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下学期五校联考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埋 ( mn)怨 忤 ( w)逆 j( x)惶变 徵 ( hu) B半 晌 ( shng) 刽 (gu)子手湛 湛 ( zhn)青天 觊 ( j)觎 C 谛 ( t)听罗 绮 (q)列 观 ( gun) 勾 (gu)当 D吮 舐 ( sh )凝 噎 ( y) 渐 ( jin) 染 提 ( d)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注意常见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
2、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 “音随意转 ”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如果按题目的要求直接可以认定的答案:应该是最有把握的答案:。字音考题看似简单 ,其实暗藏杀机,特别是对说普通话有缺陷的方言区考生,一定注意平时学习中的正确识读。 A变徵( zh ) B觊( j)觎 C勾( gu)当。 考点:识记现代
3、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良辰好景 编篡不防说说战栗 B消魂揩油市列珠玑天堑 C人情世故凛赋玉枕莎厨绣闼 D关怀备至扶辇前合后偃混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和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该题将合成词与成语放 在一起考查,主要考查了同音字和形似字,应注意以义辨形。本题中错字因音同而误写,正确书写为: A 良辰好景 编纂 不妨; C 凛 (禀 )赋 玉枕纱厨; D 混账。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人读古人的文章相当吃力,最大的困
4、难就在于古人写作时 文不加点 。 B在科学领域,他默默耕耘,刻苦钻研,取得的成绩真是 擢发难数 ,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C作为老的教育技术手段之一的投影媒体是否真的是 廉颇老矣 ,不中用了呢?是否要彻底退出教育领域,完成其历史使命了呢?是的,我认为投影媒体历史使命已经结束。 D表弟是一个小淘气,整天拿我的东西。每当我要他 完璧归赵 时,他都会问我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文不
5、加点:形容思路敏捷、清晰,写文章不用修改涂抹,很快写好(加点:指修改文章时画上符号) B 擢发难数: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C “廉颇老矣 ”今天指虽老,尚可用。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 4 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B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C像往年一样,今年 3月 5日,龙泉一中多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很多志愿者表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爱,而
6、爱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D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A项,数字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 C:在 “学雷锋活动 ”前加 “开展 ”。 D项, “拟采用 ”和 “以 为准 ”句式杂糅。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
7、言 (节选 ) 朱自清 十五年 【注】 四月一日,北京晨报 诗镌出世。这是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诸氏主办的 诗镌里闻一多氏影响最大。徐志摩氏虽在努力于 “体制的输入与试验 ”,却只顾了自家,没有想到用理论来武装别人。闻氏才是 “最有兴味探讨诗的理论和艺术的 ”;徐氏说他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作者的影响。死水前还有红烛 ,讲究用比喻,又喜欢用别的新诗人用不到的中国典故,最为繁丽,真教人有艺术至上之感。死水转向幽玄,更为严谨;他做诗有点像李贺的雕饰而出,是靠理智的控制,比情感的驱遣多些。但他的诗不失为情诗。另一方面他又是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但作
