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1640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 不绝如缕 。 B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 江河日下 ,诗意油然而上。 C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 投桃报李 、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D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 求全责备 ,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答案:

2、C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3分)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C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 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 D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答案: C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吉祥( j) 棱角( l

3、ng) 狡黠( xi) 长吁短叹( x) B浸润( jn) 蓦然( m) 腈纶( qng) 残碑断碣( ji) C喟叹( ku) 愤慨( ki) 盥洗( gun) 呱呱坠地( gu) D阻挠( no) 女娲( w) 咯血( k) 戛然而止( ji)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关注天人关系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显著特点。从先秦时代到明清时期,我国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都有自己的 “天人观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观,一是老子的 “见素抱朴 ”、 “回归自然 ”的 “顺天说 ”,二是荀子的 “制天命而用之 ”的 “制天说 ”,三是易传提出

4、的天人和谐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虽观点各有差异,但在他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是可以统一的。 易传在天人关系上提出了一系 列朴素而精辟的思想,主要包括: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要服从普遍规律;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和谐。在今天,这些思想,特别是 “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和谐 ”的思想依然对我们为人处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易传主张天人和谐。要达到天人和谐,首先要解决 “穷神知化 ”的问题。系辞上说: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深,指万物变化之神妙;几,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苗头。极深研几,即 “穷神知化 ”

5、。这就是说,无论怎样的幽深不测,怎样的变化细微,都要穷研而知之。唯此 ,方能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在当时就能提出 “穷神知化 ”的观点,对于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身、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量。 人既遵循自然法则,又要自强不息,有所作为,以达到天人和谐的境界。为此,易传又提出 “裁成辅相 ”说: “天地交泰。后(君)以财(同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就是说应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自然加以辅助、节制或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人类的要求。 “裁成辅相 ”的观点,既要求深刻地认识自然,又要求能动地协调自然,朴素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 易传认为人 生的理想应当

6、是与天地相合,达到天人和谐的最高境界。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违 ”、 “不过 ”,讲究天人和谐,比较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传统的天人和谐一方面强调天、地、人相统一,另一方面强调人的特殊性,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在一种积极的和谐关系上,不主张片面征服自然。它肯定天道之创造力充塞宇宙,而人则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并能够将仁的精神推广及于天下,泽及草木禽兽有生之物,达到天地万物人我一体的境界,天、地、人合德并进,圆融无间。这些思想启示我们,人生要 “顺天 ”,才能实现天人和谐的 目标。 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向来主张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时,重视自

7、然资源的作用。自然资源是自然奉献给人类的珍贵礼物,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自然资源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格局、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直接间接地产生影响的所有自然因素的总和。自然资源包括一切具有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的自然因素,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功用价值。除了具有显而易见的经济价值外,其功能和用途的多样性还决定了具有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森林所提供的防护 、救灾、净化、涵养水源等生态价值以及自然景观、珍稀物种、自然遗产等所体现的精神性价值等等。 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既要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又

8、要运用生态学模式重新设计工业,还要通过开展服务和流通经济,改变原来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摘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小题 1】下列表述与原文有关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都有关于自然和人的关系的思考,都有自己的 “天人观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现象。 B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几种 “天人观 ”,都普遍 认为天与人是相类相通的,是可以统一的, 虽然它们的观点都有所不同。 C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格局、对人类生存和生活产生影响的所有自然因素的总和。 D只要想办法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的存量,运用生态学模式重新设计工业,改变原来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就

9、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 【小题 2】下列对易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易传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思想,其中的天人和谐的思想,对我们今人的为人处世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B只有深入、细致地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才能够通天下之志,才能够成天下之务。 C易传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违 ”、 “不过 ”,讲究天人和谐,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D易传中提出 “穷神知化 ”的观点,对于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身、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小题 3】下列对易传中的 “天人和谐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实现天人和谐的最高境界,人必须要在了解自然规律的基

10、础之上顺应自然。 B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人既要顺应自然,又要改造自然;人既不屈从于 自然,又不破坏自然。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人要参与大自然造化养育万物的活动。 C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要服从普遍规律,达到天人和谐。逍遥游中的所说的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就体现了这一观点。 D人道应该效法自然之道,然而,这种效法又不是被动的,而是要自强不息有所作为, 正如象传所说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D(变原文中的必要条件为充分条件。)

