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四川省绵阳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金 钗 (chi)藩 (fn)篱 劲 (jn)弩 纨 (wn)绔子弟 B 鲭 (qng)鲨瓦 楞 (lng )乘 (chng)机 便 (bin)宜行事 C 拗 (o)断 颔 (hn)首 攒 (zn)聚养生 丧 (sng)死 D打 量 ( ling )歆 ( x)羡推 诿 (wi )幡 (fn)然悔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识汉字的普通话读音,试题材料主要来自必修三教材。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常用词语和生字新词音形义的掌握和积累。 A藩 fn-f
2、n此字在四川话中读二声, 劲 jn-jng C zn-cun D ling-li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 ( 2分) A膏梁丰腴独角戏异曲同功 B砥砺螃蟹亲合力突如其来 C谪戍精悍汽垫船徇私舞弊 D抱负宣泄座右铭厉行节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识词语字形的能力,即识别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分错字和别字,错字不是字,别字是用错了字,考试都是考查识别别字的能力,词语的字形是和词义相关联的,如 A 梁(建筑物的承重构件) -粱(精美的主食) B 功 -工(精巧,精致) 合 -和(和睦,和谐) D汽 -气(空气)
3、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 栉风沐雨 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 风姿绰约 ,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 分庭抗礼 ,占据了全省 60%的市场份额。 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 侧目而视 ,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
4、的能力,未涉及双音实词和虚词。 A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显然与句意不符,同时这个词语不能作定语。 B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 韵姿态柔美动人。这里形容梅兰芳是可以的,因为她扮演的是旦角。 C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与语境不符。 D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句意是说其傲慢,显然不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
5、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 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语病的能力,这是 2013山东高考试题。 A表意不明, “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 ”歧义, “两个 ”可指目击者,也可指弹壳。 B成分残缺,介词 “对于 ”导致主语缺失,去掉 “对于 ”。 D “世界是时代 ”主宾搭配不当,是字句主语和宾语必须具备同一关
6、系或从属关系。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 “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 ”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 ,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读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
7、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新唐书 齐浣传: “(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浣徙漕路由京口 埭,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 ”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李白提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云: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
8、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有长相思词: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 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宋代新唐书音训云: “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 ”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移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中所描绘的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的施工场面。过去有些
9、注家以为 “无由达江浒 ”是由于运载石头的缘故。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运石头还是运粮食,只要不超过吃水量,运什么都一样可行。其所以 “无由达江浒 ”,只是由于山下的顽石还没有被凿通 而已。这里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可以为瓜洲浦取代扬子津这一变迁作证,而同时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条证据。(摘编自林庚闲话扬子津) 【小题 1】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2 分) 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 B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取代扬子津成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口了。 C胡三省
