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甘肃省天水三中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1670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甘肃省天水三中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届甘肃省天水三中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届甘肃省天水三中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届甘肃省天水三中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届甘肃省天水三中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甘肃省天水三中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豆豉 (ch) 血脂 (zh) 商榷 (qu) 咄咄逼人 (du) B稽首 (q) 憎恨 (zn) 症结 (zhn) 前倨后恭 (j) C漩涡 (xun) 滂沱 (pn) 檄文 (x) 牝鸡司晨 (pn) D胡诌 (zhu)粳米 (jn) 粗糙 (co)相机行事 (xin)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躲猫猫事件 ”在一片质疑的喧嚣中成为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实验性标本,有专家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保证调查程序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化,让人信服。 B “不抛弃,不放弃!

2、”“有意义就是好好活! ”这一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C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 ”已于 10月 26日正式启动,从 10月26日起全国中小学生每天要求长跑,其表现将记入中小学生成长记录。 D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一天,县里的高官都来通车典礼上是我作为代表迎接了县长大人们。 B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但并非最终

3、结论,要 “盖棺定论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C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 D由于菲律宾东部的太平洋沿岸海水没有出现重大变动,菲火山地震研究所今天下午解除了智利大地震引起的海啸可能袭击菲国的警戒状态。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广大消费者对今年三月十五日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慨,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B 2009年,中国社会经济各项主要运行指标先抑后扬,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显现回暖和强劲增长,在稳定全球经济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新中

4、国成立六十年的庆祝活动,大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炽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D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拯救地球家园,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地行动起来。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冲击,学生常不自觉地模仿,写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 “异文 ”,令人不忍卒读。 B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某些选秀类节目的金科玉律,以致脱离了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属性,渐渐滑落到时尚娱乐至上的地步。 C当法官指控陈水扁为满足私欲不择手

5、段在海外大量洗钱时,他却对法官反戈一击,拒不承认。 D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生前三令五申,青少年学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座谈时指出,要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 B作者以一座老宅即将拆除为契机,借一群芸芸众生极为日常化的生活,传递出那个万物复苏的年代里南方小镇骚动不安的气氛。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 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兽首买家蔡铭超拒付拍卖款的消息如石破天惊,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唇枪舌剑,讨论非常的激烈

6、。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座石拱桥虽经过几千年的风雨吹打、旁敲侧击,仍然立在那里,岿然不动。 B面对三聚氰胺奶粉重现市场这样的事件,政府各职能部门应闻风而动,上下其手,彻底追查,促进食品市场环境安全有序的发展。 C去年,很多地方政府 “卖土地 ”的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六七成,这种依靠 “土地财政 ”维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行为,简直是竭泽而渔。 D参加冬奥会选拔赛那天,李佳很紧张,感觉压力很大,是其他选手和老师们对她无所不至的照顾和关心使她逐渐减轻了心理压力。 答案: C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凑和 文绉绉 事必躬亲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松弛挖墙脚

7、乐不可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宣泄 讲意气 贸然行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D蛰伏大杂烩克敌致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文化涵盖了纵向及横向两个运动过程。纵向运动过程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过程,横向运动过程是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过程,所谓跨文化也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形成的,跨文化包括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两方面。 跨文化与全球化相对应,互联文化与国际化相对应,贯通文化与世界化相对应。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国际化,亦即民族国家之阃的互动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国际文化体系,就叫互联文化;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世界化,亦即超越民族国

8、家的整合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世界文化体系,就叫贯通文化。 互联文化肇 始于美国,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这两种概念在本质上都可视为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在学理上的 “投射 ”或 “理论抽象 ”,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 “原型 ”。例如美国,确实存在着大量的 “互联文化 ”现象,其文化体系往往被定义为一种 “熔炉 ”,即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特着相互之同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 “共同文化 ”。就 “贯通文化 ”来讲,最为明显的是 “奥林匹克精神 ”,即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并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

9、,如互相理解、 友谊、团结、公平等。 概略地说,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是一种基于 “特殊主义 ”的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这一文化理念蕴涵了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则始终区分文化的 “中心 ”和 “外围 ”,强调 “中心 ”与 “外围 ”的对立。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前一方面的表现,美国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是后一方面的表现。相反的,贯通文化强调文化的普遍性,是一种基于 “普遍主义 ”的超越现有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 “拼盘式 ”风格,各种文化组合起来,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虽然多元,但并未真正形成一

