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省台州市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1662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浙江省台州市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市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市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市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市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浙江省台州市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 A晃眼( hung)影影绰绰( chu)一股脑( g)蜡烛芯子( xn) B泥墙( n)飞来横祸( hng)发疟子( yo)果实累累( li) C强求( qing)正当防卫( dng)花骨朵( g)呕心沥血( xi) D采邑( ci)原形毕露( l)压轴戏( zhu)上蹿下跳( cun)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谙世事。 B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

2、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C我国的历史与欧洲完全不同,自秦统一以后的两千年,几乎一直是一国独大的局面,周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与经济实力可以与这个中央帝国度长挈大,比权量力。 D经过多年发展,淘宝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除了明面上的假货问题外,从员工到卖家再到买家之间,客观上形成了一系列灰色利益链条,错综复杂,盘根错结。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只有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扭转。 B每次当她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公就在一旁敲边鼓: “辞职好了,我又不是养不起你! ”就这样,她

3、走马灯似地换了无数个工作。 C即使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流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感到怀疑。 D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答案: B 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 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B中国斥资约 180亿美元来处理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C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说,政府要逐步改善社会管理职能,破除二

4、元结构,逐步取消农村户口,执 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籍管理,这是户籍改革的大方向。 D有关报道披露,由于长期管理缺位、过度采挖,导致锡矿山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大量采空区未得到有效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答案: B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那么,何以无知无情的自然景物会异态纷呈,美不胜收,使人身入其境而流连忘返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A自然景物真的无知无情么? B为什么它对待人类最公平呢? C自然景物究竟美在哪里?

5、D自然景物究竟美不美呢?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安道尔的犹太人 【瑞士】马 弗里施 从前在安道尔住着一个年轻人,人们认为他是犹太人。 讲起他来便是那些想当然的故事,说他出身如何,他日常怎样和把他视为犹太人的安道尔人交往,不论在哪儿等待着他的都是这种固定的成见。比如说人们对他的情感表示疑惑,安道尔人原本知道犹太人不会有他们这样的情感,可他们还是对他说,他有敏锐的智力,结果他的智力因此不由自主地敏锐起来。或者他与钱的关系,钱在安道尔也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他知道,他感觉到大家心里那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他检验自己,是否他真的总是惦记着钱。他检验自己直到发现没有错,是这样

6、,他确实总是惦记着钱。 他承认了,他认可了,安道尔人也相视无言,几乎嘴角都 没有动一动。 在对待祖国的事情上他也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只要他嘴里说出这个词来,他们就会像对待一个掉在了脏污上的钢 儿一样不去理睬。因为安道尔人知道犹太人的祖国可以是多数,他们挑选、购买祖国,不像我们只有一个,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每逢谈起安道尔,不管他怎样说好话,他的话也都像进入了海绵一样,不会引起任何反应。后来他明白了,他说话办事不讲究策略,有一回当他由于他们的态度而沮丧,控制不住自己大发脾气时,他们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他的这个缺点。祖国属于其他人,这是无法变更的事情了,没有人期望他会爱这个祖国,相反 ,他坚持不懈

7、的努力和争取只能招致他们的蔑视,促使他与他们之间产生鸿沟;他追求他们的恩惠和善意,竭力讨好他们,可是人家即使看不到他可能怀有某种目的,也觉得他这样做不过是为达目的而采取的手段。 这样下去,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以他那无时无处不在的、将一切都透析的敏锐感觉发现,他确实不爱祖国,连这个词都不爱听,每逢使用它都让他感到尴尬。 显然他们是对的。显然他根本不能去爱,不能以安道尔人那种意义的爱去爱 ;他只有炽烈的激情,当然也具有理智的冷静,而后者被人们认为是他随时准备满足他的报复嗜好而运用的秘密武器 ;他缺少联系他 人的情感,显而易见他缺少实施信任的热情。 同他打交道使人活跃,但让人感到不舒服、不安适。他无法