8、为诗人论,徐氏更为世所知。他没有闻氏那样精密,但也没有他那样冷静。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尝试的体制最多,也译诗;最讲究用比喻 他让你觉着世上一切都是活泼的,鲜明的。陈西滢氏评他的诗,所谓不是平常的欧化,按说就是这个。又说他的诗音调多近羯鼓铙钹, 很少提琴洞箫等抑制缠绵的风趣,那正是他老在跳着溅着的缘故。他的情诗,为爱情而咏爱情;不一定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只是想像着自己保举自己做情人,如西方诗人一样。但这完全是新东西,历史的根基太浅,成就自然不大 一般读者看起来也不容易顺眼。闻氏做情诗,态度也相同;他们都深受英国影响,不但在试验英国诗体,艺术上也大半模仿近代英国诗。梁实秋氏说他们要试
9、验的是用中文来创造外国诗的格律,装进外国式的诗意。这也许不是他们的本心,他们是要创中国的新诗,但不知不觉写成西洋诗了。这种情形直到现在,似乎还免不了。他也写人道主义的诗。 【注】十五年,指 1926年。 【小题 1】对闻一多、徐志摩诗歌的风格特点概括比较准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精密冷静,徐志摩活泼鲜明。 B闻一多精密冷静,徐志摩热情奔放。 C闻一多繁丽严谨,徐志摩热情奔放。 D闻一多繁丽严谨,徐志摩活泼鲜明。 【小题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闻一多既写诗又研究诗歌理论,徐志摩只写诗不研究诗歌理论。 B闻一多写诗偏重于理性的控制,徐志摩写诗偏重于感情驱遣。 C闻一多在诗歌理论方面影响较
10、大,徐志摩在诗歌创作方面影响较大。 D闻一多、徐志摩写诗都讲究运用比喻,给人的感觉都是活泼鲜明的。 【小题 3】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可以说是当时唯一的爱国诗人,而徐志摩则是多吟咏爱情的著名诗人。 B闻一多、徐志摩都有志于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诗,然而不能摆脱西洋诗的影响。 C闻一多、徐志摩都凭借想像写作情诗,然而成就都不大。 D闻一多、徐志摩都对中国现代诗歌的体制进行了长期探索,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中称闻一多的诗 “最为繁丽 ”“更为严谨 ”,虽说到 “精密 ”“冷静 ”,但这
11、是为在比较中突出徐志摩诗歌的风格。文中称徐志摩的诗,有 “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他的诗音调 “多近羯鼓铙钹,很少提琴洞箫等抑制缠绵的风趣 ”等,可见是充满活力、热情奔放的, “活泼鲜明 ”在文中只是谈徐氏所用比喻给人的感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D “活泼鲜明 ”只是对徐氏所用比喻的评价,不包括闻一多所用比喻。其他三项都可以从文中找到直接的文字依据。本题的 A、 B、 C三项都可以在文中找到与选择项相同或意思相同的 句子;然后比较辨析,不难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
12、题 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想象。 C原文谈徐氏 “只是想像着自己 ” ,又说 “闻氏做情诗,态度也相同 ”。 A项不对,原文说 “唯一 ”是就诗镌里的诗人而言,加了 “当时 ”就改变了这个意思。 B项 “民族特色 ”之说, D项 “长期 ”之说,都没有足够的依据。 考点:分 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流水和高山 赵 丽 宏 在宁静的西湖畔,凝视波光潋滟的水面,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13、 在九寨沟,欣赏那些水晶一般清澈晶莹的流水时,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在黄山,惊叹着群山千姿百态的变化时,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在黄河边上,看那浑浊的急流翻卷着漩涡滔滔奔泻,我的心里回荡着音乐。 在峨眉山顶,俯瞰着在翻腾的云海中起伏的群山,我的心里回响着音乐。 坐船经过长江三峡的时侯,面对着汹涌的急流和峻峭的危岩,我的心里回响着音乐。 面对着流水和高山,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们是贝多芬和莫扎特。 记得很多年前,在一些愁苦的日子里,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倾听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听这些优美的钢琴曲,如同沿着一条迂回在幽谷中的溪涧散步,清凉晶莹的流水洗濯着我的疲惫的双脚,驱散
