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31740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漫 溯 ( su)慰 藉 ( ji)团 箕 ( q)百 舸 ( k)争流 B 谤 ( bng)讥 寥 ( lio)廓 胆 怯 ( qi)浪 遏 ( )飞舟 C忸 怩 ( n)丰 腴 ( y) 遒 ( qi)劲有 恃 ( sh)无恐 D青 荇 ( xng) 谥 ( y)号彳 亍 (ch)怒发冲 冠 ( gun)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注意常见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

2、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 “音随意转 ”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如果按题目的要求直接可以认定的答案:应该是最有把握的答案:。字音考题看似简单 ,其实暗藏杀机,特别是对说普通话有缺陷的方言区考生,一定注意平时学习中的正确识读。 A “溯 ”读 s,“箕 ”读 j;C “怩

3、”读 n; D “荇 ”读 xng, “谥 ”读 sh。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4分)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_, _; _, _。所以诗人才说: “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像,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 答案:每一片树叶里,都有森林的气息;每一寸泥土里,都有大地的 气息。(或者:每一个影子里,都有阳光的气息;每一朵鲜花里,都有原野的气息;每一阵清风里,都有自由的气息。) 试题分析:仿句的题目,首先要求前后句式一致,构成排比;然后看内容上的要求,例句中 “水塘 ”到 “海洋 ”, “三叶草 ”到 “草原

4、”,都是以小见大,因此仿写两个句子的内容也必须是以小见大,写出哲理的。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古城长沙 , ,集青山之钟秀,汇江河之磅礴,聚人文之荟萃,融烈英之壮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 块神奇的土地上,岳麓山屏峙其中,秀如琢玉; ; 。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文化历史悠久 自然景观优美 湘江奔腾北去,碧如飘带 橘子洲横卧江心,状若长岛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

5、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 分别对应后文的内容,先自然景观,后人文历史。 要以 为依托承 “湘江 ”而 “江心 ”,故应为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除了低迷的战线影响士气,大环境欠佳也让球员对未来感到 。 绿豆中的这些蛋白质能够与汞、铅等重金属结合成 物,以排出体外。 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善,外地客商纷至沓来,使这片原本 的土地逐渐热闹起来。 A彷徨沉淀寂寥 B徘徊积淀寂寥 C彷徨积淀寂寞 D徘徊沉淀寂寞 答案: A 试题 分

6、析:考查学生结合语境选择近义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必须了解所提供词语的词义、词 性、程度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必须抓住同义词或近义词的不同语素的意义区别,必须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辨别筛选。正确理解为:彷徨:侧重心理;后者侧重动作。积淀:一般用引申义,多为抽象的文化、知识、经验等;沉淀,一般用本义,使用对象为具体事物。寂寥:多用来形容环境;寂寞:多用来形容心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吾属今为之虏矣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竖子不足与谋 何厌之有 A 相同, 不同 B 相同, 相同 C 不同, 相同 D 不同,

7、 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五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 “主 谓 宾 ”“定(状) 中心词 ”,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 ”,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分析可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如 因 善遇之 因 人之力而敝之 B 乃 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度我至军中,公 乃

8、 入 C丹不忍 以 己之私 以 其无礼于晋 D拔剑撞 而 破之秦王还柱 而 走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言虚词 “因 ”的用法规类:于是,就。依照,根据。依据,凭借。趁着,趁此。通过,经由。因为等。 “乃 ”作虚词时,主要作副词和连词之用,“才、竟然、于是、就 ”; 作代词时,可翻译为 “你、你的。 ”文言虚词 以 的用法: :用 、 拿 、 以 、 把 、 按照 、 根据 、 凭借 、 因为 、 由于 等 ;而: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因果、修饰和假设等多种关系。分析可知: A趁机 /依靠, B于是 /才, C因为, D承接 /修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

9、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与郑人 盟 太子 迟 之 函 封之 素 善 留侯张良 臣 活 之 道 芷阳间行 夜 缒而出 使使以 闻 大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 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

10、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 ,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 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分析可知: 名词作动词, 意动, 名词作状语, 形容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字都属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厚 遗 秦王宠臣不可不 蚤 自来谢项王 B 卒 起不意失其所与,不 知 C 距 关,毋内诸侯进兵北 略 地 D料大王士卒足以 当 项王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 德也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

