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期质量检测(二)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1668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期质量检测(二)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期质量检测(二)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期质量检测(二)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期质量检测(二)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期质量检测(二)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期质量检测(二)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酬 酢 ( zu) 猥 琐 (wi)宝 藏 (zng)隽 语箴言 (jn) B 咋 舌( zh)繁 冗 (rng)襁 褓 (qin)多财善 贾 (g) C脉 络 (lu)葱 茏 (lng)日 晷 ( gu) 翘 首以待 (qio) D 蜷 曲 (qun)聒 噪 (gu)膻 味 (shn)钟灵 毓 秀 (y) 答案: D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美国一直想阻止国际油价飙升,不过美国制裁措施历时较长且分批实施,使伊朗赢得了制定规避对策的时间。制裁能否促

2、使伊朗 改弦更张 还是个未知数。 B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今天对记者说,建立 “人道主义走廊 ”是为了向在巴沙尔总统对支持民主抗议者的镇压中 首当其冲 的城镇运送救援物资。 C环境对人和动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近些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 蜕化 。 D昨晨,中国海监 50、 66船编队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发现日本海保厅 “pl62”巡逻船。我编队立即向其喊话,表明身份、询问动态并 申明 立场。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我国海域赤潮发生频率逐年增多,发生时间不断提前, 3年间增加 5倍之多。对沿海地区的渔民而言,赤潮简直是场挥之

3、不去的噩梦。 B今年,中国共产党发起了一场纪念一位偶像人物逝世 50周年的活动,舆论认为此举旨在填补社会的道德空白。 C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低能耗、高污染,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D小悦悦悲剧的直接起因是人们的冷漠而致 ,“小悦悦事件 ”发生后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表示,要认真反思出现悲剧的根源。 答案: B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因而画家在创作的方式、题材的选择、笔墨的处理、风格的凝定等方面都要受到思想观念的影响 自宋元以来中国画形成的 “思想的绘画 ”和 “心灵的绘画 ”的特点,到明清

4、之时发展到极致 因此,从思想上追踪绘画中所深寓的内涵,应该是中国画研究必不可少的途径 画家通过它来表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借其表达自己的思想、思维乃至生活方式 尤 其在文人画的观念中,绘画不是运用某种材料来表现的技艺,而是愉悦性情的工具 A B C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题目。 小 野 猪 格拉齐娅 黛莱达( Grazia Deledda意大利)著 吕六同译 清晨的太阳投射出明丽的光辉,小野猪刚刚睁开惺忪的眼睛,大千世界的三种美妙的色彩便立即映照于它的眼帘 远处天空、大海、山峦的背景上,绿的颜色,红的颜色,白的颜色,熠熠闪烁。 七只猪仔贪婪地吮吸着母亲的奶头

5、,年轻的母野猪刚刚用舌头把它们逐个地舔了一遍,它们当中最后一个呱呱坠地也是最勇敢的猪仔,因吸足了奶汁而怡然自得,立即 ”噔噔 ”地离开了它的诞生地 一棵高大的橡树投下的浓密的阴影形成的小天地,朝广阔的世界奔去。母亲发出一声尖厉的嚎叫,向它召唤,但小野猪毫不理会,母猪用嘴把残留在苔藓上的最后几棵橡子咬碎,发出阵阵嘶鸣,呼唤它的儿女。六只小野猪,全都长着一身金黄、乌黑两色相间象绸带一样柔软光滑的绒毛,你追我赶,互相扑打着,跑了回来,唯独第七只小野猪,那个最先到外界去冒险的勇敢者,却不 见踪影。母亲睁大布满血丝的眼睛,用那充满柔情而又狰狞可怕的目光巡视周围,露出雪白的牙齿,象山上的啄木鸟一样发出凄厉

6、的悲鸣,然而,小野猪没有回答,它再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 小野猪尝到了高贵的奴隶生活的一切痛苦。曾经有许多次,少爷差一点要把它扼死;从那仿佛波浪一般荡漾的天蓝色褶裙下,曾经无数次飞出一双美丽的脚,对它重重地踢来;又有多少次,女佣人嚷嚷: “等到少爷生日那天,我们把它烤着吃了! ” 少爷藏在花园的那一头,他带着猎枪、手枪、佩刀和长剑,正在玩打猎的游戏。他瞄准小野猪,忽然又怒气冲冲地跑过来,用脚猛烈地踢 它。 一天,厨房里的所有蒸锅都冒出了沸腾的热气。美丽的女佣人在缭绕的烟雾中显得格外神采飞扬,仿佛在傍晚的暮霭迷蒙中显露出的一轮玫瑰红的明月。这天是少爷的生日。 他今天穿了一身淡蓝色的衣服,一头金发梳

