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1723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迤逦 ( y l)酒 馔 ( zhun) 傩 送( nu) 踹 了一脚( chui) B熟 稔 ( rn)轻 ( yng)出 岫 ( yi)或 棹 孤舟( no) C 瓯 越( zhn)江 渚 ( zh) 遄 飞( chun)命运多 舛 ( chun) D联 袂 ( ju)挑 衅 ( xn)福 祚 ( zu)过蒙拔 擢 ( zhu)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岫 xi棹 zho C、瓯 u渚 zh D、联袂 mi挑衅 xn 。本题着重考查了形声字的读音,加点词

2、均为易误读形声字。对于 “傩、稔、岫、棹、袂、擢 ”这几个极易读错的形声字,一定要查工具书,进一步理解。备考对于似是而非的形声字要养成查工具书的好习惯。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但他却百般抵赖,拒不承担由于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致使大桥护栏被撞毁的损失。 B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们从中感受到重庆青年的友好 。 C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今后,我们的工作就是大力培养、引进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D他清楚地

3、记得,一周前,一个人背着一个黑色的皮包 ,从这条小路匆匆地走进村子,径直走进了王明那有些破败的小院。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主谓搭配不当。把 “认为 ”改为 “证明 ”;或把 “结果 ”去掉,改为“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 ”。 B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将“充分 ”调至 “发挥 ”前,并删掉 “的 ”。 C范围不清造成不合逻辑,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 “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复习中可整理一部分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的句子,以便此种类型的句子在试题中出现时一眼就能看出病因。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小小说,

4、完成后面题目。 伞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 “天罡刀法 ”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

5、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 “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 徒 儿拜磕

6、在地,说: “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 师父说: “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 “谢师父。 ”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 师父长叹,说: “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 ”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 “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 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 “只是担心爱徒的

7、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 ”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 “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 “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 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

8、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选自小小说十年宝典) 【小题 1】下面对小说的 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徒弟的本领真的没有学到家。只学到了用刀之法,却没有学到为人之道;不懂得学艺先学做人的道理,更不懂得 “刀法乃精、气、神所致 ”的武术真谛。 B师父哈哈大笑,因为徒儿希望自己天下无敌,有这样的雄心壮

9、志,师父很高兴。在心中决定要成全徒儿。 C师父说: “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说明徒儿的天罡刀法还没有练成,确实有破法,但师父不想将破法教给徒儿。 D一把普通的伞,在师傅手中,能轻易化作一招毙命的利器,体现了师傅所说的 “刀法乃精、气、神所致 ”变化随心的刀法真谛 E结尾处的这场较量,其实已是人格武品的较量,通过师徒对伞的处理,高下已分。小说以伞为线索,以小见大,深化主题。 【小题 2】 “风雨凄迷,山色空 鳌保 淳凹蚪啵 苑治稣庖痪湫淳暗淖饔谩 分) 【小题 3】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答案: 【小题 1】 BC 【小题 2】为作品定下

10、了悲剧的基调( 1分),预示了作品情节的扑朔迷离( 1分),也为师傅雨中送伞埋下了伏笔( 1分)。 【小题 3】( 6分)( 1)学艺要先学做人。徒儿成功,便要过河拆桥,算计师傅,岂料师父更有一手,将徒儿击毙,这就是高低之分。一个徒儿,只学武功,无人格可言,此人必败。学武功,首先要学会做人。历史上功成身败的例子还少吗?现代社会只,只重技能,不重人品,亦难立足社会。( 2)教徒应先教做人。老师傅功深德高,但教徒不力,使徒儿学了武艺却没有修得武德,也没有领会刀法真谛,被迫要亲手将爱徒击毙,这是为师的失败。现代教育同样要警惕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倾向。( 3)哲学人格大于武功。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处处闪烁

11、着中国文化的芬芳。中国武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 击敌和自卫,更含深深的哲理和人生哲学。学中国武术岂能只学眼花缭乱的刀光剑影。只有哲理和武功结合学武功和学做人并重,才能学到真功夫,才能达到高境界。( 4)人不能失其本心。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望恩负义,没有 “感恩 ”之心的人,往往会失其本心,疯狂追名逐利,结果没有几个不身败名裂的。(联系现实,看法正确即可。以上几点供参考,能不脱离文本,围绕其中一方面来解说,做到自圆其说即可。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B、徒儿只重艺轻德,这样不仅不能修得真功夫,甚至会成为武林祸害,所以 师父内心其实是十分担心,决定要惩

