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1639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诸葛亮前出师表) ( 2)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况劝学) ( 3) ,受上赏; ,受中赏; ,受下赏。 答案:( 1)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 ( 2)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

2、和开发,真可谓 处心积虑 。 B为了这次遥远的北国之旅,我早早地就在脑海里储备了许许多多的神秘幻想和童话故事,以至于今夜在这美丽的拉普兰,我的梦境也变得 光怪陆离 。 C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 记忆犹新 。 D我们都 司空见惯 了那种 “违者罚款 ”的告示牌。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 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哲学的追问是指向神秘的,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人生,哲学都欲追根究底,这就是所谓终极关怀。在这一点上,。然而,哲学却不肯满足于不容置疑的信仰,而要求对问题作出理由充足的回答。在这一点上,。灵魂的提问,而让头脑来解答,这是哲学本身所包含的矛盾和困难。正是

3、这一点结合了两种对立因素的品格使之成为比宗教和科学更伟大的东西。 哲学与宗教相似 哲学与科学相似 哲学又和科学一样 哲学又和宗教一样 哲学面对科学,敢思宗教之不思,又立足宗教, 敢疑科学之不疑 哲学面对宗教,敢思科学之不思,又立足科学,敢疑宗教之不疑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 3分) A我校举办的数学、物理两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课程。 B 800个人,几千条胳膊,与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C这将保证了粮食的大面积丰收。 D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还应该提出批评。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9分 每小题 3分) 每年农历 7

4、月初 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七夕 ”,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 ,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 “情侣消费 ”,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 “灵魂附体 ”的感觉 ,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 ,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 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 “传统文化热 ”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 “我们是谁 ”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 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

5、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 “余孽 ”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 “象征 ”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 “基因 ”。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 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

6、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 :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 “产权 ”,传统文化热得 “一塌糊涂 ”;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 “保护 ”,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 “文 化快餐 ”,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 “七夕 ”之

7、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小题 1】下列表述属于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的一项是 ( ) A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 之实,破坏性极大。 B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 “产权 ”,传统文化热得 “一塌糊涂 ”。 C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D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

8、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 “文化快餐 ”。 【小题 2】以下不属于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原因的一项是 ( ) A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 ,“我们是谁 ”的困惑越来越多 ,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B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 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消散。 C是近年来 “传统文化热 ”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包装有关。 D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 ,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 “象征 ”受清算。 【小题 3】下列对 “灵魂附体 ”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

9、内在精神。 B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 “基因 ”。 C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D通过 “七夕 ”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ABD均为令人忧虑的态度。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是悲剧和陷阱。 【小题 1】是反衬传统节日的生命力,不是原因,而是背景。 【小题 1】 B“发现了 ”错,在是理解错了,原文是警告人们要这样做,而不是已经做到了。; C以偏概全,

10、 “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是说过传统节 日的目的 , 过传统节日也好,读经等等也好,都只是其中部分具体形式,而 “灵魂附体 ”之 “体 ”; D是说转化传统文化的手段。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 1) -( 4)题。 好人是之 郭启宏 于是之卧病多年。期间曾住过中医院,虽不辨识探视者,犹能眼观电视里茶馆的画面,手指自己 “哦哦 ”几声;今年春上我去协和病房看望,他沉疴绵 罚 丫 缡右膊荒芸戳恕;叵肫鸬蹦暌桓龈鲨蜩蛉缟 奈杼蜗螅 印读 牍怠防锍谭枳犹 友退朗币忻糯昴嗟纳袂椋 健恫韫荨防镎程 澳 腹 隆焙竽 潘 肿呗返牟教 阌幸恢帜岩匝杂鞯乃嵬矗 裰故侨

11、耸牢蕹暮铺荆形幕 忝娴你扳辍 br自从熟悉了于是之,我情愿回归荒诞的史学经典 :世上只分好人和坏人,且带相,就像镜花缘所描绘,好人脚下一朵红云,坏人则一团黑气,望之即 知,免得上当。 我于 1989年从北昆调入人艺。此前,我正经历着一段人生坎坷路,我当然愿意进入这座辉煌的艺术殿堂。如果记忆无误,从问题的提出,到调动的完成,前后不过短短五天!人常说,于是之办事优柔,我要说,谬也!于是之是个有肩膀头的爷们。 是之希望我早日出作品,我则要求给予充裕的时间,实现由戏曲向话剧的 “转轨 ”。他问, “多久? ”我说, “两三年吧。 ”“能不能短点? ”“努力。 ”事后偶尔碰面,他又问, “写了吗? ”我

