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1625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 3分) A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 “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 ”,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B 2011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光伏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市场萎缩、订单减少、融资困难以及部分国家减少上网电价补贴等因素影响,出现企业运营困难,各地贸易保护主义随之抬头。 C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这两个主题也是我

2、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 D相关资料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拥有网络文学写作者超过 200多万人,每年有六七万部左右的作品被签约;全国网络文学用户达 1.94亿,超过了电子商务用户。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应将 “不但 ”提至 “使日本 ”前, B成分残缺,应在 ”出现企业运营困难 ”后加上 “的状况 ”D“超过 200多万人 ”重复,应删去 “超过 ”或者 “多 ”, “左右 ”多余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点评:本题比较难 。病句题为常考试题,难点在于同学们不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解题方法来正确解题。答此类题要明晰基本步骤:先找主谓宾,看搭配,接查定、状、补,看修饰;再品

3、味语意,看逻辑。如果语法不熟,可采用抓题眼的方法,如看关联词,并列短语、否定词、明显词(是、关于、对于、在、的)等。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真实的 “自我 ”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 “自我欺骗 ”起了重要作用 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 软弱的 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 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 “有益的盲目 ” 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 “自我 ”也不例外 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

4、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连词及选项的提示作用。 为中心句, “欺骗自我 ”对应 “这种自我欺骗 ”,呼应 “由此 ”, “有些人自信 ”连接 “真正的自信者 ”, “怀疑及不满 ”对应 “为弱点苦恼 ”。 考点:本题考查语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此类题考查形式比较灵活,可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句群之间的关系。 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 “泥土里 ”的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 栩栩如生 ,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 “中国名片 ”。 B

5、阳朔古老的石板街 西街,房屋 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工艺品店、书画店、旅馆、咖啡厅、酒巴、中国功夫馆 星罗棋布, 还聚集着许多洋人。 C巨人之路位于爱尔兰贝尔法斯西北的大西洋海岸,那由数万根玄武岩石柱聚集起来而形成的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真乃大自然 巧夺天工 的恩赐。 D在黄岩岛事件中,中国海监船和渔政船迅速而有力的打击了菲律宾在南海的嚣张气焰,有效保护了中国渔民和渔船,让世人对中国的海监能力 侧目而视 。 答案: C 试题分析: “栩栩如生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错了对象。C “巧夺天工 ”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成 ,形容技艺十分高超。只能够用于形容人工事物,不能用于天然景观。

6、D “侧目而视 ”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用在这里语境不符,可改为 “刮目相看 ” 考点:本题考查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题难度不大。答成语题首先要准确掌握成语的意义,弄清试题所提供的语境特点,特别是意义相近的成语要加以小心。并且要熟悉成语的设误类型,如 “对象不合 ”“褒贬失当 ”“功能误用 ”“轻重失当 ”“望文生义 ”“敬谦错用 ”“不合习惯 ”等。还要关注两用成语,如灯红酒绿、相入非非、不三不四等。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共 9分) 流动的花朵为何难以与城市融合 当前,随着大城市对日益饱和的城市资源的不断 “挖潜 ”、公共财政的不断增支、“两为主 ”

7、(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 流动的花朵在城市过得好吗?学得好吗?与学校老师、小伙伴的关系融洽吗?能适应城市文化吗?在异乡能产生归属感吗?将来会有发展吗?前不久,河南郑州一项调查显示,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易产生学习焦虑以及自卑、孤独、烦躁心理,很难融入同龄群体。 2010 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曾选取上海、南 京等 5市 17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进行融合问题调查。这两次调查结果十分相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了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我们过去多是从宏观着眼,由政策入手来解决问题。如果解决外来务工人员

8、子女的教育问题仅是简单地将他们从乡村带到城市,在公办学校寻得一张课桌,那么,造成一个独特群体成长缺失的症候便已隐约可见,整个社会也将为之付出巨大代价。 现在,到了从文化着眼、由个体入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时候了。一个在浙江上学的孩子跟随父母回老家青海过年,刚住了两天,就说 “我要回家了 ”。这个孩子指的 “家 ”,是浙江。对他来说,家乡的概念和父母那辈人心中的家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生在城市并在城市里成长。社会学上有一个 “文化混血儿 ”的比喻:这部分人的身份意识是模糊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既有希望又常怀失望,痛苦与憧憬并存、自卑与自强同在等

