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1748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 A时值中秋,贾府女眷在男子离开后接着赏月,因宝钗去姊妹家去圆月,李纨、凤姐病着,贾母感叹人少冷清贾赦崴脚,贾母叫邢夫人回去,尤氏因公公孝服未满未回,蓉妻相送邢夫人回家。贾母吃酒闻笛。笛音悲怨,贾母落泪继而有些困了,就散了。 B原来林黛玉闻得贾政回家,必问宝玉的功课,宝玉肯分心,恐临期吃了亏。也没心思起诗社,一心帮助宝玉完成功课。 C黛玉笑道: “真是狼虎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 ”湘云笑道

2、: “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哉。 ” D黛玉从不闻袭人背地里说人,今听此话有因,便说道: “这也难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宝钗道: “做了旁边人,心里先怯了,哪里倒敢去欺负人呢。 ” E说袭人知给宝玉提亲之事:因恐宝玉每有痴想,这一提起不知有招多少呆话来,所以故作不知,自己心上却也是头一件关键的事。所以跑去黛玉那边打探,却没有结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 “湘云 ”应为 “迎 春 ”; D “宝钗 ”应为 “袭人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

3、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 A宝玉从宁府回来,至黛玉处,劝黛玉不要作践了身子,急而生悲,滚下泪来,黛玉也无言对泣。宝玉发现 “五美吟 ”诗要看,黛玉不给看,宝钗恰在这时来了,宝钗赞黛玉的 “五美 吟 ”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B迎春房里的丫头莲花儿为入画要炖的嫩鸡蛋,柳家的不给,莲花儿告诉给入画,入画领人捣乱厨房 C湘云醉倒在青石板上,芍药满身,宝、黛于花下说话,黛玉赞探春,宝玉也赞探春,黛玉为贾府后手不接忧虑,宝玉却说再后手不接也少不了

4、他和黛玉两人的。 D宝玉生日那晚,丫头们请来了姑娘们,大家宴聚玩耍,时已二更,薛姨妈派人接黛玉。姑娘们走后,宝玉与丫头又玩到四更。第二日早,袭人向平儿夸昨晚 “热闹非常 ”。凤姐下帖祝寿,署名槛外人,岫烟说宝玉应署 “槛内人 ”。 E贾琏向贾蓉夸二姐比凤姐好。贾蓉要说二姐给贾琏做二房。贾蓉向尤老娘说二姨给贾琏,贾珍也参与这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 “入画 ”应为 “司棋 ”; D “凤姐 ”应为 “妙玉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

5、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海天一色的苏马湾,神奇浪漫的花果山,飞珠溅玉 的龙潭瀑布 这些美景让每一位来连云港的游客都 心旷神怡 ,流连忘返。 B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僻 ,那个潇洒,或于 萍水相逢 间 “樯橹灰飞烟灭 ”,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 C莫言小时候每次去集上听书回来,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母亲炫耀自己的记忆力,他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 绘声绘色 地讲给母亲听。 D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 无可厚非

6、 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萍水相逢: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用在此处不合句意,应用 “谈笑风生 ”。 A心旷神怡:旷,开阔,开朗;怡,快乐,愉快,道家理念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感觉,表示心情美好。符合句意。 C绘声绘色:意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指叙述、描写极其逼真。符合句意。 D无可厚非: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符合句意。四个选项的成语都为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平时学习应注意积累常用成语的意义与用法,关注成语的褒贬色彩与适用对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7、完成后面题目。 关心精神追求的高度与深度 2012年 10月 29日 02:19 王 蒙 先是广播电视的发展,然后是电脑、网络、手机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与舒适了,工具的性能与科学技术含量日新月异地膨胀着。同时,对于使用这些工具的主体的要求却越来越降低了。工具越先进操作就越简单,你只消敲几个键,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它比以往不知简便了多少。 在我国,网络的发展还带来了群众的民主参与及监督的便捷,一些坏人坏事就是网民们首先发现并群起而攻之的。国家领导人也开始应用网络与网民直接对话,很好。 网络的发展还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个点击率高的微博写手,他的效益远远高于一个专门家的专门学术著述。