12、说, “不是说好 ” 他狡黠一笑, “哦,忘了,不过,有了构思无妨谈谈,大家帮着出出点子。 ”我怀疑他的记性 ,感激他的好心,这叫大智若愚! 转年初夏,我怀揣李白初稿,忐忑着轻敲他的办公室,他正开会,我抱歉地说, “只要一分钟 ” 他走到门外,小眼睛闪烁睿智, “有了? ”我点点头。“写什么的? ”“李白。 ”“我来! ”他未看剧本就表态,分明是在鼓励我。 “就是为你写的! ”我也机敏起来,舌灿莲花。半个月后,是之约我共进工作午餐,不是二人,是三人,导演苏民介入了。从迷惘彷徨到云破天开,恍惚转瞬。 一个艺术家的好品德贯穿于艺术行为的全过程之中。当我怀着感激之情回顾人艺对李白的经营的时候,我每每

13、为是之的付出所感动。无论是艺术 管理的理念,还是艺术创作的思维,都给人启迪。有一天,老于说, “我琢磨李白应有自身独特的形式,反正跟杜甫不一样,应该空灵一些。咳,我也没想好,我这是难为作者了! ”啊,空灵 太对了,也太难了!我为此犯晕,辗转反侧好几晚,为了李白空灵,我可是一点也不空灵。 反复最多的是全剧的高潮 李白与妻子分手,一种情投意合的最后诀别。 “最后诀别 ”的必然性与 “情投意合 ”的暂住性形成强烈的冲突,这正是戏剧性之所在!我和导演为这番发现而樽俎交欢。没想到老于看后却不满意。我懵了。又过了几天,老于说他又看了几遍,觉得似乎也只 能这么写,他原先的意见收回。我又懵了! 我作剧几十年,

14、遇到文化官员无数,愣是没有听说过哪位说过 “意见收回 ”的话!我扪心自问,为什么老于看第一遍不满意,而后觉得还可以?其间有无直觉与思考的参差?戏剧流程不允许 “思维暂留 ”,观剧自是 “一次完成 ”,怎能奢望观众再看三看? 我终于从老于的第一次直觉中悟出了毛病,于是,改! 啊,是之对我、对李白应该不是特殊关照。他有平民意识、平民视角,从来一视同仁。他长期领导创作,言论颇多警策。 他说: “作品不是什么人抓出来的,而是作者写出来的 。我觉得这个观念很重要,不好颠倒 了。 ”“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们的劳动。要肯于承认自己不如作者,至少在他所写的题材上,你不如他们懂得多。 ” 好些年前,我做过一个梦,

15、我的戏上演了,我握着老于的手哭了,哭得很伤心,竟哭醒了。我很纳闷,我发表过近百部剧本,多半上演了,何以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 【注】于是之 :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 (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文章在娓娓的叙述性语言中穿插一些精要的议论语句,使传主的精神风貌鲜明地展现 在读者面前。 B文章结尾处详写梦境,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艺 术地表现了 “我 ”因剧本难以上演,愧对于是之的复杂感情。 C “更有文化层面的惆怅 ”,把作者难以言喻的心酸具体化,意在说明于是之舞台形象的 渐行渐远是中华文化的一大损失。 D “于是之是个有肩膀头的爷们 ”

16、,语言诙谐中又有赞叹,写出于是之先生性格中勇于 担当的一面。 E为了突出于是之先生深厚的艺术修养,作者详写 “我 ”创作李白剧本时,于是之先生给予我大量的指点与帮助。 ( 2)依据文意,理解下列画线内容在文中所包含的深意。( 6分) “我来! ” 作品不是什么人抓出来的,而是作者写出来的。 ( 3)作者为 什么说 “自从熟悉了于是之,我情愿回归荒诞的史学经典 ”,请结合传记内容加以简析。( 6分) ( 4)关于李白剧本的修改,作者写道: “我终于从老于的第一次直觉中悟出了毛病,于是,改! ”你怎样认识文中所说的 “直觉 ”和 “思考 ”。( 8分) 答案:( 1) BE ( 2) 从上下文内容