7、得油光闪亮,好象戴了一顶镀金的头盔 他朝小野猪冲去,聪明狡猾的小猫一溜烟地逃窜了。他把小野猪拽起来,从厨房的窗口扔到了菜园子里。 小野猪嗅到了灌木丛的气息,心里感到一阵欣喜的兴奋和饱餐后的怡然自得。他瞧见少爷站在厨房的窗子跟前,从皮套里掏出一支手枪,但它却不明白,为什么爬上橡树顶上的小黑猫痴呆地张开嘴,瞪大绿色 的眼睛,惊慌失措地注视着它。 一团紫色的浓烟包裹了小野猪。它踉跄地扑倒在地上,闭上了眼睛;但过了片刻工夫,它又睁开粉红色的眼皮,最后一次看了看世界上最美妙的色彩 青翠的橡树,乳白色的房屋,它自己的殷红的鲜血。 【小题 1】本小小说揭示了什么主题?小说的的开头和结尾在色彩的描写上有何突出

8、的艺术表现手法?请简要评析。( 200字左右。 12分) 答案: 【小题 1】( 1)表现了小野猪的无辜与不幸,表达了对人类自私与残酷的批判。( 2)首尾照应艺术。小小说开头写小野猪睁开眼即看到了 “大千世界的三种美妙的色彩 ”,结尾写小野 猪最后一次看 “世界上最美妙的色彩 ”,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3)对比艺术。开头看到的三种美丽色彩,展示了生命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好,结尾看到的三种美丽的色彩中,红色不再是自然的颜色,而是小野猪的鲜血,在对比中强化了小野猪的悲剧命运,揭示主题。(每点 4分。要有理有据,不能空洞)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本文的主旨隐藏在故事情节中,含在作者的语言

9、中,作者不动声色的描绘故事,却在无形中流露了感情倾向。如他把小野猪像人一样写,写他的感受,从中蕴涵着作者对它的同情,反之则对杀害它的人进行批判。表现手法可从写作特色 及修辞上进行具体阐述。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 ( 20分) 水 的 行 走 沈 念 水,从四面八方走来,汇聚成湖湘大地上鼎鼎有名的洞庭湖。 一湖水,给了这城市灵性、厚重、声名, 也给了这城市刁难、悲痛、漂泊。 七八年前,城市滨水的岸线建起了风光旖旎的沿湖风光带。每天都有休闲的人、散步的人、看湖的人层出不穷地光顾这里。他们共同目睹过圆鼓鼓的太阳,从远处湖洲的芦苇丛中,纠结着朦胧的雾气,浮上来,或沉下去。斑驳的云影,褐黄的苇穗,随着习

10、习的风,遥遥地与没有边际的水光呼应,注视着水的行走,人的行走。 水的行走翻开尘封的 史册。原为古云梦泽一部分(春秋时,梦在楚方言中为 “湖泽 ”之意)的洞庭湖,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记载中。北魏郦道元水经作注指出,湘、资、沅、澧, “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 ”,盛弘之荆州记中描绘, “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日月出没其中 ”,青草就是当时洞庭湖的通称。可这些历史的文字中,谁也没道出湖的生命几时诞生。这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地壳运动造就了它,历史传说解密了它。刘海戏金蟾、东方朔盗饮仙酒、舜帝二妃万里寻夫的民间传说都源于此。湖区广为流传的是,农历二月二日,龙王为下嫁湖区恶毒财主家的三公主所遭