14、了我心头的烦恼。 莫扎特的音乐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这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然而它们永远不会失去控制,始终保持着优美的节奏,它们在风景如画的旅途上奔流,绿阴在它们的脚下蔓延,花朵在它们的身边开放,百鸟在它们的涛声中和鸣,有时,也有凄凉 的风在水面吹拂,枯叶像金黄的蝴蝶,在风中飘舞 曾经听到一些自称喜爱音乐的人宣称:不喜欢莫扎特。莫扎特太甜美。仿佛喜欢了莫扎特,就是一种浅薄。这样的看法使我吃惊。创造美,竟然可以成为一种罪过,岂不荒唐。我听过莫扎特生前创作的最后几部作品,他的第四十交响曲,他的安魂曲。这些在贫病交迫的境况中写成的音乐,把忧伤和困惑隐藏在优美迷人的旋律中,听这些旋律,只
15、能使人对生命产生依恋,只能对生活产生憧憬。一个艺术家,面对着穷困和死神,依然为世界唱着美丽的歌,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把这样的境界称之为 “浅薄 ”,那才是十足 的浅薄。 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奋。即便是那些对音乐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也能在他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 就像读杜甫的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音乐家把心中的音符倾吐在乐谱上时,灵魂中涌动着多少澎湃的激情?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它们以宽广深沉的大地为基础,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它们像自由不羁的苍鹰俯瞰着大地,目光里出现的是大自然
16、的雄浑和苍凉,是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剧。只有那些博大的灵魂,才可能描绘这样气势 浩大的景象。 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 。他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便是倒映着清朗月色的高山湖泊,他的那些优美的钢琴三重奏,便是清澈的山涧,在幽谷中蜿蜒流淌 当音乐跌宕起落,震天撼地时,他的山峰便成了洪峰汹涌的峡谷,轰然喷发的火山。 听莫扎特的音乐,你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犹如面对着水色潋滟、风光旖旎的湖水。你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的音乐中,让想象之翼作彩色的翔舞。 听贝多芬的音乐,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在那些跌宕起落的旋律中,你仿佛急步走在崎岖的山道上,路边万千气象,让你目不暇接
17、。你也很可能产生这样的担忧:前面,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悬崖,会不会一失足跌落进万丈深渊? 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 是的,莫扎特和贝多芬,常常使我想起中国的李白和杜甫。李杜之间的友情一如高山流水,绵延不绝。莫扎特和贝多芬也是同一时代的两位大师。对贝多芬来说,莫扎特是长者,是前辈,在艺术上,贝多芬对莫扎特满怀敬意,称他是“大师中的大师 ”。而莫扎特生前听到尚未出道的贝多芬的曲子后,也曾 真诚地预言说: “有一天,他会名扬天下。 ”较之李白和杜甫,莫扎特和贝多芬之间的交流也许更少,两人之间大概也谈不上有什么友谊,但是作为音乐家,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时代早巳远去。欣赏音乐的
18、现代人恐怕不会去计较作曲家当时的身份,重要的是音乐本身,如果音乐家在作品中阐述了他对美的特殊理解,倾诉了他美妙的真情,那么,他的音乐就会长久地拨动听者的心弦。因为,他留下的旋律,是人类的心声,是美好感情的结晶,它们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世事的更迁而变色。最无情的是时间 多少名噪一时的艺术,被时间的 流水冲刷得一干二净,原因无他,因为它们不是真正的艺术。最公正最有情的也是时间 生时被误解,被冷落,死时连一口棺材也买不起,然而他的音乐却随岁月之河晶莹四溅地流向了未来。 时间对他们来说决不是坟墓,而是功率无穷的扬声器。 高山巍巍,流水潺潺。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徜徉于美妙的高山流水
19、,真是人类的福分。 (节选自赵丽宏流水和高山,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错误 的两项是( )( 4分) A “流水与高山 ”即是文章的题目,也是写作的缘起,还由题目展示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先写莫扎特, 后写贝多芬 ,借这个题目,形象的表现了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的特点,赞扬他们的音乐具有永恒的生命 力。 B用 “高山流水 ”象征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上心灵的相通,如同杜甫与李白之间,他们的友情一如 高山流水,绵延不绝。 C “就像读杜甫的望岳,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话运用了联想,表现了贝多芬音乐 气势磅礴、生机勃勃、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 D文中说: “然而,贝多
