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广西韶关市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1629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年广西韶关市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年广西韶关市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年广西韶关市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年广西韶关市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年广西韶关市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年广西韶关市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A 省 视 /省 事 附 和 /曲高 和 寡 揣 度 /度 德量力 B 斐 然 /菲 薄 湍 急 /逸兴 遄 飞 措 施 /厝 火积薪 C窥 伺 /伺 机精 辟 /鞭 辟 入里商 贾 /余勇可 贾 D 纤 细 /阡 陌 浩 大 /皓 首穷经自 诩 /栩 栩如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选题以多音字、形声字为主。多音字注意以意辨音,如 “省视 ”的 “省 ”即视,而 “省事 ”的 “省 ”是节约的意思;形声字虽然是同一声旁,但读音却不一定相

2、同,如 “纤 ”读音有 “xin”“qin”两个,而 “阡 ”的读音只有一个 “qin”。A项,依次读 xn/shn, h, du; B项,依次读 fi, tun/chun, cu; C项,依次读 s, p, ; D项,依次读 xin/qin, ho, x。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 “速生鸡 ”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持续 发酵 ,从养殖到肉鸡出栏屠宰,多个环节均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被曝光的问题或许只是 冰山一角 。虽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如箭在弦 ,但某些监管部门对此却 不以为然 ,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A

3、发酵 B冰山一角 C如箭在弦 D不以为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发酵:复杂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引申为 “分解 ”; B冰山一角:指所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含贬义;C箭在弦上: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 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应为 “不以为意 ”,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形近的词语要注意比较、辨别。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银河系一个被天文学家称为 “骨头 ”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长卷须状的天体,可能从邻近的星体吸取生命能量,看上

4、去非常年轻。 B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考研人数和录取率持续增加, 201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已经达到 165 6万,比 2011年净增 14 5万,再创历史新高。 C为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我市将把东平新城建设成为具有辐射带动力强大、岭南风貌浓郁的中心城区。 D陈勋和林曦的成功经验证明,高效学习不是人人可以随便做到的,又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答案: A 试题分析: B搭配不当。 “人数 ”可以用 “增加 ”,而 “录取率 ”应是 “提高 ”或 “升高 ”。 C成分赘余。 “成为 ”领起后面偏正短语,删除 “具有 ”。 D不合

5、逻辑。 “高效学习 ”是一面,后面的 “是否 ”为两面。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 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少年听雨,青年听雨,也在异乡,那是在祖国的北方。 _。_。 _。 _。 _。 _。柔风细雨,不是北方的个性,只有领略过北方豪雨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北方的魅力。 忽晴忽雨,豪爽淋漓,一如北方汉子草原牧民的脾性,一如在黄土高坡上高唱信天游的陕北人 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铺天盖地而来,真个是豪气冲天 骑在自行车上,大雨淋了个透,阳光很快就晒干了 在风沙 弥漫的北方,绝没有细雨如丝,要下就是瓢泼大雨 那雨从天而下,冲刷一切,荡涤一

6、切,忽而又雨过天晴,阳光灼灼 在北方,永远不用带伞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句子衔接要凭语感,更要找到句子间的序,特别是逻辑顺序。可以先确定首句或尾句,然后细细分析前后句的关联。 句承上文 “北方 ”; 句是具体写 “瓢泼大雨 ”; 句写 “瓢泼大雨 ”的作用和北方 “雨 ”“晴 ”变化的特点; 句用 “忽晴忽雨 ”回应上文的 “雨 ”和 “晴 ”; 句和 句续写 “雨 ”“晴 ”变化的特点, 句解释 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素面朝天毕淑敏 迟子建 齐耳短发,白皙红润的脸色,善意

7、的双眸,黑色圆口拉带布鞋,白底带着蚕丝一样细的黑纹棉布夹克,这就是毕淑敏就读鲁迅文学院时留给我的印象。她在装束上那么普通,走在大街上,你确实很难想象她就是以昆仑殇享誉文坛的作家毕淑敏。她钻入菜摊儿,站在公共汽车站牌下,跻身于商场等等,确实与别的妇女相差无二。这也就是毕淑敏的平常,同时也是不平常之处。我常常觉得,那些装束上很前卫,言谈举止很新潮的女性,其骨子往往却是计较、琐碎、世俗的;而装束庄重、言语谦和的知识女性,其灵魂深处才真正拥有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力量,对艺术探索的执著 和标新立异。 谦和的毕淑敏在研究生班里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身为医生的她,对待同学们各种身体不适的咨询总是显得那么有耐心,而且