10、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 “烹调式 ”风格,各种文化调和起来,你便是我,我便是你,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在当今全球格局中,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而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与互联文化相比,贯通文化建立在不同文化共同体的互惠基础上,通过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既不丧失各个文化共同体的特殊性,又能形成具有普遍性的共同文化观。这一过程并不强调达到某种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间的交往程序与方法。它是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更合 适的战略选择。 (节选自程广云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小题 1】下列关于 “互联文化 ”和 “贯通文化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

11、思的一项是 A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是跨文化的两个方面,前者与国际化相对应,是一种“国际文化体系 ”,后者与世界化相对应,是一种 “世界文化体系 ”。 B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本质上都可以看做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的一种 “理论抽象 ”,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 “原型 ”。 C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在美国文化体系中有大量的此类现象;而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 化理念是其表现。 D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 “拼盘式 ”风格,虽多元文化共存,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 “烹调式 ”风格,各种文化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小题 2】下列理解

12、,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跨文化是在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纵向运动过程和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横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B全球化既可以理解为 “国际化 ”,也可以理解为 “世界化 ”。国际化是指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世界化是指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 C美国的文化体系是一种由多元文 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持着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 ” D贯通文化中不同文化共同体在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中并不强调要达到互惠的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间的交往程序与方法。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存的一

13、项是 A “奥林匹克精神 ”是贯通文化的一种典型体现,因为它是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的,井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 B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这与始终区分文化的 “中心 ”和 “外围 ”,强调 “中心 ”与 “外围 ”的对立的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有所不同。 C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其理念在于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贯通文化则强调文化的普遍性,其理念在于超越现有国际文化秩序。 D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在当今全球格局中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把互联文化作为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战略选择。 答案: 【小题 1】

14、C 【小题 1】 D 【小题 1】 D 阅读下面的文字。 人是文化的沉淀 人到中年,越来越感觉到李泽厚先生 “人是文化的沉淀 ”这句话实乃至理名言。 以我自己为例,青少年时期历经的家庭惨变,以及异常艰难的成长历程,使我对家乡充满了恐惧与离弃感,成年以后最大的愿望之一竟是远离家乡。我从来没有仔细想过自己的文化归属问题,只知道自己显然不是海派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产物 尽管我是在上海接受研究生教育,并在岭南生活了整整十一年,两地均有恩泽于我。 就在今年 4月中旬应湖南卫视之邀回长沙时,刚从英国回来的毛先生听我要去长沙,欣然欲同往一观。到达的当天下午,我们抽空一起游了已有千年历史的岳麓书院。十七年前我曾在

15、长沙生活了整整五年,这一 “千年道场 ”未曾开放,故此一直无缘 得见。而第一次进这书院,漫溢于其中的氤氩之气,竟使我深深感受到自己与湖湘文化那种深入骨髓、却无法形诸言辞的血脉相连感。 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时,我也曾在烟雨蒙蒙的春天里,多次到过苏杭无锡等地,游遍了江南名园。但在那些清雅脱俗的园林里,引起我联想的古人诗句竟然都是 “闲敲棋子落灯花 ”、 “小红唱歌我吹箫 ”、 “十年一觉扬州梦 ”那种抒写闲情逸致的诗句,冒辟疆与董小宛、李香君与候朝宗那类故事竟都自然而然地浮上心头。我喜欢那些园林的高情雅致,也喜欢数百年来在这些文化名城纵情挥洒江南烟雨的历代文人才子,因为他们给中华文化长 卷绘下了丰富

16、多彩的画卷,没有他们,文化史上将留下无穷遗憾。但我并不觉得那些园林,以及那些园林所代表的文化与我个人之间有什么联系,我只是一个偶然到此的游客而已。我也到过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曾在那长满了青青古藤的石头城下漫步了整整一个下午。但在那里浮上心头的全是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山川寂寞衣冠泪,百年消沉简册尘 ”这种意境萧索的诗句,让人不由得想起 “亡国之都 ”这个不祥之词。 只有到了岳麓书院,在自清中后期开始名重天下的历代乡贤,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蔡锷、陈天华等先贤的画像前,我遥想他们当年在时务斋里孜孜讲求时政时的耀人风采,默念书院中随处可见的湘人诗句,才非常真切地