20、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 ”这句话是 说贝多芬的音乐内涵丰富,风格多样,既有气势磅 的乐章,也有优美温婉 的旋律。 E文章由名山大川引出话题,既是虚指名山大川,也是实指中国的古典音乐“高山流水 ”及 “钟子期 与俞伯牙 ”的故事,由此引出音乐大师莫扎特与贝多芬,可谓水到渠成,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小题 2】结合文本,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内涵:( 6分) ( 1)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 2分) ( 2)时间对他们来说决不是坟墓,而是功率无穷的扬声器。( 4分) 【小题 3】从文中看,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上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请分条作答。( 6分)
21、 相同处: 不同处: 【小题 4】本文采用了多种手法表现贝多芬和莫扎 特的音乐的魅力,请就他们共同的表现手法任选两种作简要赏析,各不少于 50字。( 6分) 答案: 【小题 1】 B、 E(选对一个 2分) 【小题 2】( 1)这样的境界,都是(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使人陶醉( 1 分)和得到启迪的人生境界( 1分)。 ( 2)他们的精神不会被岁月湮没( 2分),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2分)。 【小题 3】(答出 1点 1分,答出 5点满分) 相同处: 都在作品中倾诉了对美的理解,倾诉了美妙的真情,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悟; 都表现了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能拨动听众的心弦。(意思相近即可。) 不同处:
22、 莫扎特的音乐旋 律优美,意境丰富;贝多芬的音乐气势磅礴,雄浑苍凉。 莫扎特把忧伤和困惑隐藏在优美迷人的旋律中;贝多芬则直面痛苦,描绘出人世间的沧桑与悲剧。 莫扎特的音乐让人沉醉,使人平静(或 “对生命产生依恋,对生活产生憧憬 ”);贝多芬的音乐让人激动,促人振奋(或 “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 ”);(答出三点,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4】答出一种手法,分析合情合理 3分。手法 1分,举例加分析 2分(分析与举例融为一体也可以给分)。表现手法和举例不一致不得分。 ( 1)借助丰富的想象。作者写自己听莫扎特的音乐时想到了自己在幽谷中的溪涧散步 ,清澈的溪水等,写自己听贝多芬音乐时想到高耸的山峰
23、、倒映着晴朗月色的高山湖泊、喷薄的火山等, 都能更好地再现其作品意境。 ( 2)妙用比喻(通感)。如把莫扎特的音乐听觉感受化为视觉的 “绿阴在它们的脚下蔓延,花朵在它们的身边开放,百鸟在它们的涛声中和鸣 ”,如把贝多芬他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化作视觉中的高山湖泊等,形象地表现他们音乐魅力。 ( 3)妙用对比,(举例)通过莫扎特与贝多芬的相互比较突出各自音乐特点,突出他们音乐的魅力。 ( 4)侧面烘托,如文章的 13、 14自然段(举例),借助作者的音乐的感受渲染其音乐魅力 。 学生答其它手法,只要言之成理则成。 【小题 1】 试题分析: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B项中 “如同杜甫与李白之间,他们的友情一
24、如高山流水,绵延不绝 ” 错误, E项中 “既是虚指名山大川,也是实指中国的古典音乐 “高山流水 ”及 “钟子期与俞伯牙 ”的故事 ”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如本题句子为语段中内涵丰富、表达技巧多样的句子。关键要找准它的 “管辖范围 ”,应从全文整体联系中去理解文章语句丰富的内涵,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寻求正确答案:。结合内容可知,这两句话的欣赏一定抓住关键字词,如( 1) “诗意盎然 ”,( 2) “坟墓 ”“扬声器 ”等结合语境去重点赏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