8、同时,纸质的媒体开始受到挤压,读书的风气一再被上网浏览所削弱。有人预言网络时代的到来。有人预言文学与书籍的式微。有人嘲笑学术与艺术大家的冷落。市场更加欢迎的是能便捷与舒适地获取信息的手段及相关产品。 便捷与舒适使受众获得的信息百倍千倍地增长,于是以秒计算浏览时间的微博与博客代替了花费数小时才能读完的论文,成为受众的宠儿。有时,粗野与狰狞成为吸引眼球的 “风格 ”。碎片化的 “思想 ”,耍笑化的 “段子 ”,俏皮话的 “自得 ”,八卦式的 “渊博 ”,不文明的 “争论 ”,歪曲变形的 “流行新词 ”,千奇百怪的化名与潮起潮落式的以与人为恶为特色的声讨与人肉搜索,已经相当程度地代替了传统传媒与言论

9、文明,成为所谓 “P 民 ”与 “潘俊 指草民 )们饕餮的精神食粮。同时它们与传统传媒特别是主流传媒分割成了两重天地,而对真正高端的文化精品,越来越少人问津了。 全世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提出来,网络化的结果,除了各种方便与推进以外,也可能带来精神生活浅薄化、快餐化、碎片化与单一化的危机;有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什么都知道一点点,什么都是人云亦云,半真半假,而 没有自己的感悟、没有自己的查证、没有自己的任何创见的 “聪明的白痴 ”式的网络信息小贩;有可能让手段先进的媒介,操控我们的头脑与灵魂。说得严重一点,就是便捷化与舒适化有可能制造浅薄化与白痴化。 当然不是说先进的智能工具不好。而是说,作为一

10、个伟大的古老的文明国家的中华儿女,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比较优秀的人士,完全可以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放弃苦读与苦学的传统,不放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理念,不满足于聪明的白痴随时卖弄白痴的聪明,以真正的经典的学者、发明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不仅是开拓市场与凑热闹, 不仅仅是混个点击率,而是做出无愧于祖先与后人的对于精神瑰宝的贡献。 我们一定知道,学习、实践或实验、研究、思考、创造,是不可能便捷化与舒适化的。便捷与舒适的浏览所得,至多是浅浅的一层表皮,它不能代替长久的专注,精益求精的刻苦,永不停息的探索,反复地查证与纠错,系统地阅读与钻研,既能登高望远,又能见微知著的独特发现。 取

11、法乎上,仅得其中,我们不能忘记高端的文化追求与文化献身,我们要善待科学技术与各种时尚产品,我们更要善待自身的头脑与古往今来的治学传统与经验。 【小题 1】选择对文章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A网 络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是毋庸置喙的,一个点击率高的微博写手,他的效益远远高于一个专门家的专门学术著述。 B随着纸质的媒体受到挤压,读书的风气一再被上网浏览所削弱。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学与书籍的逐渐走向衰落。 C微博与博客代替了传统传媒与言论文明,成为所谓 “P 民 ”与 “潘俊 指草民 )们饕餮的精神食粮。 D我们应切记高端的文化追求与文化献身,我们应善待科学技术与各种时尚产品,我们更应善待自身的

12、头脑与古往今来的治学传统与经验 【小题 2】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A网络的发展带来了群众 的民主参与及监督的便捷,一些坏人坏事无所逃遁,网民们利用网络曝光并群起而攻之。 B网络化的结果,除了各种方便与推进以外,也带来精神生活浅薄化、快餐化、碎片化与单一化的危机 . 这种便捷化与舒适化有制造了浅薄与白痴。 C作为一个伟大的古老的文明国家的中华儿女,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比较优秀的人士,应以真正的经典的学者、发明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不仅是开拓市场与凑热闹,不仅仅是混个点击率,而是做出无愧于祖先与后人的对于精神瑰宝的贡献。 D长久的专注,精益求精的刻苦,永不停息的探索,反复地查证

13、与纠 错,系统地阅读与钻研,既能登高望远,又能见微知著的独特发现不是通过便捷舒适的智能工具能得到的 (原标题:关心精神追求的高度与深度 (望海楼 )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B 【小题 1】 试题分析:是一种预见而不是事实。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可能而不是肯定。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想讨一本书 我给小有名气的 “大款 ”方先生开车期间,他正追求

14、一位姓申的小姐。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方先生终于与申小姐有了第一次约会。共进午餐后,申小组接受了方先生的进一步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 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 “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 想不到乞丐回答: “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还想 ” “还想什么? ”方先生从 口袋里掏出 100 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 ”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我想 ” 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