11、一, “通假 ”就是 “通用、借代 ”,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 “本字 ”。例如: “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句中 “女 ”就代表 “汝 ”。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该题各项通假字分别为: B 卒 通猝, “突然 ”的意思,念 c。“知 ”通 “智 ”,“明智 ”的

12、意思。 A蚤通早 C距同据,占据;内同纳, “使其入 ”。毋同无, “不要 ”的意思。 D “倍 ”通 “背 ”,“违背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 也 行李 之往来 B为之 奈何 人不敢与 忤视 C樊将军以 穷困 来归丹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 D微 夫人 之力不及此而伤 长者 之意 答案: B 试题分析:古今词义变化分为五种情况: 1、词义扩大,即文言文中,某 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 2、词义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13、3、词义弱化,指词义程度的减弱。 4、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到表示另外一种对象,古今之间的差别较大,没有明显的联系。 5、感情色彩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历史进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分析可知: A非常 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 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外出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东 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D夫人 古义:那人;今义:妻子。 长者 古义:敦厚的人;今义:年龄较大的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词语中 “济 ”字的意义和

14、 “朝济而夕设版焉 ”中的 “济 ”相同的一项是( ) A同舟共 济 B 济 世安民 C赈灾 济 贫 D无 济 于事 答案: A 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是 2004年版考试说明保留内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意思去理解。可知: A项与例句的 “济 ”解释为 “渡河 ”, B救济 C帮助 D济:补益

15、,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黯然慷概风华正茂沧海一栗 B星晨榆荫铤而走险凄婉迷茫 C头晕沦陷不计其数峥嵘岁月 D斑澜天伦鱼翔浅底书生意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和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该题将合成词与成语放 在一起考查,主要考查了同音字和形似字,应注意以义辨形。本题中错字因音同而误写,正确书写为: A慷慨,沧海一粟; B星晨,榆阴; D斑斓。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16、题目。( 22分) 老父如子 袁利霞 父亲 70岁了,越来越像个小孩子,走路腿抬不起来,脚蹭着地,嚓嚓地响。从屋里听,分不清是他在走路,还是我那 8 岁的侄儿在走路。有时候饭菜不可口,他就不吃;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得哄好半天。在院子里,父亲边走边吹口哨 全没有一点父亲的威严。 父亲像孩子似的,越来越有点 “人来疯 ”。家里来个客人,父亲会故意粗声大嗓地跟母亲说话,还非要和客人争着吃头锅的饺子 他明知道家里有客人,母亲不会和他吵架。客人一走,父亲马上又会低声下气地给母亲赔不是。 每次父亲从外边回来,第一句话都是: “你妈呢? ”如果母亲在家,父亲便不再言语;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便折回头去找,认

17、认真真把母亲找回来。 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 “出去之前也不照镜子,脸都没洗净,眼屎还沾在上面。 ”父亲不相信: “我出去逛了一圈,别人怎么没发现,就你发现了? ”母亲感到很好笑: “别人发现也不好意思告诉你呀,都这么大的人了。 ” 家里有一点破铜烂铁、废旧报纸或塑料瓶,父亲都会高高兴兴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卖得三元五元,不愿交给母亲,装进自己的腰包,作为公开的 “私房钱 ”,用于自己出去吃饭或购买零食。 父亲以前特别节俭,从不肯到外边吃饭,也不吃任 何零食。现在儿成女家,没什么大的开支,他也就大方了,经常到小摊上去吃 “豆腐沙锅面 ” 不放肉,不放虾米、紫菜、海带和豆腐,一碗只要一元五

18、角。父亲喜欢吃板肉夹烧饼。板肉是新疆特有的一种食品 把牛肉煮熟了,加上各种佐料,压成块状,吃时,用锋利的刀切成薄片,夹在刚出炉的热烧饼里。 有一次,父亲很委屈地向我告母亲的状: “我每次都夹一元钱的肉,有一次烧饼有点大,我夹了两元钱的肉,你妈就嫌我浪费。 ”我感到好笑极了,这哪是印象中严肃古板、不苟言笑的父亲啊,分明是一个馋嘴的孩子。我从口袋里掏出 50元钱给他,让他专门用来买 板肉夹烧饼,并刻意叮嘱他: “不准告诉母亲。 ”父亲高高兴兴地收下钱出去了。不一会儿,我从厨房经过,听见父亲以炫耀的口气对母亲说: “女儿给我 50元钱,让我买板肉夹烧饼,你看,还是女儿疼我。 ” 我心里忽然一阵酸楚