8、还积极地带一些药送给同学。她总是笑微微的,雍容大度,从未听说她与谁隔阂或者给谁难堪过,可以想见她良好的修养和出色的心理素质。我曾暗自勾勒过毕淑敏的晚年形象,一个慈祥的胖老太太坐在环绕着花草的庭院里,她是坐在藤椅里的,眯缝着眼,在享受滋润的太阳。她膝下儿孙满堂。毕淑敏是个有福之人,因而会有这么理想的晚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让我们能联想到晚年的,而你一望毕淑敏,便知这个来自雪域高原的人会有一 个洗尽铅华、归于平淡的美好晚年。 算起来,与毕淑敏在研究生班三年同窗的交往是极为有限的。真正交往却是在毕业之后。虽然这时也较少见面,但电话却成了联络情感、交换创作想法的好方式。我只要去北京开会,总要和她联系一下

9、,彼此聊天,谈身体,谈现状,谈未来,谈创作,等等等等,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记得一九九七年盛夏我从美国回到北京,当夜毕淑敏来看我,提起不久前有一个国际性学术会议在纽约召开,邀她前往,而会期只有三天。毕淑敏说她决定不去了,理由是刚到那里时差还没倒过来,就得登机返程。毕淑敏笑言: “美国搁在那儿,又跑不了,以 后再说吧。 ”这是我印象中的毕淑敏说过的最豪迈最幽默最有寓意的话了。把它套用她的文学观,我想也一样适合。那便是从容、不急不躁、自信和有耐性。 毕淑敏的生活经历我想很多热爱她的读者比我还要熟悉。她出身于一个高干家庭,青年时代到了西藏当兵。毕淑敏是个飒爽英姿的女兵。然而在雪域高原上,恶劣的气候对女兵

10、来讲怎么来说都是一种摧残。然而她挺下来了,不仅挺了下来,还将这种苦难变成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使经过了净化的灵魂得以在京城无边的烟尘和喧嚣之中,流淌出那么多有关西藏、有关生与死的凄美故事。苦难之于人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 果,一种是对生活永久的怨艾和变本加厉的报复,一种则是对生活的珍惜和积极的不遗余力的创造。毕淑敏属于后一种,她用自己的笔,使那片雪域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梦想和圣地,而不是埋葬之地。 毕淑敏的创作是勤奋的。她有一些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为我们所熟悉,最近她的长篇处女作红处方又引起轰动,我打心眼里为她高兴。我婚后在大兴安岭休闲的一段日子里,正赶上各有线台在播放红处方,于是每日很守时很积极地

11、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可惜的是电视剧的红处方拍得不尽如人意,还是读原作的感觉更好。这也就是很多作家在把自己喜爱的作品改编 权交与影视单位后,总有些惴惴不安。那滋味就像把爱子送人了,不知道他摊得摊不上个好人家而牵肠挂肚。好在连最普通的读者都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要想真正了解和判断一个作家,还是去读她的作品。 【小题 1】毕淑敏是享誉文坛的知名作家,在本文作者的眼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小题 2】文章开头部分的外貌描写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分) 【小题 3】指出第四段加点语句所用的写作手法,并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及其作用。( 6分) 答案: 【小题 1】装束普通谦

12、和热心、从容自信、珍惜生活、积极创造、坚韧乐 观、创作勤奋。(答对其中 2 点得 1 分, 3 点得 2 分, 4 点得 3 分, 5 点得 4 分满分) 【小题 2】用白描的手法( 1分),写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短发、布鞋的普通装束,表现人物外表上的平常,更表现了其内心世界的不平常。( 2分) “白皙红润的脸色,善意的双眸 ”的肖像描写表现了人物谦和热心、善良、从容自信的性格。( 2分) 【小题 3】本句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1分),作者评价毕淑敏 “对生活的珍惜和积极的不遗余力的创造 ”,深入挖掘和表现了毕淑敏身处苦难仍坚韧乐观,珍惜生活,勤奋创作的精神。( 3分)作者对这样的评价使读者更加

