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广西桂林十八中11级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与答案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1736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广西桂林十八中11级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与答案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广西桂林十八中11级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与答案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广西桂林十八中11级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与答案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广西桂林十八中11级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与答案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广西桂林十八中11级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与答案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广西桂林十八中 11级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与答案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注噤若寒蝉包 扎 ( zh)断壁残 垣 ( yun) B涣散天崩地坼 摒 弃( bng) 缄 口不言( jin) C迭宕相形见绌 澎 湃( png) 戛 然而止( ji) D忤逆如梗在喉戏 谑 ( xu)气势 磅 礴( png)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关注 包扎 z。关注:关心重视。 C跌宕 澎湃 png 。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 D如鲠在喉 气势磅礴 png。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所以不

2、是 “梗 ”。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接连发生的大地震和核泄漏事件,正在考验着菅直人的政治能力,日本经济的现状也已如履薄冰,濒临崩溃的边缘。 B期中考试后,老师展示了同学们的扫描版试卷,有些同学的卷面真是惨不忍睹,个别更是笔走龙蛇,看不清楚写的是什么。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以后一定好好练字。 C近年来,文艺创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创新意识不强,模仿 之风盛行。如印象 刘三姐成功之后,各地一哄而起,大同小异,观众和游客在视觉上和审美上感到疲劳,对此啧有烦言。 D几年前,一名乞丐 “ 犀利哥 ”引起了国人的注意

3、,其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也迅速走红,由于他的行为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开始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 “如履薄冰 ”,比喻做事非常谨慎小心,不符合语境。 B项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用在此句不合语境。 C项 “啧有烦言 ”,很多人说不满意的话,符合语境。 D项 “特立独行 ”,志向高洁,行为特异,不随波逐流。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许多花店门前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花店里弥漫的玫瑰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娇艳欲滴。以红颜色为主基调的玫瑰花装点了整个花店,成为众多前来选

4、花人的最爱。 B春节文化所蕴含的和谐与喜庆、团聚与亲情,如春风般吹拂,为世界文明增添了一道亮色,不仅让世人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更推动了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 C古琴,是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中国弹拨乐器,它不仅是一种演奏乐器,而且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可谓得天独厚、无与伦比。 D西安世园会将园林、园艺高度结合,在植物和花卉展示方面涉及世界植物花卉、中国各地植物花卉以及秦岭特色植物花卉等,还将首次引入太空植物进行展示。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搭配不当, “花香 ”不能 “娇艳欲滴 ”。 C项,语序不当,应将“中国 ”放在 “最古老 ”之前。 D项,不合

5、逻辑, “世界植物花卉、中国各地植物花卉以及秦岭特色植物花卉 ”不能并列。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 优秀文化的担当, _。 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的很远。 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名著重拍本应该是

6、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句放最后,构成假设关系,排除 D项; “应有 ”与 “不应 ”相对,故 句放前,排除 A项; 分别与 照应, 前的 “故 ”,可断定 “ ”放“ ”后,排除 B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火星也许是人类移民的下一站,但是火星上没有土壤。这是移民计划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没有土壤就无法生产农作物,而完全依靠地球补给食物对在火星定居点来说是不现实的。水栽法不依赖土壤,似乎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是在空间微重力环

7、境下我们无法圈制住水。我们还是得考虑从土壤着手。于是,有人提议直接把地球上优质丰厚的土壤移送到火星上去。可他知道地球上可供种植的土壤还有多少吗 目前地表土壤的流失速度是其再生速度的 20多倍,而它们供应了人类 97的食物。与人类的十月怀胎相比,土壤的生成需要花长得多的时间。既然地球上的土壤尚且不足, 送去火星的土壤又从哪里来呢 于是 再造土壤成为关注的焦点 。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自然界,风化的石头与腐烂分解的动植物混合,并由植物的根部、土壤动物群、微生物与真菌进一步分解,如果化学与生物成分混合正确,还要经历上千年,才能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土壤。表层土稀缺的现状在加剧,因此研究者们没有

