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天津第一百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鹅 脂 ( zh) 玫 瑰 ( gu) 翠 幄 ( w) 倭 缎( w) 混 世魔王( hn) B朱 拓 ( t)瘦 削 ( xu) 谬 种( mi)负 疚 ( ji)百无聊 赖 ( lio) C 数 罟( c) 狗 彘 ( zh) 跬 步( ku) 崤 函( xio) 锲 而不舍( q) D老 聃 ( dn) 榫 头( sn)饿 莩 ( pio)脊 髓 ( su) 间 或一轮( jin)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瑰为 gu,瑰只有一个音,在口语
2、中经常念错; B项:疚( ji)应读: ji,为口语常见错误; C项锲( q)应读( qi) ,也是口语常见错误。在口语中,我们经常将一些词语读错,久而久之,就认定自己所读是正确的,对于这种情况,考生要勤于积累。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黏液攥住攮刺 蹒跚 炮烙 蹙缩 踌蹰 盥沐 殉葬 B赦造晨翰撕混 两魇 寒喧 烟蔼 鬼秘 欣享 仓惶 C什物作揖纨 苌宏 膏谀 蟹鳌 庠序 解惑 肥饶 D孝悌拽掉脖颈 鱼耆 窕陷 聘礼 愣怔 烟 乖张 答案: A 试题分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3、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 5月,他第一次使用 “鲁迅 ”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B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 亨利,法国的莫泊桑被并称为 “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其中美国作家欧 亨利的代表作是老人与海。 C过秦论选自贾谊的新书,贾谊,西汉人,过秦论共有上、中、下三篇,其中以上篇最为著名,我们的课本所选用的就是这一篇。 D韩愈是 “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 “唐宋八大家 ”即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
4、石、曾巩。 答案: B 试题分析: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文学常识记忆应该时常温习,同学之间互相检查,才能保持记忆新鲜。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曹雪芹创造性 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既表现在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众多优美场景的构思中,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例如林黛玉的倩影、的眉眼、的低泣,以及她所住的那个的潇湘馆,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 “风流态度 ”。 A静谧高雅幽怨含情哀婉缠绵纤细清丽 B静谧高雅哀婉缠绵幽怨含情纤细清丽 C纤弱清丽幽怨含情哀
5、婉缠绵静谧高雅 D纤细清丽哀婉缠绵幽怨含情静谧高雅 答案: C 试题分析:作答本题,要在明确词义的基础上运用排除法。首先要明确各词词义, “静谧高雅 ” 中, “静谧 ”是指环境安静, “高雅 ”是指格调高雅,在本题中,只能修饰 “潇湘馆 ”,排除 A、 B; “幽怨含情 ”是指含幽怨之情,可联想到 “眉目含情 ”,因此,本词用在第二个空上,排除 B、 D,选 C项。然后将 “纤细清丽 ”代入 “倩影 ”处,合理, “哀婉缠绵 ”代入 “哭泣 ”处,合理,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当薛宝钗、史湘云等女孩子也劝自
6、己致力功名时,贾宝玉感到特别痛 心。他觉得好好的清白女子,也学得 沽名钓誉 ,是 “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 ”。 B、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内心的痛苦使贾宝玉艰于呼吸视听,终于他离家出走了,而宝钗也将在孤寂中 抱恨终身 。 C、精明干练的王熙凤也有艰难窘迫之时,她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也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 捉襟见肘 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 40回中因心力交瘁而死去。 D、 “协理宁国府 ”时,王熙凤果然 不孚众望 ,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贴得体,表现出非凡的治家本领。 答案: D 试题分析:不孚众望 :孚,使 信服,是指不
7、能使大家信服,和句意相反,应该为 “不负众望 ”。 A项,沽名钓誉:指用不正当手段捞取名誉,贬义词,符合语境; B项,抱恨终身: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宝钗让宝玉追求功名,对宝玉来说就是错事,用在此处正确; D项,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本句句义是说贾府的衰败,而不是应付。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 18分) 一小时的故事 【美】凯特 肖班 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 常注意方式方法的。她的姐姐朱赛芬在告诉她时,话都没能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 她丈夫
8、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正是他在报社收到了铁路事故的消息,那上面 “死亡者 ”一项中,布兰特雷 马拉德的名字排在第一。他一直等到来了第二封电报,把情况弄确实了,然后才匆匆赶来报告噩耗。 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她不要人跟着她。 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
