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十一次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1660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十一次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十一次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十一次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十一次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十一次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十一次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0年 11月 23日,中国建筑正式启动十大地标评选活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中央电视台新址、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天津之眼 ”摩天轮、香港迪斯尼乐园等一大批建筑 脱颖而出 ,引起人们关注。 B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 鬼斧神工 ,令人叹服。 C黄金、水红、纯白和深紫的各色野花,热烈绽放, 五光十色 ,开在路旁、草丛,织成一条条、一方方美丽的彩色锦缎。 D一个整天 不学无术 、散漫自由的学生,经过王老师的教育感化,变成了积极

2、向上、勤奋好学的优秀生。 答案: B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张序三说,航空母舰之所以广受各国青睐,就在于航母编队巨大的打击力和防护力所致,它在海战中几乎所向披靡。 B记者从济南市文广新局获悉,经过两个多月的集中排练,由济南市京剧院创演了京剧重瞳项羽已完成全部排演工作,将于今日在山东剧院举行首场演出。 C 7月 26日晚间有消息称,国际基金经理人乔治 索罗斯将结束 40年的基金经理职业生涯,他旗下的索罗斯基金将把约 10亿美元投资资金返还给投资者。 D美海军陆战队第七团军官说,他们将于 11日在夜间对其负责的巴格达东部地区实行宵禁。 答案: C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

3、当的一组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它们看似陈旧 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 B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人间词话的开篇中,王国维即提出了词的 “境界 ”问题,以为 “有境界 ”才能 “成高格 ”,立 “境界 ”为诗词之本。 “境界 ”一词虽非王国维首创,但中国古典诗论中,较多运用的是 “意境 ”。至人间词话, “境界 ”则取代 “意境 ”成为出

4、现频率更高的术语。这样的转换不仅仅是一种字面的变化,我以为它也标志着由唐以后中国古典诗论的艺术品 鉴论进入到一种艺术品鉴与人生品鉴相交融的是为宏阔深沉的审美境域中。这种审美境域所呈现的自觉的人生美学情致,正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标志与特征之一。这种以 “境界 ”为核心的人生美学情致,在人间词话中,通过一系列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范畴的标举及对古典诗词的生动、精到的审美品鉴,得到了凸现。其中人间词话对 “大词人 ”与 “真感情 ”的倡导与品鉴,正是这种美学情致的某种建构与体现。 人问词话定稿第二十六则,广为人知。王国维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5、尽天罹路。 此第一境也。 表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这三重境界,是王国维对事业、学问之追求、奋斗、成功过程的高度概括与形象展示,但他又是从艺术、借古典诗词的意境来诠释的,是从诗词、艺术的意境来表达对人生、生命境界的认识与理解。王国维的诗词鉴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活动、审羡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生命与人生的存在方式。艺术成为生命的写照,艺术的美境正是生命追求的标杆。鉴此,王国维提出: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何谓 “大词人 ”?我以为这就是王 国雏对艺术家的一种标准与要求。 “大 ”不仅仅是拥有高超的艺术技

6、能,还要具有某种生命的境界。因此 “大词人 ”就超越了一般的词人,超越了只懂技巧的词人,也超越了缺失境界的词人。 王国维一向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追求纯粹美与纯粹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说: “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 ”;在文学小言中说: “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 ”但这并不等于他认为美与艺术可以独立于人生。事实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品评诗词、评价词人的标准并非只是艺术技能。王国维说: “美成(用邦 彦的字 编者注)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创调之才 ”与 “创意之才 ”

7、。提出了外在形式技巧的创新与内在意蕴出新的关系。他在谈论南宋词人 “格 ”与 “情 ”、“气 ”与 “韵 ”的关系时,谈的也是这个问题。在谈到东坡与稼轩词时,他又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犯东施之效捧心也 ”。显然,在形式与内韵的关系上,王国维是更重后者的。王国堆所谈的 “忧生 ”、 “忧世 ”、 “雅量高致 ”、 “有赤子之心 ”等,都是对一个词人内在性情境界的鉴赏。唯有具内 在的性情境界,才能成 “大词人 ”。可以说,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标举的一种重要的人生美学情致。 (节选自金雅 “大词人 ”与 “真感情,浙江社会科学 2009年 3期) 【小题 1】从原文看,

