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1741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一上学期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参 乘 ( shng)头晕目 眩 ( xun)京 畿 ( j)夜 缒 而出( zhu) B 卮 酒( zh)虎 踞 龙盘( j) 目( chn)所向披 靡 ( m) C 枭 雄( xio) 铿 然有声( kng) 觇 视 ( chn)切齿 /u心( f) D 忤 视( w)皆为 戮 没( l) 炮烙 ( polo)人为刀 俎 ( z)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注意常见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

2、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 “音随意转 ”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 定无误的一项;如果按题目的要求直接可以认定的答案:应该是最有把握的答案:。字音考题看似简单,其实暗藏杀机,特别是对说普通话有缺陷的方言区考生,一定注意平时学习中的正确识读。 A眩 xun B靡 m D 炮烙

3、 po lu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以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 _。 A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B马蹄踩踏到了鲜 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C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D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答案: B 试题分析:比喻句的使用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提升可读性。使所写文章更加生动、具体,有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境。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

4、,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在习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结合横线前面的句子内容 “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以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 ”可知,一定扣住 “宽容之心 ”去思考,所以选 B。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 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 1300多年的历史,宋 神宗认为此书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于是定为资治通鉴。

5、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 “二十四史 ”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前四史 ”则指 “二十四史 ”中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而且因为以前没有把它列入考试范围,考生并没有多少有意识的积累,现在它 “不期而遇 ”,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 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 “关公战秦琼 ”,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

6、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作为恢复该考点的第一年,想必不会太难,肯定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 “重要 ”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如中国文学的鉴赏 20世纪中国文学概述古代小说鉴赏现当代戏剧鉴赏中国古代文学概述鲁迅的生 平和创作唐诗简介等等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 “重要 ”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A项

7、应正确理解为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 ”。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燕王拜送于庭。给贡职如郡县 D夫晋,何厌之有?大王来何操?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五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 “主 谓 宾 ”“定(状) 中心词 ”,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

8、句 ”,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分析可知, A前者为: “为 ”,被动句,后者为: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 ( 介宾短 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 B判断句, “者 也 ”“ 也 ”。 C状语后置, “于庭拜送 ”“如郡县给贡职 ”。 D宾语前置, “有何厌 ”“操何 ”。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子中不完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失其所与,不知 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令将军与臣有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秦王必说见臣 D仰天太息流涕则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

9、象之一, “通假 ”就是 “通用、借代 ”,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 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 “本字 ”。例如: “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句中 “女 ”就代表 “汝 ”。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该题各项通假字分别为: A “已 ”通 “矣 ”,语气词 ,了,表感叹 !“知 ”通 “智 ”,

10、明智的意思。 B “振 ”通 “震 ”,害怕。 “”通 “隙 ”,隔阂、嫌怨。C “共 ”通 “供 ”,供给。 “说 ”通 “悦 ”,yu,高兴。 D “陵 ”通 “凌 ”,欺凌、欺侮。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字与 “函封之 ”中的 “函 ”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君为我呼入,我得 兄 事之 B秦伯说,与郑人 盟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 翼 蔽沛公 D 目视项王,头发 上 指 答案: B 试题分析:名词作状语是词类活用中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而言,名词在现代汉语中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主谓短语作主语,或者是放在动词的后面构成动宾短语,作动词

11、谓语的宾语,而状语一般由形容词、副词充当。但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分析可知, B “盟 ”,名词用作动词。然而例句 “函 ”与其他三项 加点字都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解释为 “用匣子 ”“像对待兄长那样 ”“像鸟翅膀那样 ”“向上 ”之意。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根据学过的课文,判断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如其 克 谐,天下可定也(攻克)

12、号呼 靡 及(没有) 得 间 奔真州(机会) B 悲 予志焉(悲伤) 旌麾 南指(军旗)权以 示 群下(给 看) C用兵之 患 (顾虑)若事之不 济 (成功) 致 殷勤 之意(恳切慰问) D奉父母 舅姑 尽恭顺(公婆)杨氏 当 之矣(相称) 赞 曰:凡人之情(赞扬) 答案: C 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语法推断法: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 “破题 ”。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意思去理解。可

13、知 A “克 ”应译为 “能够 ”。 B “悲 ”应译为 “悲叹 ”。 D “赞 ”应译为 “评论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一项是 A今太子迟之,请 辞 决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辞 B秦王必喜而善 见 臣而燕国 见 陵之耻除矣 C越国以 鄙 远,君知其难也北蛮夷之 鄙 人,未尝见天子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 谢 项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 谢 曰 答案: D 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是 2004年版考试说明保留内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