17、看,简单的 “我来 ”,包含着于先生对 “我 ”的鼓励,两个字直截了当的告诉 “我 ”于先生对剧本的态度( 3分)。 体现了于是之先生对话剧艺术的尊重,对话剧创作者的尊重( 3分)。 ( 3)因为作者在与于是之先生交往的过程中,了解到于先生是一位 “德艺双馨 ”的艺 术家,( 1分)也是一位富有艺术管理理念、具有高超艺术创作思维的管理者。( 1分)他对话剧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关心并鼓励创编人员的成长,尊重艺术,尊重编剧,敢于担当,光明磊落。(具体展开 4分)(回答此题要抓住句中的 “熟悉 ”“情愿 ”二词) ( 4)我认为文中的 “直觉 ”和 “思考 ”存在着密切联系( 1分)。 “我 ”从艺

18、术创作的规律出发,思考于先生的意见,并最终进行了修改,是因为 “我 ”认为,虽然于先生对剧本修改态度前后不一,但从 “我 ”对于先生的了解中,我知道,于先生的 “直觉 ”源于他曾经的对艺术的深入思考,正是因为思考的深入, 才会在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身上体现了过人的 “直觉 ”,也才会对剧本提出最初的修改要求,以至让 “我 ”发 “懵 ”( 4 分)。从文本中体现的 “直觉 ”和 “思考 ”的关系中,我懂得,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方向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科学的思考之后,往往可以形成对问题的直觉反映,这种直觉是深思熟虑之后的自然反映。( 3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

19、成第( 1) -( 4)题。 转 身 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 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 “对不起,我挡着你了。 ”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

20、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 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 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 “拈花微笑 ”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 “好看 ”的朦 胧感

21、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 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 ,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 “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 ”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冬天,已经很 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采,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

22、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楼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 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 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

23、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 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 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选自南方日报 2008年 9月 13日,有删节) (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第 段 “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 ”一句中, “打捞 ”就是 “寻找 ”的意思,它与 “人海 ”相呼应,显得别致而生

24、动。 B第 段 “转身,就是永别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颇为耐人寻味的人生感受,同时也自然 地引起下文。 C第 段开头对 “秦岭深处 ”一段山路环境的描写,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 “秦 岭女孩 ”“脸上满是羞涩 ”。 D从第 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即使是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乞丐,也应给他 们以力所能及的关爱。 E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 ”,句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形象 地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生的惆怅。 ( 2)请结合上下文,说明 段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具体含意。( 6分) 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 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

25、都是苦难。 ( 3)第 段开头对 “秦岭山路 ”相关环境的描写,作用是什么?( 6分) ( 4)本文题目 “转身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作者借不同情境中的 “转身 ”,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8分) 答案: ( 1) CE ( 2) 在山色、水声和花香中,秦岭女孩保持着最纯真的表情,因而这时的她是最美丽的。 转眼间,作者身边只有一个老年乞丐,却找不到他要寻找的那个中年乞丐。然而,他们同样生活在贫寒与苦难中。 ( 3) 为下文 “秦岭女孩 ”的出现作铺垫; 用环境的幽美烘托 “秦岭女孩 ”的纯真、自然。 ( 4) “转身 ”指的是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相逢机遇 的短暂。(或答:失去美好事物的

26、迅速)作者告诉人们:人生中任何美好的东西都是稍纵即逝的,因此要格外懂得珍惜。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 3分)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 “汝能饮酒否? ”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 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 “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聚饮者曰: “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 ”卖酒者曰: “几何数? ”曰: “子母 四百金。 ”卖酒者曰: “何忧为? ”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

27、,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 “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 “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 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 ,决卖酒者宜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 “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 ”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 “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 ”能 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 “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 ”及期, 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

28、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 “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 ”嗟乎! 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 平事:评议事情。 子母:利息和本金。 责券:求取借据。 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吾侪: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捐: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立:订立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 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吾侪保甲贷乙金 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且大

29、饮啖,酬吾金也 尽取所偿负还之 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

30、施的长者风范。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 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6分) (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_ (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_ (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_ 先秦诸子选读课内翻译 ( 4)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 变置社稷。(孟子 尽心下) _ ( 5)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 徐五鬼) _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1)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 2)卖酒者聚集众多亲