25、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异同点一定结合具体语境,如 “音乐家在 作品中阐述了对美的特殊理解,倾诉了美妙的真情,长久地拨动听者的心弦。他留下的旋律,是人类的心声,是美好感情的结晶,它们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世事的更迁而变色 ”; “听莫扎特的音乐,静静地欣赏,犹如面对着水色潋滟、风光旖旎的湖水。让想象之翼作彩色的翔舞 ”; “听贝多芬的音乐,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在那些跌宕起落的旋律中,你仿佛急步走在崎岖的山道上,路边万千气象,让你目不暇接 ”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6、。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文采用了多种手法表现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 乐的魅力,如 丰富的想象, “幽谷中的溪涧散步,清澈的溪水 ”“高耸的山峰、倒映着晴朗月色的高山湖泊、喷薄的火山 ”; 通感, “绿阴在它们的脚下蔓延,花朵在它们的身边开放,百鸟在它们的涛声中和鸣 ”; 对比,通过莫扎特与贝多芬的相互比较突出各自音乐特点等。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用斜线( /)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 8处)( 4分) 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
27、 也 答案: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 /必先投食以引之 /鱼图食而并吞钩 /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 /然则名利之薮 /独无钩乎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 /其能脱钩而逝者 /几何也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是文言文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较翻译句子要容易一些。解答本题,一是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意思,二是要凭借自己的文言语感,三是对古代文化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太祖征孙权,表歆为军师。魏国既建,为御史大夫。文帝即王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 。及践阼,改为司徒。 黄初中,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歆举管宁,帝以安车
28、征之。明帝即位,进封博平侯,转拜太尉。歆称病乞退,让位于宁。帝不许。临当大会,乃遣散骑常侍缪袭奉诏喻指曰: “朕新莅庶事,一日万几,惧听断之不明。赖有德之臣,左右朕躬,而君屡以疾辞位。夫量主择君,不居其朝,委荣弃禄,不究其位,古人固有之矣,顾以为周公、伊尹则不然。洁身徇节,常人为之,不望之于君。君其力疾就会,以惠予一人。将立席几筵,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朕然后御坐。 ”又诏袭: “须歆必起,乃还。 ”歆不得已,乃起。 太和中,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 东幸许昌。歆上疏曰: “兵乱以来,过逾二纪。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
29、德,将襁负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盖,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 !”帝报曰: “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 。贼凭恃山川, 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 !诸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窥其衅。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乃前事之鉴,朕敬不忘所戒。 ”时秋大雨,诏真引军还。太和五年,歆薨,谥曰敬侯。子表嗣。 (
30、选自三国志 华歆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人怀德,将襁 负 而至负 :背着 B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 幸 许昌幸:希望 C 委 荣弃禄,不究其位委:抛弃 D二贼之 衅 ,可坐而待也衅:祸乱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惧听断 之 不明 B为国 者 以民为基 卒相与欢,为刎颈 之 交王曰: “谁可使者 ? ” C而君屡 以 疾辞位 D须歆必起, 乃 还 以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使牧羝,羝乳 乃 得归 【小题 3】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 1)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