9、特质。 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享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待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在各个现实层面都遭遇 “想融而不能融 ”的困境。身份意识影响着融合。有一个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的小女孩在课堂上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 “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 当城管!我当城管,在街上碰到妈妈的菜摊时,就可以慢慢追,慢慢撵! ”而在说这番话之前几天,她的妈妈卖菜时因为躲避城管追赶,撞在电线杆上受了伤。理想的存在,其意义正在于为平淡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可 “慢慢追 ”、 “慢慢撵 ”,又是何等微不足道,让人在为小女孩的微小理想唏嘘不已的同时,不得不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未来画上一个问号。文化冲突影响着融合。固守

10、传统的乡土社会与具有现代性的城市社会,文化特质明显不同。最外显的表现,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会感觉到自己的方言、衣着、饮食与城市学生格格不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冲突来自于行为习 惯、生活节奏、价值体系上的综合差异。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罗大佑的歌词反映的正是城市新移民因文化隔阂而产生的一种深深的心理孤独。不同文化的了解、交融显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城市胸怀影响着融合。一些城市居民具有优越感,对外来人口天然具有排斥心理和偏见,一些机构和学校在公务中仍存在歧视现象。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需要的是城市和城市居民的大视野和大气魄。说到底, “

11、融入 ”属于深层社会问题。户籍制度尚未 “破题 ”,城市化浪潮已迅猛而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令人措 手不及的社会整合。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居民在医疗服务、教育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具有乡村居民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势必造成 “争利 ”现象。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第一步是力争做到同城待遇,第二步才是消弭同城隔阂。因而, “融入 ”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 破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难题的主阵地在教育。发挥教育 “粘合剂 ”的作用,促进社会整合,让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我们不能把解决方案仅仅停留在 “两为主 ”的政策层

12、面,也不能停留在 “适应教育 ”的 微观层面,而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 【小题 1】下列不属于 “难以融合 ”的原因的一项是 ( 3分) A城里人与乡下人身份的不同影响着融合。 B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冲突影响着融合。 C城市及城市居民狭隘的胸怀影响着融合。 D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差的素质影响融合。 【小题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首先通过若干社会现象及调查数据,指出 “流动的花朵 ”进入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这一严峻的社会现状。 B文章接下来分别从 “身份意识 ”“文化冲突 ”“城市胸怀 ”等方面分析说 明 “流动花朵 ”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 C分析原

13、因之后,作者明确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认为 “务工人员子女难以与城市融合 ”的瓶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 D最后作者提出解决 “难以融合 ”问题除了 “两为主 ”“适应教育 ”,还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为主 ”方针的贯彻落实,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B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难以融入城市,主要源于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所产生的压力。 C要根治 “难以融合 ”,只需站在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 就可以了。 D彻底解决 “难以融合 ”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14、 【小题 3】 D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找出 “难以融合 ”的原因,这些原因原文中没有,需要在理解的基础,排除原文没有的信息。其中 D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差的素质 ”一说,原文无据。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不难。本题不属于纯筛选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分析排除。 【小题 2】 试题分析:逐项与原文进行对照,可发现 C “瓶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 ”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化,它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与理解。 点评:本题较难,此类题与下一题答题方法相似,但这种出题方式平时出现得比较少。 【小题 3】 试题分析: A“基本 ”说法有误,原文是 “

15、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 ”; B“主要源于 ”说法片面, “心理自卑 ”只是主观因素之一,尚有其他主客观因素。 C“只需 ”有误,表充分条件,原文 “而要 ”强调是必要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点评:本题较难,解这类题首先要清晰此类题的设误类型,如未然说成已然,不确定的说成是确定的,因果倒置等,然后再用复位法,与原文一一对应,检验是否答题正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做 客 游睿 左青青坐在山头一块大石头上, 一阵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 今天放学后,左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左青青可以不砍柴。早上起床后,奶奶给她煮了碗荷包蛋,然后

16、绽开核桃壳一样的脸笑着对左青青说,青青啊,今天你就满十岁了。奶奶站起身,一只手扶着腰,另一只手擦拭了一下眼角说,一晃啊,就十年。 十岁的左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左青青甚至怀疑自己是个孤儿。左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和妈妈就外出打工。除了不断寄回家的汇款单外,几年来左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妈妈的声音很圆润,但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 和妈妈回家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说不出为什么,今天左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整整一天她的脑子里全是照片上爸爸妈妈的笑容。左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

17、好啊。 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 此刻,左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左青青站了起来,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快左青青就听见对面的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左青青有些高 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左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左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地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