14、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1、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2、联想迁 移法: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 3、语法推断法: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 “破题 ”。 4、互文对举法: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有时同一句中相对应之处的字词也具有这种

15、性质,因此有时用互文对举法可帮助你快速判断。 5、通假代入法: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 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 “柳暗花明又一村 ”之感。该题 D项两句 “谢 ”均为 “谢罪 ”“道歉 ”之意。 A “辞 ”意思分别为 “告辞 ”“推辞 ”。 B “见 ”意思分别为 “召见 ”“被 ”。 C “鄙 ”意思分别为 “攻打 ”“粗俗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中央机关招考公务员近三年的录用情况统计显示,新录用的人员中 60左右来自

16、于工人、农民、个体经营者等家庭。 B新交规规定,机动车号牌架外框不得遮挡号牌字符,更不得带有标志、字母、装饰图案,否则视为涉牌涉证违法行为。 C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考已不再是独木桥,不再具有 “鲤鱼跳龙门 ”的效果,许多人就将目光移向考研、考博。 D今年互联网购票体验会有所改善,但由于旅客出行过于集中,在售票高峰期间仍有可能出现登录缓慢、购票等待时间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A去掉 “左右

17、”,语意重复。 B “标志、字母、装饰图案 ”,概念有从属包含关系。 D “出现 ”没有相呼应的宾语,句尾加 “的现象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慈善事业向前发展的大环境下,会有更多的或好或坏的事情出现, 泥沙俱下 ,政府应维护公信力 的底线,维护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B时下名著的改编引发很多争议,有人认为改编时加入了太多现代的元素,把一幅历史画卷变得 南腔北调 ,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C某某同学经常违反纪律,老师找他谈话,他似乎理由很充分,甚至还 振振有词 ,根本没有半点悔改之意。 D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

18、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 骇人听闻 的消息,其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 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 “泥沙俱下 ”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符合语境。 B “南腔北调 ”,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属基本义不合语境。 C “振振有词 ”指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属色彩不明。 D “骇人听闻 ”指骇,震惊。使

19、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刚买车就有保 险公司打电话,生孩子没多久就有人推销奶粉 个人信息遭泄露的事件,近年来 蔚然成风 。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 不刊之论 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 不同凡响 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 茹毛饮血 的残酷故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

20、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B “不刊之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符合语境。 A “蔚然成风 ”指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不能用于贬义语境,即感情色彩不当。 C “不同凡响 ”指凡响即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属对象误用。 D “茹毛饮血 ”指茹,吃。用来描绘原 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指处

21、在没有开化的状态,现形容人或物残忍。与后面 “残酷 ”语意重复。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 芝兰玉树 ,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 “旅客投诉中心 ”,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 闻过则喜 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 上 下其手 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 从一而终 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

22、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B “闻过则喜 ”意思为: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符合语境。 A “芝兰玉树 ”指比喻有出息的子弟。不合语意。 C “上下其手 ”指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也指表示玩弄手法,颠倒是非 的意思。 【近义词】营私舞弊、徇私舞弊,【反义词】正大光明、光明磊落、问心无愧。感情色彩不当

23、。 D “从一而终 ”指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意思就是,做一不二。属望文生义错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21分)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 ,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 布千金,敢有匿,罪灭三族。季布 匿 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 “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 季布匿其所,乃

24、许曰: “诺。 ”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 拜 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 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 “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 阿 吕后意,曰 “然 ”。季布曰: “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 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 “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

25、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 “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 “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 “楚人谚曰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 ”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 季荀栾布列传) 注 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见义勇为。 ( mn):用言辞轻侮。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 匿 濮阳周氏

26、 匿:隐瞒。 B 意 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 拜 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 阿 吕后意 阿:迎合。 【小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 “任性使气 ”的一组是 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樊哙可斩也 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 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

27、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小题 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1)您因为

28、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志之士听说这件事后,就能窥测出您的深浅啦。(采分点:以、毁、去、窥,句子通畅各 1分) ( 2)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采分点:名、闻、所以、扬各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是 2004年版考试说明保留内容,提高文言文的阅 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

29、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意思去理解。可知 “匿:躲藏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深化了的进一步分析能力的考查。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 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该考点采用的题型是定向考查,通常是给出多个句子,交叉排列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表现或说明文中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征、行为特点等的一组。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本题结合语境可知,其他三个句子的意思分别为: 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 高皇帝率