9、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唧唧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尔啜泣一两声,身子抖动一下。 她还年轻,美丽。白皙而沉着的脸,显示出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 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作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她感觉得出来。那是从空中爬出来的,正穿过洋溢在空气中的声音、气味、色彩而向她奔来。 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
10、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 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 “自由了,自由了,自 由了! ”但紧跟着,从她眼中流露出一副茫然、恐惧的神情。接着,她的目光开始变得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透过那痛苦的时刻她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
11、屈从了。 当然,她是爱过他的 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 她现 在突然认识到这是她身上最强烈的一种冲动! “自由了!身心自由了! ”她悄悄低语。 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 “露易丝,你干什么呢?看在上帝的份上开开门吧! ”“去吧,我没事。 ”她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岁月将会如何。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所有。她悄悄地作了快速的祈祷,但愿自己的生命长久一些。仅仅是在昨天,她一想到说不定自己会过好久才死去,就厌恶得发抖。她终于站了起来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她的举止不知不觉竟像胜利女神一样。她紧紧搂着姐姐的腰,她们一起下楼
12、去了。理查德正站在下面 等着她们。 有人在用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 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待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 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 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有删改) 【注】凯特 肖班( 1851-1904)生活在 19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 “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 【小题 1】本文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 用?( 4分) 【小题 2】小说对布兰特雷 马拉德和他夫人
13、的描写一暗一明,请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形象。( 5分) 【小题 3】有人说一小时的故事是一曲关于人性解放的挽歌,也有人说一小时的故事是一声人生无常的吁叹,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5分) 【小题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突然地 “丧夫 ”事件使心脏有毛病的马拉德夫人备受打击,而丈夫的 “死 ”而复生又给她以极度的高兴,这些突然地变化使马拉德夫人猝不及防而死。 B理查德看见 “死亡者 ”名单 中马拉德的名字,又通过电报确认,但并未见到马拉德的尸体,这为后文马拉德 “死 ”而复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C马拉德夫人
14、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就一屁股坐进了那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这时她全身的精疲力竭是由 “丧夫 ”后的过度悲伤和放声大哭所致。 D马拉德夫人在得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后 “暴风雨般 ”放声大哭起来。 “暴风雨 ”表面上形容她的哭势强烈迅猛,深层却在暗示她的悲伤会如暴风雨似的来得猛去得快。 E马拉德夫人眼中透露着炽热的凯旋般的光芒,她不自觉地摆出了一副胜利女神的姿态,心情欢愉并且不知掩饰地紧搂着姐姐的腰一起走下楼去。 答案: 【小题 1】 烘托欢快愉悦的气氛。 暗示人物获得自由后的兴奋舒适心情。 为下文人物的心情转变作铺垫。(每点 2分) 【小题 2】 布兰特雷 马拉德是男权社会的代表。他表面对妻子关心爱护
15、,实质上却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妻子并使其屈从,是无视妻子人格的专制男人。( 2分) 马拉德夫人逆来顺受,曾屈从于夫权而不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个性得不到张扬,也没有自己的爱恨,毫无自由可言。( 2分)丈 夫的 “死 ”让她失去了逆来顺受的环境,唤醒了她的反叛意识,她开始呼唤自由,祈祷为自己而活并且要活得长久。( 2分) 【小题 3】观点一:我同意 “挽歌 ”一说。 在得到丈夫 “死讯 ”前,马拉德夫人也许曾有过追求个性解放的念头,但从来没有付诸行动,而是一直处于不自由状态,没有爱与安全感。 得到丈夫 “死讯 ”后,马拉德夫人呼唤的自由又因丈夫 “死 ”而复生而失去,导致了马拉德夫人 “喜极 ”而亡
16、。 小说主题也表现出人性解放道路的坎坷与漫长,甚至需要付出死亡的代价。 观点二:我同意 “人生无常的吁叹 ”一说。 短短一小时内,马拉德 夫人经历了从痛苦到欢愉,又从欢愉到死亡的过程,显示出世事难料与人生无常。 布兰特雷 马拉德之死从故事本身来看已千真万确,但在短短一小时内他居然又 “死 ”而复生,显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在主题上也展示出人生变化的无常,一小时也能发生人生的重大变故。 【小题 4】 B D 【小题 1】 试题分析:景色描写在小说中有巨大作用。一般情况是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渲染氛围,暗示小说情节。作答时,要仔细分析景色特点,以及根据特点寻找在文中是否有类似的情节。本题中,景色特
