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三上学期阶段验收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31756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三上学期阶段验收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三上学期阶段验收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三上学期阶段验收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三上学期阶段验收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三上学期阶段验收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三上学期阶段验收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小题。 洞庭湖远眺 林 非 几十年来常常在梦幻中张望着岳阳楼华美而又雄壮的轮廓,这是因为范仲淹那两句激昂慷慨和满怀豪情的话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只能让我浮起如此缥缈与朦胧的图景。 终于来到了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瞧这 茫无边际的水波,在不住地晃荡和起伏着,暗绿色的滚滚浪涛,轻轻拍击着绵延到天空尽头的朵朵白云。这溅起的丝丝浪花,也叩打着高耸的堤岸 ,叩打着我滚烫的胸膛,像是郑重地提醒着我,人们应该怎样走向宽广和辽阔,怎样通往远方的世界 从蔚蓝色的天空顶端,千万道金碧辉煌的大阳光纷纷

2、地抛掷下来,像燃烧的炭火,像闪烁的星辰,在微微荡漾的湖面上粼粼地放光;随着悄悄颠簸的水纹,这璀璨的金光不住地颤抖着,蹦跳着,快速地扩散开来,反射出一圈圈耀眼的线索来,像要把整个天空都镶成一片鲜艳透明的玻璃墙壁。 在随意的遐想中缓缓地回过头去,仔细地凝望着苦苦思念了半生的岳阳楼。这让我一见倾心的洞庭湖,已经浩瀚晶莹得使自己无限神往,而这小巧玲珑的岳阳楼又使自己生发出异常兴奋 的情怀。我的眼光紧紧盯住了岳阳楼,瞧着这上下三层金黄色的琉璃瓦,整整齐齐地翘起尖尖的檐角,像是都张开了熠熠放光的翅膀,想要飞往蓝天和白云里去。覆盖在顶层的这座屋檐钩成了盔甲的模样,在中央还竖着一株用玻璃球串起的立柱,使这金光

3、璀璨的盔甲显得威武而又俊秀。我轻轻抚摸着厅堂外面几根漆得鲜红的木柱,猜测这清代末年重修的雕梁画栋,为什么要在如此秀美和纤细的小楼顶部,戴上一顶戎装的盔甲?是不是胸怀着忧虑的设计者,用它来象征提防和抵御列强侵凌的不屈意志? 听说从东汉以来,就在这湖泊的附近建造了楼阁,将近两千年的沧桑变迁 ,经历过多少次水患、火灾和兵燹的侵袭,已经先后倾圮和崩溃过三十余回。一种不屈不挠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催促着大家不断地建造自己所设计的岳阳楼。范仲淹撰写题记的那幢宋代建筑,会比眼前的这一座庞大和恢宏得多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种伟大和高旷的声音,总是在我的耳旁震响,就使得那座早已消失的楼阁,似乎

4、还影影绰绰地升腾在明朗的天际。 瞧着这一阵阵飞溅的浪花,被金碧辉煌的阳光闪烁出星星点点耀眼的火花,我禁不住念起岳阳楼记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的名句来。当范仲淹想象着洞庭湖滔滔汩汩地流淌时,想象着 这儿晴空万里或阴雨霏霏的景色时,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深深地感到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竟十分潇洒地无视着自己掌握在君王手中浮沉的命运,在大自然的洗礼中倏地超越了向专制王朝磕头跪拜的礼节。像范仲淹这样提出了激励着整个民族的伦理规范,率先为天下的苍生而忧虑,这只有充满抱负的志士仁人才能够做到,无知无识抑或醉生梦死的人们当然无从想到要承担这样的重任;然而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也许是更难于做到,把自己

5、生活的享受降低到整个国家里最贫困的水准,坚持着终生都这样去刻苦地砥砺,如果不具备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的卓绝品性,哪里能够 这样办到呢?范仲淹标出的这种道德理想实在值得景仰,可是我想他作为当时朝廷的大臣,肯定很难像孟子所说的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去完成 “天将降 ”下的 “大任 ”。人应该怎样生存于这茫茫的世界?当然要尽量替大家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如果人人都力争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整个人寰肯定会变得非凡的美丽。然后再将此种纯真的意志发挥到极致,才有可能趋向范仲淹所提出的伟大目标。 我始终张望着洞庭湖中央这一阵阵飞溅的浪花,张望着蓝天白云里喷射出火光的一团红日,深深地相信人类