8、做到像其他人一样。当他徒劳地试图使自己不惹人注目时,甚至于在内心里便怀着对抗、傲慢和潜伏着敌意的情况下来忍受他的这种异样。由于怀有敌意使他自己感到不快,便又反过来用生意场上的客套来加以缓解。可是即使他鞠躬行礼也是一种责难,仿佛他是犹大人是周围环境的过错 大多数安道尔人对他并没有什么伤害。 可对他也没有做什么好事。 从另一方面看,也有具有进步和自由思想的安道尔人,如他们自己所说的,他们感觉到对人道负有的责任 :他们敬重这个犹太人,如他们强调指出的,恰恰因为他所具有的犹太人特性,诸如敏锐的智力等等。他们支持他直到他死去,死得非常残酷,其残酷和令人恶心的程度让那些能够为整个人生的残酷无动于衷的人也感

9、到恐怖。就是说,他们原本不是为他悲叹,或者坦白地说 :他们不是想念他 他们只是对那些个杀死他的人感到愤怒,因为那杀人的方式,主要是因为那方式。 人们长久地谈论此事。直到有一天弄清楚了他本人,即那死者已经无法再知道的情况 :他是人家抱养的孩子,他的父母,这是后来发现的,是像我们一样的安道尔人。 人们不再谈论此事。可是安道 尔人,每当他们照镜子,都惊骇地看到,他们自己脸上有着犹太人的表情,他们每个人都是这样。 (选自 20世纪外国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 【小题 1】说说第一第二两段文字中加点词 “认为 ”“想当然 ”的作用( 4分) 【小题 2】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3分) 【小题

10、 3】 “具有自由和进步思想的安道尔人 ”对主人公持怎样的态度?( 3分) 【小题 4】结合小说,分析主人公的死因。( 4分) 【小题 5】小说最后两段文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分) 答案: 【小题 1】认为:暗示安道尔人对主人公身份的断定是一种主观臆断。( 2分) 想当然:说明安道尔人关于主人公的那些故事纯属子虚乌有。( 2分) 【小题 1】在安道尔人的种族成见的歧视迫害下,主人公的心灵扭曲了,他妥协了,也认为自己是不爱国的,表现了社会环境对主人公施加的精神迫害之残酷。( 3分) 【小题 1】表面上是敬重,而实际上他们同其他的安道尔人没有区别,也一样歧视和迫害着主人公。( 3分) 【小题

11、1】个人原因:主人公缺乏年轻人应该具有的独立人格和顽强的抗争精神,最终性格和心灵严重扭曲,这是导致悲剧的性格因素。( 2分) 社会原因:安道尔人的种族成见形成的生活环境,不自觉地对主人公施加精神迫害;当时的种族歧视政策最终导致了主人公失去生命。这是主人公悲剧的环境因素。( 2分) 【小题 1】 与开头呼应,点明了主人公的真实身份,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和感染力。( 3分) 揭示了安道尔人在长期的以固有成见支配他人生活的过程中,自身心灵也被严重扭曲,使小说更具讽刺意味和批判力度。( 3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关于七言诗起源问题,古今有多种说法。最早论到七言诗与楚辞的关系的,当为世说新语

12、,其后刘勰在文心雕龙 章句篇云: “六言七言,杂出诗、骚。 ”明人胡应麟诗薮把南风、击壤等 传说中的上古歌谣以及战国时的易水、越人歌当作七言诗之始,同时他又认为楚辞九歌最有代表性。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一 “七言之始 ”条亦曰: “余考七言之兴,自汉以前,固多有之。宋玉神女赋: 罗纨绮缋盛文章,极服妙彩照万方。 此皆七言之祖。 ”由此看来,古代学者虽然有人论及七言诗与楚辞的关系,但都是零散的只言片语,而且各家对七言诗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如世说新语与日知录里面所指的七言,都是不包括中间有 “兮 ”字的句子,只有胡应麟才把九歌体里面的七字句当作七言诗来看待。这说明,古代学者认可七言源于楚 辞的人并不多。