17、点是愉悦的,通过芳香、歌声、轻轻摇曳着的树梢、蓝天等词可以 看出来。同时也暗示着人物心情、情节的转变。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文中人物形象是通过马拉德夫人的动作、心理描写等描写展现出来的。在听到丈夫噩耗后,悲哀之余,他的表现是: “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 ”“她的目光开始变得明亮而锋利 ”“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 ”“她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岁月将会如何 ”“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 ”,可见他深受丈夫管制,没有自由,没有个性;而丈夫的噩耗让她 开始呼唤自
18、由,从中可以看出,丈夫是一个蛮横,实质上不关心妻子的人。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章主人公经历了由哀伤(丈夫噩耗)到喜悦(获得自由,追求个性)再到 “喜极而亡 ”(丈夫出现),马拉德夫人是悲哀的,她一生受到丈夫管制,不得自由,失去个性,在能够追寻自由时,丈夫出现,最终 “喜极而亡 ”,她一生也没有追求到她的个性与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整篇文章是她的挽歌;从她在极短时间内经历哀伤、喜悦、希望破灭可以看出人生的无常。 考点:对作 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4】 试题分析: A、
19、 “丈夫的死而复生又给她以极度的高兴 ”错。 “极度的高兴 ”是因为她可以获得自由。 C、还包括一直以来在丈夫专制下的屈从生活。 E、 “紧紧搂着姐姐的腰 ”就是一种掩饰。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6分) 问 说(节选)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
20、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 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
21、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审 问而明辨之也审:详细 B至于劝善 规 过足矣规:法则 C 忌 之而不愿问焉忌:妒忌 D问之人以 穷 其短穷:穷究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问焉 以 求一得然后 以 六合为家 B取其有益 于 身而己师不必贤 于 弟子 C 则 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则 移其民于河东 D轻之 而 不屑问焉吾尝终日 而 思矣 【小题 3】填空。( 4分) 问说和师说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师说侧重强调从师的重要性,问说重在强
22、调 _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都采用了_的论证方法。 【小题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2分) _ ( 2)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2分) _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求问(好问) 正反对比(对比) 【小题 4】( 1)肯定自己却否定别人,这是世俗的通病。 ( 2)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 【小题 1】试题分析:文言文实词考查,要将词义代入原句,逐句排除。 A项“详细的询问 ”,符合题意,正确; B项 “法则过错 ”翻译不通,错误,同时还可以根据语法规则来判定。 “劝善规过
23、”是个并列结构, “劝 ”为动词,译为 “规劝,劝说 ”,可见, “规 ”也为动词,而选项译为 “法则 ”,是名词,错误; C项译为 “嫉妒他而不愿意询问请教 ”,通顺,正确; D项 “穷究他的不足之处 ”,正确。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试题分析: A 项第一个是目的连词 ,译为来,用来;第二个为介词,译为把,拿; B项第一个为对、对于;第二个为比; C项全都译为 “就 ”; D项第一个表并列关系;第二个表修饰关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试题分析:文章中心是在谈 “问 ”对求学者的重要
24、性,是文章的观点;师说中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是反面例子和古之圣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孔子是正面例子,所用方法是正反对比论证;问说中 “古之人 ”和 “三代而下 ”正反对比论证。可见,两篇文章都是正反对比论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 析综合 C。 【小题 4】试题分析:( 1)关键词为:是:意动用法,认为 正确;飞:意动用法,认为 错误;同:通假字,通 “通 ”。( 2)关键词为 :所以: 的原因;几:接近,可由 “几乎 ”推测出来;由:原因。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9分)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
25、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欲人之无 惑 也难矣惑:疑难问题 B其 下
27、 圣人也亦远矣下:低 于 C君子 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D位卑则足羞,官 盛 则近谀盛:盛大 【小题 2】下列各句中与 “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而耻学于师 【小题 3】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说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师说 ”,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C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