19、我们越来越大了,父亲越来越小了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叫云亮的诗人写的诗 父亲老了,站在那里,像一小截地基倾斜的土墙 父亲对我的态度越来越像个孩子我和父亲说话,父亲总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一时领会不出我的意思,便咧开嘴冲我傻笑 有一刻我突然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给他买最好的玩具,天天做好饭好菜叫他 吃,供他上学,一直念到国外,如果有人欺负他,我才不管它三七二十一非撸起袖子,揍狗日的一顿不可 有一天,我下班回来,看见父亲正向街口走去,我赶紧走过去叫住他,问他要去干什么。他像一个等到大人回家的孩子,咧着嘴笑,说是在等我,怕我找不着家。一种深深的感动涌上我的心头,我鼻子一酸,泪水模糊了眼睛。心想:你接我的方向都

20、反了,自己都要走丢了,还挂念着我,深沉的父爱啊。我扭过脸,不让父亲看见我的泪水,让他带我回家。 走着走着,我停住脚步,但父亲毫无察觉, 依旧向前走着,夕阳给他的全身镀上了一层金色 。看着他越来越小的 背影,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小题 1】本文共写了父亲的几件事?各用简单语言将其概括出来。( 6分) 【小题 2】作者引用云亮的诗句的目的是什么?( 4分) 【小题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6分) ( 1)我们越来越大了,父亲越来越小了。 (3分 ) ( 2) 依旧向前走着,夕阳给他全身镀上一层金色。( 3分) 【小题 4】请从文中找出两个细节描写,简析其对描写父亲形象的作用。( 6

21、分) 答案: 【小题 1】六件事: 与客人争着吃头锅饺子; 找老伴回家; 洗脸没洗干净; 卖破烂; 女儿给钱买板肉夹烧饼,很高兴; 等女儿 回家。 【小题 2】目的在于表达在成年子女的眼里,父亲越来越像个小孩。 【小题 3】( 1)子女们在父母的养育下,身体强壮了,知识丰富了,而父母由于只顾奉献,不顾索取,并且痴爱着子女,所以在子女眼里变 “小 ”了。 ( 2)此句寓情于景,写出了晚年的父亲像夕阳那样美,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 【小题 4】 走路腿抬不起来,脚蹭着地,嚓嚓地响。写出了父亲走路 “返老还童 ”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 他像一个等到大人回家的孩子,咧着嘴笑,说是在等我,怕我找不到

22、家。这个细节写出了父亲又痴又憨又可敬的神态。 【小题 1】 试题分析: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这与阅读中筛选与整合是有一定的关联的。文章的内容,可以 是指某词某概念的意思,也可以是语句的含义,也可以是语段的结构内容或全文结构内容的理解分析或概括,也可以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阅读全文,分析可知,本文共写了父亲六件事即争着吃头锅饺子,找老伴回家,没洗净脸,卖破烂,女儿给钱,等女儿回家。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古人常说,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

23、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诗句的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直接嵌入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 “窥 ”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如本题句子为语段中内涵丰富的句子。关键要找准它的 “管辖范围

24、 ”,应从全文整体联系中去理解文章语句丰富的内涵,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寻求正确答案:。研读原文可知,两句都蕴含了丰富的情感:( 1)子女们身体强壮、知识丰富了,而父母的 “小 ”是因为在子女眼里他们只奉献付出,痴爱子女,没有索取。( 2)借景抒情,突出了年老父亲像夕阳那样美,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爱。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从

25、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文中细节描写甚多,举两例。学生答题,只要言之有理便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 3分, 9分, 翻译 6分,共 15分) 苏 和 闽广奸商,惯习通番。每一舶推豪富者为主,中载重货,余各以己资市物往,牟利恒百余倍。 有苏和,本微,不能置贵重物,见福橘每百价五分,遂多市之。至泊处,用碟数十,各盛四橘,布舶面上。夷人登舟,竞取而食;食竞后,取置袖中,每碟酬银钱一文。苏意嫌少,夷复增一文。 计所得殆万钱。每钱重一钱余,盖已千金矣 。 舟归遇风,泊山岛下。随众