17、感到自己是湖湘文化哺育出来的儿女。湖湘文化以经世致用见长,从来以天下为己任,最恨腐儒空论误国,思想文字掷地有金石声。我的同乡蔡锷将军,在上一世纪初年的军阀豪强中显然属儒雅文弱一类,但在护国讨袁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与智慧,正是湖湘文化的精魄铸就。漫步于书院的廊庑园林之间,从心里油然浮出的诗句竟是林则 徐那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是谭嗣同那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黄遵宪悼念谭嗣同的诗: “颈血模糊似未干,中藏耿耿寸心丹;琅函锦奁深韬付,留寄松阴(指日本明治维新志士吉田松阴)后辈看 ”。民间曾用一句俗语概括自晚清以来的中国各地方人士对中国的贡献:广东人立言,江浙

18、人出钱,湖南人流血。那些地方的人其实也是流了不少血的,但人们用这样的话来概括,说明大家认同一点:湖湘文化的特色就是敢于担当家国天下事。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自己与家乡的关系不是自己想了断就能够了断的。湖湘文化早已化为点点雨露 ,滋润着我的生命。尽管多年来我未踏足家乡,尽管我们这几代湘人可能愧对先贤。 【小题 1】从文中看,江南文化与湖湘文化各有什么特点 ( 4分) 【小题 2】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园林和南京古都?( 6分) 【小题 3】第 段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4】结合原文,谈谈你对 “人是文化的沉淀 ”这句话的理解。( 6分) 答案: 【小题 1】 江南文化:清

19、雅脱俗,富于闲情逸致; 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敢于担当天下事 (或:以天下为己任 ) ( 4分。每点 2分,意思一致即可。 ) 【小题 1】作者个人与江南园林和南京古都所代 表的江南文化很隔膜,没有文化上的认同感( 2分)。反衬(或,对比) (2分 )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特点,它让作者找到了文化归属( 2分)。 【小题 1】排比,引用 (2 分 )突出湖湘文化敢于担当家国天下事的特色( 1 分),增强气势( 1分),增加可信度 (1分 ),使文章富有文化气息( 1分)。 【小题 1】示例: 人总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塑造。 作为湘人,尽管多年来作者未踏足家乡,但湖湘文化始终影响着、规范着作者的立身行事

20、。如: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形成了知书达礼、重义轻利等文化品格。又如:游牧文化塑造了剽悍的草原民族性格 ,清山秀水的江南孕育出一代又一代至柔至刚的诗人。 独特的地域文化,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生长于斯的人的性格和精神。 ( 6分。联系文本、合理延伸、准确总结各 2分。意思大体一致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 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 。英宗嗣位,上言: “ 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 ”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

21、饷,言: “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 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 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 ”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复有言富苛虐者,帝命核举主,将坐之。既知举富者,少师杨溥也,意乃解。富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 富遇事,果敢有 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

22、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日: “厚怨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 ”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 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狱 。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帝曰: “此必彪为富抑,不得逞其私耳。 ”贤曰: “诚如圣谕,宜早雪之。 ”果无验,乃令致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 “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 ”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 。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 “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 ”因乞骸骨。帝慰留之,

23、为黜毓。顷之,病疽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注 蠲: jun,免除,除去。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至河南,岁饥饥:饥荒 B权势莫能挠挠;阻挠 C果无验,乃令致仕验;检验 D帝慰留之,为黜毓慰:抚慰 【小题 2】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年富为民办实事的一组是 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 量远近,定征科, 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 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 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 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富在陕西管理粮食储备时曾上书,

24、他管辖的地区费用大,收入步支出多,可裁减闲散多余兵员,淘汰劣等军马,奏章被采纳。 B河南闹饥荒,众多的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对年富十分信任,委任他安抚,百姓终得到安定。 C年富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曾经因为廉洁正直得罪了一些官员,他们就罗织罪名诋毁、诬陷年富,山西参政林厚就是其中之一。 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授职,年富上任后严格支出收入,控制犯罪。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 3分) 译: ( 2)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狱。( 4分)

25、译: ( 3)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 3分) 译: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 1)年龄刚刚超过二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 2)不久,石彪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3)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 【小题 1】 “验 ”是 “证信 ”“凭据 ”“证据 ”的意思。 【小题 1】 是说年富遭到有钱人家的愤恨; 是说年富在户部尚书使勤敏于政事。 【小题 1】 “强烈阻止 ”不对,文中说 “巧阻 ”,是委婉巧妙地阻止。 “控制犯罪

