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广东省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1650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广东省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届广东省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届广东省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届广东省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届广东省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广东省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 溯 源 /宿 愿 慑 服 /嗫 嚅 显 露 /露 富 B 蟠 桃 /磐 石弹 劾 /隔 阂 窥 伺 /伺 候 C 皈 依 /岿 然奇 葩 /篱 笆圈 养 /圈 点 D 倏 忽 /炊 黍畸 形 /崎 岖原 委 /委 身 答案: C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秋季的南海,温暖如春, 秀色可餐 。王勃在南海风的吹拂之下,文思泉涌,才华如展。名冠四杰之首的王勃,其诗文直如一股清新之风,扑面惊人, 斐然可观 。王勃的聪明是 路人皆

2、知 的,他在文章里所展露出的才华,也确如笔下的 奇葩 恰似一朵红光艳丽的莲花。 A秀色可餐 B斐然可观 C路人皆知 D奇葩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不可否认,无论是民众的教育程度,还是国民的基本文明素质,我国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程度不等的差距是必须正视的事实。 B主持人芮成钢邀请嘉宾李书福、邱继宝接受采访,他张口就说 “老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报废了,没有用了 ”,惹得观众哄堂大笑。 C 2012年,我国将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全力以赴保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D进入 2012年,中国各项经济数据不乐观,

3、其中, 3月 PPI创下近 28个月新低,国企利润 25个月来首现负增长,多个城市前两月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 答案: D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两千多年前,柏拉图曾以 “理想国 ”为题,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_。 _,如果说这种表达仅仅是对理想共同体的最低期盼, _,那么, _, _。 如果说在王朝道统下一成不变的治国思想,仅仅被浓缩成王朝更替的背影 真正给中国人带来理想国蓝图的 其实,在任何国度、任何时代,都不乏为理想国设计图纸的实践 中国也不例外,最著名的莫过于杜甫的名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是借由五四运动而席卷

4、中国知识界的短暂启蒙 A B C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雨吞噬的生命至少该留下姓名 从玉华 这只是两个小人物的 “非正常死亡 ”。 至少,报纸上关于他们的新闻,占据的版面不算大,轻轻地,就翻过了。 在两个青年 20多岁的人生路上,北京苹果园南路一只敞口的窨井,是他们的终点站。 6月 23日的北京暴雨中,这个 “黑洞 ”吞没了他们年轻的身体。 没有人知道,当他们在雨中推着熄火的公司小轿车,不慎掉进黑漆漆的排水井时,曾有着怎样的恐惧和绝望。没有遗言,来不及挣扎,甚至没人说得清他们留在世上最后的身影,他们就被死神拽走了。滂沱大雨,是唯一的背景音。 这两个从河北南皮

5、县来北京打工两年的青年,在漆黑的地下 8米的淤泥里,最终跟这个城市融合在一起。而他们中的一个 ,还有两个月,就要当爸爸了。 原本向上的好日子终结在这黑暗的洞里。数日来,无数人引用雨果的话: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那么,这两个青年,无疑用生命为这个城市的良心买了昂贵的单。 可事后证明,他们的死,于这个城市似乎无足轻重。我们无从得知这两个青年的姓名、生平、喜好,只能语焉不详地记录事情的概要。一家媒体,甚至已为他们留出了逝者的版面,却没有内容可填。 正如我们平日在新闻里见到的路人甲和路人乙,他们的死亡,仅仅只是个数字。 冰冷得正如这场雨 。 还有浇透人心的另一场雨。官方的解释是,事发井口附近排水管线

6、的水流量 远超过其承载能力,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排泄,加之管线内水压过高,造成井盖被水流顶起,发生移位。 简单地说,这口井平日是 “不吃人 ”的,这一次只是百年一遇大雨里的 “特例 ”。他们的工作是 “无瑕疵 ”的。这是相关部门的逻辑。 或许,事情原本还能有别的路径。暴雨之前,气象部门既已发出预警,市政部门如果能提前完善对城市窨井的管理,比如在一些可能存在危险的窨井旁设置警示标志,比如派人现场全天候看守等,也许那个坠入窨井的青年,就能在两个月后亲吻初生孩子的小脸。 终归,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汹涌的暗道带走两个青年 20多年人生所有的鲜活 和美好。更令我们心痛的是,两个青年死亡 6天了,没有人出来公开