11、 历的不幸报仇雪恨。 “龙抬头 ”,地裂天崩,方圆八百里陷落积水成湖。当地百姓把二月二日定为龙的纪念日,也把这一天当成了洞庭湖形成纪念日。 湖没有源头,又有源头。 远眺这个以马蹄形盆地出现的湖泊,但见湖湘儿女的母亲河湘江滔滔北去,万里长江滚滚东逝,湖湘大地上众多有名无名的河流情牵此地。没有哪一座湖泊具有它这般的包容。她就像覆盖源头支流的树冠,苍翠葱茏,茂盛蓬勃。 汨罗江是湖的源头支流之一。和朋友谈起曾逐水而沉的屈原,这位两千多年前的行吟诗人,笔下洞庭那么神奇。湘君和湘夫人这一对美貌的恋爱之神,乘轻快如飞的桂舟,在娓娓动听的箫声中,飘曳于秋风袅袅的洞庭秋波之上。再回溯时光深处,李白、杜甫、韩愈

12、那些伟大诗人的脚步、诗情,曾经跟着水流一起行走、涌动。慈氏塔、岳阳楼、怀甫亭、仙梅亭、吕仙祠 这些见证历史的建筑,至今还依湖而望,以建筑的语言续写着湖的人生,铸造着湖湘大地地域文化的符号与标志。 水的行走书写无声的言说。人赖以生存的湖,也有过狂躁和残暴。湖波翻滚,洪水滔天, 挣脱困缚的龙王爷怒发冲冠,湖堤破溃,一片片砖屋瓦舍与粮棉作物被夷为平地。仓皇的人们只有收拾仅存的家当,迁往垸外的高地。这些年来的退耕还湖,三峡大坝的筑立,留下的是一道道高筑的坚堤。沿堤看湖,倒变成了欣赏湖区最美风景的理想之地。 水的行走打开幻想的空间。和朋友拍落白日行走的疲乏,闲坐新修成的岳阳楼景区仿古城墙内的茶肆,漫谈湖

13、的前世今生。这湖,夜色中是那么地从容,不急不缓日夜不息地奔流着,有谁知道它背负了多少堆弃的污浊,承载了多少强加的痛苦,宽容了多少恶意的索取。可她仍像母亲对孩子一样对待着湖边栖居的人们,无怨 无悔。 愈深愈黑的夜,极目难定远近。你看不清湖的面孔,只有凭着聪敏的听力去获知,让湖风 悄悄地拂动你的思绪,告诉你想知晓的一切。黑暗里包藏的事物、记忆,与流淌的水波一同飘逝。我们隐隐听见水声,是湖波拍击堤岸,又像是来自远方的湖底梦语。水不是流在湖里,而是流在一种叫 ”黑 ”的色彩里。沿湖的灯火投到水面,成了满湖的星子。 湖波奔流,人事皆非。历史的沧桑巨变和凝重呼吸就深深地植入浩渺的湖波里。清凉的湖风中夜色渐

14、浓,这一湖奔流不息的逝水,将赴向何方? 一丝一缕纠缠的生命的困惑奔袭而来,岁月的沧桑,宇宙的浩瀚,人生的苦难 思绪如湖边潜滋暗长的苇草,飘摇,飘摇。我对朋友说我不是湖边常客,我更习惯远远地听,倾听湖的心语,思索湖的前世今生,想象湖的将来 (选自文艺报 2011年度优秀散文,有删节) 【小题 1】请简要赏析文中 “思绪如湖边潜滋暗长的苇草,飘摇,飘摇 ”一句的语言之美。( 5分) 【小题 2】作者在文中说, “一湖水,给了这城市灵性、厚重、声名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这一湖水,给了这座城市哪些 “灵性 ”? ( 4分) 【小题 3】作者在文中说: “湖没有源头,又有源头。 ”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

15、什么?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表达作用?( 5分) 【小题 4】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中说: “湖波奔流,人事皆非。历史的沧桑巨变和凝重呼吸就深深地植入浩渺的湖波里。清凉的湖风中夜色渐浓,这一湖奔流不息的逝水,将赴向何方? ”请联系全文谈谈这几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6分) 答案: 【小题 1】这句话将作者夜色中的思绪比作湖边潜滋暗长的苇草在飘摇,表现了思绪的广阔无边( 1分);运用比喻,化虚为实,具有形象美( 2分);作者将 “飘摇 ”一词叠唱(反复),带给读者欣赏的时间和空间,使语言具有韵律美( 2分) 【小题 1】 带给城市美丽的风光;( 2)带给城市深厚的人文 情怀;( 3)带给市民