6、总会逐渐抛弃卑俗与丑陋,不断地走向壮丽和崇高的境界 。 【小题 1】作者在洞庭湖上 “远眺 ”,看到了一些什么? 答: 【小题 2】第段划线句描写浪涛拍击白云、浪花扣打高岸,寓含着什么深义? 答: 【小题 3】联系全文,分析结尾段的作用与好处。 答: 【小题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始时写梦幻中的岳阳楼既 “华美而又雄壮 ”,又 “如此缥缈与朦胧 ”,从景物的形与神两个方面表现了岳阳楼的特点。 B文章描写岳阳楼时,着重指出 “覆盖在顶层的这座屋檐构成了盔甲的模样 ”,借 “猜测 ”巧妙地把楼的设计与 “先忧 ”精神联系起来,行文巧妙自如。 C作者 认为 “后天下

7、之乐而乐 ”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境界,但只要从力求替大家作出一份贡献起步,就有可能逐步趋向范仲淹所提出的伟大目标,显示了实事求是的态度。 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注重展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和小巧玲珑的岳阳楼的景象,又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了作者先忧后乐的道德情操。 E本文将梦境与现实加以对比,表现了对人类不断走向壮丽和崇高境界的坚定信念。 答案: 【小题 1】作者在洞庭湖上 “远眺 ”,看到了: 洞庭湖上的壮美景色;( 2)范仲淹提出的道德规范;( 3)人类总会走向壮丽和崇高的 境界。 【小题 1】人应该目标远大、胸怀广阔,努力走向宽广和辽阔。 【小题 1】 1)结尾段的

8、 “我始终张望洞庭湖 ”与开头段 “常常在梦幻中张望着岳阳楼 ”相呼应,结构严谨。( 2) “飞溅的浪花 ”“蓝天白云里喷射出 红日 ”,既与主体段洞庭湖壮美景色相呼应,又形象地写出了壮丽和崇高的境界。( 3)“不断地走向壮丽和崇高的境界 ”,紧承上句,深化了主题。 【小题 1】 【小题 1】本题考查理清文章的思路的能力。有些关键词语、句子对我们理清文章思路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这里的关键句子包括:( 1)中心句。( 2)过渡句。( 3)表达方式 明显不同的句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作者的匠心,这里的 “眺 ”既有空间意义,更有时间意义。作者以 “远眺 ”来安排文章的思路。 【小题 1】本题考查

9、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题一要联系语境;二要注意写法,此处借助具体的景物描写表达抽象的思想。浪涛拍击白云表达要有远大的目标,实际上浪涛怎么可能拍打到白云。浪花扣打高岸也是如此。作者用这些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道理。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结尾的作用。解答此题可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思考。如开头与结尾从结构上首尾呼应,从内容上形象表达一种境界。再者结尾一般有深化主题的作 用。不可泛泛而谈,一定要结合文章的相关句子来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项:误在把 “缥缈与朦胧 ”视为“寄寓的思想 ”。项:误在 “表现了作者先忧后乐的道德情操 ”;项错误,因为首尾两段不存在 “梦境与

10、现实 ”的对比关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意匠惨淡经营中(节选) 季羡林 根据我个人的归纳,对于散文的创作,大体上有两种态度。一种认为,散文重点在一个 “散 ”字上,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怎样起头,就怎样起头;愿意怎样煞尾,就怎样煞尾,无拘无束,松松散散,信笔所之,潇洒自如,天马行空,所向无前。要引经据典,中外都有。外国最著名的例子,我想举法国的蒙田,蒙田的随笔享誉世界数百年,至今不衰。他的随笔就属于松散一类,整篇不讲求结构,叙述也看不出什么层次,一点匠心也看不出来;在词藻修辞方面看不出什么独特的风采。因此,我常常想,与其说蒙田是一个文学家,毋宁说他是一个思想家或哲学家,他的 思想确