7、道歉,甚至没有人表示 “遗憾 ”。 冰冷得甚于这场雨。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另一个 “非正常死亡 ”的女孩。 2008年春运中, 17岁的少女李红霞被踩踏而死。事后,在广东全省抗灾救灾表彰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特意提到了李红霞。他说: “此时此刻,我们尤其不能忘记,在广州火车站倒下的那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对这个沉重的代价我们至今仍感到深深的歉疚和自责!大家记住这件事,这个人! ” 没错,记住死者的名字,就是一座城市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他们无法不让我们想到自己。张嘴的井盖随机吃人,这样的悲剧可能降落在我们任何一个人中间。我们追问真相,是想触碰到死亡背后的一些制度之痛。从某种意义上

8、说,这看起来的小概率事件,不是小概率事件。 暴雨过后,相关部门在反省。专家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怎样修补脆弱的排水系统;地下管网的坡度设计应该是千分之六,还是千分之四;怎样花好这几十个亿。 大家忙着算经济账,大谈城市规划的逻辑,却忽视了城市人文价值的守卫,在反思中,几乎无人向这两名逝者表示哀悼。 据称, “迎战暴雨 ”已成北京干部培训模拟课程。这第一堂课,就该讲这次的 “雨中坠井 ”案例,该把死者的名字牢牢记住。 反思,应从记住死者的名字开始。如果可能,我甚至希望,在那个吃人的井盖处,刻上他们的名字,警示这座城。 唯一令人感到些许欣慰的是,救援队戴着防毒面罩,两批次奔赴污水坑,寻找这两个年轻人的尸

9、体,一辆车头挂着挽纱的白色面包车停放在旁边。 那抹黑,虽沉重,却给冰冷大雨后的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淡淡的暖色。 (中国青年报 2011年 06月 29日 09版 ) 【小题 1】请指出画线语句 “冰冷得正如这场雨 ”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分 ) 【小题 2】文中提到的 “另一 个 非正常死亡 的女孩 ”的事件有什么作用? (5分 ) 【小题 3】网络在转载这篇文章的时候,把本文标题简化为 “大雨吞噬的生命 ”。请结合文本内容思考,这样的 “简化 ”是否合理? (6分 ) 答案: 【小题 1】作者运用比喻手法, (1分 )意在表明人们无暇详细了解两个平凡青年的姓名、

10、生平、喜好,以及他们的死所包含的意义。 (2分 )他们的死只是个数字而已,于这个城市似乎无足轻重。 “冰冷 ”表现出人们对这两个青年之死的冷漠。(1分 ) 【小题 1】这个事件与两个青年的死都属于 “非正常死亡 ”的事件,但相关部门所表现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2分 )发生在广东春运中 “非正常死亡 ”的女孩的事件属于时评中 “联 ”的部分,把广东官员处理事件的态度与北京相关部门对事件的处理态度进行对比。表现出作者对广东官员处理事件态度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相关部门的批评态度。 (3分 ) 【小题 1】这样的 “简化 ”不合理。 (1分 )本文中的两个来北京打工的青年的死,虽不轰轰烈烈

11、,但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人们应该为他们的死表现出痛心;因城市脆弱的基础设施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他们,也应该得到政府相关部门表示的歉意及深刻悼念。要使人们对生活的城市有热爱感,有归属感,就要对生活在这个城市中 的每一个人一视同仁,尤其是为了城市的发展付出辛勤汗水乃至生命的人。 (3分 )标题 “大雨吞噬的生命至少该留下姓名 ”更好地凸显了这一新闻评论的主题和内容,从阅读效果来讲,这一标题更容易使人警醒和深思。 (2分 )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先指出其所用的修辞。比喻的作用使蕴含在文中的哲理更形象,结合原文具体分析即可。 【小题 1】作品大段内容都在说北京的井口吞人事件,北京有关部门