26、登陆,闲行至山坳,见草丛中有龟壳如小舟,长丈许。苏心动,倩人舁至舶。众大笑,谓: “安用此枯骨为? ”苏不顾,日夕坐卧其内。 及抵岸,主人出速客,置酒聚会。苏摈居末席 。明晨,主人发单,令诸商各疏其货。明珠翠羽,犀象瑶珍,种种异品,炫耀夺目。苏愧怯,逊谢曰: “货微不足录也。 ”主人按单细观毕,曰: “店有识宝胡,夜来望船中,奇光烛天,意必载希世异宝。今胡寥寥乃尔 岂诸君故秘之耶 ”众谢无有,主人询诘再三,众谢如初。 主遂携胡同众登舶,逐舱验阅,至舟尾,得龟壳,惊曰: “此大宝也,胡埋没于此? ”即命人抬至店,藏密室中。更设盛筵,延苏置上席,且谢曰: “君怀宝不炫,致令轻亵,幸勿见罪! ”向者

27、大贾,悉列其下。众益不测。酒阑,主请值,苏见其郑重,漫答曰: “一万。 ”主曰: “市中无戏言,幸以 实告! ”苏嗫嚅。旁有黠者,更之曰: “三万。 ”主视苏尚泯没,坚询之。谩曰: “五万足矣! ”胡商得定价,喜甚,约次日交银。尽醉而散。 凌晨,已具银置堂中,如数交足,抬龟壳去,鼓舞不胜。众骇异,请于主曰:“交易已成,决无悔理。 第未审枯骨何异,而酬直若斯? ”胡笑曰: “尔辈自不识尔。此 龙遗蜕,非龟壳也。背有九节,各藏一珠,小者径寸,大者倍焉,光可照乘。每颗酬镒万,所酬未及一珠之半也! ”众犹未信。胡遂求良工,剖其首节,得珠,果如所言,众始惊服。 苏持银归,坐拟陶朱,不复航海矣。 (选自周

28、叔懋泾林续记 ) 【小题 1】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倩人 舁 至舶舁:抬 B主人出 速 客速:招致 C令诸商各 疏 其货 疏:逐条开列 D幸勿 见 罪见:动作偏指一方,译为 “我 ” 【小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苏和的龟壳是宝物的一组是( )( 3分) 苏不顾,日夕坐卧其内 更设盛筵,延苏置上席 市中无戏言,幸以实告! 主视苏尚泯没,坚询之 旁有黠者,更之曰: “三万。 ” 胡商得定价,喜甚,约次日交银。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苏和是一个小商人,他本钱小,只能买

29、些价格低廉的橘子到海外贩卖。后来,他得到一个像小船般大的龟壳,没想到是个宝物,后卖了五万两银子,一下子便成了富翁。 B和苏和同船的人,虽然比苏和有钱,能够从海外买回明珠、翠羽、犀角、象牙、美玉等,但他们和苏和一样都不识货,对胡商破大价钱购买龟壳都感到不可思议。 C购买龟壳的商店主人,是个非同一般的大富商,他富裕到能够收购整船的货物,不仅如此,在常人看来,五万两银子已经是天文数字,他照样拿得出。 D收购海货的商店主人虽然以钱取人,谁最有钱谁就可以在他举办的宴会上坐上席,但他讲诚信,心地善良,重视使用人才,这是他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30、分) ( 1)计所得殆万钱。每钱重一钱余,盖已千金矣。( 3分) ( 2)第未审枯骨何异,而酬直若斯?(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1)最后统计其所得,将近一万枚。每一枚银币重有一钱多点,大约共有一千多两银子。( “计 ”“殆 ”“盖 ”各 1分) ( 2)(我们)只是搞不清楚这枯骨到 底有什么奇异的地方,买它竟要花这么大的价钱?( “第 ”“审 ”“直 ” 各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是 2004年版考试说明保留内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

31、,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 B速:邀请。 考 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章是信息的载体,离开对信息的关注,读懂字义、词义和句子意思就毫无意义。 “筛选 ” 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

32、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深化了的进一步分析能力的考查。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认真研读原文可知: 都不能表现苏和的龟壳是宝物。除了胡商,没有一人识货。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语境分析可知, D错在 “心地善良,重视使用人才 ”。他一再问价钱,是怕苏和不卖。店里有一个识宝的胡商,也不能说明他就重视使用人才。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

33、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键 字分别有:( 1) “计 ”“殆 ”“盖 ”( 2) “第 ”“审 ”“直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福建、广东一带奸猾的商人,习惯与海外番人通商。每一条出海的船上推举一个最富有的巨商为首,船中装着他大宗的贵重货物,其他的商人都各自花钱采购货物。到海外去一次,常能获得一百多倍的利润。 有一个名叫苏和的商人,本钱小,不能置备贵重的货物,看到福建橘子每一百只的价格只是五分银子,就买了好多橘子。一到海外停泊的地方,就取出几十只碟子,每一