13、深入地认识毕淑敏的可贵精神。(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是一条人物形象分析题,不求全面,题干只限制为 “在本文作者的眼中 ”。 第一段从她的装束可见其人的普通谦和,第二段表现她的热心,第三段写她放弃美国之行表现了她的从容自信,第四段写高原生活给了她乐观坚韧,第五段则表现出她的创作勤奋。形象特点要结合人物的具体言行分析,还要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其实就是要求分析描写的手法,肖像描写的手法主要有白描法和细描法、正面描写和 侧面描写等,描写的作用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服务的。 “齐

14、耳短发,白皙红润的脸色,善意的双眸,黑色圆口拉带布鞋,白底带着蚕丝一样细的黑纹棉布夹克 ”,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一个普通简朴的形象。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分析写作手法和写和意图题。这几句议论是在叙述毕淑敏的生活经历之后写的,它分析了苦难之于人生的意义,两种不同的效果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了对毕淑敏精神的赞扬,更加突出了毕淑敏选择的价值。 考点: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写作意图,能 力层级为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鱼和水 苏景义 盘石村的村主任这两天很愁。因为乡里说,县里有个姓胡的领导星期天要来钓鱼。 他

15、当时就急了,说天太旱,塘里的水很少了,村里正怕塘干了,鱼死掉呢。 乡长说发动群众把各家水窖、蓄水池里的水往塘里放,不管咋样,县里领导去的那天,你得弄得水满鱼儿跃。 村主任的脸当时就黑下来。山高加上几十年少见的大旱,几口机井里抽不出水,群众的生活用水全靠各家水窖、蓄水池里储备的雨水了。要群众把各家的水窖、蓄水池里的水弄出来,不亚于要他们的命哩。 村主任坐在水塘边,一个劲地吸 烟。 钓鱼是这几年才兴起来的,到盘石岭上钓鱼,始于前年公路修上山坡以后,说是山上风景好,和平原上钓鱼,不是一道味儿。 盘石村旁这坑不知起于什么年代了,坑里有鱼,却是源于山下那场大战。大战结束,八路军的大部队撤走了。在盘石村留

16、下了十几个伤病员养伤,领头的胡连长,左胳臂被打断了,用绷带吊着。 一天,山下来人,用桶挑来几十尾小鱼,说让伤员补身体。由于山高路远,鱼死了一半。鱼,胡连长他们一尾没吃。 死的,一人一尾送给了村里的老人;活的,就放进了村头的那个水坑里。胡连长又带领轻伤员搬石头、挖沟,把坑塘四周的水道都彻底 疏通。后来下雨,很远地方的雨水都汇进了塘里。从那时,塘里水没干过,鱼也越繁殖越多。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胡连长自打走后没回来过,人们看到水和鱼,就想起了他们,就激动得流泪 这几天人们还说,得想想办法,不能让水干了,让鱼死了,这是胡连长给我们的 乡长又几次派人来催问,村主任被逼没法,只好召开全体群众大会。但群众到

17、齐了,他又感觉没法说,说出来群众肯定不愿意。他急得出了一头汗,嘴里念叨: “胡领导,胡领导,你要是胡连长就好了 ” 念到这里,脑子忽然一亮,心想咋恁巧,都姓胡,就这么说好了。他说,乡亲们,县里的胡领 导要来咱们村钓鱼了,胡领导是胡连长的后代哩,咱们塘里的水太少,得往里把水续续 一开始,村民们一听说 “钓鱼 ”俩字都心烦。但听说是胡连长的后代来钓鱼了,就个个激动万分,包括一些年轻人,他们虽然没见过胡连长,但对他的故事,却能倒背如流。于是,大人、小孩、男女老幼都出动,桶提,盆端,抽水机抽,只两天,濒临干涸的坑塘就碧波荡漾了。 第三天上午 9点,一长溜锃亮的小汽车爬上山坡,几十人簇拥着个黑胖子,来到

18、坑塘边儿。然后散开,凝神垂钓。 村民们全都出来了,端着鸡蛋,提着茶。但却不许靠近,有个小娃靠得近了点儿,被一顿呵斥 : “往后站! ”小娃哭了,人们愣了。 天黑,当这些人拎着大兜小兜的鱼,钻进小汽车走时,钓兴未尽地说,下个星期天,还来钓。因为这地方风景太美了,空气太好了。 他们走后,村民们疑惑地围住村主任,都说,那黑胖子咋看也不像胡连长的后代,你村主任肯定是骗了我们! 村主任支支吾吾,开始还想隐瞒,但最后被逼不过,只好说了实话: “我对不起大家,我被逼没法,就骗了大家,他,他们,都不是胡连长的后代! ” 村里的年轻人要打村主任,被老人们拦住。 人们就挑着桶出来,拼着命将那坑塘里的水,往自家水窖