12、对逝去的生命采取的漠然态度让人心寒,而广东却记住了一个 非正常死亡 的女孩的名字,可见其两者差别很大。所以从手法上来说,作品采取了 对比手法。作用即有所褒奖,有所贬抑。 【小题 1】至少该留下姓名不能被删去,因此这句话有作者的观点,有作者的坚持,更多的是作者想要更多的反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绳子的位置 叶 静 一场特大山洪卷走了他的家,也卷走了他惟一的亲人 父亲。阿根从父亲手里继承下来的就只有这一条绳子。可是仅有一条绳子又有什么用呢?头顶没屋,腹中没粮,身上没换的衣,袋里没用的钱。阿根走投无路,就把那根绳子系到树上去,再准备把自己的脖子套进圈里。阿根爬上树,闭上眼睛就把脖子往上套。

13、他心里说: “父亲,你可别怪儿子不争气,我实在 是没有生存下去的办法了,只怪上帝不开眼,没给我指一条生路。 ” 就在这时,上帝睁开了眼,上帝看见阿根把绳子系在自己的脖子上,要在这棵树上吊死,就对他说: “你有活路的,只是你把绳子放错了位置。 ” 阿根见真有上帝,而且上帝居然亲自来给他指路,怀疑是在做梦,就问: “那按照您说,绳子应该放到什么位置呢? ” 上帝说: “放在肩胛上。 ”上帝说完就不见了。 阿根于是彻夜不眠地想啊想,绳子放在肩胛上,莫非他叫我像那些纤夫一样去拖船?对,拖船这谋生方式既不要本,又不要多大能力,只要有力气就行。阿根就加入到纤夫的行列,用他健壮的肩 膀、用他坚韧的麻绳拽紧了

14、自己命运的纤索。 三年后,阿根有了些钱,他就用积存的这些钱买了一条船,他不再拉纤,而是靠捕鱼为生,日子倒是慢慢好起来。那条绳子他可没舍得扔掉,因为渔船上经常用得着,解缆系船正好能够派上用场。阿根日里荡着小船,晚上喝着鱼汤,看起来自给自足,无忧无虑,可是只有他自个儿心里清楚,他愁啊。愁啥?快过半辈子的人了还光棍一条,别人到这个年龄,孩子都老大不小了。 阿根不由长吁短叹,仰天自语着: “上帝呀,我怎么就娶不上一个女人呢?我多么需要一个知冷知热的女人哪! ”谁知这一叹,半空中就响起了声音: “谁 说你没有女人呢?只是你的绳子该挪挪位置,你现在将绳子系在腕子上试试,说不定马上就有女人向你走来。 ” 阿

15、根大惊,既而大喜。他立即把绳子头系在右腕上,正寻思着这个奇怪的理儿:“怎么绳子系在腕子上就有女人来呢? ”忽然听得几声 “救命啊 ”的喊叫。再听不像是女人,倒像是男人的声音,就在河汊那儿。阿根来不及多想是男人还是女人,反正有人落水就要救他。阿根带着腕上的绳子就跳进水里,向那出声的地方游过去。可是在水里抓了一气,连个人影儿也没捞到。他冒出水面换口气,准备站到岸上看个清楚再下水去,还没等他完全走上岸,手腕却给绳子拽住 了,怎么也拉不动。他就知道绳子那头有人。赶紧往上拽,终于拽上来一个年轻的女人,已经被呛得昏迷过去了,手里的绳子还没放松。阿根抱起女子,放在自己的双膝上,使她吐出了腹中的水,又给她掐人

16、中、抹胸口,终于让她苏醒过来 不用说,这女子就成了阿根的妻子。两口子在一起你勤我俭,日子过得更加滋润了。一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那条小船也早已成了他们仅仅用来捕鱼的工具,因为他们在岸上有了崭新的家。 突然有一天傍晚,暴雨倾盆,他们的女儿却正发着高烧,眼看有生命危险,而取药须到河对岸去,不要说撑船不得过,就是游水也凶多吉 少。女人正急得没法可想,阿根却顿悟似的抬起头来说: “上帝呀,这回我知道绳子的位置了。 ”只见他将绳子的一头系在门前的一棵树上,另一端系在自己的腰里,他对妻子交待了几句,就扑通跳进了水里,没多久果然把药取来了,虽然身上让木渣乱石划破了好几处,孩子却得救了 其实,在人们祈祷