13、只是现当代学者中,持此论者才逐渐增多且影响日盛。其中影响较大者首推罗根泽,他在七言诗起源及其成熟一文中,首先指出了楚辞体蜕化而成七言诗的观点,并指出了两种蜕化的方式。第一种情况如招魂: “魂兮归来,入修门些;工祝招君,背先行些。 ”去掉两句中的 “些 ”字合成一句,就变成了 “魂兮归来入修门,工祝招君背先行。 ”第二种情况如九辩: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怿。 ”省掉中间的虚词,就变成了 “悲忧穷戚独处廓,有美一人心不怿。 ”由此罗根泽又说: “就此上例证视之,由骚体诗变为七言诗,不费吹灰之力 ,摇身一变而可成 由骚体变成七言,是异,是蜕化,所以必在骚体诗全盛期以后。 ”持同样观点的

14、还有萧涤非诸人。可以说,经过以上诸家学人的论证,七言诗源于楚辞说,逐渐成为在这一问题讨论中最有影响力的观点之一。 但余冠英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首先对七言诗由楚辞蜕变说提出质疑,认为楚辞的基本句法与七言诗不同,其中只有山鬼、国殇与之相近,但是去掉 “兮 ”字之后,只能变成两个三言,而无法念成七言的 “-”节奏。他同时指出,楚辞体在汉代用于庙堂文学, “是早已受人尊敬的了,假如七言诗是从楚辞系蜕化出来的, 那么七言在唐以前被歧视的缘故,便不可解释了 ”。同时,余先生还从先秦两汉文献典籍中找出了大量的七言谣谚、字书、镜铭中的七言句和采用民歌体的文人之作,如荀子的成相篇。他说: “就现存的谣谚来看,

15、西汉时七言还很少,在成帝以前只能确信有七言的谚语,而七言的歌谣有无尚难断言。不过从谣谚以外的材料观察,武帝时七言在歌谣中必已甚普遍,完全七言的歌谣在这时必已流行 ”。他因此提出了两点最主要的证据:第一是西汉时的两本字书、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和史游的急就章,里面用了大量的七言句,是口诀式文体。编口诀的目的是便于让人记诵 ,所采用的必是 “街陌谣讴 ”中流行的形式。第二是汉书 东方朔传里载有一首东方朔的射覆,是四句七言韵语,这也一定不是他的首创之格,而是当时 “街陌 ”流行之体,由此才能脱口而出并能逗笑取乐。最终他认为: “事实上七言诗体的来源是民间歌谣。七言是从歌谣直接升到文人笔下而成为诗体的,所以

16、七言诗体制上的一切特点都可在七言歌谣里找到根源。所以,血统上和七言诗比较相近的上古诗歌,是成相辞而非楚辞。 ”“七言诗的渊源只有一个,就是谣谚。 ”余冠英的观点也得到许多人的响应,如褚斌杰。 (节选自新华文摘 2010年第 21期 ,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七言诗源于楚辞这种学术观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世说新语,后世诸多学者对这一观点不断加以丰富。 B古代学者对七言诗与楚辞的关系的论述较为零散,而且各家对七言诗的认识也不同,因而长期得不到古代学者的广泛认可。 C余冠英等认为早在先秦两汉时,七言句式就已经与楚辞句式并存,因而七言句式并不是从楚辞中转化

17、而来。 D余冠英等认为,七言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在先秦两汉中广泛存在于谣谚、字书、镜铭及文人的创作中。 【小题 2】余冠英认为七言并非源于楚辞,下列选项中不是直接依据的一项是( ) A楚辞的基本句法与七言诗不同。 B七言在唐以前文学中社会地位低。 C先秦两汉文献典籍中存在大量七言句和采用民歌体的文人之作。 D司马相如、史游的字书及汉书 东方朔传中有很多的七言句。 【小题 3】在文章的第一段,罗根泽认为楚辞演变为七言,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试根据文中举例加以概括。(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1)去掉置于第二句句尾的语气助词合成一句。( 2)去掉长句中

18、置于句中的语气助词合成一句。 (3分 ) 【小题 1】 A世说新语最早论到七言诗与楚辞的关系,而不是认为 “七言诗源于楚辞 ”。 B原文为 “各家对七言诗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因此 “各家对七言诗的认识也不同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并且强加因果。 D原文为 “余先生还从先秦两汉文献典籍中找出了大量的七言谣谚、字书、镜铭中的七言句和采用民歌体的文人之作 ”,因此 “七言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说法错。 【小题 1】 D项内容是用来说明 “武帝时七言在歌谣中必已甚普遍,完全七言的歌谣在这时必已流行 ”,不符合文题要求。 【小题 1】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