31、,谓必灭之哉 !( 5分) (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 4分) 【小题 4】文言文材料中,华歆有着怎样的治国思想?请用文中关键词或句子作答(回答两点即可)。(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1)二位先辈在生前(为消灭他们)劳苦,还没有平定,我岂敢自我吹嘘,认为一定能消灭他们呢! ( “劳于世前 ”:在前世(生前)劳苦( 1分)。 “克平 ”:攻克、平定、消灭( 1分)。 “多 ”:吹嘘、自以为了不起( 1分)。 “谓 ”:认为( 1分)。全句大意正确 1分) ( 2)你这样终究不能回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白白受苦,(您对
32、汉朝)的信义怎么表现呢(即有谁知道您对汉朝的信义呢)? ( “苦 ”:动词,受苦, 1分。 “安 ”,怎么, 1分。 “见 ”通 “现 ”,表现, 1分。全句大意正确 1分 ) 【小题 4】 ”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 ” “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 ” “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 ”(其中任意两点即得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
33、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 B 幸 :去,亲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 “之 ”“以 ”“者 ”“乃 ”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 A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定中之间, “的 ”。B“ 的人 ”; “呢 ”。 C “因为 ”,第一个为介词,第二个为因果连词。 D副词, “才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
34、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 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 1) “劳于世前 ”:在前世(生前)劳苦。 “克平 ”:攻克、平定、消灭。 “多 ”:吹嘘、自以为了不起。 “谓 ”:认为。( 2) “苦 ”:动词,受苦。 “安 ”,怎么。 “见 ”通 “现 ”,表现。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华歆,一个活跃在汉魏政治舞台上的人物。一般人都认为华歆是一个贪图荣华、德行卑污、助纣为虐的奸佞之臣。但当我们拨开重重迷雾,再次翻开厚重的历史,或许会认识到一个真正的华歆。他有许多可贵的思
35、 想,如 “战争是在不得已时才发动的,不可以轻启战端,要等持时机成熟,我望陛下能把精力集中在治国之道,把讨伐作为后事。 ”“坚持民本思想,使与民休养生息的仁政发扬光大 ”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参考译文】 华歆字子鱼,是平原郡高唐县人。曹操证讨孙权时,奏清皇帝任命华歆为军师。魏国(曹操受九锡封为魏王)建立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任魏王时,拜华歆为相国,安乐乡侯。曹丕代汉称帝后,改任相国为司徒。 黄初年间,曹丕下诏要求宫廷大臣向他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华歆推举了管宁,曹丕派车专门去迎接。魏明帝即位,封华歆为博平候,后改任太尉。华歆称病请求退休,愿将
36、太尉一职让与管宁,魏明帝没有同意。在设筵大会朝臣时,派散骑常侍缪袭持诏书宣喻华歆: “朕新接手这些烦杂事务,一日万机,怕的是难分辨是非并做出错误的决断。幸好有有德操的大臣们在朕左右,而您却屡屡以病推辞。量主择君,不肯做官,抛弃荣禄,不就其位者,古人的确曾有过,但周公、伊尹不然。洁身自好为国家死节的事,是其他人应该做的,但我不敢让您也那样。您应该克服病痛的困扰参加朝会,施惠泽于朕。(朕)将让凳子空着,站在筵席前,命令朝廷百官都各管 自己的职事,来等待您的到来,(只有那时)朕才能落座。 ”又特别叮咛缪袭: “必须在华歆起身赴会时,你才能回来。 ”华歆不得已,只好赴会。 太和年间,派遣曹真从子午道出