17、上帝赐福的时候,上帝也在祈求人们不要轻易把绳子系到脖子上。 【小题 1】 “绳子的位置 ”具体指哪三个位置?各有什么意义? (4分 ) 【小题 2】本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作简要说明。 (5分 ) 【小题 3】 “在人们祈祷上帝赐福的时候,上帝也在祈 求人们不要轻易把绳子系到脖子上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有怎样的内涵? (6分 ) 答案: 【小题 1】指肩胛上、手腕上、腰里。 (1分 )意义:肩胛上:劳动才能活下去。(1分 )手腕上:帮助别人。 (1分 )腰里:要有勇气和智慧。 (1分 ) 【小题 1】本文用了 “象征 ”的手法。 (2分 )绳子既指实在的绳子,也象征人的命运,

18、绳子的位置即指人对待命运的各种方式。 (3分 ) 【小题 1】画龙点睛, (1分 )在记叙的基础上点明主题。 (2分 )把绳子系到脖子上意味着结束自己的生命, (1分 )此句意在告诫人们不论遇到怎样的挫折与磨难,都要坚强地活 下去。 (2分 )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上帝的话可概括出 3处。其意义可概括他的故事总结,例如他救人时,绳子系在手腕上。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本文编造了一个阿根的故事,上帝的话蕴含着人生哲理。所以本文其实用象征描写了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决定的生命的走向。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结尾这句话点明文章的主旨,人要有智慧,勤劳助人,

19、不要轻易放弃。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内涵即是点明生活的真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艺术与真理 英 乔治 科林伍德 如果把想象和虚拟混为一谈,那么把艺术等同为想象的理论似乎就意味着这样一种见解:即艺术家是一种骗子。如果把想象完全说成是经验的一种形式,这种经验在一种无法区分的混合物或溶液中呈现真实的和不真实的东西。按照这种观点,艺术的任务就是建造种种可能的世界。 我们确定了真正艺术所特有的两种功能,一种是想象的功能,另一种是表现的功能。刚才论述的见解阐发了第一种功能却忽略了第二种功能。因为一种表现一个特定情感的想象的构造,不仅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然的。它是那个情感所必需的,因为

20、它是唯一可以表现那个情感的构造。这就是说,在 特定场合由特定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不只是因为他能够创作它而创作的,并且是因为他必须创作它。如果我们称这一作品仅仅是许多可能作品中的一个,认为他本来可以另外创作其中的每一个,那我们就说错了。他是在一生中某一时刻创作这个作品的,而且他决不可能在任何其他时刻创作它,在那一时刻他也不能创作任何其他作品。 如果一个艺术家在一个特定场合所说的话是他在那个场合可能说的唯一的东西,又如果引起那番话的产生活动是一种意识活动,因而是一种思维活动;那就可以得出结论,即这番话决不是对于真理和谬误的区别漠不关心,它必然是力图叙述真理 。在这番话是一件好的艺术品的情况下,它就

21、是一番真实的言语,它的艺术价值和它的真理性是同一回事。 这一点往往被人否认,然而这种否认是出于误解。我们已经区分了思维的两种形式,即意识和理智。理智涉及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由于理智的真理是特殊类型的真理,即一种关系的真理,因此,理智就具有一种理解它的特殊方式,即论证或推理的方式。意识本身,因而艺术本身,并不是理智,它既不论证也不能论证。它不能说 “这个因此就是那个 ”,或者说 “这个因此就不是那个 ”。如果有谁认为理智是思维的唯一可能的形式,他就会认为,任何没有包含论证的东西 就不可能是一种思维的形式,因而就不可能涉及真理。由于注意到艺术并不论证,他就会推理说,艺术与真理毫无关系。 指出一个人

22、情感的真实性依然是真实性,这样来驳斥上述论点几乎是不值得进行的。当一个诗人今天厌恶生活并这样说时,并不是说他保证明天仍然厌恶生活,但是,他今天厌恶生活则完全是真实的。他的厌恶可能是一种情感,但是他感受这种情感是一个事实;对生活的厌恶可能是一种外表现象,但是所表现的事实则是一种实在。 “一个女人不能既有可爱的美德又有令人讨厌的恶习,或这个世界不能够既是一个天堂又是一个垃圾堆 。 ” 对于持这种论点 的人,可以用诗人的名义这样来回答,即论证者似乎对逻辑的了解要比对女人的了解或者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更多。 艺术对真理并不是漠不关心的,它实质上是对于真理的追求。但是,它所追求的真理并不是关于关系的真理而是