18、们过年就回家看你。左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哭了。 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左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喊声。她扭过来,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和左青青一样,好几年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 我们一起喊吧。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 ”的呼唤声一片,整齐悠长。 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出来一个背着包、扛着摄像机的叔叔。左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左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在说话。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 我是电视台的记者。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

19、声吸引了我。我知道你们都想自己的父母了。我可以帮你们把一些愿望带给他们。 真的吗?怎么帮我们?左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 眼镜叔叔指了指摄像机说 ,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就能在远方看见了。 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眼镜叔叔说,你们别急,一个一个来。接着他将摄像机固定在一个架子上,然后说,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时候想象着父母就在你面前,说想对他们说的话。 第一个伙伴说,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 第二个伙伴说,爸爸妈妈,我数学考了一百分。 第三个伙伴说,你们放心挣钱吧,我已经很听话了。 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

20、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左青青。眼睛叔叔把镜头对着左青青,示意她 说话。左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动了几动,却一直没说出话来。 小朋友,别怕,你就想着眼前就是你爸爸妈妈,见到他们,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眼镜叔叔引导她说。 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左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自己的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像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 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左青青看见, 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 选自 2011年中国年度小小说 【小题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 “一阵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 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21、”,这里的景物描写衬托了左青青此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B “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这一句表明了左青青不懂事,不像其他的小孩那样,能体谅父母的艰辛。 C “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这一句是动作描写,就是为表现眼镜叔叔对左青青的深切同情和怜惜。 D这篇小说由小孩们上山喊爸妈和小孩对爸妈说话两个主要情节构成,情节虽然简单,但含意却很深刻,能引发人们的思考。 E故事发生在左青青的十年的成长过程中,这样写能使内容更集中。而中间的插叙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小题 2】小说 为什么要安排同学们和左青青一起上山喊爸爸妈妈?( 5分) 【小题 3】你怎样理解三个小伙伴对爸爸妈妈说的话,为

22、什么要让这些话独立成段?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小说在左青青小心翼翼地说出一句 “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中结束,这样安排好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7分) 答案: 【小题 1】 A、 D 【小题 2】从情节的角度看,这是情节发展的一个小高潮,同学们都来上山来喊爸爸妈妈,不仅是出于小伙伴之间的感情,更是他们共同的想念。让同学一起喊,就有力地营造出了一种思亲的氛围;另外,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因为只有这么多人一起 喊才会惊动当时已在来到学校的记者,为下面的采访一节伏下一笔。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来看,这样写能突出主题普遍性,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盼虽然是个体的需求,却是普遍的愿望,人生成长过程中

23、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不能缺失。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看,这样写,强化了这一主题。 【小题 3】三个小伙伴话让人动容,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虽然缺失了最基本的亲情,但他们理解父母的难处和生活的艰难。同时在这种理解的背后,其实是他们的无奈和伤痛,因此,小伙伴们越理解父母,就越使得读者感到辛酸和难过,这样就形成了有效的艺术反差,从而激起整个社会对留守儿 童问题的关注。独立成段就是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小伙伴的内心,也能最大限度地让读者感同身受,更真切地体会理解这些留守儿童他们内心的渴求。 【小题 4】 1)好。( 1)点题,如果没有这句,小说就文不对题。( 2)在结尾时突然出现一个意料不到的一句话,使读者惊愕,又

24、不能不承认这句话合情合理,体现了作者构思之精妙,让读者内心震撼,引人思索。( 3)与前面三个小伙伴的发言形成反差,从更深的层次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如果说前面三个伙伴的回答是平和,完全在情理之中,那么左青青的怯生生的回答几乎是一种爆发,一种下意识的,这样会激起人们更多的思考。( 4)这种反差不只是与小伙伴们,这也与左青青自己前后形成反差。前面左青青是那样希望父母陪自己过一个生日,这里当真的要对父母说什么的时候,她居然说成到父母家做客,这种下意识的淡忘,是对亲情的淡忘,再辅以动作和表情( “狠狠地 ”“小心翼翼 ”, “探出头 ”),更充分地展示了留守儿童的内心:他们渴望亲情,但又不敢奢求,以至对人

25、间这 种最普遍的情感竟至于陌生。 ( 2)不好。只要自圆其说就行,但要点要分明。 【小题 1】试题分析: B 不能苛责一个十岁小孩,这里只是表现她特别想爸妈。C是外貌和衬托的手法,既是对左青青的同情,也是对所有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E左青青的十岁生日这一天,插叙无 “结果 ” 考点:本题考查综合鉴赏小说的能力。 点评:本题较难。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设误方法,如思想拔高,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明确了这些设误方式,有助于最快找出答案:。 【小题 2】 试题分析:作者设置这一情节有其重要作用,可从大家都想父母这一思念角度分析,还要认识到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从个人到大家更有说明力,更能强化主题。 考点:本