11、有非常深刻之处,为他人所不可及者。在中国也能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中国一些大散文家有时也写一些轻松的文章,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比如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之类。其他作家也间有这样的作品。 这一类的散文作品,我无以名之,暂时名之为松散派。 与松散派相对立的一派主张,写散文同写别的体裁文章一样,也要经过充分构思,精心安排,对全篇结构布局,要仔细考虑,要有逻辑性,有层次;对遣词造句,也要认真推敲,不能苟且下笔。我自己是属于这一派的。杜甫在丹青引中有两句诗: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这里指的是绘画 ,后来把意思扩大了,泛指所有匠心独运、认真考虑的情况。我在这里借用来指散文的创作,我杜撰了一个名

12、词:经营派。 能做到 “惨淡经营 ”,散文是否就一定能写得好呢 并不见得。一般说起来,只能有两种结果:一成功,一失败。在成功的方面,情况也极为复杂。先举一个诗人的例子。杜甫有一句很有名的诗: “语不惊人死不休。 ”可见他作诗惨淡经营之艰苦,结果他成了中国的 “诗圣 ”,大名垂宇宙了。谈到散文 (广义的 )创作,从六期的骈体文开始,作者没有不是惨淡经营的。到了唐代,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柳宗元与韩愈并称,写文章也没有不是惨淡经营的。宋 代的欧阳修、三苏,再加上王安石、曾巩,上面说到的八个人是有名的唐宋八大家,风格各异,皆有独到之处,共同的地方是都惨淡经营。到了明代归有光属于正统派,公安派和竟陵派,以

13、及张岱等属于革新派。清代的桐城派与八股文似乎有一脉相通之处。这一派的作家字斟句酌,苦心孤诣,其惨淡经营的努力更为突出。以上所谈的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事实。 这些惨淡经营派的大家是不是写出来的文章都是美妙绝伦的呢 不是的。这些大家传诵的文章多少不等地就那么几篇。原因何在呢 写文章,除了天资或者天才之外,还要勤奋努力。惨淡经营就属于这个范畴。在天才和勤 奋以外,还要有灵感。 惨淡经营而失败了,则他们的文章必然是佶屈聱牙,甚至文理不通,既缺思想性,又无艺术性。这样的文章怎样能流传下来呢 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八股文。我自己没有写过八股文,没有感性认识。但是从许多书上能够读到,当年八股文作者那种简练揣摩、惨淡

14、经营的艰苦情况。但是为什么文章却写不好呢 那种代圣人立言不许说自己话的桎梏把人捆得紧紧的,多大的天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写文章的人要多读书,中国旧日称之为 “腹笥 ”,用今天的大白话来说就是肚子里要有货。如果腹中没有货空空如也,即使再努力惨淡经营,也无济于事,反而会露出了马脚,贻笑方家。 【小题 1】作者认为,在散文创作中, “松散派 ”的特点是 (不超过 25个字 ) 答: 【小题 2】 “意匠惨淡经营 ”本指 “绘画 ”,后来 “泛指所有匠心独运,认真考虑的情况 ”。作者借用这句话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不超过 15个字。 ) 答: 【小题 3】在 “经营派 ”中,要取得散文创作的成功,

15、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每个要点的表述不超过 6个字 ) 答: 【小题 4】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举六朝骈体文的作者、唐宋八大家,直到清代桐城派的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 “惨淡经营 ”能帮助散文创作取得成功 ,但不一定能使篇篇文章都为成功之作。 B从本文的内容与行文特点看,季羡林在散文创作中属于 “松散派 ”。 C这是一篇哲理散文,读过此文,对于写文章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D八股文作者的思想受到严格限制,他们即使是天才,即使惨淡经营,写成的八股文也不可能是成功的散文。 E本文采取了对比的写法,作者褒扬 “经营派 ”,贬斥 “松散派 ”。 F作者认为苏东坡属于 “松散派 ”散