26、”不对,纯属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年富不让一些官吏欺瞒他。 【附参考译文】年富,字大 有,是怀远县人。本来姓严,错成 “年 ”。他凭借会试中副榜授官德平县训导。年龄刚刚超过二十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明朝英宗皇帝继位,年富上书说: “ 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的补充兵,本来选自民间百姓人家的子弟,随时侍奉在太子身边。现在(因为)死亡或残疾,全部补充兵源会成为打扰百姓的一件事。请求从二十五个驻军卫所内,用一个卫所的兵士补充选调,不要再牵累老百姓了。 ”(年富)上书中所议事情多数被实施执行。 年富升任陕西左参政,不久任命他负责管理粮食储备。又恰逢计算每年用粮情况,用来筹划军费,年富 (上奏

27、章) 说: “我所管辖的地区每年收二次税共一百八十九万石,屯积粮食收入七十多万石。这期间水灾、旱灾(人口)流动、转移,免除拖欠、亏欠(的赋税),大概三份要减去一份,可每年的费用就达到一百八十余万石,收入少支出多。请求裁减闲散多余的士卒,淘汰劣等马匹,杜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 ”皇帝同意了他的奏折。边疆的兵士马匹,(钱粮等)按需要而供给的数量浩大繁多。军民因远途运输而疲乏,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做违法的事情牟取利益。年富计算路途远近,核定征收赋税,支出或收入(一律)谨慎地探求考核,过去的弊端得以革除,老百姓的 困苦得到大大缓解。(年富)升任河南右布政使。年富到河南,那年闹饥荒,流离失所

28、的百姓有二十多万,(不法者)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委任年富安抚流亡百姓,(河南流亡的百姓)都安定了。景泰二年(公元 1451年)春天,凭借右副都御史身份出任大同巡抚,管理军政事务。当时经历丧乱战败,法律松弛,弊端尤其严重。年富一心一意抚慰体恤民众,上奏请求免除了秋赋,撤除几个州县的税课局,停止让太原的民众从大同转运出粮饷。 年富遇到大事,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权势不能阻挠(使他屈服),声名震动关中。这时,年富的威望名声远扬于天下,可是 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家更加憎恨(他),互相收集年富的罪名。山西参政林厚竭力诋毁年富,皇帝说: “林厚怨恨年富、诬陷年富啊,我正交付年富边防事务。 ”免除林厚官职。天

29、顺元年朝廷革除巡抚官职,年富也被罢官回家。不久,石彪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皇帝征询李贤,李贤称赞年富能够祛除弊(端)政。皇帝说: “这一定是石彪被年富遏制,不能够满足他的私欲罢了。 ”李贤说: “果真如圣上所说,应该尽早洗刷年富的罪名。 ”果然没有证据(说明年富有罪),就下令让年富辞官退休回家。 天顺四年的春天,户部缺少 尚书(一职的人选),李贤推举年富。皇帝身边一些大臣委婉地阻止让年富任户部尚书。皇帝对李贤说: “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 ”特意召年富任命他担任尚书官职。年富斟酌赢利和亏欠,严格地支出、收入,

30、亲身参加计算,一些官吏不能欺瞒他。因此,户部事情得到了很好的办理。年富为官清廉正派刚强正直,至始至终不改变,与王翱一同被当时的人们称作是有名的大臣。明宪宗立为皇帝,年富请求罢黜左布政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说年富侵夺官职。年富全力争辩说: “举荐贤良人才是为了国家,没有个人的私心。 ”于是 请求辞官告老还乡。皇帝抚慰并挽留年富,罢黜了李毓。不久,年富生疽病(毒疮)死亡。 语言表达 唐诗春山夜月的颔联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展开想象,加以描写,表现诗句的情景和意境。 (不超过 100字 ) ( 6分) _ _ _ _ 答案:( 6分)答案:示例:夜晚,山

31、中升起一轮明月,诗人俯身捧起一汪清泉,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则月亮也便到了手中。花香扑鼻,诗人不禁穿行花丛,尽情抚弄满枝的繁花,则山花馥郁之气便沾满了衣襟。 下面文段共六句,其中五处 有语病,将有语病的句子加以修改。( 5分,如将正确的改错,扣 1分) 我们记忆中的春晚,本应是诚恳的、家常的,能够让全国观众度过一年最后在一种相对纯净的气氛中的闲暇。 然而这种印象今天正在迅速消解,零点报时这类亿金难买的 “硬广告 ”倒也罢了,观众还得忍气安插进节目里的零星 “软广告 ”。 一台春晚,是联欢晚会还是 “广告晚会 ”?这是网友们看了虎年春晚的揶揄。 因为不知道这些无孔不入的 “软广告 ”,其 “创