26、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写作特色。 点评:本题不难,这个设题角度较常见,这一情节有助于表现情感,更对主题有一定的强化作用。所以分析此类题,只要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即可。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一问是理解重要句子,一问是分析表达效果。这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表现了留守儿童的懂事与无奈。这样写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更多的会认为他们会不满,会埋怨,而现实是他们很懂事,让人心疼,让人心酸。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并分析表达效果的 能力。 点评:本题有难度。难在审题时要分清先答什么,后答什么,怎么有条理并清晰的阐述内容。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答好更合理一些。做客是题眼。做

27、客是亲情的奢望与淡忘。很自然的亲情因长时间的分离而变得陌生与拘紧。分析时要从结构(点题、对照和反差)和内容(表现感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创造性阅读及个性化解读。 点评:本题比较难。但因其具有探究性,只要找准切入点,条理清晰,要点分明的阐述自己的看法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 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 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

28、,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 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 H 下榻叩头,言: “阿 弥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 “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 有烟气,闻行车 G管 之声。太夫人

29、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 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 程限:让人遵循的标准、规范。 H( x):忽然。 阿:母亲。 勃勃:烟气向上的样子。 G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长吉之事尢 备 备:详细 B过

30、亦不复 省 省:察看 C长吉 竟 死竟:竟然 D帝独 重 之重:重视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为 李长吉集叙 为 刎颈之交 B阿弥老 且 病吾今 且 报府 C天苍苍 而 高也吾尝终日 而 思 D闻行车 G管 之 声欲诛有功 之 人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贺身体细瘦,二眉相通,手指很长,勤奋刻苦读书,写作速度很快。 B李贺治学严谨,只要不是大醉或吊丧,他总在认真地修改平时的创作。 C李贺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曾向绯衣人使者叩头求饶免死。 D李贺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怀才不遇,一直未得到朝廷重用。

31、【小题 4】把原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4分) ( 2)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6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1)(他)常常骑弱马,让一个小书童跟随,背着破旧古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立即写下来放进囊中。( 2)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凭上天的崇高,天帝的尊贵,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人世的人,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 【小题 1】试题分析:假设这些选项是正确的,逐项代入原文,其中竟虽有

32、竟然之意,但在这里译为称吉竟然死了,不合理,联系上下句,竟应是:最终,最后的意思,即长吉最后死了。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点评:本题不难,竟字的考查比较多,竟然为常用意,且与现代相同,所以考查的机会不大,而它的另一个意思,最终在古言中使用频率较高。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一句原文中的句子,一句教村中的句子。解题时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推断未知的意思。 “之 ”都是定语,的; A替成为; B并且姑且、暂且; C并且地,表修饰。 考点: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意义不同。首先要明确其用法,其次要确定其意义

33、。再者,要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小题 3】 试题分析: “贪生怕死 ”有误,原文有 “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 ”应为孝顺,不忍去死。 考点:本题考查对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点评:本题比较难。此类题有的是对原文的理解,有的是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答此类试题阅读是基础,排除是手段。抓住设置的 “人物 ”不对号,侧重点有所偏移、张冠李戴等常见设误类型,一一与原文进行对照排除。 【小题 4】 试 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 1)恒译为常常;从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跟着;距译为弱;即译为立即;书译为

34、写。( 2)苟译为如果;信,译为的确;愈译为超过;寿译为长寿。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式 点评:本题比较难。翻译时要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莫断章取义。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 【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替李长吉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 特很是详尽,这就是世上流传的。李长吉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详尽。 李长吉为人纤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被昌黎人韩愈知道。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最为密切,长吉每天都与他们一同出游。从没有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

35、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他常常骑弱马,让一个小书童跟随,背着古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立即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取囊中所有,见所写很多,就怨怒地说: “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吗? ”说完就点灯,送上 饭给长吉吃。长吉从婢女那里取出书,研墨拿纸补成完整的诗,投入其他囊中。不是大醉及吊丧的日子全都如此,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扬敬之等随时来从囊中取出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偶有诗作,随意丢弃,放在沈子明家的仅是所剩下的四卷罢了。 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骑着红色的有角的龙,拿着一块木片,上面写着