15、说, “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像我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看看,可是一直难以启齿。您能不能让我进您家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小姐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 说: “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 ”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 “也许,你

16、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这天送走申小姐后,方先生满腹心事。 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做出决定: “阿伟,送我去书店。 ” 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 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 “愿意与我做一笔大生意吗? ” 小姐说: “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没什么大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 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 “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当方先生准备掉头而去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 “您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 ”方

17、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走了过来,将支票给方先生,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 方先生再一次愣 住了。他咆哮道: “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 “不必了。 ”小姐笑笑, “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他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有一本书是做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 【小题 1】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 A这篇小说主要采用对话和行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B文中的方先生财大气粗,目空一切,认为有钱就能办到任何事情。没有想到因为不读书而连续碰壁。 C乞丐的

18、形象表明了精神生活的享受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即经济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文章表明了物质财富的充裕并不等于精神的富有,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应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 E小说的结尾让我们知道了那个乞丐原来就是书店的经理,使这篇小说的构思显得很巧妙。 【小题 2】请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三个作用。 (3分 ) 【小题 3】根据方先生对乞丐说话时的语气、动作和心理,请你说说为什么当乞丐讨要一本书,方先生会 “惊奇 ”、 “羞愧 ”和 “窘迫 ”。 (4分 ) 答案: 【小题 1】 CE 【小题 2】 (1)设置人物活动环境; (2)展示主要人物的身份特征; (3)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 3分

19、) 【小题 3】 (表面原因: )(1)他认为乞丐只会讨饭要钱,没想到乞丐会要书。 (2)他没有书给乞丐。 (3)在小姐面前丢了脸。 (深层原因: )(1)人活着有钱就行了。(2)不愿读书,购书只为装门面。 (3)不读书又死要面子。 (意思对即可 ))( 5 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拔高主题; E项胡乱推测,无中生有。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 内容上要紧扣小说主题,结构要从承上启下两个角度展开。同

20、时应想到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展示人物的身份特征,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这些术语。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抓住原文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小姐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与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 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 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本书店没有一本书是做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21、”这三个关键句子加以分析即可。解答此类题目既要阐述句子的表面原因,更要理解其深层原因。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 。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 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

22、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 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

23、,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 “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 ”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明史 列传第七十三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议迁 府三司 于 许州者于:到 B属吏 以 羡金赆,挥之去以:因为 C恪言非便,遂 寝 寝:停止 D其党密 构 于帝构:陷害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 3分) 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

24、不绝 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派中官致祭的做法 ”。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五两人反对,此时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 “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 ”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小题 4】把文言文阅 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5、。( 6分) ( 1)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 3分) (2)为恪所持阻不行。(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陕西饥荒,应当转运几万石粮食( 3分。转运;注意倒装。) 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 3分。注意被动用法。)(注意:以上翻译见得分点给分,暂不考虑语句通顺问题。) 【小题 1】 试题分析:以:把,拿。本题综合性较强,既考查了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也考查了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寝 ”当 “停止 ”讲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构 ”当 “陷害 ”进也较为普遍,因此不难解答。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26、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是上下对徐恪的看法,是间接表现,而非直接; 表现徐恪体恤百姓,而非刚直; 是百姓对徐恪的不舍,不是直接表现。解答此类题目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 可排除 AD,再比较 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徐恪陈五两人反对 ”应为 “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 “当转粟数万石 ”这定语后置句,应为 “当

27、转数万石粟 ”;第二句时注意 “为 ”表被动,为被动句。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 “信、达、雅 ”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 ”的五字方 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考取进士。授官工科给事中。中官想出掌收税的部门,徐恪等上疏规劝。中官恼怒,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调离京城,任湖广左参议,晋升河南右参政。陕西饥荒,应当转运几万石粮食。徐恪以路远为由请求拨给与粮食等值的钱款,上下称便利。 弘治初年,历次升任左、

28、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反定制设置官吏,徐恪革除了它。徽王上奏徐恪侵犯侮辱,皇帝赐书告诫徽王。黄河改道逼迫开封,有人建议迁藩府三司到许州,徐恪说不便,于是停止。四年,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旧例,王府有大丧,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的做法。徐恪请求按先帝旧制,逐一列出问题,上奏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大多经讨论而得以施行。户部督责拖欠赋税很急,徐恪以灾变为由请求宽缓其事。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 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 “五不可 ”,于是罢止。 徐恪向来刚正。所到