12、治徒儿。 C、师父说这句话是为引出后面 “削伞 ”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悲剧结局。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时就应考虑到环境与人物、情节、小说主题的关系。具体答题时,还应想到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营造了一定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了伏笔等这些常用的术语。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 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讨。尽管一

13、定程度上答题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定要尊重文章本身的价值倾向。 “学会做人 ”是本篇小说阐述的主要道理,回答时不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作答。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奇零草自序 张煌言 余自舞象 ,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 于 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 诚 笔墨之不幸也。 余

14、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 ,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 亡 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 夷 ,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 以 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

15、,又忆 其 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 之 词,求 知 于后世哉! 但少 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 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 。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注: 张煌言( 1620-1664),南明将领,诗人,民族英雄。 舞象:代指成童,成童即十五岁以上。 义熙:晋安帝年号。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

16、诚 笔墨之不幸也诚:实在 B而丙戌所作 亡 矣亡:逃亡 C年来叹天步 之未 夷 夷:太平 D求 知 于后世哉知:了解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尚得 于 余闲吟咏性情 州司临门,急 于 星火 B又忆 其 可忆者,载诸楮端 实迷途其 未远 C思借声诗 以 代年谱 处涸辙 以犹欢 D岂欲以有韵 之 词 悦亲戚 之情话 【小题 3】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张煌言 “好为诗歌 ”的一组是( 3分) 然犹时时窃为之 往来赠答,岁久盈箧 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 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 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

17、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十七年中写诗编集遇到多次厄运,接连不断的 “亡诗 ”记录,是诗的不幸,也是诗人的不幸,国家的不幸。 B作者靠 “索 ”“忆 ”只得了所有诗作的一部分,但他依然要编成诗集,这是因为作者青少年时期酷爱写诗,但诗稿很多都在战火中散失了。 C作者笔下的杜甫、陶潜等历史人物,都经历了激剧动荡的年代,遭受过厄运的打击,他们的志向和情操使作者深受感动。 D诗集之所以命名为 “奇零草 ”,是因为诗篇散落,已非全貌;还因为集中所收,都是作者在战斗岁月的间隙中写成的。 【小题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

18、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 4 分) (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3 分) ( 3)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滕王阁序)(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B 【小题 5】( 4分)然而,杜甫身逢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在入蜀途中颠沛流离,也不曾荒 废写诗,直到今日,人称 “诗史 ”(或 “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 “当 ”、 “废 ”、 “风骚 ”、 “名 ”,各 1分)( 2)( 3分)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办法活到今天;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没有办法度过她的余生。( “无以 ”1 分, “终余

19、年 ”1 分,句子通顺 1分。)( 3)( 3分)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宾语前置 1分, “既 ”1 分,句子通顺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亡:丢失。回到语境中 “丙戌所作 ”“丁亥所作 ”“戊子、己丑所作 ”中的 “作 ”字应是 “创作 ”的意思,因此 “亡 ”应为 “丢失 ”的 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D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A介词、在;介词、比 B代词、那些;助词、无义 C介词、用;连词、不译。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 18 个虚词,特别

20、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回到语境中, 句前面是 “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 ”,因此与 “好为诗歌 ”无关,据 可排除 AD; 句 “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是对文稿多次丢失的感叹,也也 “好为诗歌 ”无关,至此可确定答案:为 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是想借声诗以代年谱,以诗集的完成作为自己生平的总结。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一定要沉得住气,整体理解文意,就会判断出对作者编辑诗辑原因的理解是错误的。 考点:评价文章的

21、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 “当 ”解释为 “遭逢 ”, “废 ”解释为 “荒废 ”, “风骚 ”理解为 “诗 ”,“名 ”解释为 “称为 ”;第二句中 “无以 ”是固定结构,解释为 “没有办法 ”, “终 ”解释为 “度过 ”;第三句中 “以何 ”是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 “既 ”解释为 “既然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 “信、达、雅 ”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 ”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22、: 我从十五六岁起,就爱好写作诗歌,先父担心我荒废经史,一再劝戒,只得搁笔不再做诗,但有时还悄悄写上几首。中举之后,与各方名流广泛结交,诗文赠答,日积月累,诗稿 盈箱。适逢国家多难,我在江东首倡抗清大业,以往诗稿,丧失殆尽。从此,运筹帷幄在军旅之中,起草诏告于庙堂之上,空暇之际,仍不忘吟咏性情,付之笔墨。清兵渡江之后,长短诗篇,一概在战乱中丧失,实在是诗篇的不幸啊。 ks5u 我从丙戌年浮海南下,算起来,已经历了十七个春秋。这期间,忧国思家,感时伤乱,无时不令人感慨万千,无事不叫我触目惊心。率军北伐时,壮怀激烈,长歌抒怀,避虏南行间,孤寂凄凉,短诗寄情。每当风雨飘摇之际,身处惊涛骇浪之巅,更加