28、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 “为学必从师 ”的中心论点。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 【小题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分 ) _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分 ) _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4分 ) 现在
29、的一般人,他们的(才能)低于圣人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4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将各项解释的词义代入到各句中。 A项,让人没有疑难的问题很困难啊, “惑 ”是形容词作名词,正确; B项,低于圣人很远啊, “下 ”是名词作动词,正确; C项,不愿意提到,不愿与之同列,正确。 D项,官职盛大,显然不合适,盛大,一般是指场面,用在本句不合适,应译为 “大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题干中 “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句式是 “于 ”造成的状语后置, A项,判断句 ; B项, “于 ”表被动,是被动句; C项,之字提宾,宾
30、语前置句; D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是由介词 “于 ”造成。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章中以今人、士大夫之族作为例证来证明文章观点,是反面的论证,不是正面论证,对原文理解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尽量要直译,防止重要语法点漏译。( 1)重点词语:或:有的人;师:名词动用,向老师学习;小学:古今异义,小的方面学习;大 :大的方面,名词动用; 遗:丢失。( 2)重点词语:众人:古今异义,一般的人;下:名词动用,低于;耻:意动用法,以 为耻。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
31、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7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 1】本诗前两联都写了那些景 这些景有怎样的特点?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3分 ) 答: 【小题 2】诗人 “悲 ”从何来 展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4分 ) 答: 答案: 【小题 1】本诗前两联写登高见闻。首联登上高处,诗人感受猎猎之风,聆听空谷猿鸣。移动视线,由高处又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图画。颔联写
32、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 透过 “急 ”“高 ”“哀 ”“清 ”“白 ”“无边 ”“不尽 ”等形容词,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夔州秋天冷静凄凉的特征,这凄清萧条的秋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 【小题 2】 “悲秋 ”之情来自: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 壮志未酬之虑。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 【小题 1】试题分析:诗歌中的景色即为诗歌中的意象,前两联具体为:急风、高天、哀猿、水中小洲,沙滩、水鸟、落木、长江,我们在答题时,可适当的加上一些修饰词语,或形成短语、或翻译语
33、句,而景色特点即为景色所形成的的意境氛围, “急 ”“高 ”“哀 ”“清 ”“白 ”“无边 ”“不尽 ”等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秋的萧瑟凄凉。感情基调显然是哀凉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试题分析:从后两联可知, “常作客 ”说明作者常年漂泊在外; “多病 ”说明作者年老多病; “艰难苦恨 ”根据作者生平,应是忧国忧民之恨, “繁双鬓 ”“潦倒 ”说明作者年老但没实现人生抱负,有一种壮志未酬之感。然后在对其总体形象进行概括。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把下面的长句话改写成三个意义相关的短句,
34、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6分) 答案: ( 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 大的长篇小说。 ( 2)、曹雪芹是长篇小说它的作者(它的作者是曹雪芹)。 ( 3)、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它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 试题分析:长句变短句,首先要认清句子主干,再次会将修饰成分转化为小短句,修饰成分一般都是长状语、长定语。本句中主干是: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修饰成分是:( 1)曹雪芹创作的( 2)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分别给修饰成分加主语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
35、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下列诗文空缺处(每句一分,共 5分) (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_。 ( 2)故 _,金就砺则利。 (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 ( 4)斩木为兵, _,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5)谨庠序之教, 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 (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2)木受绳则直 (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4)揭竿为 旗 ( 5)申之以孝悌之义 试题分析:本题所考默写题目较为简单,主要看学生的记忆效果。( 1)易被写出,( 2)在考查时。如果不给出 “故 ”,经常被考生丢掉。( 3