16、文作家,其依据是苏写过记承天寺夜游之类的 “信手拈来 ”,涉笔成趣的文章。 答案: 【小题 1】信笔所之,潇洒自如,不讲究结构、层次、文采。 【小题 1】创作散文,要充分构思,精心安排。 【小题 1】 A惨淡经营; B天资高; C勤奋努力; D有灵感; E多读书。 【小题 1】 A、 D。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筛选。一种认为,散文重点在一个 “散 ”字上,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怎样起头,就怎样起头;愿意怎样煞尾,就怎样煞尾,无拘无束,松松散散,信笔所之,潇洒自如,天马行空,所向无前。最后几个词较具有概括性。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17、要联系语境解读其引伸义。 从六期的骈体文开始,字斟句酌,苦心孤诣,所以无论是结构还是词性都要精心构思。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除了天资或者天才之外,还要勤奋努力。惨淡经营就属于这个范畴。在天才和勤奋以外,还要有灵感。写文章的人要多读书。概括上面两句可得出答案:。 【小题 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 B、 “从本文的内容与行文特点看 ”,季羡林属于 “经营派 ”。 C、此文属于文艺随笔。 E、并无褒此贬彼之义。F、苏轼从整体上而言属于 “经营派 ”作家,理由为 “唐宋八大家,风格各异,皆有独到之处,共同的地方是都惨淡经营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雨

18、的精魂 韩少华 不知是哪位勤勉的早行人,在鬓发上,或须眉间,有幸承接了今天绝早的第一朵雪花儿;那小小的结晶体呢,想必也倏地融进他或她的蒸腾着的体温里了 等我出了家门,只见那街心草坪,护着草坪柏墙,柏墙尽头的立体交叉公路桥,都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那么洁白,醒目。 不知不觉地 !一串儿关联着雪的句子随着飘落在我的襟袖的雪花儿,潜入了我的心底 “ 撒盐空中 ”或是 “柳絮因风 ”么 那些比喻,名则名矣,却未免旧了些;“雪满天山路 ”或是 “大雪满弓刀 ”么 那些描摹,壮则壮矣,又同眼前所见 的不怎么对景儿;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么 虽然,这桥头,这路上,来去匆匆的人们中间,确有 “早生

19、华发 ”者在,可人家却未必都肯领受诗人拈出的那个 “悲 ”字。于是,我不禁又想起了鲁迅先生那句 “ 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来了。 呵,雪,纯洁的雪 你曾经含了人间正气,乘着天际雄风,凝做喜人的豪雨,润物的甘霖:你曾经给大地增添了多少生机与活力!可一旦朔气弥天,你,就在一瞬之间,化做这纷纷扬扬的奇异的结晶体,默默地,轻轻地,飘落了下来 是的,这雪,确是 “死掉的雨 ”呵! 可我,沿着柏墙前行,雪花儿扑面而至,抚着我的额头、脸颊,只觉得它凉而不冷,润而不僵;雪,又似乎跟那个僵冷的 “死 ”字无关了。噢,这时候,我似乎更倾心于鲁迅先生把 “雪 ”比做 “雨的精魂 ”的意境 不是么,如果并非精

20、魂,怎能化入春泥,幻为那无边的鲜花芳草呢 这猛然让我想到,自古以来,人们就惯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称颂无私精神的至高的赞语,如今么,或许有些不足了 请看这雪,这死掉的雨:生前,滋灌万物;死后,更同大地合一,竭力孕育着新的春色,新的丰年,这,竟是 “死而不已 ”了。 是的,死而不已,正是雪的使命;死 而不已,也是一切生者有幸领略的至高的诗意,人的精神境界的至境。 不是么,有多少为人民竭忠尽力的革命家,死后还让自己的骨灰,撒向祖国大地、江海;又有多少冲锋 世的战斗者,临终还叮嘱亲人,不但要免去殡仪,而且将遗体献上医学院的解剖台:至于那些奋斗终生的勇士,他们生前的百战捷报、万言谏书,也在