32、意 ”和受益方是节目表演者还是春晚项目组(抑或二者各图其利)图利。 部分节目的粗制滥造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春晚作为一个原 本带有一定公益色彩的品牌节目,正越来越沦落为金钱,却忽略了广大观众。 这种掉进钱眼里的做法,实在是破坏了观众观赏春晚的坏心情,让国人很是不爽。 序 号 修 改 答案:( 5分) 将 “度过一年最后 ”移到 “的闲暇 ”前面。 将 “忍气 ”改为 “忍受 ”。 去掉 “图利 ”。 在 “金钱 ”后面加 “的奴隶 ”。 将 “坏心情 ”改为 “好心情 ”。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小题任做一题)( 5分) ( 1)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 (陶

33、渊明归园田居)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屈原离骚)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 2)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 1)久在樊笼里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纵豆蔻词工 二十四桥仍在 烟光凝而暮山紫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满足,也带来了烦恼。心 灵时常被搓揉得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请以让心灵在 _中憩

34、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把题目补充完整 ; 自主确定立意 ; 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少于 800 字。 答案:略 从题目提供的简要材料来看,本次作文的目的是通过设问,触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第一题中的 “心灵 ”在本材料中可以理解为 “思想情感 ”等内心世界, “憩息 ”可看作是 “愉悦的休息 ”,也就是说人们的思想情感可以在某一个地方得到愉悦的休息,心灵得到慰藉。而这个地方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在 “书籍 ”、 “舞蹈 ”、 “绘画 ”、 “书法 ”等 “憩息 ”,也可以在 “亲情 ”、 “友情 ”甚至 “爱情 ”中 “憩息 ”,更可以在欣赏自然界一切美景中 “憩息

35、”,也可以在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中 “憩息 ”。 第二题是一篇命题作文。 “我 ”、 “飞翔 ”、 “天空 ”是关键词。 “我 ”限定文章应是第一人称。如果不是写自我,而是以第一人称写他人,亦可。可以指心灵的飞翔,也可以指才能的施展。 “心灵的飞翔 ”可以指对人生理想的憧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自我心灵的完善,等等; “才能的施展 ”可以展示、回顾自我成功 “飞翔 ”的事例。可以写片断,也可以写较长的一段经历。 可以写 “飞翔 ”过程中的 “折翅 ”(曲折、失误),也可以写 “飞翔 ”过程中的 “辨向 ”、 “翱翔 ”过程中的磨练,等等。 “天空 ”可以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也可以是一个实在的生活空间

36、。可以偏重于未来,也可以偏重于当下。天空的范围可以相当广泛,如文学的天空,数学的天空,音乐的天空,等等。最好能化虚为实,有一个比较具体的 “天空 ”。 学生习作中事实论据的运用辨误 2、 事实论据的选用不符合中心观点 事例一:让心灵在淡泊中憩息 鲁迅的心灵被重创时,他选择了淡泊。眼看国家被压迫,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身为学子的他却无力挽救。于是 ,他弃医从文,放弃了那条在战场上轰轰烈烈,救死扶伤的路,选择了那条用文字叫醒国人的淡泊之路。 淡泊并不代表退出,它只是用更沉着、冷静的方式,让受伤的心灵有一处憩息之地。 点评:鲁迅的弃医从文可以说是一种人生道路的选择,选择了从文并不代表鲁迅对名利的淡泊

37、,他只是用另一种方式去表达他对国家民族的爱。 事例二:让心灵在微笑中憩息 在音乐室的一幅画中,贝多芬总是紧皱双眉。那是一种对抗命运的愤然。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在我的心中,贝多芬是微笑的,因为他对生命、对音乐的热爱,耳聋并没有使这头雄狮倒下,他在维也纳音乐会上,当他弹奏完欢乐颂时,观众全体起立,我尽管听不到,但我相信,当这位伟大音乐家看到这一幕时,他的表情是微笑的。 点评:该考生受汕头一模的作文题目影响,选择了 “微笑 ”作为切入点,但是他却曲解了 “微笑 ”的含义, “微笑 ”不只是一个面部表情,它更应是一种对人生命运的坦然与乐观。贝多芬是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代表,但该考生却是通过想象贝多芬的 表情