30、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 这个人一定有作为臣子欺骗陛下之心。三项均不能表现季布 “任性使气 ”之意。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语 境分析可知, B项错在 “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不符合原文内容。原文意思是季布说: “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 ”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可知樊哙并没有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

31、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 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键字:( 1) “以、毁、去、窥 ”,( 2) “名、闻、所以、扬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

32、上粗布衣服,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 知道是季布,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乘机对滕公说: “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 ! 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 ”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 “好。 ”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 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

33、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 “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 “好。 ”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 ”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 ,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 “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

34、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 “我 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 ”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 “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 ”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

35、了。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 “楚人有句谚语说: 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 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况且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 ”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根据学过的 课文,翻译下列句子 ( 1)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 3)此所谓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镐 ”者也,故兵法忌之,曰 “必蹶上将军 ”。 答案:( 1)他非常害怕,不敢自己

36、来陈述,现在谨斩杀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装好,燕王很慎重地在朝廷对他拜叩后将它送出,派遣使者来把这些告诉大王。( 4分,函、拜送、使使、闻各 1分)( 2)大的行为不用顾及细枝末节,大的礼数不用顾及小处的谦让。( 3分,大行、顾、小让)( 3)这就是 所谓 “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也穿不透鲁国的薄绢 ”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否则 “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 ”。( 4分,势、判断句、忌、蹶各 1分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

37、键字句:( 1) “函、拜送、使使、闻 ”( 2) “大行、顾、小让 ”( 3) “势、判断句( 者也)、忌、蹶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语言表达 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划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 15个字。 我的朋友老王,人称 “戏痴 ”,自号 “梨园客 ”。 1由于用 “客 ”来称呼, 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 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 。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戏,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的不亦乐乎。

38、还有 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 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 答案: 既然自称为 “客 ” (或 “他自号为 客 ”); 戏曲 界无人不知 (或 “戏曲界人人都知道 ”): 他还搜集了 700余份戏单。 试题分析:连贯即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简明即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要表达清晰,力求避免晦涩,避免歧义,避免罗嗦。得体即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注意字数要求。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口语性较强,要认真结合上文内容的意思,然后再简明、得体地表述。注意关键字词和主语的一致。注意:句 如果未表达出 “自称为客 ”意思的,不给分;句

39、 如果不用 “戏曲界 ”作为话题,不给分;句 如果不用 “他 ”作为话题,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关键处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根据学过荆轲刺秦王,在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描写易水诀别的场面(不要翻译), 150字左右。 答案: 参考例文 凉秋九月,晨曦,西风,落叶片片,易水之滨,十里长亭。狗屠、宾客、高渐离先后到达江岸,太子丹及文武官员、侍卫等与荆轲、秦舞阳同时来到。送行者皆穿白衣冠,狗屠们的合唱之后,侍从们已在长亭内摆设酒具,斟酒,供奉众人。太子丹举杯向荆轲敬酒,众人 随之,荆轲、太子丹、高渐离的惜别,构成

40、悲痛的三重唱; “别时易,见时难,纵然不悲啼,惜别情难免,愿长此,勿相忘,同心协力保卫幽燕 ”。全体宾客也祝福他们一路平安,马到成功,凯旋返乡 !荆轲心知此去不能回,悲壮激昂而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最后荆轲向太子丹及众友揖别,秦舞阳随之登车而去。众人们呼唱着:“风萧萧,易水寒,壮土一去不复还 ” 试题分析:场景作文是以描写场面为主的文章。可以是整个叙事中的某个场面,也可以是具体的场面, 而没有事件。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重点描写场面中的人或氛围。 也 可以是,提问者设定一个场景,要求你根据设定的场景进行描写。 场景作文的目的: 1、以 “赏 ”为本:让学生看景物、听声

41、音,体会写作技巧。 2、以 “思 ”为主:以看听为依托,品味场景中的人、物、景,学会由景物所悟所感。 3、以 “写 ”为乐:在创作活动中感受到看听的乐趣,在思考中捕捉场景特点,准确,具体生动地从场景中表达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感。回味自己当时的乐趣。 场景作文的写作技巧:1、善观察,捕捉场景;仔细听,浮现场景。 2、用联想,由此及彼;广想象,丰富内涵。 3、抓住主要事件的同时,可以描写一下旁边群众之类的反应,这样,更可 以让文章精彩。 本题是根据学过的荆轲刺秦王一文,在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描写易水诀别的场面。考生要紧密结合原文背景和情节,以及人物的性格和关系去发挥丰富的想象,构思场面,要准确地把握场面的特点,环境的氛围、人物的性格特点。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