23、关于个别事实的真理。艺术所发现的真理是那些单一的而且自足的个体存在,从理性观点看来,它们都成为 “项 ”,理智的任务就是确定或理解这些 “项 ”之间的关系。这些个体存在中的每一个,当艺术发现它时都是一个完全具体的个别,理智的作用还没有从它身上抽象出过任何东西来。每个个体都是一种经验,其中起因于我自己的东西和起因于我的世 界的东西还没有被区分开来。 (节选自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 3月版,有改动 ) 【小题 1】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两项是 (5分 )( ) A把想象和虚拟混为一谈的人,都持有 “艺术家是一种骗子 ”这种观点。 B凡是认为艺术是纯 “想象 ”或 “经验 ”

24、的人都忽略了艺术的表现功能。 C艺术家在一生中某一时刻创作某个作品正好说明艺术能表现的功能。 D艺术家的意识活动也是一种思维,其作品的价值和真理性是同一回事。 E由于艺术家的思维没有包含论证,就被人误解为 “艺术与真理毫无关系 ”。 【小题 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 ) A一切有价值的艺术品必然呈现真理性。 B艺术家的 “意识 ”是一种思维的形式。 C理智思维者都否认艺术与真理的关系。 D艺术所追求的是关于个别事实的真理。 【小题 3】文中引述 “一个女人不能既有可爱的美德又有令人讨厌的恶习,或这个世界不能够既是一个天堂又是一个垃圾堆 ”一句有何目的? (4分 ) 【

25、小题 4】根据文意,为什么说 “艺术 ”实质上是 “对于真理的追求 ”? (4分 )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1】 C 【小题 1】一则用来讽刺那些偏颇的逻辑思 维者; (2分 )二则用来说明艺术家情感的真实性依然是真实性,在 “偏颇的逻辑思维 ”那里不可调和的矛盾,往往在艺术家这儿就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2分 ) 【小题 1】 (1)艺术不仅具有想象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表现的功能。 (2)艺术家在一生中某一时刻创作这个作品,必然是力图叙述真理,在这个作品是一件好的艺术品的前提下,其艺术价值和它的真理性是同一回事。 (3)好的艺术作品必然表现 “情感的真实性 ”,虽然那是单一的而且自

26、足的个体存在,但也是关于个别事实的真理。 【小题 1】 A项, “艺术家是一种骗子 ” 这种观点,是作者的推论,并不能 说明“把想象和虚拟混为一谈的人,都持有这种观点 ”; D项, “价值和真理性是同一回事 ”的前提是 “一件好的艺术品 ”, “艺术家的意识活动也是一种思维 ”不是其前提条件。 【小题 1】 “理智思维者都否认艺术与真理的关系 ”表述有误,原文表述为 “如果有谁认为理智是思维的唯一可能的形式,他就会认为,任何没有包含论证的东西就不可能是一种思维的形式,因而就不可能涉及真理。由于注意到艺术并不论证,他就会推理说,艺术与真理毫无关系 ”。显然,文中仅仅是指那些 “理智思维 ”偏颇者

27、 “否认艺术与真理的关系 ”。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有观点, 这句话在第 5段,本段用反语讽刺持这种观点的人。目的就是引出作者的观点,可结合本段的前几句作答。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本段的答题区域在最后一段,开头为中心句,后面的内容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可筛选出 3点信息。答出 1点 2分,答出两点 3分,三点全对满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22分 ) 黥 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 “当刑而王。 ”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 “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 ”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

28、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 ,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番君以其女妻之。章邯之灭陈胜,破吕臣军,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引兵而东。闻项梁定江东会稽,涉江而西。陈婴以项氏世为楚将,乃以兵属项梁,渡淮南,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 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项梁号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败死定陶,怀王徙都彭城,诸将英布亦皆保聚彭城。 当是时,秦急围赵,赵 数使人请救 。怀王使宋义为上将,范曾为末将,项籍为次将,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悉属宋义,北救赵。及项籍杀宋义于河上,怀王因立籍为上将军,诸将皆属项籍。项籍使

29、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至关不得入又使布等先从间道破关下军遂得入至咸阳布常为军锋项王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都六。 (选自史记 黥布列传 ) 【注】 黥: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 番君:指秦代番阳令吴芮。 【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布皆与其徒长豪桀 交通 交通:交往 B番君以其女 妻 之妻:妻子 C击景驹、秦嘉等,布常 冠军 冠军:战胜 D项梁涉淮而 西 西:向西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