8、下列关于 “大词人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词人 ”不仅拥有高超的艺术技能,还具有某种生命的境界,他们既超越只懂技巧的词人,也超越缺失境界的词人。 B “大词人 ”对事业和学问的追求、奋斗、成功过程要达到王国维的 “三重境界 ”。他的人生与生命境界也要进入这 “三重 ”。 C相较于形式技巧, “大词人 ”更要有内蕴,必须具有 “忧生 ”、 “忧世 ”、 “雅量高致 ”、 “有赤子之心 ”等内在的性情境界。 D “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作者 ”,美成是 “犬词人 ”;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苏轼和辛弃疾也是 “大词人 ”。 【小题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

9、确的一项是( ) A人问词话用 “境界 ”取代 “意境 ”不是字面的变化,而是标志中国古典诗沦进人艺术品鉴与人生品鉴相交融的审美境域。 B人间词话用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范畴的标举和生动精到的古典诗词审美品鉴来凸现以 “境界 ”为核心 的人生美学情致。 C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之境界是: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而且为之 “不悔 ”,心里却有不尽的迷惘。 D王国维以 “境界 ”为核心的人生美学情致的建构与体现,就是人间词话中对 “大词人 ”与 “真感情 ”的倡导与品鉴。 【小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境界 ”才能 “成高格 ”,立 “境

10、界 ”为诗词之本。审美境域呈现的自觉的人生美学情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标志与特征之一。 B王国维追求纯粹美与纯粹艺术, “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 ”“游戏的事业也 ”等论述可见他认为美与艺术能够独立于人生。 C王国维的诗词鉴赏也是一种生命与人生的存在方式,而不仅仅是种艺术、审美的活动,他借古典诗词的意境来诠释人生、生命的境界。 D王国维谈论 “格 ”与 “情 ”、 “气 ”与 “韵 ”的关系,说的是外在形式技巧创新与内在意韵出新的关系,他重视的只是后者。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美成 ”非 “大词人 ” 【小题 1】 A原文是 “我以为它也

11、标志着 ” C心里却有不尽的迷惘。不当 D前 后句颠倒。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母亲的来信 苏 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 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 “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 (或晚上 )好!这 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

12、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 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 “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 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 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 乌捷舍

13、娃没有嫁给斯杰潘 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 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 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 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 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服。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

14、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 “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 你是知道的。 ”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 数字: 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 “支出 ”,右栏写上 “数目 ”。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 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 4,得出总数为 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 10 ,买裤子 30 ,储蓄 20 ,电影、跳舞等 4 天, l

15、天 2卢布 8 ,剩余 10 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 10 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 “剩余 ”二字,改为 “零用 ”,心中叨咕着: “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 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 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 ,杨实译)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中的文卡是个有些自私、怠惰、爱面子的人,虽然良知未泯但却不知感恩,不顾母亲在生活和情感上的

16、需要。 B文卡在进城半年以后成了一个自私而冷漠的人,作者借此告诉人们城市生活是扭曲心灵、泯灭良知的源头。 C文卡没有给母亲寄去预算剩余的 10个卢布,是因为他觉得这点钱太少,不能帮母亲解决家里的困难。 D造成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变化的原因,从表面看是因为母亲的来信重复、单调、无趣,实际上深层原因是文卡对母亲缺乏了解、理解和关爱。 E这篇小说基本上采用平实的叙述语言,但平实中却蕴含着作者鲜明的感情倾向。 【小题 2】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 【小题 3】请简要赏析 “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 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 【小题 4】关于小