8、时间叹息。他们正在试图利用回收的道路集料、煤矸石及其它废弃物进行堆肥,模拟自然中的土壤形成过程,制造出新的土壤,而且生产周期必须尽可能短。 20世纪 90年代中期,裘迪 蒂斯马克在普渡大学开始了他的土壤制造研究。当时普渡 大学正在寻找回收校园发电厂产生的煤粉灰 (煤经过充分燃烧形成的微小颗粒 )的办法,裘迪还需要以有机物为原料来制造土壤。幸运的是,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公司可以提供抗生素生产中的副产品 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研究人员把矿物质和有机质这两种废旧物混合,加入木屑与树叶以增加孔隙度,再进行堆肥处理,最终制成人造土壤。 裘迪至今仍然经营着 “土壤制造者 ”公司。不过公司早已放弃使用煤粉灰和礼来

9、公司的培养基,因为培养基在堆肥过程中的气味实在令人不悦,煤粉灰则含有过量的硼和砷 用工业废料制造土壤的焦点问题就在于污染的风险。高浓度硼是 对植物有害的,而砷是致命的有毒物质。人们可不想冒险吃进从这种土壤生长出的食物。现在 “土壤制造者 ”使用玉米淀粉类产品等吃剩的食物作为合成土壤的有机质成分,而建筑工地挖出的粘土则提供了制造土壤所需要的矿物质成分。 地球上的土壤亟待拯救,人类还需要拓展新的生存空间。这回我们将眼光投放到火星。最新研究表明,火星上大量分布的沸石是一种吸水力强、并可储存铵离子与钾离子等植物所需的关键营养物质的多孔矿物,适合用于制造土壤。美国国家航天局合成的磷灰石中包含植物所必须的

10、磷,它将是太空土壤的另一主要原料。沸石与磷灰石的强强联手 将打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土壤。与以往的人造土壤相比,这种太空土壤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把绝大部分养分固定住,不会流失。科学家寄希望于用 “太空土壤 ”为人类的火星移民计划再减少一道障碍。火星的开拓者们也许不久就可以用自己本地的土特产招待来自地球的访客。 【小题 1】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 “再造土壤成为关注的焦点 ”依据的一项是( ) A水栽法不依赖土壤,但目前尚缺少可行性。 B目前地表土壤流失速度是其再生速度的 20多倍,它们供应了人类 97的食物。 C既然地球上的土壤尚且不足,送去火星的土壤就更不知道从哪里来。 D在自然界,土壤的形成需要风化

11、的石头、腐烂分解的动植物、植物的根部、微生物与真菌等共同参与。 【小题 2】下列选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我们无法圈制住水是水栽法在火星上无法具体实施的重要原因。 B利用回收的道路集料、煤矸石及其它废弃物进行堆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新的土壤。 C裘迪将抗生素生产中的副产品与有机质混合,加入木屑与树叶以增加孔隙度,再进行堆肥处理,制成了人造土壤。 D与太空土壤相比,其它的人造土壤都有对植物和人体有害以及容易流失养分的弱点。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裘迪制成人造土壤的时间比自然土壤形成所需的时间要短。 B有些颗粒微小的

12、矿物质可以作为制造人造土壤的原材料。 C在制造土壤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含有有毒物质的原材料,以降低污染的风险。 D火星上分布有大量的适合用于制造土壤的沸石,因此是最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 D项未强调土壤生成的时间很长,不能成为依据。第一段关键句前面的内容是原因。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B项 “在很短的时间内 ”在文中没有依据, C项偷换概念,应将 “有机质 ”改为 “矿物质 ”, D项以偏概全,根据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可知,以往的人造土壤不一定都对人

13、体和植物有害。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D项的结论太过绝对,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文中并未说火星是最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梧桐树 丰子恺 寓楼的 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 “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

14、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 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

15、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 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 “芭蕉分绿上窗纱 ”,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 “梧桐分绿上窗纱 ”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 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

16、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 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 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

17、,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 “无常 ”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 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小题 1】文章的第 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5分) 答: 【小题 2】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 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6分) 答: 【小题 3】文章第 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 “梧桐叶落的光景

18、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答: 【小题 4】解释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启示。( 6分) 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答: 答案: 【小题 1】( 5分)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 2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 “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蓄势( 2分),又为作者抒发 “人生无常 ”的感慨做铺垫。( 1分) 【小题 2】( 6分)发现 “新桐初乳 ”“绿叶成荫 ”时亲切、欣喜。( 2分),看见“梧桐叶落 ”时无奈、伤感( 2分),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平静淡然。( 2分)。 【小题 3】( 6分)修辞手法 +例句 +分析(每点