19、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 妇孺,至 “文先生 ”啧啧不离口,然要间 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 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 造物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 “儿幸晚成,无害也。 ”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

20、,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 “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 ”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 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 弛 自喜,于曹偶 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 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 先生为待诏,然居恒邑邑不自得,上疏乞归,不报。又一年,再上疏乞归,又不报。上相杨公以召入,先生见独后。杨公亟谓曰: “生不知而父之与我友耶

21、?而后见我? ”先生毅然曰: “先君子弃不肖三十馀年,而以一字及者,不肖弗敢忘也,故不知相公之与先君子友也。 ”竟立弗肯谢。杨公怅然久之 ,曰 :“愧见生,幸宽我! ”至是杨公谋欲迁先生而先生愈迫欲归至三上疏得致仕御史请留先生为翰林重朝论韪之 。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 要间:大体上。 弛:放荡。 曹偶:同辈。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诡:妄言 B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贽:礼物 C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薄:迫近,靠近 D上疏乞归,不报报:上报朝廷 【小题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惜其掩于

22、艺灌夫受辱于居室 B庄公读而奇 之世人皆浊,何不 淠喽 锲洳 C至则殁三日矣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恸哭且绝,久之乃苏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的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作者以上天对星辰、雨露等态度为类比,认为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不应该重德轻艺。 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学业精进。 C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徵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

23、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D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两方面日益精进。 【小题 4】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至 是 杨 公 谋 欲 迁 先 生 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 史 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 韪 之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 1)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 4分) ( 2)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24、 1】 D 【小题 1】至 是 / 杨 公 谋 欲 迁 先 生 /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 史 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 重 朝 论 韪 之 【小题 1】( 1)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 “无所 ”、 “重 ”、 “独 ”“废 ”一点 1分) ( 2)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 “异轨 ”、 “齐尚 ”、 “欢然亡间 ” 一点 1分) 【小题 1】 B初见尊长赠送礼物,动词,赠送。 C轻视,鄙薄。 D答应。 【小题 1】 A于:表被动 /介词。 B 而:承接 /并列。

25、 C则:表转折 D之:音节助词 /的 【小题 1】文徵明向李、沈学习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关系于文无据。 【小题 1】略 【小题 1】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从儿时就知道我们吴郡中有文先生。现在的文先生,不管是农夫、妇女、儿童,说到 “文先生 ”都啧啧称赞不离口,但是他们 大体上是因为书画而知道(文先生)的。而学士大夫自己妄称了解文先生的,就说文先生有高尚的节操,坚定地践行君子之道,他的行为足够表现(他的节操和君子之道),却痛惜他的道德品行被书画才能掩盖。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终究也不因为百谷的用处而

26、舍弃百花,上天大概是一样看重(星辰、雨露、百谷、百花)的。 文先生,最初叫璧,字徵明。不久以字行,改字徵仲。先生到八九岁时说话还不太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慧,惟有温州公觉得他奇特,说: “我儿也许年岁大了才有 成就,没有什么关碍。 ”先生长大以后,到外面的私塾去读书,聪颖超群,一天能记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曾经跟随温州公在滁州做官,拿文章向郎中庄昶请教,庄公读了之后觉得他奇特,写诗赠送给他。回家后做邑里诸生,文章日益进步。十六岁,把温州公生病的消息告诉他,先生为温州公顾不上吃饭带着医生骑马快跑,赶到时温州公已经死了三天。悲恸地哭泣得晕了过去,很长时间才醒过来。郡里的同僚集聚了几百金为温州公办丧