34、碟装上四只橘子,摊放在舱面上。当地的那些夷人到了船上,就争着拿橘子吃;吃完了,又拿了不少放在衣袖中,以便带回去吃,每一碟都付给苏和一枚银币。苏和嫌一枚银币太少,夷人又加了一枚。最后统计其所得,将近一万枚。每一枚银币重有一钱多点,大约共有一千多两银子。 船回航时,因避风停泊在一座有山的岛屿旁。苏和跟着大家一起登陆,随便走走,来到了山坳,忽然看到草丛中有一只龟壳,像小船那么大,有丈把长。苏和不觉心中一动,就央求别人把它抬到了船上。大家一见,不由得大笑起来,说: “要这枯骨有什么用? ”苏和对此不加理会,白天黑夜都在那龟壳里坐卧。 等回到出发地,船靠了岸,收购海货的商店主 人就出面请客,置备酒席举行

35、盛大的宴会。本钱低微的苏和遭到摈弃而被安排在末席。第二天早上,主人向各位商人分发单子,让他们在单子上记下各自的货物。只见明珠、翠羽、犀角、象牙、美玉、珍宝,各种奇异的宝物,光彩夺目。苏和既羞愧又畏缩,谦恭地辞谢说: “我带回的货物太低贱了,不值得登录下来。 ”主人按照单子仔细地看完后,说: “我店里有一个识宝的胡商,晚上看见船上有奇异的光彩照亮了天空,认定船上一定装着世上少有的珍奇宝物。怎么现在单子上开列的就这么一点点东西呢?难道是各位故意藏起来不让人知道吗? ”众人都抱歉地回答说没有。主人再三盘问,众人还是说没有。 主人就带着胡商,和众人一起上了船,依次到各个船舱去依货单查验。到了船尾,见到

36、了苏和的龟壳, 吃惊地说: “这是一件极贵重的宝物,怎么就埋没在这儿呢? ”就让手下人将龟壳抬到了店里,藏在隐蔽的内室中。又重新备下丰盛的筵席,请苏和坐在上席,并向他道歉说: “您藏着宝物而不炫耀,使得我们怠慢了你,恳请您千万别怪罪! ”刚才那些备受礼敬的大商人,位次全排在苏和的下面。大家更摸不透是怎么回事了。酒喝得差不多了,主人请苏和开价。苏和见主人态度郑重,心中无底地回答说: “一万两银子。 ”主人说: “交易场 中不说玩笑话,希望您告诉我个实价! ”苏和吞吞吐吐地说不出话来。边上有个头脑灵活的商人,给他改了个价,说: “三万两。 ”主人看苏和的态度仍不明朗,就执意问他价钱。苏和又心中无底

37、地说: “五万两银子就足够啦! ”胡商得到了确切的价钱,非常高兴,商定第二天付银子。大家吃饱喝足,这才散席。 第二天一大早,胡商就已准备好银子放在厅堂里,如数交足了银两,便把龟壳抬离开,兴奋得了不得。大家都非常惊异,向主人求教说: “买卖已经做成了,决没有再反悔的道理。我们只是搞不清楚这枯骨到底有什么奇异的地方,买它竟要花这么大的价钱? ”胡商笑 着说: “你们这些人自己不识货罢了。这是他鼍龙蜕下的壳,不是龟壳!它背上有九个骨节,里面各藏着一颗珠子。那珠子,小的直径也有寸把长,大的还要大一倍呢,它的光亮足可供一个车队在夜里照明。每一颗珠子可卖到二十万两银子的价钱,现在我付出的银子,还不到一颗珠

38、子价钱的一半呢! ”大家还是不相信。胡商就请了一位手艺好的工匠,剖开鼍龙背上的第一个骨节,取出一颗珠子,果真与胡商所说的相符合。大家这才惊奇地信服了。 苏和带着银子回去,毫不费力地成了个可与陶朱公相比的大富翁,也不再出海去做生意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7分) 润州听暮角 (唐)李 涉 江城 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 海门斜去两三行。 文宗时,诗人曾被流放康州,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迁谪途中。 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 【小题 1】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分) 【小题 2】本诗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请具体分析其以景传

