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1662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桎梏 /诰命离间 /间不容发鼙鼓 /东施效颦 B毋宁 /忤逆逡巡 /怙恶不悛打烊 /怏怏不乐 C嗔怪 /视掮客 /黔驴技穷跻身 /人才济济 D高亢 /伉俪恪守 /溘然长逝掾吏 /不容置喙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并没有产生想象中的立杆见影的效果。 B维护法律的尊严,要从司法部门抓起,个别营私舞弊、循情枉法者,要坚决从执法队伍中清除出去,绝不姑息。 C鲁迅的杂文针砭时弊,一针

2、见血,而又能信手拈来,顺手一枪,真可谓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D浓郁的情韵和深刻的哲理在文章中水乳交融,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9月 27日上海地铁 10号线两辆地铁列车相撞,这一事件又一次给我们的铁路运输敲响了安全警钟,目前摆在铁路部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确保旅客安全。 B他在座谈会上一再号召部下多读书,多学一些过去不知道的事情,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几乎毫无作用。 C为了应付高考,老师是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D针对街头信笔涂鸦的问题,市

3、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期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个痼疾。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那些相信中国经济可以继续高速增长的人往往认为,北京可通过以消费支出取代投资、以内需取代出口的方式做到这一点。 B如果艺术没有震撼人们心灵的 力量,引起人们感情深处共鸣的内在感染力,那么就没有生命力了。 C我用力地咬着自己的手指,想看看是否还有痛感,以此来证明我的头脑和意志是否清醒。 D上任以来,他本着 “厂兴我荣,厂衰我耻 ”为宗旨,做了大量的工作,忠实地履行了董事长的职责。 答案: A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序是(语句间标点可不考虑)( 3分) 曾宪梓先生对中

4、国内地的捐资额超过四亿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 “有钱快乐,还是没钱快乐? ”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 “ 。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财的主人。 ” 我不算有钱 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 有钱不一定快乐 看你怎么用 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 恰当的语序是 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20分 )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周涛 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这里,在整体之中。 列夫 托尔斯泰 如果在你的生活周围没有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你该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 特别是大

5、树,它能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的表征。 早在汉代,就有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样的名句(刘桢赠从弟),将树的生命与人的生命紧密联系起来。再早些,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 “阅世 ”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 ,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 有什么办法,帝王们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冷静地俯视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 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我甚至

6、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 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熙熙攘攘,声嘶力竭。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 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样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 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它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 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 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 时候,略

7、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 关系的大师。 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更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高大、粗壮、漂亮,这才是奇迹呢。真正有生命力的大树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 “天人合一 ”,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

8、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燥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 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帝王一样挺立着,襟怀博大,常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多么渺小、卑微。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至,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

9、伴随 ,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经历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 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

10、。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 “左公柳 ” 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 “遍栽杨柳三千里 ”,能活到今天的,也就只有这些。 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上,找到左宗棠的韵,一派大人物的风范。 我当时就颇感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 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选文略有删改) 【小题 1】为什么说 “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请概括说明。( 4分) 【小题 2】第 段 “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 ”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是什么?( 4分) 【小

11、题 3】第 段中加点词 “本意 ”一词在文中指什么?( 2分) 【小题 4】赏析文中第 段画波浪线句子所采用的艺术手法。( 4分) 【小题 5】第 段划线句写到树和栽树人的关系,请根据上下文和你的生活体验来谈谈对此关系的理解。( 6分) 答案: 【小题 1】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 2分)树默默地、冷静地俯视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令人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 2分) 【小 题 2】承上启下;( 1分)树从不向人索取什么,却以他的存在向人们贡献的全部。树是有灵智的,和自然的相处比人更深入、更和谐。树能长寿,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得日月之灵华,又养育万物。( 3分) 【小题 3】伟大、