21、他们献身之后,正编进庄严的史册,将做为激发来者、警策后人的精神遗产而永存了。 哦,献而不惜,死而不已 这可是雪所昭示的人生真谛 而你啊,圣洁的雪,不就是天地间雄风正气所凝聚成的不死的精魂么! 【小题 1】通读全文后回答,标题 “雨的精魂 ”象征什么 答: 【小题 2】请说说 “死掉的雨 ”和 “雨的精魂 ”两者的区别。 答: 【小题 3】 “自古以来,人们就惯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称颂无私精神的至高的赞语 如今么,或许有些不足了 ”。怎样理解 “有些不足 ” 答: 【小题 4】第二段划线的词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看,结尾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 答案: 【小题

22、 1】象征 “献而不惜,死而不已 ”的精神。或:象征 “死而不已 ”的精神。 【小题 1】前者强调生命的结束,后者强调精神的长远影响。 【小题 1】为 “死而后已 ”已经不能表达 “一 切生者有幸领略的至高的诗意 ”和 “人的精神境界的 至境 ”了。或者:因为 “死而后己 ”不如 “死而不已 ”更崇高。 (用摘句回答和自己的话回答均 可。意思对即可 ) 【小题 1】以写雪的名句突出雪在国人心中备受青睐的地位,并以此作为铺垫,突出后文所写 的雪这一 “雨的精魂 ”“献而不惜,死而不已 ”的精神。而结尾则用反问的手法再次强调雪的 这一精神,使得作者的观点更为鲜明。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能

23、力,即对文章主旨的认识。自古以来,人们就惯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称颂无私精神的至高的赞语,如今么,或许有些不足了 请 看这雪,这死掉的雨:生前,滋灌万物;死后,更同大地合一,竭力孕育着新的春色,新的丰年,这,竟是 “死而不已 ”了。从上面这句话中得出雪死而后已。所以做为雨的精魂的雪则象征着一种精神。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死掉的,一个是精魂。死掉的雨,一切都结束了。而精魂则是一种精神可以流传久远。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即可。 “请看这雪,这死掉的雨:生前,滋灌万物;死后,更同大地合一,竭力孕育着新的

24、春色,新的丰年,这,竟是 “死而不已 ”了 ”。从这句话中 理解到死而后已不如死而不已表达得更充分。 【小题 1】第二段引用诗句表达很多人都咏叹过雪,对它赞颂有加,因此作者的颂扬有了依托,不显得突兀。结尾要从写作手法上分析,并分析这一手法的作用。总之,所有的手法都是为观点服务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学 步 赵丽宏 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我和你母亲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在这之前,你还整日躺在摇篮里,只会挥舞小手,将明亮的大眼睛转来转去,有时偶尔能扶着床沿站立起来,但时间很短,你的腿脚还没有劲,无法支撑你的小小身躯。这天,你被几椅子包围着,坐在沙发前摆弄积木,我 们到厨房里拿东西,你母亲偶

25、一回头,突然惊喜地大叫: “啊呀,小凡走路了! ”我随声回顾,也大吃一惊;你竟然推开包围着你的椅子,然后不倚靠任何东西,自己走到了门口!我们看到你时,你正站在房门口,脸上是又兴奋又紧张的表情,看到我们注意你时,你咧开嘴笑了。你似乎也为自己能走路而感到惊奇呢。 从沙发前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 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 ,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的独立行走的路。我们都没有看见你如何摇摇晃晃走过来,但你的的确确是靠自己走过来了。当你母亲冲过去一把将你抱起来时,你却挣扎着拼命要下地。你已经尝到了走路的滋 味,这滋味此刻胜过你世界里已知的一切,靠自己两条腿,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就能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