29、之处抑制豪强,去除奸弊。到担任巡抚,因管辖范围内多有王府,持法尤其严厉,皇室的人多不高兴。平乐、义宁二王于是揭发徐恪减少禄米、改任校尉等事。经查勘没有证据,判徐恪入王府时误行端礼门,想以此平息二王的忿恨。皇帝知道徐恪没有其他过失,而因二王年幼,下敕令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吏民因此而罢市,哭着送行几十里而不断绝。属吏用剩余的金钱赠送,徐恪将他们赶走。到任时正遇上岐王到封国,中使携带几百艘 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盐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其同党秘密向皇帝诬陷他。过了一年,宫中直接下旨将徐恪改调南京工部右侍郎。徐恪上疏说: “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没有听说有内宫直接下令

30、得官的。臣生平不敢由别的途径晋升,请求赐罢黜。 ”皇帝宽慰挽留,他才受命。权要人家滥索工匠的,徐恪都坚持不给。十一年,因考核政绩入京城,得病,于是辞职,(不久)去世。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说说这首诗运用什么表 现手法?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根据 “柳条藤

31、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就可答出拟人手法。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仿写句子,要求句式基本一致,上下文衔接连贯 。( 4分) 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真花王也。 品味 。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真猛士也。 答案:例句:品味荷花,我为其圣洁而欣羡,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真君子也。 品味菊花,我为其坚贞而倾倒,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真隐士也

32、3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因为处于中间的位置,因此要仔细研究前后的句子,可展开顺势思维,前面是牡丹后面是梅花,由此可想到一些相似的花种,比 如菊花、荷花、兰花、茶花等。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这段文字中的画线处有三处毛病,请按要求答题。 这个善良的孩子, 他的每篇小说所有都以一句话来做结尾 : “后来一切都好。 ”这样的结尾看上去过于平淡, 可实在又像是一个智者的和平寓言 ,不是么,它虽是一个孩子简单的好心, 但又何尝是人类最终的集体愿望呢 ? 世上活着的生命不企盼哪一条 “后来一切都好 ”呢? 无论是一个儿童

33、,还是一个总统。( 3分) A用词重复的一处是 _(填序号),修改 _。 B词序不正确的一处是 _(填序号),修改 _。 C意思表达不正确的一处是 _(填序号),修改 _。 答案: A 删去 “所有 ”。 B、 世上哪一条活着的生命不企盼 “后来一切都好 ”呢? C、 但又何尝不是人类最终的集体愿望呢? 试题分析:本题为修改题,考查角度较为全面。 句考查的是病句辨析中的重复赘余, 句考查的是病句辨析中的语序不当, 句考查的是否定不当造成不合逻辑。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E。 名著导读 简述抄检大观园风波( 5分) 答案: (5分 )起因:迎春丫头

34、司棋与宁国府家奴潘又安在院中偷会,丢失潘又安送给的绣香囊。绣香囊被傻大姐拾走,又被邢夫人交到王夫人手上。 2 分。经过:王夫人决定抄检大观园,园中各房担惊受怕。抄到探春时,探春挺身护丫头,顶撞了王熙凤,怒打了王善保家的,痛斥了 “抄家 ”。抄到晴雯,晴雯倒箧反抗。抄到司棋,发现了潘又安的情书。 2分。结果:于是晴雯司棋被逐出贾府。 1分。)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表述时注意理清内在的逻辑性。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

35、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 。 赤也惑,敢问。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先进篇) 【小题 1】结合论语。雍也 “中人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说说这两处体现孔子教育实践的什么特点?( 3分) 【小题 2】本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 3分)联系文中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小题 1】论语中孔子的教育实践主要是:因材施教

36、。冉求人谦虚,缺乏闯劲,遇到事情,孔子便鼓励他去做;子路遇事总喜欢抢在别人前面,遇到事情,孔子让他征求父母和兄长的意见后再去做。他能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施以不同的教育。他认为 中等以上的人,可以给他讲高深的道理,而中等以下的人,便不可给他讲高深的道理,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对象,讲授不同的内容。( 3分) 【小题 2】中庸思想,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激进,要进退适中。(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中人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的意思是中等资质以上的人 ,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 ;中等资质以下的人