10、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做注解才行。 D扬子县 位于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 “扬子 ”,可能是因为该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的扬子津。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分) A扬子津是长江边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对,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 B齐浣迁官润州以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迁徙到京口,又在北岸开凿了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过扬子津北上。 C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 D有注家认为李白诗句
11、“无由达江浒 ”,是说由于石头过重,无法用船运到江浒。其实用船运石头和粮食是一样的,注家此说不能成立。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对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来说,扬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则正对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扬子津的东面。 B齐浣对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并减少了覆舟的危险,为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从李白丁督护歌中的 “万人凿磐石 ”一句,可以知道开辟京口漕路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 D文中所引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扬子津的历史变迁,其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 答
12、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指定文段的意义。结合原文对照理解,找出表述错误。按原文 “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读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 ”,指一般的人读资治通鉴需要为扬子津做注。胡三省是作注的人,读资治通鉴没有困难。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意义表达的能力。 A项,根据文意江中靠北岸处有沙洲,而不是 “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 ”。解答此类试题,就是与原文对应比较,找出文意不同的地方。 考点: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3、【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意推断能力。 B文中未见 “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 ”的相关描述 ,无中生有。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小说,完成后面题目。 (18分 ) 老黄牛 伍维平 还没有像往年一样为主人犁完五亩地,老黄牛的一条腿断了。 折腿 的事就发生在昨天。 昨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 这是个今年开春以来少有的好日子,农夫们不用互相招呼就纷纷踏上仍有些峭寒的田垄,一年的农事在鞭子的抽打声和吆喝声中开始了。老黄牛是一头经验丰富的耕牛,忠心耿耿,勤奋劳作。他像往年一样卖力耕田,但他在时光的打磨中已经很衰老了,拉着一驾犁好像拉着一
14、座大山在走,异常沉重。主人斥责他,他羞愧难当,叹了一口气,一咬牙一使劲,他听到了发自身体内部的一声响,一条腿断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生命戛然而止的声音。 暮霭落尽,黑夜升满。老黄牛独自蜷伏在牛栏里,想着自己的心事 。他 抬起疲惫的头颅,凝视着星空下那片肥沃的黑土,心中充满眷念和回忆。他把自己的爱与恨、乐与苦、血与汗以及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给了这片土地。日月作证,鲜嫩的青草作证,金黄的果实作证,还有孩子作证。那是主人家的孩子,胖嘟嘟红扑扑的样子,一个很阳光的男孩。那天中午,小男孩跑到牛栏前,向老黄牛宣读了他的一篇获奖作文: “ 我家的这头老黄牛,又高又大,浑身的皮毛是灰褐色的。嘴巴像个簸箕口,
15、眼睛圆鼓鼓的很有神,一对牛角像拉满的弓箭,威武有力。它干起活儿来劲头大,也舍得卖力气。有一天中午,天气热极了,太阳像个火球似的挂在头顶,简 直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以为老黄牛一定不干活儿了,就跑到田间去看,它仍然还在拉犁耕田。它身上粘着一块块干泥巴,喘着粗气,双腿踏进没膝深的烂泥中,一步一步拉着犁,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样子。 ”老黄牛记得,那天小男孩给了它一把嫩青草和一个敬礼。 昨天下午,村里的兽医被请来。兽医一边查伤情一边摇头,只是对伤口作了简单的象征性包扎。兽医当着老黄牛的面对主人说,一头废牛,这种牛还能拉犁,真是怪事。主人呐口不言,现在你只有一件事要做,宰掉它,然后卖钱。主人望着老黄牛,目光变
16、得闪烁不定,但老黄牛知道,那里面暗藏着可怕的杀戮凶光。 夜已三更,天空的星星被风吹得了无踪影,整个村子沉浸在死一般的寂静和黑暗中 。倏然间,主人家正屋的灯亮了,磨刀的声音和屠夫特有的浑浊笑声敲碎了夜的寂寥。老黄牛知道大限将至。闭了眼任所有的泪水流尽。老黄牛最后大吼一声,用自己的方式结果了自己。 听到一声闷响,主人急忙领着提了刀的屠夫赶到牛栏。他们看到的只是扭断了脖子扑倒在地的老黄牛和一面粘满了老黄牛鲜血的土墙。屠夫气愤地骂道,畜生,我这把刀白磨了。主人却笑了,这畜生倒是挺体贴我呢,要我少花钱。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 A从构思看,小说采取