23、触发孤臣对大明君主的依恋,拨动游子思念亲人的心弦。这些诗篇哪里是亡国的绝望之 音,分明表达了忠臣回天无术的哀叹之心! 丁亥年春,随着倾覆的战船,丙戌年写的诗歌也沉入长江。戊子秋日,驻军平冈山,又散失了丁亥年的诗稿。庚寅夏天,率兵再次入海,戊子、己丑两年之诗又遭厄运。到了辛卯年,舟山失守,书箱中残存诗稿无一幸免。为什么我写的诗歌,竟然不幸到如此地步! 此后,搜寻新诗旧作,渐渐汇集成册。可是,丙申岁,舟山二度失陷,散失了三分之一,戊戌年,战舰在羊山倾覆,再散失十分之七,我这才相信,诗文翰墨也有在劫难逃的厄运呀。 近年以来,慨叹国运艰难不安定,等待天下太平遥遥无期,我想凭借诗篇代替年谱,于 是,要回

24、平日亲朋好友收录和宾客随从抄记的诗歌,一一加以编次。而且我记性很好,又把能够回忆起来的旧作,重新誊清,共得若干首。在我的全部诗歌中,这只能算很小一部分。 嗟呼!在国破家亡之际,我谬掌兵权,既然不能讨灭贼子以雪国仇,又怎敢凭借声诗来传名后世呢!然而,杜甫身逢天宝末年安史之乱,颠沛流离,入蜀途中,也不曾荒废写诗,直到今日,人称 “诗史 ”。陶潜生于晋亡之际,辞官归隐,写诗必以晋安帝年号 “义熙 ”记年。他们的志向令人同情,他们的情操发人深省。那么,这本诗集为何取名奇零草?一来诗篇散落,已非全貌,犹如古兵书 握奇经至宋复出,而非足本,二来表明集中所收,均系作于行伍之间。南明桂王永历十六年,岁次壬寅,

25、端阳节后五日,张煌言自叙。 文化经典阅读( 12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庄暴见孟子,曰: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 “好乐何如? ” 孟子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 他日,见于王曰: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 王变乎色,曰: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 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 曰: “可得闻与? ” 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曰: “不若与人。 ” 曰: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 曰: “不若与众。 ”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 之音,举

26、疾首蹩 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 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 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 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小题 1】下列关于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并不是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而是巧妙地

27、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 B本文写国君是否与民同乐,人民的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运用的是对比方式。两段话在内容上是对立的,但语言上既有相对之句。 C本文用平实的语言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从正反两面进行阐述,对齐宣王进行说教,用严密的论证使齐宣王接受自己的观点。 D孟子抓住齐王的心理,因利势导,借题发挥,转换内容,把 “好乐 ”与治国联系起来,引起齐王的兴趣,缓和了谈话的气氛。 【小题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6分) ( 1)( 3分)他日,见于王曰: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 ( 2)( 3分)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8、 【小题 3】( 3分)孟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 “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的观点的?这体现了他什么思想?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1)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 “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 “语 ”、 “诸 ”各 1分,句子通顺 1分)( 2)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 “乐 ”、 “乐 ”各 1分,句子通顺 1分) 【小题 3】本文就君王 “独乐乐 ”还是 “与人乐乐 ”的问题进行论证,假设百姓对齐宣王演奏音乐和打猎的态度,通过对比的方法,(说出 “对比 ”得 1分)描绘出“与民同乐 ”和 “不与民同乐 ”两种

29、截然不同的后果,阐明了要取得天下就必须得民心,( 1分) “与民同乐 ”,这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说出 “民本 ”得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文虽是议论文,语言却很生动形象,孟子在论述自己观点时,完全没有用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两幅图画,生动自然地得出结论。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 “语 ”为动词,解释为 “谈论或告诉 ”, “诸 ”为兼词,本句中相当于 “之乎 ”;第二句中第一个 “乐 ”为 “欣赏音乐 ”,第二个 “乐 ”为 “快乐 ”。做翻