17、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 “母亲 ”,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答案: 【小题 1】( 5分)选 E得 3分,选 A得 2分,选 D得 1分。 【小题 1】( 6分) 侧面交代母亲的生活困境; (1分 ) 引出下文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打算给母亲寄钱的情节; (2分 ) 使母亲生活困难却寄钱给文卡的情节与文卡生活宽裕却不愿寄钱接挤母亲的情节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题。 【小题 1】( 6分) 情节设置出乎意料:前文用不少篇幅铺陈以前母亲来信的“千篇一律 ”,读者以为此信亦然,然而事实却出 人意料,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及小说的可读性 (3分 );

18、内容表达含蓄隽永: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对这三卢布的纸币作何感想,作者并未交代。结尾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 (3分 )。 【小题 1】( 8分)第一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母亲。( 2分) 从情节设计上看,儿子收阅信件为明线,母亲写信寄信为暗线前者的主要作用是衬托后者;( 2分) 从人物塑造上看,作品通过铺叙 “母亲的来信 ”的内容,鲜明地刻画出一位对身在异地的儿子千般叮咛嘱咐、万般牵挂惦念的母亲形象,文中文卡的形象,主要起着反村 “母亲 ”形象的作用;( 2 分) 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意在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挚爱这一主题主要情节文卡未寄卢布却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三卢布,更表现出母亲的伟大。

19、( 2分) 第二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文卡。( 2分) 从情节设计上看,小说以文卡收阅读亲的信件为主线,结构全篇;( 2分) 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文卡这一自私、怠惰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比象征母爱的 “母亲 ”形象更具有典型性;( 2分) 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旨在批判对自己的亲人缺乏关爱乃至极度自私的文卡们,而不是歌颂母爱。( 2分) 【小题 1】结合小说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 概括。 【小题 1】本题考查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

20、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 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小题。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

21、苹 ”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 “呦呦 ”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 “青蒿素 ”,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 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 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 (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 )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 “摇瓶子 ”外,她还常常 “一头汗两腿泥 ”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

22、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1967年 5月 23日,我国紧急启动 “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 ”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 “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 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舍有 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

23、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在查阅了 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为何古人将青蒿 “绞取汁 ”,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 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 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 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 P 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

24、和被 P 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 时,有效率达到了 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 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 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 2l位感染了 Plasmodium vivax和 P 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 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

25、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 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 156 一 157 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 “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 ”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 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 1973 年,屠呦呦合 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生物学

26、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 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 20世纪 60年代至 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1年 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 “风向标 ”、有 “美国的诺贝尔奖 ”之称的大奖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 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

27、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氯喹 ”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 “抗疟 ”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 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 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

28、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 “双氢青蒿素 ”。 E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 【小题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请分点概括。 【小题 3】约瑟夫 戈尔 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什么 试简要说明。 【小题 4】从屠呦呦的 “抗疟 ”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小题 1】 C 2分 E 3分 B 1分 【小题 1】 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勤勉尽责、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 朴实无华、吃苦耐劳

29、的务实态度。 【小题 1】 屠呦呦从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得到启发,得到青蒿萃取液,提取出青蒿素,这是发现;( 3分) 屠呦呦合成出双氢青蒿素,为人类研制出了一种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的抗疟药物,这是发明创造。( 3分) 【小题 1】示例:成功需要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继承发展。 在 “抗疟 ”这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过 190多次失败,才提取出青蒿素,这表明要想成功,需要经得住挫折和失败,要不惧艰难,坚持不懈,刻苦努力。 在 “抗疟 ”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 “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这表明现代科学研究需要团队

30、精神、合作意识。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 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证明了中医中药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研究,可以取得成功,造福于人类。(观点 2分,每一点 2分,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 1】 A. 说 “氯喹 ”的 “抗疟 ”效果 “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于文无据。 B. 文中说的是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 ”。 D. “双氢青蒿素 ”不是从天然青蒿素中提纯而来,而是人工合成药物。 【小题 1】本题考查 “筛选文中的信息 ”和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分别为 C和 D,侧重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