16、优美的休闲享受;( 4)带给市民深沉的思索与丰富的想象。 【小题 1】从历史记载来看,洞庭湖,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记载中,可这些历史的文字中,谁也没道出湖的生命几时诞生,并且这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1分);但是,当地百姓把二月二日定为龙的纪念日,也把这一天当成了洞庭湖形成纪念日( 1分);并且洞庭湖包容了湖湘大地上众多有名无名的河流( 1分)。所以说, “湖没有源头,又有源头 ”。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了联结(承上启下或者虚实相连)的作用( 1分),将文中关于洞庭湖的历史记载、民间传说和眼前实景紧密地联系 起来了( 1分)。 【小题 1】包含的情感有:( 1)对洞庭湖源远流长、情牵湖湘大地的赞美

17、;( 2)对洞庭湖美丽的传说及地域文化的喜爱;( 3)对湖堤破溃,带来洪灾的惋惜;( 4)对给洞庭湖 “堆弃的污浊,强加的痛苦,恶意的索取 ”的不满;( 5)对洞庭湖未来环境的担忧。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首先指出此句用了何种修辞表达了何意,有何作用,如形象、生动、韵味等。答对大意即可,不要拘泥于名词术语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这句话为总领句,概括了第三至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所以答题时可从这四个自然段中找出中心句做 为答案:。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这句话看似矛盾,但从历史上没有记载,而在民间却有传说,所以找出文中此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即可。从结构

18、上一般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题 1】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即可。答对 2点,即记 2分;答对 3点,即记 4分;答对 4点,即记 6分。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 中西 “体用 ”之争 杨金海 近一百多年来,人们围绕 “西化 ”与 “中化 ”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 “中体西用 ”论,有 “西体中用 ”论,有 “综合创新 ”论,这其中蕴含着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之概念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所谓 “中体西用 ”,就是说中国社会在面临西方文明的冲击中,要生存发展,就要以中国传统的文明体系,包括社会制度、伦理纲常、思想体系为主体,以西方的文明成果,主要是器物文化为辅助,拿来为我所用。 “中体西用

19、”论是中国人近代以来学习西方的第一种思维方式,标志着中国人开始有了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意识,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它总体上看是一种落后的理念。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中体西用 ”论必然被历史洪流所淘汰。 “西体中用 ”主张从根本上学习西方,这种思想,特别是主张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思想,在戊戌变法时期就已出 现。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不仅是 ”西体中用 ”思想的宣传者,更是实践者。“西体中用 ”论是中国人近代以来学习西方的第二种思维方式,其核心是要全面学习西方文化或曰 “全盘西化 ”,有着彻底的革命性,但它又是近现代中国人照抄照搬、 “食洋不化 ”地学习西方的

20、历史写真,是一种不成熟的思维和接受方式。 “西体中用 ”思想在反封建斗争中发挥过非常积极的革命作用,标志着中国人在对待西方文化方面开始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表层接受变为深层接受。然而, “西体中用 ”的历史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一方面,它过分强调革命,在反对 封建主义的旗帜下,把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的东西反掉了;另一方面,它过分强调全面学习外来文化,在拿来主义的支配下,照抄照搬、食洋不化的教条主义开始出现。这两种极端倾向,对后来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文革 ”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破坏、革命时代 “左 ”倾教条主义以及改革以来 “全盘西化 ”思潮的出现,都是这种思维方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21、的反映。 “综合创新 ”论是中国人近代以来学习西方的第三种思维方式,其本质是要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西方现当代优秀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并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创造一种新的有中国 特色的现代社会发展模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毛泽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新模式的第一人。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而且开辟了一条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相结合,开创了一条

2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体制。这条新道路在古今中外 都没有过。在经济上,它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引进市场机制,使经济运行中 “看不见的手 ”和 “看得见的手 ”同时发挥作用;在政治上,它既坚持共产党领导,又坚持多党合作和人民民主,克服了一党专制和多党竞争的弊病,保持了社会政局稳定和人民民主有序发展;在思想文化上,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又坚持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 “中国模式 ”是有生命力的。它不仅使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而且为世界社会特别是转型国家推进现代化探索了一条新路,因此,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