30、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 定的赋分点,遵循 “信、达、雅 ”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 ”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借助第一小题 C选项就可回答,分析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展开,不能仅仅答出论证方法,还要分析论证过程;第二问体会 “与百姓同乐 ”这一短语,就能体会出 “民本 ”思想。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参考译文】 庄暴进见孟子,说: “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 接着问道

31、: “喜好音乐怎么样 啊? ” 孟子说, “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 ” 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 “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 齐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 “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 “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 齐王说: “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 ” 孟子说: “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 ” 齐王说: “不如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 孟 子说: “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32、与和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 ” 齐王说: “不如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 孟子说, “请让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 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 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仪仗,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 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 这 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

33、笑地相互告诉说: 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 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旗帜,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 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 假如大王能和百姓们同乐,那就可以成就王业,统一天下。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6分) 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 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 ,良辰讵 可待! 注释: 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多是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 干戚:盾牌和板

34、斧。 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讵:岂。 【小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中所写的 “精卫 ”和 “刑天 ”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作者在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 B “猛志固常在 ”中的这个 “固 ”字点明刑天的 “猛志 ”本为其生来所固有 而永不衰竭,无论失败还是死亡终不能使其消减。 C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写了这两个英雄的悲剧。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精卫和刑天的失败,表达自己失落消沉之情。 D这首诗写法曲折,意义较为隐晦,风格和情调与以上所选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诗人托物寄

35、兴、精练含蓄,说理议论自然妥帖的特点。 【小题 2】归去来兮辞中有 “乐琴书以消忧 ”一句,请问作者在 “忧 ”什么?联系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陶渊明青年时期也有 “大济苍生 ”的梦想,但社会的黑暗使他无法将其变成现实,( 1分)在此诗中,作者表面上是感叹精卫与刑天徒然存在着昔日猛志,但如愿以偿的时机岂能等到?( 1分)实际上是诗人慨叹自己理想的无法实现,这也正是 “乐琴书以消忧 ”中的 “忧 ”的内容。(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赞扬这两个英雄顽强的斗志。尽管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

36、精卫和刑天的行动,寄托了自己的悲愤。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一定要沉得住气,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 考 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经典作品内容的解读。解答时要考虑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另外还可借助第一题注释中 “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这一解释来理解。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著导读 文学名著阅读( 10分) 【小题 1】下列关于复活情节和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玛丝洛娃是一个农妇的女儿。母亲在女地主索菲亚姊妹的牛奶场上工作。父亲是流浪

37、的吉卜赛人。玛丝洛娃三岁时母亲死了。女地主 看她长得清秀,便把她收养下来。因此,她过着一半小姐,一半婢女的生活。 B当聂赫留朵夫的姑姑知道玛丝洛娃怀孕后,便把她从家里赶了出去。她为了生活,只好去给人家当女仆。但每次都遭到男主人的调戏和侮辱。生下的孩子也死了。最后,她沦落到基达叶娃妓院,成了妓女。 C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茶房卡尔金庚和当过使女的勃契诃娃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毒死那个商人。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想摆脱他,便照样做了。 D聂赫留朵夫在陪审员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 这使他十分震惊。他回想起勾引玛丝洛娃的经过,认为玛丝洛

38、娃是一个坠落的女子,不值得同情。他在诱奸玛丝洛娃后,一度曾受过良心的苛责。但当他想到上流社会的人都这么干时,便心安理得了。 E陪审员们对玛丝洛娃写定罪意见。他们认为玛丝洛娃没有抢劫、偷钱的意思,可是忘了加上 “没有谋害性命的意思 ”,聂赫留朵夫也疏忽了。本来,庭长不同意这意见,但他怕耽误和红头发姑娘的约会,便匆忙结案。宣判玛丝洛娃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小题 2】简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5分) ( 1)简述卡秋莎(玛丝洛娃)被涅赫柳多夫抛弃沦落妓 院的经过。 ( 2)简述卡秋莎(玛丝洛娃)在火车旁追聂赫留道夫(聂赫留多夫)的情节。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2】( 1)