31、查 。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 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

32、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弦治十二年进士。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 “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并言: “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有旨诘问,且言 “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 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 服以进,曰: “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

33、。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 “白布,亦非扬产耶? ”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 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 驾旋,瑶扈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 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赀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 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 “亲亲不如尊贤。 ”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

34、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彬即畀瑶 责 其直 责:询问 B驾旋,瑶 扈 至宝应 扈:侍从 C帝命桂萼等 核 巡抚官去留 核:考核 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 赉 予 赉:赏赐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蒋瑶 “端亮清介 ”的一组是

35、( ) 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瑶怀其妻簪珥、 服以进,曰: “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 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 “亲亲不如尊贤。 ” 彬即畀瑶责其直 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B蒋瑶被外放为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武宗南巡时,蒋瑶只是提供皇帝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 C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

36、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D蒋瑶退休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组成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5分 ) ( 2)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 5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1)江彬把蒋瑶关在空屋里凌辱他,并用皇帝所赐的铜瓜威胁他,蒋瑶不因他的威胁而屈服于他。 ( 2)那个时候,有权势而得到皇帝宠爱的奸佞之人认为扬州繁华,什么东西都要。如果没 有蒋瑶,百姓

37、将会更加困苦不堪。 【小题 1】责:索要 【小题 1】 说的是蒋瑶的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说的是皇帝对蒋瑶的重视, 说的不是蒋瑶。 【小题 1】 “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 ”表述有误,原文 “瑶规划咸称帝意 ”句意应为 “蒋瑶的规划都符合皇帝的心意 ” 【小题 1】( 1)关键词:闭、挫辱、胁、慑( 2)关键词:权幸、以、微、重困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咏水仙花五韵 陈与义 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青 纷委地,独立东风时。吹香洞庭暖, 弄影清昼迟。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谁知园中客 , 能赋会真诗 。 【注】 :女子的佩巾。 园中客:作者的自称。 会真诗:元稹莺莺

38、传中有张生赋会真诗赠给崔莺莺的故事。 【小题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水仙花的?( 5分) 【小题 2】诗中的水仙花具有什么特点?作者通过写水仙花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 6分) 答案: 【小题 1】先从视觉(或颜色、姿态)角度写水仙花的仪态:穿着缃色的衣裘(或黄色的花心),披着洁白的丝质裼衣(或外有白色的花瓣),亭亭玉立,倩影随风移动,就像是一位美丽的仙子。( 3分)然后从嗅觉(或气味)角度写水仙花的芳香:水仙花散发出的 清香融在空气中,令人陶醉。( 2分)(若回答静态、动态角度亦可酌情给分。) 【小题 1】特点:美丽、芳香、高洁。( 2分)感情:寄托了作者对美好高洁事物的喜爱和追求,( 2

39、分)并相信美好高洁的事物尽管有时会被冷落,但自有高士欣赏。( 2分) 【小题 1】此题的描写角度就是感觉的各个方面。 【小题 1】本题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语言表达 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 院新闻专业 200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 1) 将 改为 ( 2) 将 改为 ( 3) 将 改为 ( 4) 将 改为 答案: (1)“惠顾 ”改为 “浏览

40、 ”; (2)“你 ”改为 “贵 ”; (3)“可 ”改为 “请 ”; (4)“洽谈 ”改为 “联系 ”。 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两组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 6分) 破碎的人生亦美丽,因为曾经经历过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 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拥有刻骨铭心的爱情 ; , ; , 。 答案:示例:三毛的破碎,在于她历尽沧桑后的彻悟与超脱;贝多芬的破碎,在于他用黑白键奏出生命的悲壮乐章。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小题 2】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

41、 (诗经 氓) 【小题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 ,往来翕忽。(柳宗元小石潭记) 答案: 【小题 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小题 1】匪我愆期 将子无怒 【小题 1】 倘徊欢 m尔远逝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 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的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 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 请结合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