39、情的写法。( 4分) 答案: 【小题 1】典型的意象:号角、江水、沙漠、鸿雁等。营造了一种荒凉与寂寞的意境。 【小题 2】诗的前两句巧妙地借助幽怨的边声和茫茫的江水,将抽象的心中的思乡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后两句借写鸿雁受惊吓腾空远飞,表达自己远离家乡思乡却不得归的惆怅,进一步寄托更强烈的思归之情。(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 “内情 ”与 “外物 ”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意象是意境构成的 “细胞 ”,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要创造诗歌的意境就必须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这一关系,从内容上说,表

40、现在物与志、景与情、事与理、人与意的辨证关系。 诗中的意象有:号角、江水、沙漠、鸿雁等。创造了一种萧索荒凉、孤寂的意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江城 ”,临江之城,即润州。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 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

41、,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像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 “惊起 ”二字,不言 “己 ”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 “不虞 ”的遭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 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4分) 2013年 9月 3日,高中毕业十

42、年的邹贺、何金峰、刘革三位同学相聚。当晚,为给老师一个惊喜,大家在事先没与老师联系的情况下去看望当年的班主任尹老师。到了尹老师家,房门紧锁。一打听,老师正出差在外。遗憾之余,大家公推邹贺给尹老师写了个便条。 尹老师: 我们三个同学于毕业十年后济济一堂。感念老师当年的教诲,相约到您家中拜访,遗憾的是您居然公事外出。学生之情,一时无法言说。我们约定,待您回来后我们抽时间再来拜望您。具体时间,我们会提前告诉您,请您恭候。 学生:邹贺 何金峰 刘革 2013年 9月 3日 以上便条在词语运用、说话得体等方面有 4处错误,请找出 2处并加以改正。 _ 改为: _ _ 改为: _ 答案: “济济一堂 ”改

43、 “小聚 ”;删除 “居然 ”一词; “待您回来后我们抽时间再来拜望您 ”删除 “我们 ”;去掉 “请您恭候 ” 试题分析:得体即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说话、做事符合自己的身份或 说话时的环境。 “济济一堂 ”即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但语境中只有三人,所以用词不当。 “居然 ” 表示出乎意料,在自己意料之外,竟然;和 “我们抽时间 ”的表述都是语气不当。 “恭候 ”是敬辞 ,恭敬地等候,身份不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根据所学内容,填写下面的空缺内容。(每空 1分,共 8分) 【小题 1】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

44、的颜色,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 (戴望舒雨巷) 【小题 2】那河畔的金柳, ; ,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 【小题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小题 4】又前为歌曰: “ , 。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 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答案: 【小题 1】散了她的芬芳 丁香般的惆怅。 【小题 2】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小题 3】挥斥方遒 粪土当年万户侯。 【小题 4】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

45、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惆怅 ”“遒 ”“粪 ”“萧萧 ”等。每句 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都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大自然在提供给人以必要的生 存空间的同时,也提供给人类必需的物质资源。奔腾不息的大海,连绵起伏的高山,一望无际的草原,广袤无边的田野,都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遐想;四季更替,昼夜变化,潮起潮落,鸟

46、语虫鸣,都会让人们浮想联翩。古人云: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面对多姿多彩、变化万端的大自然,你一定会有所感想,一定会引起你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请以 “感悟大自然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字。 答案: 参考例文 感悟自然 正文:感悟自然 走近原野,才能饱赏春天的美色;融入江河,才能感知夏水的温柔; 采摘硕果,才能品尝秋天的味道;走过寒冬,才能感知春天的温暖! 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 “丁冬、丁冬 ”,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 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

47、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一阵阵人心肺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 夏天来了!太阳失去了春天时的那份温柔,像火球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似乎要散发出全部热量。它晒软了柏油马路,晒红了行人的脸膛,晒得大树不敢有丝毫摆动,更晒裂了大地。泼一盆水到 地上,干渴的大地一下子就吮吸得干干净净。满街都是背心、赤膊,人恨不得钻到冰箱里。 秋天来了!秋季的天使,穿着薄如蝉翼的秋雾凉衫,来到大自然。他趁着大地还来不及叠起天使贵赠的霞衣,就挥动神笔,将赤橙黄绿青蓝紫融为一气,然后,一往情深地挥洒在万物之上。当雾褪云消,初升的朝阳:哦!迎接它的竟是一派赫然金黄。 冬天来了!温暖的阳光在湖面上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