17、了倒叙的方式。第一段就交待了事件的起因,设置了必要的悬念以吸引读者,也附带交待了老黄牛 “以往 ”的辛劳。 B小男孩宣读获奖作文一节属于插叙,不仅从侧面照应了老黄牛把 “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给了这片土地 ”,也与下文主人的态度形成了对比。 C “老黄牛 ”有着善解人意、无私奉献和自尊刚强的品质,更有着对主人无私的忠诚。正是这样的忠诚使它为了不拖累主人而选择了自尽。 D用 “兽医 ”、 “屠夫 ”和 “主人 ”对老黄牛的态度和行为,来表明人类是个冷漠、自私、忘恩负义甚至残忍的群体,正是作者的创作动因。 E小说叙事平淡而沉静,但读者分明能感受到一丝沉痛,灵魂会随着老黄牛的 头撞死而颤栗,更会因主人庆幸
18、少花钱的高兴嘴脸而悲哀。 【小题 2】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分别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小说结尾处主人对老黄牛的态度在上文中有多处伏笔,请把它们找出来并作简要说明( 6分)【小题 4】有人认为小说的结局过于消极,并设计了另 种结局 老黄牛在小男孩的保护下得以在主人家尽享 天年。你更认可哪一种?请从立意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 【小题 1】 C D(选对一项 2分) 【小题 2】 描绘 (勾勒 )出春天风和日丽的景象,推动了后面农夫们春耕和老黄牛腿断等情节的发展。 表现 (勾勒 )出了黑夜的寂静和沉重,渲染了孤独和凄凉的气氛,为后面老黄牛的眷念和回忆作了铺垫
19、。 表现出深夜里整个村子的黑暗和阴森,不仅渲染了不安和恐怖的气氛,还推动了后面主人和屠夫合谋杀牛、老黄牛自尽等情节的发展。 【小题 3】 “鞭子的抽打声和吆喝声 ”和 “主人斥责他 ”体现了自私的主人对卖力耕田的老黄牛毫不怜惜的冷漠 ; “主人望着老黄牛,目光变得闪烁不定 ”表现出主人在兽医的建议下盘算杀牛卖钱的残忍心理; “倏然间,主人家正屋的灯亮了 ”,从侧面表现出主人雇用屠夫要实施杀牛卖钱的冷酷。 (必须是表现 “主人对老黄牛无情 ”的伏笔,答对一点 2分 ) 【小题 4】从立意看,另一种结局能够表现出小男孩的纯真和善良,有利于表现作者对人性中 “真、善、美 ”的期盼和追求。但这样完美的
20、结局不利于表现立意的批判性,并会削弱小说的感染力。 (要从立意角度说,言之成理即可 )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理解能力。选项分析概 括的内容包括构思、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等,考点比较全面,要结合赏析小说的相关知识辨别选项的正误。 C项 “正是这样的忠诚使它为了不拖累主人而选择了自尽 ”的说法错误,忠诚与自尽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为文中说 “忠心耿耿,勤奋劳作 ” 老黄牛对 “那片肥沃的黑土,心中充满眷念和回忆 ”; D项 “人类是 群体 ”的说法过于绝对,文中主人家的孩子对老黄牛还是充满喜爱和敬佩的, “创作动因 ”的说法也于文无据。 考点:分析
21、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是小说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的作用就是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本题也不例外。但本题涉及三处景物描写,分别处于老黄牛断腿前、断腿后和自杀前,解答时,联系情节按照上述作用简要分析就可以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对找出结尾处主人对老黄牛的态度在上文中的几处伏笔,并简要说明(作用)。首先要弄清楚结尾处主人对 老黄牛的态度是什么
22、,结尾处看到老黄牛自杀了, “主人却笑了,这畜生倒是挺体贴我呢,要我少花钱 ”。表明主人的冷酷无情,因此,就必须在前文围绕冷酷无情去筛选小说对主人的描写。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构思立意的理解能力。小说结句也是一种艺术,更蕴含着作品的主题,常常饱含了作者的匠心,本文结局就通过主人对 “忠心耿耿,勤奋劳作 ”一辈子的老黄牛的杀戮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的冷漠、自私、忘恩负义甚至残忍的阴暗面的批判。另 种结局则是从表现出小男 孩的纯真和善良,呼唤人性的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角度涉及的。此题可从两个角度任选一种作答,言之
23、成理即可,但从顺理成章的角度,老师赞同作者的结尾方式,它更具批判性。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日喻说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 “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 “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 1,以为日也。日之与钟、 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 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 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 ,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
24、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 “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谓致?孙武曰: “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 2,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 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 1( yu) :古代的一种竹制
