,中国不同艺术形式的内部比较,着重将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艺术形象性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脱离形象性谈道理感受,那这些道理感受就将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B第四段中列举的不同类型的散文,都很好的体现了 “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 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 ”这一特点。 C艺术作品的形象性很重要,但这只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D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但好的艺术形象都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能够使我们如见
32、其人,如临其境,感悟其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 C只能用直觉去体悟诗歌的语言,否则就感受不到诗歌的 “兴象 ”,判断太片面。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推断能力。 点评: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推断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注意条件来进行,不可片面和武断。 【小题 2】 试题分析: C“散文的语言是完全自由的,几乎可以不加修饰 ”的提法不对。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推断能力。 点评: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推断要结合原文进行,在原文的基础上合情合理的推断出,注意前后的逻辑关系。 【小题 3】 试题分析: A“最后得出结论
33、,如果脱离形象性谈道理感受,那这些道理感受就将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的论述有误。(文本结论是针对以形象性取胜的文学作品)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整合和概括文章的能力 。 点评:整合和概括文章需要结合原文,注意所指的对象,不可张冠李戴。 诗歌鉴赏 阅读下列两首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10分) 野步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小题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一个怎样的野步者的形象。( 4分) 【小题 2】赵诗中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
34、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 6分) 答案: 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 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 (2分 ) 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分) ( 2)赏析要点: 将 “秋风 ”拟人化,认为它是个 “管闲事 ”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 枫叶红头发白本是自然的规律,作者却将其原因归结为秋风的 “管闲事 ”,以悖于常理的方式来实现抒情上的曲折效果,无理而妙; 红、白是使动用法,红、白色彩的对照配
35、置,也最容易使人引起岁 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答出任意两点可得 6 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分析形象首先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是什么样的人。周诗是写的春天(麦陇、新蛙)诗人漫步于田野,欣赏蝴蝶、野草花,羡慕她们的自由,沉醉,是一位隐逸之人。赵诗反映的是秋季(峭寒、秋风、枫叶),诗人倚杖原野,寒意中带着哀愁(怨秋风管闲事,白了头),可见是一位老者。 考点: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点评:分析人物想象需要考生结合诗句来完成,有时还要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来综合判断,考生要抓住个方面的信息来综合考虑,争取把握到位。 【小题 2】 试题分析:赏析名句,需要从技巧和内容上分析, “秋风管闲事 ”运用
36、的是拟人的手法,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或者利用红白对比,容易使人们引起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等。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诗词中的名句鉴赏。 点评:鉴赏诗歌中的名句,应该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来进行,形式一般是从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上来进行,内容应该结合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考虑。 默写 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0分) 【小题 1】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行路难(其四) 【小 题 2】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小题 3】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 4】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37、 【小题 5】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小题 6】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小题 7】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小题 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 9】古人云: “以地事秦, ,薪不尽,火不灭。 ”(苏洵六国论) 答案: 【小题 1】吞声踯躅不敢言 【小题 2】岩扉松径长寂廖 【小题 3】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小题 4】乾坤日夜浮 【小题 5】石破天惊逗秋雨 【小题 6】画船听雨眠 【小题 7】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题 8】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小题 9】犹抱薪救火 试题分析:注意 “踯躅 ”“扉 ”“寂廖 ”“事 ”“摧
38、”“乾坤 ”“画 ”“堪 ”“霁 ”“犹 ”“薪 ”等难写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名言名句默写。 点评:名言名句一般考查的是名篇中的名句,考生平时要多写多练,尤其注意难写的和易写错的字。 作文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 ”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起我们的联想或感悟。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拟题目,自选角度。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全文不少于 700 字。 答案:略 试题分析:此为材料作文,考生要通过材料来立意,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立意,最后找一个最明显的来写。材料中最重要的句子应是四句诗,从诗中可以归纳出 “作茧自缚 ”和 “羽成我破茧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先埋头努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到时机成熟,在展现自我。最终可以 概括为 “默默无闻奋斗和一鸣惊人的关系 ”。 文体可以是议论文,也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要摆明论点,然后通过举事例来证明,正反事例都要有,这样有说服力,记叙文可以是一件先默默无闻奋斗,最后成功的事件,要典型、曲折、打动人。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材料作文的写作。 点评:材料作文的写作关键是要审好材料,把握准写作方向,然后从一个最好写的方面入手,题材体裁可以选取最擅长的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