12、高贵、智慧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靠的是自身的阅历、顽强的生命力和光辉的生命形态。 【小题 4】通过反问、拟人等手法写出了松树的大度,并将松树与前文的许多家畜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树的赞美之情,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社会人类对自然无尽索取的批判。 【小题 5】这些巨大的柳树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从它们 每一棵树的神态上,可以找到左宗棠的韵,一派大人物的风范( 2分);在中国,知识分子往往在自然景物诸如梅、兰、杨柳、松树等等上寄寓自己独特的情感、志趣,所以,树的神态往往与栽树人的的品格志趣相近。( 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9分) iPod、 iPhone、 iPad 自从上世纪末在

13、盖茨的支持下回归苹果,乔布斯就用他惯常的创新手段,收获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项背的成功,从而使苹果重新成为 IT巨头之一,甚至与 Google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这样的成功,在离开乔布斯的时代,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奢求。 谈论 技术的人总是想从苹果的产品身上挖掘出更多领先技术的表现,虽然偶有收获,但最近的失望却越来越多: Mac机型越来越慢的更新换代、 iPad的新瓶旧酒,都表现出苹果的创新乏力。我想请果粉们扪心自问,如果不是乔布斯站在苹果的大柜台后面叫卖,你会对 iPad有恁大的热情吗?于是,谈论营销的人又想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了苹果掌握有 “少数派 ”和 “神秘

14、感 ”两大营销定律。但实际上,乔布斯不在苹果的那些年,苹果走的同样一条道路,结果却是一败涂地。 其实他们不知道,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因为苹果精神从 核心而言,就是一个偶像崇拜。业界将苹果如今的成功归结为 “苹果的精神 ”: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 殊不知并没有这样的苹果精神存在,苹果精神的关键决不在于藐视权威,因 为乔布斯自己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 2008 年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保罗 克鲁格曼将全球金融危机比喻为 “金融传染病 ”,这个比喻用在苹果的用户群身上也非常合适。苹果就像是一种传染病,而乔布斯则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乔布斯的创新确实与众不同,没有章法可循,

15、也没有所谓的创新方法可以复制,就像是病原体的不断变异。一旦将来某一天,离开了乔布斯这个可以 不断变异的病原体, “苹果传染病 ”的感染能力便岌岌可危了。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 “如果一个艺术性的流程很少失败,就说明这一流程已经具有了可预测性,是时候把它转化成科学流程了 ”。乔布斯对苹果的率领和对苹果迷的吸引显然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经过这么多次这么多年的检验,也确实很少失败;但是很遗憾,这一艺术过程常葆青春的核心力量之一就是不可预测性。于是,要想把乔布斯的偶像光环变成一顶可以摘下来转手他人的帽子,似乎彻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每一款苹果新品的上市,都能在很多地方引发追捧,中国的北京、上海也不例

16、外,但这 一传染力到了成都就势微了,在成都买 iPhone、 iPad既不抢购也不排队。是成都人不知道苹果吗?肯定不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 IT中心,苹果同样享受极高的知名度。是成都悠闲的生活态度;成都人深知,小白鼠不是人生的理想模式, “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 ”,不需要在对什么东西的追逐和追捧当中得到体现和发泄。 【小题 1】下列有关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谈论营销的人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出了苹果成功的两大经验,即 “少数派 ”和 “神秘感 ”。 B由于盖茨的支持,苹果重新成为 IT巨头之一,甚至与 Google和 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C离开乔布斯的苹果,成功很可能是

17、一种奢望,所以乔布斯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 D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苹果在当下的成功可以归结为 “苹果的精神 ”: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 【小题 2】下列相关推断与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保罗 克鲁格曼说,苹果就像是一种传染病,而乔布斯则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B要想把乔布斯的偶像光环变成一顶可以摘下来转手他人的帽子,似乎彻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苹果 的成功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而非科学流程。 C中国的北京、上海,对每一款苹果新品的上市,都热烈地追捧,表明他们还不明白 “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 ”这个道理。 D只有创新,才能使苹果