25、管乐器。 2没人:能潜水的人。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扪 烛而得其形扪:抚摸 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 达 也达:通达 C转而相之,岂有 既 乎既 :尽,完了 D士知求道而不 务 学务:致力、从事 【小题 2】下列各组 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扣盘 而 得其声顺风 而 呼,声非加疾也 B以 其 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古之圣人, 其 出人也远矣 C士杂学而不志 于 道青,取之 于 蓝 D生不识水, 则 虽壮,见舟而畏之于其身也, 则 耻师焉,惑矣 【小题 3】下列各项中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故北方之勇者 /问
26、于没人 /而求其所以没 /以其言试之河 /未能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 /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B故北方之勇者 /问于没人而求 /其所以没以其言 /试之河 /未能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 /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C故北方之勇者 /问于没人 /而求其所以 /没以其言试之河 /未能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 /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D故北方之勇者 /问于没人 /而求其所以没 /以其言试之 /河未能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 /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小题 4】本文主要要运用比喻论证方法阐述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本文是如何运用的 请作具体分析。( 4分) 【小题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0分) (
27、1) 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4分 ) (2) 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 3分) (3)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1)文章开头用双目失明的眇者为喻,指出当今不务学问者正如眇者求日一般,自己不曾痛下苦功钻研学问之道,而是依赖他人片面的见解,却就此而满足,这是极其错误的。 (2)第四段,作者以 “没人 ”一事设喻,强调做学问,要 “致道 ”,唯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是唯一的法则。(一点 2 分,共 4 分) 【小题 5】 (1) 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没有超过用盘与烛 (来说明
28、太阳 )的比喻的。 “虽 ”“巧譬善导 ”“过 ”各 1分,句意 1分。 (2) “善于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 (或 :使敌人接近自己 ),而不被敌人所招致。“致 ”、被动句式各 1分,句意 1分。 (3)但瞎子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是因为瞎子从未曾见过太阳而只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的缘故。 “以 ”、状语后置各 1分,句意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现象是常见考点。解读试题时应从这几方面着手。B达,多义词,这里是知道、明白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2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项 “其 ”代词,他们 。前句指瞎子,后句指赵国; A项 “而 ”,前句连词,表承接,后句连词,表修饰; C项 “于 ”,前句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后句介词,翻译为 “从 ”; D 项 “则 ”,前句用在假设关系中,相当于那么,后句连词表转折,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需在读懂文言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解答。本题材料选自阅读原文,加之题型为选择题,比划线断句难度小些,符合高二学生实际。文意理解参见下面 “参考译文 ”相关内容。 考点:理解并翻译
30、文中的句子。能力 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明确了本文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解答时就是在文中找出运用了这种论证方法的地方并对其进行解读分析,点出即可。文中开头和第四段两次运用此法,皆属类比论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附:参考译文 有一个生来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就向明眼人请教,有人告诉他说: “太阳的形状象铜盘。 ”说着敲击铜盘使瞎子听到了声音。有一天,瞎子听到钟声响,认为那就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瞎子说: “太 阳的光亮象蜡烛。 ”瞎子摸了蜡烛知道了形状。有一天,瞎子
31、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又把它当作是太阳了。太阳与钟、 差得远呢,但瞎子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是因为瞎子从未曾见过太阳而只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的缘故。 抽象的 “道 ”(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普通人尚未明白这个道理,这与瞎子不知道太阳没有什么差别。了解道的人要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并不比用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来说明太阳的比喻的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 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世上大谈 “道 ”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