19、、蓄水池里挑。第三天,塘就见底了,可 怜的鱼,在泥浆中艰难地摆动着尾巴。 村主任哭了。 (选自 “小小说阅读网 ”) 【小题 1】作品为什么以 “鱼和水 ”为题?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2】小说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盘石村坑塘里鱼的来源?( 5分) 【小题 3】小说最后,村主任哭了,这一哭可谓百感交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村主任这一 “哭 ”的理解。( 6分) 答案: 【小题 1】 因为作品是围绕着 “鱼和水 ”来展开的, “鱼和水 ”是作品叙写的主要内容。 因为 “鱼和水 ”在作品中是军民、干群关系的象征,是作品的主题所在。(每点 2分,共 4分) 【小题 2】 这坑塘里的鱼

20、,是八路军留给盘石村的,这样写是为了反映当年的军民鱼水情。 为后面村主任说服村民,以及村民们桶提盆端主动蓄水养鱼的情节作铺垫。 与当今 “领导们 ”无视群众死活、只为个人享乐的情节形成鲜明对比,突现 “鱼水关系 ”这一主题。(答对 1点 1人分,答对 2点 3分,答对 3点 5分) 【小题 3】 坑塘里的水被挑光了,胡连长留给村民们的 “鱼 ”将无法存活,村主任感到心疼。 为了 “领导们 ”的娱乐,村主任不但欺骗了群众,而且也危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村主任感到悔恨。 村主任必须做违心的事,面对这种艰难的处境,他感到非常痛苦 。 面对干群的鱼水关系已荡然无存的现实,村主任感到担忧与悲痛。(答对 3

21、点即可,每点 2分,共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一般是内容、主题、线索相关, “鱼和水 ”是作品叙写的主要内容; “鱼和水 ”使人一下子可以联想到过去战争年代我党的优良传统,人们常用 “军民鱼水情 ”来比喻。可这样的好传统现在已经没有了,这正是小说的主题所在。本题应结合小说相关的内容和主题分析可得到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品味,能力层级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内容展 开的过程,情节又是为主题服务的,因而分析情节就要联系小说的内容、结构和主题来分析。盘石村坑塘里的鱼是八路军伤员留下来的,它是当年军民鱼

22、水情的见证。这是后来群众能够提水养鱼的原因,也与现在的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形成对比。 考点:考查对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情节安排)的分析,能力层级为。 【小题 3】 试题分析:小说人物的情感就是作者态度表现,要结合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注意要结合文本内容,不能脱离文本想当然。 “哭 ”是村主任真情的流露,看到坑里的水没有了鱼也奄奄一息了,村主任伤心痛哭,读者也可谓是百感交集,这里有 对鱼的心疼,也有对相关领导的痛恨和对自己的做法的悔恨。 考点: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的发掘,能力层级为 F。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堆茶渣 邢 晔 在中国文化中,茶是一个异数。一个纵横雅俗

23、、亦雅亦俗、大雅大俗的异数。 阳春白雪者,是文人雅士高门大族每日不可稍离的琴棋书画诗酒茶。品茗论道、煮茶听琴,于袅袅幽香中揣摩炎凉情境、体味苦乐人生。缺了茗香,便低了品位,就如同神仙丢了飞升的祥云,灵感殆尽。 下里巴人者,是引车卖浆贩夫走卒开门七件要事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泡茶待客、请茶谈事,于漫漫 水汽中滋润焦渴咽喉、谈论生活关节。少了茶水,便跌了架子,无异于面孔失了微笑的内涵,干巴无力。 但今天,关于茶,文化传承自中国的日本尚有精致到了艺术境界的茶道,中国,有着数千年饮茶传统的中国,却只剩下那一堆被榨取、流失尽精华的茶渣。 虽然,茶依旧饱满在高人雅人贵人们古雅的紫砂壶或晶莹的玻璃杯里,可从什么