36、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 “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前去。 ”红衣人笑着说: “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立即召你为楼写记。天上的差事很快乐,不苦啊 !”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卧室的窗子里,有烟气向上冒,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长吉的姐姐是不会编造出长 吉这些事来的,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唉,碧蓝幽深的天啊,是那样的高,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天的高远,帝的尊严,也

37、应该有人的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噫,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奇才,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 27岁,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奇才,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人们反到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韦应 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小题 1】开头两句展示了作者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分析。( 5分) 【小题 2】读全诗,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两句。( 5分) 答案: 【小题 1】开头两句展示了

38、作者重感情、思念朋友,边散步边想朋友的谦谦君子形象。( 2分)作者通过写秋夜、凉天,渲染一种空寂、清凉的氛围,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此时自己的孤寂之情。( 2分) 【小题 2】 “空 ”是空寂, “山空 ”属无声静景; “落 ”松子落地是有声动景。在此以动衬静,烘托了一种空寂的氛 围,既写出了友人居住环境的清幽,暗点友人的身份是隐者,又引出下一句。( 2分) 运用想象虚写的手法,从朋友的角度写起,形象地写出了友人之间相互思念、夜不能寐的孤寂。( 2分)(从其他角度赏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分析时要从诗句的关键句入手,怀君说明他想念朋友,散步想念朋友。幽人应未眠中的幽人应是

39、朋友吧。从秋夜、凉天、山空等词渲染了一种清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因为朋友不在,更显得孤寂。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人的形象及思想感情。 点评:本题较难。诗人的形象与思想感情都要从本诗的关键词中提 取,表达思念与孤寂之情有难度。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表现手法不同于修辞手法,如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等属于表现手法,而比喻、拟人、比拟等属于修辞手法。山空松子落,诗人能听天松子落的声音,可见周围环境之静。幽人应未眠,一个应字表示这是一种推测,能过想像朋友应像我一样未眠吧。分析了表现手法,还要写出其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点评:本题较难。难

40、在分析这些手法的作用,以动衬静容易想到,而想像可能会想不到。 语言表达 读下面的材料,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莫言获诺贝尔 文学奖的原因。( 6 分) 2012年 10月 11日,瑞典学院宣布,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 “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

41、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话,我看好莫言。作家麦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 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 爱和恨,和平与友善。 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 “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 ”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 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 50年来社会、历

42、史的变化 ”。 答: 答案:略。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段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介绍材料,要求概括其原因,不是主要内容。 本段材料中通过莫言自己的的话与他人的看法,都提到了莫言的作品的高超之处。所以可从 这些句子中筛选并整合信息,分条写出。 考点:本题考查压缩语段。 点评:本题不难。此类题如果是新闻类,则要突出其时效性,如果是说明性的,则要突出要说明的事物的特点。本题与一般类型不同,本题要求概括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在横线上写出适当的句子。( 4分) 我仰望 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 。 我仰望星空, ;那博大的胸怀,

43、。 答案:略。 试题分析:首先读题,读题不仅要读题要求,如为这首小诗补充句子。还要读这首小诗,找出隐含的要求,如句式要求,字数要求,修辞手法要求等。本题所给出的空有三种形式。仿写时要注意。 考点:本题考查仿用句式。 点评:本题不难。这首小诗排列比较整齐,只要仿照上面或下面的句子,写出相类的句子即可。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个颈细腰圆的小瓦罐,里面盛着绿豆,罐口用一块砖压着。七八只小老鼠正爬上爬下,在罐口啃咬抓挠。它们想推掉罐口的砖块,进去偷绿豆吃。可它们力量太小,根本无法移动沉重的砖头,小老鼠们很沮丧。过了一会儿,一只大老鼠 “吱吱 ”两声

44、,小老鼠冲到瓦罐一侧,不再费力去对付砖头,而是掏挖罐底的泥土。挖着挖着,瓦罐慢慢倾斜了。斜着斜着,砖块落下,闪亮的绿豆水一样地流出罐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略。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大老鼠能吃到绿豆的原因是它没有一个劲的去费力的对付砖头,而是转变一个角度,去掏挖瓦罐底的泥土。这就表明思维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心态;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大为不同。思路往往决定成败,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本题可围绕着 “转变看问题的角度 ”等来立意作文。 考点: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点评:本题不难。从材料来看,老鼠们之所以能吃到东西,是因为换了个解决问题的角度。所以这是立意的关键,也是写作的 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