36、)考生经常不会背写,平时注意训练,( 4) “竿 ”已被写错,( 5) “孝悌 ”学生写不出来。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40分)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 爱他的色彩。 ” 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请以 “为生命着色 ”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议论文。 答案: 为生命着色 生命原是无色的,而我们却在无意中为它着上了我们喜爱的颜色。
37、着上了青色就是选择了希望、坚强;着上了红色就是选择了健康热情,着上了白色就是选择了神圣、纯洁;着上了紫色就是选择了高贵、典雅 深秋,监狱。 秋风萧瑟,秋天的夜晚甚是寒冷,无情的寒风狂裹着西伯那早已骨守如柴的身躯。西伯裹紧那早已破陋不堪的薄被子。寒冷的秋风更使他想起了远在西周的妻子和儿子 ,他们应该还好吧?纣王不会连他们也不放过吧?他俯着头慢慢思索着。事实已经把他推到了悬崖之上。只是因为自己的高傲,崇侯虎的谗言,纣王就把他关了十几年。是苟且的活着,还是离开这无情的世界,残暴的君王?“不,我不能死。 ”他想起了温柔的妻子和那顽皮的孩子,他在人生的岔路口为自己的人生着成了青色。他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希
38、望。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几十年的牢狱生活换来的是整个周王朝。 深秋,易水河畔。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面队秦王强暴,荆轲义无返顾的站了出来。易水河畔, “白衣冠 ”送别,在悲壮、凄怆的泪水中, 荆轲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头也不回就走了。在这国家存亡的时刻,他选择了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来换取国家的长存。他为自己的人生着上了红色,他选择了悲壮,选择了永恒。 江滨。 襄王的无情让屈原感到了人生的无奈。面容憔悴的他来到了江畔,人君的不辨忠奸,不识贤愚让他绝望了。面对自己无法报效祖国,无法与奸臣共处一朝的事实,屈原选择了离开那污浊的人世。 “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他投进了无情的江
39、水,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了世人皆知的离骚。在生的最后,屈原为自己的人生着上了那种神圣的、纯洁的、不朽的白色。 山水间。 面对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的事实,李白离开了皇宫,离开了翰林,开始寄情于山水之间,过着逍遥的生活。他选择了紫色的人生,选择了高贵和典雅。 生命原是无色的,需要我们着色,选择了什么样的颜色,就选择了怎样的人生。 试题分析: “色彩 ”一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上的释意是( 1)颜色;( 2)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那么,按照要求(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考生选择它的本意与引申意思来写作文都是不跑题的。事实上,基本上是没有考生跑题的! 然而,在立意上还是有高下之
40、分的。最好的立意一定是在话题的比喻意或 引申意上展开,而在本意上做文章则是其次了。这一点很像话题 “天空 ”与 “我与空间 ”的立意角度。下面将本次作文中较好的立意列举如下,仅供各位老师与考生参考 1、从 “色彩 ”的释意( 2)出发,来写人的诸多优良品质,比如珍爱生命、博爱善良、正直无私、刚正不阿、奋斗不止、刚强不屈、淡泊名利等真善美的一面,来抨击强权政治、自私自利、趋炎附势、欺师灭祖等假丑恶的一面。在具体写作中,将 “色彩 ”巧妙的融合在各种品质中, “拉来 ”历史英雄、文化名人助阵,将自己对生命意思的理解(强调 “大我 ”)作了很具体的诠释。 2、与以上立意相反,主 张不要给生命着色,保
41、持生命本来的色彩,活出 “真我的风采 ”。实际上,只是立意角度不同,而主题还是殊途同归,与以上立意一致,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要与世俗同流。例如:一杯清水,来自高山,没有任何色彩。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迎合客人的口味,往这杯水中加入各种 “调味剂 ”,使之失却本来的纯净。而我们想要恢复它的纯洁,却是万分困难。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如何保持自己的色彩,活出 “真我的风采 ”呢? 3、从 “色彩 ”的释意( 1)过渡到释意( 2),来写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面对生活的态度(强调 “小我 ”),将自己的个性、好恶、追 求等很好的与 “色彩 ”结合起来,比如热烈的红色象征我对生活的热爱,蓝色或白色代表
42、我的纯洁,绿色蕴涵希望等。此类立意虽好,在操作中能写好的却不多,不能将 “色彩 ”与自己的追求水乳交融,很是肤浅。建议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主观情感或意志寄托在某种色彩鲜明的事物上,通过对该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主旨。 4、还有部分考生谈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中的色彩(即乐趣)越来越趋于单调,来质问生命的意义。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立意。但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一部分考生能积极的面对,认为生命需要一个积累与沉淀的过程,唯厚积方可薄发,正如贾平凹 在白夜中所说, “耐得住寂寞才是伟大哩! ”这才是生活的本来 “色彩 ”!这是很有深度的立意。而另一部分考生限于阅历不足与人生观的局限,未能将这个主旨很好的挖掘与阐释,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表现出消极的思想倾向。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