30、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 ) A秦时 为 布衣 /亡之江中 为 群盗 B番君 以 其女妻之 /以 布数以少败众也 C 乃 立楚怀王 /籍 乃 悉引兵涉河从之 D黥布 者 ,六人也 /诸侯兵皆以服属楚 者 【小题 3】以下句子都能表现英布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3分 )( ) 布皆与其徒长 豪桀交通 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 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 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 A B C D 【小题 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黥布与吴县的老百姓一起拥兵反秦,在打败

31、了吕臣的军队后,又在清波打败了秦左右校的军队,后来带兵投靠了项梁。 B英布率先渡过黄河攻击秦军,屡立战功占有优势,项籍就率领着全部人马渡过黄河跟随英布,于是击溃了秦国的军队。 C楚国的军队之所以屡战屡胜,迫使各路诸侯臣服的主要原因是英布指挥军队能够集中优势兵力,使人震服。 D英布出身平民阶层,壮年时受过黥刑,服过劳役,做过强盗,娶了县令的女儿为妻,后被封为九江王。 【小题 5】断句和翻译。 (10分 ) (1)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 项 籍 之 引 兵 西 至 新 安 又 使 布 等 夜 击 坑 章 邯 秦 卒 二 十 余 万 人 至 关 不 得 入 又 使 布 等 先 从

32、间 道 破 关 下 军 遂 得 入 至 咸 阳 布 常 为 军 锋 项 王 封 诸 将 立 布 为 九 江 王 都 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 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译文: _ 当是时,秦急围赵,赵数使人请救。 译文: _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1)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 /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 /至关 /不得入 /又使布等先从间道破关下军 /遂得入 /至咸阳 /布常为军锋 /项王封诸将 /立布为九江王 /都六。 ( 2) 有人给我看了相,说我当在受刑之后称王,现在,大概就是这种情形了吧? 正当这

33、个时候,秦军加紧围攻赵国,赵国屡次派人来请求救援。 【小题 1】 B.妻:嫁; C.冠军:列于众军之首; D.西:向西进发。 【小题 1】两个 “乃 ”都是表连接的副词 “就 ”。 A项,前者为判断词 “是 ”;后者为动词 “做 ”。 B项,前者为介词 “把 ”;后者为连词 “因为 ”。 D项,前者为助词,表判断,无义;后者为表原因的指代词 “ 的原因 ”。 【小题 1】 是英布的经历,此时他还未带兵打仗。 【小题 1】 A项, “吴县的老百姓 ”有误,应为 “吴县令的部下 ”; B项, “跟随英布 ”有误,应为 “和英布协同作战 ”; C项, “集中优势兵力 ”有误,应为 “以少胜多 ”。

34、【小题 1】( 1)本题考查断句,本文故事性较强,可根据故事的发展进行断句,多、漏、错断满 2处扣 1分。 “/”为可断可不断处。 ( 2) 【参考译文】 黥布,是六县人,姓英。秦朝时是个平民百姓。小时候,有位客人给他看 了相说: “当在受刑之后称王。 ”到了壮年,犯了法,被判处黥刑。黥布愉快地笑着说: “有人给我看了相,说我当在受刑之后称王,现在,大概就是这种情形了吧? ”听到他这么说的人,都戏笑他。黥布定罪后不久被押送到骊山服劳役,骊山刑徒有几十万人,黥布专和罪犯的头目、英雄豪杰来往,终于带着这伙人逃到长江之中做了群盗。 陈胜起义时,黥布就去见番县令吴芮,并跟他的部下一起反叛秦国,聚集了几

35、千人的队伍。番县令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章邯消灭了陈胜、打败了吕臣的军队之后,黥布就带兵北上攻打秦左、右校的军队,在清波打败了他们,就带兵向东 挺进。听说项梁平定了江东会稽,渡过长江向西进发。陈婴因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将军,就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归属了项梁,向南渡过淮河,英布、蒲将军也带着军队归属了项梁。 项梁率师渡过淮河向西进发,攻打景驹、秦嘉等人 (的战斗中 ),黥布骁勇善战,总是列于众军之首。项梁到达薛地,听说陈王的确死了,就拥立了楚怀王。项梁号称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楚怀王迁都到彭城,将领们和英布也都聚集在彭城守卫。正当这时,秦军加紧围攻赵国,赵国屡次派人来请求救援。