37、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很明显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观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揣摩文中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句话的意思(冉求总是退缩 ,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就可评价出体现了孔子中庸的思想。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 【小题 1】桑之落矣, _ 【小题 2】淇则有岸, _ 。 (卫风 氓 ) 【小题 3】屈心而抑志兮, _ _ 。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小题 4】 _ 桃李罗堂

38、前 【小题 5】狗吠深巷中, _。(陶渊明归园田居) 【小题 6】寄蜉蝣于天地, _。哀吾生之须臾, _。(苏轼赤壁赋) 【小题 7】 _ 映带左右。 【小题 8】 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 【小题 1】其黄而陨 【小题 2】隰则有泮 【小题 3】 忍尤而 攘 垢 【小题 4】伏清白亦死直兮 【小题 5】榆柳荫后檐 鸡鸣桑树颠 【小题 6】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小题 7】 又有清流激 湍 【小题 8】所以游目骋怀 试题分析:小题 1要注意 “陨 ”的字形;小题 2注意 “隰、泮 ”两字的字形;小题 3注意 “尤 ”的字形;小题 4注意不要漏掉虚词 “兮

39、”;小题 5注意 “荫、颠 ”两字的字形;小题 6注意 “沧、粟 ”字的写法;小题 7注意 “激 ”的准确记忆;小题 8注意“骋 ”字的形旁。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以 “暖冬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记叙文。( 70分) 要求: 运用叙述和描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写一篇记叙文。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如班级、姓名等。 字数不少于 800字。 答案: 参考例文 : 暖冬 我送给别人的一句祝福让我感到这个冬天不再寒冷。正所谓: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 这个冬天,我认识了他,一个很高很瘦

40、的男生,一个让我心疼的男生,呵,这不是心灵的悸动也不是对爱情的渴望,就是单纯的想对他好,和他做异性的好朋友,我很喜欢他的性格也很欣赏他的 为人。此时,寒风凛冽,想起他,我却很温暖。 我习惯了每晚对他说晚安、我习惯了看他帅帅的背影,我习惯了把他当做学习的动力。每次,我对他说要多穿衣服时,我是激动的、幸福的,也是温暖的。记得那天晚上放学,我给了他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 “听说,明天要来寒流,可能会降温,记得多穿衣服,晚安 ”,很简单的一个小纸条,隔着夜晚新鲜的空气和墙外传来 邕诉说那么蛏 业乃寄钇 搅怂 抢铮 蚁胨 醇 教鹾螅 嵝 模 崧冻隹墒贡 诨 摹 乔愎 愠堑奈 男 钗易琶裕 院懈 殖鏊 窃卵

41、腊愕难劬 臀 舻拿济 br这个冬天 ,似乎来得很早。没有秋雨的陪伴和狂风的催促。但,它不寂寞,它喜欢上了独处,喜欢上自己独自远走的感觉。但是,它没有想到,在不远的地方,有一群正玩耍着的孩子,它爱上了这些孩子。从此,它不再喜欢独处。像我一样,有了你,一切都在变。你是看不出来的,以前,我的倔强如同正狂呼着的冷风,一但刮起来,就暂不停止。而如今,因为有了你,一切都变了,我变得孩子气,变得稳重和冷静。 天气很冷,我看着我冻皱了的小手,又想起了你 你冷不冷?是否和我一样,外冷内暖:你是否像我一样因为有了你而变得暖起来?你始终占据着我的心和魂魄,你是我 永远无法释怀的。你的情绪、你的喜怒哀乐、你的所有都烙

42、在我的心里。在这个冬天,你牵引着我,你是我的神,在我活着的世界。 白天,屋内依旧有明媚的阳光照耀进来,米黄色的旧桌子上映射着你的一举一动,我目不转睛的望着你,看着你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又一次有了心灵的触动。我在想,如果我的世界没有你,会不会变得寒冷、空虚。会不会暗淡无味。呵,我离不开你了。 风再大又怎样,天再冷又怎样,只要有你,世界一片美好。这个冬天,真的很暖。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比喻性的命题作文。写作这类比喻性作文,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准确把握题目的寓意, 这样才能保证立意正确;二是要由此及彼,由喻体到本体,由喻体入手,而着眼于 “本体 ”行文。就 “暖冬 ”这个题目来说实质就是写生活当中让自我感到特别温暖的人和事。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