19、2分,答对 3点即得满分) 、对比,将 “落花 ”与 “落叶 ”对比,突出 “落叶 ”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 、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 、比拟, “它们大惊小怪的闹将起来 ”、 “成群的飞下一大批来 ”,表现出树叶对北风的到来感到突然,和离开枝头的 不情愿。 、比喻, “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沟通了树与人、自然与社会的联系,流露出作者对树叶脱尽的感伤和同情。 【小题 4】拥有的东西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或者:因为邻居家虽然种植了梧桐树,占有了它们。

20、但是,他们没能看见它们的容貌,没能体验梧桐的种种变化,没感受到梧桐生长的象征意义,因而没法 “占有 ”它们。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 3分) 启示:( 3分) (1)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 (2)生活需要去感受,用心去体验,你才可以拥有生活。 (3)形式上为你占有,而内容上未必为你所占有,这样的情况在世上为数不少。 (围绕其中一点回答均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回到相关语段,分析概括梧桐树的特点。原文有 “叶子平而大 ”、 “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表明作者重点强调梧桐树的叶子之多和绿意之浓。用意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的入手,内容方面是写出了梧桐

21、树的特点,结构方面则是为后面的感慨铺垫。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 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并从中找到重点语句,抓住感情进行概括和归纳。文章一二三段,为第一层次,写自己看到梧桐新叶的欣喜和欢乐。四段为二层,写梧桐叶落。原文中有 “样子真凄惨呢! ”、 “样子怪可怜的 ”、 “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 无常 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之语,表明作者的忧伤和怜悯。五段为三层,表达出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的平静淡然。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

22、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修辞手法,从手法的效果入手,联系原文 的语句进行分析。每个点都不可缺少。要修辞手法 +例句 +分析,每点 2 分,答对 3点即得满分。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这句话谈到了自然和艺术相同的道理。要求学生既要联系文章又要联系自身生活经历,从两个方面谈。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

23、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 。 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 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 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 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 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 F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 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

24、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 “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 ”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 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次。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 周臣传,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

25、,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 陈 用兵之略陈:陈述 B数 顾 大臣问治道顾:照顾 C世宗 临 其丧临:亲临 D非 特 一时之策特:只是 【小题 2】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 “敏锐多材智 ”的一组是 ( ) 知其必乱,乃去 东归 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次 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 ,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

26、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小题 4】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 F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5分) 译文:_ _ (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 5分) 译文

27、:_ _ 答案 :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1)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 F,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 ( 2)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 【小题 1】 试题分析:顾:看望。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 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敏锐多材智的证明; 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 与王朴敏锐多材智无关。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28、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得分点:( 1)扰,扰乱、排除, 1分; “亲败刘 F于高平 ”,介宾结构后置, 1分;慨,慷慨, 1分;平一,平定统一, 1分;句子通顺 1分。共5分。( 2) “见信于 ”翻译出被动句特点 1分;难,责备, 1分;莫,没有谁, 1分;加,超过, 1分;句子通顺 1分,共 5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 解 B。 【参考译文】 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

29、依附于汉枢密使杨 。杨 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 作为大臣,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扬 回到家乡。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 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 F,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 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 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

30、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太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枢密使。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讨,对内修订法度。王朴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巧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 的。 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 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情况,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着,无法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

31、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 “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 ”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 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馘敲门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 考点: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南乡子 送述古【注】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32、。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小题 1】有人认为,这首词中 “亭亭 ”“荧荧 ”两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词句,选择两词中的一个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_ _ 【小题 2】以下阕为例对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_ _ 答案: 【小题 1】 “荧荧 ”既指 残灯斜照 ,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为友人的离别而哀伤,因思念而泪流满面( 2分);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而彻夜难眠,读来令人叹惋不己( 2分)。 “亭亭 ”二字,将山塔拟人化,写出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也在翘首西望,不忍朋友的离开。一方面表现了词人因不能像

33、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产生的深深的遗憾之情( 2分);另一方面表达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为友人的离去而依依不舍的感情( 2分)。 【小题 2】下阕通过描写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 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的凄凉悲伤地心境(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鉴赏诗歌语言,应从手法入手,分析其效果和作用。 “亭亭 ”二字运用拟人修辞,以塔之无情衬托人之有情; “荧荧 ”既指 残灯斜照 ,又指泪光,运用比喻修辞。 “秋雨晴时泪不晴 ”用秋雨停衬托泪不停。作者寓情于景,写出了自己对友人离去 的依依不舍