18、取得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项背的成功,而这一切只有乔布斯才能做到。 【小题 3】根据文章内容,概述苹果的成功经验。(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苹果精神从核心而言,就是一个偶像 崇拜; 乔布斯的创新确实与众不同,没有章法可循,也没有所谓的创新方法可以复制; 乔布斯对苹果的率领和对苹果迷的吸引的艺术过程常葆青春的核心力量之一就是不可预测性。 【小题 1】 A “少数派 ”和 “神秘感 ”不是苹果成功的经验。 B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是由于乔布斯的创新而非盖茨的功劳。 D原文 “殊不知并没有这样的苹果精神存在,苹果精神的关键决不在于藐视权威, ” 【小题

19、 2】 A原文 “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将全球金融危机比喻为 金融传染病 ”没有涉及乔布斯。 C原文 “成都人深知, 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 ”,并没有说北京、上海人不知道这个道理。 D “只有乔布斯才能做到 ”说法太绝对。 文 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9分)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 “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 ”师怒,使执粪除圬 Q 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 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

20、,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 “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 ”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间,署 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 “洁其行而秽其迹 “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 “桑苎翁 ”,又号 “东岗子 ”。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 “茶仙

21、”,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初,御史大 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 “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 ”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 ,冉送以序曰: “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宝间,署羽伶师署:官府 B与人 期,虽

22、阻虎狼 不避也期:约定 C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工:擅长 D岂徒尝镜水之鱼徒:仅仅 【小题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古人谓 “洁其行而秽其迹 ”者也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B羽野服挈具而入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命奴子与钱,羽愧之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羽是名弃儿,不知父母是何许人,后被智积禅师在河边拾得收养。他的名字源于易经中的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 B小时候,陆羽虽身在庙中,但不愿抄经书,禅师用繁重的 “贱务 ”惩罚他,迫他悔悟,陆羽

23、并未因此屈服,他在放牛时就用竹画牛背为书。 C陆羽嗜茶,精于茶道,著有茶叶专著 茶经。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知道陆羽擅长茶道,就召陆羽煮茶交流。 D陆羽喜欢独行在旷野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他时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但遗憾的是陆羽并未避世。 【小题 4】用 “ ”给文中划 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君 子 究 孔 释 之 名 理 穷 歌 诗 之 丽 则 远 野 孤 岛 通 舟 必 行 鱼 梁 钓 矶 随 意 而 往 【小题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 1)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3分) ( 2)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

24、十茶器,得一鸿渐。( 4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君子究孔释之名理 /穷歌诗之丽则 /远野孤岛 /通舟必行 /鱼梁钓矶 /随意而往 【小题 5】 1.(他却)端坐着学小孩子念念有词的样子,禅师抓住他 ,让他割草。 2.卖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具陆羽的塑像。 【小题 1】署,本指官署,在 此处是动词, “任命 ”的意思。 【小题 2】 A项 的人 /停顿; B都表修饰; C给 /亲附; D成为 /被动 【小题 3应该是 “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 ”, “但遗憾的是他并未避世 ”是

25、妄加之词。 【参考译文】 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等到长大后,他不愿意跟从智积削发为僧,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 蹇卦中的渐卦,卦上说: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器。 ”他才用陆羽做自己的姓名。小时候,他的师傅教他抄经书,陆羽却说: “(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代,能称有孝吗? ”禅师听后很生气,就用挑粪扫垃圾来惩罚他,又让他放三十头牛,陆羽就用竹画牛背学写字。(偶然)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不识字)不能阅读,却端坐着学小孩子念念有词的样子,禅师抓住他,让他割草。当他记经书的时候,糊里糊涂好像有所丢失一样,过了一天

26、还是无法记住,禅师鞭打他,陆羽感叹说:“时间流逝了,怎么还是不会写呢! ”他泣不成声就逃走了,成为优伶藏了 起来,撰写了谈笑一万多字。天宝年间,陆羽被官府任命为优伶的老师,后来他逃走了。这就是古人说的 “品行高洁而行迹污秽 ”的人。 上元初年,陆羽在苕溪上修建了房子,闭门读书。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陆羽相貌丑陋,说话结巴,却很善辩,他听到别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这种美德一样高兴。与别人约会,即使虎狼当道也会如期前往。他自称 “桑苎翁 ”,又号称 “东岗子 ”。他精通古调歌诗,兴致极为安闲高雅,著书很多。他驾着小舟在在山寺见来往,总是头戴纱巾,脚穿草鞋,身穿粗布短衣,腰系围裙,