23、的关注。 (人民论坛 2011年第 38期,有删节) 【小题 1】根据文意,下列各项对中、西 “体用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中体西用 ”是封建社会晚期中国人被动学习西方的心理写照,是被动接受也是浅层接受,总体上看是一种落后的理念。 B “西体中用 ”是中国人近代以来学习西方的第二种思维方式,有着彻底的革命性,代表人物有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和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他们不仅是 “西体中用 ”思想的宣传者,更是实践者。 C “中体西用 ”不从根本上反封建,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中体西用 ”论必然被历史洪流所淘汰。 D “西体中用 ”思想在反封建斗争中发挥过非常积极的革命作用

24、,但对后来中国社会发展也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直至改革以来都还有人宣传 “全盘西化 ”。 【小题 2】根据文意,下列各项对 “综合创新 ”论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综合创新 ”论是中国人近代以来学习西方的第三种思维方式,是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相结合,开创出的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B毛泽东是第一个提出 “综合创新 ”论的人。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 人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而且开辟了一条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道路。

25、 C “综合创新 ”论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体制,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发展模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理念和思维方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D “综合创新 ”论形成的中国模式,在经济上既坚持社会主义又引进资本主义;在政治上,既坚持共产党领导,又坚持多党合作和人民民主;在思想文化上,既坚持搞 “主旋律 ”,又坚持搞 “百花齐放 ”。 【小题 3】 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结合本文的文意,你认为中国应该怎样顺应世界潮流? ( 5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26、 1】 态度:要抱着主动积极的心态,从深层次上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不能抱残守缺,被动应付。 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洋为中用。 方法:做到几个方面的结合,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敢于开辟从未有过的发展道路,既顺应又敢于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 【小题 1】表述有误。文中 “不仅 更是 ”只指孙中山,没包括康有为。 【小题 1】 A项缩小了 “综合创新 ”论的理论范畴; B项把 “毛泽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新模式的第一人 ”理解为毛泽东是第一个提出“综合创新 ”论的人,理解不很准确; D项把 “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引进市场机制 ”理解为既坚持社会主

27、义又引进资本主义,理解不是很准确。 【小题 1】提示:可从态度、原则、方法等方面来谈。每条答对大意即可。答对 1点得 3分,再每答对一点加 1分。不按上面的思路,从另外的角度确定思路,只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都行。 文言文阅 读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子贡问曰: “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 孔子曰: “夫水者,启子比德 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 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 材料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 ,心善渊 ,与

28、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注释: 启子比德: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 所恶:不喜欢的地方。 几于道:接近于道 善地:低下之地。 心善渊:心胸善于保持沉默,就像深渊一样。后面的几个 “善 ”都是 “善于 ”的意思。 【小题 1】孔子和老子都不满足于纯粹的观赏自然,而是试图沟通水之美与人类道德精神的内在联系,以探求水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并由此推衍出立身处世的道理和准则。试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比较一下当人处于逆境时,儒家和道家的处置方法有何不同。( 6分) 【小题 2】比较孔子和老子笔下的水,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6分) 答案: 【小题 1】 1、儒家认为,人处于逆境之时

29、,要表现出君子的高尚道义;君子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表现;但不论身处逆境时的外在表现如何,内心都应该坚持高尚的道义;能够战胜逆境;( 3分) 2、道家则认为,身处逆境,不要去争,而要利用自己的柔去滋润万物,要善于适应、包容一切。( 3分) 【小题 1】略 【小题 1】本题考查对经典的研读。答题时首先要正确理解文本的意义,然后对观点句进行整合。答对大意即可,如有其他见解,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 1】一、儒家的水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百折不挠,并能厚德载物,是仁义智勇之水;道家的水与世无争 ,包容一切,看似柔弱,实则至善至美,是大智若愚之水。答题时要看得清这方面的区别,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

30、一、子贡问道: “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 ”孔子说:“水么,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外物的高下而赋与不同的形态,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 无论怎样的百折千回,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 和意志。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 二、懂得最高深的 “道 ”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虽然能滋润万物),却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 “道 ”

31、。(最善道的人),所处的位置最自然低下而不引人注目,(但是)他的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因而像深渊一样深不可测,(与人相处时)待人善于真诚友爱,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治理好国家,处事善于发挥自己的所长,有所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有删节) 柳宗元 宗元白:元生至,得弟书,甚善;诸所称 道具之。元生又持部中庐父墓者所得石书,模其文示余,云若将闻于上,余故恐而疑焉。 仆早好观古书,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又二十年来,遍观长安贵人好事者所蓄,殆无遗焉。以是善知书,虽未尝见名氏,亦望而识其时也。又文章之形状,古今特异。弟之精敏通达,夫岂不究于此?今视石