24、时候开始,茶开始淡出一般家庭主夫、主妇们的视野了呢? 也许是因为喝茶太复杂 找茶叶、烧开水、洗杯子、寻杯垫 喝到的,无非是一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茶。用一次性水杯倒可乐,不是方便得多吗?在锅台碗碟边跳够了舞的 主妇们实在没有精神再去操持高情雅趣的茶水了。奔波了一天的主夫们也更愿意喝简易方便的袋泡红茶或绿茶 只是,那能算是真正的茶么?于是,他们索性喝酒、喝咖啡。那费心劳神的茶,不喝也罢。 也许是因为茶味太平淡 尽管茶也有苦、恬、淡、无四道滋味,但哪及得上可乐、咖啡、罐装乌龙茶的一步到 “味 ”?扮帅耍酷的青少年只要 “IN”,只要自由与刺激,哪受得了茶经的唠叨、茶道的繁琐、茶味的清淡?麦氏咖啡 “

25、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茶能有什么?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可口可乐是 “永远的可口可乐,独一无二好味道 ”,百事可乐则如其广告语所宣 示的,确是 “新一代的选择 ”。在他们心目中,茶只能算是 “老掉牙 ”的古董级食品,过去的传统算得了什么呢?茶既然什么也不是,什么时尚也搭不上边,那就请离得远远儿的吧。 事实就是如此。古人的血液里高山流水着醇浓的茶香,今人的器官间则山重水复着两种可乐的战争。 无论如何,那份泛舟江湖、啸歌山林的从容、淡泊,那份举杯临风、笑望同好的高远情怀,在城市纵情纵欲狩猎的人们,怕是再也无法领略与消受的了。 是由于时空被科技、工商骤然压缩得容不下自然的神韵,还是由于心灵被生存、社

26、会逐步挤迫得趋向于精美的复制? 也许,在工业化、信息 化了的今天,只有静谧时间与清洁灵魂才能品味的茶未免太奢侈、太固执、太落伍了,在水泥森林、物质天堂、铜臭与锅碗间操心、操劳的现代人干嘛不投身工商业的流水线上一统天下的口味呢?那些袋装、罐装红茶绿茶、果珍乳品,自会填充现代人因忙碌而空虚的灵魂。 如今的年轻人往往把乐趣停留在可乐与咖啡的杯口上,香甜迷醉之际神飞巴黎、纽约、维也纳,他们的口味是舶来的口味,一次性消费,无须铺垫与延续,也不谈结局与余音。一如群鸥掠水过,春梦了无痕。 只有少数爱喝袋装红茶、绿茶,却也往往只为那一瞬间的爽口。喝完了,便将茶叶袋从杯子里拈出 来,将那堆散尽了滋味的茶渣连纸袋

27、一扔了事,仿佛不曾有过。唯有杯口那圈黄黑的茶垢,在清洗之前,若有若无地流露着曾经的痕迹。 一些中年人则多爱喝酒,解酒者何?茶。但半醉半醒之间,他们在鸡毛蒜皮、勾心斗角的人际战争中,也往往成了一堆行将被抛弃的茶渣,那是时光与社会共谋的。 老年人则只能在陆羽与天水的氤氲中,慨叹风光雨韵的时光春水流逝、昔日难来。 还有多少人肯静下心来、能静下心来拾掇那些终于失去味道的往事? 只有那些衙门里的大小老爷们能够悠闲地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但他们从茶里得到的,无非是类似茶锈溶液的 黄水或绿水,他们给社会留下的,也只是一堆寡淡无味的茶渣。 那确实是要抛掉的。 前两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 “选择题答题

28、区 ”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 2分,选对两项给 5分,多选不给分) 【小题 1】以下不是证明茶为什么会 “淡出一般人的视野 ”的两项是 ( )( )( 5分) A在中国文化中,茶是一个异数。一个纵横雅俗、亦雅亦俗、大雅大俗的异数 B年轻人往往把乐趣停留在可乐与咖啡的杯口上,他们的口味是舶来的口味,一次性消费,无须铺垫与延续,也不谈结局与余音。 C找茶叶、烧开水、洗杯子、寻杯垫 喝到的,无非是一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茶。 D工业化提供了一统天下的口味。 E时空被科技、工商骤然压缩得容不下自然的神韵。 F茶开始淡出一般家庭主夫、主妇们的视野。 【小题 2】文章以 “一堆茶渣 ”为题,下列不是 “