26、多么好的事情! 你的生活从此开始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只要有机会,你就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走你自己的路。你在床上走,在屋里走,在马路上走,在草地上走;你走着去寻找玩具,走着去阳台上欣赏街景走着去追赶比你大的孩子们 儿子,你从来不会想到,在你学步的路上,处处潜伏的危机呢。在屋里,桌角、椅背、床架、门,都可能成为凶器将你碰痛。当你踉踉跄跄在房里东探西寻时,不是撞到了桌角上,就是碰翻了椅子砸痛脚,真是 防不胜防。也已经数不清你曾经多少次摔倒,数不清你头上曾被撞出多少个乌青和肿块,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摔跤摔不冷你渴望学步的热情。在室外,你更是跃跃欲试,两条小腿像一对小

27、鼓槌,毫无节奏地擂着各样的地面。 你似乎对平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平,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这是不是人类的天性?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呵,但愿你不要失去了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你开始摔倒在地的时候,总是趴在地上瞪大眼睛望我们, 你觉得有点委屈,但很快习惯了,并且学会了一骨碌爬起来,再不把摔跤当一回事。那次你沿着路边的一个花坛奔跑,脚下被一个大石头拌了一下。我们在你身后眼看着你一头撞到花坛边的铁栏杆上,心如刀割,却无法救你 铁栏杆犹如一柄柄出鞘的剑指着天空!你趴在地上,沉默了片刻,才放声哭出起来。我奔过去把你抱

28、在怀中,不忍看你的伤口,我担心你的眼睛!好险呵,铁栏杆撞在你的额头上正中,戳出一道又长又深的口子,血沿着你的脸颊往下流 你的额头留下了难以消褪的疤痕,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 你的旅途还只是刚刚开始,你前面的路很长很长, 有些地方也许还没有路,在些地方虽有路却末必能通向远方。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 【小题 1】 “从沙发前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 ”,学走这几步为什么 “意义不凡 ”? 答: 【小题 2】下面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 1)有些地方也许还没有路,在些地方虽有路却末必能通向远方。 答: ( 2)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 答

29、: 【小题 3】从整体上看,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小题 4】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第段划线的句子(形式上任选两个赏析点)。 答: 答案: 【小题 1】学走这几步,体现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经 过大胆的探索来实现目标,对于人生具有重大的意义。 【小题 1】( 1)人生、社会、自然有许许多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与开拓;要注意人生道路、求知道路的选择,不能误入歧途。( 2)人的一生,应不断学习与探索。 【小题 1】从整体上看,本文主要采用了小中见大的写法,借学步谈人生的道理。这样写,深入浅出,便于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道理,接受作者的观点。 【小题

30、 1】划线句对于探索途中的不畏困难的精神进行了热情的颂扬。此处采用了第二人称 ,便于同读者交流情感。此处句式整散结合,既具有音乐美,又富于变化。 “哪里高低不平,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 ”,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便于颂扬勇于探索的精神。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时要从上下文中分析。关键点是:小孩子从不能走到能走,意义在于此。这是独立能力的开始,是成长的开始,所以意义非凡。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1)没有路代表有的领域是未知的,有的地方有路却无法知道是不是要找的路。( 2)确定学步和寻路的意义即可。即学习与

31、探 索。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文章写作手法并分析其效果。本文能过学步这一生活小事,揭示人生的哲理,属于以小见大的写法。学步需要探索的勇气和精神。这一生活小事很简单,由此及彼的论述使大道理变得易理解和接受。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文中重要语段的能力。可以从修辞上,如排比,写以从写作方式上,如第二人称。也可以分析句式,如整散结合。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读书养气 李建永 人究竟为什么读书?或者换一个角度设问,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童年时的读书,说不出个什么 “为 ”来,无来由地爱书,喜欢读书。 生在穷乡僻 壤,没有多少书可读,就愈觉得书之宝贵了。用 “如饥似渴 ”来形容此时的读书,真是

32、再确切不过了。半拉子的 “小人书 ”,没头没尾的古今小说和话本,见着就读,反复地读。饥不择食,什么 “三六九日王登殿,文武人臣摆两边,一旁闪出个白虎官。这白虎官,开了言:十八投唐二十三,保你唐主整五年 ” 之类的破旧书,在今天的小朋友们看来,是些什么东西!然而在当时,它之于我,简直就是奇书美文、精神大餐了! 读书,使我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色彩斑斓。 书给了我闯荡世界的动力和勇气。 转眼年届不惑。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但是 “野孩子 ”的 脾性未改,喜欢读书的 “积习 ”亦未改 恐怕今生今世也改不掉了。 只是在读书之余,脑子里不时地冒出 “读书究竟有什么作用 ”之类的问题。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