27、敲打着林间树木,戏耍着河中清 流。他有时独行在旷野之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上,兴致尽了才痛哭着回家。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陆羽与僧人皎然是最好的朋友。皇上曾下诏任命陆羽为太子文学。 陆羽嗜好喝茶,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著有茶经三卷,论述茶道的根源、茶道的方法、 茶道的器具,被当时的人称为 “茶仙 ”,天下人由此渐渐懂得喝茶了。卖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具陆羽的塑像。当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任宣慰使,他喜欢喝茶,知道陆羽的名声,就派人召陆羽来。陆羽身穿农夫的衣服提着茶具进入衙门。李季卿说: “陆先生精于茶道,天下了解。扬子

28、江的中泠泉水又极为绝妙,如今二妙碰到一起,千载难逢,陆先生不可错过这个机会啊。 ”喝完茶,李季卿命令家奴付给陆羽茶钱,陆羽感到很羞愧,改著毁茶论一篇。 陆羽与皇甫补阙交好,当时尚书鲍防在越中,陆羽前往依附他。 皇甫冉写序送给他说: “君子推究儒、佛二家的名理,穷尽诗歌的丽则,遥远的别馆,孤零的岛屿,有船通行的地方就一定要去;有鱼梁钓矶之处,可随意前往。那越中地方是著名的山水之乡,军门又承担这朝廷节钺的重任。鲍长官是了解先生爱惜先生的人,会对先生解衣推食,倍加关照,先生此去怎能是仅仅品尝镜湖的鱼,赏若耶溪的月而已呢? ” 陆羽的诗文集和茶经流传至今。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 7分) 小园 【

29、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 花。】 1请简要赏析诗中首联 “动 ”和 “窥 ”两个字的好处。( 3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结合景物描写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4分) 答案: .“动 ”,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窥 ”,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 “山光窥短墙 ”,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 “山光 ”的意态神

30、情。)( “窥 ”字赏析任答一点即可) 2.幽竹寒花(菊花) ,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结合景物特点 2分,人物形象 2分) 语言表达 从 “高 ”、 “明 ”两个字中任选一个填入下文的方框中,然后仿照画线部分的内容,在空格处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句式协调,文意贯通。(不少于 25个字) (4分 ) 在中国人的词汇中,有许多美好的称誉,往往是 “清 ”字当头: 清廉的风气叫清风,正直的官员叫清官,文 章

31、的儒雅是清文,友谊纯洁为清交。 也有不少正面的称谓是 “”字当先: 答案:高 高尚的作风叫高风,高明的见解称高见,品行优秀为高士,技能突出是高手 明 光明的道路叫明途,锐利的眼光称明眼,见识高超为明鉴,心地坦荡是明人。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 5分)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诗经中的含义是加工骨角玉石的各种方法,子贡引用它的用意又是什么?( 2分) 2为什么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诗了?( 3分) 答

32、案: .比喻人有了好的本质,还应致力于学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求学之道应精益求精) 2子贡由谈人生道理而开悟,悟到了诗经的深意 (1分 ),反映孔子对学生能举一反三的重视、肯定( 2分)。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小题) (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欲罢不能。(论语) ( 2)故九万里, ,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 3) 、千里烟波, 。 (雨霖铃 ) ( 4)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滕王阁序) ( 5)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 。(长恨歌) 答案:( 1)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则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33、3)念去去,暮霭沉沉楚天阔。( 4)穷岛屿之萦回,列冈峦之体势。(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在中国园林的布置或中国绘画的布局中,有稀疏浅淡处,也有茂密浓重处,各有情趣。苏东坡更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用 “淡妆浓抹总相宜 ”来描写西子湖。可见,浓和淡 都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人生亦是如此。 “浓 ”是一种生活方式, “淡 ”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浓淡相宜 ”亦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的多彩可能就源于此等丰富的情致吧。 请从 “浓之美 ”“淡之美 ”“浓淡相宜 ”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