32、文,署其年曰 “永嘉 ”,其书则今田野人所作也。 虽支离其字,犹不能近古 。为其 “永 ”字等,颇效王氏变法,皆永嘉所未有。辞尤鄙近,若今所谓律诗者,晋时盖未尝为此声。大谬妄矣!又言植松鸟擢之怪,而掘其土得石,尤不经,难信。或者得无奸为之乎? 且古之言 “葬者, 藏也 ”。 “壤树之 ”,而君子以为议。 况庐而居者,其足尚之哉?圣人有制度,有法令,过则为辟。故立大中者不尚异,教人者欲其诚,是故恶夫饰且伪也。过制而不除丧,宜庐于庭;而矫于墓者,大中之罪人也。 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 过恐伤于教也 。然使伪可为而利可冒,则教益坏。 若然者,勿与知焉可也,伏而不出

33、之可也。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生又持部中 庐 父墓者庐:筑庐居住 B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 具 具:完备 C而掘其土得石,尤不 经 经:经过 D 伏 而不出之可也伏:掩盖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矫 于 墓者,大中之罪人也乃设九宾礼 于 廷 B圣人有制度,有法令,过 则 为辟于其身也, 则 耻师焉,或矣 C或者得无奸为 之 乎客 之 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是故恶夫饰 且 伪也若属皆 且 为所虏 【小题 3】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况又出怪物 /诡神道 /以奸大法 /

34、而因以为利乎 /夫伪孝以奸 /利诚仁者 /不忍 过/恐伤于教也 B况又出怪物 /诡神道以奸 /大法而因以为利乎 /夫伪孝以奸利诚 /仁者不忍 过 /恐伤于教也 C况又出怪物 /诡神道以奸 /大法而因以为利乎 /夫伪孝以奸 /利诚仁者 /不忍 过 /恐伤于教也 D况又出怪物 /诡神道 /以奸大法 /而因以为利乎 /夫伪孝以奸利 /诚仁者不忍 过 /恐伤于教也 【小题 4】本文主要写了柳宗元对一个在父亲坟墓旁建房子守孝的人所得到的石刻文字提出了种种质疑,质疑的根据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3分 )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虽支离其字,

35、犹不能近古。( 3分) (2)况庐而居者,其足尚之哉? (3分 ) (3) 然使伪可为而利可冒,则教益坏。 (4分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1)石刻上的文字,所署的年号为 “永嘉 ”,可上面的书法却是当时乡下人所写;( 2)石刻上的 “永 ”字等,仿佛模仿王羲之写字用笔,这都是永嘉时期书法所没有的。( 3)又说是在墓旁栽上松树,被乌鸦拔掉了,于是在那里挖出了石刻,这种怪异的现象,更是离奇,令人难以相信。(每点 1分) 【小题 1】( 1)虽然把上面的文字肢解得残缺不全了,还是不能接近古人。 ( 2)何况是在墓地旁边建造房子居住,这难道值

36、得我们去赞扬吗? ( 3)但是如果弄虚作假之事也可以去做,利益可以靠欺骗来取得,那么道德教化就会败坏了。 【小题 1】经:合乎常规 【小题 1】都作介词,译为 “在 ”; B、则:副词,就;连词,却; C、之:代词,代这些事情;助词,取独作用; D、且:连词,并且;助词,将要 【小题 1】根据句法结构和对举句式可得知。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在第二段,找出三点,整合答案: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 1) “支离 ”“犹 ”“近 ”( 2) “庐 ”“其 ”“尚 ” ( 3) “使 ”“伪 ”“冒 ”“教 ”。 参考译文: 宗元上:元生来,得到你的信

37、,很好;凡是他所称赞之事信中都有详细明白的说明。元生就将你所管辖地区中那个在父亲坟墓旁边建房子守孝的人所得到的石刻文字,临摹了给我看,说你将会向皇上禀告此事,我因此感觉不安和疑惑。 早年我就喜欢观赏古代的书法作品,家中收藏有完备的晋、魏时期人所写的书信。而且二十年来,长安城中那些喜爱书法的富贵人家中所藏的书法墨迹也都看遍了,几乎没有什么遗漏。因此还比较善于鉴定书法,即使没有看到作者的名字,看后也可以辨别它是哪个时期的作品。再说文章的形式,古代和现代有很大的不同。你是个非常精明聪慧、 博闻多见之人,难道对此却未加考究吗?现在看这个石刻上面的文字,所署的年号为 “永嘉 ”,可上面的书法却是当时乡下