37、兵伐蜀,皇帝也亲临许昌(阅兵以壮行色)。华歆上书说: “自兵乱以来,已经二十多年了,我魏国承奉上天之命,陛下以至高之德,正逢成王、康王的处境,应该成就一代盛世,步尧、舜、禹三王的足迹。虽然今天有二贼(东吴西蜀)凭险割据,如果我们坚持民本思想,使与民休养生息的仁政发扬光大,那么,敌方民众也会被感动,势必抱着小孩,背着行李前来投奔。战争是在不得已时才发动的 ,不可以轻启战端,要等持时机成熟,我望陛下能把精力集中在治国之道,把讨伐作为后事。况且若出兵讨伐,需千里运粮,这在军事上则处被动;而越过天险深入敌后,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就说今年征兵征差这件事情,已经对农业蚕桑业造成重大损失。治理国家者,是以民众
38、为基础;民众把穿衣吃饭看成天大的事情。能使中国无缺衣乏食、饥寒交迫的祸患,百姓没有离乡背景、四处逃难的冤苦,那是举国的大幸大福。至于二贼的祸乱,可平心静气地坐下来等待时机。我忝居宰相之位,年老与疾病日甚一日,像犬马那样奔波的生命也即将结束,恐怕不再能侍奉和问候陛下,生 命将尽,不敢不竭尽属下的忠诚,希望陛下仔细思考,做出决断。 ”魏明帝(看过止战疏后)派人告诉华歆说: “对您能深思熟虑国家的大政方针,朕非常佩服,贼依凭秦岭长江分裂国家,二位先辈在生前(为消灭他们)劳苦,还没有平定,我岂敢自我吹嘘,认为一定能消灭他们呢!军事将领们认为,不把二贼一一消灭,是无端地自取凋敝,所以朕才检阅军队窥察时机
39、准备出兵。(但是)如果时机不到,周武王曾休兵罢战的先例,就是借鉴,朕以非常谨恭的心情,决不会忘记您的劝戒。 ”适在此时,秋雨连锦,魏明帝下诏令曹真退军。太和五年华歆亡故,皇帝追赠为敬侯 ,儿子华表袭其爵位。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8分) 醉落魄 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 管鉴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 【小题 1】首句 “海棠花底东风恶 ”中的 “花底 ”极有意蕴,请概括回答。( 2分) 【小题 2】本诗使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就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手法作具体分析。(直抒胸臆和
40、借景抒情除外。 6分) 答案: 【小题 1】一方面,强调了花受东风袭击的程度;( 1分)另一方面,又寄托了作者的惜花之情。( 1分)(大意一致即可给分) 【小题 2】想象手法(虚写 1分)。 “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是说 人 “不放 ”花零落。你不要苦苦地去吹那海棠花了,你用什么办法把我的 “愁 ”吹跑呢?( 1分) “花零落 ”人们会想到,最终会零落的;作者痴想与东风约定,( 1分)用想象手法,表达了惜花之情与深重的苦闷。想象奇特。 拟人手法( 1分)。 “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是说 人 “不放 ”花零落;与东风约定,你不要苦苦地去吹那海棠花了,你用什么办法把我的 “愁 ”吹跑呢?(
41、 1 分)一是把花与 “东风 ”人格化了( 1 分),表达了惜花之情与深重的苦闷。形象生动。 给分要点:手法、举例、对手法的解说(分析与解说融为一体也可以给分),各 1分。 (学生分析其它手法,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 ”“漠漠 ”,是寂静无声之意; “恶 ”,在这里是 “猛烈 ”之意,是由 “狠、厉害 ”的意思引申而来,此义至今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还保留着(如鲁西南和豫东)。首二句说,春天的时光万籁俱寂,但从海棠花穿过的东风却吹得强劲猛烈。标题中说 “赏海棠作 ”,却不写海棠花的艳丽,而突出了 “东风恶 ”。写春风、春光一般是喜悦、温暖、吹 拂、和煦,
42、纵使风大天寒,也不过用 “料峭 ”之类的词来形容。词人别出心裁,一方面是 “写实 ”,另一方面,也只有这样写,才与下文协调。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人情不似春情薄 ”一句,紧承 “东风恶 ”,意思是说,人对花是有情的,春天、春风对花是薄情的,因此 “东风 ”对花猛吹乃至摧残。正因为人有情春薄情,所以 “人 ”或者就是作者自己,才 “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上片不写海棠花如何美丽娇艳,侧重写人对花的态度,对海棠的爱怜和保护,反衬海棠花的艳丽,是脱俗之笔。 但 “殷勤 ”以下三句,则属作者创新。 “殷勤待与东风约 ”一句,
43、与上片 “海棠 ”句相呼应,他要与那吹得迅猛异常的 “东风 ”“约定 ”, “规劝 ”它: “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 ”前句说,你不要苦苦地去吹那海棠花了;后句说,你用什么办法把我的 “愁 ”吹跑呢?这里的写法颇为微妙,一是把 “东风 ”人格化了,一是把作者的感情完全融合在客观事物中。把内心活动包含于客观景物之中,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历来有之,所谓 “神与诗者妙合无垠 ”(夕堂永日绪论),自然和谐而恰到好处,这首词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 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醉落魄赏析: 管鉴,字明仲,原来是龙泉(今属浙江省)人,靠父亲的功绩被荫授为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