11、【小题 1】 C(原文是比较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小题 1】 C(庄子主张一味地顺应自然,强调人的无为。)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最后一张药方 立夏 习武镇人人习武,连姑娘家都会几手花拳绣腿,小娃娃也学着舞枪弄棒。却有一人例外,那人就是王小三。王小三是个外乡人,如果没有一手高超的医术和见人先露三分笑的巴结,不习武的王小三是绝无可能在习武镇站稳脚跟的,他跟习武镇的人实在是大不相同。 习武镇人高大健壮,王小三黑瘦干瘪;刁武镇人说话高亢激昂、中气十足,王小三却操一口绵绵软软、叽里咕噜的外乡话。习武镇人崇尚用拳 头说话,谁的拳头硬,就服谁。所以王小三越和善客气,越让习武镇的人看

12、不起。不过,习武镇及周边四邻八乡的人离不开王小三,他开的小三药店,专治跌打损伤,远近闻名。那些鼻青脸肿、断胳膊断腿的主儿,在王小三这儿开个药方,推拿敷药十天半个月,又能生龙活虎地出去打打杀杀。所以小三药店每日车马盈门,任他收费低廉,还是挡不住地成了习武镇数得出来的富户之一。 既是富户,就有人上门借钱。在习武镇借钱,靠的是拳脚上的功夫。邻镇的那几个小泼皮,只有几手皮毛功夫,在镇里的其他富户那儿借不到,专找王小三借。每次泼皮一开口,王小三立马把银 两奉上,绝无二话。镇上的人气不过,合计着要替王小三出头,刚一露话音,王小三就将一双手摇得跟拔浪鼓似的。邻居们顿时兴味索然,不再管他的闲事。渐渐地,习武镇

13、得健忘症的人多了,拿了药方,敷了药,却忘了带钱,事后还忘了还,王小三也不计较,下次见面,依旧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 那日凌晨,老街的榨油作坊突然失火,等到大家发现,火舌已吞噬了整个铺面,老板娘抱着她的小女儿困在后厅尖叫,人们越不过火墙,只能提着一桶桶的水泼上去,却于事无补。这时,只听对面小三药店的木门 “吱呀 ”一声,一个瘦小的人形呼地蹿过街面,一个鹞子翻身,灵巧 地跃上了临近的屋顶。不等人们回过神来,王小三已手提两人出现在屋顶,轻松落下。将她们放下后,他再次跃上屋顶,手劈脚踢,硬是将周围房子的椽条全部挪开,防止了火势的蔓延。 第二天,小三药店的门外大清早就齐刷刷站着那帮泼皮,他们是来还钱的,王

14、小三眯眯笑着收下了。他们却还不肯走,跪在地上把头瞌得咚咚响,求王小三收他们为徒,王小三决计不肯,把一双手摇得跟拔浪鼓似的。 初秋的天气渐渐有了凉意,习武镇来了一个陌生中年男子,一路打听来到小三药店。王小三一见此人,顿时面如死灰。那人并不说话,只伸手在墙上轻轻一按,墙上立刻出现五 个深深的指印。王小三也没说话,伸出手,在那指印上轻轻一抹,指印不见了,只看到一块凹进去的墙面。那人面色一沉,扭身就走,绝尘而去。王小三长舒一口气,依旧做他的药店掌柜,脸上的笑意却渐渐地浓了。 转眼又过了两年,一须髯皆白的老者寻到药店,叫一声习武镇人从没听到过的陌生名字。王小三呆了半晌,还是应了,走到老者面前,低头说:

15、“来吧。 ”老者在王小三肩膀上重重一拍,然后仰天长笑一声,摇摇晃晃走了。 王小三站在那儿,汗如雨下,面色却出奇地平静。 王小三从此一病不起。习武镇人络绎不绝地来看他,有血气方刚的,摩拳擦掌要王小三说 出老者是谁,他们练好武功帮他寻仇。王小三虚弱地摆着手: “是我犯大错在先啊!当时年少轻狂。苟且偷生这些年,足矣。 ”习武镇人哀哀叹息:“以后我们有了伤痛,又去哪里找你这么好的医生啊?! ”王小三手指药柜最上一格: “那里有一张药方,乃根治一切伤痛之良方,等我走了,你们拿出来看吧。 ”说完,便溘然而逝。 那张药方,一直被恭恭敬敬挂在习武镇的祠堂。据说,看过药方的人,从此很少有错筋动骨之伤。 【小题