34、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下片写词人归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意象的组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末句 “秋雨晴时泪不晴 ”,用两个 “晴 ”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比喻贴切而新颖,加强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现,读来叩人心扉,令人叹婉不已。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仿照下列句式,以 “理想幻想 ”或者 “光荣虚荣 ”为话题写 一组句子,字数与例句大体相同即可。( 4分) 例:魅力权力 魅力是一种软力量,

35、权力是一种硬力量。魅力像和煦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权力像陡峭的冰山,让人心生敬畏。 答案:(理想幻想)理想是合理的设想,幻想是空洞的梦想。理想像海上的灯塔,让人明确方向;幻想像空中的楼阁,让人沉醉迷失。 (光荣虚荣)光荣是本质上的荣耀 ,虚荣是表面上的光彩。光荣像五彩的花环 ,催人上进 ;虚荣像自织的绳索 ,使人止步。 试题分析:仿写句式首先要仿结构,所写句子和原句的句式完全相同;其次要仿修辞,要恰当运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最后仿主旨 ,所写句子和原句的格调一致。本句仿写需要学生从两个词的词义入手,从相反的两个方向设喻,形成鲜明的对比。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说明

36、下面这则漫画的内容以及寓意。( 6分) 内容:( 3分) 寓意:( 3分) 答案:内容( 3分):愚公感冒了,到一家卫生院开药,医生开的药堆了满满一桌子。面对这么多药,愚公吓得向后摔倒、帽子都掉了,医生却说: “你吃不了还有你儿子,儿子吃不了还有孙子嘛! ” 寓意( 3分):漫画讽刺了当前一些医生为了个人利益而给患者大量开药的不良现象。 试题分析:概述漫画内容 ,需要注意,要全面,凡是画面内有的文字、形象都要概括到。分析画面寓意,要注意联系现实,看动画面是讽刺还是赞扬,是针对哪一种社会现象。本题漫画,针对某些医生为自身利益,疯狂给患者开药的社会现象。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

37、、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微博 ”,即微博客的简称。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迅速更新信息、抒发感慨、表达思想、实现即时分享。请你阅读下面一条 “微博 ”,然后按照要求写一条 “微博 ”表达你的感想。( 4分) 我心有爱: 25岁,对于一个普通的女孩来说是花季年龄,但是对于人生事业刚刚起步、正准备在村官任上大干一场的张广秀来说,却不得不面对急性白血病的折磨。社会各界都在为她捐款献爱心,我们校团委、学生会也加入这一行列,请你也加入吧! 要求: 以宣传 “爱心 ”为主旨,且主旨鲜明; 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 不超过 50字。 答案:示例:播种一颗爱心的种子,就会生出善良的根,抽出希

38、望的芽,开出真情的花,收获幸福的果!为张广秀奉献爱心从我做起!(紧扣 “爱心 ”这一话题,主旨鲜明, 1分;使用两种以上修辞, 2分;语言通顺,没有别字, 1分) 试题分析:第一要明确要求,要求以 “爱心 ”为主题,两种修辞,句式要整齐,字数等等,要严格遵守;其次要表达连贯得体,语句通顺,表达到位,不可模棱两可,词不达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小题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_,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_。 (屈原列传) 【小题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_,_。 (屈原

39、列传) 【小题 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_,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齐桓晋文之事) 答案: 【小题 1】谗谄之蔽明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小题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小题 3】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 “谗谄 ”、 “幽思 ”、 “指 ”、 “迩 ”等。此类“名句默写 ”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 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歌德说,我们的生活就象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

40、,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请以 “思想的力量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的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参考例文 思想的力量 山没有思想,如同大地没有阳光,整个世界被一片黑暗所笼罩,每个生灵的脸上都带着一张阴暗麻木的面孔。 然而,一道思想之光划破了阴霾,阳光透过缝隙,照彻了整个世界。有了思想,人生才如夏天之绚烂,如秋叶之静美。于是,走来了诗人,他们抑或低头沉思,抑或仰天长叹,用浓重 的笔墨书写下灿烂的篇章。于是,走来了哲学家,他们的脑中充满着思辨的色彩,闪现着智慧的光芒,试图唤醒愚昧的群氓。于是,走来了作家,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将无形的思想倾注于笔尖,寄寓于有形的文字。于是,走来了