38、人所写的。虽然把上面的文字弄的残缺不全,但还是不能接近古人。因为石刻上的 “永 ”字等,颇有模仿王羲之写字用笔的变化之处,这都是永嘉时期书法所没有的。而且其文辞很粗浅,如同现在所谓的律诗一样,西晋时期大概还没有这种诗律声调,这简直太荒谬了!又说是在墓旁栽上松树,被乌鸦拔掉了,于是在那里挖出了石刻,这种怪异的现象,更是离奇,令人难以相信。莫非是在弄虚作假吧。 而且古人这样说: “葬,是藏的意思 ”, “在墓地上封 很高的土和植物 ”,有学识之人还对这种做法提出了批评,何况是在墓地旁边建造房子居住呢?这难道值得我们去赞扬吗?圣人已经规定了丧葬的制度,又颁布了一定的法令,如果做得太过分,就是歪门邪道

39、了。因此坚持中正之道的人不会崇尚怪异的行为,教化人的人希望人们诚实可信,因此对矫枉造作和弄虚作假的行为都非常厌恶。超过了规定的守孝制度还没有除孝,应该住在厅堂之中却故意住在墓地旁边,这就是中正之道的罪人。何况又伪造怪物,用鬼神来骗人,触犯了国家的法令,以牟取利益呢?伪装孝顺,却以不正当的手段去求取利益,这种事情,确实是讲究仁爱的 人所不忍心去揭发指责的,唯恐会有伤于风化。但是如果弄虚作假之事也可以做,利益可以靠欺骗来取得,那么道德教化就会败坏了。像这样的话,不去理睬它就可以了,将其掩盖而不让大家知道也是可以的。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8分)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 甫 使君

40、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 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 谒 铟蓿 烊氩桌艘坏鲋邸 br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注: 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人。曾在成都设学校,入学者免除徭役,这些措施对当地文化的发展有所促进。 滟 杭 翠 玻 墒笔浅 康闹 仗病br【小题 1】有人说颈联中的数字运用精妙传神,请任选其一,结合诗句赏析。 (4分 ) 【小题 2】请对颔联所抒之情作简要赏析。 (4分 ) 答案: 【小题 1】示例一 :“双 ”修饰 “蓬鬓 ”,双鬓如蓬,写出了诗人漂泊的艰难, (2分 )与下一句 “一 ”相呼应,音节上具有照应美,突出了诗人漂泊途中的孤独寂寞。(2分 ) 示例

41、二 :“一 ”修饰 “钓舟 ”,表明诗人孑然一身, (2分 )孑然一身的诗人和烟波浩渺的江汉两相对照,更让人觉得诗人漂泊的孤独寂寞。 (2分 ) 【小题 1】用文翁在四川建功立业的典故赞美李剑 州坐镇剑州三年的功劳,用李广虽劳苦功高但未能封侯的典故表达对李剑州未能得到朝廷重用的感叹。( 2分)在借典故表达对李剑州的赞美和感叹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特色。颈联中的数字有双,有一,用来修饰蓬鬓和钓舟,显示出其孤独与漂泊。答题时选择一方面,从内容及结构上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写出其用了何种修辞,如用了

42、典故来表达自己未封侯的叹息,也就是怀才不遇之情。 默写 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 1分) 【小题 1】荆轲和而歌,为变 徵之声, (荆轲刺秦王) 【小题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曹操短歌行) 【小题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小题 4】 ,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小题 5】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 【小题 1】士皆垂泪涕泣 【小题 1】鼓瑟吹笙 【小题 1】猿猱欲度愁攀援。 【小题 1】引壶觞以自酌 【小题 1】奈何取之尽锱铢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人说, “人总是期盼得到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也有人批评说, “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很荒谬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许,你就期盼过得到发生不可能的事情;也或许,你当时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后来竟然得到了;还或许,你对人总是期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请自拟题目,自定文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所定文意必须在所给材料的范围内。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