36、楚怀王派宋义担任上将军,范曾担任末将军,项籍担任次将军,英布 、蒲将军都为将军,全部归属宋义统帅,向北救助赵国。等到项籍在黄河之畔杀死宋义,怀王趁势改任项籍为上将军,各路将领都归属项籍统辖。项籍派英布率先渡过黄河攻击秦军,英布屡立战功占有优势,项籍就率领着全部人马渡过黄河,跟英布协同作战,于是打败了秦军,迫使章邯等人投降。楚军屡战屡胜,功盖各路诸侯。各路诸侯的军队都能逐渐归附楚国的原因,是英布指挥军队作战能以少胜多。 项籍带领着军队向西到达新安,又派英布等人领兵趁夜袭击并活埋章邯部下二十多万人。到达函谷关,不得入,又派英布等人,先从隐蔽的小道,打败了守关的军队,才得以 进关,一直到达咸阳。英布

37、常常担任军队的前锋。项王分封将领们的时候,封英布为九江王,建都六县。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小题 1】诗的前两句写景很有特色,请你简要分析这两句是怎样写景的。 (3分 ) 【小题 2】诗人为什么说 “只堪图画不堪行 ”?请简要分析。 (4分 ) 答案: 【小题 1】 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从视觉方面写出了菊的紫色和丛开,写出了蕉花的红艳美丽;从听觉方面写出了雨声的均匀和风吹蕉叶的细切,有很强的节奏感。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雨是 “匀 ”,风是 “弄 ”,使得 “雨 ”都俏皮可

38、爱。 【小题 1】闽中秋天的风景实在太美,无论是 “紫菊 ”还是 “红蕉 ”,无论是 “山 ”还是 “海 ”,都可以入画,但是江南风景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乡。 (2分 )况且大海波涛汹涌,难以行船,山路崎岖,难以走马。他乡美景,更添乡愁;归途难行,还家不易。所以诗人发出了 “只堪图画不堪行 ”的感叹。 (2分 )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即赏析诗歌中的景与情。诗中为秋景,有声有色,所以可抓住这一点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去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有声有色的秋景再美,也只能画不能去。不能回哪,回的当然是家乡,最美也比不上家乡,美景反而更添乡愁。 语言表达 全国 4

39、0余家中央和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主要商业网站决定,联合举办 “中国网络媒体 感动中国小人物 评选活动 ”。假如你参与了本次活动的策划,想从人物特点及活动意义等方面入手,你将写下一段怎样的激励人心的开头语? (6分 ) 答案: 示例: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 ,活跃着无数小人物。 小人物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绩。但他们以朴素的道德情感和做人良知,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执着坚守的信心勇气,默默地、真诚地为家人、为社会尽一己之力。他们作为基本元素,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支撑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他们平凡的外表下,跳动的是一颗颗火热而纯洁的心灵! 观察四周,端详众人,你会发现:其实感动我们的小人物就在

40、身边!让我们一起行动,在茫茫人海中淘沙拣金,找出那些感动我们的 “小人物 ”,找出我们民族精神的 “脊梁 ”! 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 “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这个图案引发了人 们各种各样的联想。请在相应横线上添上适当话语,从三个不同角度解读苹果公司的徽标创意。内容要切合画面,表达要富有韵味。 有人说, _ 有人说,_ 有人说,_ 答案: 示 例 (任意答出三条即可 ): 有人说,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 有人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残缺也是一种美。 有人说,原本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 “咬掉一口 ”的创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 有人说,咬第一口只是个开始。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

41、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 )(6 分 ) 【小题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_, _! (孟子 鱼我所欲也 ) 【小题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_,_,斯已矣。 (庄子 逍遥游 ) 【小题 3】 _, 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 【小题 4】 _, _。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 答案: 【小题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 1】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小题 1】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小题 1】山河破碎风 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如果前面有一块大石头拦住,何必一定要搬开它呢?绕道而行,岂不是更好、更方便?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 “绕道而行 ”有关的经历或你对 “绕道而行 ”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