39、答:马斯洛娃被女主人赶出门之后,在一个警察局长家做了使女,局长一味地调戏她。不久,她分娩了,孩子也死了;在林务官家当佣人时遭到强奸;在一个太太家做女仆也受到骚扰。她的姨母让她到自家的小洗衣店当洗衣工,她又怕苦怕累。她也曾爱过一个店员,可店员不辞而别了。于是她借酒浇愁,走投无路,落入了妓院。(以上不幸事件写出一件可得 1分,写出四件即可得满分。)( 2)玛丝洛娃打听到聂赫留朵夫要经过庄园附 近的车站。原先姑姑们邀请他下车来看望她们,而他却回电说,他不能来了。( 2分)玛丝洛娃很伤心,但她决定亲自赶到车站去见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秋夜(复活节之夜),聂赫留道夫坐在舒适明亮的头等车厢里玩牌、谈笑,而卡

40、秋莎在火车旁奔跑、呼喊,却得不到回音。( 2 分)她真想纵身跳到车轮下,了此一生。胎儿的蠕动,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C、卡尔金庚和勃契诃娃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骗她说是安眠药。 D、聂赫留朵夫回想起勾引玛丝洛娃的经过,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 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41、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小题 1】,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小题 2】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小题 3】层峦 耸翠,上出重宵;,。(滕王阁序) 【小题 4】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小题 5】,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小题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小题 7】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陈情表) 【小题 8】臣,死当结草。(陈情表) 答案: 【小题 1】悟已往之不谏 【小题 2】感吾生之行休 【小题 3】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小题 4】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小题 5】落霞与孤鹜

42、齐飞 【小题 6】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小题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小题 8】生当殒首 (每句一分,错一字不得分) 试题分析:小题 1要注意 “谏 ”的写法;小题 2注意 “休 ”的准确记忆;小题 3注意 “流 ”的准确记忆;小题 4注意 “蠡 ”字的写法;小题 5注意 “鹜 ”字的字形;小题6注意 “僮 ”字的写法;小题 8注意 “殒 ”字的形旁。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作文。 一位作家曾把两份名单拿给 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

43、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 结果在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而对第二份名单,则大多数人都知道。实际上,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全是落第秀才。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 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参考例文 :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看到那一份状元的名单,人们大都会发出疑问,他们是谁?他们有何建树?而看到第二份名单,心里便会豁然开朗,他们青史留名

44、,被后人熟知。这个现象,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令人深思。 要借鉴,培养真正的人才。 如果有人问,一百分比九十九分多了一分什么?我会答: “多了一分压力,少了一分快乐。 ”在我们上学的那一天起,就不断冲击着满分,在这个漫长而又艰难的旅途中迷失了自我。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为了追求高分抛弃了自 己的理想,而是想如何为了高分而思考;为了追求高分,放弃了自己真正的喜好,只是想,总有一天功成名就,再去追求最初的梦想,可恍惚间老之将至,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不断打磨自己,使自己失去棱角,更适合考试,实属无奈之举。 如何培养真正有思想的人才,而不是一群庸才,值得我们思考,不要使之今日之状元,成为昔日

45、之状元,而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要豁达,不计较一时得失。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要思考如何培养真正的人才;对于个人来说,要思考如何适应社会。说实话,我非常敬佩状元们,他们往往有超人的意志力,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金榜题名 。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可状元毕竟只有一个,在他之下的人也实在不应该气馁。与状元们比,你拥有更多童年的快乐时光 ,在玩乐中你欣赏了更多的大自然的美景,而状元们却不拥有。因此,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你此时不如他,可人生如此漫长,也许有朝一日,你会比状元们更灿烂辉煌。 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残酷的科举考试,以八股文取士,埋没不了古代有才华的文人,同样,如果

46、你真是一颗金子,那么应试教育也埋没不了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被后人广为流传;金圣叹批改的文章被后辈文人研究,传看;顾炎武,黄宗 羲的先进思想,也被后人继承。想当初,他们可都是落地秀才,可这又如何呢? 也许你的分数最高,可你未必成为科学家,也许你名落孙山,可是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总有一天会发扬光大,就像那些古人一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两份名单对比鲜明,一类是科举状元,一类是落第秀才。科举状元如今大多数人不知道,而落第秀才则后世显赫,寓意不言而喻。 参考立意: ( 1)真正做出贡献的人才,才会被历史铭记。 ( 2)赢在起点并不能保证赢到终点。 ( 3)死读书,读死书,对个人成长及社会、文化发展无益。 ( 4)学历不等于能力。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