16、1】小说前半部分,作者为什么极力叙写王小三对人的和善客气?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2】为什么说 “王小三站在那儿,汗如雨 下,面色却出奇地平静 ”?( 6分 【小题 3】试分析小说中王小三这一人物形象。 【小题 4】小说的题目 “最后一张药方 ”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并简要分析它的现实意义。 答案: 【小题 1】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极力写王小三对人的和善客气,让习武镇的人看不起,为后文叙写他的超人武功和因逃避仇家而隐姓埋名埋下伏笔。 (3分 )这样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王小三这一形象的内涵。 (3分 )(意思对即可 ) 【小题 1】与老者较量之后的王小三因受

17、重伤而疼痛至极,以致汗如雨下, (3分 )但是他却也为从此结束了躲避仇家的 生活,为自己年少轻狂犯下的大错终于有了结果而心境平静。( 3分) 【小题 1】王小三是一个武艺高强、医术高明的习武人。 (2分 )他善于悔过,勇于担当责任; (2分 )对人和善,遇事忍让; (1分 )乐于助人,能解人之困。 (1分 )(意思对即可 ) 【小题 1】: “最后一张药方 ”是指医治人们心灵的处世良方:不崇尚武力,待人友善,以和为贵。 (3分 )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当和睦相处,能够急人之困,勇于承担责任。 (4分 )(意思对即可 )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最后一张药方 ”是王

18、小三留下的,要理解其含义,就要先了解王小三这个人物所代表的精神。另外,题目要求 “分析它的现实意义 ”,考生要联系现实,回答出其含义在现实中的启示意义。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 。管子对曰: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 桓公曰: “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 管仲对曰: “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 “信也者,民 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19、。 ”桓公曰: “善哉! 桓公又问曰: “寡人欲修政以干时 于天下,其可乎? ”管子对曰: “可。 ”公曰:“安始而可? ”管子对曰: “始于爱民。 ”公曰: “爱民之道奈何? ”管子对曰: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 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 “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

20、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 )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 “二子何故不对? ”管子对曰: “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 “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 ”管子对曰: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 “敢问何谓其本? ”管子对曰: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桓公曰: “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

21、,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 管子:名仲 ,字夷吾,齐国国相。 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

22、燕王欲结于君 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 【小题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信 ”“仁 ”“严 ”“礼 ”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小题 4】

2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 (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3分) (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 3分) (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1)译文:(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 2)译文:(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 3)译文: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 【小题 1】 B、渝,改变、违背。可以用成语联想法: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小题 1】 C. 表条

24、件,那么。 A、介词,在;介词,跟。 B、表修饰,连接状语;表转折。 D、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小题 1】 C.以退为进,错误。 【小题 1】略 译文: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 “凡治理人民,一必须知其疾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用刑罚恐吓,四是不用强力禁制。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 ”桓公说: “我知道这四条很好,但是人民少,该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说: “人民少,并不可怕。从前天子立在中央,地方千里,只要具备上述四条,怎么怕人民少呢?治理人民,不知其疾苦则人民憎恨,不厚施德惠则人民多怨,用刑罚 恐吓则人民多行欺诈,用强力禁制则是去者不肯再回,来者也裹足不前了。所以,圣王

25、治理人民,不在乎人口的多少。 ”桓公说: “好,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 ”管仲回答说: “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 ”桓公说: “请详细加以说明。 ”管仲回答说: “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 ”桓公说: “好呵! 桓公又问说: “我想修明政事以行时于天下,可 以做到么? ”管子回答说: “可以。 ”桓公说: “从哪里做起呢? ”管子回答说: “从爱民做起。 ”桓公说: “爱民之道如何? ”管子回答

26、说: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系,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宽放旧罪,救助旧宗,为无后者立嗣,人口就增殖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土,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出令不改,人民就务正了。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桓公说: “人民富裕而又团结了,该如何使用他们呢? ” 管子说: “开发财源提倡百工,以保障人们的需用;贡献才力而尊崇贤士,以奖励人们求知;施刑罚不要苛刻 ,以有利于百姓。实行这些措施没有私心,就能够团结众人;说话一定算数,法令就不会失灵。这就是役使人民的办法。 ” 桓公坐在位置上,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 “仲父,那些