33、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 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出来的气。同时, 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 ,摄取多种营养 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

34、,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 的 “回肠荡气 ”,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趣味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 “文以气为主 ”。韩愈也强调

35、 “气盛言宜 ” 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 “气 ”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 不化的 “两脚书橱 ”。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也。正因如此, “野孩子 ”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 11)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

36、负大舟也无力。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 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摘自北京日报 2001年 7月 29日有删节) 【小题 1】作者在第 段说: “人究竟为什么读书?或者换一个角度设问,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后文有几处与之相呼应,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第 段中的 。 【小题 2】第 自然段中用 “半拉子 ”来修饰 “小人书 ”,用 “没头没尾 ”来修

37、饰 “古今小说和话本 ”,强调书的 ;又用 “奇书美文、精神 大餐 ”形容读书的感受。这里采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了 。 【小题 3】第( 4)( 5)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A第( 4)段承上,读书给我快乐;第( 5)段启下,读书增长勇气和力量。 B第( 4)( 5)两段领起下文:读书作用很大。 C第( 4)( 5)两段收束上文:童年读书,受益匪浅。 D第( 4)( 5)两段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 4】第( 8)自然段 “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 ”,这一比喻句的含义是: A读书非常重要,不可缺少。 B我们能够从书中摄取多种营养。 C读书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D阅读各式各

38、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 【小题 5】请将第( 8)自然段划分为两个部分,并概括出要点。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 ,其要点为 : 。 第二部分从 至段尾,其要点为: 。 【小题 6】第十自然段划线的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证明的观点是: 。 【小题 7】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引用庄子的逍遥游,有什么作用? “斯须九重真龙出 ”中的 “九重真龙 ”是什么意思? 答: 【小题 8】 “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 ”这一句分别用潮水、大海、泉水、波澜四个形象来比喻韩愈、苏轼、柳宗元、欧阳 修四位文学大家的散文中的文气或风格。试就其中的一位,结合曾学过的文章,简要谈谈你对这个作家的 “文气 ”或风格的理

39、解。 答: 答案: 【小题 1】 ,读书可以养气。 【小题 1】破旧; 对书的喜爱之情。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A “后天失调 ”。读不同的书,可养不同的气。 B.“不过 ”。青年人读书要选择,要养正气。 【小题 1】例证法。读书养气,能够提升文章的品位。 【小题 1】引用庄子的话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 “读书不足,就会养气不够,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来 ”。 “九重真龙 ”比喻(因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的) 好文章。 【小题 1】略。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观点。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出其观点句。第 7段论述了读书有什么用,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读书可以养气。 【小

40、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意义。可结合原文 “之类的破旧书,在今天的小朋友们看来,是些什么东西!然而在当时,它之于我,简直就是奇书美文、精神大餐了! ”可见书是破旧的,但精神启迪是无穷的。 【小题 1】本题考查重要段落的作用。可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结构上分析,对上文进行总结。从内容上表达了儿时的读书虽都是破旧的书,不太完整,但收获很大。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首先要明确它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其手法后的具体含义。读书要品类全,即从各种书中汲取营养。 【小题 1】本题考查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先从关联词下手。不过是一个转折词,说明前后两部分内容上有所不同。前面强调读各种各样的书,后者强调要有所选择。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重点句子的论述方法及意义。用韩愈的观点来证明读书可以养气。有了气才可以提高文章的品位。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写作手法。明确引用的作用。引用的目的还是证明要养气,才能写好文章。斯须九重真龙出,也就是说不一会 好文章就写成了。 【小题 1】本题为探究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答题时能够对四位作家中的某一位的文气或风格有基本准确的解释(潮 气势宏大; 海 博大深沉;泉 纯净明澈;澜 起伏多变),并能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即可。语言表述要简明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