38、是微笑的来论证观点,未免让人觉得莫名奇妙。 3、 事实论据的使用不能做到点明主旨 事例三:让心灵在寂静中憩息 面对仕途的坎坷,他没有消沉,而是纵情于山水。我想,他一定是在寂静中找到生命的真谛,不然,桃花源这一美好的世界怎么会使人如此向往呢?寂静就是桃花源,桃花源就是寂静,它们都是他的心灵的憩息地。 点评:陶渊明是这次作文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位人物,陶渊明的归隐田园确实让他疲惫的心灵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慰藉。该考生选择了 “寂静 ”这个角度,但是在论述的过程却没能把这种在寂静中心灵如何得到慰藉阐述清楚,只是停留于 很表面的叙述, “寂静就是桃花源,桃花源就是寂静 ”这一句更是让人感到迷惑。 事例四:让心

39、灵在宽容豁达中憩息 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深居山林,过着悠闲的舒适生活,因为他厌恶了黑暗污秽的官场,唯有自己放开那浑浊的生活,才能达到今日闲静的生活,这启示我们宽容对待自己的功名利禄,不苦心追求,不违背意愿,让自己的生活和心灵在宽容中找到闲静的归宿。 点评:陶渊明的归隐在该名考生的眼中被看作是 “宽容对待自己的功名利禄 ”,这一说法违背了陶渊明本人的意愿。与 “宽容豁达 ”相关的事例有很多,为何偏要写陶渊明呢?这难免有套作之嫌。 4、 事实论据的使用与题目的主旨自相矛盾 事例五:让心灵在失败中憩息 苏轼就是一个那样乐观豁达的人,尽管他官场失意,却仍写出那样的文章,只因为他能让心灵在失败中憩息,心灵

40、得到了休息,文章就能如此优美。 点评:题目的引言已提示我们心灵是在忙碌失意中被搓揉得疲惫不堪,我们就是要寻找一个舒适的空间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但该考生却把这个地方定为 “失败的地方 ”,试问一个因失败而疲惫的心灵如何又在失败中得到慰藉? 事例六:让心灵在动荡中憩息 由于社会动荡,官场的黑暗,不愿意同人合污的陶渊明在田园中找到了心灵的休憩 之地,他享受这田园带给他的乐趣,写出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诗句,这使他的心灵在动荡社会中寻找到安宁。 点评:正是因为社会的动荡迫使陶渊明要寻找一片宁静的地方去获得慰藉,但该考试却让陶渊明重新回到动荡中去憩息,这难免自相矛盾。 5、 事实论据的观点确

41、立上有所偏差 事例七:让心灵在豁达中憩息 达赖的行为令全中国人民感到震怒,而巴黎授予达赖 “荣誉市民 ”的称号更令我感到不可容忍。但是,我们不应有 “抵制法货 ”等的念头。 豁达,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憩息,我们应该以豁达的态度去面对这些无耻的行为,拥有大国风范,展 示出大国的魅力。 点评:西藏问题也是这次考生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在这个政治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观点与立场,切忌自己去妄加定论。 尽管在改卷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事实论据的运用上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我也很欣喜的发现有一些很精彩的文段,让人有一种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觉,现摘引如下与大家一起分享。 事例八:让心灵在文字中憩息 篆体

42、行书,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存在。钩划之间,气象万千。览字,读的是一种气势。瞻仰先贤手书,让那气势精神涤荡心灵。陶行知曾对友人语: “教书二十年,从不被教本里的文章打动,及亲览岳 飞手书出师表竟痛苦不已。 ”这大概就是文字于行云流水间让心灵澄明之所在。 事例九:让心灵在爱中憩息 若觉得累了,请想一想,家中有浓浓的饭香和暖暖的爱等待着你,不管再苦再累,家永远是一个幸福的港湾,父母的关怀与疼爱,是最好的药物。在外经历了风风雨雨,回到家,母亲轻轻一句: “孩子,回来了 ”就像是一股暖流流编全身。试问,疲惫的心,怎么可能不被它融化呢?那一条条在心室壁上的刺青,只是我们成长经历上的印记,有了家的温暖,无论它们再怎么突兀,也终被抹平。这份爱,有妈妈的一针,有爸爸的一线,为我们编织出这爱的园地。 在宁静中憩息 陶渊明厌倦了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活,于是他决定退出官场,隐居在山村里,享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闲适,山村里悠然恬静的田园生活,让他放下烦恼的官场生活,让他心灵得以憩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