32、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 “道 ”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 “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道)。 ”什么叫做 “致 ”?孙武说: “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 ”子夏说: “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那道自然到来。 ”不是强求它而是使它自己到来,这 就是 “致 ”啊! 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
33、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也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 人才,读书人所学繁杂,却没有专心致志地探索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求孔孟之道,却不致力于其他学问。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野 步 野
34、 步 周密(宋) 赵翼(清)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小题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2分) 【小题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5分) 答案: 【小题 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 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分) 【小题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借景抒情也可 )
35、: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 “烂醉 ”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 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醉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 “秋风 ”拟人化,认为它是个 “管闲事 ”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抒情形象的能力。此题两首诗都以写景抒情的手法描绘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周诗: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新稻,小青蛙再水洼草根处不停的叫着。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诗中 “麦陇翠
36、浪 ”、 “草根蛙噪 ”、 “蝴蝶醉花 ”等意 象生动形象第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让人赏心悦目,诗人沉醉其间,其乐无穷,陶醉于美妙山野春光的隐者形象呼之欲出;第二首诗:诗人依杖野步因深秋已至,不觉感到寒气袭人,再加上秋风无情,吹红了枫叶也吹白了诗人的头发,描写出一个深秋野步,身临其境,感慨年华已逝的伤感的老者形象。解读此题,宜从诗歌描写的意象入手,通过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两首诗三四两句共同的表达技巧应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表 达技巧即表现手法,分描写手法、抒情
37、手法、修辞手法和其他表达技巧等,解读此题时,注意诗歌所表现出来的主要表现手法,周诗写蝴蝶闲来无事,烂醉于野草花中;赵诗写秋风管闲事,更是明显使用了拟人手法。拟人手法,赋予景物人的情感,更突出了抒情主人公或喜或悲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下面是一个生活片段,读后请写出你的感悟。(不超过 20个字)( 2分) 帮 忙 在邮局大厅内,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位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 “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 ” “当然可以 。 ”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老太太又说: “再帮我写上一小段话,好吗?谢谢 !” “好吧。 ”中年人按照老
38、太太的话写好后,微笑地问道, “还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 “嗯,还有一件小事。 ”老太太看着明信片说, “帮我在下面再加一句:字迹潦草,敬请原谅。 ” 感悟: 答案:(示例) 1、帮忙不仅要热心,更要认真。 2、求人帮忙既要明确要求,又要言行有礼。(感悟与判断内容相符,合情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短文主题的能力。从文段记叙的情节看,短文叙述了中年人热心而有始有终的帮助了老太太,但老太太最后的话画龙点睛:中年 人虽然热心,但书写字迹潦草,令老太太遗憾,这说明,帮助别人不仅要热心,还要认真,不能敷衍。审视材料,可以从老太太的方面思考,老太太看到中年人字迹潦草,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
39、过让中年人附加说明的方式委婉表达;也可以从中年人方面思考,中年人热心帮忙之后,老太太的一句 “字迹潦草,敬请原谅 ”应该让中年人警醒,帮忙不仅需要热情,还要严肃认真。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法国首先对利比亚动武的原因。 (4分 ) 3月 19日,法国战机打响了 空袭利比亚的第一炮。对于法国的单干行动,法国外长朱佩强调说,如果北约领导此次军事行动,势必引起阿拉伯国家的反感。事实上,法国打头阵是其对自身利益诉求的结果。在利比亚发生动乱后不久,法国就宣布承认利反对派组织 “利比亚全国委员会 ”为 “代表利比亚人民