27、事,先生坚决推辞不接受,说: “辛苦各位了,我不愿意拿活着的人来玷污死者。 ”郡中的官吏和士子认为温州公一生恪守廉洁,而文先生 是能继承先人美好品德的后辈,于是修葺从前的却金亭来配享以前的太守何文渊,并记事铭德。先生除去孝服以后,更加自我发奋勉励,放下帷帐读书,常常到深夜也不休息。写文章以已故的吏部侍郎吴宽为师,书法以已故的太仆少卿李应祯为师,绘画以已故的沈周先生为师,感慨自愧,认为自己不如他们。吴郡中才能杰出的文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天天来交游,祝允明精于书法,唐寅擅长绘画,徐祯卿的诗神采焕发有建安风骨。这些人都放荡自赏,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不敢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先生)。先生和他

28、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 地在一起。 先生作为待诏(官职,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但是经常忧愁不乐,上奏朝廷请求辞官,不被允许。又一年,再次上奏朝廷请求辞官,又不被允许。上相杨公应诏入朝,先生独独最后拜见他。杨公说: “你不知道你父亲和我交情很好吗?竟然最后来见我? ”先生正色地说道: “先父离开我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曾以一字提及,我不敢忘记,所以不知道您与先父交情深。 ”一直立在那里不肯致歉。杨公惆怅了好长时间,说: “见到你很惭愧,幸而能宽恕我。 ”至此,杨公想要提拔先生,但是先生更加迫切地想辞官回家。直到上书三次,才得以告老还家。御史 请求留下先生作为翰林,满朝都认为

29、是对的。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 贯休 水香塘黑蒲 森森,鸳鸯 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 1)前四句描写了山村怎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理想?( 3分) ( 2)最后两句刻画了 “山翁 ”怎样的性格?一个 “熟 ”字回应了上文哪些情景? 答案: ( 1)前四句描 写了山村秀美的田园,丰富的物产,邻里的和谐无争。( 2分)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美好,和谐安宁,民风淳朴的田园

30、生活的向往。( 1分) ( 2)最后两句通过刻画山翁殷勤地留宿和 “笑指 ”等词语的渲染凸显了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特点。( 2分)诗在末尾用一 “熟 ”字回应上文 “满塘黑压压的蒲 ”与 “到处都是的桑柘 ”以及 “蚕娘洗茧 ”。( 2分) 语言表达 仔细阅读漫画等待,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和寓意( 5分) 答案:有一个人掉进了水里,只露出一只手,急等着有人来救援。( 1分)而岸上有一大群记者,扛着摄像机,等着拍摄救援场面。( 1分)寓意任意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3 分): 树立生命至上的道德理念 新闻记者见死不救,漠视生命,缺乏人文关怀的精神。 当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发生矛盾的

31、冲突的时候,要把社会道德放在第一位。 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人情冷漠。 请从下面这则报道中提炼出两条最主要的信息。( 4分) 2011年 3月 31日,陷入 “瘦肉精 ”危机的双汇集团在其总部所在地河南省漯河市体育馆召开了 “双汇万人职工大会 ”,参会人员包括双汇集团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新闻媒体。会上,双汇集团 董事长万隆代表集团向消费者致歉,并将 3月 15日定为 “双汇食品安全日 ”。随后,双汇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由中检集团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全方位监督双汇的质量安全。 信息一: (不超过 20字) (2分 ) 信息二: (不超过 20字) (2分 ) 答

32、案:信息一:双汇召开万人大会向消费者致歉。( 2分) 信息二:双汇引入第三方检验机构,全面监督质量安全。( 2分) 名著导读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 “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 1) “长幼之节 ”在文中指什么? “君臣之义 ”指什么?( 2分) ( 2)子路所说的 “

33、道 ”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 “道之不行 ”的原因是什么? (3分 ) 答案: ( 1) “长幼之节 ”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 “君臣之义 ”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 2分) ( 2) “道 ”指儒家的 政治主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 1分) “道之不行 ”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出仕以推行自己的道义,如今,有才能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 2分)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小题) ( 1)君子之仕也, 。 ,已知之矣。(论语) (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赤壁赋) ( 3)西当太白有鸟道,

34、。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 4)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阿房宫赋) ( 5)风吹仙袂飘 举, 。 , 梨花一枝春带雨。(长 恨歌) 答案:( 1)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 。 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论语) (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赤壁赋) (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蜀道难) ( 4)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阿房宫赋) ( 5)风吹仙袂飘 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 玉容寂寞泪阑干 , 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 作文 以遗憾为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