31、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 3)卖酒者 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 4)用来祭祀社稷的牲畜已经是合格的祭品了,稻粱已经很洁净了,并且按时祭祀从来没有错过或漏掉,可是国家还是遭受旱灾或者水灾,那么就毁掉原来的社稷,重立新的社稷。 ( 5)我确实曾今能用斧子砍。虽然这样,但我的对象(搭档)死了很久了!自从惠子先生死了以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谁可以说话了! 【小题 1】 “立 ”为 “立即 ”的意思。 【小题 1】 不是卖酒者的行为。 是客人抱怨的话。可排除有 的选项。 【小题 1】 B项, “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 ”错了。 “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 ”, “

32、将 ”应翻译为 “如果 ”。此项把未然当做已然,理解有误。 【小题 1】略 参考译文: (江西)万安县有个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一生从不欺负别人。有的人派奴仆、婢女来买酒,卖酒者一定问: “你能饮酒吗? ”有的人(来买酒的)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卖酒者总是从自己家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买酒的人)拿着回去。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 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卖酒者询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呢? ”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 “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不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

33、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也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得安息了! ”卖酒者询问: “你们担保了多少钱? ”他们回答: “本息一共四百两。 ”卖酒者说; “这有什么值得发愁的呢? ”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贷款,并不求取借据。 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下大雪,不能继续前行。听说卖酒 者是有德行的人,赶紧到他家寄宿。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买肉一同吃喝。客人大多数时候是赌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 “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吗?然而我已经赌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从我这赢的钱 ”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榆的输,准备出发。卖酒者笑着说: “哪

34、里有主人竟用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卖酒者把从客人那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有个方术之士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判定卖酒者将死。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将到之时,卖酒者摆下酒 宴,把他购置的田地屋舍的主人一起召来,说: “我以往买你们的田地屋舍,你们心中愿意吗?价格没有吃亏吧? ”想要赎回的人按照当初契约的价格,价格不公道的,拿现金追补。又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你们借贷了资金若干,本息若干。 ” 如果有人能偿还,不要他们还利息;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即把借据给他们(不要他们偿还了),并且说, “不要让我的子孙为追索借贷让你们受苦! ”到了方术之

35、士判定的死期,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卖酒者的脸色和平时一样,亲戚朋友面面相觑,等到半夜才散去。在那之后,卖酒者又活了 七年。 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有人问他,他说: “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与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 ”唉!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

36、名。 【小题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 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小题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案: 【小题 1】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至于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 “银山拍天 ”浪之大,以 “开窗放入 ”写江之汹涌。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 、

37、进取的情怀。 【小题 1】虚实结合。前两句弥漫山巅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魂的艺术境界。 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语言表达 下面是 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 ,请仔细观察 ,理解会徽的含意 ,然后写一段说明性的介绍文字。( 4分)。 答案:会徽以表示举办年份的 “2012”数字通过变体形式成为主体,表示举办地点的 “London”和奥运会五环标志分别被

38、嵌在第一个 “2”和 “0”中。整个会徽包含了 “2012”、奥林匹克五环及英文单词伦敦( London)。整个会徽象征着富有活力的奥林匹克精神及其能感染全世界人民的能力,伦敦 2012年奥运会将是所有人的奥运会、所有人的 2012。 做此题,需要对申办奥运会的伦敦乃至英国以及奥运会的精神有较为详细的了解。此外还要仔细观察会徽画面 ,深入体会其内在含义。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之与划线句构成排比句。( 4分) 5 月 12 日的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 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我们知道, 一个总理能在两小时就飞赴灾区的国家 , , , ,永远不会被打垮。

39、答案: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 排比句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或句子成分组成的句子结构。所选内容应与语境相协调。其他三空也应与所给例句一样,选用偏正结构。 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 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科夫斯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斯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了。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里对他说: 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 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可供选择的角度 A、严格要求出精品 B、虚心是完善的重要条件(上两个是本质意义) C、要敢于 推倒重来 (这是从 A、 B项生发出来,从另一角度赞扬果戈里) D、对自己创造的成果应取审慎态度 E、何必付之一炬(这两个是逆向思维,在未弄清作品的要害之前,仓促焚毁不一定就是严肃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