40、的唯一合法机构 ”。法国如果不带头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其在利比亚的利益可能遭受重大损失。今年,作为八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法国想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进一步提升法国的国际地位。法国如能主导利比亚战局向其有利的方向发展,对于现任总统萨科齐明年的大选十分重要。 答: 法国首先对利比亚动武的原因有(每条不超过 10个字): (1) (2) ( 3) 答案: 维护法国在利的利益。 提升法国国际地位。 利于萨科齐明年大选(每点 1分,答对三点 4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这是一则新闻背景分析,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叙述法国率先对利比亚动武,二是分析法国这样做的原
41、因,原因部分有三个层次,一、为了自身利益诉求,二、为了提升法国的国际地位,三、为了现任总统萨科齐明年的大选。基本做法是概括内容,梳理层次。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6分 ) 【小题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小题 2】娴静时如娇花照水, 。 【小题 3】 , ,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小题 4】 ,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题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 , ,如是而已。 【小题 6】 , ,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小题 7】然陈涉 , ,而迁徙之徒也
42、【小题 8】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 ,为天下笑者,何也 答案: 【小题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小题 2】行动如弱柳扶风 【小题 3】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小题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小题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小题 6】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 【小题 7】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小题 8】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著名句的能力。此题均选自人教版必修三(四川高二上期教材)一、三单元,其中第二句选自名著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外貌默写,虽然不是要求背诵的篇段,但是是名著的经典默写,应该熟读成诵。其余只
43、要按要求背诵就应该写得起。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老子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参考作文 上善若水 老子云: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做人应如水,只有拥有水的这一份气韵和潇洒,才
44、能达到上善。 做人应如一脉泉水,灵动清澈,谦逊可亲。 泉眼无声,总是卑处一隅,汩汩地涌出清流,滋润万物,怡然自乐。袁隆平便像这一脉清泉。作为 “杂交水稻之父 ”的袁老身价超过千亿,但他却生活的极其简朴他依旧像田间老农一样耕作在稻田,不厌其烦地进行试验;他依旧穿着十五元的廉价衬衫。而他创造的杂交水稻却养活了亿万家庭,造福了黎民苍生。 泉水脉脉的流淌,滋养近处的花木,浸润远方的沃土,泉水却依然清淳澄澈如故。 做人应如一池湖水,淡泊宁静,宠辱不惊。 湖面如镜,波澜不惊中笑观两岸风景,宁静内敛中彰显智慧与洒脱。季羡林便似这一湖碧水,安然在世事变幻的风起云涌中。季老被誉为 “国宝 ”,他是文学家,历史学
45、家,思想家,他精通十二国语言,堪称 “国学大师 ”“学界泰斗 ”,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但他却把荣誉看得极淡,希望 “三项桂冠一摘 ”,还他一个自由自在身。季老不为名誉所累,依旧是那个在北大朗润园悠然赏荷的宁静老者。 湖水波澜不惊,淡泊悠然中荡起一圈 纹,那是智慧的涟漪。 做人应如一渊潭水,与世无争,胸有大志。 潭水深邃,超脱世俗中积淀着自身智慧的光华。诸葛亮便如这深深的潭 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卧龙先生隐居山水间,沉淀着自己的才学和智慧。草船借箭,巧借东风,处空城抚琴而吓敌千里。他不佩一刃,不披一甲却助刘备在西蜀雄据一方。即使身处政坛他也不汲汲于功名和地位,他轻摇羽扇,笑捋美髯,好一
46、个与世无争的诸葛孔明。 潭水乐居幽壑,与兰草为邻,与苍鹰为伴,无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若一脉泉水,清澈淳厚;若一池湖水,波澜不惊;亦若一渊潭水,深邃大气。潇洒与逍遥中蕴涵着人生的大智和哲理。做人应如水,与世无争,淡然悠远。 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作文,与 2013年湖北高考卷异曲同工。蕴含着深 厚的哲学意味题目所给材料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道家对水的柔与刚的两面性的认识,这告诉我们水具有柔与刚的两面;二是引用老子以水喻善的话并进行字面解释,阐明了善 -水 -道的关系,三是承接上文提示我们水有哲学意味。我们看到给的材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看到材料中的层次与启发,有哪些地方你是没有想到他帮助你去把它完成你的联想和想象的。这个题目是很明确的,就是要求你提炼出水的哲学内涵,并以此作为立意的基础作为文。实际就是生活中的两种态度,应该怎么来对待生活、对待人生,这个作文就是在谈人生、谈社会。但是你必须是以水的哲学含意为话 题,你是在对水的演绎中表达你对生活、人生的认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