41、政治家,他们谈论理想抱负,将宏伟蓝图展现在世人面前,用强有力的手指挥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这就是思想的威力。 思想,将人上升到其他生物难以企及的高度;思想,解救了一个个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灵魂;思想,成就了孔孟老庄,成就了李杜苏辛,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 然而,思想是创造者的同时,又扮演 了毁灭者的角色。海子是诗人,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在麦子新生的黄昏,将年轻的生命交付给冰冷的铁轨;尼采是哲学家,却向世人宣布: 我是太阳! 然而他终究成不了太阳,所以尼采疯了;三毛是作家,撒哈拉漫天的黄沙仍遮蔽不了她清澈的眼睛,却在生命之花开得最绚烂的季节,用丝袜使自己过早地走进了坟墓;希特勒

42、是政治家,却接受尼采学说中 恶 的思想,使无数犹太人生灵涂炭,发动了一场涉及大半个世界的罪恶战争。这,也是思想的威力。 思想,让我们痛并快乐着;思想,让我们在见证历史前进的同时,也目睹了凄惨的灭亡;思想,让我们睿智,让我 们站在人性的高度,俯视生命。正确的思想让我们骄傲地宣称自己是世界的征服者和创造者。 人,不应该屈从于思想,作思想的奴隶,被偶然袭来的理念所控制,只有辩证地接受思想,有选择地让它们融入自身,成为思想的主人,才能让生命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简评:这是一篇富有思辩色彩的议论性文章,作者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例证等论证方式,充分论证了 “思想 ”的正面和负面的威力。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

43、言流畅,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作文。 试题分析: 语文就是生活,大语文教学观已深刻体现了这一点。高考与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接近。今年我们的社会进入 改革的关键路口,甚至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与改革发展不和谐的音符,这时更需要有正确思想的指导,我们也更要认识到思想的力量,认识到思想的重要性。 “思想的力量 ”这道命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弄清楚 “思想 ”的含义,注意与思考等其他相近词的区别。 关于 “力量 ”:既可以写思想积极一面,也可以写其消极一面,当然两者兼顾也可。 在以上两点认识的基础上,可写内容相当宽泛,现做以下几点提示: 可选取一种思想对自己的影响,如使你自己的人生观得以转变的某种思想,可来自教

44、材的某篇文章或你所读的书,读后让你有豁然开朗之感,从而对你的人 生之路有所改变。 可选取某位你所熟悉的名人挖掘其人的思想进行分析评论。 亦可选取中外历史上的某种或某些思想进行评论,从而发现其思想的力量所在。譬如柏拉图、苏格拉底、孔孟、庄子等人的思想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 也可结合社会上的一些杂音,提出正确思想的必要性。 【名人言论】 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蒙田 思想 自由的精灵。 莎士比亚 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科学,没有真理。 勒南 智者受理智的指导,常人受经验的指导,而野兽受直觉的指

45、导。 西塞罗 最难得的勇气,是思想的勇气。 法朗士 应该尽力于思想得很多,而不是知道得很多。 德谟克利特 思想是会享用它的人的财产。 爱默生 扼杀思想的人,是最大的谋杀犯。 罗曼 罗兰 【最新素材】 之文有人心向往、社会缺失的许多纯真、善良、优美的品格。他在艰苦的环境,数十年如一日地执着追求唱歌的梦想;他淡泊名利,拒绝百万高价的广告费,免费为村民和电视台的听众歌唱,为老百姓歌唱。真正的农民,善良的品格,优美的歌声,美丽的心灵,集于他一身 ,引起社会大众强烈共鸣。他的 思想和精神感动了许许多多人,人们把他当作镜子,净化自己的灵魂。 时下, “不信 ”,似乎成了生活的主语:做好事,不信,认为是作秀;帮助人,不信,认为有企图;甚至有人遇险去解难也不信。媒体报道,广东肇庆一 70多岁阿婆跌倒后被人扶起,闻讯赶来的阿婆女婿却对其恶语相加: “周围的人都不扶,就你来扶?不是你撞的你会扶她? ”多亏有监控录像证明。 这个故事真让人感慨,都是一种思想在作怪。 人民日报上的评论说目前是改革与危机在抢时间。中国并不稳定,到了各种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原来我们在追求物质, 现在 G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