44、盐司干办官,任所在抚州,于是移家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西)。根据这些材料,估计这首词中 “酒醒无奈愁如昨 ”的 “愁 ”,除了因落花而产生的伤春情绪以外,还应当包括离乡 “远宦 ”之愁。 从词篇描写,作者的远宦之愁,是由赏海棠未能尽兴而引起的,究其未能尽兴的原因,则是由于阴雨连绵的天气、狂风怒吼的巨风。海棠花开得早,败得也早。所以刚是 “正月二十日 ”便遭受到零落的厄运。这不能不勾起词人的惜花之情。古今词论引张砥中的话说: “凡词前后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后结如众流归海,要收得尽,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 ”这首词写的是 “张园赏
45、海棠 ”,但开头两句一方面是从大的范围讲 “春阴漠漠 ”,另一方面是从眼前的注意中心讲 “海棠花底东风恶 ”,于是在 “人情 ”(要赏花)与 “春情 ”(催花落)之间自然形成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作者别出心裁地吟出 “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两句。这个前结,构思新巧,想象奇特,在炼意铸句上已略胜别人一筹。 并且细细领略词意,则赏海棠的初 衷,惜花落的情绪,诅咒 “春情 ”的心境,全都包含在这两句九个字中,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作为 “赏海棠作 ”的一篇小词似乎已全部说尽了,这就是它 “勒得住 ”的地方。可是, “守定花枝 ”到底能起什么作用呢?人 “不放 ”花零落,花就真的不零落吗?在下半片
46、里,作者说他们 “绿尊细细供春酌 ”,乃是死下心来,要 “守 ”到底了。然而, “酒醒无奈愁如昨 ”!愁也没有减,风也在继续 “苦吹花 ”。由此观之,那么上半片的 “勒得住 ”实在是没有留得住,而是 “尚存后面地步 ”的。 “守定 ”之法告败,看来一段公案该了结了。谁料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作者那里另 有高招: “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吹愁却。 ”这简直是在异想天开地希望换个东西给风吹!如果是这样,愁情被吹尽了,艳丽的海棠花依旧常开,人情花意哪里还有比这更美好的思想境界呢?这个后结,想象之奇,情绪之真,造语之痴,更在前结之上。作为一首小词,作者连生两段痴想,惜花与写愁的目的都已达到
47、。所以这个后结,算得上是 “众流归海 ”,算得上是 “收得尽 ”。只是,谁也看得出来: “与东风约 ”是办不到的, “莫苦吹花 ”和 “吹愁却 ”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当读毕掩卷的时候,人们想到的仍是作者更深重的苦闷,这又是这个后结 “有尽而不尽之意 ”的证明。 最后,这首词在炼字、选词方面,也很有一此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第二句说: “海棠花底东风恶 ”。论理只要 “风恶 ”,就不仅仅是 “恶 ”在 “花底 ”。一方面作者这么写,由于强调了 “花底 ”,当然也就带过了花上,其结果是加深了花受东风袭击的程度;另一方面,用上 “花底 ”,还可以暗示人在花下,因而又有惜花情绪的寄托。再如, “定 ”与
48、 “往 ”同为去声,依词律可以互换。可是词中却偏说“守定花枝 ”,这是要更加突出死守不放的意思。还有, “绿尊细细供春酌 ”,其中的 “细细 ”二字可当 “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的注脚看:因为这里的 “细细 ”不只是一般的品酒,而是要借细勘慢饮,来从容地守定将落的海棠而已。此外,如 “莫苦吹花 ”的 “苦 ”, “何似吹愁却 ”的 “却 ”都是极其平常的字,但用在作者的笔下,却能表达出十分准确而又十分丰富的内容来。 语言表达 某中学左岸文学社邀请到四川著名作家罗伟先生来校指导,下面是社长的开场白,请指出 其中用语不得体处并修改。 (至少五处 )( 5分) 春风送爽,百花飘香,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罗伟先生莅临我校指导。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寄送罗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罗先生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抛 砖引玉吧。有请罗先生。 将 _改为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