27、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 ”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 “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 ”管子回答说: “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 ”桓公说: “仲父何必这样,为什么不进直言, 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 ”管子回答说: “您要成就霸王之业兴举大事么?这就必须从它的根本事情做起。 ”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而发问说: “敢问什么是它的根

28、本? ”管子回答说: “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顿,而国家举事竟没有时间限定。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愁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愁死罪;举事有时间限定,百姓就不愁劳顿了。 ”桓公说: “我 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举荐给先君才行。 ”于是命令百官有司,削好木板并备好墨笔。第二天,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使纳税者只出百分之一,孤幼不准处刑,水泽按时开放,关卡只查问而不征税,市场只书契而不深税,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归附之众,竟好象流水一样。 诗歌鉴赏

29、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末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1)古诗炼字之妙在于体物写情,请简要赏析词中 “暗 ”和 “空 ”的妙处。( 4 分) ( 2)词中句句对比,写尽了陆游忠愤之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 1) “暗 ”字将岁月的流逝,人情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的暗淡画面,饱含惆怅之情。 “空 ”字既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失望和痛若,也写出了词人的不满和愤慨。 ( 2) “万里 ”与 “匹马 ”形成空间形象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表现了

30、词人报效国家坚定执着的不凡之气。 “关河梦 ”与 “尘暗旧貂裘 ”对比,表现了词人位卑不忘忧国的悲情情怀。 “胡末灭 ”与 “鬓先秋 ”对比,表现词人烈士暮年、壮志末酬的沉痛愤慨。 “心 ”与 “身 ”对比,词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了词人无尽的感慨。(要看清要求,明确 “对比 ”,围绕 “忠愤 ”组织答案:。只要答出两点即可 语言表达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 (或者引用 )其作品,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 4分)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 “一览众山小 ”的豪迈; , ; , ;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 “凌云志 ”,建

31、立新中国。 答案:李白需要一座天姥山,让他追求 “日月照耀金银台 ”的光明与自由; 苏轼需要一座庐山,让他认识 “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哲理; 下面是燃油税费改革前后部分轿车开支对照表,请概括说明燃油税费改革前后轿车开支变化的情况。( 6分) 车型及发动机排量 项目 吉利 1.0升 大众 1.4升 标致 2.0升 丰田 3.0升 每 2万公里油耗 1 100升 1 400升 2 200升 3 200升 开支对照 改革前 养路费 /年 1 320元 1 320元 1 320元 1 320元 汽油费 7 007元 8 918 元 14 014元 20 384元 改革后 养路费 0元 0元 0元 0元

32、 汽油费 7 887元 10 038元 15 774元 22 944元 答案:改革前,开支大小与汽车排量大小成正比。 (或 “养路费相同,汽油费与排量大小成正比 ”)改革后,取消了养路费,排量小的车开支减少,排量大的车开支增加。 阅读下列材料,筛选重要信息,给 “短信文学 ”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短信文学是一种文学新门类。 短信文学的特点是以短信为存在方式。 短信文学具有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 短信文学还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性。 物质的极大丰富为短信文学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家的炒作和媒体的宣传也对短信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短信文学是大众化催生的宠

33、儿。 短信文学是 答案:短信文学是一种以手机为传播媒介,以短信为存在方式,兼顾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文学新门类。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做五小题)( 5分) ( 1) _,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 ( 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 ( 3)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 4)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 5)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 6) ,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 7) _ 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8) ,水面清圆

34、,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答案:( 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3)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 4)沧海月明珠有泪( 5)响穹彭蠡之滨( 6)鹿门月照开烟树(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8)叶上初阳干宿雨 作文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论语 雍也) 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论语 述而) 第一则材料反映了孔子对处于 “身穷 ”“心富 ”中的颜回的赞扬,第二则材料是处于 “心富 ”中的孔子对 “身富 ”的追求,对 “心穷 ”的唾弃。这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 “身穷与心穷 ”为题, 写一篇作文。 要 求: 不得少于 800字; 文体不限; 书写工整清晰; 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