29、茶渣 ”寓意的项是 ( )( 3分) A丢掉了高远情怀的现代人。 B失去传统文化内涵的饮茶方式 C茶味太平淡,青少年追逐时尚、自由和刺激。 D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的官僚作风 【小题 3】 “古人的血液里高山流水着醇浓的茶香,今人的器官间则山重水复着两种 可乐的战争。 ”这句话里的 “高山流水 ”“山重水复 ”两个词的表达效果如何 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 _ 【小题 4】文章前三段谈论茶的雅和俗,有哪些作用 ( 6分) 答: _ 答案: 【小题 1】 AF 【小题 2】 C 【小题 3】形式上 2分,可从语言的规范或语言创新来谈;内容上 2分, 可从意境和情怀上来谈。言之成理即可。(共

30、4分) 【小题 4】( 1)表现了茶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为后文谈论茶淡出人们的视野作铺垫。( 2)形成古今对比,隐含作者对现代人精神异化的批判。(每点 2分,共 4分。意合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 “也许是因为喝茶太复杂 ” 和 “是由于时空被科技 若有若无地流露着曾经的痕迹 ”两部分中有阐述, A 是对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总的评价,F“茶开始淡出一般家庭主夫、主妇们的视野 ”,不是解说原因,这两项都不是茶“淡出一般人的视野 ”的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信息筛选和辨析, “茶渣的寓意 ”是筛选的标准,

31、将题干逐一分析可得。 “茶味太平淡,青少年追逐时尚、自由和刺激。 ”是 “淡出一般人的视野 ”的论据,而不是茶渣的寓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答,注意语言的组织。从形式上来说,这两个词本都不是动词,这里活用为动词,语言活泼生动,富有富有文化色彩成语增加了文章的文学味;从内容上来说, “高山流水 ”让人联想起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 “山重水复疑无路 ”让人联想起 富有诗意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古人高雅的情调难再,现代人生活的单调和无聊。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应从内容和

32、结构两方面分析。 “文章前三段谈论茶的雅和俗 ”从内容上说,是表现了茶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隐含作者对现代人的批判;结构上 “铺垫 ”作用可从下文联系中看, “”“对比 ”作用可从全文整体上分析。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33、。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 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 晕 唬骸傲 紊劫馄 鞘溃 辈焕 怄聿皇拧聿皇刨饪赡魏危 葙庥葙饽稳艉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34、) A与秦军遇遇:遭遇 B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流逝 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 D诸侯皆属焉属:归属 【小题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由:介词,从 B项王乃大惊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 C项王则夜起则:连词,不译 D以示士卒必死以:连词,承接关系,来 【小题 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 A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B涉间不降楚 C楚兵冠诸侯 D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小题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巨鹿之战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采用了句式短小、铿锵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

35、。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有气势,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大将风范与气概。 B项羽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腔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之哭。 C三个 “无不 ”、两个 “莫敢 ”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通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 D项羽在垓下构筑营垒驻军,夜间,听见汉军的四周都唱起来了楚歌,他大惊,以为楚地都被汉军 占领了。 【小题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分)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3分)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

36、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B 【小题 5】 用这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以 ”译为“用 ”1 分; “士 ”前面要加个省略的 “于 ”,译为 “向士卒 ”1 分;大意 1分) 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 ”要译为定语后置句 1分; “纵兵 ”1 分;大意 1分 ) 项羽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 (“入辕门 ”前加省略的主语 “他们 ”1 分; “膝 ”名词作动词,译为“用膝盖 ”1 分

37、; “前 ”方位名词作动词,译 “向前走 ”1 分;大意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理解题主要是考查一词多意,还有词的活用和通假等文言现象。答题时主要用代入法,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看是否能译通,特别不能望文生义,用现代汉语理解。如 “逝 ”的本义是 “走得太快,很快就消失了 ”,此语境应指乌骓马跑不动了,应理解为 “奔驰 ”。 其他几项均能讲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言虚词理解应注意用法和意义,代入理解到位。本处 “则 ”应为 “连词,于是,就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38、B。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指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和被动句等,要注意这几种句式的辨别和同种句式的不同形式。 D 句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为省略句,省略介词 “于 ”。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要结合文本相 关内容适当概括。项羽垓下歌表现的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和表达,注意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

39、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 ,东君 正主张。 注释: 三弄:指笛曲名 “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东君:司春之神。 【小题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3分) 【小题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4分) 答案: 【小题 1】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答对三点得即可,每点 1分,共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40、。(情感愿望各 2分,共 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结合前三联描写梅花诗句的翻译,进行适当的归纳可以得出。注意首联的比喻 “玉瘦 ”“珠光 ”,颔联写其早开,颈联则写其为传春信而不畏雪寒。由分值可见最好写三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前三联描写梅花,表达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这不难理解,难点是对尾联的理解。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伤感的 “梅花三弄 ”曲调了,春神就要来到人间,主宰大地。表达了诗人爱梅、惜梅之情,请东君为梅花作主,让玉笛不要再吹 “三弄 ”了,留住春天,不要让梅花凋谢。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

41、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优秀电视节目的开篇, 往往有一些精美的导语。语言精练、形象,凸显该节目的特点,如中央电视台 “天气预报 ”的导语就是 “共享阳光,分担风雨 ”; 请你在中央电视台 “人与自然 ”“共同关注 ”、 “艺术人生 ”、 “社会记录 ”、 “梦想剧场 ”、“今日说法 ”、 “足球之夜 ”等栏目中,选出你感兴趣的两个栏目,并模仿上面示例,设计出能体现栏目特点的导语,要求语言富有韵律、韵味。 ( 1)栏目: 导语: ( 2)栏目: 导语: 答案:示例 1:栏目:人与自然 导语:关怀人类,呵护自然 (或:热爱生命,拥抱自然 ) 示例 2:栏目:艺术人生 导语

42、:展现艺术,再现人生; 示例 3:栏目:梦想剧场 导语:展现自我,实现梦想。 (内容上要能体现该栏目的基本特点 1分,语言表达上要求能体现示例所给的语言形式,要求语言能基本对称,字数上不一定只要求为四字句 2分;两例共6分。只写栏目没写导语不给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试题分析:按提供的例子写电视栏目导语。先要分析例子, “天气预报 ”是预报天气变化的电视栏目,导语 “共享阳光,分担风雨 ”将阴和晴与生活的 “共享 ”和“分担 ”联系起来,生动而有寓意,且句子基本对仗。答题时应注意,内容上要能体现该栏目的基 本特点,语言表达上要求能体现示例所给

43、的语言形式,能基本对称。如 “艺术人生 ”是展示艺术家艺术和人生的对话节目,导语 “展现艺术,再现人生 ”涉及艺术和人生二个方面,结构上都是动宾式短语。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 30 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 我 歌声 答案: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高唱毕业歌,歌声整齐洪亮,洋溢着拼搏奋斗的激情和报效祖国的壮志。 情景二:考试前夕,我用歌声使自己忘掉疲惫,用歌声松弛自己紧绷的神经,用歌声为自己呐喊助威。

44、 试题分析:情境扩写题。要能紧扣情境特点, “毕业典礼上 ”应写出完成学业后同学们的惜别或豪情, “考试前夕 ”要写出考前的紧张或兴奋,还要注意重点是“歌声 ”,不能偏离。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则按前 3题计分)( 6分) 【小题 1】 _, _。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 【小题 2】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小题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_, _。 (韩愈师说) 【小题 4】 _, _。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诗经 氓) 答案: 【小题

45、 1】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小题 2】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 西斜 【小题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小题 4】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 试题分析:名句填空不能张冠李戴,特别是提供后句填写前句的最易错,最好加强理解性识记。重点关注句中疑难字、易混字的写法,还要注意,虚词也不能误。易错字如: “适 ”、 “韵 ”、 “斜 ”、 “羞 ”、 “谀 ”“靡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则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近日,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因涉嫌轮奸被刑事拘留,成为热点新闻。就在一年前,李天一曾因打架被收容

46、教养。与其恶行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光鲜的教育经历: 4岁入选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 4岁学习钢琴, 8岁学书法,皆师从著名教授,获奖无数;高中就读人大附中,留学美国。在很多人看来,这是 “好学生 ”的标准模型,为何这般不成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不少于 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作文要认真读材料,深刻理解材料,并从其中一个角度提炼出一个立意来。作文的立意可通过李天一的个案,来反思整个中国教育的现状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可参考以下立意: 1品德是立身之本。 2自立自爱才能成才。 3莫让孩子尝尽生活的甜。(莫对孩子太溺爱。) 4守住人生的底线,不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 5中国教育应该改变不公平竞争和亲情教育缺失的现状。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